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论文)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pdf_第1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pdf_第2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pdf_第3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pdf_第4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是近年西方语义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在诸多语义悖论 解决方案中独树一帜。本文试图细致考察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提出的背景,系统 梳理总结这一方案的基本理路与精神实质,并对这一方案的合理性与不足以及这 一方案对相关理论发展的推动与促进,做出分析和评述。本文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提出的背景做出细致的考察:首先,已往 语义悖论解决方案的缺陷,使一种新的较为合理的解悖方案急待提出。其次,“语 境敏感方案 的兴起与情境语义学的问世,使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提出成为可 能。 第二部分,对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基本理路做出梳理:通过眠隋境”概念 的引入、“奥斯汀型命题观”的提出、“奥斯汀型真值观 的确立,情境语义学解 悖方案合乎直觉地解决了强化的说谎者悖论等一系列语义悖论。 第三部分,对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做出评价: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保留了经 典逻辑的有效性、使世界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协同并存、全面符合r z h 解 悖标准,这些都显示了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合理性。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不 足主要在形式技术方面。 第四部分,揭示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诸多重要启示:语义悖论的根源在于 对于“情境”的忽略;经典逻辑语义学存在着局限性;信息时代对逻辑学的发展 提出了新要求;逻辑学具有多元化与互补性。 关键词:语义悖论解悖方案情境语义学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m o d e li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e m a n t i cp a r a d o x e si nr e c e n ty e a r so f t h ew e s t ,t h es i t u a t i o n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t op a r a d o x e sd e v e l o p sas c h o o lo fi t so w n a m o n g m a n yp r o g r a m sf o rs e m a n t i cp a r a d o x e sr e s o l u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a t - t e m p st os t u d y c a r e f u l l yt h eb a c k g r o u d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 sc r e a t i o n ,t oc l a r i f ya n d s u m m a r i z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t h eb a s i ci d e a sa n ds p i r i t u a le s s e n c eo ft h es o l u t i o n ,t oa n a l y z e t h er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d e f i c i e n c yo ft h es o l u t i o n ,t od i s c u s st h es o l u t i o n sp r o m o t i o nt om a n y r e l a t e dt h e o r i e s t h i sp a p e ri n c l u d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s t u d yc a r e f u l l y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 s c r e a t i o n f i r s t ,a n e wb e t t e rp r o g r a mf o rs e m a n t i cp a r a d o x e s r e s o l u t i o nn e e dt ob er a i s e du r g e n t l yb e c a u s et h ep r o g r a m si nt h ep a s th a v el o t so f d e f e c t s s e c o n d l y , t h er i s