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量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量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量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量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量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量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许多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鲁迅先 生曾经说过,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可以说明史 记在历史、文学上的价值和其地位,同时可以证明史记具有丰富的语言 艺术。本文以史记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史的角度对史记中 的量词进行描写和分析,进一步加强对汉语量词的历史演变的研究以及中韩两 国量词的对比。 第一章,对史记的量词,先把它们分名量词与动量词,然后分析了每 个量词的用义。就是通过参考说文解字、尔雅、释名、周礼 等的说明,分析它们的本义、引申义,作为量词的用义。过去学者们共同认为 汉语的动量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才产生,近年来几位学者提到在汉代已经使用动 量词的意见。本文通过对史记里的量词全面的分析,充分地证明在汉代已 经使用动量词的情况。最后添加史记里出现量词的统计,提高可信性。 第二章,从共时角度对史记中出现的量词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具体 说,从三个平面来分析量词的多样功能,就分析在史记里出现的量词的语 法功能及语义功能,以及语用特征。对语法功能,分析量词与数词、名词的组 合情况、语序、省略等的问题,以及量词和数量词组在句子里的语法功能与其 特点等。量词除了计量用法以外,还包含着一定的语义功能,从量词和名词、 动词之间的选择关系为主分析量词的语义功能。另外,对量词带有的语用上的 特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三章,从历史角度,进行历史比较,分析出量词的变化和发展。通过比 较的方法,考察史记表达的汉代量词的面貌及其历史上的位置以及汉语量 词的历史变化。比如:有些量词在汉代新出现,以前的量词在汉代发生使用范 围的扩大或缩小、消失等。本文从演变的角度,通过史记与左传、 汉书、世说新语、三国志等的比较,考察了汉语量词的历史变 化。再举几个量词的例子,详细地考察了它们的历史演变,同时分析出史 记量词所反映的汉代文化。最后分析量词发展演变的规律。 第四章,通过史记的量词与韩国分类词的对比,考察了史记量词 给韩国语分类词影响的情况以及其用法上的异同。先概括韩国语分类词的大致 面貌,就说明韩国语分类词的体系以及特征等。然后比较汉语量词与韩国语分 类词的形式上的异同,对比史记里的量词和韩国语分类词,分析其影响关 系。再对比中韩两国的同形量词,分析使用上的异同。同时证明中韩两国文化 交流的历史十分悠久。 本研究是第一次对史记量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多角度的研究,利 用共时和历史角度的结合,描写和分析在史记出现的量词,同时考察了汉 语量词的历史变化。本文又通过中韩两国量词的比较,分析中韩两国量词在用 法上的异同以及其影响关系,进一步证明了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上有流久的历 史。 本研究对古汉语量词研究,可以提供一份资料,同时对韩国人更好地掌握 汉语量词可以提供一点有用的意见。 关键词:史记、量词、语法、语义、语用、演变、比较 2 a b s t r a c t t h ec o n c r e t eo b j e c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s ,ab i gv o l u m eo fh i s t o r i c l i t e r a t u r ei nh a n d y n a s t y ,d r a w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q u a n t i f i e ri ni t t h et a s ki st o f u r t h e r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 h i s t o r y o ft h ec h i n e s e m e a s u r ew o r d s ,a n dt om a k eac o m p a r eo nt h eu s eo f q u a n t i f i e rb e t w e e n c h i n aa n dk o r e a c h a p t e ro n e ,d i v i d et h eq u a n t i f i e ri n i n t ot w oc a t e g o r i e s ,t h a ti s , q u a n t i f i e r - n o u n a n d q u a n t i f i e r - v e r b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u s ea n d m e a n i n g o fe a c h w o r d w i t hr e f e r e n c et o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 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a n dt h e e x t e n d m e a n i n gi n , , , e t c c h a p t e rt w o ,a n a l y z et h em u l t i p l ef u n c t i o no ft h eq u a n t i f i e r si n f r o m3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 :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 e m a n t i cf u n c t i o na n dt h eu s e c h a r a c t e r 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a n a l y z e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 ,o r d e r ,o m i to f q u a n t i f i e rw i t hn u m e r a l a n dn o u n , a sw e l la s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a n d 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q u a n t i f i e ra dt h en u m e r a li nt h ec o n t e x t a d d i t i o n a lt ot h e u s eo fm e a s u r i n g ,q u a n t i f i e ra l s op l a y ss e m a n t i cf u n c t i o n ,w h i c hi ss t u d i e di n t h i sa r t i c l e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q u a n t i f i e r , n o u n a n dv e r b b e s i d e sa l la b o v e ,t h e p r a g m a t i c s o ft h e q u a n t i f i e r w i l lb er e s e a r c h e df r o mt h e 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c h a p t e rt h r e e ,i nae v o l u t i o n a r yv i e w ,d r a w ao u t l i n eo ft h ec h a n g e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e q u a n t i f i e rb y h i s t o r i c a l c o m p a r e t h r o u g h c o m p a r a t i v em e t h o d ,s c r u t i n i z et h e c o n d i t i o na n d p o s i t i o no ft h eq u a n t i f i e ri n h a n d y n a s t y f o re x a m p l e ,s o m eq u a n t i f i e re m e r g e di nh a nd y n a s t y ,t h e u s i n gs c o p es o m e t r a d i t i o n a lq u a n t i f i e r se x p a n d so rd w i n d l ee v e n d i s a p p e a r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a c o m p a r ew i l lb em a d eb e t w e e n a n d , , w i t hs u p p o r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o ft h es a m et i m e w i t h t a k e s o m e q u a n t i f i e r sa se x a m p l e t oe x a m i n et h ee v o l u t i o ns o a st of i n eo u tt h er u l e so f q u a n t i f i e r ,se v o l u t i o n c h a p t e rf o u r ,b yc o n t r a s tw i t h k o r e a ns o r tw o r d ,s t u d yt h ei n f l u e n c eo n k o r e a nw o r d sc a u s e db y 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s o r tw o r d si n k o r e a n l a n g u a g et oo u t l i n et h es y s t e ma n d f e a t u r e s ,a n a l y z e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nk o r e a nl a n g u a g eo ft h eq u a n t i f i e r si n b y c o m p a r e a d d i t i o n a l l y , a s t u d y o ft h e q u a n t i f i e r s w i t ht h es a m el i t e r a lf o r mi nb o t h l a n g u a g e w i l la l s o b e m a d e k e yw o r d s :s h i j i 、q u a n t i f i e r 、g r a m m a r 、s e m a n t i c s 、p r a g r n a t i c s 、 3 e v o l u t i o n 、c o m p a r i s o n 4 绪论 量词的丰富运用是汉语的一大特点。量词是汉语中十分活跃而且极其普遍 的一类词,运用量词可以增强语言表义的准确性,丰富性,形象性。是汉语区 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跟其他语言来比较,汉语量词最突出的特点就 是其数量,目前为止,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的量词就有五六百之多。1 从这 么多的量词来看,可以说,汉语量词很发达,分工细密。 其实单位量词是各种语言所共同的,此外,有的民族的语言还有各种量词 2 ,但决不象汉语这样特别发展。