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进入2 l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质 和“量”都提出了更为 苛刻的要求,仅仅依靠学校的单方努力已显然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学校教育不得不重 新审视自己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打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时空上的分割,从而形成以学 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教育新格局。家校合作的 出现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代表着一种对家长地位和人格的尊重。家校合作 也j 下是基于这种共同的责任意识,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衔接起来,实现了优势互补, 形成了一股责任分担而又融合的强大合力。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 教育、医疗、现代工业以及通讯等各个行业之中,同时其方便、快捷、及时的特性也为教 育改革和家校合作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正是为家校合作提供一个有效便捷的合作渠道,更好地促进教育事 业和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家校合作网络平台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还能为用户提供 更多的教育科学知识。尽管缺少了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但是网络平台的方便快捷和内容丰 富的巨大优势足以使得家校合作网络平台成为家长、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论 文的写作始终以家校合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验研 究法和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家校合作的现状和用户需求,使得整 个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建立在比较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之上,从而有效保证了平台的适 用性和实用性。 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原则、意义以及国内外 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是家校合作的理论概述,主要包括相关概念解析、相 关理论以及网络平台的优势和不足;第三章是家校合作的相关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对相 关网站的调查和对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通过这些调查与分析了解网络平台使用的可 行性、用户对网络平台的态度以及家校合作的现状;第四章是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 主要是根据用户需求完成平台体系结构的设计与数据库设计;第五章是功能模块的实现以 及平台的系统测试,主要是介绍了几个主要的模块功能并对平台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简单分 析;第六章是总结与展望,主要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21s tc e n t u r y ,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a r ep r o g r e s s i n gw i t he a c hp a s s i n gd a y t h e s o c i e t yh a sp u tf o r w a r da m o r ea n dm o r ed e m a n d i n g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t a l e n t sq u a l i t ya n dq u a n t i t y s oi ti si m p o s s i b l et oa c c o m p l i s ht h i sh i s t o r i cm i s s i o nt od e p e n do nt h eu n i l a t e r a le f f o r t so ft h e s c h o o la l o n e s c h o o le d u c m i o nh a st or e - e x a m i n ei t sr o l ea n ds t a t u s ,t ob r e a kt h es p a c e t i m e s e g m e n t a t i o no fs c h o o le d u c m i o na n d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i nt h eh o p eo ff o r m i n gan e w i n t e g r a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p a r e mw i t h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a st h em a i nb o d y , h o m ee d u c a t i o na st h eb a s e ,a n d r e l y i n go nt h es o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 1 1 l ee m e r g e n c eo f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r e p r e s e n t sac h a n g e o fe d u c a t i o nc o n c e p t s ,a l s o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 r e s p e c t t o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s t a t u so fp a r e n t s 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i sp r e c i s e l yb a s e do nt h i ss h a r e ds e n s eo f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c l o s e l yl i n k e d t o g e t h e r t h e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f a m i l ye d u c m i o n ,t oa c h i e v et h e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a d v a n t a g e s ,h a v ec r e a t e dab u r d e n s h a r i n gb u tap o w e r f u le d u c a t i o nf o r c e m u l t i m e d i ac o m p u t e r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n e t w o r kt e c h n o l o g yh a sg r a d u a l l yp e n e t r a t e di n t oe d u c a t i o n ,h e a l t hc a r e ,m o d e m 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w h i l ei t sc o n v e n i e n t ,t i m e l yf e a t u r e sp r o v i d eap r o b l e m - s o l v i n g i d e a sa n dw a y sf o r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a n dh o m e - -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em a i np u r p o s eo ft h i ss t u d yi st op r o v i d ea ne f f e c t i v ea n dc o n v e n i e n tw a yf o rt h e 