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庄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庄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庄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庄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摘要 谢庄,南朝著名文学家,也是东晋南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集团的重要一员。 谢庄主要生活于刘宋文帝、孝武帝时期,仕途亨通,官位显赫。他擅长文学, 其成就虽不及他的族叔谢灵运和族弟谢胱,但在当时也是名声远播,誉满文坛, 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南朝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谢庄几乎被人忽视了。不仅 没有人对谢庄作过系统的研究,就是现在众多的文学史著中也鲜有论及。提起 谢庄者,大多也仅仅是提起他的传世名篇月赋,对其它诗、文作品及其成 就少有提及,这对南北朝文学来说不能不是一个缺憾。谢庄既然名重当代,那 么对谢庄作一全面研究,对我们了解、研究整个南北时朝文学的发展有其完全 必要的价值。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谢庄作一较为全面、较 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拟分四章进行研究。第一章,谢庄的家世生平,通过刘宋政权下谢氏 家族的状况,分析谢庄在谢氏家族中的地位,并对元嘉时期谢庄生平作一简单 的考述。第二章,对谢庄的思想和性格特征作一探索,并分析其成因。第三章, 对谢庄所交往的人物和所参与的文学活动作一考述和探讨。第四章关于谢庄的 作品,主要从谢庄作品的整理、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个方面作一综合探究。 关键词:谢庄;生平;思想;性格;作品 v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x i ez h u a n gw a saf a m o u sl i t t e r a t e u ri nt h en a nd y n a s t y , a n dh ew a sa l s oa l l i m p o r t a n tm e m b e ro fx i ef a m i l yi nt h ep e d o do fe a s t e r nj i na n dn a nd y n a s t y x i e z h u a n gm a i n l yr i v e di nt h e e r ao fs o n gw e n d ia n dx i a ow u d i a l t h o u g hx i e z h u a n g sp r e s t i g ew a si n f e r i o rt oh i su n c l ex i el i n g y u na n dh i sc o u s i nx i et i a oi n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h ew a sg o o da t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h ew a sp r e s t i g i o u si n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l d a tt h a tt i m e n o to n l yt h a t ,x i ez h u a n ga l s oh a v eac e r t a i ni m p a c to nt h es u b s e q u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g r e t t a b l y , h o w e v e r x i ez h u a n gh a sb e e na l m o s ti g n o r e db yt h ep e o p l ea f t e ra l o n gp e r i o do f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 n oo n eh a dc a r r i e do u ts y s t e m a t i c s t u d yt ox i ez h u a n ga n dh i sw o r k st 讧lt o d a y , b u ta l s oi tw a sd i f f i c u l tt of i n dt h a t s o m e o n ed i s c u s s e dh i mi nt h em u l t i t u d i n o u sw o r k so f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m o s tp e o p l e w h oh a dm e n t i o n e dx i ez h u a n go n l ym a d ear e m a r ko nh i sf a m o u sy u c f u ,b u th i s o t h e rw r i t i n g si n c l u d i n gp o e t r y , f ua sw e l la sh i sl i t e r a r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t h a tr a r e l y b e e nm e n t i o n e db yp e o p l e i ti sap i t yt o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s oc o n d u c t i n g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t ox i ez h u a n gt h a ti sa b s o l u t e l y