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分析.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分析.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分析.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分析.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分析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研究生:吴艳指导教师:邓英树 摘要:本篇论文从巴金的寒夜、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钱仲书的 围城等几部文学作品中提取语料,运用比较、归纳、数据统计法等方法, 以句法语义为研究角度,对语义指向这一客观语言现象作细致描写,探讨 了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类型及其规律,最后,选取子夜、围城两部著 作,对其中的形容词状语的指向类型进行统计,并试图对这些数据之间的差异 性作出解释。 本文首先对语义指向的起源问题以及研究成果作了归纳,并指出语义多指 向的理论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判别语义指向的两个标准:语义标准、 形式标准,其次,依据这一标准总结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各种类型。包括:语 义指向述语、语义指向主语、语义指向宾语、语义指向介词宾语、语义指向兼 语、语义指向句外成分、语义同时指向主语和宾语、语义同时指向述语和宾语 等等情况。 通过对语料进行比较,综合考察动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 即动元、状元) 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句法结构中状语与谓词性短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是否存 在致使与非致使关系、伴随与非伴随关系) 、述语与主语之间的关系( 是否存在 陈述与被陈述关系) 、述语与宾语之间的关系( 是否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等 几方面来解释形容词状语的指向规律。 关键词: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判断标准指向规律 t h e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a d je c t i v e a d v e r b i a l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d r a w st h e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f r o ms o m e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s u c h a sb a j i n s ”c o l d n i g h t ”,m a o d u n s m i d n i g h t ”,”l i n ss t o r e ”,a n dq i a n z h o n g s h u s ”b e s i e g e dc i t y ”,e t c ,a n d f o c u s e so nt h es y n t a c t i cs t r u c t u r e - s e m a n t i cs t r u c t u r et o d e s c r i b e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o fo b j e c t i v el a n g u a g ep h e n o m e n o nc a r e f u l l yu s e i n g m e t h o d ss u c ha sc o m p a r i n g ,s u m m i n gu p ,d a t as t a t i s t i cl a w ,e t c t h e nw ep r o b ei n t o t h et y p ea n dl a wo ft h ea d j e c t i v ea d v e r b i a l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a te n d ,w ec h o o s e t w ow o r k so f m i d n i g h t ”,”b e s i e g e dc i t y “,c o u n tt h et y p eo ft h ea d j e c t i v ea d v e r b i a l o r i e n t a t i o na m o n gt h e ma n da t t e m p tt om a k ee x p l a n a t i o n st o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t h e s ed a t a a tf i r s t ,t h i st h e s i ss u m su pt h eo r i g i np r o b l e ma n d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fs e m a n t i c d i r e c t i o n ,m e a n w h i l e ,p o i n t e do u tt h et w oj u d g m e n t sc r i t e r i o no nt h i sb a s i s :s e m a n t i c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m a lc r i t e r i o n s e c o n d l y , w es u m m a r i z et h ea d v e r b i a ls e m a n t i cc r i t e r i o n o fa d j e c t i v e sp o i n tt oa l lk i n d so f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s ec r i t e r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 :s e m a n t e m e r e l a t e st ot h ev e r b ,s e m a n t e m er e l a t e st os u b j e c t s ,s e m a n t e m er e l a t e st ot h eo b j e c t , s e m a n t e m er e l a t e st ot h eo b j e c to fp r e p o s i t i o n ,s e m a n t e m er e l a t e st ot e l e s c o p e , s e m a n t e m er e l a t e st os e n t e n c ec o m p o s i t i o n ,s e m a n t e m er e l a t e st os u b j e c ta n do b j e c t m e a n w h i l e ,s e m a n t e m er e l a t e st ov e r ba n do b j e c tm e a n w h i l e e t c 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n g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w e c h e c k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s e v e r a l r e s p e c t s s u c ha st h es e m a n t i c c o m p o s i t i o n ( e s s e n t i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 ,i n e s s e n t i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 i nt h en u c l e a rs t r u c t u r es e r v e sa s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o ft h e s e n t e n c es t r u c t u r e ,a d v e r b i a lm o d i f i e ri n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s y n t a c t i cs t r u c t u r e ,t h e 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a d v e r b i a la n dv e r b a l p h r a s e s o ft h e s y n t a c t i c s t r u c t u r e ( w h e t h e rt oe x i s tc a u s i n gr e l a t i o no rn o t ,w h e t h e rt oe x i s tf o l l o w i n gr e l a t i o n o rn o t )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v e r ba n dt h es u b j e c t ( w h e t h e rt oe x i s te x p l a n a t i v e r e l a t i o no rn o t )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v e r ba n dt h eo b j e c t ( w h e t h e rt oe x i s t d o m i n a n c er e l a t i o no rn o t ) e t c ,t oe x p l a i nt h el a w so fa d j e c t i v ea d v e r b i a ls e m a n t i c o r i e n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a d j e c t i v e ,a d v e r b i a l ,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j u d g m e n t sc r i t e r i o n ,l a wo f t h es e m a n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3 刖舌 汉语语法研究走过了百年历程,随着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形式和 意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三个平面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语义指向分析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8 0 年代以来语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特别是,语义结构 在语法结构中的地位得到正确认识,形式和意义相悖逆的现象引起人们越来越 多的关注,而语义指向分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语义指向理论之所以 有价值,在于它揭示了相同显性关系的不同隐性关系,展示出句法平面和语义 平面错综复杂的状况。”1 因此受到重视,不少学者从这一理论出发,对状语、补 语、定语及副词、连词、代词等与其它句法成分的语义关系进行了描写和解释, 加深了人们对语义指向的了解。尽管语义指向分析在学者们的多侧面探索、讨 论和研究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并逐步显示了其自身的理论价值,但是对这一方 法的挖掘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缺乏系统性,而且,在基本理论问题的认 识上分歧也较大,目前学界无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还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 语义指向分析理论体系,也未能将语义指向的指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一种理论在向成熟、完善的阶段过渡期问,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 断地修正、丰富。