eo f “c o n t e x t s e n s i t i v ep r o g r a m a n dt h ea d v e n to fs i t u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 se n a b l ei tp o s s i b l et or a i s et h es i t u a t i o n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c l a r i f ya n ds u m m a r i z et h eb a s i ci d e a so ft h e s i t u a t i o n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 t h r o u g h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 “c o n t e x t ”,t h ec r e a t i o no f a u s t i n i a np r o p o s i t i o n a lv i e w a n d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a u s t i n i a nt r u ev a l u ev i e w ,t h e s i t u a t i o n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s o l v e si n t u i t i v e l yas e r i e so fs e m a n t i cp a r a d o x e ss u c ha st h e s t r e n g t h e n e dl i a rp a r a d o x t h et h i r d 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i s t oe v a l u a t et h es i t u a t i o n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 t o p r e s e r v et h ev a l i d i t yo ft h ec l a s s i c a ll o g i c ,t om a k et h ew o r l d s “c o n s i s t e n c y a n d “i n t e g r i t y c o e x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 l y , t oa c c o r dw i t ht h er z hc r i t e r i o n f o rp a r a d o x r e s o l u t i o n c o m p l e t e l y , t h er a t i o n a l i t y 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i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d t h ed e f i c i e n c yo ft h es o l u t i o nl i e sm a i n l yi ni t sf o r m a lt e c h n i q u e t h ef o u r t h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r e v e a lm a n yi m p o r t a n t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so ft h e s i t u a t i o ns e m a n t i c ss o l u t i o n t h es o u r c eo fs e m a n t i cp a r a d o x e sl i e si nt h en e g l i g e n c eo f t h e “c o n t e x t t h ec l a s s i c a ll o g i cs e m a n t i c sh a sm a n yl i m i t a t i o n s 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a g e p u t sf o r w a r dn e w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o g i c l o g i c i sd i v e r s ea n d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k e yw o r d s :s e m a n t i cp a r a d o x ;p r o g r a mf o rp a r a d o xr e s o l u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 s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住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o r 毪蓦毒盘。l 砖k f , ? 0 ,;: , ;,t , 痧,蠢t 。争j 。j ? 学位审7 诗人j t 学位括羔作者 ,签名:,釜1 娄叠生 。;j i 。:,等。:。、。i j 乏j ? 。:j j j :;j ,j ;j 、:7 :j ;:;:、;j :i ;:,。:;。:。j :;j ; 岛?弋。“7 。、t: ? ;“。jj 7j “”7 i ; 雾。“豢。甏;臻2 伊i 6 爨。日 髫7 :。,j i j ,麓:! 、。,、;。! :j j j ,j 囊“9 ,豸。 磬旁。劳:j 孟豢;。誓一搿i? :磊i “少一。爹 l il :j :7 。,、:f ,蟛 j 善 ;,。