n e c e s s a r y , i ti sb e n e f i c i a lt ow ec o m p r e h e n da n ds t u d yt h ew h o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l i t e r a t u r eo f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h e r e f o r e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r e s u l t s o f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ia mg o i n gt om a k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s y s t e m i cs t u d yt ox i e z h u a n g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t oa n a l y z ea n dd i s c u s s c h a p t e r1 :x i e z h u a n g sc l a na n dl i f e it r i e dt oa n a l y s ex i ez h u a n g sp o s i t i o ni nx i ec l a n b yx i e c l a n s t a t u su n d e rt h er u l eo fl i us o n g a n dt h e nr e v i e wa n dd i s c u s sx i ez h u a n g s l i f ei ny u a nj i ap e r i o d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t h ea u t h o rt r yt op r o b ei n t ox i e z h u a n g si d e o l o g y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 , a n da n a l y z et h ec a u s e st h a tt h e ya r e f o r m e d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e x p l o r e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x i ez h u a n g s f r i e n d s ,a n dt h e nm a k ea l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h i sl i t e r a r ya c t i v i t i e s c h a p t e r4 :x i e v i z h u a n g sw o r k s t h ea u t h o rw i l lm a k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q u i r ya n ds t u d yi nt h e s o r t i n go fx i ez h u a n g sw o r k s ,t h ec o n t e n t so fh i s ,t h es t y l e sa n da r tf e a t u r e so f h i s ,a sw e l la sh i si n f l u e n c e so nt h ea f l e r t i m e k e y w o r d s :x i ez h u a n g ;l i f e :t h o u g h t ;w o r k s 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掣i 啦e l 期:j 坦缈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i i 碑嘲芈石 上海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上,_ - 日吾 谢庄( 4 2 1 - - 4 6 6 ) 字希逸,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也是东晋南朝时期 陈郡谢氏家族集团的重要一员。谢庄主要生活于宋文帝、孝武帝时期,仕途亨 通,官位显赫。他擅长文学,成就虽不及其族叔谢灵运和族弟谢眺,但在当时 也是名声远播,誉满文坛。当代自许甚高的袁淑称他“独秀江东;唐朝许嵩 在建康实录中称他为“时之风流领袖之一; 宋书谢庄传载,北魏 李孝伯出使刘宋时,打听谢庄的情况,可见当时其声誉已经远扬于北魏。谢庄 一生著作甚丰,宋书、 南史本传都称他所著文章四百余篇传世,隋 书经籍志亦载谢庄集十九卷,其中不乏名作,尤其是月赋,更是闻 名于世,千古传诵。 在南朝,谢庄是谢氏家族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人物。刘宋以来,随着皇权 的加强,世家大族左右政局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世家大族,尤其是谢氏家族不 断受到打压。元嘉三年( 4 2 6 ) ,谢庄从叔谢晦等七人被杀;元嘉十年( 4 3 3 ) , 在谢庄十三岁时,从叔父谢灵运被杀;同年,其父谢弘微和从叔谢惠连相继病 死,曾经由谢混带动起来的谢氏家族集团成员就此凋零殆尽。至此,谢氏家族 虽然仍然保持着高门大族的地位,但是昔日在政坛和文坛上的风光,已成过眼 云烟。而谢庄的从弟,对后世诗歌产生重要影响的谢胱,在宋明帝泰始二年( 4 6 6 ) 谢庄死时仅三岁。在大小谢之间的几十年之间,谢氏家族可谓人才凋零,谢庄 成为唯一一个能够同时在文坛和政坛两方面维持谢家高门地位的人,使得谢氏 家族集体不至于出现断层。 从文学发展进程来看,刘宋一代是中国文学不断转变的时代,它一方面从 玄言文学转向山水文学,一方面又从元嘉文学向永明文学过渡,在后者的转变 过程中,谢庄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曹道衡曾指出,谢庄的诗歌,“对仗声 律已经接近于近体诗,是永明新体的先导和前驱 【1 1 。 