可以说,汉语是特别发达个体量词,汉语量词 的独特性在于存在大量的计量个体事物的量词。 汉语量词具有很长的历史,在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甲骨文中,就已经有量 词的使用。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量词也不例外。 对量词的名称和定义有过几种不同的看法: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最 早提出量词的名称,他说“量词就是标量的名词,添加在数词之下,用来作所 计数的事物之单位。”;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指出“凡名词,非指人物 数量的单位,或行为的次数者,口q 单位名词”: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把 量词列入指称词类,叫“单位词”。他说“白话里名词之上不能直接加数词, 当中必须插一个单位词”。除了这些外,还有过“数位词”、“助名词”、 “咐名词”等的名称。直至二十世纪五世年代后期量词在汉语词类中,才单独 列为一个词类,并正式给以定名。五十年代,“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 述正式给量词以明确定义:“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是量词。量词 有两种:计算实体事物的是物量词,计算行为动作的是动量词”。 史记是汉代语言为代表性的历史文献,洋洋五十余万言,不仅是一个 丰富的史料宝库,也是一个语言艺术的宝库。史记记述了上自五帝,下至 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基本上以汉代语文为表达媒介,即便采录先秦典籍史料, 也多采用汉时语言或改译为汉代语言。因此,可以说,史记从题材上是百 科全书性的纪传体通史,从语言学上说是秦汉时期语言的实录,它反映了秦汉 时期这一断代语言的基本面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在史记里,量词被大量运用,通过对史记量词的分析,可以概括 汉代量词的面貌。在整个汉语量词的发展过程当中,汉代有一定的进步,例 如;数量上有较大幅的增加,特别明显的是个体量词的增加,另外,数词与量 词一起构成数量词组,贴在名词的前面或后面的形式渐渐增多。汉代量词可以 分两大类,就是名量词与动量词。汉代量词以名量词为主,名量词可以分个体 1 汉语量词的数量据各学者有些差别,何杰( 2 0 0 1 ) 所说,7 8 9 卜,刘子平的汉语量词词 典所收录8 9 2 个。 2 例如韩国语,日语都比较发达量词的语言,按照习枷畦( 1 9 9 8 ) 的统计,韩国语具有3 6 9 个 的量词。 5 量词、集体量词、单位量词、借用量词。在汉代动量词开始出现,不过其使用 还很少。 个体量词是计量个体事物的,它是汉语量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期 个体量词还没那么发达,到汉代慢慢多起来了。集体量词表示集体事物或人的 数量,在先秦已经有不少集体量词被使用。单位量词是每种语言都有的,单位 量词有一定的标准和系统,因而单位量词是固定的。汉语的单位量词早已形 成,在先秦时期已经相当完备。经过秦朝量度量衡的统一,两汉度量衡单位用 词向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淘汰了先秦一些繁复的内容,形成了简明实用的系 统。借用量词是借用别的类别的词来充当的,大部分借容器名词来充当。动量 词是表示动作单位的,在汉代已经开始出现。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史记量词的研究,对古汉语专书研究可以提供帮助。关于古汉 语量词研究,虽然已经有不少的成果,不过还缺乏对专书的研究。为了深入地 研究汉语史,专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可以填补专书研究上的空白,而对 古汉语量词研究可以提供一份资料。通过对史记量词的研究,可以概括出 在史记里出现的量词,而进一步了解汉代量词的基本面貌。史记是可 以代表汉代语言的一部大型文献,语料丰富,词汇量大。它在历史、文学、文 化、社会、经济等很多方面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说,汉代 量词比先秦发展得多。史记量词研究可以指导我们了解汉代量词的基本面 貌。 通过对史记量词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整个量词系统的变化与发展情 况。本文结合共时和历史的角度,考察汉语量词的历史变化。量词的丰富运用 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语量词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 不断地变化,发展过来的。量词到汉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本文利用 历史比较方法,观察、分析量词的变化与发展。具体来说,通过对史记、 汉书、左传、世说新语、三国志等量词运用的对比,我们可 以进一步了解量词系统的变化与发展情况。 通过对史记量词的研究,可以展示量词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上的价值 及人们的思维结构。语言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语言使用跟人 们的思维有密切的关系,语言可以反映出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社会背景, 量词也不例外。通过对史记量词的研究可以观察到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 以及古代人的思维。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语言本原的功能以及其使用的必然性 与必要性。 通过对史记量词的研究,对韩国人研究汉语量词可以提供帮助。最近 跟着中韩两国交流的大幅度增加,在韩国学汉语的潮流非常热。为了更深入地 6 理解汉语量词,需要系统的学习。本文利用共时和历史角度的结合,描写和分 析在史记出现的量词,同时考察了汉语量词的历史变化。