正如范晓先生所说“一个学说或一种理论,在大方向一致的 前提下,内部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或者使用某些不同的术语,这在语言学历 史上屡见不鲜。”2 本文结合句法和语义两个平面,选择充当状语的形容词的语义 指向为切入点,就语义指向的研究概况、存在的依据、状位形容词语义指向的 类型及其规律作一个探讨和归纳。 1 彭兰玉定语的语义指向定语的语义指向 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1 ( 2 ) 2 范晓三维语法阐释 j 汉语学习,2 0 0 4 ( 6 ) 1 壹相关讨论对象的范围 1 1 关于形容词状语范围的规定 本文对充当状语的具体形容词作了一个统一的规定,即包括形容词直接修 饰谓语动词或谓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加“地”( 有的书上写为“的”) 后修饰谓语 动词或谓词性短语的情况,都算作形容词作状语。 我们知道,词与短语的区分关系到我们对形容词的界定,特别是单音节形 容词性成分与单音节动词性成分组合而成的结构体,这些结构体是复合词还是 短语,有时界限不明确,如果认为整个结构体是短语,那么其中的形容词就是 状语;如果认为整个结构体是复合词,那么其中的形容词就仅仅是构词成分, 即非句法成分。我们这里不对词和短语的区分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形容词的辨 别问题,我们参考货阳在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一文中的规定:( 1 ) 由形容词性成分构成的组合,如被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 9 7 8 年) 列 为词条的,暂一律看作复合词,其中的形容词性成分不视为作状语;( 2 ) 修饰 动词仅限于极个别用例的形容词,即使该用例未被现代汉语词典列为词条, 也认为不能作状语。( 3 ) 习语性短语中的用例不算作状语的用例,因为它们是 凝固的,而不是自由组合的。如:“( 老关) 就过去开了门,威风凛凛地站在旁 边”,其中“威风凛凛”不算作形容词。 1 2 关于形容词状语句的规定 本文在对形容词作状语的例旬进行选择时,只选取形容词与所修饰的谓语 动词或动词短语组成的状中结构在整个句子中充当谓语的实例,不包括状中结 构充当整个句子的宾语或主语的情况,如:“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 苤查二逝注忘亟上面旦昱鲎廑盔盥重堑皇笪 鱼”:“接着是直盟廛壁鳢蓝丝阎 因丝喧。”( 状中结构在句中充当宾语) ;再如:“公正经垫唱数,是雷参谋。” ( 状中结构加“的”构成“的”字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语) 在语料搜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词用作状语时意义可能完全不同:有的 意义只能用作状语;有的意义既可以用作状语,又可用作定语或谓语,并且还 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既然意义和语法功能都不相同,我们认为这样的词是同 音同形的两个不同的词。只能用作状语的是副词,既可以用作状语,又可用作 定语或谓语的是形容词,如:“自然”: “他自然不会去。” “他自然地同旁人交谈。” 第一句中“自然”义为理所当然,第二句中的“自然”指不局促、不呆板, 态度很从容。前者只能用作状语,是副词;后者既可以用作状语,又可以用作 谓语,如“同旁人交谈,他很自然”,是形容词。 1 3 符号说明 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使用了相关符号,现将符号的所指介绍如下: a :形容词 v :谓语动词 a n :语义指向体词性成分的形容词 a v :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的形容词 n s :主语位置上的体词性成分 n o :宾语位置上的体词性成分 p o :充当介词宾语的体词性成分 v ,:句法结构中a 后的谓词性成分 n e :空位语( 主语不在旬中出现,但通过上下文语境或情景语境能补出) n 兼:兼语位置上的体词性成分 1 4 例旬来源 本文例句主要选自下列作品: ( 1 ) 巴金寒夜 ( 2 ) 茅盾子夜(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年) 林家铺子 ( 3 ) 钱仲书围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年) ( 4 )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选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 ( 5 ) 沈从文边城( 北岳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 贰语义指向的研究概况 2 1 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产生 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义指向分析法从出现到 不断完善也是如此。2 0 世纪中期,不少有识学者在深入研究汉语语法内部规律 时,揭示了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既统一又矛盾的事实,认识到将形式和意义相 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前提和内部原因,也是最根 本的原因。进入8 0 年代以来,国外先进的语法研究理论,如:转换生成法、格 语法、生成语义学、系统一功能语法等语法理论相继传入我国,中国语言学家 受到国外的有关理论的影响,特别是配价语法理论和格语法理论围绕以动词为 中心,探讨动名之间种神细微的语义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汉语语法学者对语义 的研究,这些先进理论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语义指向分析法的发展进程。 但从作用大小看,起决定作用的还是8 0 年代以前,学者们已经具有语义结构在 语法结构中所处地位的正确认识,后来运用辨证的方法并借鉴国外的相关学说, 开始倡导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义指向研究法。