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的阐说.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的阐说.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的阐说.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的阐说.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的阐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丁e 彤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厘清和谐范畴的指向,是本文的中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古典和谐思 想的追索,以及马克思视域中和谐的探讨,试图去寻找和谐与矛盾之间适当的关系, 探索和谐的特征。认为和谐作为宇宙属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存在,它先于人们认识到 的和谐现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的和谐是通过自身掌握的和谐现象的总结,这种 总结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存在偏差。人们将和谐的思想运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 时,存在将和谐做二次规定的可能,使和谐成为人们的价值形态中的东西,从而遮 蔽它的客观存在性。和谐社会的阐说就是从这思路出发,去寻找宇宙的和谐 和社会中的和谐思想。对和谐社会的适当解读是对这一思路的延续,通过人们对和 谐及和谐思想理解倾向;和谐社会中“和谐”与“社会”的可能关系:和谐的社会 与社会的和谐等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并继续探讨的和谐社会和社会和谐能理解和谐 社会的可能向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想,延续了对和谐社会和社会和谐的 讨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属性归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谐 社会的特征和建设措施等方面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和谐;和谐的社会;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1 1 1 i se s s a yf o c t l s e so nt h ec l a r i 驰go f m es i 班f i c a t i o no f “h a r n l o n y ”t u n l i n gb a c k t oe a s t w e s tl i t e r a n o n “h a 删o n y ”,a l l dm a r ) 【i s t “b a r h l o n y ,t l l ea u 山o rt r i e st o u n d e 廿n i n et l 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押嘴nh a m o n ya i l dc o n 仃甜i c t i o n sa n dt h ec h a m c t e r i s t i c s o fk i m 帕n y ,h o i d i n gt h a th a r m o n ya st h ca 姐i b u t e so ft h eu n i v e r i sa no b j e c t i v e e x i 妣n c e ,a n di ti sp i i o ft op e o p l e sr e c o g l l i t i o no fi t ,枷c hm a yb ea p p r o p r i a t eo r d e v i a t e d w h e ni ti s 印p l i e dt os p e c i f i cs o c i a lp m c t i c e ,l e r ew i l lb ep o s s i b i l i t yt l l a t h 锄o n y ”b ei m e i p r e t e da n db e c o m ev a l u e - l a d e n ,t h e f e f o r el o s si t so b j e c t i v i 够“o n h a r i n o n ys o c i e t ) r ”f 吣mt h i sp o i t l to fr e v i c wl a u n c ha i ls e a r c hf - o rk 岫o n yi nl l 芏l i v e r s e a l l ds o c i a lh a r r n o n y a na p p r o p r i a t ei l l t e 印r e t a t i o no fs o c i a lk l m o n yi sa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f m i sl i n co f 廿1 i i l l ( h l g1 协u 曲a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b o u tt h eu n d 蹦妇n d i n gt e n d e n c i e so f h 黝o n ya n dh a n n o i l i o u s ,m ep o s s i b l er e l a t i o i l sb 酶c e n “h 撇o n ys o c i e 母”a n d “s o c i a lh 锄o n y ”,a n dt l l o s eb e t w e e nk 嘞o n ya n ds o c i e t y ,t | l i se s s a yc o 确n l l e st o e x p l o r et h es o c i a ih a m l o n yo fs o c i a lh 甜m o n ya n dp o s s i b l ed 主m e n s i o n sw l l i c hs o c i a l h 彻o n yc a nu n d e r s t 蛆d 1 1 1 ei d e ao f b l l i l d 吨as o c i a l i s th a 锄o n j o u ss o c i e t ye x t