而通过中韩两国 量词的比较,分析出中韩两国量词在用法上的异同以及其影响关系,进一步证 明了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上有流久的历史。本研究对韩国人研究汉语量词可以 提供好处。 二前期量词研究综述 目前,对量词的研究可以分几个方面来概括: 】关于量词分类的研究 量词的分类问题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量词可以被 分不同的几个种类。也就是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学者的分类并不完全一 致。 王力称量词为单位词,它是名词的一部分,而把单位词分成度量单位、天 然单位。他说明度量单位是一般语言都具备的,天然单位是东方语言所特有 的,特别是汉藏系语言所特有的。王力进一步说明,就它与其他词类配合的情 况来说,单位词也有两种。一种是指称事物单位的,另一种是指称行为单位 的。3 赵元任按计量方式把量词分9 类:m c 个体量词、m t 临时量词、m c 个 体量词( 通用词类个) 、m m 标准量词、m g 集合量词、m p 部分量词、m q 准量词、m v 动量词、m o 容器量词4 郭绍虞按量词与其他词类的结合情况,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形量 词。对名量词又分单位量词与个体量词。5 陈望道主张用“单位词”代替“量词”,认为单位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度量衡量词规定的计量单位词,另一类是形体单位的词。形体单位词又按事 物的模样、项目、依托物、措施方式、经历方式,采取动作的依仗形体分为六 小类。6 黎锦熙,刘世儒把量词看作名词的附类,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形量词三 类。他们认为,量词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甲,附加于名词( 名量词) :乙,附 加于动词( 动量词) ;丙,附加于形容词( 形量词) 。7 朱德熙把量词分为7 类: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临时量 3 王力( 1 9 8 8 ) 3 0 2 页 4 赵元任( 1 9 7 9 ) 2 6 3 页 5 郭绍虞( 1 9 7 9 ) 2 7 8 页 6 陈望道( 1 9 8 0 ) 5 5 8 5 6 4 瓦。 7 黎锦熙刘世懦( 1 9 5 9 ) 4 3 页, 7 词、准量词、动量词。他将动量词又分专用动量词、借用名词、重复动词。8 杨伯峻,何乐士把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他们说明,物量词又可分为 天然和人为量词两类,人为量词可以再分为度量单位、容器单位、编制单位。9 孙锡信认为量词是称数时用的辅助词,用来计量单位,计量事物单位的叫 名量词,计量行为单位的叫动量词。他又说,不管是名量词还是动量词,都是 由别的类别的词( 绝大多数是名词) 演变而来的。完成了这种演变的可以说是 专用的量词;未完成这种演变的,仅是l 临时借用来表示某种量的单位,这种量 词可称做借用量词。他把名量词分为:度量量词、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借用 名量词。” 以上几位学者的分类并不是一致的。就是说,因为标准不一,角度不同, 各家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关于量词分类问题,至今也乃有不同划界。 2 古汉语量词研究及量词的历史发展方面的研究 王力在汉语史稿中全面地描述了整个汉语的变化、发展情况,在“单 位词的发展”中,他以几个量词为例,系统地说明了各量词的用途,变化、发 展。 刘世儒在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中详细地描写了这一时期的量词,这本 著作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在这部分里他描述了南北朝量词的类 系、语法特征、分工情况以及量词与数词,名词的组合规律等。另一部分是就 每个量词详细说明它的本义,用途,然后举例说明。 杨伯峻,何乐士在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说明了古汉语量词的种类、 数量词的位置以及量词的来源。他们还说明了数量词下省略名词、年龄或货币 多不用量词的情况。 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中利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对比方法, 描述了汉语量词的用法与种类。他把量词分为名量词与动量词,考察了它们的 历史变化发展情况。 牛道德次在汉语文法论( 古代篇) 中以史记等的文献为语料分析 了古汉语量词的种类与用法,以及量词与数词、名词的组合情况。 陈颖在苏轼作品量词研究中以苏轼的文学作品为对象,分析各量词的 用法。她主要利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归纳整理苏轼作品中的量词,同时比较细密 的描写个量词的语法功能以及与汉唐的继承,与现代汉语的演变关系。 张美兰在近代汉语语言研究比较详细地概括着时代量词的面貌。她把 这时期的量词分开名量词和动量词来说明,特别对动量词的分析比较详细,描 述个动量词的用法,语法上的特征以及语义上的特征。 8 朱德熙( 2 0 0 0 ) 4 8 页一5 l 页。 9 杨伯峻,何乐士( 2 0 0 1 ) 2 0 4 2 l l 页。 1 0 孙锡信( 1 9 9 2 ) 2 7 6 2 9 4 页。 8 李艳慧、石毓智在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考察 了汉语量词系统建立与复数标记“们”之间的关系,发现“们”在十世纪到十 五世纪之间具有向一般名词复数标记发展的趋势,但这一发展趋势被强大的量 词系统的建立所抑制,因且退掉了一些十五世纪之前已经发展出来的语法特 征,只能出现在定语的位置。 李讷、石毓智在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变迁与量词语 法化的原因中分析了古汉语中心动词及其宾语后面还有一个谓词性成分,根 据作者的考察,包括时间词、数量词、介词短语、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 黄盛璋的两汉时代的量词描述了两汉时代量词的发展与应用情况以及 其语法特点,黄载君在从甲文,金文量词的应用,考察汉语量词的起源与发 展中考察了汉语量词的历史演变。