正如陆俭明、沈阳所说“语义 指向作为一种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应该说主要是在汉语语法自己的研究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正是因为汉语语言结构中句法结构关系和语 义结构关系的不一致性和复杂性高于其他语言,因此才特别需要建立这样一 种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 2 2 语义指向存在的客观依据 语义指向存在的客观依据,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 2 2 1 汉语本身的特点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是一种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语义选择对词语搭配具 有很强的规约作用,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系的语言,词语没有内部的形态变化, 其语法结构关系不像印欧语系那样靠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来显示,而更多是以语 序和虚词的逻辑意义为基础的。在相关的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包含着较大的语义 容量,因此,句子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同一形式可 陆俭明沈阳著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3 0 8 4 以表示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一客观事实 决定了形式和意义之间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相悖逆,形成形式、意义不 对称的状况。因此,在句子分析的时候,我们应从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两个层 面来考察。例如: a l 一个笑盈盈的女孩走上舞台中央。 b l 一个女孩笑盈盈地走上舞台中央。 a 旬,从句法结构上看,“笑盈盈”作定语,修饰中心语“女孩”,从语义结 构上看,“笑盈盈”也是描写“女孩”的,即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表现出一致性; b 旬,从句法结构上看,“笑盈盈”作状语,修饰、限定谓语中心语“走”,而在 语义上,却是描写主语“女孩”的,可见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不对称。 而在英语等有词形变化的语言中,这类矛盾可以通过采用词语的形态变化 形式可以解决,如: a 2a s m i l i n gg i r la p p e a r e di nt h ec e n t e ro f s t a g e b 2ag i r la p p e a r e di nt h ec e n t e ro fs t a g es m i l i n g l y 英语中,表示“笑盈盈”义的“s m i l i n g ”,本为形容词,修饰名词“g i r l ”时 采用原形“s m i l i n g ”;当修饰谓语动词“a p p e a r e d ”时,则采用副词形式“s m i l i n g l y ”。 不难看出,英语等有词形变化的语言是根据词语所在句法位置的差别采用 不同的构词形式,因此,词汇形式和语义关系通常是对应的。而汉语缺少形态 变化,同一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这类矛盾比形态发达的语言更为突 出,因而汉语的这一特点为语义指向分析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 2 2 人的认知特点 我们知道,客观世界是一个多维的、纷繁复杂的空间,人类借助语言形式 来反映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可以说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并进行交际的必要工具, 而语言形式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用单一的线性序列表示复杂的世界,本身 就存在缺陷,因此,语言在将所有的有语义联系的结构有组织的套合起来,构 成一个更大的更复杂的语义结构体句子时,进行了语序重组以解决这一矛 盾。正如税昌锡所说“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言语单位的组织却是线形的、 一维的。因此,一个个不同的简单的表述结构要进入同一个句子,就必须作适 当的语序调整。这样使得形式上,各组成成分按线性序列依次排列,而在深层 语义关系中,不相邻的成分之间存在说明与被说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也 就是说,句法结构由句子中各组成成分的线性次序来体现,语义结构作为句子 中词项之间的语义联系则不受显性的线性次序的制约,是一种隐性或深层的心 理结构。如: 琳琳的母亲细心地做着针线活。 母亲一做着一针线活 ff 琳琳细心 箭头方向指明了成分间的语义联系:定语“琳琳”规定了“母亲”的范围, 语义上,“琳琳”与“母亲”联系紧密;“针线活”与“做”构成动宾短语,并 受其支配,两者语义上紧密相联;状语“细心”本指人用心细密,因此语义上 与主语“母亲”联系,但“细心”类表示态度、神态的形容词,词义又常常投 射到动作上,使主观上对行为动作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细心”语义上又与 谓语动词“做”联系。 从句法关系看,状语本是修饰谓语,不修饰主语,但此处“细心”是对人 工作态度的评价,语义上与“母亲”联系更紧密、更直接,这种矛盾,可以从 认知心理上得到解释,语言结构意义应该是与事物关系意义相匹配映射的,这 是人类通过语言认知世界的基础,但是因为语言结构是封闭的而其使用系统是 开放的,人们填写结构的结果难免出现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相悖相离的情况, 这种相悖逆的情况张国宪先生称为“语义异指”,与其相对的是结构关系和语义 关系一致的情况,称为“语义同指”。同指与异指的认定都依赖于人们根据经验 建立起来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即认知模式,因此,人的 认知特点是语言形式结构和意义结构相悖逆的主观因素。 