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2 0 世纪以来我国教授治校的历史 演进过程及思考 摘要:教授治校是一种渊源于两方大学的学术管理传统,它是在2 0 世纪初通过一些留学归来的 学者被引进到中国的。至今为止,教授治校在我国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在这将近一个世纪里,我 国教授治校的发展并不乎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纷纷要求扩大自主权,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 改革也成了热门话题。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保护学 术自由。就中国目前教授治校的情况而言,前景不容乐观。如何解决教授治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和阻碍,切实保护科学的教授治校,成为了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归纳、总结中国目前教授治校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论述其涵义,阐明理 由。第二,部分学者分析了教授治校的影响因素及其自身的局限性第三,部分研究者从实际操作 层面上探讨了教授治校的实现机制本文在吸取了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详细分析了教授治校的具体内涵,并追述了教授治校的起源、基本模式等理论问题。本文的主体部 分系统、详尽地呈现了我国2 0 世纪以来教授治校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呈述历史的过程中并不参杂个 人的主观情绪。而只是把教授治校看作在我国高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历史现象。在文 章的最后,通过回顾我国2 0 世纪以来教授治校的历史演进过程,总结出教授治校的存在与发展是由 大学的内在价值规律决定的,同时指出校长的治校理念、学校的制度设计是影响高校教授治校能否 实现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如何实现教授治校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j 司: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学术权力 a b s t r a ( t t h e c o u r s ea n dt h i n l q n go fp r o f e s s o r l l g o v e i u 叮a n c ei nc h i n as i n c et w e n t i e t hc e n t u r y a b s t i 翟n :p r o f e s s 耐a lg o v e m 柚i s 柚a d 血m 柚a g e m e n i 姐d i t i w m c ho 啦i n a l c d 劬mn 推 w 髂l 哪u n i v c r s i t 魄i tw 勰j 细砌u c c dl oa l i ab ys 咄蚰o l a 培w h oh a ds t l i d i c da b f o a di nm c e 缸l yd a y s o f2 c l t h n t u 哆s o 血lp r 概f i a lg o 咖柚证c h i 岫h a db e 朗北a d yah 衄d r c dy e a 巧d u r i n gn 血 n t i l 】嘎p r o f c s f i a ig o v e m a n d e v c l o p e dm t h 盯t 锄o o t 砒yb u tt o r t i l o 略i y s i n t h e f 0 珊柚d o p 即i n g ,w j t hu n i v 吲t i a n d n c 擘鹳r c q u 埘n gt o 铡d a r g ct h c 掀i 蚰- l a k i n gp c l w 盯i n 鲫c 醛i o n m e j n t e f i 甜m a n a g t 枷s y s t e m 鹏s m l c 山f i 唱h 箍b nat o p i c a l 鲫b j c c t 1 h em o s li m p o r t a n tt h i n gi nm a n a g e r i “ s y s 忙m 懈t r u c t i l r i n g i s t oc o o r d i n a t ca d m 蚵s t r a 曲np o 骶r 柚d a d e m i c p w c la n d t h ea j l l lo f i t j s t o s 仃伽嘈= t h e na c a d e m i c 唧m 埘山cp r o f e s s 哪w h oa ”c n g a g e di nt c ;虻h i n g 粕ds d e n t 墒c 埠a r c hm o 他 戤a d e m i c 矗d 嘲p c 哺乩a s 幻勰m cp i e 辩ms i l 础坩衄邱e r 】口c d ,t h ep 删0 f 班咖r i a lg o v e m 柚 缸o i n ai s th o p c f i l l s oh o wt o l v c 她d 锄| 叫t y 柚do b s 咖c i i o n ,柚d e a l i z e 瑚lp f o f e s s o f i a l 舒唧蚰柚h 觞b nav e i yi n l p c l 衄tp b i e 札a n dt kp f o b l e mi sd c m 柚d i n g 伽叩ts 0 1 u t i 伽缸t h c u r 辩0 fu n i v e 璐i 商怒锄dc o u c g 船j n t e l 如rm 姐a g c r i a ls y s i e m ”蚰佻h l f i n gi nc 舳哦 s 蚍咖明此五g 山e 北岫0 f 班耐醯f i a l9 0 帆柚a 噼i na 瞌i a ,砥a c h i c v 础n i sm a i n l y n 啪n 删缸 岫a s p c d s 删y s o ms c h o i a l sh v c 删t h e 喊o f p f 0 触删g o v 咖a n d 咖删 岫姗帕l s o ms e 啪d 峨s o m cs c h o l a 岱h a wa n a l y z 酣t he k m c n bw 址曲啪i n n 呲n 珥o f 髂s 町i a i 9 0 w 柚柚柚dt