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以前陈旸《乐书》版本调查与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以前陈旸《乐书》版本调查与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以前陈旸《乐书》版本调查与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以前陈旸《乐书》版本调查与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清代以前陈旸《乐书》版本调查与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北宋陈砀所撰乐书,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公元1 1 0 1 年) “诏给笔札”、缮 写进献。南宋庆元六年( 公元1 2 0 0 年) 首刊,元、明、清各朝曾多次刊刻。今有 宋刊本、宋刻元印本、宋刊元修本、宋刻明印本、元刻明递修本、四库全书文渊阁 本、手抄本、清光绪二年方氏刊本等不同版本存世。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已知的清代 以前陈炀乐书版本及其版本状况进行调查、梳理和比较。版本状况的调查包括 版印的风格特点、原书内容和后人的题跋识语、藏书印记等。本研究主要以版本调 查为主,运用了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等文献研究方法,并且结合了图书馆的实 际资料调查,对各种版本展开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共分五章:第1 章介绍本研究的 选题、调查范围和研究方法;第2 章就目前所见的目录著作中有关陈砀乐书版 本及其版本状况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3 章根据目录著作中提供的藏书地信息, 搜寻、查阅了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图书馆,以 及国内各大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收藏的陈砀乐 书版本,并对其中六种善本进行了详细描述;第4 章结合目录著作中的相关资料, 对六种善本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元刻明递修本是六种 善本的首善,是目前所见可供陈呖乐书本体研究最完整、可信的善本;第5 章 根据五种善本补充了元刻明递修本中刊印模糊的内容。 关键词:陈肠乐书;版本状况;元刻明递修本;首善之善 a b s t r a c t 砌“h n ,2 0 0v o l u m e s w r i t t e nb yc h e n y a n g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d e d i c a t e dt o t h ec o u r ti nt h ef i r s ty e a ro fj i a nz h o n gj i n gg u ow h e nh u i z o n gw a si nc h a r g e ( y e a r 1 1 0 1 i ( a d 1 ,1 0 1 ) t h ep r i n ta n dp u b l i s he d i t i o na p p e a r e df o rt h ef i r s tt i m ed u r i n gt h e y e a r so fq i n g y n a ni n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r e - b l o c k p r i n t e de d i t i o n ,m e n d e de d i t i o n , r e - m e n d e de d i t i o n ,c o p ye d i t i o na n dt h el i k ei ns u c c e s s i o na p p e a r e d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 d y n a s t ys u c ha sy u a nd y n a s t y ,m i n gd y n a s t y ,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 d o e se l e m e n t a r yr e s e a r c ha n ds t u d ya b o u tt h ee d i t i o n sb e f o r eq i n gd y n a s t yo fy u e s h u a n dt h e i rs t a t e f i r s t l y ,i tf o u n do u tt h e r ee x i s t e dt e nc a t e g o r i e se d i t i o n so fy u e s h ua tl e a s t o nt h eb a s eo fc o l l e c t i o n ,p e c t i n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t ot h ee d i t i o n sa n dt h e i rc o n d i t i o n so f y u e s h ut h a th a ds e e ni nt h ec a t a l o gb o o k m a k i n gi np a s td y n a s t i e s s e c o n d l y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f