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优秀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优秀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优秀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优秀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优秀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优秀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 教育硕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研究生黄徐扬指导教师杨雪梅 摘要:本研究为5 所大学的2 4 4 名本科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 的关系研究,其中优秀大学生有7 5 名,非优秀大学生1 6 9 名。研究量表采用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 e n n e s s e es e l f c o n c e p ts c a l e ,t s c s ) 和大学生自我 管理量表( c s s m s ) 。同时结合访谈法收集数据。研究结果如下: 1 、优秀大学生在生源地、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 上存在正相关性,其中担任班干部、家庭经济呈显著正相关性。 2 、优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各维度上呈现正相关。 在自我管理的研究思考能力、知识学习、自我控制、观念意识、工作态度、 趋势需要、自我效能和自我表现维度上,均与自我概念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3 、优秀大学生与非优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特点及各维度上差异性显著。 4 、优秀大学生与非优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特点及各维度上差异性显著。 5 、优秀大学生与非优秀大学生的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相关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优秀自我概念自我管理 o u t s t a n d i n gc o u e g e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a n d s e i f - m a n a g e m e n tf e a t u r e sa n d 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 d e v c l o p m t a l 肌de d u c 撕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g r a d 哪t es t l i d e n t :h u 蛐gx u y 锄gm a i np r o 融s o r :l gx u e i i l e i a b s t r a c t :t i l i si i 骼龆r c hb a s e do nt 1 1 e 懿c e l l 铋t 铲a d u a t c ds t u d 锄t si ns c h o o l , t l i em e m o d o l o g yw k c hc o n t a i n sn l em e 觚so f 他s e a r c h 觚dn e n r i e w 锄dt l l e a c a d 锄i c 陀v i e 、) l ,i n go fs e t t l 锄t 咖d ya n ds 0 c i a lh i s t o r y t h e 陀a 托t w os c a l 懿i 1 1 m i sp 印o n ci s t c 衄e s s s e l c o n c 印ts c a l e ( t s c s ) c r c l a t c db yw h f i t t s o n1 9 6 5 ,t 1 1 e c o n d 删s c d 酣i t i o ni n1 9 8 8 t h eo m 既s c a l ei sc 代a t e db yh e x i a o g cw h oi s h u n 缸n o 彻mu m v e r s 时f a d u a t c d 咖d t s ,n 锄c dc s s m s ( c 0 l l e g es t u d 饥ts e l f m 趾a g 锄锄ts c a l e ) i n2 0 0 4 t h cs u b j e c t so ft h e 咖d y 玳2 4 4s t i l d 髓t s 劬mf i v ed i 衔锄tl l n i v 粥埘w h o a 托捌 1 d o m l yd m 、砸,也ee x c c l l 吼t 孕a d u a t e d 咖d e l l t sa r c7 5 锄dt h en o n - 懿c e l l 饥t 哥a d u a t e d s t u d 饥t sa 他16 9 m e 雒w h i l c c o l l 鲥i l l g ,锄a l y z i n gt h e 粕d i n t e 州晌ga l lt 1 1 es u b j e c t s a c c o r d i n gt 0t 1 1 er 鹤e a r c h ,t 1 1 er 懿u l tw i l lb ef 0 1 1 0 w : 1 t h e 他sa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 c x l l e n t 笋“i u a t c d 咖d e n t sb e t w 啪3 f - a c l o r s ( 1 ) 、h e 他眦y o u 劬m ? r 删o r 讪觚? ( 2 ) a r cy o ut l l eo i i l y c h i l di ny 0 f - 锄i l y ? ( 3 ) h o wa b o u ty o l l rf a m i l y se c 0 n o m i c ? ( 4 ) a r cy o ur e s p o n s i b l ef o ry o u rc l 嬲s0 rc o l l e g e ? t l l eh i g l l e s tp o s i t i v ec 0 力r e l a t i o