h e 蛳诅t i o 峨1 1 枷y ,s 呲s c h o l a 培h a wa p p i c h e dt h c 他a l i z i n gm h a n i s mo f 乒b s f i 址墼m 舶i a n 血嘟t i i “o p e f a 6 n gl e v c l1 1 i j s 协髓i sh 鸹a b s o l b e dm co i h c rs c h o l a 塔 a c h j 州湖t si n 聘岫o nm i sb a 辩m e n i ta n a l y z 酷m e 删钯m n i 】略o fp i o 鼬i i a l 鄂州棚柚 喇山d e t 丑j b ,山 l a l c s i 姆u f ,b 勰i cp a n c i na n d o 血t h c 越i nb o d yo f l h i s 山e s i sp r e s 衄t s 山e h i s 幻d c 以d c v c l o p m e m u f o fp f o 蕾黜i i a ig o v e m a n i 1 f i n gt h e 姻m 咖g u f ,舯嘶髑砸m g o w 柚a n i nc h i n ai s 佃l yj o o k e d 舔如o b j t i 它p h e 舯m c n ,tw i m 柚y 鲫巧硎v ef e c i i n 晷ht h e 蛐d o f t h i s t h c s i s m ca u m 甜i n d u o 龉m e m s i i l t sb y v i 州矗n g t k h i s t o r yo f 珥o l c 豁缸“髫o 、r 咖a n i n ( 撕n a 斑瞄2 0 l h 咖哆t h c 删如a ”鹳f o i l o 哪:州b s 蜘_ i a lg o 哪柚j s 舯舾鲫f i a l9 0 v c n l a n t oa r t a i ne x t c n m ei d c ao fau n i v e 商t yp 聘s i d c m 粕di n 蚶l l l t i o nd e s i 印a 阼t w oi i l i p o f t a me k 栅协w h i c h c 卸i n n u e n c et 量i e 陀a l i z i n go fp r o f e s r i a jg o v c m a n c e ,彻d 蛐g g e s t i o ma b 0 i i t h o wt o 化a “扯p o f e s f i a l g o v e m a n c eg i v e nb yt h ea u t h o r k e yw o r d s :p f e s s o f i a lg o v e m 卸穗;卵a d e m i c 概d o m ;a d e m i cp o 、 r i i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楚毖 日 期: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 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 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 研究生签名:垫z 2 奎导师签名: 日 期: 绪论 绪论 教授治校是西方人学理念的精髓,也是西方大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在中国,教授治校的历史并 不长,推行教授治校贡献最大的当属蔡元培和梅贻琦两位校长。北大和清华在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有 过短暂的教授治校和民主管理的辉煌历史但解放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学很长时间不再提 教授治校。近年来,齄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地进行,尤其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教授治 校作为一种民主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我国的教授治校现状来看,教 授参与治校的观念基本上已经确立,并且近年来部分高校已设立了相关“教授委员会”,可见教授治 校在我国已从理念进入了操作层面。o 从以上的历程可以看出。教授治校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 展过程。同时,教授治校在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依然为大学所积极倡导,而且大学发展最繁荣的时 候就是教授治校最昌盛的时候,这足见教授治校作为一种经典的大学理念和民主管理模式是符合大 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的。n 悃此,对2 0 世纪以来中国教授治校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是非常有必 要的。 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2 0 世纪以来教授治校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可以开阔我们观 察我国教授治校问题的视角以及提高研究和总结问题的深度。同时,梳理我国2 0 世纪以来教授治校 的历史演进过程,为我们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教授治校这一管理制度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背景知 识文章的最后,教授治校的必然性和对影响教授治校因素的思考可以为我国高校内部民主管理体 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教授治校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与学校的制度建设有着密切 的关系,同时也和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高校在建立 教授治校制度时应从多方面加以考虑。吲 教授治校是一种溯源于西方大学的管理传统,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教授治 校”模式,并对实行“教授治校”有利于学术自由的发展深信不疑。正因为这些原因,国外对教授 治校开展的专门研究比较少。