e r e db yt h ec a t a l o gb o o k m a k i n g ,s i xk i n d so fg o o de d i t i o n sw a s f i n a l l yc h o s e na st h ep r i m a r yo b j e c t sb y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e d i t i o n sc o l l e c t e di nt h e n a t i o n a ll i b r a r y ,i nt h e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a r tl i b r a r y ,i nt h en a n j i n g l i b r a r y ,a n di n t h eo t h e rr e g i o n a ll i b r a r i e so nt h ei n t e r a c ti nc h i n aa l o n gw i t ht h ej a p a n e s en a t i o n a ld i e t l i b r a r yo n l i n e d u r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d e s c r i b i n gt h es i t u a t i o n so ft h es i xg o o de d i t i o n s , c o m b i n i n gc o r r e l a t i v ed a t ai nt h ec a t a l o gb o o k m a k i n g ,s e e k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 e d i t i o n s ,t h em o s ti n t e g r a t e da n db e l i e v a b l eo n et h a tc o u l db es u p p l i e df o ri t sn o u m c n o n s t u d yw a sf i n a l l yf i x e do nt h ee d i t i o n ,t h a ti sr e m e n d e de d i t i o no fm i n gd y n a s t yi n f u z h o ur o a dc o n f u c i a n i s mb l o c k p r i n t e de d i t i o nb e l o n g e dt o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a r t l i b r a r y ,a n di t sa s k i n gn u m b e ri sy u a n z h i z h e n g7 y e a r k e yw o r d s :c h e n y a n g y u e s h u ;e d i t i o ns t a t u s ;y u a n k e m i n g d i x i u b e n ;t h eb e s te d i t i o n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卑萄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日期:刎7 年年月- 弓日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艺术研究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 国艺术研究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艺术研究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 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耳寄 日期:州d 7 年午月j 日 铂 导师签名: i , 日 0 1 , 月 弋 年 碉 期 日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礼乐治国”的思想源远流长。“自先秦公孙尼子著乐记 始,直至清代,站在儒家立场上专门论乐的著作,有案可查的就不少。其名称则 大都学太史公,叫做乐书。这些著作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但遗憾的是, 其中许多著作都已在改朝换代的变故中失传了。唯有北宋陈吻所撰的一大部乐书 o ,历经重重浩劫,留存至今,从古代的藏书楼进入了现代的图书馆。 陈砀其人,据宋史陈呖传载:“陈肠字晋之,福州人,中绍圣制科,授顺 昌军节度使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 礼部侍郎赵挺之言,砀所著乐书二十回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 故事给扎。既上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义司参详礼官进鸿胪太常少卿、 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尝坐事夺,已而复之。卒,年六十八。”固 乐书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公元1 1 0 1 年) ,陈呖为秘书省正字时所进。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训义,卷一至卷九十五,摘录礼记、周礼、 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1 0 种 经书中有关音乐的章节,逐条逐句加以解释。