(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动‘个’形动”结构中“个”字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动‘个’形动”结构中“个”字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动‘个’形动”结构中“个”字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动‘个’形动”结构中“个”字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动‘个’形动”结构中“个”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个”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个体量词。它具有使用范围广泛,语法功能多 样化,使用频率高等特点。语言学家们对“个”的历史以及其发展做过系统的阐 述,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对“动+ 个+ 形动”结构中“个”的性质问题的认识 与研究还处在不甚明确的状态中,至今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个”本身的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分析“个”的发展情况,得出“个” 的功能在扩大的结论;结合“个”的特点,通过分析“动+ 个+ 形,动”结构 以及“动+ 个+ 形,动”中“个”的使用情况,揭示了“个”的体词化作用; 根据“个”的虚化程度和句法功能将其分成了实词“个l ”、虚词“个3 ”和介于 虚实之间的“个2 ”;同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个”字教学应贯穿在从初级 到中高级阶段的全过程,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个”的用法。这 一系列的研究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揭示“个”在“动+ 个+ 形动”结 构中的作用,使“个”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本文主要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丰富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中“动 + 个+ 形动”中的“个”进行了细致、多角度的分析,试图能合理地解释“动 + 个+ 形动”中“个”的用法,从而进一步认清“个”的本质特性,完善整 个量词系统。 关键词:“个”,“动+ 个+ 形动”,体词化,量词 a b s t r a c t “个”i sac l a s s i f i e r ,w h i c hi sf i e q u e n t l ya n dw i d e l yu s e di n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个”h a sm a n yf e a t u r e ss u c ha sw i d ee x p r e s s i o n s ,v a r i e d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 , l l i g hf t e q u e n c yo f u s ea n d8 0o n m a n yl i n g u i s t sh a v er e l a t e dt h eh i s t o r yo f “个”a n d 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t h e i rw o r kh a sb e e nf i u i t f u l h o w e v e r ,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a b o u t “个”i n p h r a s e “v + 个+ 删v ”i ss t i l l i n a v a g l 尬c o n d i t i o n ,a n d t h e r ea r es t i l l s o m e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 st or e s o l v e a d h e r i n gt o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o fs y n c h r o n i s ma n dd i a c h r o n i s m ,t h i sp a p e r a n a l y s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个”,t h e nw er e a c h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 “个”i sd e v e l o p i n g i nv i e wo f t h ef e a u t r eo f “个”,w er e a c h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 “个”h 鹪m a d e i t ss t r u c t u r e t ob e n o u n p h r a s e t h r o u g h t h ea n a l y s i s o f “个”i n p h r a s e “v + 个+ a 西v ”t h i s p a p e r t r i e s t oc l a s s i f y “个”i n t o t h r e e k i n d s 一个l ( a s