在国际互联嚼上输入“p 妇出lg o m m ”或者。白a i l t y g o 煳” 之后,检索到的文章很少仔细查看这些文章之后发现,国外对教授治校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如何均 衡教授权利,教授治校的局限性及各国教授治校状况的比较上,并且研究的起点较高,视角偏重于 微观p j 除此之外,国外很少有文章就“教授治校”而论。教授治校”,多数文章和书籍只是在讲高 校管理体制、学术权利和学术组织时有所涉及。由于我国的教授i 竹校只是2 0 世纪以来才出现的现象, 因此,我国的教授i f f 校研究不论是研究的起点还是研究的视角都不能跟国外的相提井论。我国的教 授治校研究人多数都是纯理论的研究,主耍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论述教授治校的特定内涵,并 阐述实行教授治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二是部分学者分析了影响教授治校的因素,包括教授白身 嗨授委员会嘲抟媒锐评,2 4 3 凹( 4 ) 东南人学硕 学位论文 的局限性对教授治校的影响:第二是部分学者从实际操作层面的视角探讨了实现教授治校的制度攻 计。在本论文中,研究的重点不是对教授治校这一管理模式进行价值、是非的判断和讨论,而是把 它看作一个在我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只是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总结和 归纳。 ,教授治校在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百年老校可谓是我国教 授治校最好的历史见证。本篇文章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一百年来实行教授治校的状况加以归纳 和总结,以期能折射出我国2 0 世纪以来教授治校的发展历程。本篇论文属于历史综述,所以在写作 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和典型文本分析法。当然,仅仅就北大 和清华两所学校的教授治校情况并不足以说明我国教授治校的状况。因此,本文还概述了中华大学, 南高师、浙江大学,云南大学等几所大学的教授治校情况。但北大和清华这两所学校的自身发展历 程和教授治校的状况在中国现代大学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它们的教授治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映射 了2 0 世纪的中国大学教授治校的情形。所以,本篇文章以北大和清华这两所学校的教授治校演进过 程为主线,同时再穿插其他大学的教授治校情况,希望把2 0 世纪以来中国大学的教授治校情况客观 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通过对2 0 世纪以来中国教授治校历史过程的梳理,思考了有关教授治校 必然性和教授治校影响因素的问题。这些思考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 借鉴。 。李方我国高等学校教授治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舨) 。2 0 0 5 ,( 2 ) 第“页 2 第一章教授治校的内涵、历史渊源及幕本模式 第一章教授治校的内涵、历史渊源及基本模式 第一节教授治校的内涵 教授是大学管理权力的传统力量。“教授治校”是一种渊源于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内部管理传统。 不少学者都指证了在中世纪早期大学中( 如巴黎大学) ,教师从创建起在学校管理中就拥有一些不可 争辩的权力( 诸如招生、考试、教学、学生管理等权力) 正是教师享有这些权力,因此巴黎大学成 为了“教师大学”的代表。作为巴黎大学最高长官的校长,最初只能由艺术学院教授担任,并且要 求候选人必须具有教授文法和修辞学七年或教授哲学两年以上的资历,同时,校长的选举人均为各 学院院长及各学院推举出的教师代表。校长是大学管理机构的重要成员,并根据其意见,下设财务 主管,书记官、执达宫和其他勤务人员。由此可见,巴黎大学的教授“治校”结论如下:1 ) 大学校 长必须由资深教授担任;2 ) 大学校长由教授等选举产生;3 ) 大学教学等学术事务由教授负责。h 这个结论表明,即使在巴黎大学的早期,“治校”也只是教授具有特定内容或特定范围的权力和事务。 从字面上来理解,教授治校就是教授管理大学。管理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包括管理 者对组织目标的设定即根据这一目标对该组织系统所实施的组织化、制度化、程序化的一系列社会 实践活动,尤其是获得各种资源并合理配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效益的活动从管理的过程看, 其包括规划、决策、组织、资源配备、指挥、控制等等;从管理的内容看,其包括人、财、物、信 息、时间等资源的分配及其有效利用等等畎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学术组织,其管理并非易 事,非以教学,科研为其主职的教授所能承担。因此,教授治校有其确定的意义:1 ) 教授治校是个 限制概念,不具有校长治校那么宽泛的外延,其治校的内容通常限定在对重大学术问题进行参与决 策的范畴,如学术政策的确定,学术规划的制订,教授的晋升和聘用、学位的授予、课程的设置调 整等等。一般而言,在院系一级学术事务决策中,教授的权力比他们在大学一级的学术事务决策中 表现得更充分;2 ) 教授治校其。教授”为一集合概念,即表示教授团体而非个体。因此,所谓教授 治校并不意味着作为个体存在的教授治校的权力( 尽管他享有学术自由及治校建议的权力) ,而是对 教授团体必须管理大学的强调,如教授会等。这与大学校长有权作为个体管理大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3 ) 教授治校多为参与治校而非决定治校。在理事会、董事会、评议会,校务委员会等大学的决策机 构中,教授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相反校长的决策才是决定性的,他们在很多大学同时兼有这些 决策机构领导人的职务,如法国的理事会,日本的评议会、中国的校务委员会的最高领导人均由校 k 担任。同时,教授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其本身就是个咨询机构,即便住一些国家它是 关丁学术政策制定的决策机构,但人学校k 参与其中,其至担任要职,闪此,学术机构在高校管理 。