谢庄是谢灵运、颜延之以后,永明文学之前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对当时和整个南北朝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甚至对唐以后的文学亦产生过 1 1 】曾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年h 版,第7 8 页 一定的影响。 然而这样一个名冠当代,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南朝以 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被人忽视了。唐宋时期,众多诗话类的文学评论中,鲜 有论及谢庄者,提及者,也仅限于声律、琴曲等方面。如蔡启在蔡宽夫诗话 云:矗声韵之兴,自谢庄、沈约以来,其变日多。四声中又别其清浊以为双声, 一韵者以为叠韵,盖以轻重为清浊耳,所谓前有浮声,则后有切响是也一。 明清时期,谢庄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线,但是,其主要表现也多限于人们对 谢庄作品的辑录和整理。梅鼎柞、冯惟讷、张溥、严可均等人,都对谢庄作品 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搜集和整理,这使谢庄遗存的作品得以保存至今。此外一些 文学评论家,如王夫之、许裢、王士祯等,对谢庄诗文艺术特征也给予了一定 的关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学术研究视野的开阔和不断深入, 人们对南朝文化开始了新的审视,然而遗憾的是,谢庄仍未引起人们足够地重 视,人们对谢庄的研究更多地只是捎带性的。如曹道衡先生在论鲍照诗歌的 几个问题中,涉及到对谢庄杂言诗的来源和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的分析,在 关于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一文中,高度评价谢庄在骈文发展中的贡献, 指出刘宋时,“颜( 延之) 、谢( 灵运) 的文章,只能说是早期的骈文,还不 完全具备后来那些骈文的特色。谢庄的文章,骈体的特色才表现的比较显著 。 曹道衡对谢庄的研究虽然都是零星散落在相关文章中,但却是南朝迄今最全面、 最深入的,颇有开创性。现在众多文学史著中,论及谢庄者,基本不出曹道衡 先生所述。其它如胡大雷中古文学集团、阮忠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 化、萧荣华华丽家族两晋南朝陈郡谢氏传奇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 涉及到对谢庄的研究。这些都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谢庄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迪。 最为难得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篇针对谢庄作品研究的论文,一篇是王运熙 先生的谢庄作品简论,一篇是熊红菊、徐明英论谢庄创作风格的两重性。 这是笔者所见仅有的两篇专门论述谢庄作品的文章,嘲尤其是前者,王运熙先 生从赋,诗、文三个方面对谢庄的作品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这是对曹道衡先 【2 魄里是指从整体上分析谢庄作品,论述谢庄月赋的文章较多。 2 j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有关谢庄研究的有益补充,在谢庄研究中意义重大。 总的来看,直到今天人们对谢庄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与他同时代的其他 有地位和影响的人物相比,不仅没有人对谢庄作过系统的研究,就是现在众多 的文学史著中也鲜有论及。提起谢庄者,大多也仅仅是提起他的传世名篇月 赋,对其它诗、文作品及其成就少有提及,这对南北朝文学来说不能不是一 个缺憾。谢庄既然名重当世,那么厘清他的家世生平,考察其思想性格特征及 其成因,探讨他的交游和创作活动,分析其诗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 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对我们了解、研究整个南北时朝文学的发展有其完全必要 的价值。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谢庄作一较为全面、 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后来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由于本人水平能力所限,文章中不足之处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 指正。 3 上海大学硕一t - 学位论文 第一章谢庄家世与生平 陈郡谢氏家族是东晋南朝时期最显赫的世家大族之一,然而随着刘宋政权 的建立,谢氏家族不断遭到沉重的打击,迅速衰落。本章试从刘宋政权下谢氏 家族的状况,分析谢庄在谢氏家族中的地位,并对其元嘉年间的生平作一考述。 第一节衰落的家世 一、家族的遭遇 东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陈郡谢氏家族在政坛和文坛两个方面声望 甚高,尤其是在淝水之战前后,以谢安为首的谢氏一门,“兼将相于中外,系存 亡于社稷 【1 1 ,不仅左右着整个东晋政局,而且还领导东晋军民取得了淝水之 战的胜利。这一胜利不仅挽救了东晋王朝,也确立了南北对峙的历史局面。谢 氏家族为此功勋,一日同封四公,荣耀至极。然而,随着刘宋政权的逐步建立, 谢氏家族虽然仍保持着一流士族的地位,但是其不仅失去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而且还不断遭受到刘宋政权的沉重打压。从刘裕掌握政权到宋文帝元嘉十年, 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谢氏家族遭到三次重创,迅速衰落下来。 谢氏家族遭受到的第一次重创是谢混被诛杀。