a c o n t e n t w o r d ) ,“个3 ”( 勰a f u n t i o n w o r d ) a n d “个2 ”( t h e o n e b e t w e e n 个1 a n d 个3 ) w em a k et h ec l a s s i f yb yi t sd e g r e eo fg r a m m a f i c a l i z a t i o na n dt h e 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 m e a n w h i l e ,i nt h et e a c h i n g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sa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t h es t u d yo f “个”s h o u l dr u nt h r o u g hf r o mt h ee l e m e n t a r yc o u r s e st ot h e i n t e r m e d i a t ea n da d v a n c c dc o u r s e s t h et e a c h e rs h o u l dl e a dt h ef o r e i g ns t u d e n t ss t e p b ys t e pt oa c q u i r e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 “个”f r o me a s yp r o b l e mt o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 t h e s e s e r i e s o f r e s e a r c h e s h a s i n t e r p r e t e d t h er o l e o f “个”i n p h r a s e “n + 个+ a d j ,v ”i ns y n t a x 、s e m a n t i ca n dp r a g m a t i c s w h i c hd e v e l o p sf u r t h e rt h er e s e a r c ho f “个” b yt h em e a n so fc o m p a r i s o n ,t h i sp a p e ri sb a s e do na b u n d a n tl a n g u a g ef a c t s , w e d i s c u s sm e 搿个”i n p h r a s e “v + 个+ a d j v ”i n m o d e m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t t e m p t i n gt oi n t e r p r e tt h et y p er a t i o n a l l y ,i no r d e rt og r a s pt h en a t u r eo fe s s e n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c l a s s i f i e ra n dc o n s u m m a t et h ec a t e g o r yo f c l a s s i f i e rf u r t h e r k e y w o r d s :“个”,“v + 个+ a 由v ”,n o u n ,c l a s s i f i e r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鲞盘茎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寸锄凡签字日期:嗜年上月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墨鲞盘壁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叁壅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4 几 导师签名:可火二岭 签字日期:沙啮年,。月2 7 日 签字日期: 2 - 婷月z 1 日 第一章。个”的发展及原因 1 1 引言 第一章。个。的发展及原因 “个”是现代汉语里最常用的量词,运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用法也极为 灵活,一直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溯其来源,发掘其各个 历史时期发展的情况,总结其变化的规律。从研究的成果来看,可谓硕果累累。 “个”在先秦到魏晋时代,用来量人、量物。到了唐代,扩展到量时间、量 处所名词、量抽象名词以至数目,其通用量词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这时“个” 的广泛使用导致“个”前“一”指数功能弱化,以至产生“一”的脱落,从而引 起“个”的虚化。可以说“个”虚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前数词“一”的省略,这 方面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吕淑湘( 1 9 8 4 ) 、王绍新( 1 9 8 9 ) 、赵日新( 1 9 9 9 ) 。 在“动+ 个+ 形动”结构中,“个”的虚化尤为突出。吕叔湘先生提出:“( 一) 个”是一个表数量兼表无定的冠词;大河内康宪先生提出“有定”、“无定”的概 念,指出动词结构中“个”起到使所指事物实体化、个体化的作用;沈家煊( 1 9 9 5 ) 从认知的角度,认为事物的有界与动作的有界相匹配,“一个”是使名词宾语由 无界变为有界的有效手段;石毓智( 2 0 0 4 ) 认为量词“个”起标记宾语的功能。 