顾人峰现代大学制| 雯的核心教授治学与校长治校m 理工高教研究,2 0 0 4 ,( 3 ) 第1 5 页 3 奎堕查兰婴! :兰竺堡苎 中并没有;尖定权。 教授治校的理念源自于西方,而我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我国的教授治校有 着属于自己的特定内涵。我国是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国家,高教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举办 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不矛 盾,那么它与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的领导有冲突吗? 其实,教授治校不仅没有阻碍高校党委的领导 而且还有效地促进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在高校中的贯彻实施。首先,国家在整体上已是由中国 共产党领导,因而任何一所学校都必然是归共产党领导;其次,高校的教授们相当多的人就是共产 党员,他们的领导同样也是共产党的领导的一种形式;第三,高校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委员 会,该委员会可以对教授治校进行有效地监督;第四,教授治校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即应 该依法治校,而宪法和法律均已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且保障其领导地位;最后,坚持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在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而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都已经转化为法律的 形式,依法治校实际上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o 所以,在我国,教授治校是共产党对高校领导的另一 种形式,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通过以上分析,教授治校的内涵已基本清晰,即教授参与大学学术事务的管理及学术问题的决 策,也就是说教授治校主要强调大学要尊重学术权力,重视教授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术领域的 参与权和决策权。本篇论文所探讨的教授治校就是从这一定义出发,着重考虑教授在学校学术事务 中的作用当然,教授治校的程度,因不同国家而异,而且因同一国家的不同大学、同一大学的不 周时期而异但不管怎样,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教授治校不论其范围和程度如何,作为一种治校理 念,已被世界各国大学广泛接受并成为一种悠久的大学管理传统影响着后世大学的运作。 第二节教授治校的历史渊源 教授治校的历史渊源可以追述到1 2 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当时,教会和世俗的力量试图控制 大学,于是大学纷纷采取措施反抗。有着“西方大学之母”之称的巴黎大学,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仿效中世纪城市手艺人自治的管理方式和本尼迪克修道院制度,成立了以教师主导的“教师行会” 巴黎大学通过模仿本尼迪克修道院的决策方式在神学、法学、医学以及文学各个学部建立了由本学 部所有成员构成的协商性团体,共同决定和i 处理其内部事务,包括制定学术发展政策、选举校长、 遴选学生、设立课程、延聘教师等。由此,巴黎大学形成了“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就成 了曲方人学“教授治校”传统的发源地。之后巴黎人学的“教授i 弁校”理念和模式逐渐渡过英吉 利海峡,流传剑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牛泮人学的“教职员全体会议”由各学院所有成员组成,剑桥 人学的“评议院”涵盖了所有教师,这些都是这一传统的体现。f 5 j “畦依凡教授“治梭”:人学校k 民主管理学校的理念0 意义【j 】比较教育研究,2 0 0 2 ,( 2 ) 第2 页 。中清同,论我国高等教育法豹高授颁导体制【j 】,黑龙江岛教研究,2 0 ,( 1 2 ) 第3 4 页 4 第一章教授治授的内涵、历史渊源及燕本模式 这种学 ! 乏事务完令由校内人十决定的传统在宗教政节运动之后发牛了改变。宗教政* 胜利以后, 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共和国。1 5 5 9 年,加尔文创办了日内瓦学院,并将 选择教授和校长的权力委托给了日内瓦的牧师,由此,校外人士取得了对大学内部事务管理的权力。 这之后就形成了校外董事执掌大政方针、大学教授分管学术事务的大学管理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促 进了大学董事会制度的生成。由此可见,日内瓦学院的建立是中世纪传统教授治校模式向由校内和 校外人士共同执掌大学校务模式转变的标志。之后。荷兰和英国以日内瓦学院为蓝本分别建立了莱 顿大学、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以及剑桥大学的伊曼纽尔学院,沿袭日内瓦学院的管理模式。此后,这 种大学管理模式逐步流传到殖民地时期的北美大陆,并被哈佛学院及其它学院所接受并加以改进, 逐渐演变成美国大学普遍的管理模式嘲 1 9 世纪以后。普鲁士的教育部长、著名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家威廉洪堡在国家战败和民族危亡 的情况下受命,于1 8 1 0 年组建了柏林大学。新建的柏林大学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承担起了振兴民族 的历史使命,于是倡导科研也就成了其最大的特色。洪堡是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拥护者,是他将研究 引入了大学,并将研究与自由结合起来,这样教授有了“教学自由”的权力,学生拥有了“学习自 由”的权力在这种。