第二部分乐图论,卷九十六至卷 二百,除论述之外,有插图5 4 0 幅,内容包括乐律理论、乐器、声乐、舞蹈杂技及 典礼音乐等。” 陈呖乐书篇章有1 1 2 4 条之多,渊博宏大,几乎囊括了当时古今中外所有 的音乐资料。其中,书内用不少篇幅叙述了“俗部”和“胡部”的音乐,并以绘图和文 字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多种乐器,保存了许多现已散佚的唐宋乐书中极为难得的音乐 史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就其研究价值,冯洁轩认为,“检 阅陈砀乐书还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国两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儒家的艺术观、音乐思 想。即使历代乐书基本失传,我们也不难通过陈畅乐书的章节安排和内容 而略知它们的大概面貌,虽然具体细节存在着一些时代差异。就这点而言,陈砀乐 冯洁轩,“序二”的第2 页载于郑长铃著陈砀及其乐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5 年。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记载音乐的著作称为乐书,本文中以下所提及的乐书,除专门标示以外,均专 指陈呖乐书。 ( 固乐书应为二百卷,宋史误。 来史( 全4 0 册) 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 9 8 5 年6 月版,1 9 9 5 年3 月湖北第3 次印刷,第3 7 册卷4 3 2 列 传第1 9 1 儒林二,第1 2 8 4 8 页。关于陈吻生平的详细考h e ,请参见郑长铃撰陈砀生平及其人文背景研究, 载于中国音乐学,2 0 0 1 年第l 期,第8 6 - 9 4 页:以及陈呖发j e 乐书研究。 中国人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 l :版社编辑部编辑出版,1 9 8 9 年,第8 3 6 b 3 7 贞。 1 书是一个可供学者们解剖、分析、研究的典型,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遗留下来 的一株完整的标本。厕 自宋以来,不同朝代有不同版本的乐书留存于世。对于陈呖乐书研究 而言,版本调查便成为一项基础性的研究。 陈呖及其乐书形f 究中“序二”的第3 | 贞。 1 本文的选题、调查范围、研究方法 1 i 本文的选题 乐书保存了大量宋及宋以前的音乐史料,南宋杨万里评价乐书“盖远 自唐虞三代,近逮汉唐本朝;上自六经,下逮子史百氏;内自王制 夕 逮戎索;网罗放 失,贯综烦悉。”( 三山陈先生乐书序)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也认同其“引据 浩博,辨论亦极精审”、“备悉源流”,并指出“然唐以来,乐书无传。北宋乐书惟皇 佑新乐图记及此书存耳。遗文绪论,条理可征,又安可以一眚废耶? ”o 说明了唐、 北宋两代存世的乐书仅有皇佑新乐图记和陈呖乐书。 近代以来,杨荫浏首次对乐书进行了概要介绍和评价。他在中国古代音 乐史稿中评价乐书是一部综合性著作,接触的面相当广,包含了许多极为有 用而在其它书中不可能找到的资料。“它涉及对古代经书中有关音乐文字的解 释、乐律理论、乐器图说;它在对古代及当时音乐种类的叙述等方面,提供了不少 具体的资料。书中用不少篇幅,叙述了俗部和胡部的音乐,对不少乐器,用绘图 和说明作了具体的介绍。这些是书中最为可贵的部分。有了这些,本书对于后来, 就成为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蝴 在此之后的许多音乐学专家,在他们的音乐史著作中都对乐书进行了概要 的词典、词条性的介绍,如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 乐通史简编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o 等。但大都没 有超越杨荫浏研究的范围,并大多沿袭了他对乐书的评价。而中国音乐词典 。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两本辞书,则评价乐书为中国历史上较早 出现的一部音乐百科著作;此外,二者还对乐书版本的流传情况予以了简要说 钦定四库哞:书总日,四库全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9 7 年第5 0 1 - - 5 0 2 页。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1 年2 月第1 版,2 0 0 1 年4 月第7 次印刷,第4 4 8 - - 4 4 7 页。 祁文源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第1 1 1 一儿2 页。 刘再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9 年,第3 3 3 - - 3 3 4 页。 孙继南等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 9 9 1 年,第1 5 9 页。 金文达著,人民爵乐出版社,1 9 9 4 年4 月北京第1 版,1 9 9 8 年8 月北京第2 次印刷,第3 5 2 - - 3 5 3 页。 郑祖襄著,人民爵乐出版社1 9 9 8 年1 0 月第1 版,2 0 0 0 年5 月第二次印刷,第6 9 、1 3 5 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5 年,第4 7 页。 3 明。