e n d su l e d i s c u s s i o i l so nt h es o c i “i s th a n l l o n i o l i s ,t h en 咖r eo fs o c i 砸h 蜘o n y ,t h ep r o b i e m s m o d e m i z a t i o n ,m e a s l 鹏sa i l dm e c h a r 删e r i s t i c so f 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k e yw o r d s :h 啪o i l y ;h 蚴o n ys o c i e t ) r ;s o c i a lh a r n l o n y ; s o c i a l i s th a m l 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i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i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沁6 年石月2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却匆匆鞋指导教师签名: 7 彳司t - 日期:弦6 ,年6 月2 日日期:。一年占月i 了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 学位论文作者张纠慷指导教师张m f 机 日期:游月6 日期:,年石月一,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fst h e s i s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范畴提出具有什么理论背景和理论意义,它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表现为什么样的特征和方式,这些问题都是 探讨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理解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什么是和谐开始,因为对和 谐的内涵把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在和谐阐说的思想中,中、 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古今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怎样解读元典文化中的和谐 就是本文的一个焦点问题。 通过对中、西方和谐思想的梳理,认为和谐是矛盾的和谐,是协调一致的统一, 是对立统一( 矛盾) 的高层境界,也是对立同一的基础。事物在对立、冲突与斗争 的过程中完成彼此的转化和消解,而走向了融合、统一的显现状态,和谐就是通过 事物的矛盾运动显现出来的和谐中显示出自身的存在。和谐贯穿于事物发展的过 程,通过宇宙万物的整体和谐统一显现他的存在和伟大:也通过事物间的“对立的 统一”、即以对立、差异、相关等多种因素的运动、斗争、融合等方式显现;还通 过某种秩序或一定数量的比例关系显现。和谐作为宇宙的基本属性是一种属性的客 观的存在,它先在于我们的认识,又能够被我们所认识,它借助于事物显现,这种 显现是一种现象的到场,我们通过认识事物和谐的现象而认识到和谐的存在。认识 到它作为宇宙客观性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和谐的角度看待对立统一中的对 立、斗争和融合、统一,雨不是用对立统一的观念看待和谐和处理事物的和谐。 一、中西元典文化对和谐思想的追索与阐说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思想或者是西方思想,都对人与宇宙的关系有很多的关注, 他们试图用自身对世界的理解为人类的存在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本。人们通过神造 人、神人共处、人变神等多种神话思想,为他们自身微弱的生存能力找到强大的精 神寄托。但伟大的先哲是无法忍耐神话的蒙蔽,早早的开始了被后人称为元典思想 的思考,不断追问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后来人由于认识兴趣的 转向,虽然起点很高,但对天、人关系的追索的兴趣和欲望显然没有那时强烈了, 并且对宇宙的理解也更多的参杂了个人的和社会的因素。和谐和关于和谐的思想, 是人们对宇宙运行、人类生存观察中的一种感悟,无论是西方强调差异的和谐、斗 争的和谐,还是东方强调的融合的和谐、合一的和谐,都是人们在生活和观察中抽 象出来的理论思想,是对宇宙存在本身的理解和认知。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源自于文明初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感悟和理解。在周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ist h e s l s 人“绝地通天”。巫祝垄断祭祀文化之前,商、夏及更早的中华文明更多的认为神、 人;天、地之间没有必然的区分,人们对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运行和 人自身的生、老、病、死的变化的理解是一种自然朴实的状态,即是在某中神秘东 西支配下的必然的应然的状态。周人虽然对与这种神秘进行一定人格化的推演,但 仍然没有形成人格化的神,而是更加突出了天的神秘,突出了“天德”的思想。周 易依据这种依据,进行生生相克的推演;老子则直面这种依据,以“道”概 而论之:孔子则以礼、乐在人间社会进行演绎自然的玄机。 1 、和谐的中文古典含义 在中国这种“言不尽意”的象形文字的语言思维形式中,以象表意是常见的语 言表述方式,特别是在语言无法直接表达是,这种方式显得更为有效。如左 传昭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盛梅以烹鱼肉,君臣亦然。” “和” 是什么踞,“和”如调制羹汤,首先要使用各不相同的配料才能调羹,一种配料是 做不了羹的,使用相同的配料名厨可以烹饪出美味佳肴,一般人却只能做出可口的 菜肴,这是因为对烹饪的时机度把握的不同,即对“和”把握不同所导致。 如调制汤羹时,不仅要用水适中,火候适度,还要配料适宜,用具适应,技法适当, 下料适时。起锅适当,这一系列的“适”是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清晰明白的表述的, 它需要入在实践中感悟其是、其适。“和”就是调和。