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o r d e rt op r o m o t et h ee d u c a t i o na n dy o u n gp e o p l e so v e r a l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n e t w o r kp l a t f o r mi sn o tj u s ta np l a t f o r m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e x c h a n g i n g ,b u ta l s ot op r o v i d eu s e r sw i t hm o r ee d u c a t i o n a ls c i e n t i f i ck n o w l e d g e d e s p i t et h e l a c ko ff a c e t o f a c ee m o t i o n a le x c h a n g e ,b u t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f a c i l i t a t eq u i c ka n dc o n t e n t - r i c h e n o u g ht om a k e t h ep l a t f o r mt ob e c o m eo n eo ft h ep r i n c i p a lm e a n s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o rp a r e n t s , s t u d e n t sa n dt e a c h e r s i nt h ep a p e rw r i t i n gif o l l o w e dt h et h e o r i e so f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 a n du s e dm a n ym e t h o d ss u c ha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c a s es t u d ym e t h o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e t h o da n d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a n di n t e r v i e w s ,a n a l y s i s e dt h es t a t u so fh o m e - - s c h o o l 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u s e rn e e d s ,m a d et h ee n t i r ed e s i g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l a t f o r mb a s e do n 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s oe f f e c t i v e l yg u a r a n t e et h ea p p l i c a b i l i t ya n du s e f u l n e s so ft h ep l a t f o r m t h ep a p e rd i v i d e si n t os i x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w h i c hm a i n l y d e s c r i b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i ss t u d y , p r i n c i p l e s ,m e a n i n ga n ds t a t u so f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 r e s e a r c ha n dr e s e a r c hi d e a sa n dm e t h o d s ;c h a p t e rs e c o n di sa no v e r v i e wo fh o m e s c h o o l c o o p e r a t i o nt h e o r y , m a i n l yr e l a t e dt ot h ea n a l y t i c o fc o n c e p t t h e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ya n dt h e s t r e n g t h sa n dw e a k n e s s e so fn e t w o r kp l a t f o r m ;c h a p t e rt h i r di sa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 h o m e s c h o o lc o o p e r a t i o n ,m a i n l yi n c l u d i n g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n e t w o r ka n dt h es u r v e yr e l a t e d o fp a r e n t s ,s t u d e n t sa n dt e a c h e r s t h r o u g ht h e s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a n da n a l y s i s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o f t h en e t w o r kp l a t f o r m ,u s e r sa t t i t u d e sa n dt h es t a t u s ;c h a p t e rf o u r t hi st h ed e s i g no f h o m e n e t w o r kp l a t f o r m ,p r i m a r i l yb a s e do nu s e rn e e d st oc o m p l e t et h ed e s i g no fp l a t f o r m i i a r c h i t e c t u l ea n d 也m 出a s e ;c h a p t e r f i f t hi s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f u n c t i o nm o d u l e s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na n da l s oa b o u tt e s t i n ga n ds u m m a r y 。f t h ep l a t f o r m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s e v e r a l m 句。rf e a t l 】r e sa n das i m p l ea n a l y s i s 。f t e s tr e s u l t s ;c h a p t e rs i x t hi sa b 。u ts u m m a r ya n d 。u t l 。k , m a i n l ya b o u tr e s e a r c hs u m m a r y , a sw e l la sp r o s p e c t sf o rf u t u r er e s e a r c h k e y w o r d s :h o m e s c h 0 0 1 c o o p e r a t i 。n ;p a r e n t a l i n v o l v e m e n t ;h o m e - s c h 。