秦序在试探我国最早的音乐百科全书 一文中,探寻了陈吻之前的相关音 乐著作对乐书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部极具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音乐文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 所曾多次试图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并于1 9 9 6 年向文化部申请“宋代陈砀乐 书点注”课题。这一课题被列为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由冯洁轩担任课题 组负责人。课题组完成了陈肠身世研究、版本校勘及全书标点工作,并在点校的基 础上对陈呖及其乐书的基本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在2 0 0 6 年结题之时,点注 后的陈呖乐书等待出版;课题组成员也先后发表了历史地评价陈砀及其( 乐 书) 、陈呖生平及其人文背景研究、2 0 世纪音乐学术视野中的陈呖及其( 乐书) 、 在田野中走近陈呖等论文多篇,并于2 0 0 5 年出版了2 2 万字的研究专著陈 呖及其( 乐书) 研究。o 陈呖及其乐书研究是一部对陈呖及其乐书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作者 本着最大可能还原历史的原则,运用民族音乐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将陈砀及其所撰 乐书置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中,描述、分析陈呖的人生轨迹、乐书的本 体、著述目的、必然归宿、学术特点等。最后,作者还在“余论”部分,提出了留待 日后研究的问题,包括:一、陈呖之前的有关音乐著述对陈呖乐书的影响,以 及乐书对后人相关音乐著述的影响;二、自宋至清对陈砀乐书的评价以及 乐书刊刻流传过程中的版本研究;三、系统研究乐书中涉及的乐用理论和 实践的诸多问题,以辅助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梳理;四、在中国古代礼乐文化思想 史的历史流变中,对陈呖乐书和陈祥道礼书的比较研究;五、乐书涉 及的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古今、中外、雅俗等诸多理论问题;六、乐书绘制的 5 4 0 多幅乐器和乐器演奏组合图的研究;七、乐书在中国音乐文献学及乐律学史 上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研究者对陈肠及其乐书本身乃至中国古代礼 乐文化的思想史、制度史、发展史等等有全面透彻的了解。 然而,研究的空间很大,恰恰说明了目前的乐书研究成果有限。究其原因, 可能一方面是由于现存乐书都是古代刻本及手抄本文献,而且卷帙浩繁;另一 方面,它们又都深藏在图书馆罩,不同朝代的各种版本孰优孰劣尚不清楚,也没有 新的校注本出版,给研究者的阅读和研究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和困难。因此,对乐 书刊刻流传过程中的版本研究,便显得尤为基础和重要。 秦序撰音乐艺术,1 9 9 3 年第3 期,第1 1 一1 3 页,上海音乐学院断乐艺术编辑部编辑出版。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页,“岂研院完成文化部九五规划歪点课题宋代陈呖乐书点注”,发 布时m 】:2 0 0 6 - 0 4 1 4l l :1 7 :5 6 ,发布州址h t t p :d a n g j i a n c e n t c0 n 1 c n 0 1 6 p h p ? c o l = 1 5 0 & f i l e = 5 8 6 5 4 近代对存世乐书的各种版本及其版本状况做过梳理和鉴定的文献,仅有中 幽占乐 s 谱:蒜“、中国善奉书提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传目9 、中【目 古籍善本书目。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网上图书馆公布的( 乐书) 版本及各家著 录、题跋 。但是,年代既久,这些版本是否依然存在? 其它图书馆是否藏有不 同版本而未被录入? 存世乐书版本究竟有多少种? 分别由何人何时何地刊刻? 具体状况如何? 刊刻后又曾辗转流传到何处? 各种版本关系如何? 孰优孰劣? 这 些问题都涉及到了版本学的核心内容,即“别众本之异同,理众本之源流,考版印 之时地,辨众本之善俗。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文献学知识,对所见 历代乐书版本进行调查、梳理和初步的研究。 1 2 本文的调查范围 笔者的工作首先是从历代目录著作中的相关记载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 发现了宋代到清代十四种不同的乐书版本,它们是:密府本、陈呖后代家藏副 本、南宋庆元六年本、南宋嘉泰二年楼钥序本、宋刊元修本、宋刻元印本、元代重 刊本、元至治刻本、元至正七年刻本、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明递修本( 以下 简称“元刻明递修本”) 、宋刻明印本、明人蓝格抄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和光绪二年 广东方氏刊本。 然后,笔者根据这些目录著作提供的藏书地信息,前往各地图书馆进行实际调 查、审阅;并且通过互联网,搜索了图书馆网络数据库中收藏的乐书版本。