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闽南永春方言语气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闽南永春方言语气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闽南永春方言语气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闽南永春方言语气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闽南永春方言语气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提要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未能受到应 有的重视。在有限的方言语法研究中,人们比较注重的是句法 研究,如:构词方式和语序与普通话的区别。而对于语法中有 关“语义”和“语用”层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语气词方面。 本文所论述的语气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语气词,它包含以 下三部分:语气词( 通常意义上的) 、语气副词、兼表语气的 助词。第一章对这三类词的区分作了简要说明。第二、三、四 章对其逐一描写,并在语法和语用的两个平面上说明其表达预 期的功能。对一些有争议词的归属问题,本文在比较各学者观 点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拙见。 关键词:语法语气语气词语气副词助词 a b s t r a c t f o rq u i t eal o n gp e r i o do ft i m e ,r e s e a r c ha b o u tc h i n e s e d i a l e c tg r a m m a rh a sn o tb e e na t t a c h e di m p o r t a n c et oa sm u c ha si t s h o u l db e i n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d i a l e c tg r a m m a r , s y n t a xr e s e a r c h h a sb e e np a i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f o re x a m p l e ,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w o r d - b u i l d i n g ,w o r do r d e ra n dt h a to f m a n d a r i n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a r ef e w e rr e s e a r c h e so n “s e m a n t e m e a n d “l a n g u a g eu s a g e ”,e s p e c i a l l yr e s e a r c h e so nm o d a lp a r t i c l e s i nt h ep a p e r ,t h em o d a lw o r d si td i s c u s s e di s n tt h ep r o p e r m o d a lw o r d s ,i n c l u d i n gt h r e ep a r t sb e l o w :m o d a lw o r d s ( i ng e n e r a l m e a n i n g ) ,m o d a la d v e r b s ,m o d a la u x i l i a r y w o r d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g i v e sab r i e fd e s c r i p t i o na b o u t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h e s e t h r e ek i n d so fw o r d s t h es e c o n d ,t h i r d ,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sd e s c r i b e s e a c ho ft h e mo n eb yo n e ,a n de x p l a i ni t sa n t i c i l ;) a t e df u n c t i o n so n t h eg r a m m a rp l a n ea n dl a n g u a g eu s a g ep l a n e t h ea u t h o ra l s o e x p r e s s e sh i so w no p i n i o na b o u ta d s c r i p t i o no fs o m e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 w o r d so r lt h eb a s eo fc o m p a r i n gs o m es c h o l a r s v i e w p o i n t k e y w o r d s g r a m m a r 、t o n e 、 m o d a lw o r d ,m o d a lad v e r b 、 m o d a l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论文摘要 本文除“序言”和“附”外,共有四章: “序言”解说了本文所指的语气词是广义的语气词,它与 通常意义上的语气词是有区别,既本文所指的语气词包含以下 三部分:语气词( 通常意义上的语气词) 、语气副词、兼表语 气的助词。