l i n t e r a c t i o n ; n e t w o r kp l a t f o r m i i i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工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原则及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选题原则及意义2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4 一、国外研究现状4 二、国内研究现状5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6 一、研究思路6 二、研究方法7 第二章家校合作理论概述8 第一节家校合作的相关概念解析8 一、家长、家庭和家庭教育8 二、学校和学校教育9 三、家校合作9 四、家长参与1 0 第二节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1 0 一、社会资本理论1 1 二、学校公共关系理论1 1 三、系统一生态理论1 2 四、软件工程理论1 2 第三节家校合作网络互动平台的优势与不足1 3 一、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优势1 4 二、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不足1 5 第三章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 6 第一节相关网站的调查1 6 一、学校网站主页的调查与分析1 6 二、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调查与分析1 7 第二节家长相关因素调查1 8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1 9 二、调查结果分析1 9 第三节学生相关因素调查2 1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2 2 二、调查结果分析:2 2 第四节教师相关因素调查2 4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2 4 二、调查结果分析2 4 i v 第四章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2 8 第一节平台的设计原则2 8 、简单性原则2 8 二、完整性原则2 8 三、可靠性原则2 8 四、一致性原则2 8 第二节开发环境和关键技术2 9 一、a s p 动态网页技术2 9 二、s q l 数据库技术3 0 三、i i s 服务器运行环境3 0 四、j a v a s c r i p t 编程语言3 1 第三节系统体系结构设计3 l 一、系统前台结构设计3 2 二、系统后台结构设计3 3 第四节数据库设计3 4 一、数据库的需求分析3 4 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3 5 第五章家校合作网络平台功能模块的实现4 0 第一节论坛聊天模块的实现4 0 一、论坛聊天模块的主要功能4 0 二、论坛聊天模块主要实现代码4 1 第二节留言本模块的实现4 2 一、留言本模块的主要功能4 2 二、留言本模块主要实现代码4 3 第三节家庭作业模块的实现4 4 一、家庭作业模块的主要功能4 4 二、家庭作业模块的主要实现代码4 5 第四节后台管理模块的实现4 6 一、后台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4 6 二、后台管理模块的主要实现代码4 7 第五节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4 8 一、系统功能测试4 8 二、系统安全性检测4 9 三、系统性能检测4 9 四、测试结果分析5 0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5 1 第一节研究总结5 1 第二节研究展望5 1 参考文献5 2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 4 v - 致谢5 5 附录5 6 附录一:家校合作问卷调查表( 学生问卷) 5 6 附录二:家校合作问卷调查表( 教师问卷) 5 8 附录三:家校合作问卷调查表( 家长问卷) 6 0 - 第一章绪论帚一早珀t 匕 中国著名教育学者马忠虎在其畅销书家校合作中说,“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 教育似是泾渭分明,各负其责、互不交叉,也就是说,家长很少参与教育活动,学校也无 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这种现象己根深蒂固在国人的生活及文化里。 1 当前,面对社会和 教育改革的浪潮,这种现象必须并且已经开始转变了,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普及,使传统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 密的结合起来,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教育的发展成为一个极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第一节研究背景、原则及意义 家校合作区别于传统的家校联系,是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也是一种崭新的行 为模式。家校合作教育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观念的转变,代表着一种对家长地位和人 格的尊重。因此探索家校合作已显现其独特的价值,这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研究背景 1 国家的政策支持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推动家校合作的进一步的发展又出台一系列教育政策文件,对家 校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 1 ) 2 0 0 1 年5 月2 9 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 出“要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 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2 ) 2 0 0 4 年2 月2 6 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与社区密 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 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 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这些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也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 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在品德和学业及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发 展,进一步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推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2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创新意识的培养、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等一系列改革正 马忠虎雉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9 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和进行中。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强调教育的文化内涵,强调学校教育 的开放,将学校、家长和其他社会力量看作是促进人的发展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共同因 素,并特别强调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以更加开放的姿 态展现在家长面前,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校和家庭角色地位 完全对立的陈旧观点逐步被淘汰和摒弃,在学校教育改革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管理化的进程 中,家庭这个私人化的领域逐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迸学校的管理领域,家庭与学校 的关系发展不再是两道不可逾越的沟壑,而是携手合作,共同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 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 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观念的转变 整个社会对于家校合作态度的转变,当然也得益于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文化水 平参差不齐是家校合作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 步,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不断提高。家长文化、教育素养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强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对教育或学校的管理提出更加合理、更加 科学的意见。 从家长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民主与公平、公开正成为 一种社会时尚。