谢混( ? - 4 1 2 ) ,字叔源, 小字益寿,东晋太傅谢安之孙,辅国将军谢琰之子。谢混容貌俊秀,风华出众, 当时声誉甚高,被誉为“风华江左第一 。【2 】据南史谢晦传载,谢混曾经 和其族侄谢晦一起,刘裕见到后不由感慨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刘宋名士 袁粲见到“美风姿,为一时推谢 【3 j 的王或( 字景文) 时感叹日:“景文非但风 流可悦,乃哺歌亦复可观。”【4 】然而当他听到曾见过谢混的人说“景文方谢叔源, 则野父矣,粲惆怅良久,日:“限眼中不见此人。 1 5 】谢混风采体度如此令人 【1 培玄龄: 【2 】李延寿: 【3 】李延寿: 【4 】李延寿: 【5 】李延寿: 晋书 南史 南史 南史 南史 谢混传, 谢晦传, 王或传, 王残传, 王或传, 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 中华书局1 9 7 5 年出版, 中华书局1 9 7 5 年出版, 中华书局1 9 7 5 年 l j 版, 中华书局1 9 7 5 年 ;版, 4 獗页页页页 7 2 2 2 2加观够第第第第第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神往,对时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谢混不仅风姿美,更善属文,在文坛取得很大成就,影响亦大。世说新语 文学注引续晋阳秋日:“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 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 许) 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询、 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至义熙中,谢混始改。一这显然把谢混看作 是玄言诗风的改革者。宋书谢灵运传论亦日g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 大变太元之气。 可见谢混在改变玄言诗风,开拓新路,创作山水新诗的文学发 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谢混是山水诗的先驱者。余嘉锡认为,谢 混可与唐代陈子昂媲美,日:“益寿之在南朝,率然高蹈,邈然寡俦,革历朝之 积弊,开数百年之先河,其犹唐初陈子昂乎。 【6 】 然而由于在刘裕和刘毅争权斗争中,谢混依附刘毅而被刘裕所杀。谢混被 杀对整个谢氏家族来说,影响甚大。在晋宋更替之际,谢混是谢氏家族的核心 人物。不仅握有实权,官阶高( 历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 ,他还具有其 祖父谢安的风范,在培养谢氏子侄方面不遗余力,他曾教育诸子侄日:“阿远( 谢 瞻) 刚躁负气;阿客( 谢灵运) 博而无检;( 谢) 曜恃才而持操不笃;( 谢晦) 晦自知而纳善不周,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至如微子,吾无间然。 【7 】 他的诫族子诗,更是以对其子侄的教导而闻名。可以说,谢混在谢氏子弟中 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受谢氏子弟爱戴。然而这样一个有威望、有影响的人物, 却遭诛杀,这对谢氏子弟的震动是可见的。据南史谢方明传载:“刘穆之 权重当时,朝野辐凑,其不至者唯混、方明、郗僧施、蔡廓四人而已。穆之甚 恨。及混等诛后,方明、廓来往造穆之,穆之大悦。 刘穆之是刘裕心腹,谢方 明等人不与刘穆之结交,自然也就意味着他们对刘裕持排斥态度。但当谢混被 杀后,他才一改以前的态度而讨好刘穆之。谢混被杀不仅使谢氏家族的势力受 到极大的打击,也使谢氏家族清醒地认识到:谢氏左右政权的局面已经是一去 不复返了,刘裕也已经远非昔日谢家北府兵中的老兵了,现如今,他己握有事 关谢家生死之大权,只有通过依附以刘裕为首的新兴北府兵集团,谢氏家族的 【6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注,中华书局1 9 8 3 年j f j 版,第2 6 7 页 【7 】沈约:宋书谢弘微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第1 5 9 1 页 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益才能得到保护和发展。正像谢方明一样,一些原来追随刘毅的,或排斥、 反对刘裕的谢氏成员如谢灵运等人,转而投向刘裕,此后谢氏家族再也没有反 对刘裕者了。刘裕虽然杀了谢混,毕竟此时他羽翼尚未丰满,还未能完全夺得 政权,他还需要世家大族,尤其是谢氏这样拥有极高社会声望大族的支持。因 此,他对曾依附于刘毅的谢氏其它成员,如谢灵运,不仅未治其罪,而且还“版 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 【8 j 。 谢氏家族遭到第二次重创是宋文帝刘义隆诛杀谢晦等谢氏子弟。 谢晦( 3 9 0 - - 4 2 6 ) ,字宣明,谢混族侄,著名文学家谢瞻弟。谢晦“美风姿, 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 ,【9 】颇有当时名士风范。 谢晦是刘宋政权下谢氏家族中颇有进取心的人物,他追随刘裕较早,深受刘裕 的信任和器重,宋书谢晦传载:“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 内外要任悉委之。一刘裕即位后,“迁中领军,侍中如故。以佐命功,封武昌县 公,食邑二千户 。随后又转领军将军,散骑常侍,入值殿省,总统宿卫,成为 禁军的统帅。刘裕临终,谢晦与与中书令傅亮、尚书令徐羡之、镇北将军檀道 济同被顾命,共辅少帝。 然而在内心深处,刘裕对谢晦还是存有戒心的。刘裕病重时曾告诫太子刘 义符说:“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 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 【1 0 】四位顾命大臣 中,刘裕惟独对谢晦持怀疑态度,其原因自然不单是谢晦“颇知权变 ,更深层 次的原因是谢晦身出名门,社会声望甚众,有夺取政权的社会基础。而其他三 人虽有才干,但出身寒门,人望不足。