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的理念下,大学教授能够自由地讲授、探究和发 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受任何外在行政特权的压制。同时为了切实保障教授与学生的自由,德国大学 建立了最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讲座制度川在每个讲座中,讲座教授拥有绝对的权威,享有很 大的个人权力通常,讲座教授能够独立地确立学科的发展方向,聘用学术与非学术人员,选择教 学内容和研究课题,使用经费。拥有对各项学术事务最终的并且也是终身的管理权教授治校虽然 并不是起源于德国,但在德国大学的带领下,教授治校的模式及其优势在德国得到了充分发挥,一 度成为世界各国竟相效仿的榜样o 2 0 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 显著的是民主思潮的勃兴。这种思想延伸到高等教育界的表现就是,大学的中、初级教师、学生以 及非教学人员都要求在学校的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2 0 世纪6 0 年代末世界性的大学生运动把这种 要求推到了高潮。在这场运动中,学生们对传统的大学管理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强烈要求参与人 学事务管理的权力。自此,西方大学开始在学校管理中吸纳中、初级教师、学生和非教学研究人员。 如在法国。1 8 6 8 年富尔改革在大学中建立了行政委员会,1 8 8 4 年萨瓦里改革建立了行政委员会、学 术委员会和大学生活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都广泛地包容了学校各个层面的人员。除此之外,二战以 后,一方箨国人们对离等教育的需求日蕊增长伴随而米的是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高等教育 庞大的规模使得它不得不依赖公共财政。i j 爿此,各国政府、社会和公众都开始渗透剑人学特别是公 立人学的内部事务之中,例如要求人学对经费的使用方式及绩效做出解秆和说明。由此,各国政府 。欧阳光华教授治校:源漉,模式与评析m 高教发展与评估。2 0 晒,( 4 ) 第1 3 | 贞 5 东南大学硕l 。学位论文 羽i 社会都加强了对人学的渗透j 拄制。除了这衅客观原闪之外,高等教育白身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 除学术力量之外的其他力量米参与对高校的管理。高等学校的规模日益庞大,学校事务的头绪日益 繁多,功能日趋复杂,使得过去单靠少数学术人员进行管理的状况已难以为继,迫切的要求高等学 校行政的专业化。 由于以上诸种原因,当代国外的教授会制已经不同于中世纪的教授治校思想。首先表现在当代 大学的行政权力合法化扩张,教授会作为学术团体更多是民间意义上的,强大的教授会团体只在部 分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因此没有清晰的责任,组织机构较为松散。其次,各国教授会一般 设置在院系一级,大学一般实行董事会管理方式,大学的管理权主要保留在董事会或校长手中。教 授会主要在学术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教授会成员是由行政机构任命的,教授会在人事问题、机构 预算等关键问题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再次,有些国家教授会成员过多、规模过大,教授会内部矛盾 错综复杂,容易出现议而不决的状态。最后。国外校长与评议会、教授会之间的权责关系不甚明确, 致使有时影响到大学管理的正常运行。所有这些使“教授治校”流于形式化。过去那种纯粹的依靠 教授治校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大学的管理模式开始朝着由大学各种利益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治校的 模式转变。但无论如何,“教授治校”仍不失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基本管理模式之一,影响着各国大学 的运作。嘲 第三节教授治校的基本模式 “教授治校”作为一种民主的管理思想和民主的管理模式深远的影响着世界各国大学的管理, 但它在各国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基于各国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以及各国治理结构和学术 运作方式的不同,教授治校在各国大学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 本模式。 l 、欧洲大陆模式 相对而言,欧洲大陆模式似乎更接近于中世纪大学的教授治校传统欧洲大陆模式最基本的特 征是教授掌握大学全部决策权,不仅大学教授个人在学科及专业领域拥有特权,而且教授集体在学 校各级管理的教授会和评议会中也享有对学校事务的发言权。欧洲大陆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为德国、 法国和意大利。 德国人学以讲座为其基本的教学与研究组织。每个讲座内暧有讲座教授,并且讲座教授对讲座 幽的事务享有绝对的权威。讲座教授拥有对教学、科研、招生,人事和财务等事项的绝对权力,同 时“教授备选资格”获得者以及助教都必须完全听命r 讲座教授。讲庠之上是学部,学部名义上的 行政官员是学部长,每年学部长的名额从教授会中轮流产生,主要是负责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并 不掌握什么具体的实权。学部真止的决策机构是由全体讲座教授组成的教授会,教授会除了负责安 6 第一章激授治校的内涵、历史渊源及皋本模式 排总体课科、考试和学何授予事宵之外,还负责向州教育部k 摊荇窄缺讲座教授职位的候选人和教 授备选资格的获得者。在学部之上是大学,其决策机构是由学部蚝和教授代表组成的评议会。评议 会主要负责有关大学办学的重要事项和制定学校章程及规则,如学位授予规定以及教授资格评定规 定等。此外,德国的大多数学校还设有一个由全体教授和其他教学人员代表组成的总选举会,其主 要职能是选举大学的校长。由此可见,教授治校虽然并不起源于德国,但德国是这一传统最好的继 承者和发扬者。教授是德国大学决策和管理的核心,“教授治校”是德国大学管理的本质所在。唧 欧洲大陆模式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是法国。