就是像调制羹汤一样,将水 火不容,行色各异的东西,通过“适度”运做,达到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和谐共 存的状态。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声克谐,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 就像诗词表达人的意志,歌赋传达人的言行;五声依照节拍的长短, 韵律与五音相应相和;各种乐器不相互争锋干扰,而是相辉相衬,才能互成其美, 人神咸和。“八音克谐”即乐器在演奏中的和合、协调。“谐”即和合、协调。,即 在事物变化过程之中促使不同因素完成的协调。 如“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在八年之中,多次和诸侯会盟, 就如同演奏中的音乐一样谐和,没有不协调的。这里将国家之间关系顺畅、协调, 比作正在演奏的华美音乐,在指挥适当的调度下的完美配合。应该看到追求和谐 2 年 二语典楚昭舜 语传书源国左尚辞 o o m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是一种开放的性格。“和”,从本质上讲是各种因素的统一,是不同因素之间的统一, 不是相同或相似元素的统一,而是在区别、互异甚至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是一种 态势,正如周易所讲的“和合生物”。“谐”借用音乐演奏中没有相互争锋、干 扰的协调,是不同因素在过程中的协调,是一种形势。“和谐”反对相同,强调的 是不同之间的统一性,追求的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2 、中国文化元典中的和谐思想 在周人“绝地通天”之前的华夏文明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和阴阳和谐的思想根 植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如周易源起说认为“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 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认为宇宙是和谐、是秩序、是平衡和完美状态。天地万物的运行具有 规律性和秩序性和谐是万物自在的通则。周易六十四卦及其图式,以其严密的 内在逻辑,用“卦”的语言体系表征了宇宙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在此基础上的运动 与平衡。易传把宇宙和谐性概括为阴阳之道:“立天之道日阴与阳”。,“一阴一 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而宇宙的整体、有序,从万物对天地的 承接关系开始,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 生,乃顺承天”,睁这样将天地符号化为“乾”、“坤”,并在乾坤的基础上推演出万 物的“始”和“生”。乾坤的承、顺,始、生关系体现了宇宙万物之间的整体和谐 性,当然这种承顺关系不仅是态势上的,还表现为形式上的,即在时变、变易、革 故、鼎新的事物运动中体现出来。 和谐在万事万物豹运动变化中呈现出来,内含道”的机制,具有一定的规律 性。从“易”的象形解释来看,其为上为“日”,其下为“月,日为阳,月为阴, 象征日月阴阳变化。秘书云:“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易经以阴阳和谐统 一思想为核心,探讨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问题,提出了在复杂情况中实现和维 持事物和谐发展的具体方法。它所讲的变易是指阴阳变易,阴阳变易显现的是整体 和谐。易经体系由6 4 卦3 8 4 爻构成。从每一卦看( 除乾、坤二卦外) ,构架的基 辞源 ( 周易说卦传 周易系辞传 周易彖传 说文解字秘书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 st h e s i s 础是“一”与“一”两个符号,称作阳爻和阴爻,充分说明了古人对对立思想的理 解。与一的重叠组合而成易卦,每卦中6 爻的数学排列组合,表征着阳爻 和阴爻的特定内在关系,反映了差异之间的渗透和融合的可能。每一卦白初爻至上 爻,反映了事物由微而显的渐变过程,即“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并以此演绎 了宇宙万物、人生百态之间的逻辑神秘。 “和”作为宇宙万物生成的过程中的始因,中介、动力,老子就充分肯定 了“和”的意义。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 阳,冲气以为和。” 他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道,本身包含着“两仪”阴阳,阴阳 相互对立的二气经过不断交冲,互相激荡,形成了一种“和合”适匀和谐的状态, 即“天地气合而生和”,“和气合而生物”固在和气相合的状态中,才生成了万物。 老子通过这样的表述,认为“和? 是万物生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状态性条件和极其 重要的契机,是事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老子的和谐生成说肯定天地万物生化 运动的基本属性是“和”,“和”主宰天地万物的生发,调控天地万物的归根与合一, 天地万物只有在“和”的境界中才能生发、运化。 “和”作为规律,是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显现的,并通过自身发挥的调节作用, 贯穿于事物产生、存在、联系、变化、发展的全局全程。他说:“天之道,其犹张 弓软?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和”作为宇宙万物的规 律,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弦位低了就把它升高;有余的要减 少,不足的要加以补充,即要通过不断调整达到平衡和谐,这显现了和谐的存在和 发生作用。天之道是什么昵,老予认为它就是“和”,老子说“知和日常,知常日 明”。“和指阴阳相交,对立面的统一,是宇宙阔事物运动永恒不变的规律。” “和所表示的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具有永恒性的,所以说知和日常一。“和 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性规律,宇宙万物的处境与发展必须遵从这一规律” 。