景平二年,谢晦、徐羡之、傅亮等以少 帝失德,不可“复嗣守洪业,君临万邦 【1 1 】为由,废杀刘义符。为长期控制朝 政,谢晦等人进行了周密的策划,“晦据上流,而檀道济镇广陵,各有强兵,以 制持朝廷;羡之、亮于中秉权,可得持久 ,【1 2 】并且谢晦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 秦七州诸军事精兵旧将,悉以配之,器仗军资甚盛 。【1 3 】荆州、广陵二地, 【8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h j 版,第1 7 4 3 页 【9 】沈约:宋书谢晦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第1 3 4 8 页 d o 沈约:朱书宋武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i i 版,第5 9 页 【1 1 】沈约:朱书少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第6 6 页 【1 2 】| 叫【9 l 第1 3 5 8 页 e l a j l u j t 9 】第1 3 5 8 页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据都城建康上下游,东晋以来一直是国家之根本。谢、檀二人在外拥有重兵, 抑制朝廷,徐羡之、傅亮二人则在朝内掌握实权,侍候动静,以求内外呼应。 谢晦等人计划可谓严密。然而这次废立的结果却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宋文帝 刘义隆也是一位“颇深沉有谋 【1 4 】之帝王,他决不允许政局再恢复到东晋以来 门阀士族左右政局情形。他很快稳定了朝内局势,元嘉三年( 公元4 2 6 年) ,文 帝借口废立杀戮之事,杀傅亮,逼徐羡之自尽,然后争取了檀道济的支持,发 兵讨灭了荆州谢晦。 此次诛杀谢晦,对谢氏家族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不仅谢晦被杀,受谢晦 株连而被杀的谢氏子弟甚众。谢晦之子谢世休,弟谢遁,兄谢绚子谢世基,次 兄谢瞻子谢绍、谢世猷,弟谢嚼及其子谢世平等,共八人惨遭诛杀。遭此打击, 谢氏家族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没有人能掌握实权。 谢氏家族遭受的第三次重创是谢灵运被杀。 谢灵运,谢玄之孙,少好学,博览群书,玄佛兼通,诗文书法闻名当代, 宋书谢灵运传日:“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谢灵运出身高贵,又承袭谢玄 的康乐公封爵,颇为自负,“自谓才能宜参权要。【1 5 】然而,无论是宋武帝刘裕, 还是文帝刘义隆,对谢灵运都“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1 6 】这让心高气 傲的谢灵运大为失望,加之谢灵运本“性褊激,多愆礼度,既不见知,常 怀愤愤”。【1 7 】于是就肆意游邀,借山水之游,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为了探寻 优美的山水奇景,他不惜驱使家中数百名奴仆和门生,“凿山浚湖,功役无已。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1 8 】以至于一次他“自始宁南山伐 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绣惊骇,谓为山贼 。【1 9 】这种蔑视 朝廷的举动,宋文帝大为不满。元嘉八年,谢灵运任临川内史时,遭人弹劾。 司徒刘义恭派人到临川拘捕他时,他谋图举兵反抗。兵败被捕,元嘉十年,以 谋反罪被杀于广州。 如果说谢混被杀,是由于谢混反对刘裕,反对刘宋政权,对刘宋政权造成 】r 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2 0 0 5 年出版,第3 0 2 页 1 5 耽约:宋书谢灵运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第1 7 5 3 页 1 6 l d f l s 第1 7 7 5 页 1 7 1 1 , i j l l 5 】第1 7 4 3 页 1 8 n 1 1 5 】第1 7 4 3 页 1 9 】同【1 5 】第1 7 4 3 页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直接的威胁。谢晦则是企图恢复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左右朝政的局面,这也对刘 宋统治造成严重的威胁。然而谢灵运对刘宋政权几乎不存在任何威胁,他的行 为更多地只是冒犯了刘宋政权的权威;而这种行为又只是由于其“性褊激 ,借 以发泄心中不满情绪的方式。因此谢灵运被诛杀,完全是刘宋政权借其项上人 头,威慑、打压世家大族,巩固其统治的需要。 在刘宋政权的一次次沉重打击下,谢氏家族元气大伤。精英人物几乎被诛 杀一空,幸存下来的则不得不对刘宋王朝表示妥协、顺从。此后,谢氏家族虽 然仍就保持着一流士族的地位,但是它已完全失去了东晋时期士族所具有的一 样最重的东西政治实权,而沦为皇权的附庸。 谢氏家族的遭遇也正说明了,刘宋时期随着皇权的逐步回归,皇权对士族 地控制越来越严格了,门阀士族也随之一步步走向衰落,这是时代的必然,只 是对谢氏家族来说,这一衰落过程要更迅速,更残酷一些。 二、元嘉十年后的谢氏家族 元嘉十年,对谢氏家族来说,可看作一个标志性的时期。是年,谢灵运被杀, 其族弟谢弘微、谢惠连相继病死,至此,曾经由谢混带动起来的谢氏家族集团 精英人物凋落殆尽,谢氏家族从谢安、谢玄父子两代的鼎盛时期迅速衰落下来。 从下面东晋南朝陈郡谢氏世系表中( 见第九页) ,我们可以看出,谢氏家族的衰 落情况。从表中来看,刘宋政权建立后,见于史传的谢氏家族重要成员,主要 是谢氏家族的第七、第八代传人。在这两代人中,谢奕之后,知名者仅谢灵运 一人。元嘉十年,谢灵运被宋文帝诛杀,其子谢凤受牵连而徙岭南,早卒。灵 运之孙谢超宗,谢氏家族第九代传人,早年随父徙岭南,元嘉末年得还建康, “好学而有文辞,盛得名誉 , 2 0 】但官职不高,主要活动于南齐。谢据之后甚盛, 然而谢瞻、谢晦诸兄弟子侄中,除谢瞻、谢绚早卒,得以善终外,其余众人因 谢晦反叛皆被诛杀。谢安之后由于受到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打击和刘裕的诛杀, 谢混以后亦不曾有见于史传者。