1 8 0 4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随即于1 8 0 6 年颁布帝国大学令对法国大学进行改革。法国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组织结构跟德国差不多,也是 由讲座、学部和大学组成,但两者之问也有差别尽管当时法国大学在学部之下也设立讲座,并在 讲座中设有教授以及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但讲座教授并不享有支配教育资源的权力,其主要任务 是教学与考试。学部实际上开始成为法国大学系统的主要构成单位。与德国的情况相反,法国的学 部长具有相当大的权力。学部长通常由教授担任,任期为3 年,但一般都连任,许多学部长的任期 都在1 0 年甚至1 0 年以上学部的权力机构是学部理事会和评议会。学部理事会是由全体教授组成, 而评议会则是由教授和副教授共同构成。学部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分配教育部拨给的经费,并 与中央的大学咨询委员会共同确定空缺讲座的候补人选。而评议会则主管课程事务,以及向教育部 提交学部长的候选人名单在学部之上是大学,其决策机构是大学理事会,包括学部长、每个学部 的两名教授、附属学院的院长以及四名校外人士实际上,法国的大学理事会相当软弱,大学内部 几乎所有的事务都由学部和学部长负责。o 从上可以看出,法国大学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学部这一层次 二战以后,受“五月”风暴的影响,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行政和技术人员、工人和学生要求参与 学校的决策与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开始组成审议会,实际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这无疑对 大学教授的绝对权力有所威胁,但法国大学的主要权力依然掌握在教授手里1 删 2 、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顾名思义是以英国和美国的大学管理为典型代表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校外董事 和人学教授共同执掌大学决策权,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管理结构在这种管理结构中,校外人士组成 的董事会( 或理事会) 制定学校的大政方针和资源分配原则,对人学事务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大学 教授组成的评议会行使学术管理的权力尽管如此,大学教授仍然是火学学术政策的制定者和决定 者,如教师的聘任和课稃的设置,而董事会在学术事务上一般是根据大学教授的提名或建议行事而 已。 英国人学深受校外人+ 的影响起源丁爱j 。堡人学的建立,亡】那以后,校外人十在人学校务委员 嘞翰范德格拉人学术权力 m 杭州:浙江教育版圣f :2 0 0 1 2 3 2 4 哟翰范德格拉犬学术权力 m 】杭州:浙江教育l l ;版社,2 1 5 5 - 5 7 7 东南人学硕f i 学位论文 会和理事会中一直 绝对优势。这种状况直持续剑1 91 t i = 氧! 上阳| 才发生了政变。1 9 廿十纪上p 叶, 伦敦大学学院开始出现评议会,由此逐渐形成了校外人士和本校学者共同参与大学管理的模式。就 目前而言,英国大学决策机构主要包括校务委员会、理事会和评议会,而且校务委员会和理事会的 构成成员均为校外人士。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规模大小不一,一般为5 p _ 6 0 0 人不等,平均2 5 0 人,主要成员是社会名流、市政官员、各种协会和组织的代表,以及校友、教师 和学生代表。校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联系,为此它通常每年举行一次会 议。理事会是英国大学实际上的决策机构,通常平均规模约3 0 人,其中绝大多数为校外人士,筹措 经费、制定计划和维修设备是其主要职责。相对而言,评议会的成员均为校内人士,通常包括大学 全体教授、非教授的系主任和某些当然的成员同时,评议会是英国大学唯一直接与各学院和学系 打交道的管理机构,享有制定大学学术政策的全部权力。f 1 ” 相对于英国而言,美国大学教授权威的建立相对滞后,大约在2 0 世纪初才形成。因此,美国大 学教授的控制力量相对弱小,而校外董事和行政人员的影响较为强大。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的哈 佛、耶鲁等学院就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管理制度,由校外人士执掌学院的决策权南北战争以后,德 国大学理念的引入和美国大学运动的蓬勃发展使缛教师职业逐渐专门化,学术管理也日趋复杂化 与此相对应,教授在大学中的权威和地位也与日俱增,这迫使董事会不得不将招生、课程、学生教 育与训练等学术管理权力赋予大学教授。但这并没有动摇董事会( 或理事会) 在美国大学中的统治 地位董事会仍然是美国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以社会代表的名义对大学的长远发展进行指导和 规划。董事会最重要的职责是任命大学的校长,并授权校长建立专业化的行政系统。因此,校长及 其行政系统向董事会负责并享有董事会赋予的权力与履行董事会委托的职责。尽管如此,美国大学 的学术事务通常是由大学教授说了算。大学教授通过集体性的学术评议会管理学术事务,如教师的 聘任和课程的设立等等。i 蚓“简而言之,美国大学的控制结构是一种社团联盟、按官僚体系指挥、 由院外人士监督一o 。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静【力 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1 1 1 8 8 第- 二帚我周教授治校神+ 2 0 世纪初到建国前的历史演进过程 第二章我国教授治校在2 0 世纪初到 建国前的历史演进过程 第一节酝酿阶段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 8 9 8 年,光绪皇帝进行维新 变法,建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最高教育行政机构,贯彻“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方针,改革旧式科举制。