只有这 一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人们才有机会、有可能认识和总结规律。 在如何“知和”,“知常”的问题上,即在如何认识“和”和“常”的问题上, 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 5 章) 强调人要以 尊重宇宙自身的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的境界,主张人必 周易系辞传 老子第4 2 章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中华书局1 9 9 6 j ,p 3 0 老子第7 7 章 老子第5 5 章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中华书局1 9 9 6 5 ,p 9 6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须遵循宇宙的规律,顺应自然,作到天人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识” 和“知”,也只有这样人才有可能认识宇宙本身,才可能真正为认识字宙提供可能。 孔子更多的从“札”、“乐”等方砸完成他的对社会的重构工作,“礼”、“乐”是孔 子和谐思想的重要方面,建构理想社会秩序的重要思想支柱。他说:“志于道,据 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在某种意义上是道德 的载体,又是孔子实施人文理想的一种方式,乐记强调“治乐以治心”。,孟子 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他之所以重视音乐, 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首先是因为音乐充满了和谐的要素,代表了宇宙 和人类精神的结构性原型。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常常会在乐声的和谐中感到生命的 共鸣,因而和谐感也就成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诉求。不仅就音乐本身而言要作到音与 音之间、音与节奏之间的和谐,而且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音乐与人、演奏者与接受 者之间也要作到和谐。即“八声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所以,孔子以乐为 道德的载体和教化工具,成为他重构现实社会的重要举措。 “礼”的源头是秩序与和谐,它是孔子建构道德社会和入文理想的核心方式。 孑l 子认为“勇而无礼则乱”回,“勇而无义为盗” 怎样规范社会才能是社会和谐有 秩序呢?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也就是只有从社会的主体人的道德行为、价值趋向和社会认同的角度的 调整的行为意识,使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礼”“仁”的基础上,才能出现真正和 谐有续的社会。所以他提出“仁”,认为个人要通过“己立”、“己达”、“成己”,要 “明德”,要“止于至善”,才能完成君子的个人修为。也只有通过加强个人的道德 修养,使每个社会成员培育出内在的仁爱之心,把道德规范变成一种道德自觉,进 而内化为个体人性的本质,使社会实现稳定和谐。 同时,“礼”作为孔子建构理想社会的重要手段,重在它能构建和谐有序的社 会。一方面正如札记曲礼上所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化正俗,非礼 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君臣、父子、夫妻、 上下,兄弟关系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必须用一定的行为规范加以固定和 明确,社会才能正常有序的发展,如果没有“敬”的礼的规范,社会就会失去行为 和道德的规范,而进入纷争和无序的境地,正如他所出的“乱世”。另一方面,孔 论语泰伯 乐记 孟子尽心章句上 论语泰伯 论语阳货 札记曲礼上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子在恢复周礼礼治秩序旗帜下,为重新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把“礼”有外在的行 为规范为主引向以自身修为的为主的“君子”,从而加强了“礼”的君子的内涵。 在孔子那里,就“礼”与“仁”的关系看,是一种彼此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内在 之仁可以影响个体遵守礼制规范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外在的礼又有助于仁德的形 成。 3 、古代希腊和谐思想 如果认为中国的和谐思想或者文化元典对和谐思想的解释出至于人们各自对 “天人合一”思想的感悟,那么西方和谐思想特别是古希腊和谐思想则是在不断辩 解和反诘中逐步完成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都服从命运,命运是宇宙的秩序之源”。,他们的 著名的格言是“什么是最美的一和谐”,这里的命运当然不是指向日常表述中的含 义,而是指向宇宙秩序的源泉和谐,他们将和谐作为自己的基本范畴,提出了 “天体和谐”理论。什么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呢,这一和谐包括那些方面的内 涵,它的构成具有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本身就是数,数的元素和本原,也就是万物的元素 和本原,事物是由于摹仿数而存在。“一切其他事物就其整个本性说都是以数目为 范型的,而数目本身则先于自然中的一切其他事物。”o 。数的特征是内在于音阶, 内在于天体,内在于许多其它事物。由于万物产生于“数”,数具有和谐的性质, 那么万物亦具有和谐或趋向和谐的性质,世界统一是由于万物之间数量关系的和谐 比例,他以数的秩序、比例和对称等均衡状态来展现宇宙自然之和谐。同时毕达哥 拉斯学派认为:“对立是存在物的始基。” 和谐又存在于对立中,“第一个数都与奇 偶这组对立有关,都是奇偶两个对立面的统一,而奇偶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就是和 谐。” 无论音乐、天体都在对立中达到和谐,如音乐是由不同声音的音符构成的和 谐,没有对立差别也就没有这种和谐的音乐。