2 2 3 语用的需要 语句的使用总是要符合一定的交际需要,张国宪先生( 2 0 0 5 ) 指出“语义 指向成分的分析和确定只是解释了说话人的信息意图,透过信息意图的表象听 税昌锡语义表达的多维性与语义指向分析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 1 ) 6 话人还应该去揣度窥见说话人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语用动机。” 如:a 小明孤独地走在大街上。 b 孤独的小明走在大街上。 a 、b 句除了修饰语“孤独”的句法位置不同外,句子的构成材料、旬式都 完全相同。虽然“孤独”在a 句中作状语,在b 句中作定语,但语义都是指向主 语“小明”的,表明“小明”的内心感受。即使如此,我们也可以感觉到旬意 的差别,用作状语的“孤独”表示“小明”的这一感受是一时的,而用作定语 的“孤独”表示“小明”的这一感受是长久的,可见两个语法成分具有时间上 的差异,定语所表述的性状比状语所表述的性状长久,具体选用哪种句法位, 还取决于交际的需要。 再如:a 他风风光光地办喜事。 b 他办喜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c 风风光光的他要办喜事。 状语“风风光光”指主语“他”主观上要让喜事办得风风光光,带有较大 的主观意愿性;补语“风风光光”指“他”办喜事取得了好的结果,也可能是 意想不到的结果,主观意愿性弱;而定语“风风光光”指主语“他”的精神面 貌,“办喜事”之前就具有这样的状态,主观意愿性呈现出中性。 三种旬式在语用上有细微差异,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这些成分正常的语序, 或将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或将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等。人们之所以采 用语义逆向的句式,是因为这样的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语义顺向的句子所 不具备的表达作用。人们根据不同的语境选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完全出于表达 上的需要或某种表述习惯,也是因为各个句式的语用价值不一样,可以说某词 语句法位置的遴选是说话人表白交际意图的外在表现,所以在具体言语交际中 人们会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而随宜采用,而语义指向分析在处理人们因语用 要求导致成分换位的现象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2 2 4 经济原则 另外,避免重复,追从表达的简洁,也是语义异指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 7 c 2 一群小孩在公园里高高兴兴地玩游戏。 不难看出:这种语义异指现象是语义句法整合的结果。即把本来要几句话 才能说完的内容整合到一个结构中。形式上得到简化,表述上简单、明了、经 济省力。a 1 、a 2 句整合后得到旬c 1 ,从句法结构上看,“坏”从谓语位置移到补 语位置,作动词“踢”的补语,但在语义上,仍是描述“椅子”的情状。b 1 、 b 2 、b 3 句整合得到句c 2 ,“高高兴兴”从补语位置移到状语位置,但语义上指 向“小孩”,是对“小孩”的刻画。句子的整合没有影响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因 为汉语的句法结构是以“意合”为基础的,意合使人们完全可以根据事理上的 固定联系,将改变了次序的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的位置上,从而对旬意做出正 确的理解。所以这种形式简洁的表达被固定下来,同时,用语义指向分析来解 释其中形式与意义的不对称性。 2 3 语义指向的定义 2 3 1 学术界的普遍定义 关于语义指向内涵、范围的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 卢英顺在语义指向研究漫谈一文中这样界定“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 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它成分( 一个或几个) 相匹配的可能性。” 陆俭明在关于语义指向分析中指出“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中某一成 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 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 周刚在语义指向分析刍议中认为“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 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认 为的语义辖域。应用语义指向来说明、解释语法现象,就成为语义指向分析。” 王红旗认为“语义指向是处在句子的同样位置上的具有同样语法性质的词 子椅了 坏 踢池 j己一、 子 了 椅 坏 踢 子 他 椅 “ 也 l r - 、 o。兴。玩兴 戏里高游园高玩公得 在在玩孩孩孩! 群群群 一 一 一 m 娩鸲 语却可以同句子的不同句法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现象,是句法成分的语义关系 同语法关系不对应的现象。” 税昌锡在语义表达的多维性于语义指向中指出“语义指向反映的是句 法成分在语义平面的动态指归性,它体现为由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一起构成的 语义指向结构体,其实质是词语的线形排列反应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性和语义表 达的多维性的矛盾,以及成分间语义关系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由此可见,学者们都承认语义指向的基础是句子层面之内的某些词语( 成 分) 之间的语义联系,即都反映了句子结构内部句法成分之间的联系这一研究 对象的语义方面的属性,但是他们对于语义指向的研究范围的看法并不一致, 有的宽,有的严。有的只研究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有的研究所有成分 之间的语义联系,包括语义辖域,有的要求按照研究需要确定范围。 