但对于“动+ 个+ 形动”结构,语法界分歧很大,赵元任( 1 9 7 9 ) 、朱德熙 ( 1 9 8 4 ) 、邵敬敏( 1 9 8 4 ) 三位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动宾结构,把“个”看作量词; 而丁声树( 1 9 7 9 ) 、游汝杰( 1 9 8 3 ) 、聂志平( 1 9 9 2 ) 三位认为“个”后是补语成 分,“个”是结构助词。祝克懿( 2 0 0 0 ) 则认为大部分是量词,小部分是助词。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尽管已经很深入,但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从新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动+ 个+ 形,动”的 结构类型、语义关系,“个”在其中的作用,“个”的分类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个” 字教学作一全新的阐述,使“个”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1 2 从历时的角度看“个”的发展 “个一是现代汉语中应用最广的一个量词,这个字在历史上有“个”、“菌”、 “佃”等三种书写形式。据洪诚( 1 9 6 3 ) 介绍:“个”的语源为“介”,本义为“独 特”;“嘲”本义为“竹枝”;而“佃”的本义近于“介”。“个”最早见于书面语 第一章“个”的发展及原因 是作量词用的,仪礼士虞礼:举鱼腊俎,俎释三个。郑玄注:“个,犹枚也。 今俗言物数有云若干者,此读然。”贾公彦疏:“人旁著固,字虽不同,声音相近, 同是l = 个之意”。这三个字本来并不同源,从近代的文献来说,唐宋时多写 作“删”,元以后“佃”更普遍,“个”被认为是简体字。( 为了行文方便,本 文皆写作“个”) “个”说文释义为“竹”。在周秦时期,“个”只熊用于数竹,渐渐扩大 到记数所有的竹制品。如:三千五百买竹二千- - - 酗十哪( 九章算术) 这就 是量“竹”的例子,但并不多见。 到了汉代,天然量词得以发展,专用量词增多,通用的量词也增多,如“个” 同“枚”一样可以用来记数大量的物体,如动物、植物等,成为通用量词。显然 从这个时期开始,“个”和“枚”就为万能量词的地位展开了竞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个”逐渐成为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通用量词,不 过当时更常用的还是“枚”。量词“枚”在南北朝时虽然使用范围很广,但“枚” 称量事物有先天的不足,即它不能量人,同时由于当时大批专职量词的不断兴起, 使得量词“枚”在南北朝以后不断缩小着使用范围。在“枚”在部分让位于新兴 的专职量词的同时,对难以计量或一时难以计量的事物,都用“个”来计算。如 “抽象事物很少有特用的单位词的,普通都用个字”( 吕叔湘1 9 8 4 ) ,这些 原因使量词“个”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而“枚”却日趋衰落。“个”作为通用 量词的职能大大增强,且“个”字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十分活跃,随着人们对“个” 的普遍而频繁的使用,“个”不仅保持了口语的优势,而且日益发展。 到了唐代,“个”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从量人、动植物、杂物等,扩展到 量时间、处所名词、抽象名词以至数量词,扩展幅度之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它可以“以抽象名词和大单位的量词的资格,进入解释经典的书面语”( 洪诚 1 9 6 3 ) 。“个”作为通用量词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 洪诚1 9 6 3 ) 、( 刘世儒1 9 6 5 ) 、 ( 王绍新1 9 8 9 ) 。而“枚”却没有发展这一功能。 同时,“个”也可以用来替换更为具体的量词( 王绍新1 9 8 9 ) ,这个特点今天 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个”几乎成了可以替代任何具体量词的“万能量词”, 这个趋势是量词结构固定化的必然结果。随着“个”的发展,量词“个”为名词 分类的信息功能逐渐减弱,只具有一定的句法功能。用语义最为泛化的“个”来 填充句法位置最为理想,于是就有了“个”取代其他量词的趋势。 综上所述,“个”发展的路径如下: 名词“竹”一修饰竹或竹制品的量词一修饰具体名词的量词一修饰抽象名 词的量词一万能量词一虚词( 可修饰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 2 第一章“个”的发展及原因 1 3 从共时的角度看“个”的发展 从共时的角度看,“个”的使用情况如下: 1 3 1 量名量 “个”作为实词,其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法是作量词,“个”可以作名量词, 用在数量名结构中,其作用是为所搭配的名词分类; 1 量人 ( 1 ) 谁论洛水,一个河神。( 庾信梁东宫行雨山铭) ( 2 )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一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红楼 梦) ( 3 ) 爷不认得的也多呢,岂止我一个。( 红楼梦) 古代“个”主要是用来称人,在指人名词前除较尊敬时用“位”以外,般 都用“个”字。发展到现在,用“个”来称人已成为“个”的基本用法之一。 2 量物 ( 4 )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李白江夏行) ( 5 ) 老人也欲上山去,上个深山无姓名。