1 9 1 2 年5 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由政 府出资建立的,从校长到教员都是由教育部派来的官员,校长只不过是颁了政府的意旨去办事而已。 当时的北大实行的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校长一人独揽大权。另外,北大当时的学生好多是已经考 取了举人的。在过去,平民称举人为老爷,因此,在北京大学就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现象,校役们 要称学生为老爷。这一切致使北京大学不象大学,倒像一个官员聚齐的场所。教员以钻研仕途为己 任,学生们把上大学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校内严重缺乏民主,学术研究、认真学习的气氛。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超收的庚款所创办的,是在中国教育系统 之外的一所新制留美预备学校,而后逐渐发展,回归本国教育体系。1 9 1 1 年,清华学堂建立,由于 其建立目的的特殊性,所以,清华学堂刚开始并不是教育部主管的,而是由美国驻北京使馆主管的。 清华学堂建立之初,仅设学堂总监,由游美学务处会办兼任,总理全堂一切事宜在学堂监督之下 设教务长一名,教员若干个;庶务长一名,其下设中文文案、英文文案及会计各一名;斋务长下设 管理员若干个,及医生一个民国建元后。学堂改称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另增设副校长名辅助 校长。刚建立不久的清华大学需要校长多方筹划,而这段时间外交部总长更迭频繁,无暇顾及清华, 学校的美国教员均忙于教务,中国教员又多为科举之士,不管校务,因此,清华大学初创的这段时 问可以说是校长自作主张,校长专权与职员治校时期1 d l 以上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立之初校内的管理体制概况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我国近现代 大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学校,其他大学建立之初校内的管理制度与它们大同小异。总的说来,2 0 世纪初建立的大学从外部来说直接受制于政府,没有学术自治可言;校内是校长由政府任命,校长 是政府意旨的代表,实行的是封建家长制,校长一人独揽大权。因此,这段时期的中国高校管理还 没有涉及到教授治校幸运的是,一批留学归来的学者带来了国外先进的大学管理理念并在全国范 嗣内传播、倡导这一理念。同时,这段时期中国大学落后的管理体制为这一先进理念的实践提供了 良好的十壤,催化了比主管理、教授治校制j 叟的建立。 第二节繁荣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是在婀学尔渐这一人规模文化迁移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产生的那大起就受 9 东南人学硕i j 学位论文 到了州方及f j 本的影响。我园高等教育的开拓青仃j 符往是外米观念的中介人。蔡元培无疑是其中的 佼佼者,他在德国的留学生活,以及后来在任北京大学校k 期闻进行的改革就是最好的例证。 蔡元培是国内提倡教授治校的第一人。早在1 9 1 2 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期间,主持起草并颁行 了大学令。其中第十六条规定:“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 学校长可以随时齐集评议会t 自为议长”。第十七条规定了评议会的审议事项:“一,各科之设置及 终止。二,讲座之种类。三,大学内部规则。四,审查大学院生成绩,及请授学位之合格与否。五, 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第十八条规定了:“大学各科设教授会,以教授为会员,学长可随 时召集教授会,自为议长。”第十九条也相应规定了各科教授会审议的事项。o 1 9 1 7 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主持设立了新的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 构校长和各科学长为当然评议员,并按文、理、法、工各科的本科和预科分别推举两名教授为评 议员1 9 1 9 年后改为每五名教授中选一人的办法,一年改选一次。评议会制定和审核学校的各种章 程,条令,拥有很大的权力。凡大学立法均须经评议会通过,即“一切重要校政及规章,必须提交 评议会审议通过始能付诸执行”。评议会有权决定学科的废立,有权审核教师的学衔和学生的成绩, 负责提出学校的预决算费用。评议会主要由教授组成,实际上是一个教授会,是教授治校的重要体 现。 1 9 1 7 年1 2 月,北京大学评议会决议通过了各学科教授会组织法。随后,由蔡元培主持分别按 学门成立教授会当时北京大学教员分教授、讲师、助教三种,除助教外均为教授会会员。教授会 主任由会员选举,任期2 年1 9 1 9 年,北京大学采用分系制后,改为按各系成立教授会各系主任 由教授会投票选举。教授会负责规划本系的教学工作,如课程设置、教科书的采择、教学方法的改 良、学生学科的指导和学生成绩的考核等。n q 蔡元培对校政改革的设想,是按学校的行政、教务和事务方面分别设立各种相关的委员会,由 有关教授分别领导,统一管理。他要求做到“学校的内部,组织完备,无论何人来任校长,都不能 任意办事”毋1 9 1 9 年1 2 月,北京大学评议会讨论通过了内部组织试行章程。除评议会仍为全校最 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外,还建立了以下几个机构:一,行政会议,作为全校最高行政机构和执行 机关,负责实施评议会的决议行政会议的成员以教授为限,由行政会议下设的各专门委员会的委 员长和教务长、总务长组成,校长兼任行政会议议跃。二,设教务会议和教务处,由各系主任组成, 并推选教务妖1 人,统一领导全校的教学r 作。三,设总务处,主管学校的人事,事务t 作。l 叼 这样,蔡元; 通过1 攻立评议会、教授会、行政会议、教务会议和教务处以及总务处基本上确立 平健全了教授治校的领导体制。蔡元培在i :作中作风比主,凡事都让人家充分发表意见,对再方面 人学令,蔡,c 培教育论集,第5 81 ;f 。