同时,他们还认为“美德乃是一种和 谐,正如健康、全善和神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和谐的,友谊就是一种和谐平等” , 他们不仅用和谐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秩序,也用他来解释人世间的和睦安定。这里,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 9 6 1 年,第3 5 页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 9 6 1 年,第3 7 页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 9 6 1 年,第,8 页 希腊哲学史蔡勒,纽约,1 9 2 3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 9 6 1 年。第3 6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一方面指的是对立统一,即在事物差异的基础上构成的统 一;另一方面是指有一定秩序和比例关系的统一,即和谐不是无序和杂多,而是有 序和比例协调。和谐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对立的差异,只有在对立差异的前提下,才 能产生统一和谐的可能;其次是秩序和比例,只有事物在一定的比例基础上按照一 定的秩序出现,并进行适当的变化才能产生和谐。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讨论的和谐何以存在( 显现) 的可能,提出了:对立造成和 谐。他认为差异和对立才是造成和谐的原因,“结合物既是整个的,又不是整个的, 既是协调的,有不是协调的,既是和谐的,又不是和谐的,从一切产生一,从一产 生一切。”。就像世界万事万物象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在不停地流动,“人不能两次 踏进同一条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一样,“和谐”也应该是一种激越的、冲 突性的、不断运动变化的“和谐”,和谐之美就在于对立面之间斗争、冲突与抗衡。 他认为,“同一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圆,和谐不仅是一事物之所以为此事物,而且 是一事物如何转化为他事物,形成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 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一斗争所产生的。”。他认为和谐是一种 动态的和谐,强调组成和谐的诸因素的对立与斗争,认为“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 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回和谐是在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存在 的,特别是在斗争的过程中完成显现的。差异对立是和谐的基础,事物只有在差异 对立中才能完成协调、联合和转化的可能,斗争则是和谐的动力,是推动事物联合 和转化的必然条件,和谐是在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过程中存在并以这种特殊的方 式显现出来。 柏拉图则重点探讨和谐以何以可能存在( 显现) ,他针对赫拉克利特“对立造 成和谐”,指出:“相反的因素在还没有互相融合的时候也就不可能有和谐。” 在他 看来,“和谐”是事物对立双方冲突与斗争的消解,彼此走向了融合、统一的显现 状态,是在对立统一之后或者之上事物融合的依据。柏拉图将“善”作为最高的理 念,认为:善给予知识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主体以认识能力,它是知识与真理的 原因。海德格尔解释说“( 善) 作为理念,乃是一个闪现者,作为这样一个闪现者, 它就是给出视界者。” 即善的理念乃是攘个理念世界的根据、根源。柏拉图将善作 为最高的、核心理念论,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即怎样处理其他的理念和善的理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抟馆1 9 6 1 年,第1 9 页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 9 6 1 年,第1 7 页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 9 8 7 年,第2 3 页 西方哲学家谈美和美感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 9 帅年,第1 5 页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会饮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3 年,第2 3 4 页 路标海德格尔著第2 6 1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念的关系。从事物通过分有理念而获得存在的角度看,理念和事物的关系首先应该 是一种非对抗和斗争的关系,事物从理念那里获得存在的依据说明不是在矛盾、对 抗和斗争中完成的:其次应该是一种统领与从属的关系,事物“是”通过分有理念 而获得存在的。理念之间的关系,众理念与最高理念的关系也应该存在类似的关系。 和谐是在差异更高更高层次上的统一,“相反的因素在还没有互相融合的时候也就 不可能有和谐。”事物统一于理念,理念统一与最高理念,善的理念是理念和事物 存在的依据和基础,理念和事物在善的理念上完成统一。 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亚里士多德把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本体的和谐论改变为 具体事物形式的和谐论,从对象的形式中总结各因素的有机整一性,即和谐的形式 特征。他把和谐看成是整体的统一性和完满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并坚决把这个概 念应用于现实的一切领域,进一步丰富了和谐内容。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概念是立足 于有机整体的概念基础之上的,指出和谐、整体、秩序是离不开内容的,形式和谐 是精神平衡的产物,认为只有在各部分的安排体现出大小比例和秩序,组成一个融 贯统一的整体和有机体,才能出现真正的和谐。