nb e 呐e 锄r e s p o n s i b i l i 哆f o ry o u rc l 弱s0 r s o m e t h i n g 锄df 锄i l y se c o n o m i c n 2 t h e 他i sah i g hp o s i t i v ec 0 n c l 撕0 nb 髓w e s e l f c 0 n c e 叫o n 锄d 鲥f m 觚a g 锄e n to n 懿c e l l e n t 伊a d u a t e ds t i l d e n t s 3 t h e 佗a r eb 追d i 仃确c eb 们7 l ,e e ne x c e l l e n ts t u d 饥t sa n dn e x c e l l e n t s t i l d e 吣0 ns e l f c o n c e 州0 n e s p e c i a l l yi n 也i n l d n 舀咖d ) ,i l l g s c l b c o n 仃0 1 l i l l g , n c e 面o n ,枷t i l d eo f j o b ,a t t 蜘t i o n 锄da c t i o n ,s e l fe 伍c y 锄ds e l fs h o w 4 t h e r ca b i gd i 行e l c eb 咖e e x c e l l e n ts t u d 锄t s 锄d n - 懿c c l l 锄t 或u d e n t so ns e l f 砸l a n a g e m e n t k e y w o r d :c o l l e g e 咖d t 弧c e l l 盟ts e l f c o n c 印t i 伽s e l f m 髓a g 锄e n t 珊 第一章引言 1 1 研究背景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不仅代表着先进青年的精神面貌,还担 负着国家的未来建设,他们在校学习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中国的持续发展 有着特别的意义。大学阶段不仅仅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转型期,也是其个性完善 的关键时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态。 针对这一庞大群体,目前的研究非常多,诸如大学生人格、大学生社会支持、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等等。但是作为高校优秀大学生( 以下简 称优大生) 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一个国家的兴旺靠的是大众的力量,而某个领 域的发展却要依靠个别优秀人才的智慧推动。 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再是人生成长的 唯一选择。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高校学生,让他们继续学习,努力实现自我价 值和社会价值,是每一个老师与家长的心愿,也是学生自己的追求。成功的途 径有很多,但成功的方法却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期望成功,成就自己也成就社 会。本文希望从细微处出发,找出共性和个性,可以推广到各大高校的学生教 育管理工作中。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大学生的健康的自我概念与有效的自我 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重要的任务,也是大学生自助成长重要的策略。说 明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首先要探讨优大生的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在各维度上相关性,以及 和非优大生的对比。按照人口统计学变量( 学校类别、性别、文科理科、生源 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班干部、家庭结构、家庭经济) 进行对比研究, 探讨两个群体的差异性。其次,分别分析优大生与非优大生在自我概念和自我 管理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探讨优大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从研究结果 中找出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具体相关点,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 论依据。 1 3 研究意义 1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了解与掌握优大生的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高校教 育工作者才能更有效的借鉴他们其中的良好品质、行为习惯、学习过程以及情 绪情感来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教育,起到一种示范与引导作用。 2 从学生自助成长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按照马斯 洛的需要层次来理解,自我实现是人的最终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是自己对自己 的要求与努力,每个人都有向前发展的需求,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 人的发展的归纳,自助成长,不仅仅是对优大生而言,对其他学生来讲,也积 极重要。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超越与提升自我,这是每个学生关注的问题。 