( 顾况庐山瀑布歌送李顾) ( 6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 7 ) 五个小雏离学院,一行新雁入贫居。( 支4 兼贻诸学童) 用“个”来称物,汉代已有。发展至现在,“个”除用来量普通事物外,还 成为一个填空子的量词,在找不到适当的量词来使用的时候就会用到“个”。一 般说来,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很少有专用量词( 如“局面”“地步”“消息”“原 故”“主意”“样子”“机会”等) ,通常都用“个”。 1 3 2 量动量 。个”字也可以用作动量词,表示动量。在这类句子中,原来量词是“个” 的还用“个”,如果原来另有相搭配的量词,或者原来无搭配的量词的也都改用 或加用“个”字。“个”表示动作的数量,这也是“个”用法的扩展。如: ( 8 ) 正经下个气儿,陪个不是,大家还是照常一样的。( 红楼梦) ( 9 ) 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红楼梦) ( 1 0 ) 我先玩个你瞧瞧。( 红楼梦) ( 1 1 ) 彼此也要避个嫌疑。( 儒林外史) 上几例中“个”表示动量,类似动词重叠。但一般情况下,要求动词和宾语 的结合是熟语性的,否则就用重叠动词的方法。 3 第一章。个”的发展及原因 1 3 3 量非名词 随着量词“个”意义的虚化,“个”字的用法进一步扩展,不但可以用在数 量名结构中,也同样可以与一些动词、形容词、引语、短语以及数量词等搭配使 用。 l 、量动词或形容词 ( 1 2 ) 这东西,不过吃个新鲜。( 红楼梦) ( 1 3 ) 消消停停的,就有个青红皂白了。( 红楼梦) ( 1 4 ) 我今天带你去开开眼界玩个痛快! ( 王明丽殒落的星辰) ( 1 5 ) 在阴司里也得个倚靠。( 红楼梦) ( 1 6 ) 不如图个自尽,也算是英雄好汉的行径。( 金庸天龙八部) ( 1 7 ) 我料想看个不了,那得功夫来看乡里这条把灯。( 儒林外史) ( 1 8 ) 给她们母女俩一个宁静。( 现代女报9 8 2 6 ) ( 1 9 ) 他两个自己觉着这事商量了一个停妥严密。( 1 j l 女英雄传) ( 2 0 ) 算是罚我个包揽闲事。( 红楼梦) 2 、量引语 ( 2 1 ) 这会子热刺刺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 肠的大人,也要伤心。红楼梦 ( 2 2 ) 通常她说“我”、“我们”,这回冒出个“俺们”。( 李国文月食) ( 2 3 ) 道不得个“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冯梦龙警世通言) 在以上几例中,“个”后头的词语并非名词,用在名词的位置,却各自保留 着原来的词性,是个实体成分,这些词大多数用作宾语,而且用在这个位置上的 量词只有“个”,这里“个”起到使所修饰的谓词体词化的作用。“个”的意义已 进一步虚化。 3 量数量 ( 2 4 ) 只管安稳着养个四五天。( 红楼梦) ( 2 5 ) 一两个月攒个三千两吊的。( 老残游记) 这里数词前用“个”字,表示“大约”的意思,而且这种用法多用于表示未 来的或一般的事情,如果陈述一件已发生的事情,往往不用“个”。 从共时的角度看,“个”可以用来量名量、可以用来量动量,发展到可以量 非名词的用法,甚至可以用于非“一”的场合,可见,“个”的组合功能在逐渐 扩大。 4 第一章。个”的发展及原因 1 4 “个”组合功能扩大的原因 。个”的组合功能的扩大是有原因的,周国光先生曾对此作过论述( 1 9 9 6 ) , 他认为:“个”的组合功能的扩大是由内因及外因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1 4 1 “个”作为算筹单位以及数学上的抽象作用 从外因方面讲,“个”的组合功能的扩大是同“个”表示竹子的单位和竹制 物的单位分不开的。在古代,竹子除了可以表示箭矢以外,还可以制成数学用具 一算筹。当人们用算筹计数时,算筹就成了实物的代表。这时不论什么物体, 都变成了根根的算筹,物体的形状、颜色、功能等因素都被舍弃了,都被抽象为 数学上的“一”;在这一抽象的同时,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功能等相联系的单 位( 如颗、条、粒等) 也被抽象为算筹的单位“个”。这样,无论什么物体,在 计数时它的数和量都被抽象成了数学上的“一个( 算筹) ”。数学上把物体单位抽 象为“个”是最概括的抽象,这种抽象是使“个”的量名组合功能扩大化的一 个重要条件。人们在用算筹计算物体的数量时,虽然是在计算算筹的数量,如“一 个算筹,两个算筹”,而实际上,由于此时算筹已成为实物的代表,所以“一 个算筹”也就等于“一个桔子、一个人、一个鸟、一个饼、一个钱、个渔船、 一个马”等等。数学上把物体单位抽象为“个”的结果,就使得“个”同众多的 物体联系起来,从而最终导致了“个”的量名组合功能的扩大。 1 4 2 先秦量词系统不发达 从内因方面讲,“个”字使用范围的扩大最根本的因素在于语言的内部。“个” 作为算筹的单位以及算筹具有数学上的抽象概括能力只是为“个”的量名组合 功能扩大化提供了外部条件,要全面地解释“个”的量名组合功能扩大化的原 因,我们还必须考察语言内部的因素。王力先生( 1 9 8 0 ) 曾指出,在先秦时代, 天然的个体量词还是很少见的,只有“匹”( 指马) 、“乘、两”( 指车) 、“张”( 指 幄幕) 、“个”( 指矢) 等极少数几个。先秦时期汉语个体量词不发达的状况,为“个” 的量名组合功能的扩大提供了充分的发展余地。 法国语言学家马尔丁内( a m a r t i n e t ) 所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对“个”使 用功能的扩大作出了合理的解释。马丁内尔指出,语言运转的基本原理是“语言 经济原则”。人们的言语活动中存在着从内部促使语言运动发展的力量,这种力 量可归结为人们的交际、表达的需要和人们在生理上( 体力上) 、精神上( 智力上) 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交际和表述的需要促使人们采用更多、更新、更复 杂、更具有特定作用的语言单位,而人们的惰性则要求尽量使用比较少的、省力 第一章。