,乡 ,i ;? 1 1 j7 :! 一i i j ,i ,。,墓鬈: 囊。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器 知;糍该蕊囊黪菇。一爹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太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酌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奎阅0 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 。可璐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甄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住论文作者) 签名:兰蔓垂立 2 0d7 年占月1 5 日 学位论文拓导教师签名:盘盔墨 2 0 。厂年f 月,岁日 己i 吉 jie j 语义悖论问题既是逻辑史上古老的难题之一,也是当代逻辑哲学中的热点问 题。语义悖论的解决不仅对逻辑学基础的完善与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对语言学、 哲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的研究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自从说谎者悖论出现以来,围绕它产生了很多解悖方案,但大多数方案并不 令人满意。情境语义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语义理论。1 9 8 5 年, 美国学者巴威斯( j o nb a r w i s e ) 和埃切曼迪( j o h ne t c h e m e n d y ) 把情境语义学试 用于解决语义悖论,后来取得较大成功。巴威斯和埃切曼迪的解悖方案可以简称 为“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 ,即运用情境语义学并通过奥斯汀阐释的形式而对悖论 做出诊断和说明。从情境语义学的角度来考察语义悖论的解决,开辟了语义悖论 研究的新理路。 与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相关的课题,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即使在国外 也是较为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细致考察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提出的背景, 系统梳理这一方案的基本理路,对这一方案的合理性与不足做出评价,并就这一 方案对相关理论发展的影响做出评述,从而进一步凸显这一方案的意义与价值。 一、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提出的背景 “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被称为关于语义悖论的经典解悖方案。对这一 方案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把握当代语义悖论研究一系列新进展的前提条件。 “语境敏感方案 是当代语义悖论研究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方案,它是沿着塔尔斯 基语言层次理论、克里普克真值间隙理论等诸多“语境迟钝方案的发展路线而 产生出来的。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是语境敏感方向的新近发展。本章试图从塔尔 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谈起,细致考察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提出的背景。 ( 一) 已往语义悖论解决方案的缺陷 要评价各种解悖方案的合理性,首先要明确所依据的解悖标准。2 0 0 2 年,张 建军先生在逻辑悖论研究引论一书中,追寻历史的线索,整合出了具有形式 技术和哲学说明两个层面意义上的逻辑解悖一般标准r z h ( 罗素一策墨罗一哈 克) 标准,明确了其“足够狭窄性 、“充分宽广性”与“非特设性 三项基本要 求。“足够狭窄性”是指能够排除旧的悖论,且未发现新的悖论;“充分宽广性” 是指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科学成果,且具有更为宽广的解题功能,特别是能解决更 多的悖论;“非特设性”是指不是为解决悖论而特设的。前两项要求对形式技术和 哲学说明两方面都成立,后一项要求是一种纯哲学性要求。r z h 标准可作为评价本 文所涉及的解悖方案之合理性的一种良好的标准。 尽管语义悖论多姿多彩,但如下策略已为当代西方学界所公认:首先要攻克 原型说谎者和强化的说谎者悖论,然后向其他语义悖论自然推广。本文后面的讨 论均以这两个悖论为重心。 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一j i 论,南京人学j i ;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1 9 吹。 2 1 塔尔斯基语言层次理论之缺陷 1 1 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 塔尔斯基对于语言层次理论的提出,源于他对概念“真”的研究。塔尔斯基 试图为语义学的核心概念“真 下一个严密、精确的定义,但说谎者悖论的出现 表明:在基本逻辑规律有效的情况下,象自然语言那样丰富的语言,似乎无法一 致地使用概念“真 。 为了探寻语义悖论的成因,塔尔斯基对说谎者悖论做了严密的逻辑刻画。令 符号l 作为如下语句的缩写: 本语句是假的。 