3 从心理健康研究的角度来看,优大生在学习方面的优良品质值得推广教 育,同时要注意的是,优大生并非十全十美,对优与非优学生的教育教学中, 不仅仅要关注学业与成绩,更要重视所有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4 从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对于未来优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一直是国 家强盛繁荣的前提,优秀人才的教育与培训离不开高校教育,而高校教育的重 心就是发现与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掌握优大生的普遍特质与个别差 异,注重因材施教,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做好高校基础教育的同时,提高 所有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此基础上发掘人才,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 特色特长、个体差异等,提出不同的要求与期望,让他们的自主学习,自助成 长,教师指点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学校的教育整体水平,缩小分化差距。 当代大学生的研究已经日臻完善,例如对学困生、文科理科生、艺体生等 等的研究,而对优秀大学生的研究几乎没有,在以往的文献中可查资料不多, 研究有一定困难。本研究从优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管理入手,以积极心理学 为指导,对在校大学生教育有极强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1 4 研究假设 通过阅读众多文献资料和前人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推测: l 优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管理在学校类别、专业、性别、生源地、 民族、是否为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家庭结构上有显著差异。 且与非优秀大学生有所不同。 2 2 优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非优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特点及差异性 3 优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非优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特点及差异性 4 优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非优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相关性分析 1 5 研究难点 本文研究难点在于如何界定“优秀大学生 。从文章中所选取的几所大学 来看,各个学校对“优秀大学生 的评定标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次,每 年各高校优秀大学生的评定人数比较少,各学校及学院的评选按照1 比例评 选优秀大学生。样本的获取有一定难度。第三,优秀大学生属于大学第四年级 即将毕业的学生,对于他们毕业后的纵向发展研究,有一定难度。 在以前的许多研究中,国内外研究者已经详细探讨了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与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二者的相关研究,更不曾将研究对象定位在 优秀大学生这个少数群体。 第二章文献综述 2 1 优秀的界定 2 1 1 优l ( 1 ) 优良;美好。晋书束皙传:“参名比誉,谁劣谁优? 一 ( 2 ) 充足:富裕。见“优渥 、“优裕 。 ( 3 ) 协调。淮南子原道训:“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丹 ( 4 ) 柔弱;少决断。管子小匡:“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 ( 5 ) 俳优;优伶。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的统称。后来亦以称戏曲演员。 ( 6 ) 戏谑。左传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 优异: ( 1 ) 特别好。如:成绩优异。新唐书选举志二:“自今选人才业优异, 有操行,及远郡下寮名迹稍著者,吏部随材甄擢之。 ( 2 ) 特别厚待。礼记刘蹇传:“七十致仕,亦所以优异旧德,厉廉高之 风。一 2 1 2 秀2 ( 1 ) 指禾类植物开花。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 矣夫。一朱熹注:“谷之始生日苗,吐华日秀,成谷日实。 引申为草木花开的 通称。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一 ( 2 ) 指草类植物结实。 ( 浙大发学【2 7 】6 号) 3 四川大学h n p 洲x s b c s 伽。d l l ,叭i c i e p h p ? n a v s - i d = 1 5 6 6 6 ( 4 2 5 分) ,3 次以上校级奖学金( 五年制至少4 次) ( 4 ) 大学期间曾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等荣誉称号、获 校一等奖学金或国家级奖项,在有关重大活动中为学校争得荣誉。 ( 5 ) 学习勤奋,学业成绩优秀,学习的课程没有补考科目。毕业论文水平 较高,在校读书期间有获得学术方面的成果。体育成绩达到国家标准,积极参 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 2 2 5 西南交通大学1 : ( 1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积极要求进 步,作风正派,品德优良,团结同学,遵纪守法。 ( 2 ) 在校期间曾两次及以上不同年度被授予校级或以上级别荣誉称号( 包 括:“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 、“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 子 、“优秀团干部 、“优秀团员修、“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 “一专多能优秀个人”) 。 ( 3 ) 在校期间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刻苦,成绩优秀,无补考,曾四次及以 上获得综合奖学金,c e t 4 6 ( 4 2 5 分) ,且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有较高水平。 ( 4 )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 5 ) 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 6 ) 能正确处理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的关系,服从国家需要。自愿申请到 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县城以下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 工作者优先评选。 2 2 6 优秀大学生的评定标准 1 西南交通大学h t t p :训眦s 喇t i i c d u c 枷印a n ,o 唱帅i z a t i o n j l 咖 7 表l 五所高校对于优秀大学生的评定标准 学校思想政治 学习情况获奖情况文体及其他社会实践 科目无补考三年学 爱党、爱 习成绩总平均分 国、爱校、 四川农业大学以上,c 盯4 6 ( 4 2 5 遵纪守法 分) 计算机等级一 等 级 本科:无补考,校级 四次以上( 舍四次) 学习优秀奖学金, c 盯4 6 ( 4 2 5 分) 四川师范大学同上 专科:无补考,校级 二次以上( 含二次) 学习优秀奖学金 无补考2 次及以上 优秀学生三等及以 浙江大学同上 上奖学金( 五年制至 少3 次) 无补考。无重修三 年平均分绩点均列 四川大学同上 所在专业前l 3 , c e l - 4 6 ( 4 2 5 分) ,3 8 达到国家规定的 积极参加 。大学生体育合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 社会实践 格标准”;综合素 干部优秀团员,优和精神文 质三年总平均成 秀团员干部明建设活 绩在同专业的前 动 2 5 一次以上( 含一次) 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须 是校级优秀学生、优 秀学生干部、优秀团 员”、优秀团干部”) 2 次及以上优秀学生 ( 三好学生) 、优秀学 生干部荣誉称号或校 级优秀团员、校级优 秀团干部、校级优秀 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 五年制至少3 次) 校级三好学生、优秀 学生干部等荣誉称 号、获校一等奖学金 或国家级奖项等 体育成绩达到国 家规定的锻炼标同上 准 体育成绩达到国 家规定的锻炼标 准,毕业设计( 论同上 文) 成绩在良好及 以上 积极参加文体活 动和其他公益活 同上 动。体育成绩达 到国家规定的锻 次以上校级奖学金 炼标准 ( 五年制至少4 次) 两次及两次以上三好 学生标兵、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精神积极参加文体活 无补考。四次及以上文明建设积极分子、动,身体健康, 西南交通大学同上同上 获得综合奖学金 优秀团干部、优秀团 达到 国家体育 员、社会实践先进个锻炼标准 人、优秀青年志愿者、 一专多能优秀个人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在校优秀大学生毕业生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各自的学校,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 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优异,在校期间无科目补考,获 得2 次及以上奖学金:c e t 4 6 ( 4 2 5 分) :具有优秀学生( 三好学生) 、优秀学 生干部荣誉称号或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团干部、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称号;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且热衷 于社会实践的参与和锻炼的学生。 2 3 自我概念、自我管理理论研究 2 3 1 自我 “自我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在心理学研究者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 法。在很多关于“自我 的概念中,概念混乱的原因之一是“自我 并非一个 单一的实体,它包括许多结构和过程。比如,关于“高兴 ,自我的一个方面 是高兴本身的感觉或者情感体验,即哲学家所说的可感受性( q u a l i a ) 或者感 觉性( s 饥t i c e ) :原因之二是因为有意识上的区别,高兴的愉悦感属于我自 己个体的高兴感觉;原因之三是认知关注的焦点个体能体验到到或者 不能体验到自身目前的状态;如果我能知觉到高兴但是没有注意它,是因为我 集中精力正在看电影;最后个体对自己是高兴的具有一个稳定的表征图式即, 我自己是一个高兴的人,或者个体认为“看电影时,我总是感觉到高兴。 自 9 我的这四个方面仅仅是说明自我概念的复杂性【1 1 。 2 3 2 自我概念的理论基础 最早研究“自我一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w j 锄懿) ,他于1 8 9 0 年首次提出“自我的研究。从此以后,许许多多的心理 学家对“自我 这里领域的研究层出不穷,乐此不疲,自我概念已经成为当今 心理学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开创的很多课题都与自我相关。由于长期以来, 研究中的方法论对自我概念的局限和限制,自我概念的研究显得比较混乱。由 于不同的心理学家、心理学领域在自我概念及其研究取向上的差异性,侧重点 不同,使得他们各自对自我概念的界定也有所差异。 对于詹姆士而言,他研究的自我概念用s e l f ( 自我) 来表示自我概念,这 种用s e l f 来表示自我概念的做法沿用至今。在自我概念中,詹姆斯为了把自 我做出区分,他把“自我 划分为:经验客体的我( m e ) 、主动行动者的我( i ) 相对于环境而言。在作为经验客体的我有三种不同的组成部分:第一部分 是精神的我,它又包括三个部分个人目标、抱负、信念等组成;( 2 ) 第二部分 是物质的我,它指个体的身体及其属性:第三个部分是社会的我,即旁人所看 到的我i z j 。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r o g c r s ) 看来,他强调现象学取向和个人的 现象场,在罗杰斯的眼里看来,自我概念是与个体相关的现象场与自己的关联, 是对个体自身的认知及其行为方式的解读。他还认为,自我概念会影响一个人 的性格与行为方式,自我概念会影响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而且自我概念还 支配着个体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即如何针对外界环境做出相应的反 馈【3 1 。 