2 3 2 本文的界定 本文所讨论的语义指向是以形容词状语同其他句法成分的语义联系为研究 对象,包括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同动词短语v p 的语义联系) 和非直接成 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同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的语义联系) 。 2 4 语义指向研究的历程 2 4 1 学术界的普遍观点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产生,语法学界众说纷纭,有不同的看法: 陆俭明和沈开木认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8 0 年代,但是二人对于谁提出“语 义指向”以及这一分析法的产生过程仍有分歧。陆俭明在关于语义指向的分 析( 1 9 9 5 ) 中,明确指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中国8 0 年代。胡树鲜( 1 9 8 2 ) 在两组副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多项作用点一文中已有萌芽。文章并没有用到 语义指向这一术语,但文章所谓的作用点大致相当于语义指向。”沈开 木( 1 9 9 6 ) 认为“语义指向”是由“指向”演化而来的。“指向”一词最早是由 吕叔湘先生对其文章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 1 9 8 3 ) 审稿 时提出的。该文说“吕先生这个指向是语义上的,所以它实际上就是 语义指向,只是这里用作动词。” 周刚( 1 9 9 8 ) 认为语义指向分析法产生于6 0 年代,他说文炼先生早在1 9 6 0 年就已指出汉语的句子在形式和意义上存在不一致性,并且具体分析了这种语 法现象。“文章虽然没有用到语义指向这一术语,但是使用了说明一词, 相当于语义指向。” 陈昌来( 2 0 0 0 ) 等人将语义指向分析法产生的源头又往前推了2 0 年,认为 是在4 0 年代萌芽的,指出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在分析副词的“范围修饰” 时就用到“指明”、“指示”来分析副词的语义指向,并对不同副词的语义指向 进行了明确的分类。 税昌锡、赵世举等不同意上述的看法,指出语义指向分析法的朦胧阶段还 可以追溯到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即马氏文通的问世。税昌锡( 2 0 0 4 ) 在 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考察后,将语义指向分析的发展历程划分 为三个阶段:( 1 ) 朦胧阶段,即从马氏文通问世到6 0 年代初丁声树等现 代汉语语法讲话( 1 9 6 1 ) 的出版;( 2 ) 萌芽阶段,即从6 0 年代初文炼( 1 9 6 0 ) 、 李临定( 1 9 6 3 ) 提出“说明”的概念,到8 0 年代中期刘宁生提出完整的“语义 指向”概念;( 3 ) 探索阶段,即从刘宁生首次使用“语义指向”术语到现在。 赵世举在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中以“皆”为例,认为文通“其他所以 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 生也。第一皆字,重指具字,并在主次。以后皆字与遍字, 亦指养生之具,同在宾次,而皆先焉”中的分析是关于两个处于状语位 置上的所指对象相同、但所联系的结构成分不同的“皆”所作的分析,与今天 的语义指向分析并无二致。 2 4 2 本文的看法 借鉴前贤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考察,我们将语义指向的发展历程划分 为三个阶段:( 1 ) 萌芽阶段,即4 0 年代到5 0 年代末;( 2 ) 探索阶段,即6 0 年 代初期到8 0 年代初期;( 3 ) 发展、成熟阶段,即8 0 年代中期到现在。 2 4 2 1 萌芽阶段 我们知道,马氏文通虽为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但它的语法体系是比照 拉丁语法体系建立的,分析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顾问,因此只能算是一本文言 语法书。真正的现代白话文语法代表作是诞生于2 0 世纪2 0 年代黎锦熙的新 著国语文法,但此时的文章未注意到句子存在形式和意义上不一致的事实,即 便有相似之处的论述,那也是偶然的,如“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新 字本静字也,今先发字而为状字。”一马建忠虽然看到此处的“新”字与常用 用法不同,却用假借去解释,未能抓住本质。然而句子之间总是同时存在着两 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即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而承认这两个平面的区别是认识 语义指向分析的前提,因而马氏文通以及2 0 世纪初的一些文章与后来学者 们关于语义指向的研究论述有本质的不同,还不能算作语义指向分析的开始。 但到了4 0 年代,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用“指明”、“指示”来分析副词的 修饰范围,赵元任在国语入门中分析歧义时,用“谓语的动作方向”不明 确来解释“鸡不吃了”有两种意思,这些概念与现在的语义指向很接近,此时 的著作已有意识地注意到句子成分间语义联系的事实,虽然在谈论这些现象时, 仅仅是只字片语,但己初步涉及了语义指向的研究领域,我们把这一时期看作 是语义指向的萌芽阶段。 2 4 2 2 探索阶段 进入6 0 年代,汉语语法学界提倡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研究道路,文炼 ( 1 9 6 0 ) 率先阐释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指出:“同一形式可以表示 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并揭示了形式和意义 既同一又矛盾的关系,他在该文中分析例句“他洗衣服洗得千干净净”、“他看 小说看得着了迷”时,就讲到“干干净净”和“衣服”有语义关系,“着了迷” 和“他”有语义关系,指出补语在语义上可以“说明”宾语,也可以“说明” 主语,该文给后人很大的启发。