依据明显的经验事实,可确定( 用双引号表示语句的名称) : “l 是假的”等同于l 。 根据“t 模式”可知: “l 是假的”是真的,当且仅当,l 是假的。 塔尔斯基认为,人们在对说谎者悖论的推导中不自觉地使用了一些“公共知 识”。他指出,人们在推导中所依赖的关于语句真值的直觉观念遵循“t 模式”: x 是真的,当且仅当p 。 其中,x 是语句p 的名称。若用引号式“p 表示p 的名称,则这个模式更为 直观。例如: “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除此之外,在对说谎者悖论的推导中,还使用了如下前提: ( 1 ) 自然语言的“语义封闭性”,即“悖论在其中构成的语言不仅包含了这种语 言的表达式,也包含了这些表达式的名称,同时还包含了诸如指谓这种语言中的 语句的词项真的这样的语义学词项,我们还假定所有决定这个词项适当使用 的语句都能在这种语言中得到断定。” 塔尔斯摹:真理的语义学概念和语义学基础,载涂纪亮土编语苦哲学名著选辑,三联书店1 9 8 8 年版,第2 5 5 贞。 3 ( 2 ) 经典逻辑规律是有效的。 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塔尔斯基认为,说谎者悖论产生予两个基本的前提条 件:一是,自然语言的“语义封闭性 ;二是,经典逻辑规律的有效性。由于塔尔 斯基坚决承认经典逻辑规律的有效性,因而他认为:语义悖论的成因在于自然语 言的“语义封闭性 ,要排除语义悖论就要把“语义封闭 的语言改造为“语义开 放 的语言,从而提出了他的语言层次理论。他说:“既然我们已经同意不使用语 义学上封闭的语言,我们就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来讨论真理定义问题以及更 加广泛地讨论语义学领域内的任何问题。第一种语言是被谈论的语言,是整 个讨论的题材;我们所寻求的真理定义是要应用到这种语言的语句上去的。第二 种语言则是用来谈论第一种语言的语言,我们尤其希望利用它来为第一种语 言构造真理定义。”借鉴希尔伯特元数学理论中的称谓,塔尔斯基将第一种语言 称为“对象语言 ,将第二种语言称为“元语言 。当然“对象语言”与“元语言 的称谓是相对的,每一层次的语言相对于高一层次的语言来说是“对象语言”,而 相对于低一层次的语言来说则是“元语言”。据此,塔尔斯基建立了语言的层次系 列: 对象语言o :其中没有“真”、“假”等语义概念。 元语言m :其中含有关于0 的语义学概念,如谓词“在0 上为真”、“在o 上为 假”等。 元元语言m :其中含有关于m 的语义学概念,如谓词“在m 上为真”、“在m 上为假”等。 元元元语言m ” 如此等等。 在这个语言层系中,任一层次上语句的真值,总要由高一层次中的谓词来表 达。其实,为了使语言在语义上开放,塔尔斯基把人们平时不加区分而使用的真 塔尔斯基:真理的语义学 1 c 念和语义学基础,载涂纪亮主编语苦哲学名并选辑,三联书店1 9 8 8 年版,第2 5 7 贞。 参见张建军:逻辑悖论圳究引论,南京人学版 i :2 0 0 2 年版,第1 2 9 贝。 4 值谓词“真 和“假”,改造成了“在某语言中真 和“在某语言中假 。 依据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说谎者语句“本语句是假的,须改造为“本 语句在某语言中是假的”。由于说谎者语句本身已是比“某语言”高一层次语言中 的一个语句,它不可能再在“某语言”中为真。“这样简单地以其假代替了其悖论 性。 对于其他语义悖论的解决也与此类似。 1 2 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之缺陷 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以其独特的真理论魅力和对形式语言的适用性而 赢得众多赞赏,它在现代悖论学说史和语义学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作为 一种自然语言语义悖论的解决方案,依据r z h 标准,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是 有很多缺陷的。 从哲学说明方面说,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具有高度的特设性。首先,人 们在使用日常语言时,显然没有刻意分层。“很多学者认为,真在自然语言中 本是单义的,通过分层把真值概念分裂成无穷多的谓词常项,与人们的日常思维 相去甚远,是严重违反直觉的;而且这种层级建构除了避免悖论之外,给不出其 他令人信服的理由,具有强烈的特设性。”其次,后来的研究表明:语义封闭 的语言并不一定导致悖论。亨迪卡和他的学生桑朵,在他们所构造的i f 逻辑中, 就构造出了包含自身真定义的一致的语言。另外,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还面 临如下难题:在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中,任一层次上的语句的真值总要由高 一层次上的谓词来表达。问题在于:在这个语言层系中是否存在一个所有语言的 统一的元语言? 如果不存在这样一个元语言,那么语言层系中所有语言的语义概 念都最终保证不了其可靠性;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元语言,那么它就是一个语义封 闭的语言,这又与塔尔斯基的主张相矛盾。 从形式技术方面说,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也并不令人满意。克里普克指 出,把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运用于自然语言,不仅违反直觉,而且在许多情 况下,无法把自然语言中的真值谓词指派到一个确定的层次。例如,假设迪安浼: s h a a c k ,p h i l o s o p h yo fl o g i c s , 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l s i t yp l e s s ,1 9 7 8 ,p 1 4 4 张建军:逻j | 悖论研究j i 论,南京人学 ;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3 9 贝。 