心理学家b g t n 对自我概念的界定为,个人对自己外形、认知、情感、 意志、行为的统合i j 。 自我概念对于s h a v e l n 来说,它意味着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觉知,这种认 知是通过个体经验的习得和自身对外界的认识形成,它有三个方面:人际互动、 自我属性、对社会环境的经验型体验:s h a v e l n 的自我概念有多个纬度,这 个纬度模型按照一定的层级排列组织到一个对应的范畴之内。与此同时,来自 1 0 外界的评价、强化、个体的归因方式同样会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5 】。 彼德罗夫斯基认为的自我概念,是每个个体对自己相对稳定、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到的独特的、自我表象系统和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6 1 。 b a 啪c i s t c r 对自我概念定义是:个体对他自身整体的认识,其中个体的人 格特征和认知方式,对社会不同角色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观点与看法【7 】。 我国西南大学学者黄希庭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所有方面的认识和 态度,是一个多纬度、多层次、具有组织性、评价性和区别性的概念,它能够 与社会中其他人区别开来【引。 2 3 3 自我概念的功能 虽然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界定有所差异,这与他们的切入 点,思考点,考量方式与结构分析息息相关,但是,这些不同的自我概念也有 相通、包含之处,即他们对自我概念有一个共识,s e l o c o n c 印t i o n 有三个功能: l 、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的功能2 、自我概念会决定个体对自身经验 的解释3 、自我概念影响与决定人们的期型9 1 。 在自我概念的第一个功能中,个体如何解读自身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 人都有按照维持内在一致性的准则来指导自己行动,由内在自我发出指令,即 所谓“知行 合一,行为一定与内在认识相匹配。如果出现矛盾,个体会显现 出焦虑等特质。对此做出研究的还有达顿等人,他们研究发现,当个体认为自 己没有宗教偏见,但如果情景会让当事人有可能被怀疑具有宗教偏见,个体会 做出某种行为,表明自己的内在与行为一致,通过行为向外界和自己证明并无 宗教偏见1 1 0 j 。 做出同样研究的还有金盛华,他在研究中也证实了自我概念对个体行为有 很强的指导作用。个体自我概念胜任感强的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经历和时间 的投入方面明显优越于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1 1 】。 自我概念的第二个功能是对经验的解释。如何解释,这是个体对应外界环 境做出反应的关键。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为独立的个体,经历对于个体而言具 有什么样的意义与作用,个体又会附着什么样解释系统在其背后差异明显。经 历对于个体来讲,意义独特,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或许会有相同的经验,但是 对于同种经验的解读却千差万别,其中的差别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比如: 一个人学生认为自己能力平平,考试成绩居于全班平均水平。假如在一次测验 中,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他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原因是相 对他的水平而言,提高很多,进步很大,对于自我积极方面有所提高与增强。 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一个学生从能力、学业来说都非常优秀,成绩一直在班 级和年级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是前1 0 名的人来说,如果一次考试他取得的 成绩很低,此次成绩对他来说将是一次很大的挫败,失败感强烈,这次考试的 失误与以前的个体经验完全不符。詹姆斯在有关自我的研究中,提出一个有关 自尊的公式:自尊= 成功抱负。 在这个经典的自尊公式中,詹姆斯想要表达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满足并不 是仅仅取决于个体获得了多大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个体如何对待此次经验的含 义及意义。 每一个人都有保持内在一致性的动机与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按 照内在概念的指示与引导在行动,并以内在经验与解释系统来看待自身行为, 对外界做出的反应。因此,自我概念类似于一个过滤机制,要想改变人们头脑 中已经形成的固定观念非常困难。每个事件与行为都会进入个体的内心世界, 被每一个个体独特的自我概念进行加工与解读,最后输出思想与行为。在知觉 经验通过自我概念这样一个过滤机制的时候,固定的意义会被主体人为附着上 去,而所附着意义的大小及轻重缓急取决于个体自身成长所形成的自我概念。 当人们的内在概念是消极负面的时候,中性信息大多被消极化;如果自我概念 是积极向上的,中性信息大多被赋予积极的含义。 在自我概念的第三个功能中,自我概念影响与决定人们的期望。个体对于 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步骤、结果预测及最终结果,以及外界他人对此事 件的反应与解释,都会受到自身自我概念的影响,它类似一部预测机,用个体 积累的成长经验来判断、解读并预测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伯恩斯的研究中发 现,儿童对自己的期望是建立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之上,它与自我概念一致发展 【1 2 l 。国内学者金盛华在有关儿童自我概念的实验中证明了这一点,学困生的 学业落后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他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差( l e d 州如) 【1 3 】。