粱柱蔡元培与北京人学 耵宁夏:宁夏人民j | :版社,1 9 8 3 年版3 4 3 6 8 商平叔蔡元培年潜k 编 中) 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4 4 页 1 0 第二= 帝我国教授治棱a :2 0 世纪初到建国前的历史演进过程 的人员已经认定,就信仟他们,把全部i :f 1 :交给他f j 负责,不多左丁涉,所以能人尽其才,使他们 能够施展自己的本领。这种教授治校的原则,在当时处在封建军阀统治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进步 意义的,对学校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北京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 实行真正发挥了懂得教育和学术的教授在学校重大教学、科研问题中的作用,提高了学校行政管理 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改革,北京大学一改过去封建专制办学,校长一人独揽大权的局面, 遏制了官僚作风的横行,学校出现了民主管理气氛。 综上所述,蔡元培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奠定了北京大学教授治校的基础,自此以后,北京大学的 教授在学校的学术事务和问题上占据着主导的作用。教授会刚建立不久,各系的教授会就开始忙碌 起来,为了研究和讨论各系的学术问题纷纷召开会议。1 9 1 7 年1 2 月1 1 日,数学教授会第一次会议, 到会秦汾、冯祖苟、王仁辅、罗惠侨、胡浚济、李祖鸣等教授,会议选举秦汾为数学教授会主任, 商讨部分数学课程的时间安排、教授程度、教材讲义选用等事项1 9 1 8 年2 月2 3 日,数学教授会 再次开会,到会的教授通过会议议决:( 一) 下学年各科三年级教学课程仍照旧章,各科预科一二年 级照新章办理;( 二) 编纂本部学科课程表一册,并依学科性质分为七类,推举编纂员分任编纂之职; ( 三) 各学科凡有适当之教科书者用教科书。这只是数学系的情况,其他系的教授们也忙得不可开交。 也是在1 9 1 8 年的同一天,物理教授会开会,到会教授:张善扬、李祖鸿、纽伦、何育杰。会议议决: ( ) 分科及预科三年级物理功课钟点悉照旧章,预科一二年级照新章;( 二) 新订理科课程表预科物 理裁去力学,普通物理教科书所讲力学似不足用,一年级拟另择力学教科书;( 三) 预科二、三年级 继续现用课本;( 四) 照新章预科物理无实习,教员授课时须注重试验;( 五) 各任课教员须编纂下学 年功课表,并限期交齐过了一个月,物理教授会为了物理实验问题又开了一次教授会。3 月2 4 日,物理教授会开会,到会教授:张大椿、张善扬、李祖鸿、何育杰。到会讨论入学实验、物理实 验、物理教室与实验室,添购物理仪器等事宣以上只是一些例子,自从各系科教授会成立之后, 各系科只要出现了有关学术的问题就会召集教授会成员召开会议商讨问题、做出决定。以上列举的 数学系和物理系召开教授会的情况可以表明,北京大学的教授治校制度并不是形式上的摆设,而是 通过各种各样的会议实实在在的发挥着作用。【1 6 l 清华大学虽然在j 匕京人学之后才实行教授治校,但其存在的时间比北京人学长,并且清华大学 也比北京大学更充分地发挥了教授治校制度的优势。清华大学在1 9 1 7 年之前是校k 专权与职员治校 时期。可随着清华大学内部情况的变化,这种管理制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这些变化包括:一、 外交部殴立“清华基金管理委员会”,并在其f 殴立“清华董事会”,负责监督清华人学经费和校务。 一二、五四青年运动以后,随着学生白主和比士意识的增强,学生要求参与学校事务;二,消华人学 。i :学珍f 效挺t 赞文一,郭建荣北京大学纪事( 卜册,1 8 9 8 1 9 9 7 ) 帅北京:北京人学版社1 9 9 8 第4 5 撕 营:i i 学珍,王效挺,黄文一,郭建荣北京大学纪事( 上册1 8 9 卜1 9 9 7 ) 嗍北京;北京人学m 版社,1 螂第4 7 页 1 l 东南人学硕l + 学位论文 留美学生相继返饺任教,运些受美围高等教疗耳濡目染的学生积极要求削弱校k 的权利,升要求参 与校政! :主要由于这三种原因,校长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曹云祥于1 9 2 2 年4 月代理校长后感觉 清华人治主义太重,必须建立制度加以规范。为了改革清华大学的管理制度,曹云祥作了不少努力。 他先后组织了“调查委员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哈尔滨市第四十六中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现场救护专业培训课件教学
- 生产线ERP系统集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增长与留存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副产品种植清洁技术集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咖啡香薰产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防城港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东莞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新闻稿课件
- HBV感染中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与临床转归的关联探究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北京师范大学宁德实验学校公开招聘新任教师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网上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锚杆工程验收标准及记录表范本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Q1起重机指挥模拟考试题及答案2025
- 2025至2030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5年秋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美陈施工组织方案
- 中国阅兵仪式课件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必背补充教材篇目(原文+注释+翻译)
- 药剂科集采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