随着新一代学生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正在不断 增强。同时,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观念在逐渐改变, 许多家长开始认识到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单靠学校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4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 2 0 0 8 年7 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 0 0 8 年6 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 5 3 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 发展的趋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 1 0 0 万人,同比增长5 6 2 。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 8 4 7 ,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 1 4 亿人。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8 4 7 0 万台,2 0 0 8 年上半年 增加了6 7 0 万台,半年增长率为8 6 。网民在家上网比例持续上升,从2 0 0 7 年1 2 月的 6 7 3 上升到目前的7 4 1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传播的 受众范围,其影响力之大,传播速度之快,是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目前,方兴未艾的网上政府、网上贸易、网上医院、网上学校都使人们的交往活 动突破时空的约束,可以更快捷、广泛、自由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 往。这不仅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更为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选题原则及意义 1 论文选题的原则 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因此,中小学 2 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作指导,构建起内容丰富、形式 生动、交互及时的学习共享和交流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以促进家校合作为宗旨,实用为主:建设家校合作共享交互平台的目的是要为广 大家长、教师以及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的开展, 因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应充分考虑教师、家长和学生需求,使他们能方便及时、 便捷地获取信息,并且应当具有方便性和实用性。 ( 2 ) 力求内容丰富,操作简便:考虑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 所以平台在满足内容丰富的同时必须操作简便。 ( 3 ) 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家校合作平台旨在实现教师、家长和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和 合作,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交互,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 4 )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网络硬件 配置、人力统筹、总体设计、内容规划以及技术实现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2 家校合作的现实意义 ( 1 ) 家长参与可以防止教育权力的过分集中,从而防止教育权利的腐化、腐败或异化。 家长参加学校教育可以督导学校教育。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的人,也是最了 解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的人。只有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在校长负责制的制度之下,如果只有教育管理机构有权行使督导,家长无权对教育有效地 监督,那么就家长而言孩子在学校接受的任何教育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势必引起权力的 过分集中和腐败现象。家长对学校的督导有利于化解教育改革中来自家长的阻力。不论是 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考核,若能有了家长们的参与,就可以使学校和家长之问彼此了解, 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意识,而且通过积极的、及时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将 家长的合理建议融入学校的决策、措施中,从而减少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误解和摩擦,最 终降低了学校“黑箱”运作的风险。只有综合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诸多的因素 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督导学校教育和管理才能使基础教育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从 而更规范也更合理。1 ( 2 ) 家校合作可以更好的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 人们天真地认为,在希望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再经过辛勤的耕作和精心的培 育,一定会结出希望的果实。可惜,人们过于乐观了,过高的估计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学 校教育面临着仅靠自身力量已无法应负的多重压力,如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育质量大幅 度滑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不民主和教育 机会不均及青少年犯罪攀升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育, 并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打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封闭、割裂的局面,寻 求三种教育力量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以统一教育力量,引导儿童健康成长。这就要求 1 蕈晶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和谐教育【d 】华中师范大学,2 0 0 6 我们必须形成一个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支撑的良好的家校合作新局面。 ( 3 ) 将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纳入教育一体化,可以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 家庭教育全面性、深刻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其它教育形式在 培养儿童思想道德、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缺陷。在人类社会家庭发育完善的过程 中,沉淀了大量的教育观念,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很多经验常识和规则以及教子 观念等仍在当今社会的教育实践中发挥着作用。对于今天的青少年,他们除了在校学习之 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作为家长在他们的一生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价值和作用。