关于古汉语量词与其发展的论文还有杨晓 敏的先秦量词及其形成与演变、何乐士的( 左传) 量词研究、张万起 的量词“枚”的产生及历史演变、赵中方的唐五代宋元集体量词的发 展、唐五代个体量词的发展、王绍新的唐代诗文小说的运用、 从 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词的发展、张丽君的( 五十二病方) 物量词举隅、 徐正考的汉代铜器铭文中的数量词、马芳的( 淮南子) 中的量词、刘 兴均的( 周礼) 物量词使用义探析等。 此外,还有一些历史语法书,在书里谈到古汉语量词的种类与语法功能及 其发展情况。比如,向熹的简明汉语史、史存直的汉语语法史纲要、 潘允中的汉语语法史概要、孙锡信的汉语历史语法要略等。 3 量词的语义研究 邵敬敏在动量词的语义分析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中说明了动量词的语义 成分以及由此形成的对与之组合的动词的语义选择,他将量词分为通用量词、 自主量词、借用量词和静态量词,相应地把动词分为有量动词、自主动词、有 依动词,累计动词和空间动词,并绘制了一张动词和动量词相互选择的流程 图。文章还谈及动量词与名词组合时的种种复杂关系。他又在量词的语义分 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说明了量词的语义类别,名词与量词的制约与反 制约,还分析了量词的语义特征,量词的语义特点。 马庆株在数词,量词的语义分析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利用次序把 数词与量词分为专用序数量词,专用基数量词,兼类数量词的分类,同时又 根据+ 范围对语义特征将量词分成个体量词和范围量词两大类。通过数词和量词 语义特征的组合推断整个数量结构的意义、语法性质。 张万起在名词对量词的选择问题中分析了名词对量词的选择问题,比 如,名词选择量词的制约因素等。 李先银在借用名量词的语义分析中探讨了借用名量词的条件及语义特 点,分析了名词和容器等结合情况以及它们构成的语义关系等。 9 吴雅慧、郭先珍的量词有限制的数量结构、构谈物量词对前搭配数 词的语义选择则通过分析量词的语义特征考察它们对数词的选择。 4 其他方面的研究 从修辞方面的研究来说,张向群在量词修辞审美论中详细说明了古今 量词的修辞作用和修辞方式等。郭绍虞在语法修辞新探说明量词跟修辞有 密切关系,他认为量词的发生由于修辞的需要,比如,为了避同字例、调节音 节、强调形象等的需要。康今印在量词在唐宋词中的修辞作用、量词在 唐宋词中的功能初探分析了量词的修辞用法。曹津源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量 词的修辞功能及其鉴赏、量词修辞功能漫谈考察了量词的修辞功能。 关于量词的文化底蕴,李力在谈谈汉语量词的文化意义说明量词除了 具有表示数量的意义外,含着一定的文化意义,这就是社会赋予量词的引申 义、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等特有含义。迟永长在谈汉语量词 的文化底蕴中描述了汉语的每个量词都深深地植根于汉文化中的历史背景 中,而由于人们对每个量词的成词历史和语义演变过程等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足 够的了解和准确的掌握。罗美珍在谈谈我国民族语言的数量词从文化人类 学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数量词,指出某些语言的数词反映着原始数概念的残迹, 而数词借用与文化的影响关系密切,数词对于确定语言间的同源关系具有重要 作用。 对汉语数量范畴的理论结构,李字明在汉语量范畴研究通过探讨主观 量与客观量的问题,试图对汉语的数量范畴进行理论建构。他指出量的次范畴 主要有六中,就是“物量、空间量、时间量、动作量、级次、语势”。 对韩国的汉语量词研究来说,偏重于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并且主要涉及量词 的语法结构与功能。对古汉语量词的研究而言,可以说还是很空白,待着许多 方面的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量词的丰富性是汉语与其他语言可以区别的一个特点,因此学术界一直关 注量词研究。本文把汉代文学语言巨著史记里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试图 以共时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对史记里的量词进行全面、系统、多角度的 研究,分析出史记量词的整体面貌,能为汉语量词演变历史提供一份重要 的资料,同时也对韩国人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量词,贡献一点有用的意见。 本文分四章,第一章,将史记的量词进行分类的辨析。第二章,从语 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史记量词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这是全文的 1 0 重点。第三章,通过史记与左转、汉书、世说新语、三国 志的比较,对汉语量词的演变进行历史的考察。第四章,对史记里已 有、至今仍在用的量词与韩国语分类词进行比较研究。 第一章 史记量词词义考辨 在史记里出现的量词共有1 2 1 个,可分为两大类,即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再可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时间量词五 类。“ 本章首先把史记的量词分类,对各量词分析其本义和引申义,然后举 例说明在史记里的用义。 第一节名量词 i 1 1 个体量词 l 、介说文:“书也。”, “茴”的古体字,用于表示人。 和“个”通用,”介”是“倜”与 ”举例: 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企之使报者。( 南越列传) 大王遣一企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廉颇蔺相如列) 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企之使报者。( 三南越列传) 2 、口说文:“人所以食言也。”,“口”作为量词显然从名 词“口”转来的,是从先秦时期已用来表示人数的量词。