并接着介绍闽南语语法的研究状况、方言语法研究 所面临的困难。 闽南语语法的研究状况:( 1 ) 相对于语音研究闽南语语法研 究还只是处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在一些方言志和闽南语书 籍中,语法的篇幅大多微乎其微。( 2 ) 语法研究中人n 比较注重 的是句法研究,而对于语法中有关“语义”和“语用”层面的 研究较少,特别是语气词方面。 “附”引用了陈泽平先生“类疑问语气词”概念对永春方 言“类疑问语气词”的特点和用法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章主要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本文作者的分析对“什 么是语气”、及“语气词”、“语气副词”、“助词”的概念做简 要说明。 语气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口气( 赵元任,1 9 2 6 ) 。它是说 话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随说话内容而表速的一种情感和态度, 反映说话人的意愿和心态。狭义语气词在闽南语中有很多学者 称之为语气助词,本文作者结合普通话语气词的分歧,并引用 刖l 宦,人的结论和笔者的分析,从而得出称之为语气词( 狭义语气 词) 比较合适。 第二章从语义和语用的平面上对永春方言基本语气词 “噢”、“咧”、“啦”、“哕”、“乎”、“兮”、“伢”、 “啊”、“了”加以论述解释,并综合各家对语气词“了”的不 同观点,提出作者的推测,并加以详细分析说明。 在闽南语中各学者对“咧”与“了”的观点分歧比较大。 陈法今在中国语文发表的( ( 福建惠安话的动态助词“者、 睡、咧”一文中认为“咧”是动态助词,读音为【1 e3 1 】相当于 普通话的“着”。而张振兴认为“咧”是语气词,可以表达多 种语气,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咧”为语气词比较合适。 “了了”有些学者认为是一个词,也有学者认为“了了” 是动态助词“了1 ”的重叠,本文作者经过分析认为“了了” 是“了1 ”与“了2 ”连用而成“了1 了2 ”,理由有以下三点: ( 1 ) “了了”的含义虚化,它几乎不能在句子中独立使用,它 一定要跟在动词之后。( 2 ) “了了”具有表示事态的变化、肯 定事态变化已成定局的作用。( 3 ) “了了”虽然有时可以充当谓 语,但实际上是其前面省略了谓语动词,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 有三点原因:“了了”充当谓语并不普遍,相同的句子结构 中“了了”有时可以充当谓语,有时不能,至少这时候读起来 很别扭。在闽南语中有些助词前面的谓语动词可以省略如 “甲 g r 3 ”,因而动态助词“了1 ”前面的动词也有可能省略。 在“了了”可以作为谓语的句子中,其前面可以补出谓语动 词而句子意思基本不变。 第三、四章结合“对话语境”从语义和语用的层面上对永 春方言的语气副词和兼表语气的助词做了较为详细分析。 语气副词历来争议较大,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归入语气词, 又有学者认为应该归入副词,本文采纳了后一种观点,并把它 归入广义的语气词范畴。 闽南语有些表语气的词位于句中动词之后主要起表语气 的作用,去掉后不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在对话中如果谓 语动词为对话人所熟知其可以省略,因而本文称之为兼表语气 的助词,例如,“甲 g a 铀 ”。永春话中还有些词主要是表语气 的作用,但在某些句子中具有动态助词的作用,例如,“者”。 “者”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因而陈法今在福建惠安话 的动态助词“者、唤、咧”( 中国语文1 9 9 1 年笫5 期) 一文 中认为“者”是动态助词,相当于普通话“一下”,是闽南语 “一下 t s i t 4 e ”的二合音。永春话“者”已经转化成兼表语气 的助词,其表示动作行为短暂的意思已经大为减弱,如果还想 强调动作行为短暂“者”前可添加“一下”。正是由于以上的 助词既有如此特点,有别于普通话的助词和语气词,因而笔者 也把它归入广义的语气词范畴。 序言 本文所讨论的语气词包含以下几部分:语气词( 通常意义上的语气词) 、语气副 词、兼表语气的助词。由于这些语法成分一般不能单说,所以文中所注的音都是其 在句中的实际读音而非单字音。本文在导师的多次指导和修改下终于完稿,在此表 示感谢。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常 常以为方言语法跟普通话语法大同小异,而这种小异都是不成系统,微不足道的细枝 术1 ,( 赵元任,1 9 7 9 ) 。