5 ( 1 ) 尼克松关于水门事件的所有断言都是假的。 根据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语句( 1 ) 应被指派到比尼克松关于水门事件 的断言所属层次更高层次的语言中。而如果尼克松关于水门事件的所有断言中, 恰有下面这句话: ( 2 ) 迪安关于水门事件的所有断言都是真的。 根据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语句( 2 ) 应被指派到比迪安关于水门事件的 断言所属层次更高层次的语言中。这样就造成了语句( 1 ) 与( 2 ) 之层次的相互 “高于 ,并且还可由此导出类似说谎者悖论的语义悖论。然而,如果孤立地考察 这两个语句,我们在直觉上完全可以分别赋予它们无歧义的真值。 综上可知,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固然能够解决形式语言中的语义悖论, 但作为一种自然语言语义悖论的解决方案,它并不是令人满意的。正是看到塔尔 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在解决自然语言语义悖论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其他的语 义悖论解决方案才应运而生。后来随着日常语言学派的兴起,语义悖论研究走上 了“回归自然语言”的研究路线。 2 克里普克的“真值间隙论”之缺陷 2 1 克里普克的“真值间隙论 为了解决塔尔斯基经典解悖方案面临的难题,又能体现自然语言真值谓词明 显的单义性,克里普克认为,应该改变“经典的方法 ,不能要求所有谓词都完全 地定义,可以允许真值“问隙( g a p ) 存在,即有的合式语句可以既不是真的, 也不是假的。基于以上思想,克罩普克提出了以“有根基性”概念为核心的一种 新颖的语义悖论解决方案“真值间隙论”。 首先,克里普克从语用学的角度,说明了如何给一个语句赋予真值。他说, 一个人可以断定某个语句是真的,仅当他可以肯定这个语句之时。一个人可以断 定某个语句是假的,仅当他可以否定这个语句之时。例如,凭经验我们呵以肯定 6 “雪是白的”这个语句,可以否定“雪是黑的”这个语句。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雪 是白的”是真的;“雪是黑的 是假的。进而我们也可以断定:“雪是白的是真 的 是真的;雪是黑的是假的 是真的;“雪是黑的是真的”是假的。接 着,克里普克阐释了“根基”概念。他说,一个语句是有根基的,当且仅当,它 可以通过上述赋值过程获得真值。一个包含真值谓词的语句是有根基的,当且仅 当,可以按照上述赋值过程,通过首先凭经验确定另一个不含真值谓词的语句之 真值,进而能最终确定它的真值。 依据克里普克的观点,一个语句是有根基的,它才是有真假可言的;一个无 根基的语句,即使它表达很清楚的意思,也是无真假可言的。说谎者语句“本语 句是假的”就是无根基的,该语句含有真值谓词“假的”,而我们无法通过首先确 定另一个不含真值谓词的语句之真值,来确定它的真值,因而说谎者语句是无根基 的。克里普克认为,虽然有些无根基语句,如“本语句是真的”,不是悖论性的, 但一切悖论性语句都是无根基的,它们有意义,但没有真值,处于真值间隙状态。 这样通过宣布悖论性语句处于真值间隙状态,就可以避免语义悖论了。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克里普克给出了“真值间隙论”的一种严格的形式理论, 他把上述思想表述在一种被解释的分层语言中。据哈克解释,“在这种语言中,任 一层次上的真值谓词都是下一层次上的真值谓词。在最低层次上,谓词t 完全 是不加定义的。在下一层次上,先前层次上指派了t 和f 的合式公式保留 这些值,而先前未曾定义t 的新的合式公式都被赋值,随着这个过程的继续, t 得到更多的定义。但新的语句在每一个层次上都得到真值的这个过程不能无 限地进行下去,最后在某一个固定点上,这个过程停止了。现在,有根性的直观 概念可以形式地定义为:如果一个合式公式在最小的固定点上有一个真值,则这 个公式就是有根的,否则就是无根的。最小的或最小限度的固定点是第一个 点,在这个点上,真( 假) 语句的集合与前一层次的真( 假) 语句的集合相同。 悖论语句都是无根的,但并非所有无根的语句都是悖论;悖论语句是一个不能在 7 任何一个固定点上一致地指派真值的语句。 2 2 克里普克的“真值间隙论 之缺陷 与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相比,克里普克的“真值间隙论”给人们以很大 启发:第一,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仅从静态角度来刻画概念“真”,而克里普 克的“真值间隙论 既从动态的角度( 赋值过程的描述) ,又从静态的角度( 固定 点的刻画) 对概念“真进行了研究,这启发人们应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来寻 找解决语义悖论的方案。第二,克里普克从语用学角度对“根基”概念的阐释也 启发人们,应把语用分析也引入语义悖论的研究中,语义悖论的研究不应只局限 于语形的和语义的分析。在充分肯定克里普克“真值间隙论 的创造性贡献的同 时,我们也应看到该方案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克里普克方案最重要的缺陷在于,它不能圆满解决强化的说谎者悖论。针对 可导出强化的说谎者悖论的语句“本语句是假的或无根基的”,克里普克的解答是: 无根基语句并不是有某种非经典的真值,而是根本没有真值,这并不构成对经典 逻辑法则的挑战;“有根基 、“无根基 这样特殊的语义概念属于一种不包含真值 间隙的元语言,而不属于对象语言,即“本真念”的自然语言。然而,正如后来 伯奇指出,由于这种元语言也是用自然语言来表达,“那么这种依赖真值间隙的方 案就不能完全覆盖自然语言中的真( 至少不能把握它的一种用法) 。总之,仍 需要在元语言中( 而且是在自然语言中) 对真作出解说。”固这实际上又否定 了克里普克本人关于真值谓词单义性的主张。