他在论灵魂一书中指出,“尚 还有一种关于灵魂的理论,它的拥护者们说,灵魂是一种和谐。因为:( 1 ) 和谐 是对立物的一种融合或合成;( 2 ) 肉体是由对立物合成的。”认为“生物的灵魂和身体 的关系是相关的,就像形式和质料相关联一样。”。肉体是构成生命个体的质料, 是潜在的生命体;灵魂则是生命个体的形式,是现实的生命体,有机的生命个体就 是肉体和灵魂的和谐统一体。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个宇宙是在“至善”的 安排下的有秩序的整体,“善或至善被包括在整个自然中的两个方式,它是某种分 离或依据自身而存在的东西,还是各个部分的秩序安排。”“万物都是与一个东西相 关联着而被安排起来。”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古希腊较为完备和充分的和谐观。 。劳特利奇哲学史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大卫福莱主编,冯俊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2 0 0 4 年, 第1 1 0 页 。蒂迈欧篇亚里士多德全集,1 0 7 5 a l l - 1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ist h e s l s 二、和谐范畴的特征及与矛盾的关系辩说 1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和谐 第一,联系的普遍性包含宇宙和谐的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当 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 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他认为 联系是事物内部,事物之间一切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共性, 联系不是个别事物暂时的、特殊的现象,而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 的、普遍的本性。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来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谐作 为一种事物间的关系属性就存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每个事物( 现象、过程等等) 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而且是和谐地相互联系着的,“一切都是互为中 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也正是由于“一切都是互为中介,连成一体”9 , 才显现出了宇宙联系的普遍性和和谐性;也正是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和谐性,所 以由各种事物、系统构成的是一幅完整的有机统一的、而不是无规律可循的杂乱无 章的宇宙图景。 第二,运动的秩序性、规律性体现着和谐。恩格斯说:“一切都在运动、变化 产生和消失。”囝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存在的形式,“就最 一般意义上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 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就运动来说,它是绝对的,是物质存在方式,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从运动的显 现来说,它贯穿于物质一切变化和过程当中,运动是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中的差异现象中反映出来的;一切物质韵运动的过程都不是杂乱无章、不可捉摸的, 而是合规律地进行的,“世界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运动”。“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6 0 页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等主编2 0 0 0 年,第1 6 8 页 列宁选集人昆出版社,1 9 6 0 年,第6 0 7 页 列宁全集( 第3 8 卷) 人民出版杜,1 9 5 9 年,第1 0 3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6 0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4 9 l 页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等主编2 0 0 0 年,第7 4 页 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6 0 年,第1 7 0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事物之 间的和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运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运动是绝对的、有 规律的和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显现的,它贯穿与世界的变化的整个过程,是事物相 互作用中显现的,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显示了世界和谐的属性,没有宇宙和谐 属性的存在,就不能显现出来和谐的和有规律的运动。 2 、和谐的范畴特征 正如黑格尔所说:“和谐一方面见出本质上的差异面的整体,另一方面也消除了 这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因此它们的互相依存和内在联系就显现为它们的统一。”固 中国“天人合一”的思维基础上,通过各种流派的感悟派生出“和合生物”宇宙观; “和而不同”认识观;“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社会观;“心平气和”养生观等等 诸多和谐思想。西方在则是在毕打戈拉斯学派和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究和谐的 存在原因和存在方式,深化了对和谐思想的理解。