个”的发展及原因 的、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冲突的结果,使语言处在经 常发展的状态之中。马尔丁内认为,语言经济原则能够对语言结构演变的特点和 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冯恚韦1 9 8 7 ) 。上文已指出,先秦时期汉语的个体量词比较 贫乏,这样,在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名词同量词的组合中就存在着许多结构空位( 吕 叔湘1 9 8 4 ) 。语言发展的系统化要求这些结构空位尽可能地填补起来。不过,给 每一个名词都匹配一个专用量词不仅是不必要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在语言 经济原则的制约下,人们一方面把一部分名词等用作量词,另一方面又把某些量 词的使用范围扩大。这样“个”的使用范围得以扩大。 因此,“个”使用范围扩大是内外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个”作为算 筹的单位和算筹具有高度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为之提供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先 秦时期汉语个体量词不发达的状况以及语言使用上的经济性原则为之提供了内 部原因。 6 第二章“个”的特点 2 1 “个”的个体化 第二章。个”的特点 量词表示其后名词的意义范畴,量词体现着人们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认识方 式,哪些名词跟哪些固定的量词相搭配是为社会和传统的认知方式所制约的,同 样,在具体的语境里,某一名词的前面能否附加数量词或冠词,也决定于在这个 语境中的名词的认知方式。 一般地说,说话人认为,交谈中第一次出现的名词所指事物不能跟听到的其 他同类的个别事物相区别时,就说这个名词是无定的。但必须指出,名词有定与 无定的一个最根本的前提,即必须使名词所指的事物实体化、个体化。 英语中不伴有冠词的光杆名词只表示抽象的意义,而受冠词修饰的名词就表 示具体意义。比如我们看到的水,总是装入容器后,才是具有具体形象的水。因 此不定冠词是表示后面名词的不定标志。再如: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s a l i n o n ” 和“a s a l m o n ”会有不同的联想,听到“s a h r l o n ”时,头脑中会出现切成薄片的 “鲑肉”;而当昕到“a 鞠l l l l o n ”头脑中会联想到头尾俱全的鱼状的“鲑鱼”。这 里的水和“s a l m o n ”都是抽象的物质名词,受到“a ”修饰后,就指称实在的个 体化事物了。 吕叔湘先生认为:“原则上,凡是可以加( 一) 个的名词,一定本身是无定 的,即多个之中的一个”。汉语中的“个”就起到类似英语中不定冠词的作用, 使所指的事物实体化、个体化的作用。 在“他是老师”和“他是一个老师”,如果我们一定要结合语境来考虑这两 句话时,就出现了如下的句子。 ( 1 ) 他傲什么工作? 他是老师。 ( 2 ) 他是一个老师,你不要用这种口气对他讲话。 “老师”在( 1 ) 句中显然指的是职业,在( 2 ) 中则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 构成一句话。下面的句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 3 ) 你们班有留学生吗? ( 4 ) 你们班有个留学生吗? 说( 3 ) 时,是在完全不了解情况时,根本不会知道这个班有没有留学生而 进行的一句问话,而( 4 ) 旬中,说话人在问这句话时显然已经了解了一些情况, 已经知道这个班有留学生,想进一步了解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个”起到使所 指事物实体化、个体化的作用。 第二章“个”的特点 固有名词很少受“( 一) 个”修饰。 ( 5 ) 小王走上前去问:“你们这几有个李红吗? ” 大伙说:“有这么个人,是年青人吧? ” 小王说:“对。他在哪? ”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问话“有个李红吗? ”的回答是“有这么个人”。这是 因为回答的人对李红有所了解,如果对这些内容一无所知,在答话中是不会用“这 么个人,那么个人”的。即,小王并非只问“李红”的存在,而是问有没有具有 李红的名字、事情和品质等的具体的人。而“个”则把“李红”这个近似于表示 性质或属性的概念实体化、个体化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量词表示后面名词的意义范畴,量词 体现着人们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认识方式,量词“个”不仅实现了对所修饰名词的 分类作用,同时也使所修饰的名词成为具体化、个体化的名词,从而使交际能够 顺利地进行下去。在与名词的搭配使用中,有时为了交际的需要,必须要在名词 的有定与无定之间进行选择,而“个”的使用恰巧满足了这一需要。 2 2 “个”的语义特点 “据统计,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的附表名词、量词配合 表中“收量词1 4 4 个,名词4 3 9 个,其中能和个搭配的名词有1 5 9 个,占 名词总数的3 3 9 4 ,个是1 4 4 个量词中搭配率最高的一个”( 孙汝建,1 9 9 6 ) 。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个”具有很强的量名组合功能,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 用频率越来越高。