作为一种如此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协会、联谊会、 学校开放r 等多种形式,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双向沟通,并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同常教 学中。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重要的两个社会化场所,只有充分发挥家长和教师的作 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够为青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 4 ) 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服务的对 象,当然也是家校合作的中心,这是由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决定的。任何政策或者活动, 不论制定或者计划的多么完善,如果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都是不可取的。在教育实践中, 许多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坚决反对家访。但在有些地方的老师就做得很好,他们 变“告状式家访”为“家访报喜”,并且当着家长的面当场表扬孩子们在学校取得的进步 和成绩。通过家访报喜,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明显增强。这一看似小小的转变就取得 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得许多后进生的成绩都逐渐好转。如何将学生的主体性纳入家校合 作的架构体系中,是家校合作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为寻求解决其公立学校的危机,家校合作成了近3 0 年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 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挪威等欧洲国家近几年也将家校合作作为其教学改革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直至2 0 世纪6 0 年代人f f j - a 广泛认识到仅凭学校的力量难以实现育人 重任,家庭和社会亦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7 0 年代末8 0 年代初,许多学校在教育实践 中逐步体会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长 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形式与方法。1 一、国外研究现状 现在美国的家校合作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且已逐步走向成熟化、 科学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以民主思想为指导、以规范制度为保障,学校组织、社区支持、 1 何非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j 发展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 0 0 6 4 公众监督,家长积极参与的良好的家校合作形势。作者就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与学校进 行交流与合作的情况查阅了中外文献,发现国外早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普遍重 视这一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区尤其 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这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 关于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最早也是集中在如何改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如何处理家庭学 校关系、如何改进家庭参与学校管理以及如何保护儿童权利等方面。随着此项研究的不断 成熟,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则更侧重于操作层面,就像日本的p t a ( p a r e n t t e a c h e r a s s o c i a t i o n ) 组织就立旨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家校合作,譬如定期的家长教师谈话会;实行学 校开放教学日制度,使家长能真正的了解学校的教育流程:鼓励让家长和儿章共同活动, 使其真正了解孩子:让家长辅助学校的教学活动等。 在日本许多p t a 组织为了扩大影响,使更多的人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教育事业,基本上 在学校以和教育部门的网站中拥有自己的网页。将网络服务引入家校合作这一领域有利于 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新动态,老师也能够得到更多关于儿章在家的表现; 从校际的范围来看,有助于校际p t a 组织活动经验的相互借鉴及交流。因此,将网络服务 引入家校合作,为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旌加新的助推力,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1 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 发展的影响;“家长参与”的模式;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改进“家长参与” 的策略;“家长参与”面临的挑战。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也对如何利用现代 化媒体手段促进家校合作进行了探讨。 二、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国内教育理论界关注“家长参与教育”这一现象始于八十年代, 但广泛探讨这一现象却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事,特别是近两年来涌现了大量谈论这一话题 的文章。并且,家校合作的实践多于研究。比如,很多学校都制定了家长会制度,采用信 件、通知、手机等沟通渠道,建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学会等等,但由于 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其经验也未迅速得到推广。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整个社会对于家校合作的观念开始转变。研究的内容 也从主要介绍国外的经验和成果转变到研究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上,并开展了部分的理论 和实践的探索。笔者分别以“家校合作 、“家长参与为检索词,时间选取1 9 9 9 年2 0 0 9 年,在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中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章1 8 5 篇。详细内容见下表1 1 。 单从数量上即可看出,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越来越多,2 0 0 6 年到2 0 0 8 年这三年时间 就有7 5 篇论文,占到近十年来相关论文总数的4 1 。0 6 年到0 9 年的研究集中在家校合作 1 杨桂梅本p t a 的经验及启,j 印】l 本问题研究,2 0 0 4 ,( 2 ) :3 9 - 4 1 2 罗伟娟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d 】华东师范入学,2 0 0 6 表1 1 国内期刊家校合作学术论文统计表 时问 1 9 9 9 年2 0 0 2 年2 0 0 3 年2 0 0 5 年2 0 0 6 年。2 0 0 82 0 0 9 年合计 分类 理论和实践 2 02 5 5 83 01 3 3 国外经验 6 2 11 154 3 现状调查 o26l9 合计 2 6 4 8 7 53 61 8 5 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介绍国外家校合作的实践经验类的文章明显减少,由0 3 年到0 5 年间的4 4 降到了现在的1 4 ,现状调查类的文章有所增加。 从内容看,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国外情况介绍和理论引进: 比如,李静的英国儿童计划中加强家校合作的新举措与启示( 2 0 0 9 年3 月) 、黄河清的 英国家校合作探微( 2 0 0 8 年1 0 月) 以及周月朗的近年来美国家校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 2 0 0 6 年4 月) 。