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与证明-高考数学基础复习和专题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与证明-高考数学基础复习和专题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与证明-高考数学基础复习和专题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与证明-高考数学基础复习和专题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与证明-高考数学基础复习和专题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空间角,第一课时:,空间角,课前导引,1.四面体ABCD中,AB、CD所成的角为60,E、F、G分别为BC、AC、AD中点,若AB=CD=2,则EG=_.,第一课时:,空间角,课前导引,1.四面体ABCD中,AB、CD所成的角为60,E、F、G分别为BC、AC、AD中点,若AB=CD=2,则EG=_.,解析EFG中,EFG=60或120,则EG=2或.,第一课时:,空间角,课前导引,2.两异面直线a,b所成角为60,过空间一点P作与a、b都成25(或30或40或60或80或90)的直线,分别可作_条.,2.两异面直线a,b所成角为60,过空间一点P作与a、b都成25(或30或40或60或80或90)的直线,分别可作_条.,答案:0、1、2、3、4、1.,考点搜索,1.掌握空间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概念;2.能熟练地在图形中找出相关的角并证明;3.能用向量方法和非向量方法进行计算;,考点搜索,链接高考,例1(2004全国卷)已知球O的半径为1,A、B、C三点都在球面上,且每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均为,则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链接高考,例1(2004全国卷)已知球O的半径为1,A、B、C三点都在球面上,且每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均为,则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B,链接高考,例1(2004年天津卷)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例1(2004年天津卷)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解析利用空间向量求解较简便.,例1(2004年天津卷)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解析利用空间向量求解较简便.,B,例2(2005湖南卷)已知ABCD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高为的等腰梯形,将它沿对称轴OO1折成直二面角,,()证明:ACBO1;()求二面角OACO1的大小.,法一,法二,例3(2005全国卷一)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底面ABCD,且PA=AD=DC=AB=1,M是PB的中点.()证明:面PAD面PCD;()求AC与PB所成的角;,()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法一,法二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III)在MC上取一点N(x,y,z),则存在R使,方法论坛,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找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解三角形;如果求出的是钝角,则取其补角;先求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但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或者说,若cosx,则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arccos|x|.,方法论坛,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向量法,先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而所要求的角为,3.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一找二证三求”.一找:找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二证:证明所找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三求:解三角形求角.射影面积法:要注意所求角为或;,向量法:先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为,那么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或.或者先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两边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而二面角的大小为或.,注意:(1)在求角时,若比较容易建立坐标系,找出各点的坐标,则用向量方法比较好;否则,用非向量方法比较简便.(2)用非向量方法求角时,要做到“一找二证三求”,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出现形如“就是所要求的角”的句子.,长郡演练B组,长郡演练B组,解析,第二课时:,空间距离,课前导引,第二课时:,空间距离,1.RtABC两直角边BC=3,AC=4,PC面ABC,且PC=,则点P到斜边AB的距离为_.,课前导引,第二课时:,空间距离,1.RtABC两直角边BC=3,AC=4,PC面ABC,且PC=,则点P到斜边AB的距离为_.简评先利用三垂线定理找出点P到AB的垂线段.,课前导引,第二课时:,空间距离,1.RtABC两直角边BC=3,AC=4,PC面ABC,且PC=,则点P到斜边AB的距离为_.简评先利用三垂线定理找出点P到AB的垂线段.,3,课前导引,第二课时:,空间距离,2.正四面体ABCD棱长为a,动点P、Q分别在线段AB、CD上,则|PQ|的最小值是_.,2.正四面体ABCD棱长为a,动点P、Q分别在线段AB、CD上,则|PQ|的最小值是_.,简评线段AB、CD的中点连线即为其公垂线段,而|PQ|的最小值就是异面直线AB、CD的距离.,2.正四面体ABCD棱长为a,动点P、Q分别在线段AB、CD上,则|PQ|的最小值是_.,简评线段AB、CD的中点连线即为其公垂线段,而|PQ|的最小值就是异面直线AB、CD的距离.,链接高考,例1(2004年全国卷)已知球O的半径为1,A、B、C三点都在球面上,且每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均为,则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链接高考,例1(2004年全国卷)已知球O的半径为1,A、B、C三点都在球面上,且每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均为,则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B,链接高考,例2(2005全国卷二)不共面的四个定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平面共有()A.3个B.4个C.6个D.7个,例2(2005全国卷二)不共面的四个定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平面共有()A.3个B.4个C.6个D.7个,D,例2(2004年江苏卷)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I)求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II)设O点在平面D1AP上的射影是H,求证:D1HAP;(III)求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解析,在线探究,1.(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下B第51页)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在线探究,1.(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下B第51页)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在线探究,分析:如果能找到DA与AC的公垂线段,则用非向量方法也可,只需解直角三角形.下面提供向量的两种解法.,法一设PQ为AC与DA的公垂线段,且AP=x,AQ=y,则,法二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Q为AC与DA的公垂线段,点P和Q坐标分别为,则,方法论坛,重点是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1.两点的距离:(1)通常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方法论坛,2.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1)如果已经找到或者容易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则转化成求公垂线段的长度;(2)向量法:利用公式(其中A、B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一点,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法向量),3.点到平面的距离:(1)“一找二证三求”.一找:找到经过这个点与平面垂直的线段;二证:证明这条线段与平面垂直;三求:一般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2)等体积法.,(3)向量法:利用公式(其中A为已知点,B为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为这个平面的法向量),注意(1)在求距离时,若比较容易建立坐标系,找出各点的坐标,或者比较容易将其他向量用三个不共面向量来表示,则用向量方法比较好;否则,用非向量方法比较简便.(2)用非向量方法求距离时,要做到“一找二证三求”,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出现形如“线段OA的长度即为点O到平面的距离”的句子.,长郡演练B组,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PA=AB=1,BC=2.求证:(1)平面PDC平面PAD;(2)若E是PD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E与PC所成角的余弦;(3)在B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D点到平面PAG的距离为1,如果存在,求出BG的值,如果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