举例: 乃使刘敬徒所言关中十余万旦。( 刘敬叔孙通列传) 及克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旦。( 平准书) 3 、级说文:“丝次弟也。”段注:“引申为凡次弟之称 尊卑之次弟”;后汉书注:“秦法,斩首多者进爵一级,因 谓为级”。“级”在史记中用于表示人首,又用于表示等级。 举例: 九年,与韩魏共击秦,秦败我,斩首八万丛。( 赵世家) 军十余万,击右贤王,获首虏万五千丝。( 平准书) “这分类法是按杨晓敏( 1 9 9 1 ) 的。他按照这种分类法,归纳先秦量词。一般上古汉语量词不 那么多样,借用量词也大都限于容器,这种分类法对上古汉语量词的分类比较恰当,又方便。 所以从他的分类。 ”“介”,在上古时含有“微小”、“轻贱”的味道,与后代“个”不同,所以只说“一 介”,不说“二介”、“三介”等。参见张世禄( 1 9 7 8 ) 。 1 2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熟。( 秦始皇本纪) 筑甬道,自成阳属之。是岁,赐爵一丝。( 秦始皇本纪) 4 、人一一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用于表示人数。举 例: 二厶即同兴而之市,游于卜中。( 日者列传)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厶皆枭首。( 秦始 皇本纪) 臣青翟等窃与列侯臣寿成等二十七议。( 三王世家) 5 、夫说文:“丈夫也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 尺,故日丈夫。”,用于表示人。举例: 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盔之黔首, ( 三代世表) 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去, 本纪) 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 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 周 一去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秦始皇本 纪) 6 、骑说文:“跨马也。”段注:“两髀跨马谓之骑,因之人 在马上谓之骑。”,用于表示马。举例: 于是上北出萧关,从数万煎,猎新秦中,以勒边兵而归。( 平淮 书) 沛公旦目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项羽本纪) 而汉王乃得与数十煎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 项羽本 纪) 7 、匹一一说文:“四丈也。”。“匹”用于表示马,又表示布 等。”举例: 塞之斥也,唯桥姚已致马千里,牛倍之,羊万头,票以万种计。 ( 货殖列传) ”匹”在产生初期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一些+ 除了马”外,还用于其他兽类,但也只兽类为 限。“匹”量“布”起源于“匹配”义。 1 3 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旦则百金。 ( 平准书) 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 二旦。( 孝武本纪) 8 、足说文:“人之足也。”,用于表示羊、牛等。举例: 故日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垦彘。( 货殖 列传) 牛千垦,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 货殖列传) 9 、头说文:“首也”,“头”作为量词,来源和“口”相同 ( 都是动物体的一部分) 。它的使用率虽不亚于“1 3 ”,但适用范 围则不及“1 3 ”广。它的用法始终还是以用于“有头之物”为主流 的“。在史记里用于表示马和牛等。举例: 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盘,买田宅。( 平淮书) 唯桥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盎,粟以万锺计。( 货殖列 传) 1 0 、疋和“匹”通用,用于表示马。 例:米石致万钱,马一墨则百金。( 平淮书) 1 1 、只“只”的本义是“一只鸟”, 说文:“只,鸟一枚,从 又持佳,持一佳日只,持而佳日双。”,用于表示鸟。出现一次。 例:王独不闻玉椟墨雉。( 龟策列传) 1 2 、蹄用于表示马。 例:陆地牧马,二- - , g 监。( 货殖列传) 1 3 、蹄角用于表示牛等, 例:牛壁直千,千足羊。( 货殖列传) 1 4 、蹄踬用于表示马。 例:马堕避千。( 货殖列传) 1 5 、个说文:“筒或作个,半竹也。”段注:“史记木千章竹 “刘世儒( 1 9 6 5 ) 9 0 页。 1 4 竿万个,正义引释名,竹日个,木日枚今俗或名枚日佃,音相 近,又云今俗言物数,有云若干佃者,此读然经传个,多与介通 用。”。在史记用于表示竹。 例: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仝。( 货殖列传) 16 、枚一一说文:“轩也,从木支,可为枚也。诗曰施于条 枚。”;说文段注:“引申为衔枚之枚,为牧数之枚。“枚” 在汉代可以适用的方面很广泛,在史记里用于表示“乘,动 物,木器”等。举例: 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备十二乘者十枚。( 田敬仲完世家) 躁者有余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丝。( 扁鹊 仓公列传) 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者千枚。( 货殖列传) 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 乎? ( 田敬仲完世家) 1 7 、树说文:“木生植之总名也。”,“树”作量词词汇意义 是可以一望而知的。表示树木。举例: 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挝蔌。( 货殖列传) 安邑千树枣;燕、泰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挝橘。( 货殖列 传) 1 8 、具说文:“共置也,从廿贝省,古以贝为货。”