谢铁之后谢惠莲,以诗文闻名于世,元嘉十年 病卒。谢万之后谢曜,其弟谢庄之父谢弘微,分别病卒于元嘉四年和元嘉十年。 【加峰延寿:南史谢超宗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出版,第5 4 2 页 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东晋南朝陈郡谢氏世系表 斗 ill 谢尚 谢牢谢i据 甲谢靖谢i 玄谢竿谢静。叩。谢l 允。 谢玩 甲谢宁谢宰谢手 谢千甲魈谢草 慨敝尸瑕祜甲卫谢彳姻叩叩1 燃艄谢彳 谢个 谢世基谢绍谢世猷谢世休 谢世平 谢平谢沈鼍腕 i 谢拣l 叩i 谢谟 il 谢寸卿 谢几卿 谢微 谢裒 i ilii 。 甲 i l f 万谢彳峄 瑶 i l 谢学l 谢千 谢汪谢遂 谢冲iiii ii ill i ii i 谢i 经 谢飚 谢f i i : 谢颢谢峻 谢译i :r 谢洽 谢谖 士 品箬 谢卒。谢缸。l 谢举。 谢f 谢哲 谢罕。谢寺 谢立i 9 j 禧 谢辛 丁福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北京大学h :版社1 9 8 9 年出版。第2 7 1 页 9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所以元嘉十年之后刘宋政权中,谢氏家族存活于世的知名人物仅剩谢庄, 族弟谢稚,以及身为谢庄祖辈的谢述和其子谢综、谢约、谢纬。谢述于元嘉十 二年卒于吴兴太守,因此也可以把他包括在元嘉十年以前的人物内。谢述之子 谢综,“有才艺,善隶书 ,【2 1 】官至太子中舍人;谢约、谢纬不见闻名。元嘉二 十二年因受范晔等人谋叛的牵连,谢综、谢约被杀;谢纬因身为驸马,免死, 徙广州,其子,南齐著名文学家谢眺,谢庄死时年仅二岁。谢稚“少与族兄庄 齐名,多艺能,尤善声律 ,e 捌但官职不高,历任主簿之职。后任西阳太守时, 参与晋安王刘子勋反叛,被刘子勋封为中书侍郎,刘子勋败亡,“刘衍及余同逆 并伏诛 【冽谢稚当因此受到牵连。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谢综兄弟,还是谢稚, 不仅没有为这个衰落家族的复兴做出贡献,还因受到谋反之事的牵连而使家族 遭到进一步的打击。 从以上分析可知,元嘉十年以后,在刘宋政权中,整个谢氏家族,几乎只 有谢庄一人,在苦苦支撑着局面,维持着家族的高门地位。从刘宋以后的南朝 时代来看,谢氏家族中也只有谢庄一门保持着兴旺门第;家族中的知名者,也 多出自谢庄一门。所以谢庄是谢氏家族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人物,在元嘉十 年以后的刘宋时期,在谢氏家族人才凋零之际,谢庄是唯一一个能够在文坛和 政坛两个方面有效维持谢家高门地位的人;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家族的不幸 遭遇和家世的衰落,自然也会对谢庄的思想和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2 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 “版,第1 7 4 8 页 【2 2 】李延寿:南史谢孺子传,中华书局第5 2 9 贞,( 谢孺子宋书谢景仁传作谢稚) 【2 3 】沈约:宋书邓琬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第2 1 4 4 页 1 0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谢庄生平 谢庄基本上生活于宋文帝和宋孝武帝两朝,因此可把谢庄一生大致分为宋 文帝元嘉时期和孝武帝时期两个阶段。宋书、南史对谢庄在孝武帝时期的 生平都有稍为详细的介绍,但是对其元嘉时期生平的记述都未免过于简略。宋 书谢庄本传仅聊聊数语,日:“初为始兴王浚后军法曹行参军,转太子舍人, 庐陵王文学,太子洗马,中舍人,庐陵王绍南中郎谘议参军。又转随王诞后军 谘议,并领记室。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 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 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 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因此,有必要对谢庄元嘉时期的生平作一考察分析。 一、任始兴王刘浚后军法曹行参军时间考 始兴王刘浚,字休明,武帝三子,元嘉十三年,年八岁,封始兴王。元嘉 十六年二月,刘浚被任为湘州刺史,都督湘州诸军事,后将军;八月转任南豫 州刺史,都督南豫豫司雍并五州诸军事。刘浚虽然先后都督诸州军事,但这更 多的是一种头衔,并没有设立军府,直到十七年,改任扬州刺史时,才“置佐 领兵,【1 】设立军府。扬州刺史,“宋初,寄治京邑。一【2 】所以谢庄任始兴王刘浚 后军法曹行参军的时间,当在元嘉十七年十二月,刘浚由南豫州回到建康任扬 州刺史时。 曹道衡、沈玉成合著的中古文学史料丛考认为:始兴王刘浚“十七年 置佐领兵,谢庄入仕当在此时,至迟不晚于十九年刘浚罢府之后,时年二十左 右。”曹先生所说甚是,但谢庄入仕不可能晚于元嘉十七年;并且我们还应当看 到,谢庄入仕的时间,也就是谢庄任始兴王刘浚后军法曹行参军的时间。南朝 时期,士族子弟往往入仕较早。例如刘宋时,王僧达“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 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 ;【3 】萧思括“年十八,除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转相 【1 抚约:宋书刘浚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h 版,第2 4 3 5 页 【2 】沈约:朱书州郡志,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0 2 9 页 【3 】沈约:宋书王僧达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第1 5 9 1 页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参军 。