目 前确认存见的乐书版本有八种,它们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北平图书馆的宋 刊本胶片( 以下简称“美摄宋刊本胶片”) 、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北平图书馆的宋刻元 印本胶片( 以下简称“美摄宋刻元印本胶片”) 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北平图书馆的 宋刻明印本胶片( 以下简称“美摄宋刻明印本胶片”)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宋刊 本( 以下简称“日藏宋刊本”) 和宋刊元修本( 以下简称“日藏宋刊元修本”) ,北京图 书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收藏的元刻明递修本和光绪二年广东方氏刊本,以及 辽宁图书馆所藏手抄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4 年。 王重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 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 9 8 4 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上海古籍f i j 版社,1 9 8 6 年。 恻址为h t t p :h y e n a h u m a n n i i g a t a m a c j p f i l e s t e x t d b c h e n y a n g y u e i x h t m l 。 古籍版本知识5 0 0 问,李致忠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1 年第6 8 贝。 5 由于乐书卷帙浩繁、版本众多,笔者需要从中选择相对重要的善本作为调 查对象。王重民在其中国善本书提要中记载了三种乐书善本:“宋刊本”、“宋 刻元印本”和“宋刻明印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又记载了另一种乐书 善本:“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本明递修本”。这四个版本是已作定论的善本。 此外,李致忠在其古籍版本知识5 0 0 问中将“善本”界定为:“在现存古籍中, 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之二又 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厕依据这一界定,对于历代目录著作中记载的其他各 种版本,鉴于笔者学识尚浅,暂且无力评判各版本的学术资料性与艺术代表性,故 暂仅以历史文物性为标准,选取研究对象。“这当中的历史文物性,一是从书籍的 流传实际出发,一是与国家文物法相一致,因此划了一道时限,即乾隆六十年 ( 1 7 9 5 ) 。囝也就是说,对于清代乾隆六十年以前的乐书版本,都以善本视之; 而对其后版本,本文暂搁不论,留待进一步研究。 对比笔者在目录著作和实际调查中的版本发现,手抄本因抄写年代不清楚;方 氏刊本因刊刻于清光绪二年;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因仅是在目录著作中提及,并没有 版本状况的描述,而且在实际调查中也没有发现该版本;故以上三个版本便不作为 本文调查的对象。 所以,本文的选题范围,最后限定为清代以前的乐书版本及其版本状况调 查和研究。其中,版本状况调查的内容,包括版本版印的风格特点、原书内容和后 人的题跋识语、藏书印记等。 1 3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相关文献学的方法和比较研究法、归纳法 梳理、分析所见目录著作中的乐书版本及其版本状况;调查、描述、分析清代 以前存见的六种善本乐书的版本状况及各本之间的关系。 笔者运用社会学的资料调查方法,实际调查北京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 馆、南京图书馆、辽宁图书馆收藏的乐书版本,网上搜寻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台湾中央研究院以及全国各大图书馆中有关乐书版本的资料。同时还寻访了李 致忠老师、冯洁轩老师、秦序老师,听取他们对乐书版本调查研究的建议。 以下行文内容包括:第2 章,就目前所见的目录著作中有关陈呖乐书版本 摘自李致忠古张版奉知识5 0 0 问第6 3 页。 同一 :。 6 及其版本状况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3 章,根据目录著作中提供的藏书地信息, 搜寻、查阅了困家图f ;馆、中国艺术影f 究院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图书馆,以 及国内各大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收藏的陈吻乐 书版本,并对其中六种善本进行了详细描述;第4 章,结合目录著作中的相关资 料,对六种善本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元至正七年福州 路儒学刻本明递修本是六种善本的首善,是目前所见可供陈呖乐书本体研究最 完整、可信的善本;第5 章根据五种善本补充了元刻明递修本中刊印模糊的内容。 最后是结语部分。 7 2 目录著作中的乐书版本文献综述 有关乐书版本及其版本状况的信息,历代目录著作中多有记载。其中能确 认的宋本即有四种,另版本信息不详者有二。元代修补、重刻、覆刻本共有五种。 明代有递修本、印本及抄本各一种。笔者将以版本刊刻、印修或抄写的时间为线, 分别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2 1 宋本 目录著作中有记载、且能确定的宋本乐书版本有四种:密府本、陈肠后代 家藏副本、南宋庆元六年本和南宋嘉泰二年本。 据酾宋楼藏书志中乐书“建中靖国元年牒并诏”、“林子冲书”和“陈岐跋” 记载,乐书为“诏给笔札”、缮写进献,其后被长期“储之密府”。又“林子冲书” 和“陈岐跋”中记载有陈呖后代的家藏副本。