而且,克里普克也没有为这种作为 元语言的自然语言与“本真态”的自然语言划出明显界限。其实,能否找到这样 的界限尚存疑问。 令一些经典逻辑法则失效,这也是克里普克方案的另一重要缺陷。依据经典 逻辑的不矛盾律,“没有语句是既真又假的”是必定为真的,说它非真或无意义都 是难以接受的。然而,按照克罩普克的标准,该语句却是悖论性的并且处于真值 间隙状态。在这罩,克罩普克方案违反了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直觉。 陈波:逻辑哲学,北京人学 i 版t l :2 0 0 5 年版,第1 1 6 1 1 7 页。 t b u r g e ,“s e m a n ti c a lp a r a d o x ”,t h ej o u r n a lo fp m o s o p h y , v 0 1 7 6 ( 1 9 7 9 ) 8 对克里普克方案的诸多批评,导致了后来的语义悖论研究,相对于克里普克 方案而言,沿着“改良性方向 和“革命性方向”有了重要发展。赫兹博格的“素 朴语义学”方案和古普塔的“真理修正程序 方案是改良性方向上的主要成果, 一系列“语境敏感方案的出现则是革命性方向上的成果。 3 克里普克方案的“改良性方向 面临的困境 赫兹博格的“素朴语义学 方案和古普塔的“真理修正程序 方案是克里普 克方案之改良性方向上的主要成果。这两种方案在形式技术方面都是对克里普克 方案的一种类似改进,只是在哲学说明方面各有特色。 1 9 8 2 年赫兹博格在素朴语义学与说谎者悖论一文中,吸收并且改进了克 里普克关于“赋值过程 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良性的语义悖论解决方案“素 朴语义学”方案。赫兹博格虽赞同克罩普克从自然语言的本真态上来研究语义悖 论,但他指出这种本真态不一定含有真值间隙。既然承认真值间隙会导致强化的 说谎者悖论,那么我们就应当回到素朴的日常语言之中。他说,以往采用压制悖 论、排除悖论的方案都是不成功的,“我们应积极地鼓励悖论的产生,看看它们是 如何自发地产生出来的。这意味着我们往后站一站,让悖论自己透露自己的 内在原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赫兹博格仔细研究了悖论性语句在赋值过程中 的真值变化情况。例如: 苏格拉底说:“我所说的惟一一句话是谎话。”( 简记作s ) 罗伯特说:“苏格拉底说的是真话。”( 简记作r ) 这两个语句显然是说谎者的直接变型。由于r 是s 的直接肯定,则它们应具 有相同的真值;又由于s 是r 的否定,则它们又应具有相反的真值。若采用克里 普克的赋值方法,并假定由s 到r 的过渡,需要在赋值过程中前进一个阶段,而由 r 到s 的过渡阶段不变,那么这两个命题的真值变化情况就是:r 假一s 真一r 真 h h e r z b e r g e r ,“n aiv es e m a n ti c sa n dt h e l i a rp a l a d o x ”,t h ej o u r n a lo fp h i j o s o p h y , v 0 1 7 9 ( 1 9 8 2 ) 9 一s 假一r 假一s 真一r 真一。赫兹博格用“语义稳定性 这个概念来反映悖 论性语句真值周期性变化的特性。他指出,对于不导致悖论的正常语句,可看作 其真值变化的周期为l 的语句。由于悖论性语句也满足周期性要求,所以,不应把 它们看成是无序性、无规律性和不相容性的表现。虽然人们使用的自然语言中有 悖论存在,但从整体上说,自然语言仍是相容的、有序的。 几乎与赫兹博格提出“素朴语义学 方案同时,古普塔也提出了“真理修正 程序”方案。在哲学说明方面,此方案是从区分真值谓词和普通谓词出发的:对 于“x 是红的这样的普通谓词表达式,我们有一种可以判定其中谓词的外延的递 归程序;但是对于“x 是真的”这样的真值谓词表达式,我们没有这样的递归程序, 而必须使用“修正程序”来代替它。依据这种修正程序,对于普通的非悖论性语 句可以产生“确定 的判断,而对于悖论性语句不能产生“确定 的判断。然而 在这种修正过程中,悖论性语句也是“合规则”运行的,虽然它们既不能稳定地 真也不能稳定地假。古普塔系统的一个重要优点是:一些表达逻辑规律的语句, 如可以符号化为v x 一( t ( 、i ,) 八一t ( 、l ,) ) 的语句“没有语句是既真又假的”, 虽然在克里普克系统中是无根基的,但在古普塔系统中是可以确定的。 显而易见,赫兹博格与古普塔的方案都是对克里普克“动”、“静”结合之分 析方法的继承和改进。它们的“动”是真值本身的动,而不仅仅是赋值过程的动; 它们的“静”是这种动的规律性。与克里普克方案相比,它们更接近自然语言的 本真态。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它们并未克服克里普克方案的一个根本缺陷:“必须 诉诸于一种在自然语言中并不存在的元语言层次,而且这种层次不能在自然语言 中得到合理表达。与克里普克的有根基性一样,赫兹博格的语义稳定性, 古普塔的真值确定性,都不能归属于对象语言。因此,它们都不可能真正克服 强化的说谎者悖论,从而不能真正刻画具有塔尔斯基意义上的语义封闭性或 普遍性的自然语言的本真态。”如何克服克里普克方案的这个根本缺陷呢? 随后出现的一系列“语境敏感方案”给出了答案。 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引论,南京人学版礼2 0 0 2 年版,第1 5 9 负。 1 0 ( 二) “语境敏感方案刀的兴起与情境语义学的问世 1 “语境敏感方案一的兴起 所谓“语境敏感方案”,顾名思义,就是语境变化因素在其中起着本质作用的 解悖方案。“语境是一个与语言使用主体高度相关的语用学概念。尽管语境 的界说迄今仍众说纷纭,有小到上下文大到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广狭理 解,但对于语义悖论研究来说,主要与语言的认知意义相关的语境概念更为适用。 与“语境敏感方案”相对应,以上所述的各种解悖方案都没有本质地刻画语言的 使用语境的变化,因而都是“语境迟钝方案”。与“语境迟钝方案”不同,“语境 敏感方案 为语义悖论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美国著名哲学家伯奇,在1 9 7 9 年发表的论语义悖论一文中所提出的方案, 应当是“语境敏感方案 的真正开山之作。