基本理论建设:比如,王攀峰的论吸纳家长参与课程资源- 丌发的意 义与策略( 2 0 0 9 年8 月) 、陆瑾的高校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策略研究( 2 0 0 8 年5 月) 、 林珑的课程改革中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2 0 0 8 年4 月) 。具体问题的研究: l e , 女n ,王建霞的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家校合作的思考( 2 0 0 8 年) ,李仲莹的论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2 0 0 7 ) 。与家校网络平台相关的两篇论文分别是杨卉2 0 0 7 发表在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上的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刘小溪 2 0 0 7 年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上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家校合作的这个研究领域内,尤其是美国,日本、欧洲 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重视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研究趋于成熟, 并且有着非常鲜明的研究特色。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水平相对比 较低,更多关注于实践领域,家校合作的研究比较分散、不成体系,并且关于利用现代媒 体手段( 比如网络) 促进家校合作的研究更是少见。 一、研究思路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鉴于以上情况的调研与分析,本人认为利用网络促进家校合作是可行的,家校合作网 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是很有意义的。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研究,主题思路大致 是这样的: 1 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加强家校合作的现实意义。基本概念包括家校合作和 家长参与的历史、内容、范围和形式等,并从家长、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多个方面阐述其 重要意义。 6 i 2 调查当前家校合作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家长、学生和教师展开 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家校合作的态度、现状、需求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彼此的认可度, 还包括家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互联网的普及情况等。 3 针对于调查结果中的需求和问题,设计并开发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专业书籍、期刊、杂志,搜集相关文献, 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整理家校合作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案例研究法:研究国内外现有的家校合作网络平台,从功能上、 进行全面分析调查,总结优缺点,为平台的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同时进行网络调研, 结构上、技术上对其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我国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而为平台开发提供依据。 实验研究法:通过系统运行测试,获取反馈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平台奠定基础。 7 第二章家校合作理论概述 国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源于美国公民对现实公共教育的不满。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 基础上实现家校合作,被认为是解决公立学校教育危机的对策之一,并且成了“美国近三 十年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不变的主题”。1 9 世纪6 0 年代,随着诸如“开端教育计划”,“从 家庭教育开始这样的国家教育项目的实施,美国人民逐步开始关注家校合作的作用和方 式,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格局。我国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家校 合作问题,研究的重点更多的集中在实践操作领域。 第一节家校合作的相关概念解析 一、家长、家庭和家庭教育 “家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 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杨宝忠老师在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一 书中指出,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人们以一定婚姻关系、血缘 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关系密切、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是社 会的基本单位与细胞。家庭对家校合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着家长 与学校的交往态度和方式。 关于家长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狭义的“家长 就是儿童的父母,广 义的“家长”可以理解为在儿童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成年人,比如对儿章成长和教 育都起到重要作用的父母、( 外) 祖父母以及监护人等等。本文取广义上“家长的定义。 家庭教育作为科学概念,其中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概念有如下几种: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把家庭教育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 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是指父母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州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家 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2 在国 外家庭教育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正式的准备,包括在学校、宗教组织或 其他福利团体的课程内,目的是要达到父母与子女、子女之问及父母之间更好的关系:另 一种认为家庭教育是非正式的学习,在家庭中学习家庭生活的适当的知识和技能。3 以上种种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家庭教育概念做了有益的界定和探讨,在一定 程度上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同时可见,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界定。 1 顾明远教育人辞典【m 】 :海:l :海教育 j 版社,1 9 9 8 ,3 8 1 3 8 1 2 中国人可科伞书教育【m 】北京:中国人订科伞书出版利:,1 9 8 0 ,1 4 0 1 4 0 3 黄乃毓家庭教育【m 】台湾:台湾五南图书甘l 版公司,1 9 8 8 3 7 3 7 8 二、学校和学校教育 学校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狭义的“学 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儿章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