【4 】梁时张缅“起家秘书郎,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5 】张缅弟,张 缵“起家秘书郎,时年十七。【6 j 这些士族子弟往往一到入仕年龄,就能平流进 取,“内而丞、卿、曹掾,外而州郡佐吏。【7 】“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 试吏, 【8 】已是最基本的限制。是年谢庄二十岁,已符合士族子弟入仕年龄限制 的基本条件。此外,据宋书颜延之本传,颜延之自元嘉十一年忤刘湛,贬 为永嘉太守,免官后,居闾里,“刘湛诛,起延之为始兴王浚后军谘议参军,御 史中丞 ,而刘湛诛于元嘉十七年十月。据以上推测,谢庄很可能于嘉十七年十 二月,同颜延之一起任刘浚幕下。 此后,谢庄从始兴王后军法曹行参军又“转太子舍人,庐陵王文学,太子 洗马,中舍人,既然是“转 任,就不可能是兼职,其具体迁转的年月由于史 料缺乏,难以细考,大致时间当为元嘉十八、十九年两年之间。因为元嘉二十 年二月( 公元4 4 3 年) 谢庄转任庐陵王绍南中郎谘议参军,并随之到江州。 二、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谘议参军时期 庐陵王刘绍,字休胤,宋文帝刘义隆五子。庐陵王原是宋武帝刘裕次子刘 义真的封号,景平二年,刘义真被徐羡之、傅亮等所杀。义真无子,刘义隆即 位后,以子刘绍为义真嗣,元嘉九年,袭封庐陵王。刘绍“少而宽雅,太祖甚 爱之 【9 】,元嘉二十年二月,刘绍“出为南中郎将、以庐陵王为江州刺史,时 年十二”b o 。 刘绍“在任七年,改授左将军、南徐州刺史 【1 1 】。所以谢庄应当于是年二 月,转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谘议参军,并随之到江州。 江州在荆襄和京城建康之间,东晋南朝时期,它是北方边境重镇襄阳、江 陵顺流下临建康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历来也是诸皇子出镇之地。 也许正是由于“太祖甚爱之”,宋文帝才让刘绍出镇江州,并派其所信赖的已故 【4 】沈约:宋书萧思新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第2 0 1 1 页 【5 】;5 6 思廉:梁书张缅传,中华书局1 9 7 3 年 i j 版,第4 9 1 页 【6 坳6 思廉:梁书张缅传,中华书局1 9 7 3 年出版,第4 9 3 页 t t e 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2 0 0 5 出版,第8 6 2 页 【8 】姚思廉:梁书武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3 年 i ;版,第2 3 页 p 耽约:朱书刘绍传,中华书局1 9 7 4 出版,第1 6 3 9 页 【l o 呐【9 】 l n l 百j g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臣谢弘微之子谢庄这一“美玉去辅佐刘绍。谢弘微是宋文帝甚为器重 的大臣之一,宋书谢弘微传载:“太祖即位,为黄门侍郎,与王华、王昙首、 殷景仁、刘湛等号日五臣。迁尚书吏部郎,参预机密。”谢弘微卒,“上甚痛惜 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皇帝所器重的大臣死后赠以各种封号较 为常见,而由皇帝派人“营毕葬礼,在宋书中仅此一人,足见宋文帝对谢 弘微的器重。 宋文帝让谢庄辅佐刘绍,自然含有让谢庄对刘绍多行教导之意。谢庄“七 岁能属文,通论语 ,是一位博学之士,宋文帝第一次见到谢庄就为谢庄的 文采风貌所倾倒,不由感慨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 【1 2 】。并且谢氏家族文化 名闻天下,谢庄更是其中一“美玉 ,用此人辅佐刘绍,表现出文帝对刘绍的宠 爱。此外,用谢庄辅佐其爱子,或许多少也含有对已故臣下后代地眷顾之意。 谢庄在江州陪伴刘绍七年。在这期间,谢庄有充分的时间游历江州地区的 名山胜水。江州地区,尤其是浔阳、豫章两地,山川秀丽,文化积淀深厚,而 且江州远离政治中心,少有政治的烦忧。加之元嘉时期是刘宋政治社会最为稳 定时期,史载:“( 元嘉时期) 区宇晏安,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 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归,自事而已。守宰之职,以六期为断,虽没世不 徙,未及曩时,而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 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一【1 3 】 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心情和生活自然十分闲散。谢庄公务闲暇之余,或借游历 江州地区的山水之际而寄情于山水,或借凭吊名胜而托意于古迹,进而创作许 多优美的山水之作。谢庄今存为数不多的山水诗中,游豫章西观洪崖井诗就 创作于这一时期。洪崖井在江州豫章郡西南山中,相传黄帝的乐臣伶伦,在此 掘井修炼,创制音律,后得道于此,仙号洪崖,有炼丹之井遗此。郦道元水 经注中曾记载过谢庄游豫章洪崖井作诗之事。水经注赣水载:“( 豫章) 西北五六里,有洪井,飞流悬注,其深无底,旧说洪崖先生之井也。北五六里 有风雨池,言山高濑激,激着树木。霏散远洒若雨。西有鸾冈,洪崖先生乘鸾 所憩泊也。冈西有鹤岭,云王子乔控鹤所迳过也。有二崖,号日大萧、小萧, 【1 2 1 沈约:宋书谢序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 ;版,第2 1 6 7 页 【1 3 】j :i = 约:朱书良吏传序,中华书局1 9 7 4 年出版,第2 2 6 7 页 1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言萧史所游萃处也。又按谢庄诗,庄尝游豫章,观井赋诗。言鸾冈四周有水, 谓之鸾陂。似非虚论矣。 从谢庄生平来看,谢庄一生,只有任刘绍南中郎谘议 参军时到过江州,此时他才有机会游历豫章洪崖井,所以该诗当作于谢庄任庐 陵王刘绍南中郎谘议参军期间,具体哪一年,由于史料有限,实难考证。 元嘉二十六年,江州刺史庐陵王刘绍转任扬州刺史,谢庄于是年秋,随刘 绍回到京城建康。