伯奇非常赞同克里普克回归自然语言 研究悖论问题的路线,但他指出,以往视真值谓词既是单义的又具有固定外延的 语义悖论解决方案,都不能圆满解决强化的说谎者悖论,若使真值谓词多义化, 又与自然语言的实际不符,故惟一的出路是改变真值谓词具有固定外延的观念。 伯奇通过把真值谓词视为一种索引性语词而引进语境因素,从而使真值谓词的外 延合理地“流动”起来。索引词可以是单义的,但其每一次具体出现却可以指谓 不同的外延。比如,“我”这样的索引词,虽然可以作单义规定,但从不同人的口 中说出来,却具有不同的外延。虽然“我很快乐”这个语句可作单义理解,但不 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说出来,可以具有不同的真值。与此类似,“真的 这样的真值谓词,虽然也可作单义规定,但其外延并不固定,即外延为其所使用 语境之函项的索引词。伯奇认为,这种处理与同常思维的素朴直觉完全相容,而 且一旦这样处理,强化的说谎者悖论便可迎刃而解。对于“本语句不是真的”这 张建军:逻辑忖论研究引论,南京大学版礼2 0 0 2 年版,第1 6 0 页。 1 1 样的强化的说谎者语句,我们开始因为它导致矛盾而断定“它不是真的 ,而后又 因它言其所是而断定“它是真的 ,其实,这里的真值谓词“真的 和整个语句的 使用语境都已发生了变化,即前后两个“真的”已具有不同外延。因此,我 j - f i j - 后两个断定的相互否定只是表面上的。 在形式技术上,伯奇为其方案也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形式说明。“真值谓词t 被 分解到一个单独的语境敏感谓词之外延的层级的各个层面,t 的每一次出现都由其 语境确定于某个层面。任一层面上的一个语句殊型之真值,依据其所表达的伯奇 型命题确定;而所谓伯奇型命题,则由一个日常语言的语句普型与该语句普型的 每一索引元素指派( 特别地,对于真的每一出现的序数指派) 所构成。 其 中,语句普型是指一个完全合乎语法的语句,殊型则是该普型的一次实际的具体 出现。对殊型要作“语境化 理解,要将之视为语句普型在某个具体语境中的确 定出现。 在形式技术方面,伯奇方案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强化的说谎者悖论,这既是它 较“语境迟钝方案”的显著优点,同时,也是人们逐渐把注意力的重心转移到“语 境敏感方案”上来的主要原因。但在哲学说明方面,伯奇方案受到了诸多批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许多学者对真值谓词的“索引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伯奇将 真值谓词视为索引谓词的处理远离直觉、高度特设。虽然伯奇方案尚有不足,但 就其作为第一个( 以r z h 标准衡量) “够格”的语境敏感方案来说,其开辟之功不 可忽视。继伯奇之后,以色列学者盖夫曼是致力于语境敏感解悖方案研究的一个 代表人物,盖夫曼方案对伯奇方案的改进主要是形式技术上,而不是哲学说明上 的。如何克服伯奇方案主要在哲学说明上的缺陷呢? 情境语义学的问世,为新的 解悖方案的出现提供了良好契机。 2 情境语义学的问世 情境语义学是2 0 世纪8 0 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语义理沦,其创始人是美国 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j l 论,南京人学版礼2 0 0 2 年版,第1 6 4 贝。 1 2 著名的逻辑学家巴威斯( j o nb a r w i s e ) 和语言哲学家佩里( j o h np e r r y ) 。他们二人 合著的情境与态度一书,标志着系统的情境语义学理论的正式问世。在情境 与态度的再版序言中,巴威斯明确指出,自己构想情境语义学的最初动因在于, 要把它“作为外延模型论语义学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的替代物”。 虽然受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而提出的情境语义学,最初并不是作为语义悖论 的一种解决方案而提出的,但情境语义学的“语言效应论 却与语义悖论直接相 关。巴威斯指出,“所谓语言的效应( e f f i c i e n c y ) 是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 空间与时间,与世界的联系不同,所使用的表达式会有不同的解释,即使它们具 有相同的语言意义。”由“语言效应论”看来,语句的解释并不完全依赖于语句 的意义。例如,在一场争论中,甲、乙二人都分别说:“你是错的。”虽然甲和乙 所言的语义完全相同,但其解释却完全不同,因为其中的“你 都有不同的所指。 可见,一个语句的解释,不仅依赖于语句本身的意义,而且还依赖于与这个语句 相关的事实。由此看来,“语言效应论与伯奇所开创的语境敏感方案是内在相通 的。“如果将自然语言中形如x 为真( 假) 的赋值语句视为带单一性真值谓词的 表达式,那么,语境敏感解悖方案就是语言效应论的必然推论。 后来为了克服 伯奇方案主要在哲学说明上的缺陷,即伯奇视真值谓词为索引谓词的处理远离直 觉、高度特设,巴威斯等人便顺理成章地将情境语义学理论试用于解决语义悖论。 作为语境敏感解悖方向上一个更为重要推进的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就这样应运 而生。 j b ar w i s ea n dj p e r r y ,s i t u a t i o n sa n da t t i t u d e s , c s l ip u b li c a t i o n s ,1 9 9 9 ,p x x i v j b a , w i s ea n dj p e r r y ,s i t u a t i o n sa n d 爿t t i t u d e s ,m i tp i e s s ,1 9 8 3 ,p 5 张建军:逻辑忡论研究0 i 论,南京人学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6 9 灭。 