一方面与人们表达上的经济性原则有关:“人们在进言语活动 时,在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通常会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具有较大普遍性 的语言单位”( 冯志韦1 9 8 7 ) ;另一方面,这与量词“个”语义上的一些显著特 点是分不开的。 2 2 1 “个”的语义模糊性 1 、“个”的语义模糊性 “专用量词的组合对象往往是明确的,而通用量词的组合对象则是模糊的” ( 邵敬敏1 9 9 3 ) 。“个”作为通用性极强的量词,语义模糊是其最明显的特征。 “个”的语义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随意选用不同的名词相搭配,不再具 有其他专用量词给名词分类的意义。如: 个:花、人、绳子、椅子、钱包、杯子 这些名词本有专用量词,但它们同样可以与“个”相搭配,一个花和一个杯 子,尽管都用“个”,但实际上这个“个”与那个“个”是很不相同的。因些“个” 8 第二章“个”的特点 的语义模糊性决定了它有兼容的特点,可以与多个名词进行搭配。 2 、“个”的语义模糊性带来的歧义 量词“个”的语义模糊性使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 它的语义模糊性往往容易产生结构歧义。如: 接待了一位研究院的专家 接待了一所研究院的专家 接待了一个研究院的专家 其中“位”的语义明确指向“专家”,带有尊敬意味;“所”的语义明确指向 “研究院”,而“个”的通用性最强,既适用于“研究院”,又适用于“专家”, 正是“个”语义所指模糊性导致结构歧义,量词的适用范围与语义的模糊性成正 比。 因此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往往出现由“个”的语义所指模糊而形成的歧义句, 尤其是在“个”与语音相同的名词结合时,更是如此。如: 一个指头,一个趾头 一个壶一个湖 遇到这样情况,只能在交际过程中利用的语境限制说明,使其语义明确,达 到交流的目的。 2 2 2 “个”的多义性与交叉性 由于量词“个”的具体意义已经渐渐虚化,使它成为一个泛化量词,可与很 多名词相搭配,在与不同的名词组合时,如“一个猪”与“一个湖”两个结构中 的“个”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是不同的,这就是量词“个”多义性。 正由于量词“个”语义上的多义性,从而造成量词之间在语义上的交叉性。 如:“一个博士”与“一位博士”交叉,“一个汽车”与“一辆汽车”交叉。量词 语义的多义性说明量词“个”拥有丰富的表现力,这为名词提供了充分的可供选 择的余地。这种选择余地越大,语言的表现力也就越强,量词“个”以其极强的 表现力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的通用型量词。 2 2 3 “个”与其他量词的近义性与差异性 由于相同的名词可以选用不同的量词,因此量词“个”可以与很多量词具有 语义上的相近性,但同时量词“个”又与这些量词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性。这主 要表现在: l 、搭配对象的差异 一方面量词“个”与其他量词形成近义量词,另一方面“个”与这些近义量 9 第二章。个”的特点 词具有不同的搭配对象。如:“一个船”与“一只船”组成近义关系,但“个” 除了可与“船”搭配以外,还可以与大量的名词搭配,如“人、椅子、电脑、字 典”等;相反“只”除了与“船”搭配以外,还能与“鸡、腿、翅膀、大雁等” 相搭配。 2 、风格色彩的差异 风格色彩的差异包括文言与白话、书面与口语、普通话与方言等语体色彩以 及褒贬感情色彩的差异。例如“教授”可供选择的量词至少有三个: 一位教授一名教授,一个教授 用“位”表尊称,褒义;用“名”,书面语色彩浓;用“个”最普通,常用 于口语。 吕叔湘( 1 9 8 4 ) 认为:“只有个字是个无色彩的单位词,其他单位词都 或多或少保存着点意义,还没有完全丧失它们的实词性”。“个”最初作为竹子的 量词,以字来表形,确实有一些色彩,如形象色彩。随着“个”的使用范围的扩 大,能够用“个”来称量的事物渐多,从大到小,从人到物,从具体到抽象,可 谓种类繁杂,特征各异。这样,“个”的表形色彩终于消失殆尽,使“个”具有 语义色彩单一性的特点。如: ab 一眼井一个井 一台电视一个电视 一辆自行车一个自行车 一口猪一个猪 a 组与b 组在表量上是相同的,但a 组较b 组具有更鲜明的形象特征。b 组量词“个”虽然可与多个名词搭配,但这里的量词“个”只具有表随便、轻松 的色彩,语义色彩是单一的。“个”的这种语义色彩单一性的特点,有时往往不 能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尤其当人们需要描绘客观对象的形象牲或表达庄重、严 肃的、尊敬的、褒扬的情感色彩时,“个”就无能为力了。“个”的语义色彩单一 性再加上“个”语义的个体性决定了“个”不是万能量词,不能适应全部交际的 需要,不可能取代其他一切量词。 2 2 4 “个”语义的具体性与抽象性 量词“个”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即“个” 最初由只能用于数竹的名词,渐渐扩大到计数所有的竹制品的量词,发展到修饰 具体名词的量词,发展到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发展到通用量词,意义随着组合 的泛化而渐渐虚化。“个”的意义虚化程度越高,抽象程度越高,组合能力越强。 1 0 第二章“个”的特点 “个”由具体到抽象演变的过程,也是其使用范围扩大化,组合能力渐强的过程。 由于“个”具有有定性以及语义上的特点,“个”的使用明显异于其他同类 量词,为我们解释“动+ 个+ 形恸”结构中“个”的用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章“动+ 个+ 动形”结构分析 第三章。动+ 个+ 动,形”结构分析 在句法分析中,“动+ 个十形动”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着学者们的 注意力。随着“个”搭配范围的扩大,“个”的意义也出现了虚化。