,“具” 作为量词由“各具”义引申出来的,在史记用于表示施席。举 例: 枣栗千石者三之,狐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施席千昱,佗果菜千 种,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千乘之 家,其大率也。( 货殖列传) 1 9 、根说文:“木株也。”,它本义是指植物的“根儿”,作 为量词,表示植物。 例: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 蓍百茎共一垫。( 龟策列传) 2 0 、章说文:“乐竟为一章,从音十,十数之终也。”段注: 1 5 “歌所止日章。”,用于表示木材,又表示法令,又表示歌曲的段 落。举例: 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主之材。( 货殖列传) 与父老约法三主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 高祖本纪) 王乃为诗歌四主,令乐人歌之。( 吕太后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童耳。( 高祖本纪) 2 1 、发说文:“法,射发也。”,它的本义是“射发”。作为 量词专用于“箭”。举例: 王缡缴兰台,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盘之乐也。( 楚世 家) 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 纣之嬖娄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篮,击以剑,斩以玄 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周本纪) 2 2 、纯说文:“丝也。”,用于表示布帛的幅度。举例: 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 秦列传) “善。”乃以丈绣千丝, 白璧百双,锦绣千丝, 妇女百人遗又渠君。( 以约诸侯。( 苏 张仪列传) 2 3 、布说文:“臬织也。”段注:“古者无今之绵布,但有麻 布及葛布而已。引申之,凡散之日布,取义于可卷舒也。”用于计 量衣服。 例:若不归,则成阳一查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 春申 君列传) 2 4 、皮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在史记用于表示 动物的皮革。举例: 屠牛羊彘千廛,贩谷粜千锺。 ( 货殖列传) 枣粟千石者三之,狐貂裘千廛。 ( 货殖列传) 2 5 、乘说文:“覆也。” 一岢也,入者覆之竞也。”, 的,用于表示车。举例: 1 6 段注:“加其上日乘,人乘车,是其 它作为量词由“承载”义引申出来 赵地方二干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盘,骑万匹,栗之数年。 ( 苏秦列传) 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盔,虎贲三千人。( 周本纪) 诸侯兵会者车四千叠,陈师牧野。( 周本纪) 2 6 、两”说文:“二十四铢为一两”,“两”作为量词,其本义 是指“二”,由此引申,可以用来“车”。因为“车”有两轮。举 例: 上取江陵木以为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盟车。( 淮南衡山列 传) 其轺车百乘,牛车千盟,木器者千枚,铜器千钧。 ( 货殖列 传) 2 7 、封说文:“诸侯之土也”,“封”作为量词是由动词“封 开”义转来。用于表示书信。 例: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盐书遗故所善庄生。( 越王句践 世家) 2 8 、被说文:“衣,长一身有半”,“被”作为量词,用于某 些护身物”,在史记用于表示甲楣。 例:甲楣五百煎。( 绛侯世家) 2 9 、垓说文:“兼垓八极地也”,通“陔”。指台阶的层次 犹言“层”、“级”。在史记用于表示层次。举例: 坛三堕。( 封禅书) 上畅九堕。( 司马相如列传) 3 0 、领说文:“衣之曲夹谓之领。”,“领”的本义是衣服领 子,在史记里用于表示衣服。 例:甲二十堑,斧屈卢之矛,步光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 仲尼弟子列传) 3 l 、所说文:“伐木声也”段注:“伐木乃声,此字本义,用 为处所者,假借为处字也所所,则锯声也。”,用于表示场 1 5 也可以用于表示重量的度量衡量词。 ”向熹( 1 9 9 6 ) 2 1 页。 1 7 所。 例:臣意即灸其足蹶蹶之脉,左右各一盟,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 痛之。( 扁鹊仓公列传) 3 2 、面一一说文:“颜前也。”,它的本义是“脸面”,由此g 申,凡作用在平面的都可以它来作量词。举例: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重。( 留侯世家) 汤出,见野张网四亟。( 殷本纪) 楚兵四重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 项羽本纪) 3 3 、张说文:“张,旋弓弦也”,“张“的本义是指“把弓张 开”。由此引申,“弓”就常用它作量词。” 例:李陵尝以此弓十韭遗苏武也。( 司马相如列传) 3 4 、方一说文“并船也。”段注:“下象两舟并为一,上象两船头 总于一处也。”,用于表示地域或方位。举例: 四面风德,二立之君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 r 司马相如 列传) 乃维四立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 周本纪) 以立声誉,为四杰所归也三。( 王世家) 3 5 、卷说文:“膝曲也。”段注:“卷之本义也,引申为凡曲 之称。”。“卷”的本义就是“播”。上古的书都可以播起来的。 由此引申,“卷”就用成“书”的专用量词。出现一次。 例:长卿未死时,为一盎书,曰有使者来求书,秦之。( 司马相 如列传) 3 6 、编说文:“次简也。”。用于表示书卷,相当于“篇”、 “卷”、“本”。”举例: 有顷,父亦来,喜日,当如是,出一鱼书( 留侯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堕三绝。 ( 孔子世家) 喜日: “当如是。”出一鱼书。( 孔子世家) ”刘世儒( 1 9 6 5 ) 1 3 0 页。 “刘子平( 1 9 9 6 ) 3 1 2 页。 1 8 3 7 、篇说文:“书也。”: 说文通训定声:“谓书于简册 可编者也”。它一开始似乎就是转为计算篇章而设的,后来发展成 为一种称量“作品”的量词。举例: 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之筮,褒帝太甲,称太宗。( 殷本纪) 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筮,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 老子韩非列传) 老菜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簋,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 老子韩非列传) 3 8 、首“首”就是“头”,说文:“首,头也。”。 例: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苴。( 田儋 列传) 3 9 、成一一古代乐曲一终称一成。 尚书:“萧韶九成,凤凰来 仪”,用于表示歌曲。 例:于是夔行乐,祖老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萧韶九盛,凤皇 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 夏本纪) 4 0 、种“种”作为量词是由“种类”义转来的。用于表示种类a 例: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薮五韭,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 貔貔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五帝本纪) 4 1 、度说文:“法制也。”在史记用于表示角度。举例 五色成文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廛得数而有常。( 乐书)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庭、二十四节各有教令。( 太史公自 序) 岁星出,东行十二鏖,百日而止,反逆行。( 天官书) 4 2 、等一一说文:“齐简也。 同。在史记用于表示等级。 ”,它的作量词来源和“辈、曹” 举例: 周封五兰,公,侯,伯,子,男。 其有罪又减二兰。( 平准书) 金有三釜,黄金为上,白金为中, 1 9 (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赤金为下。( 平准书) 4 3 、品说文:“众庶也。”,它的本义“众多”。“众多”可 分类,这就引申出“品类”义。“举例: 贡金三曼,瑶琨竹箭,齿革羽旄,岛夷卉服( 夏本纪) 古者人臣功有五墨,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日勋,以言目劳,用力日 功,明其等日伐,积日日阅。(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金为三墨,或黄,或白,或赤。( 平准书) 4 4 、行“行”的作为量词由“行列”义而来的。广雅:“行, 陈也。”,凡物体排成行的,可以用“行”量。在史记用于表 示眼泪。出现一次。 例:项王泣数盘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本纪) 4 5 、倍说文:“反也。”用于表示倍数。举例 常以十壁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始皇本纪) 有势则宾客十堡,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 汲郑列传)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焦。( 高祖本纪) 4 6 、重“重”作为量词由重叠义转来,若论语源,重该作锺,说 文:“锺,增益也”;玉篇:“锺,叠也,复也”。举例: 项王军壁垓下, 纪) 汉军围之数重。 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羽本 ( 项羽本纪) 4 7 、处“处”作为量词,来源“所”同。但它可没有“所”用得那 么频繁。”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丝。( 项羽本纪) 若此辈者,数千百堑。( 司马相如列传) o 刘世儒( 1 9 6 5 ) 1 4 5 页。 2 。刘世儒( 1 9 6 5 ) 1 5 5 页。 1 1 2 集体量词 1 、家说文:“居也。”段注:“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 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传移。”。用于表示人的集体。举例: 百佥中民十窒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 孝文 本纪) 而百宝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五帝本纪* ) 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塞,家房陵。( 秦始皇本纪) 2 、军说文:“园园也,四千人为军。”段注:“当作万有二 千五百人为军。”,用于人的集体。举例: 卒起二星,车二千乘,要腹将而攻部,卿秦攻代。( 燕召公世 家) 十五年,大兴兵,一呈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 秦始皇本 纪)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星之众要市於外,以谋其上。( 秦 始皇本纪) 3 、队说文:“从高队也。”段注:“左传日以成一队,社注 百人为队。”。举例: 乃分其骑以分为四坠,四向。( 项羽本纪) 为四坠,四五复之,不能出。( 白起王翦列传) 孙子分为二坠,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孙子昊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