综观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人们关于 和谐思想的探讨,可以大致得出和谐可能具有的如下特征: 第一,从和谐显现需要的基础条件看,和谐必须是在差异基础的上的和谐,也 就是说,差异是和谐存在的前提基础。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对立是存在物的始 基。”这里的“对立”不是“对立面”的对立,而是具有三种:殊异、相反、相关状 态的“对立”。只有对立、差异、相关才能有和谐存在的可能,如果事物没有差 异,而是同一的,世界也就就此凝固,从而失去任何发展的动力。中国思想家史伯 提出“合则相生,同则不继”的命题,指出了不同事物的“合”是万物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事物相同事物就不能生生不熄的衍生,才能在不同的基础上产生出和谐的 “合”。尽管中国思想家在这一方面有着较多的论述,但终究没有将这个“不同” 进行进一步探讨。 第二,从促成和谐形成显现的主要因素看,和谐是在对立运动中显现出来的。 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对立造成和谐。他认为事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就是事 物内部、事物之间各种不同和相关因素不断斗争的结果,“同一事物既存在又不存 在”的命题充分说明了这一斗争和变化的形态和过程,和谐就是在这种激烈的斗争 中显现出来。老子认为和谐显现乃是阴阳二气相“冲”( 或“中”) 的结果,他说: o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4 9 2 页 o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发展图景及其实现路径刘冠军自然辩证法研究200 2 年6 月 8 美学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9 7 9 o 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第一卷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相反的阴阳之气的冲击,是促使和谐显现的原 因。老子也从差异对立的角度论证了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他说:“天下皆 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 形也,高下之相盈也。”。但无论是显现差异的和谐,还是达到对立统一的和谐,都 只是本体自身发展中的一环,这种和谐还只是差异面及其对立和矛盾的协调一致, “还见不出自由的观念性的主体性和灵魂,”即尚未达到“理念”自身的统一,因 而还只是矛盾辩证发展过程中比较低级的阶段。 第三,从和谐自身存在来看,和谐不是因为显现而存在的,而是因为存在而显 现的,是在显现中为人们所认识的。柏拉图认为是事物对立双方冲突与斗争的消解, 彼此走向了融合、统一的显现状态,是在对立统一之后或者之上事物融合的始然, 事物通过分有理念而获得存在的依据,最高的善作为最高的理念统摄其他理念形成 统一的理念世界,事物的分有和最高的善的统摄的前提是和谐的存在,如果没有和 谐存在,对立只能是对立,不能走向融合和统一,是有和谐的存在,并以和谐为依 据,才能使事物在对立运动的过程出来融合、统一等和谐的因素,才能在矛盾运动 中显现出和谐来。和谐是通过事物的矛盾运动显现出来的和谐中显示出自身的存 在。老子提出“知和日常”,如果我们将“常”解释为世界的规律,知和就是认识 到“和”,它就可以理解为世界的规律是人们认识到了“和”。但“和”是什么,又 怎么能作为规律的依据呢? 老子没有解释,我们也不便猜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和”是一种先在,是世界的规律“常”的依据,我们认识了显现于事物运动变化 中的“和”之后才能有“常”和“知常”方面的认知。 第四,从人们对和谐的认知来看,事物处于某种秩序或比例状态时,就会显现 出和谐,换句话说,事物处在一定比例状态下显现出来的形态,人们称这种形态为 和谐,在人们指称的和谐中,融合、统一就是这种形态的最高状态。毕达哥拉斯在 音乐的研究中,发现音程间特定数的比例构成美的和声:在研究建筑、雕刻等造型 艺术中什么样的比例才能产生美的效果,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定理 他继而 将此思想运用到天体上,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存在着和谐,宇宙的秩序是以那种绝 对的数的和谐为根据的,毕达哥拉斯以此提出了“天体和谐”理论。周易是“古 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立天之道日阴 与阳”使用“一”与“一”两个基本符号来表示“阳”、“阴”,一与一的重叠组合 。老子2 章 。美学( 第一卷) 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9 9 6 ,1 8 0 - 1 8 l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而成易卦,每一卦表征着阳爻和阴爻的特定内在关系,反映了事物由微而显的 渐变过程。周易使用超名言的易象表征了宇宙的和谐秩序无限发展的事态,它 并以阴阳和谐统一思想为核心,探讨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问题,提出了在复杂 情况中实现和维持事物和谐发展的具体方法,它所讲的变易是指阴阳变易,阴阳变 易显现的是整体和谐。 第五,从人们对和谐的重构来看,在人们获得对和谐认知的一些信息后,就会 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中对和谐进行自己的重构,这就造成中西和谐思想的 重大不同,也造成了学派和个人对和谐理、解释的差异。尽管如此,人们在和谐显 现的基础、主要因素、状态和和谐自身存在等主要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只是他们的 侧重点不同罢了。中国对和谐的重构主要侧重在现实意义的应用上,凸现和谐在社 会生活的多种关系中的运用,周易以宇宙和谐为依据,重在推演人事,预知将 来;老子在德经部分也重点强调社会、人、事;孔子更是以“礼”来匿正天下, 顺和事人。他们都没有对和谐命题本身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没有为了 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而是将自身对和谐的感悟运用在推天知事的圣明预知上和理 治天下的伦理政治上。