其实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 在“微殊”( 王力1 9 9 4 年) 。9 0 年代以来,方言语法专题研究的论文也日益增多,出现 了可喜的局面,但是,系统地研究闽南语方言语法的论著仍是凤毛麟角。相对于语音研 究来讲,闽南语语法研究还只是处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在一些方言志和闽南语 书籍中语法的篇幅所占比例很小。而在这些有限的语法研究中,人们比较注重的 是句法研究,如:构词方式和语序与普通话的区别。而对于语法中有关“语义”和 “语用”层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语气词方面。目前有关闽南语“语气词”的研究 资料很少,在绝大多数闽南语书籍中,它只是作为词性分类列举而存在,没有展开 说明其作用和功能,而且列举的某些语气词的归属略有差别,有的书籍在词性列举 中干脆不列出语气词这一类。 在闽南语书籍中,对语气词研究比较好的是台湾闽南方言记略( 张振兴,福 建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 ,在张先生著作中语气词占了语法篇幅的三分之一,可见 张先生注意到了闽南话语气词是语法特色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该书对闽南语重要的语气词做了细致分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对本人的启 发很大,也使本文作者觉得对闽南语的语气词有必要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与描 述,因而本文拟从“语义”和“语用”的层面上对永春方言的语气词进行分析研究。 比起语音来,语法在语言结构中处于较深的层次,研究的难度自然要大于语音。一 个训练有素的语言学家研究陌生方言的语音系统一般不至于碰到不可逾越的障碍, 但若研究语法则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困难重重。这是因为方言语法研究大都缺少 文献资料,要靠实地调查来收集语料对语料的鉴别和把握极大地依赖于语感:而语感 主要不是来自语言训练,而是来自长期的语言生活。不仅如此。仅靠调查收集的语 料有时很难满足研究的需要,这就需要具有“活语料”身份的研究者自己去创造( 李 小凡1 9 9 8 苏州方言语法研究) 。本人从小学到高中都在永春就读,很少出门, 人学毕业后又同到永存任教,冈而对于研究永春方言语气词来讲具有特殊优越性 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某些问题,本文的语料一方面来自笔者的实地调查,主要是在 被调查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录取的自由交谈材料,另一方面是笔者自创的语料, 此类语料尽量采用日常生活用语,以减少书面语和普通话的影响。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语气 语气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口气( 赵元任,1 9 2 6 ) 。它是说话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随说话内容而表达的一种情感和态度,反映说话人的意愿和心态。话语中一个句子 表达出来的具体语气,是由句中的语调、词语、语法格式、语气词和语境等诸多因 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范开寨主编,2 0 0 2 年) 。 语调是以字调为基础覆盖全句的韵律特征( 李小凡,1 9 9 8 ) 。广义的语调还应包 括旬重音,他们都是整个句子的一种声音变化形式,贯穿于每个句子之中,是表达 语气的最主要手段,任何句子都不能脱离语调而单独存在。词语、语法格式是语气 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规则,没有词语和语法格式就没有语意的表达,也就谈不上语气。 语气词是专表语气的词,它有如下特点:1 表音性。2 不具备词汇意义。3 不做句法 结构成分。4 表语气。5 属于句子平面上的东西。语境也称语言环境,指在语言运 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况和关系等,是准确理解语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一 些表语气的词就是依靠长期特殊的语境下而形成固定表示某种语气的,例如,语气 词、语气副词等。普通话“不成”一词,原本是一个谓词性的偏正短语,随着“不”、 “成”词义的虚化和语气的加强,相互之间进一步融合,分界终于彻底消失,成了 一个与“难道”相仿的语气副词。随着语气副词“不成”经常用于句末,它又进一 步虚化成了个语气助词( 张谊生,2 0 0 2 年) 。永春话语气助词哒【铲】所表示的语 气跟它所处的语境也是分不开的,倒如用于话题开头,哒 协“】表示无可奈何的语气, 用丁承按对话则表示委婉的语气,同时也强调指明事情的真相。因而可以说这些语 气是语境与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语气的表达方法和制约因素如此之多,想要完整地论述非本人能力所及。