在学困生的自我概念里面,他们的自我期望、自我效能感、学 习的主动性,外部评价系统与行为方式都不同于常态学生。学业成绩长期滞后 1 2 于大部分学生是不正常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学业 的挫败及自我信心的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叠加、增大。于此同时,在他 们的内心建构出一种对待未来事件的悲观看法,即习得性无助。所以在他们的 经验解释系统里面,内部机制一切正常,因为与之相匹配的是失败的结果与消 极刺激。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得到好的结果,这是他们内心由于无数次的挫 败而产生根深蒂固的概念。所以,落后的成绩是正常的,这是自己本身期望的 结果,而老师、父母、同龄人也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结果。消极的自我引 发了消极的行为,同时也决定了只有消极的外部评价,他们对结果有着内在的 接受准备,也决定了他们不再愿意努力学习,因为一切都是空谈,学习也不会 在有任何吸引力与正面刺激。 2 3 4 自我管理 2 3 4 1 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 自我管理的研究是建立在对人类行为的控制上发展起来的,自我管理的变 迁经历了多个时期,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到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理论,从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到社会主义理论的班杜拉等等,在这一漫 长的过程中,个体的发展由生物决定论,发展到受外界刺激反应,最后在社会 认知理论体系中达成平衡,发展完善。 2 l 世纪以来国外对自我管理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现代管理学大 师彼得德鲁克( p d m c k e r ) 从人的职业生涯出发,认为自我管理包括“认清自 身、明白自身的归属、清楚自身能做什么样的贡献、维护人际关系、进行下 半生规划一1 五个要素,他认为能够“经营管理自己 ,懂得将自己放在最能 有所贡献的地方。并学会发挥自己所长的人即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2 。 相对于国外的大量研究,个体自我管理在我国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国内学 者王益明、金瑜对自我管理的定义是:个体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控制不当冲动,克服不利情景,积极寻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3 。 其他学者如马金海、郭海龙、徐爱民等也分别给与了相应的定义。 1 p d m c k 玎著刘毓玲译2 1 世纪的管理挑战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 0 0 0 :1 6 0 2 p 咖c k 盯著刘毓玲译2 1 世纪的管理挑战【m 】一匕京:生活读书新知二三联出版社,2 0 0 0 :1 6 0 3 王益明金瑜自我管理研究述评 j 】心理科学2 0 0 2 ( 4 ) 1 3 2 3 4 1 1 社会认知理论( s o c i a ic o g n i t i o nt h e o r y ) 社会认知理论将个体的三个方面放在动态系统中进行考量,即三元交互作 用系统模式( t r i a d i cr e c i p r o c a ld e t 锄l i n i s m ) ,分别考察:个体认知、行为、环 境1 。 社会认知理论家班杜拉认为,认知( c o 嘶t i o n ) 、行为( b e h 撕o l l r ) 、环境 ( 响眦e n t ) 这三个变量是个体活动的三要素,三者之间循序不断的相互 作用【1 1 。与此同时,个体对外在环境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积极影响, 另一个是消极影响,而外界环境也随着个体的回馈行为产生同步变化2 。这种 相互的影响模式为个体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根据个体自身行为和外界环境 变化的关系,自我管理( s e l m a i l a g e m 铋t ) 是i l l d i “d u a l 、b e h a “0 r 和锄v 的咖e n t 三个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3 。在这个三个变量关系里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 是,个体影响囊括三个方面:个人信念( 比如,自我效能感) 、知识、情绪的 变化过程( 比如,焦虑和高兴等) 4 。 根据相互决定论的模型,自我管理其实是个体根据外在环境刺激,从而对 自身行为进行调整与修正,根据外界环境的刺激诱发出适当的行为;此时,个 体通过自己的认知惯性、策略、自我强化等来推动和保持行为力,最后将个体 的行为指向目标对象上5 。 个体自理性( p e 娼o n a la g 饥c y ) 是班杜拉在社会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概念 【i5 】 o 班杜拉认为行为主义描述的个人行为,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单一 反应。个体能够根据外界刺激,从而自发对其自身行为进行主动调整,外部环 境也会随着个体的行为改变而改变。个体的行为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 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即施加影响;二是又能根据自身的判断与决策对 场n o j l i n s t e d “p a 。咖d yo f1 c 舯i n gs i y i i r e s c a c hb u i l c c i n 19 8 9 7 2 d 印帅t 啪to f 翻u c 砸蛐 u n i v e 体时o fh e l i n k i 2 r i g b ycs ,p a 研c kbc r y 鲷rm b c y o i l dt l l ci n t r i n s i c 研n s i cd i c h 蝴) r :s e i f e t 玎m i n a d 伽i n m o t i v 撕册锄dl m i n g m o t i v a t j o n 锄de m o t i ,1 9 9 2 ,1 6 :1 6 5 一1 8 5 3 王益明,金瑜自我管理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 0 0 2 。