但遗憾的是,除此之外,此密府本和家 藏本,在其他文献中尚未找到其他相关记述,故而无法确定版本的具体状况。 文献通考经籍考、萌宋楼藏书志、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一卷、藏园 订补鄙亭知见传本书目和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中,都记载有南宋庆元六 年刻本的状况。此本是依据陈呖后代家藏副本首刊,由陈岐倡议刻梓,林子冲负责 校勘,杨万里代为序。 平津馆鉴藏记书籍补遗和乐书正误后序中,记载了南宋嘉泰二年楼钥 序本:乐书二百卷,后附乐书正误一编。乐书正误为嘉泰二年( 公元1 2 0 2 年) 楼钥将其所得乐书与南宋庆元六年陈岐倡刻的乐书相互校勘而作成。 同年,华文阁直学士陈公之子芾别刊此乐书正误编,以补陈岐乐书之缺。 除以上四种能确定刊刻年代的乐书之外,尚有直斋书录解题和中国 善本书提要中记载的宋本各一种。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据历代目录著作记载,此后各种版本,凡有提及其所 据何种原刻本者,多是依据南宋庆元六年本。 以下是对宋本乐书文献的详细梳理和具体分析: 8 2 1 1 密府本及陈砀后代家藏副本 酯宋楼减书志摘录有乐书前序后跋之具体内容,其中: “建中靖国元年牒并诏”中有载:“陈砀所撰乐书二百卷元系朝廷特给笔 札许缮写,进呈于四月二十三日” “陈岐跋”中有载:“而( ( 乐书,恨未之睹。闻其子弟从南丰。林簿游,因移 书令访其家之遗,果得副本” “林子冲。书”中有载:“书凡二百卷,建中靖国初,给笔札缮。写以进,储之 秘府,久而未彰。史君。陈先生本务稽古,得其家藏副本,令子冲校勘。以广其 传” 关于密府本和家藏副本,除此之外,笔者未有发现其版本状况的其它信息。 2 1 2 南宋庆元六年本 文献通考经籍考 ( 经籍考十三经部乐) 载: “乐书二百卷,陈氏日:秘书正字三山陈呖晋之撰。建中靖国元年进之。 为礼书陈祥道者,其兄也。其书,雅、俗、胡部,音、器、歌、舞,下及优伶 杂戏,无不备载。博则博矣,未免于芜秽也。呖,绍圣元年制科,终礼部侍郎。, 杨诚斋序。曰” 文献通考经籍考直接引用陈氏直斋书录解题中有关e f t , 书的记录, 并增加了乐书中杨万里序的具体内容。 醑宋楼藏书志载: “三山陈先生乐书二百卷,目录二十卷,宋刊本。建安杨文敏公旧藏。宋 原空格,“南# ”二字,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民国1 5 年张钧衡影朱刊奉乐书正误补。 “林子冲”j 下文小现的“林宇冲”实为一人,因资料有限,尚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正确。 原宅格,“给笔札缮”四字。据乐书正误补。 原空格,“史荇”二字,据乐书正误补。 原空格,“校勘”二字,据乐书正误补。 马端临撰,溃乾隆1 2 年( 1 7 4 7 ) 武英殿刻奉。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索书号为:目a 0 3 5 5 6 。 “杨万里”t 垮“诚斋”。文献通考与舳宋楼藏书志记载的杨“序”内容相剧,此处暂且不分析,留 待下文中和m 宋楼藏书忐中记载的“陈歧跋”、“林子冲书”一起分析。 9 陈畅撰。迪功郎建昌军南丰县主簿林宇冲校勘。” 接下来,醣宋楼藏书志记载了宋本乐书中杨万里序、建中靖国牒并诏、 进书表、乐书序、陈岐跋、林子冲书的具体内容。笔者仅摘录其中有关刻书人、时 的资料来考定宋代乐书版本。 “杨万里前序”载:“今年二月丙子,朝奉大夫权发遣建昌军事三山陈侯岐送以乐 书一编,且以书抵万里,日:岐自是求其书,老而后得之然不敢私也。 是用刻枣,与学者公之,愿执事发挥而润色之,以诠次于先生序篇之左,方俾学者 有稽焉。庆元庚申,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杨万里序。” “陈岐跋”载:“先君语之日:六经之道同归礼乐之用为急吾乡二陈先 生,杜门发愤,究心大业,著成二书;扬攉事辞于湮没之余,订正制度于残缺之后, 载。为之训,器为之图,读之如指诸掌尔。其勉之。岐壮而游官南北,未克斯志。 塌来假守吁江,退食之暇,阅军所藏卷帙甲乙,首得礼书而乐书,恨 未之睹。闻其子弟从南丰林簿游,因移书令访其家之遗,果得副本以为不刊之 典,真二经之鼓吹,诸子百家之领袖也,是不可不并行于世庆元己未重阳 日三山陈岐谨跋。” “林子冲书”载:“书凡二百卷,建中靖国初,给笔札缮写以进,储之秘府, 久而未彰。史君陈先生本务稽古,得其家藏副本,令子冲校勘以广其传门生迪 功郎建昌军南丰县主簿林字冲谨书。” 以上资料显示:建安杨文敏公旧藏宋刊本乐书前有杨万里序、建中靖国牒 并诏、进乐书表、乐书序,后有陈岐跋、林子冲书。前序后跋的具体内容表明:乐 书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进献朝廷后,长期被“储之秘府,久而未彰”。近百年后, 陈砀的同乡陈岐,有感于礼乐并行之道,广泛搜求乐书,最终求得了陈呖后代 家藏副本,经林子冲校勘后,首次进行雕版、刊印,跋成之日为“庆元己未( 公元 1 1 9 9 ) 重阳日”,并于庆元六年( 公元1 2 0 0 ) 二月丙子送杨万里乐书一编,请 为之序。可知,乐书首次刊刻的时间是南宋庆元六年,依据陈呖后代的家藏副 本,由陈岐倡议刻梓,林子冲负责校勘,杨万里代为序。这里出现了两个宋代乐 书版本:陈肠后代家藏副本和南宋庆元本。 原窄格,“载”字根据中国岂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索书呼为96 2 c y ( 3 ) :卜3 6 的善本乐书补。 清人书目题跋丛刊笫l 册之酣宋楼藏书志,陆心源撰。中乍书局, 9 9 0 年,第1 3 0 一1 3 6 亘 。 1 0 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一卷载 “宋本乐书三十册,每半页十三行,行大字二十一;小字双行夹注,或二 十二二十六不等。首列杨序,次进乐书表,结衔宣德郎秘书省正字臣陈肠上进,。 次乐书序,至故冲气运而三宫,此页已毕,以下骰。去一页。取礼书所多一页, 板心亦题前序者合之。