下面我们将 从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带“个”的“动+ 个+ 动,形”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3 1 关于“动+ 个+ 形,动”问题的分歧 针对“动+ 个+ 形动”这一结构,语言学界分歧很大。赵元任先生分析特殊 宾语时就提到:“表示动作结果的形容词性词语常以补语形式出现,如说明。 可是有时候把它当作名词性词语处理,给加一个或个,如说个明白, 甚至还加上一个傀儡性的问接宾语他,如我要喝他个痛快。”( 赵元任1 9 7 9 ) 。 朱德熙先生也曾提到:量词“个”放在形容词前边组成宾语,表示程度高。例如: 玩个痛快,跑了个快。”“放在动词的否定形式前边组成宾语,表示不停。例如: 说个没完,笑个不停。”( 朱德熙1 9 8 4 ) 。邵敬敏先生则认为“动+ 个+ 形,动”是 动宾结构,“个”是数量结构。一个”的省略形式( 邵敬敏1 9 8 4 ) 。 持相异观点的是,丁声树、游汝杰、聂志平先生。丁声树先生( 1 9 7 9 ) 认为: “喝个痛快”、“下个不停”、“打个落花流水”中的补语是带“个”的补语,但对 “个”的词性未加以说明。游汝杰( 1 9 8 3 ) 发展了丁先生的观点,提出现代汉语 有两个补语的标志:“得”和“个”,详细分析了“个”做补语与“得”做补语在 使用上八方面的区别。聂志平则认为:“打个落花流水”,这个“个”实际上是结 构助词。 而吕叔湘先生( 1 9 8 4 ) 通过考察“个”历史发展的变化,得出“个”是一种 联结词的结论。祝克懿( 2 0 0 0 ) 在此基础上指出:量词“个”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为适应交际的需要,语义信息不但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从而使“个” 的指量意义逐渐弱化,发展了一些新的结构意义,从量词演变为结构助词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语言学家对“动+ 个+ 形动”问题研究认识不一。赵元任、 朱德熙、邵敬敏三位先生都认为把“动+ 个+ 形动”看作是动宾结构,其中的“个” 看作量词:丁声树、游汝杰、聂志平三位先生倾向于把“动+ 个+ 形,动”看作是 动补结构,把“个”看作是助词或与“得”同功能的词。 我们认为划分“动+ 个+ 形动”是动宾结构还是动补结构,要结合“动+ 个+ 形动”的结构类型,作具体的分析,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章“动+ 个+ 动,形”结构分析 3 2 “动+ 个+ 形动”结构分析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泛化量词。除了可 以在体词前面计量之外,“个”有时还可以用在“动+ 个+ 形动”结构中,构成“v 个v p ”的格式,这里的v p ,其实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集合,主要是指短语,有时 也指单词、小句;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个”的使用范围进 一步扩大。下面我们将对“动+ 个+ 形动”结构作仔细的分析。 3 2 1 “v 个v p ”中“v p ”的结构特点 1 、形容词 a 单音节形容词 用于“个”后面的单音节形容词很少,一般有:空、透、饱、够、遍等。如: ( 1 ) 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 汪曾祺翠湖心影) ( 2 ) 金一趟走过来,认认真真地把鲜花看了个够。( 陈建功皇城根) ( 3 ) 恨不得叫他们一个个细胞都瞧个透。(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 4 ) 走了一回,忽一脚踩个空,栽在沟里,吓了我一大跳。( 杨绛干校六 记) ( 5 ) 老太太扑了个空,怒气增长了好几度。( 老舍正红旗下) b 双音节形容词 常见的可以用在“动+ 个+ 形,动”结构中的双音节形容词很多,如:高兴、 明白、痛快、严实、详细、清楚、半死、粉碎、稀烂、精光、通红、究竟等。 ( 6 ) 就是杀头,也该把罪状说清楚,让我弄个明白。( 田中禾最后一场秋 雨 ( 7 ) 虽然五十块钱不算什么,拿回来总能买老婆个高兴。( 刘震云一地 鸡毛) ( 8 ) 您睁大眼睛看个清楚吧,这可是鼎鼎大名的达芬奇先生亲自指导学 生。( 刘心武永恒的微笑) ( 9 ) 他若不说个清楚,就很难保证埋伏的质量。( 方方埋伏) ( 1 0 ) 算把祖奶奶瞒了个严实! ( 张石山镢柄韩宝山) ( 1 1 ) 那会吃了个痛快,这会,想去吧! ( 汪曾祺七里茶坊) ( 1 2 ) 方明华心不在焉,早己把吃饭的事忘了个精光。( 谌容减去十岁) ( 1 3 ) 我最恨小偷,每逢逮着就打个半死。( 王朔枉然不供) ( 1 4 ) 这张女人照片,把老爷予吓了个半死儿! ( 陈建功皇城根) c 其他类的形容词 第三章“动+ 个+ 动,形”结构分析 形容词重叠式、复杂形容词以及形容词词组也可以进入这个结构,如: ( 1 5 ) 唯有这弟兄俩,脱下身上棉大衣,飞奔过去将烈火盖了个严严实实。 ( 人民日报) ( 1 6 ) 两边的小摊早已收了个一干二净。( 邓友梅那五) ( 1 7 ) 肯定打你个稀巴烂,闹你个人仰马翻。( 王朔许爷) 2 、动词 简单动词、动词性词组以及其他复杂性动词性结构都可以进入这个结构。如: ( 1 8 ) 寿明没防备,叫车辕刮了个趔趄。( 邓友梅烟壶) ( 1 9 ) 亲家爹一抱拳,把申涛弄了个不知所措。( 礼平小战的黄昏) ( 2 0 ) 哪曾想这番话把何茹气了个两眼发黑。( 李国文月食) 表示“不停”、“没完”“不了”、“不休”、“不歇”类的动词否定式也能在宾 语前出现。如: ( 2 1 ) 小王的嘴巴像是上足了发条,说个没完。( 陈建功皇城根) ( 2 2 ) 又过了一夜,还真纠缠个没完了。( 刘震云一地鸡毛) ( 2 3 ) 说完又怪不好意思地笑个不了。( 杨绛干校六记) ( 2 4 ) 不一会儿,食堂里便叮叮当当地忙个不停。