2 5 ( 0 4 ) :4 5 3 4 6 4 b 鲫d u 仡八s o d a lf o u n d a t i o o ft l i o u g l l t 锄da 商:a 鳓i c i a lc o 鲫i d 垤t i i 哆e n g i 髑,0 0 dc l i f 氐n j : p r e n t i c c h a n 1 9 8 6 6 1 7 5 b 锄d 啪八e x e r c i 鸵o fh u m 锄a g c yn 删i 曲c o l l e c l i v ee 侬僦y c 明舶td i 嘣i s i np s y c 洲0 9 i c a i s c i o c ,2 伽n 9 ( 3 ) :7 5 7 8 1 4 自身做出回馈,同时或者异时进行1 。对于个体行为而言,并不是单一外界刺 激诱发,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自身及自己的内部与外部状态也是其 中的影响因素之一。个人有对目标趋近的主动意愿,与此同时进行了解、判断、 决策和行动,最后达到既定的目标的能力2 。 班杜拉的个体自理性有四个特征,他们分别是:行为指向性、前瞻性思维 ( f 0 舳o u g l l t ) 、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总结3 。 b 孤d u r a 的研究中表明,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实现与实施,主要是自 理性的实践与参与。在控制理论中,既定的目标和现实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差距, 而这个差距能够给个人提供行为调整的反馈信息,这个反馈信息就为个体的后 续行动提供了方向性与指导性。但是,在控制论的观点中,还存在这样一个观 点,负反馈的信息来源于外界环境刺激,个人只是对这种刺激做出简单的反应 4 。班杜拉认为,个人不仅能够对外界的负反馈信息做出行为外,还能够根据 自身情况,创造性的对负反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把它变成一种引导 自我调节的有利因素。这种主动、创造性的加工过程更加体现了个人自理性的 特点5 。 在这个基础上,班杜拉提出了另外一个自我管理模型个体自我管理模 型,包括三因素:l 、绩效观察、2 、自我评估、3 、自我反应【1 4 1 。所谓绩效观 察是指对个体行为业绩的质量、数量、频率等进行观察;而自我评估是对个体 通过对自己的外在真实绩效与内在绩效标准,参照两种绩效进行对比分析与研 究,并且对不同的绩效进行解释和查找原因。自我反应,是个人根据最后的评 价结果,采取对自身行为的奖励或者惩罚6 。他根据这个研究结果,对自我管 理模型的三个因素进行了调整与修改,把绩效观察改为自我觉察,强调的是自 我主观能动性中的自我监控与检查,这个过程并非机械,而是对自身完成绩效 1 b 盯g e rds t h ee 何e c t so f1 曲m i n gs e l f - m 鲫a g 哪朋to ns t u d 朋td 嚣i r e 卸da b i l i t yt o l f m a n a g e 。 l f e 衔c a c y a c a d 锄i cp e r f o r t n 锄,明dr e t e n t i o n u s :p r o q u e s ti n f o m a t i o n 咖i n g 2 0 0 4 2 b 卸d u r a a 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v et l l e o r y :a na g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a n n u a lr e v i e wo f p s y c h o l o 烈2 0 0 l ,5 2 ( 1 ) :l 3 r i g b ycs ,p a 讯c kbc ,r y 蛳rm b c y o n dt h ei n 仃i n s i c e x t r j n s i cd j c h o t o m y :s c i r d c t c n l l i n 毗i o ni n m o t i v a t i o n 如dl c a m i n g m o t i v a t i o n 锄de m o t i 伽。l9 9 2 ,l6 :l6 5 l8 5 4 r o s c n b a 啪m as c h c d u l cf o r 啪幅s i n g 蚓矗c o n lb c h a v i 郇:p 础m i n 州疗n d i n g s b e h a “o rn 锄姒 1 9 8 0 ,il ( 1 ) :1 0 9 1 2 l 5 b c y c r l e i nmm ,j o h i l nd 八m e c l a yw e ta 1 s c l m 卸a g 哪蜘ti nc o n t c x t u s :e l 辩们贸s c i c 们a ip r 鹤s , 1 9 9 4 1 6 7 1 8 5 6z i m m e m 锄b j s e l f :r e g u l a t i n ga c a d e m i cl 巾i n g 明da c h i c v 锄锄t :t h e 硼c r g 锄o f as i a lc o g n i t i v e 哪c 甜v e e d u i i o n a ip s y c h o l o g yr e v i c w i9 9 0 ,2 ( 2 ) :l7 3 2 0l 1 5 过程中的审核与纠正,观察过程是个人在以前的自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个体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会影响自我观察过程中的信息采集、选择 与加工。最后,班杜拉的自我管理模型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被确定为三个方面: 自我观察、自我评估与自我反应。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认知理论、行为主义、控制论的观点相差甚远。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个体具有自理性,能够主动、创造性的产生想既定目的前进 的行为,最后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与自身的内外协调达到平衡统合。班杜拉的 社会认知理论,把个人的行为放在三个层面来考量:个体、行为、环境,通过 这个三维动态的交互作用对自我概念进行评估与测量1 。