二、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基本理路 通过“情境 概念的引入、“奥斯汀型命题观”的提出、“奥斯汀型真值观” 的确立,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合乎直觉地消解了强化的说谎者悖论。本章试图对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基本理路,做出系统的梳理总结。 ( 一) “情境刀概念的引入 “情境既是情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得以建立的 重要基石。什么是“情境 呢? 在情境语义学看来,“情境是由主体选择或区分的 高度组织起来的世界的一部分。 简单地说,由认知主体认知的某一或某些个体, 在某一时空条件下,具有某种性质或处于某种关系中,就构成一个情境。情境由 个体、关系( 性质) 、时空单位等基本要素构成。例如,“昨天下午五点钟,小张 和小李聊天。”这个句子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时间:昨天下午五点钟;两个个 体:小张和小李;个体处于的关系:聊天。这个句子没有涉及事件发生的地点。 由此可见,情境与语境“貌离神合”,只是在作形式刻画时才能将它们严格区分。 “情境”概念具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客观性,即情境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情境语义学认为,在理解自然语言的意义时,仅参照现实世界的有限部分就足够 了,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将整个现实世界都考虑在内。情境只是现实世 。 界的一个有限组成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情境语义学不设定最大情境。第二, 主观性,即情境与认知主体相关。情境中的世界不再是纯客观的世界,而是由主 体区分、挑选的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人们在区分、挑选世界上的个体、性质、关 系时,必然要受到自己的目的、信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整个世界中,究竟什 k d e v l i n ,l o g i ca n di n f 0 2 埘a t i o n , 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1 ,p 3 0 1 4 么能够组成一个情境,什么不能够组成一个情境,这是与所讨论的主体密切相关 的。 总之,情境既与主体相关,但又是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情境”概念反映了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离开了客体,情境就无法得到构建;离开了主体,情境就仅 仅是纯客观的存在,而不成其为情境了。只有在主客观的统一中,才能正确地把 握“情境 概念。“情境”概念的引入,使情境语义学可以动态地考察语句所表达 的命题,进而为“奥斯汀型命题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巴威斯、埃切曼迪 正是以考察奥斯汀型命题及其真值为前提,合理地消解了强化的说谎者悖论。 ( 二) “奥斯汀型命题观”的提出 在深受牛津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奥斯汀的影响下,巴威斯和埃切曼迪提出 了与“罗素型命题观”根本不同的一种新型命题观“奥斯汀型命题观”,从而 为语义悖论的消解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一 1 “罗素型命题观” 巴威斯和埃切曼迪指出,他们之所以使用“罗素型命题观 这个称谓,并不 是因为罗素有什么独特的命题理论,而是因为罗素的观点是经典观点的典型代表。 其实,“罗素型命题”就是经典命题理论中的“命题”概念。 罗素认为,命题是对某一事实加以肯定或否定的直陈句。什么是事实呢? 罗 素指出,“当我说一个事实时,我指的不是世界上的一个简单事物,我指的是某物 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具有某种关系。例如,我不把拿破仑称作事实,而是把 他有野心或者他娶了约瑟芬称作事实。”可见,在罗素看来,一个事实( 原子事 实) 所描述的是,某物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之i 自j 具有某种关系;一个原子命 涂纪亮:当代两方著名哲学家计传( 第一卷) ,山东人民版 l :,1 9 9 6 年版,第6 8 页。 1 5 题就是,对某物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罗素 认为,命题和事实是同构的,它们之问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与原子命题相对 应的是原子事实,与由原子命题组合而成的分子命题相对应的是分子事实,与普 遍命题相对应的是普遍事实。 需要强调的是,罗素型命题只是对“事态 或“事态集合 的直接描述,在 其中没有虬隋境 或“语境 的要素。“事态”是指特定时空单位中个体( 对象) 具有某性质或个体( 对象) 间具有某关系,现实事态就是事实。这是否说明持有 罗素型命题观的学者并不重视语境呢? 答案是否定的。持有罗素型命题观的学者, 在分析自然语言语句时,大多坚持“语境惟一确定原则”,即只有在确定的语境中, 才能确定语句的意义,从而才能把握语句所表达的命题。然而,他们只是把语境 原则作为识别命题的途径,他们所理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