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植物词汇的翻译.doc_第1页
中英植物词汇的翻译.doc_第2页
中英植物词汇的翻译.doc_第3页
中英植物词汇的翻译.doc_第4页
中英植物词汇的翻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晶晶 中英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文章简要对比分析了中英两种语言中植物词的联想意义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了解中英两个民族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关键词:植物词; 联想意义; 翻译On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Plant 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word is the most energetic factor in languag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ssociative meaning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plant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Knowing the plant cultu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religious belief, thinking mode, values orientation and aesthetics. To be aware of such differences will be helpful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Key words: plant word;associative meaning; translation中英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利用植物作为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根据它们的颜色、形状或习性赋予一定的喻义,植物以其独特的习性唤起了人们无限的联想,并借植物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eoffry Leech)从语义学的角度把词义大致分为理性意义和联想意义两种类型。理性意义指词义的基本意义概念意义,是一种可以从词典里查到的意义。联想意义主要指看到或听到某一事物时所作出的反应或说话人及听话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植物词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背景的异同,汉英民族对同一植物词有着相同、相似、相异的文化联想意义。 一 汉英植物词联想意义差异形成的原因 1.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差异由于汉英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一种植物可能在这个国家常见,而在另一个国家罕见,如中国江南气候温和湿润,大部分地区适合竹子生长,文人士大夫也喜欢种竹,竹随处可见。竹子生命力顽强,往往在春天长出许多新芽,于是中国人用 “雨后春笋” 来形容新生事物的大量出现。而竹子在英伦三岛不常见,于是人们无法产生相似的联想,英语中用“to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来表达 “雨后春笋” 的含义,也就是说,他们从蘑菇引发的联想和中国人见到竹笋所产生的联想相同。而在英国,我们在文学作品或歌曲里会经常接触的迷迭香(rosemary),是一种常见的常青灌木的花朵,枝叶香气浓郁。它被用于葬礼上,也被用于婚礼上。人们把迷迭香放在故去亲人的墓上,以此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人们也可以在婚礼上用迷迭香作装饰,象征爱情的结合,所以迷迭香含有 “怀恋” 、 “思念” 、“死亡”的国俗语义;而在我国迷迭香就没有这些意义。 2.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说话爱使用比喻,在做诗时尤爱使用赋、比、兴的手法,西方重视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说话喜欢用概念去定义,用逻辑推理,人际交际语句表达清楚、明确,与汉文化中表达含蓄、留有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以形容女子美貌为例,中国人处处使用植物比喻,如: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杏眼桃腮,手如柔荑,如花似玉,齿如排玉,指如削葱”等等,西方的文化是一种科技理性文化,英语国家的人很少用自然植物比拟人的思想品质,进行道德描写,他们倾向于用植物象征人的某种自然属性而非人类属性,如他们用peach(桃子)、rose(玫瑰)、daisy(雏菊)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令人想起女性红嫩的脸庞,没有任何道德评判。3.风俗习惯的不同植物的独特语言,慢慢会衍生一些习俗。我们中国的习俗有些就是从植物谐音或传说开始衍生。