个体的行为并不是对 外界环境刺激的简单反应,也不是在闭合思维环路上的单一判断与循环,社会 认知理论把个人的认知能力作为重点,在认知、环境、行为这三个方面进行交 互作用而产生最后的结果。认知是中介变量,把认知因素放入个人行为,不仅 能够区分出动物与机器,也能凸显个体的自理、自控,随着环境与时间变化做 出相应调整的的有机生命体【1 6 1 。社会认知理论是自我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源头。 2 3 4 1 2 自我决定理论( s e i f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t h e o r y ) 自我决定理论由黛西等人提出f 1 7 】。d e c i 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含有三个变 量:1 、外在控制2 奖励3 、结构内化。 这三个变量融入到自我管理的体系中。在这一过程里,原本不属于自我管 理,但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因素,并且有助于产生积极行为和 良性社会功能的外在因素,经过时间变迁,个体自身阅历与经验的积累,会慢 慢融合到个人的自我管理中,并以此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2 。 内化是黛西提出自我管理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s c h 衄c k 认为,内化是 一个过程,个人通过这个内化机制,把外在环境刺激转化为对内部自身的控制 ( 自我决定) i 博j 。 对于内化这一过程,d e c i 做出如下描述,内化是一个连续体,其中的外在控 1 l ( i n gz c a 嗽rs d 仁m a 的g 硼栅t :i 协n 帆盯e c 叫螨蛐d ( 删u 翎粥j 伽m mo f 、晒d 伽a ib e h 州眠 2 0 0 4 ,6 5 ( 1 ) :1 1 2 2 b c 昭盯ds 1 1 1 ce 侬:c 坞o fl 鲫j n g 蚓仁m 肌a g 咖t 伽s m d 即td 懿沁鲫da b i l i t yt o 辩i f m n a g c 鲥k 衔c a 劬a d 啪i cp c 响删劬,蚰dr a 朋t i o f i u s :p 似扣喊i i l f b n n 撕彻l e a m i n g 2 0 0 4 1 6 制( e x t e n l a lr c g u l 撕o n ) 是最低水平( m i n i m 眦l e v c l ) 的连续体。个体是否产 生某个动作是以内在( 内心) 期望的基础上,对外界事物进行判断( 例如:为 了获得奖励或者为了避免惩罚) 。比如:一个小孩完成一项任务有以下两个动 机:l 、获得妈妈的表扬;2 、为了避免家长的责备;这个时候,他的自我决定 意识很低,因为行为的出发点和考虑因素来源于外部刺激。 投射控制( i n 臼叫e c t e dr e g u l 撕o n ) 是连续体的第二个水平。它是个人的内 在心理判断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导因素,这并不能说明是自我决定,原因指向外 部事件的内在动机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导因素。假如一个人从事某一项活动有一 下三种原因,一是为了弥补羞耻感或者负罪感而,二是为了避免失败所产生的 沮丧与自我否定,三是为了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与自我肯定,那么这个个体处于 投射控制阶段以内在动机为出发点,把主观情绪、意愿等转移到指向性活 动上而进行的行为,说明个体的行为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 第三个水平阶段是明确的控制( i d 朗t i 矗e d 他g u l a t i o n ) 。假如有一项活动对 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无论前面的阻碍与困难有多大,他都要坚持不懈的为止奋 斗。比如,学生为了取得排名第一高校的全额奖学金而刻苦努力学习,此时, 个体所现出来的就是明确的自我控制。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虽然这些具体的 目标是有外在而具体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对个人而言具有非常的意义和 价值体现,为了达成次目标,调动全部主观能动性,目的性明确、方向清晰、 行为坚韧等。 最后一个水平是综合控制( i n t e f a t e dr e g u l a t i o n ) 1 ,在这个水平阶段,个 体以内在经验与外在刺激相结合,对于内外信息会进行综合考虑与判断,最后 做出决策。 自我决定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d e c i 的自我决 定理论描述了四个连续水平,随着每一个水平的提高,个人行为的自我动机与 行为力逐渐增强。自我决策理论与认知理论相比而言,自我决定理论更多的关 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个人行为发生了变化,而没有具体解释这个变化如何反生, 只强调了原因,没有中间的转化过程机制分析。对于这一不足,社会认知理论 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发生机制探讨与研究。除此以外,社会认知理论以及它相 1 t a 扭j p r a 鞠ds 1 韶ms e l f - m 绷a g 锄朋t o r g 明i 盈t i o n a ls t m c t u 他。柚dj u d g m 伽乜o f l i 能me 肫c t i v s j 0 啪a io fm 柚a g 硎a ii s s u 豁。2 0 0 4 。l6 【2 ) :2 4 8 2 6 5 1 7 关概念的丰富性,理论体系探讨的深入研究型,奠定了在自我管理理论和实践 应用中的领导地位。 2 3 5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个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计划、调整并控 制自己的实践行为和活动的过程,就是自我管理1 。 自我管理有三个要素:自立,相对独立的角色地位和对自己行为的支配权; 自识,有比较清晰的自我认识和价值目标取向,这是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因;自 律,自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