古希腊哲学家则更加侧重对真理的探究上,在宇宙、数学、 美学、理想社会等方面不断的深究其意。毕达哥拉斯的宇宙和谐和数学;赫拉克利 特提出了:“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辨证发展思想,力图揭示出真正的和谐是什 么,而不是力图描述出和谐是什么;柏拉图的以理念作为人们真正认识的对象,在 非正义的正义中构筑理想国度;亚里士多德将和谐运用至q 人们对灵魂和肉体及其关 系的解释上,并在和谐的思想上成为西方美学的先驱。 至此,关于和谐的探讨就基本清晰了。和谐是客观的存在,它是宇宙统一的依 据,宇宙在和谐的基础上成为统一的整体,它先在于我们的认识,又能够被我们所 认识,我们的认识是不是通过它的存在,不是认识到它的本质,而是认识它借助于 事物的显现,一种现象的到场。和谐通过多种方式显现,它的通过宇宙万物的整体 和谐统一显现他的存在和伟大:也通过事物间的“对立的统一”、即以对立、差异、 相关等多种因素的运动、斗争、融合等方式显现;还通过某种秩序或一定数量的比 例关系显现。如果我们只是认识到和谐显现的基础,或者主要因素,或者是显现的 现象,或者是经过重构的显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对和谐的理解就将是片面的:如 果能够认识上述的全部,却认识不到和谐的客观存在,而将和谐的现象或者促使其 显现的因素误以为就是和谐本身,对和谐的理解也是不恰当的。和谐是对立因素共 存的依据,也是对立因素走向融合统一的依据,和谐造就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而非对立统一的辨证造就了和谐存在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和谐的角度看待对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lst h e s i s 立统一中的对立、斗争和融合、统一,而不是用对立统一的观念看待和谐和处理事 物的和谐。 3 、和谐与矛盾的关系辩说 当问题讨论到此时,就不能不考虑和谐和矛盾的关系了。“矛盾是反映事物内 部和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他具有对立性和同一性的基本 属性,与和谐具有基本相同的基础因素;矛盾作为一种存在,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怎样界定哲学意义上的和谐和矛盾的关系,就不仅仅是确立和谐范畴界限的一个简 单问题了。 从相同点看,和谐和矛盾具有相似的属性,首先,二者都将对立和统一作为自 己的属性,并都是通过差异和统一的事物变化中显现出来的。和谐显现的基础和 因素离不开差异、相反、关联、融合统一、以及转化斗争:矛盾也是依靠对立统一, 及“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来显现。其次;二者都有可能作为宇宙 的基本属性存在,列宁说:“承认( 发现) 自然界( 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 一切 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 根本规律” ;和谐作为宇宙的基本属性和在哲学和人们的日常意识中存在,并为 人们所认同。那么同作为关系属性的和谐和矛盾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有可以 通过什么将二者区分开来昵。 第一,和谐和矛盾显现的基础上来看。矛盾所强调的“对立面”是有一定限度 和范围的,同和谐中包含的差异、对立、相关相比较,它有明确的限定范围。列宁 说:“辨证的东西= 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勘。对立面是正反对立的方面, 而不是一般的不同,黑格尔强调:“在对立中,有差别之物并不是一般的他物,而 是与它正相反对的他物”,“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o 矛盾的“对立”或 “对立面”不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差异、不同,而是两个正相反对的对立,是一种 特殊关系中的双向的对立,即通过对立面的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及“它 自己对方的对方”二者的统一也是在这种“正相反对”的对立中获得的统一。和谐 。辨证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等主编,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6 ,第2 3 0 页 o 新矛盾论房良钧主编,天律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l 第7 3 页。 o 马克思说:“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就是他所说的对立面的统一( c o n 扭吐o f 麟口啪e s ) 规律”马克思恩格 新全集第9 卷。第1 0 9 页。 o 列宁全集第3 8 卷,第4 0 8 页。 o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 7 2 页。 o 列宁全集第3 8 卷,第9 7 页。 o 小逻辑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1 9 8 1 年第2 5 4 、2 5 5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tst h e s i s 强调的对立范围就不具有双向对立的限制,它不要求这种特殊关系的对立,只是要 求二者具有“殊异、相反、相关”的不同,差异是和谐显现的基础,和谐是在差异 的基础上达到融合的显现。差异是对立的起始,“由差异过度到对立,是差异尖锐 化的结果”。,差异不是矛盾的基础,只是矛盾的可以,或显现矛盾的可能。从显 现的基础来看,和谐的显现基础比矛盾的基础更广泛。 其实,矛盾作为对立两极的统一关系,只能被理解为联系的一种特殊类型,它 作为双向双因素联系,即对立面统一的关系,实质上是最为单纯而典型的联系。联 系表现为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关 系,而事物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从联系数目划分,联系分双因素联系和多因素 联系;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