宋书文帝本纪日:“秋七月辛未,以江州刺史庐陵王绍为 南徐州刺史,冬十月,南徐州刺史庐陵王绍为扬州刺史。回到阔别已久的 家乡后,谢庄抑制不住回乡的兴奋,写下了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诗日: 山经亟旋览,水牒倦敷寻。稽榭诚淹留,烟台信遐临。翔州凝寒气, 秋浦结清阴。眇眇高湖旷,遥遥南陵深青溪如委黛,黄沙似舒金观道 雷池侧,访德茅堂阴。鲁显阙微迹,秦良灭芳音讯远博望崖,采赋梁山 岑崇馆非陈宇,茂苑岂旧林 这是一首著名的地名诗,诗中,作者巧妙的把从浔阳到建康途中所经过的 道里名称,各地自然风光,以及名胜古迹结合起来,嵌于诗中。诗中涉及到浔 阳至建康间的稽榭、烟台、翔州、秋浦、高潮、南陵、青溪、黄沙、雷池、茅 堂、鲁显、秦良、博望、梁山等十几个地名、山水名。由于年代久远,古今名 称的变迁,加之地理环境的变化,这些地名多已不可考,但其中一些地名,如 雷池、博望、梁山等还是有迹可查的。该诗是现存最早的地名诗,对后世有较 大影响。此后萧子良郡县名诗,沈约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范云州名 诗,以及萧绎的县名诗,当受此影响。 三、任随王刘诞后军谘议时期 元嘉二十六年十月,谢庄回京城建康后不久,又任随郡王刘诞后咨议参军, 并随刘诞出镇襄阳。宋书文帝本纪载:“秋七月辛未,以江州刺史庐陵王绍 为南徐州刺史,广陵王诞为雍州刺史。冬十月,广陵王诞改封随郡王。宋书 刘诞传亦载:“二十六年,出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 1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郡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以广陵雕弊,改封随郡王。 另据宋书沈怀 文传:“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领义成太 守 由此可知,谢庄于元嘉二十六年十月随刘诞到襄阳。 随郡王刘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元 嘉二十六年十月,改封随郡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又改封竟陵王。刘诞是文帝 诸子中颇有才略者,史称刘诞“性恭和,得士庶之心,颇有勇略 【1 4 】。元嘉二 十六年,宋文帝准备北伐,于是把南兖州刺史刘诞调往襄阳,任雍州刺史,都 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加强边境重镇襄阳地区 的军事、经济力量。宋书刘诞传载:“上欲大举北讨,以襄阳外接关、河, 欲广其资力,乃罢江州军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税租杂物,悉给襄阳。 当时一些名臣猛将,如文臣沈怀文、江智渊、谢庄;武将如柳远景、鲁方平、 薛安都等都派往雍州地区。二十七年,南北战事起。在这一场淝水之战后,南 北双方最大的一场战争中,包括谢庄在内的许多著名文人都身处战争前线,是 这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当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氛围,然而由于受时代文风等诸 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诗人( 从现存作品来看) ,竟没有一人创作出反映这场战 争信息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襄阳期间,谢庄创作了他著名的杂言 诗怀园引。诗云: 鸿飞从万里,飞飞河岱起。辛勤越霜雾,联翩溯江汜。去旧国,违旧 乡,旧山旧海悠且长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登楚都,入楚关,楚地 萧瑟楚山寒。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风肃幌兮露濡庭,汉水初绿柳叶 青朱光蔼蔼云英英,离禽喈喈又晨呜。菊有秀兮松有蕤,忧来年去容发 衰。流阴逝景不可追,临堂危坐怅欲悲。轩鸟池鹤恋阶墀,岂忘河渚捐江 湄。试托意兮向芳荪,心绵绵兮属荒樊。想绿苹兮既冒沼,念幽兰兮已盈 因。夭桃晨暮发,春莺旦夕喧。青苔芜石路,宿草尘蓬门。逭吾游夫鄢郢, 路修远以萦纡。羌故园之在目,江与汉之不可逾。目还流而附音,候归烟 而托书。还流兮潺谖,归烟容裔去不旋。念卫风于河广,怀邶诗于毖泉。 【1 4 】李延寿: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下,中华书局1 9 7 5 年h j 版,第3 9 2 页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汉女悲而歌飞鹄,楚客伤而奏南弦。或巢阳而望越,亦依阴而慕燕。咏零 雨而卒岁,吟秋风以永年。 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当为元嘉二十八年春。首先,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中 谢庄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述了他于元嘉二十六年冬随刘诞奔赴襄阳,及其在 襄阳历经两春的生活历程。“登楚都,入楚关,楚地萧瑟楚山寒”,点明了他于 元嘉二十六年冬,随刘诞入荆襄时的所见所感。“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 , 时光荏苒,转眼已经是元嘉二十七年的春天。“冰未已 、“雁不还 ,形象地说 明,虽然春天已经来到,但谢庄却不能像鸿雁那样,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返回家 乡。元嘉二十七年是刘宋和北魏之间战争最激烈的一年,这场双方都蓄谋已久 的战争,从二月北魏攻悬瓠城拉开序幕,到次年二月北魏自盱眙撤军结束,双 方你来我往,激烈的战争持续了一年。在这繁忙的军务中,不觉已经是“风肃 幌兮露濡庭,汉水初绿柳叶青,朱光蔼蔼云英英,离禽喈喈又晨鸣 ,转眼又是 一个春天。“想绿苹兮既冒沼,念幽兰兮已盈园。夭桃晨暮发,春莺旦夕喧。青 苔芜石路,宿草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