彼首云正焉,参两合而五声行焉,语气相接。知误列在礼 书矣。是乃宋本之误。若元至正丁亥刊本则正作故冲气运而三宫正焉,参两合而 五声行焉,既无错乱。又,杨万里序后次以建中靖国牒,进乐书表并乐书序, 与宋本乐书序后次以建中靖国牒并表复不相同。且宋本来卷有庆元己未重阳e l 三山 陈岐、迪功郎建昌军南丰县主簿林子冲两跋,与杨万里序称:t 今年二月丙子,朝奉 大夫权发遣建昌军事三山陈侯岐送似乐书一编及乐书目录卷第一次行题c 迪 功郎建昌军南丰县主簿林宇冲校勘相会。而元刊本则有至正丁亥秋七月辛丑福州路 儒学教授郡人林光大合刻礼乐书后序。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所载可证也。 至宋本礼书- 目录次行题左宣义郎太常博士臣陈祥道上进,乐书目录当亦 题宣德郎秘书省正字臣陈呖上进。此为庆元覆刻,故改题杜宇冲。校勘,叉字冲、 子冲,前后互异,刊刻不精,皆无足论是书卷首有长方朱文苏州常熟虞山精舍至 乐楼主人河南御史陈察原习之记,又有白文程稷私印,朱文育民连珠印。今录 建中靖国牒并诏于后。尚书礼部云云。牒未录。” 在这段资料中,作者不是分别记录所见宋本乐书和元本乐书的状况, 而是在将两个版本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揭示各个版本的特点。宋刊本乐书的特点 是:共3 0 册;每半页1 3 行,行2 1 字;小字双行夹注;乐书前依次有杨万里序、 进乐书表、乐书序、建中靖国牒并诏:目录卷第一次行题“迪功郎建昌军南丰县主 簿林宇冲校勘”;末卷有陈岐、林子冲两跋;“乐书序”中的一页曾误入礼书中。 根据以上版本特点,可以确定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一卷中记载的宋本是南宋 庆元六年本。 但是,这段资料中有三处描述容易让人产生疑惑: 敢,读音为“d u d , ”,意思是“强取,掠夺”。古代汉语字典彩色版,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编。商务 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 0 0 4 年,第1 7 2 页。 引文中“杜宇冲”即“林宇冲”。 从书集成续编第7 1 册之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一卷,民国曹元忠撰,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4 年, 第3 5 3 - - 3 5 4 页。 1 1 第一:宋本乐书中小字每行的字数交待不清楚:是各行或为2 2 字,或为 2 6 字;或者是各行2 2 2 6 字不等。 第二:文中“建中靖国牒并表”的“表”,笔者认为应是“诏”。首先,“建中靖国牒 并表”这一说法本身就不正确,因为不管是相关目录著作中的记载还是乐书中 的具体内容显示的都是“建中靖国牒( 文) 并诏( 书) ”。再者,如果将“建中靖国牒 并表”理解为“建中靖国牒”和“进乐书表”两个部分的组合,那就和文中“首列杨序, 次进乐书表,结衔宣德郎秘书省正字臣陈呖上进,次乐书序”的叙述相矛盾了。“进 乐书表”不可能一会儿在“杨万里序”的后面,一会儿又在“建中靖国牒”的后面。而且 从“首”、“次”等表述顺序的连接词可以看出,作者是想按顺序说明宋本乐书的 前序内容:先是杨万里序,其次是进乐书表,再次是乐书序,最后应该是建中靖国 牒并诏。只因出现了“乐书序”中的一页误入礼书中的问题,作者为了要将这个 问题说清楚,于是开始引用元本“乐书序”的内容,随后在元本乐书和宋本乐 书前序内容的不同排列的e e 较中才告诉我们宋本乐书“乐书序”后是什么。笔 者认为应该是“建中靖国牒并诏”。 第三:文中最后一句“今录建中靖国牒并诏于后。尚书礼部云云。牒未录,_ 其意不明。 藏园订补鄙亭知见传本书目载: “乐书,二百卷,宋庆元己未陈岐命林子冲校刊本,半页二十六行,行二十 一、二十二字不等,双行注或二十二或至二十六字。 这段资料记录的是南宋庆元年间的乐书刊本,由陈岐倡梓,林子冲负责校 勘。行款字数特点中“半页二十六行”为明显的错误,应该是每页2 6 行,半页1 3 行。 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载: “乐书,二百卷,宋陈呖撰。辛亥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汲修斋见二庆元刊本, 行款相合。前有杨万里序四页,次为礼部刊书牒文,次为进书表及乐书序,次为吏 部尚书臣执中等十几人看详议,又次为诏目录。共四十八册。结衔为迪功郎建昌军 藏同订补鄙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傅熹年整理。中华书局版,1 9 9 3 年,乐类 第4 3 - - 4 4 页。 1 2 南丰县主簿林字冲校勘,字体殊劣,图亦不精。有五砚楼、苏州袁氏家藏、建 安杨氏传家图书三印。”。 这段资料记载的是两套庆元刊本,行款相合。乐书前依次有杨万里序、礼 部刊书牒文、进乐书表、乐书序、吏部尚书十几人看详议,诏,目录。建中靖国牒 文并诏书的内容被分开。林宇冲校勘。“字体殊劣,图亦不精”,有三个印章。 2 1 3 南宋嘉泰二年本 乐书正误后序载: “近岁得陈礼部( ( 乐书而叉苦其舛误,无所考证闻建昌陈史君 刊此书,与礼书并传,取而校之。赖以改定者甚众。又亦互有得失,并为 质之经、传,而是正之,尚三数百条。会表兄华文阁直学士陈公之子芾为 南丰宰,恩寄之南丰,欲别刊此编,以补郡本之缺,求书其后嘉泰二季 季夏,中游四明楼钥书。 张钧衡。跋载:去年得持静斋。所藏乐书宋刻本,后附正误( 一 卷) ,分卷板行,字误、正各为一格。正字圆墨丁阴文甚为新颖曝书杂记。 云:乐书正误格式颇精,钞录一页,以饷校书者。直与台州本荀子考异、 文选李善注与五臣同异考,均宋贤校勘之精者,为国朝校雠家先路也。 癸丑十月乌程张钧衡跋。” 以上资料说明楼钥将其所得乐书与南宋庆元年间陈岐倡导刊刻的乐书 相互校勘,并于嘉泰二年( 1 2 0 2 ) 完成了乐书正误一编。华文阁直学士陈公之 子芾刊刻此编,以补陈岐乐书之缺。