随后,李临定( 1 9 6 3 ) 讨论了带“得”字补语 句的语义关系时,也使用了“说明”一词,并系统地对“得”字补语句中补语 的语义指向作了初步归纳。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出现了“语 义上a 指向c ”的说法,此阶段关于语义指向现象的研究虽然是零星的、不系统 的,但是它为后来语义指向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6 0 年代到 8 0 年代前期,可以看作是语义指向分析法的探索阶段。 马建忠马氏文通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 2 3 0 2 4 2 3 发展、成熟阶段 1 9 8 4 年,刘宁生在旬首介词结构“在”的语义指向一文中第一次 完整地提出“语义指向”,标志着语义指向分析法的正式确立,以后,这一术语 使用开来,有关语义指向分析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其中,副词、代 词、补语、状语、定语的语义指向研究尤为突出,并且,陆俭明、沈阳在汉 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己将语义指向提升为一种理论来讲解。学者们在分析 语法现象,解释语言事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有质的飞跃,都是早期研究无可比拟 的,语义指向分析的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不断成熟的时期。 2 5 语义指向分析的研究成果 语义指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容置疑,从研究范围来 看,可以概况为以下三个部分: 2 5 1 某一个词、某一介词短语语义指向的个别研究 关于这部分的研究,从时间上看,处于领先的位置;从规模上看,涉及范 围最广;从具体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副词、代词、介词短语等的语义指向问题, 其中尤其以单个副词的研究居于最多。 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对副词进行研究的学者有刘宁生( 1 9 8 7 ) 、沈开木 ( 1 9 8 3 、1 9 8 4 ) 、周小兵( 1 9 9 1 ) 、陈伟琳、贾齐华( 1 9 9 3 ) 、肖辉嵩( 1 9 8 4 ) 、 施建平( 1 9 9 5 ) 、陈子骄( 1 9 9 6 ) 、陈伟琳( 1 9 9 8 ) 、高育花、祖生利( 1 9 9 9 ) 、 贾齐华( 1 9 9 9 ) 、雷良启( 1 9 9 9 ) 、王丽君( 2 0 0 0 ) 、张谊生( 1 9 9 9 ) 、汪卫权( 2 0 0 0 ) 、 税昌锡( 2 0 0 4 ) 、汪兰( 2 0 0 4 ) 、杨亦呜、徐以中( 2 0 0 4 ) 等,涉及的副词主要 是“最”、“也”、“不”、“没有”、“只”、“就”、“都”、“全”、“才”、“分别”、“相 互”、“幸亏”等。这些文章对副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有的是利用语 义指向理论对意义相近的个别副词进行辨析;有的是根据副词所在环境不同而 致使语义指向不同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有的是利用语义指向来分析歧义现 象;有的是归纳某个副词语义指向的规律;有的是以语义指向的观点为基础, 并结合焦点、语义特征、语用分析等其他分析手段来考察某个副词。 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对代词进行研究的文章比对副词的研究要少,有段业 辉( 1 9 8 7 1 、方欣欣( 2 0 0 0 ) 、税昌锡( 2 0 0 3 ) 等。 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对介词短语进行研究的文章也不多,主要有刘宁生 ( 1 9 8 4 ) 、齐沪扬( 1 9 9 4 ) 、古川裕( 2 0 0 0 ) 、黄婉梅( 2 0 0 0 ) 、赫琳( 2 0 0 4 ) 等, 主要是对“在”旬式、“跟”字句、“从小”等旬式加以研究。 从总体上看,学者对单个词语和介词短语的研究是从现象的描写到理论上 的解释;从类型的归纳到规律的揭示;从单方面的研究领域向多方研究范围扩 展。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逐步提高。理论上讲,这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单一, 因此学者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阐释时,容易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2 5 2 专题研究 这一部分的研究不同于前一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是以某个具体的词或短语 为着眼点展开研究的,而这一部分着重是对某一类词、某一句法成分或某一句 法结构的语义指向进行论述,它跨越了单个词的研究范围,具有很强的概况性。 在这些研究中,对补语、状语语义指向的研究可以说最为集中,也最为细 致。本文也是一篇对形容词状语作专题研究的文章。 关于补语语义指向研究的文章有:张国宪( 1 9 8 8 ) 、辛丽娟( 1 9 8 9 ) 、陆俭 明( 1 9 9 0 ) 、余志鸿( 1 9 9 11 、刘延新( 1 9 9 2 1 、耿延惠( 1 9 9 5 1 、李谱英( 1 9 9 5 ) 、 傅远碧( 2 0 0 0 ) 、岳利民( 2 0 0 1 ) 、张豫峰( 2 0 0 2 ) 、王丹荣( 2 0 0 4 ) 等,其中,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研究尤多。不少学者还讨论了特殊旬式的补语语义指向的 情况,如:任玉华( 2 0 0 0 ) 讨论了“把”字句补语的语义指向情况;李咸菊( 2 0 0 4 ) 研究了重动句式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律。 关于状语语义指向研究的文章有:张力军( 1 9 9 0 ) 、张国宪( 1 9 9 1 ) 、董金 环( 1 9 9 1 ) 、高万云( 1 9 9 3 ) 、张世才( 1 9 9 9 ) 、王立弟、沈阳( 2 0 0 0 ) 、刘芳( 2 0 0 2 、 2 0 0 3 ) 等,其中,以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的研究最突出。