如在中国的结婚仪式上,老人经常会撒一些、栗子、花生在婚床上,祝愿新人 “早生贵子”,就是因为枣、花生、栗子和 “早生子”谐音的缘故;还有过年一般吃的水果是 “苹果” 、 “橘子”,以代表平安和吉祥。一般探望病人也是这些水果,而不会送 “梨”等水果。 在英美文化中,铃兰(lily of the valley)在传说中象征着死亡,所以不能送给病人,也不能带上轮船、飞机,带入室内。在西方,英语民族自己直接赋予花丰富多彩的 “花语”,如: red rose (红玫瑰)表示“I love you”;而送pink rose(粉红玫瑰)表示“friendship”(友谊);“blue rose”(蓝色玫瑰)表示“办不到的事”。所以,形成西方人素有的送花习俗,人们常借送花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中国近年来送花风气兴起,花语已有所发展,但远不及英语那么系统。4.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同汉英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语言系统,谐音产生的效果不同。 英语中“pear”(梨)与“pair”(一双)谐音,但未产生任何联想意义。 汉语中 “梨”与 “离”谐音, “梨”便产生 “分离” 、 “离别”甚至 “死亡”的联想意义。 “桃”因与 “逃”字谐音而被人们认为可以逃避灾难,进而有了桃符、桃木剑、桃枝等用于避邪。在英语中,英语这种谐音现象很少,但是也有词是从形(字母组合)和音联系的。如冬青树(Holly)因为拼写和神圣(holy)相似,所以有着宗教的意义,常用来装饰教堂。在中世纪的英国,人们一般都把冬青放在家中或把枝叶戴在身上,认为这样能够驱除魔法和邪恶。5. 神话和宗教的影响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在英语中流传甚广,影响非常大。英语中常用希腊、罗马中神的名字或事件称谓植物,借此表达某种感情以及人把自然界万物视作神赐之物,应与神一样受到崇拜的心理。英语中人们常把花与神连在一起象征希腊神话中的神。如:桂树(laurel)象征阿波罗(Apollo太阳神);百合(lily)象征天后朱诺(Juno)或圣母玛丽亚(the Blessed Virgin Mary);常青花(myrtle)象征维纳斯(Venus,爱和美的女神);橡树(oak)象征主神朱庇特(Jupiter);橄榄枝(Olive)象征智慧女神米涅瓦(Minerva)等等。汉语植物中也有些以神、仙呼之,如仙人掌、凤仙花、神仙草、仙人笔之类,但用某一具体的神名命名的不多。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颇大,它与古希腊神话并称为欧美文学的两大源头,对英语职务的命名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Adam-and-Eve(红门兰,其球茎如人手而得名)、Jews ear(木耳,形如人耳,由生长于elder tree上,因出卖耶稣的Judas吊死在elder tree上而得名)、Good Friday(地杨梅,因花在复活节前后开放而得名)。汉语中也有如观音莲、罗汉豆、佛手之类与宗教有关的植物名,而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菩提树,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就在此树下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二 植物词联想意义的异同短语和成语中以植物作为载体,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由于中英文化上的相互联系及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对相同的植物可能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含义。同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相异,对不同的植物人们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比喻意义,而对同样的植物则有不同的比喻意义。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明:(一) 语义重合语义重合是指英汉语中理性意义相同的植物词在联想意义上的重合,这种重合可能是全部重合,也可能是部分重合。汉英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是广泛的,但不同语言的民族毕竟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里,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思维结构又存在着很多共同点。因此,在英汉这两种音系、形态、结构截然不同的语言里,某些植物词理性意义相同,联想意义有相同之处的现象是极为自然的。1.laurel(桂树)。英汉两种文化中,人们都把 “桂”和 “出类拔萃” 、“荣誉”联系在一起,都将laurels(桂冠)视为 “胜利” 、“荣誉”和 “辉煌成就”的象征。 laurel wreath(桂枝编成的花环)poet laureate(桂冠诗人 )gain/win ones laurels意为“赢得荣誉” 2.willow(柳)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 “柳”都可以引起忧伤的联想,但是其根源并不相同。汉语中的忧伤是由离愁别恨造成的,而英语中的忧伤联想则是死亡造成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多喻别离,抒发思念之情。英语中willow的文化附加意义大多指 “失恋”、“死亡”和 “哀悼”, 是由死亡引起的。 “to wear the willow”有 “失恋”、 “悲悼心爱者去世”,原指旧时带柳叶花圈服丧的习俗,比喻为 “失去亲爱的人”。 (二)语义对立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很多植物名词字面上完全等值,但其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这是汉英植物词表同实异的现象。1.peony(牡丹)。在西方,peony是以医神的名字命名的。医神曾用牡丹的根治好了天神Zeus的儿子Hercules,因此在西方古文化里,牡丹被看作是具有魔力的花卉。汉文化中,人们形容它“国色天香”,是富贵和华丽的象征,古代的文人雅士以牡丹为厅堂、亭阁、花园命名,如“牡丹亭”;常有富贵人家在正厅中悬挂牡丹盛开的吉祥图以示富贵。可见,英汉两种文化中的peony和“牡丹”的联想意义不能完全对应,它们的文化附加意义完全不同。2.lily(百合花)。对英美人而言,lily美丽异常,高雅无比,象征着 “贞洁、清纯”,因而,许多女性以Lily为名。“white lily”指的就是 “清纯少女”。中国人则把百合花看成是夫妻恩爱的象征,因为百合花的叶片到了夜晚两两相对贴在一起。于是在中国文化中它象征着琴瑟和鸣;而英美人看见的却是百合花的纯洁。(三) 语义空缺同一植物词语,在一种语言中常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就可能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这类植物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英汉民族对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因而在两种文化间难免会出现 “真空地带”,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1.字面意义相同,仅在汉语中有联想意义茉莉(jasmine),茉莉花气味芬芳而不俗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附加意义。我国民歌常以 “茉莉”为题材,它象征着我国广大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国人眼中的茉莉花就成为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女性的代表。 2.字面意义相同,仅在英语中有联想意义Banana(香蕉),“banana”的联想意义是 “疯狂” 、“生气” 、“发愁”。“banana skin”(香蕉皮)的联想意义是 “麻烦” 、“困难”。由于外形相似,“banana”常用来指大鼻子(尤其是鹰勾鼻)以及喜剧演员。如:to drive somebody bananas逼得某人发狂to go bananas勃然大怒/兴奋to go bananas over something迷上了A banana republic 新政权不断更换的共和国;政局不稳定的Banana oil 油腔滑调;花言巧语;马屁精The big/top bananas 重要的或有影响的人物三、英汉习语中植物名词的翻译在翻译习语中的植物词时,对于喻体、喻义、形象相近,可直译;对于喻体不同、喻义相同,可采取 “替换”喻体的译法;而对于英汉喻义相差较大的,一般不能直译,可以用意译手法,视具体情况而定。1.直译法(包括直译加注或解释语)有些植物词在英汉文化中虽文化内涵有稍微偏差,但在一些习语中喻义对等,可以直译。例如:(1)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译为 “见树不见林”(2)Forbidden fruit is sweet译为 “禁果分外甜”(3)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译为 “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2. “替换”翻译法英汉语中不同的植物或其他事物在习语中由于某方面的共性,可以替换翻译,这是由于双方所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不同,相同的喻义被赋予到不同的植物或其他事物的身上,产生的习语在对方看来往往是 “张冠李戴”,如果直译就可能会指鹿为马。英语中有些习语的植物喻义在汉语中却有其他的事物代替,例如:(1)gild the lily译为 “画蛇添足”(2)Turn over the new leaf译为 “洗心革面”在汉语中有许多与竹子有关的习语,如果都直译为“bamboo”,在英语中就不易被理解,因为竹子不是英国土生土长的,甚至连“bamboo”这个词语也是引进来的,所以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英语人习惯的形象。如:(1) “雨后春笋”译为just like mushroom(2) “胸有成竹”译为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3、意译法当直译不能准确传达习语中植物词的喻义时,意译法则可被使用。在英语中有许多关于“bean”的习语,例如:(1)spill the beans不能直译为 “撒豆子”,而是 “泄露消息(秘密)”(2)to be full of beans不是 “充满了豆子”,而是 “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汉语习语中的植物词翻译时,也主要采取意译的方法。例如:(1) “金枝玉叶”在汉语中不是指植物而是“descendant of royal families”(2) “青梅竹马”不能翻译为“green plums and bamboo 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