( 吕新圆寂的天) ( 2 5 ) 他站起来走到窗口,窗帘抖个不停。( 余华夏季台风) 3 、谓词性成语和惯用语 谓词性成语或惯用语也可以用在“动+ 个+ 形动”结构中,一般以四字 格较为常见。如 ( 2 6 ) 耀鑫又气又急,把儿子骂了个狗血喷头。( 李杭育沙灶遗风) ( 2 7 ) 路上足足聚了四百多人,把刘三姐的土楼围了个水泄不通。( 王小波 歌仙) ( 2 8 ) 如果忘了带雨具,在公共场所找不到一把可供无偿使用的雨伞,会淋 个落汤鸡。( 人民日报) ( 2 9 ) 闹不好,还弄个“一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 ( 刘心武班主任) 4 、引语 用在“动+ 个+ 形动”结构中的引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语气 词等,甚至完整的句子。 ( 3 0 ) 同事七嘴八舌说你得了个“优秀”。( 方方白雾) ( 3 1 ) 我想,假如见面,而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个“今天天气哈哈” 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鲁迅且介亭杂文) “动+ 个+ 形动”结构的特点是:动词后面跟的语言单位为“个+ 谓词或 谓词性词组”,它可以是形容词、形容词重叠式、形容词词组、动词、动词词组、 1 4 第三章“动+ 个+ 动形”结构分析 谓词性成语或惯用语以及引语。由此可见,“个”后所带成分已经远远超出名词 性成分这个范围,“个”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 3 2 2 “v 个v p ”中“v ”的特征 1 、可带人称代词宾语 对于“v 个v p ”结构,其中v 后可带有人称代词,这种人称代词可以是实 指性成分,也可以是虚指性成分。 ( 3 2 ) 他不怕张文,就是张文拿枪打他,他也要跟他见他个高低。( 老舍鼓 书艺人) ( 3 3 ) 山脚下,敌人突然袭击他的河滩阵地,打他个措手不及,会怎么样呢? ( 邓友梅我们的军长) ( 3 4 ) 方鸿渐嗓子哽了,心软下来,可是她这时候愈心疼,愈心恨,愈要责 罚他个痛快“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j ”( 钱钟书围城) 以上几例中动词带有双宾语。间接宾语“他”确有所指,是实指性宾语。 ( 3 5 ) 愚以为,要么就罚他个底朝天,要么就吊销其营业执照;( 人民日报) ( 3 6 ) 然后再把其他相关知识,都背他个八九不离十,还愁通不过吗? ( 魏 崇十月) ( 3 7 ) 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没有人烧香供他;火神爷动不动就放把火,烧你 个精光,于是给他建火神庙四时奉祀。( 李国文情敌) 以上几例中的人称代词是虚指性的,没有确指的意义,因此都可以省略,省略前 后整个结构的语义不发生变化。这里虚指的人称代词只起到凑足音节和加强语调 的作用。 2 、动词的单音节性 在“动+ 个+ 形动”结构中动词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双音节结构出现的 情况很少。 ( 3 8 ) 耀鑫又气又急,把儿子骂了个狗血喷头。( 李杭育沙灶遗风) ( 3 9 ) 说完又怪不好意思地笑个不了。( 杨绛干校六记) ( 4 0 ) 两边的小摊早已收了个一干二净。( 邓友梅那五) ( 4 1 ) 金一趟走过来,认认真真地把鲜花看了个够。( 陈建功皇城根) 3 、动词的重叠性 在“动斗个+ 形,动”结构中,动词可以重叠使用,构成连动式结构。但中间 往往使用副词连接。如: 这湖太浅,泡两天就能浮上来,死就死个彻底死个无影无踪那才有意思。( 王 朔许爷) 第三章“动+ 个+ 动i 形”结构分析 我要去,要玩也玩个痛快! ( 老舍四世同堂) 3 3“动+ 个+ 形,动”的语义关系分析 “动+ 个+ 形动”以其独特的结构吸引了语言学家们注意,尤其是怎样对这 个结构定位,其间的语义关系又如何,至今仍然没有在语言学界达成共识。 3 3 1 “动+ 个+ 形动”的类型 “动+ 个+ 形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 吃个新鲜,比个高低帮个忙,图个吉利图个痛快,凑个热闹 b 围得个水泄不通亏得个一塌糊涂说得个可笑 c 搞了个乱七八糟闹了个没趣跑了个快 d 喝他个痛快,打他个落花流水查它个水落石出 e 问个明白吃个新鲜玩个痛快,输个精光 f 说个没完笑个不停吵个不休骂个不了 3 3 1 2 “动+ 个+ 形,动”的语义关系分析 一、a 组语义关系分析 我们对于述宾结构可以使用以下标准来鉴别: ( a ) v p 是否可以用“什么”提问; ( b ) 去掉“个”后,v p 是否可以使用正反并列式提问; 若“动+ 个+ 形动”结构符合上述( a ) 、( b ) 两条标准,我们就断定此结构 是述宾结构,如果不符合上述标准,则为非述宾结构。 观察a 组结构,我们发现:此结构可以用“v 什么”提问,动词可与“形 动”直接粘合,去掉“个”后,“帮忙”、“图吉利”、“图痛快”等仍然成立,而 且可以用正反问法进行提问,如: 图个吉利一图个什么? 图个吉利一图不图吉利一一图个吉利一图得吉利 比个高低一比个什么? 一比个高低一比不比高低一比个高低一比得高低 帮个忙一帮个什么? 帮个忙一帮不帮忙一帮个忙一帮得忙 a 组结构完全符合述宾结构判断标准,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比个高低,帮个 忙图个吉利图个痛快凑个热闹是述宾结构。显然“动+ 个+ 形动”结构中“v p ” 已经体词化了。 二,雎f 组语义关系分析 1 、。个”的词性 良f 组到底是述宾结构还是述补结构,这与“个”的词性有关。如: 1 6 第三章“动+ 个+ 动形”结构分析 ( 1 ) 两边的小摊早已收了个一干二净。( 邓友梅那五) ( 2 ) 我最恨小偷,每逢逮着就打个半死。( 王朔枉然不供) 上述两例我们完全可以说成是“收了一个一千二净”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