张钧衡所见持静斋所藏宋刻本乐书, 后附乐书正误1 卷,其刻书之精可与曝书杂记中记载的宋刻本乐书正误 相印证。 另外,平津馆鉴藏记书籍补遗 ( 元版) 在记载元本乐书状况的过程中 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张人风编,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上册第1 4 页。 张钧衡是清末民初重要擞州籍藏书家,其藏书楼名为“适罔”。 晚清洋务巨擘丁日吕办是一藏书大家,号持静,藏书之所曾命名为。持静斋” 曝书杂记,中国清代文献学著作,钱泰吉著。 转引自陈肠及其乐书研究附录五“楼钥乐书i f 议后序”,第3 2 0 - 3 2 2 页。 清孙星衍撰。缩微胶片。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 0 0 1 年发行,现藏于国家图书馆菩奉古籍阅览室。 1 3 提到了“天禄琳琅” 藏有南宋“嘉泰二年楼钥序刊本”乐书。 二者结合来看,可以确定宋代曾出现一种宋刻本乐书,后附乐书正误 一卷,刊刻时间为嘉泰二年,晚庆元六年本不到三年的时间。 2 1 4 直斋书录解题和中国善本书提要中记载的宋本各一种 直斋书录解题 ( 卷十四音乐类) 载: “乐书二百卷,秘书正字三山陈砀晋之撰。建中靖国元年进之。为礼书 陈祥道者,其兄也。其书,雅、俗、胡部、音、器歌、舞,下及优伶杂戏,无不 备载。博则博矣,未免于芜秽也。呖,绍圣元年制科,终礼部侍郎。” 直斋书录解题是笔者所见最早记录乐书的目录著作。作者陈振孙是南 宋末年人。根据作者的生活年代和乐书进献朝廷的时间推算,作者见到的乐 书当为宋本,但书中未对宋本乐书的状况进行描述。 中国善本书提要载: “【乐书】残,存三十一卷,二册( ( ( 四库总目卷三十八) ( 北图) 宋刊本, 十三行二十一字( 2 1 3 x 1 5 8 ) ,宋陈呖撰。此本蝴蝶装,有“御府图书“印存卷为: 八十二至一百,又一百七十至一百八十一。” 这段资料记载了作者所见宋刊本的残存卷数、行款字数、版框大小、装帧形式、 藏书印记和藏书地点,但是没有指出刊刻的具体年代。 索书号:1 7 0 6 6 。 清乾隆九年( 1 7 4 4 ) 开始在乾清官昭仁殿收藏内府藏书题室名为“天橡琳琅”。参考天禄琳琅书目,刚址 为: h t t p :w v w i k i c n i k i i e 3 8 0 8 a e 5 a 4 a 9 e 7 _ i ;a 懈4 髓7 9 0 9 b b 3 e 7 9 0 8 5 e 4 b 9 a 6 e 7 9 b a e e 3 8 0 8 b 。 南宋陈振孙撰,清光绪2 0 - 2 1 年( 1 8 9 4 1 8 9 5 ) 刻于福建。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索书号为: 耳4 1 0 5 9 7 5 部二。 标点为笔者添加。下文中引用古代目录著作中的文献史科,除| ,特别指出外,标点都为笔者添加。 来代内府官印。 中国善本书提要,第4 6 页。 1 4 2 2 元本 在目录著作中,笔者查询到元本乐书共有五种。 酯宋楼藏书志载宋刊元修本:中国善本书提要载宋刻元印本;平津馆 鉴藏记书籍补遗( 元版) 载元代重刊本。以上三种版本,刻印年代不详。 另,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和善本书室藏书志载元至治刻本,依南宋庆 元六年本刊刻;楹书隅录、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一卷、爱日精庐藏书志 和藏园群书经眼录载元至正七年刻本。 宋于0 元修本是元代对南宋庆元六年本进行了修补而后重印的。宋刻元印本没有 指出依据何种宋本刊印。元代重刊本和元至治刻本都是依据南宋庆元六年本刊刻。 元至正七年刻本收录的乐书前序内容与南宋庆元六年本相同。而且楹书 隅录、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一卷两种目录著作中明确指出,元至正本覆刻于 南宋庆元六年本。 各版本状况详述如下: 2 2 1 宋刊元修本 醑宋楼藏书志中记载了宋刊元修本乐书的版本状况: “三山陈先生乐书,二百卷,目录二十卷,宋刊本,建安杨文敏公旧藏。宋 陈呖撰。迪功郎建昌军南丰县主簿林宇冲校勘。案:此宋刊元修本,每页二 十六行,每行二十一字,版心有字数,卷首有建安杨氏家藏之书八字朱文长印, 盖明正统中大学士杨荣藏书也。此书明时其版尚存南监毋,见古今书刻,然明印 断烂不堪,每卷缺数页。此书完善无损,元时初印本也。林字冲字通卿,福建侯官 人。之奇从子也,绍熙四年进士,以学行名乡里,士多宗之。官至将乐丞。” 省略的足杨万里序、建中靖国牒并诏、进乐* 表,乐书序、陈岐跋、林字冲书的具体内容。介绍宋刊本时 已摘抄,故此处省。 “南监”即南京国子监。 这段资料显示:醑宋楼藏书志的作者认为建安杨文敏公旧藏的宋刊本乐 书应为宋刊元修本。版本状况是:宋刊元修,元时初印,完善无损。前有杨万里 序、建中靖国元年牒并诏、进乐书表、乐书序,后有陈岐跋、林宇冲书。每页2 6 行,每行2 1 字,版心有字数,卷首有明正统中大学士杨荣的藏书印。 根据前序后跋和行款字数特点可知,“宋刊元修本”的“宋刊”当为南宋庆元六年 刊刻,元初曾对南宋庆元六年本进行了修补。 按照古今书刻的记载,在明代的时候,此书版片尚存南监。但作者所见明 印本已经断烂不堪,每卷皆缺数页。 2 。2 2 宋刻元印本 中国善本书提要中记载了宋刻元印本乐书的版本状况: “【乐书】残,存六十六卷,六册( 北图) ,宋刻元印本,十三行二十一字 ( 1 9 6 x 1 5 6 ) ,宋陈呖撰。此存:卷六十二至七十五,一百三至一百二十八,一百 五十三至一百七十八。卷内有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 等印记。 这段资料记载了作者所见宋刻元印本的残存卷数、行款字数、版框大小、藏书 印记和藏书地点,但是,没有提及该本依据何种宋本刊印。 2 2 3 元代重刊本 平滓馆鉴藏记书籍补遗( 元版) 载有元代重刊本状况: “乐书二百卷,目录一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