列特殊句式的状语语 义指向的研究也有讨论,如:肖伟良( 1 9 9 8 ) 论述了兼语句中状语语义指向的 情况:杨恺琴( 2 0 0 4 1 研究了递系结构前状语语义指向的问题。 关于定语语义指向的研究较前两种而言要少,主要有:王景丹( 1 9 9 9 ) 、丁 凌云( 1 9 9 9 ) 、彭兰玉( 2 0 0 1 ) 、赵世举( 2 0 0 11 等。而且,关于定语语义指向 的研究主要是考察指向的分类情况,对规律的探索未见论及。 将状语、补语、定语的语义指向结合起来考察的论文,主要有:欧阳云 ( 1 9 8 6 ) 、刘柏林( 2 0 0 2 、2 0 0 4 ) 等。但讨论内容也仅仅是分门别类地罗列各个 成分的语义指向类型,没有对它们作对比研究。 2 5 3 语义指向分析法的理论性研究 时问上看,语义指向的理论性文章出现较晚,是从整体上对语义指向分析 的把握,从卢英顺开始,他在语义指向研究漫谈中对语义指向作了界定, 分别举例描述了补语、状语、定语三种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类型,阐释了语义 指向对歧义的解释性、对句法变换的制约性。沈开木( 1 9 9 6 ) 对“语义指向” 的提出过程、内容、实质及意义做了系统的论述。陆俭明先生的关于语义指 向分析对语义指向的含义、考察角度、作用以及理论背景作了细致的论述, 且在以后的著作中,将语义指向作为一种理论讲解,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 讲中,以“语义指向理论与语义指向分析”明确提出。王红旗( 1 9 9 9 ) 则专 门探讨了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学术原因。周刚语义指向分析刍议论述了语 义指向的演进,并从动态、静态的角度对语义指向的类型进行划分,最后也指 出语义分析的作用。税昌锡简论隐性语法关系和语义指向、语义表达的多 维性与语义指向分析、若明若暗的语义指向问题早起语法著作语义指向 分析考察、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多维考察等一系列文章对语义指向产生的 理论基础、实质、演进过程、研究的意义、结构类型和整个研究状况进行全面 的研讨,对语义指向分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部分的研究是在对语义指向分析法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探 索的,因此起步较晚,可以说它是对前面两个部分的深化,是从理论上把握语 义指向分析,同时,这部分将成为建构语义指向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叁语义指向的理论探讨 3 1 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 3 1 1 语义因素 不同状语,词义不同,很明显语义指向也不同。例如: 他的眼光慢慢地移到枕旁那支铅笔上。( 寒夜) i 益中即使发达起来,光景也不能奎奎墨墨就生基皇到我,所以我犯不着用出全 副力量来对付你们! l j( 子夜) 盐:塑却反不哭了,瞪着一对泪跟,墨墨地出神。( 林家铺子) 她兴奋地把头一昂,她觉得浑身发热,心也跳得很急。( 寒夜) l 她忽然觉得一阵心酸,便放开了它,走到窗前,益益地叹了二里氢。 ( 寒嫉粤j 即使有相同的状语,但因谓语动词不同,语义指向也会有差别,例如 星笙垂第一次带些兴奋的神气说,堡丝鱼地回看吴荪甫的注视。 t 一 ( 子夜) 妹妹很坦白地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l j 容易看出,第一句中“坦白”语义指向主语“屠维岳”;第二句中“坦白” 同时指向主语“妹妹”和谓语动词“说”。 状语的词汇意义对其语义指向有重要影响,我们将在语义指向规律部分再 作详细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3 1 2 句式因素 例句:小林浓浓地冲了一杯咖啡。( “浓浓地”指向宾语) 咖啡浓浓地冲了一杯。( “浓浓地”指向主语) 老师把小林客客气气地请进屋。( “客客气气地”指向主语) 小林被老师客客气气地请进屋。( “容客气气地”指向介词宾语) 可见,旬式结构不同,同一个词语作状语,其语义指向也不相同。 事实告诉我们,状语的语义指向同时取决于词汇的词汇意义和句式结构。 3 2 语义指向的判断标准 形式和意义是语言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陆俭明曾经说过“我们所说的形 式和意义的结合,指的是形式和意义要相互渗透,相互验证。具体说,我们可 以从意义入手,也可以从形式入手,但无论从哪一方入手,都应力求从另一方 去得到验证。这就是说,从意义入手,要力求在形式上得到验证,找到形式上 的表现;从形式入手,要力求在意义上得到验证,找到意义上的依据。这种形 式和意义上的互相渗透、互相验证,有时要反复进行。”因而,本文在对状位形 容词的语义指向进行判定也选用意义、形式两个方面作为标准。 3 2 1 意义标准 大家知道,词语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在语言上的一个心理反映,而词义也并 非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它由上下层面的要素构成,对词义进行分解,可以得到 义素( 它“是构成词义的最小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2 ) 。这种分解法现 代语言学中称为“语义特征分析法”,或“称义素分析法”,就是“将一个词的 意义分析为一组区别性的语义特征。这种方法不认为词义是词所指对象的本质 属性的反映,而认为某个词的词义就是该词的所指对象相对于其它对象的最低 区分度,它表现为一组区别性的语义特征。任何对象只要完整地具备了这组特 征,就足以与其它对象区分开来,其语言表现就是可以用这个词去称呼它。如 果说一个词所能指称的对象是一个集合的话,那么进入这一集合的唯一标准就 是必须具备这组特征。”3 理解“语义特征分析法”是我们认识意义标准的前提, 下面作具体分析: 例如:“冷清”、“热闹”,现代汉语词典对它们的释义是: 冷清:冷静而凄凉 1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3 :6 1 2 黄伯容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 上)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7 :2 7 1 3 刘大为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1 ( 3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