本文 拟逐一描写闽南永春话的基本语气词、语气副词和燕表语气的动态助词,在语法和 语用的两个平面上说明其表达预期的功能。本文所探讨的语气是以语气词、语气副 词、助词( 助词兼表语气) 为基础,兼顾其它表达手段,对于一些临时产生的语气 意义本文不作论述。 2 第二节语气词、语气副词、助词 各种方言虽有不同的语气词、语气副词、助词,但是从语法上看他们的特点基 本一致。因而我们可以借助普通话语气词、语气副词、助词的语法特征来了解方言 语气词、语气副词、助词的特点。关于语气词历来有很多种说法,例如闽南语中就 有语气助词、语气词等说法。以下我们来分析一下普通话的情况,然后再来确定在 永眷方言中采用哪一种比较好。 ( 1 ) 语气词可以说是词类问题中争议最多、分歧也最大的一类词,大致有以下 几种观点: 1 语气词是虚词中独立的一类词,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这是 人多数学者所认同的观点。 2 语气词是助词中的一个小类,如刘坚、曹广顺等。 3 语气词就是助词,“助词其实是语气词的别称”( 刘叔新,1 9 8 2 ) 。马氏文通则 直接把语气词称为助字。 4 把语气词分为语气助词和叹词,胡明扬在北京话的语气词助词和叹词一文 中就持这种观点,认为他们都是表示语气的,而且有时候很难分清。 语气词是添附于句子、短语、词的末尾,表示某种语气意义。它没有词汇意义, 不做句法结构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刘叔新,1 9 8 2 ) 。这说明它在形式和内容方 面都有区别于其它词类,是独立的一类虚词。因而我们赞成第一种说法。对于第二 种观点,我们认为:助词附着在名词、形容词、动词之后,表示的是句子成分之间 的一种组合关系,它属于词或短语层面,与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可分割,因而与语气 词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他买了书呢”,句子如去掉助词“了”。旬义就发生改变, 而如去掉语气词“昵”,句意基本不变。第三种说法其实同意助词是独立的一类词, 只不过是名称的问题。他们依据传统语言学的叫法,称之为助字或助词,但这个助 字太过笼统,而且很容易与一般意义上的助词混淆。对于第三种说法,我们认为, 虽然语气词和叹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的语法特征是不同的。首先,语气词添 附于句子、短语、或词的末尾,而叹词却是永远独立的;第二,各方言中的语气词 都自成系统,而叹词在各方言中却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很容易发生借用:第三,叹 词可以独立成句独立回答问题,而语气词则不能;第四,叹词的调型随需要而自 由选择,较为丰富,而语气词的调型则较固定,如普通话的语气词基本上都是轻声。 语气词应该分为普通话语气词和方言语气词。袁家骅在汉语方言概要中指 山:“任何方言的语气词都自成系统而不容许自由替换”及“任何方言的语气词都统 3 一于自己的方音系统,这样有多少方言就有多少语气系统”。由于每种方言表语气的 词都有臼己的特点和系统,相互之间很难对译,因而本文在翻译时有的部分只翻译 出句子基本意义,而语气意义另加说明,另有部分添加一些表语气的词来帮助翻译, 但并不等同于永春方言语气词。 ( 2 ) 语气副词,顾名思义,就是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副词。在现代汉语的各类 词中,语气副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与其它副词相比,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分布以及 笄方面的功能特征都更具特色。多少年来,人们对于语气副词的归属问题一直都很 有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认为是语气词。二认为是副词。那么究竟归到哪 一类好呢? 陆世光( 1 9 8 1 ) 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指出,表语气的副词,过去有的论著认为是 语气词( 或称助词、助字) 。这种主张在早期语法著作中较多,其中陈望道曾有过详细 论述。他认为助词没有实意,其作用在于添显,其位置可在句尾也可在旬首。因此 陈先生把“岂、可、难道”一类归入到助词一类。吕叔湘的早期著作中国语文要 略也把“可、难道”归入语气词而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则叉将他们归入 疑问副词。还有人对这些问题归属避而不谈,如朱德熙( 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范 开泰主编,2 0 0 2 年) 。张静( 1 9 6 1 ) 认为,将诸如“难道、反正、简直”等表示语气 的词归入副词比较合适。 我们认为像“岂、可、难道”这一类词,根据他们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表现的语 法意义来判断,应该划到副词里,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一类词与一般副词确实有些对 立的差别。正如王力( 1 9 5 7 ) 曾经指出,一般副词“表示一种实意又是完全不带 情绪的”,而像“岂、可、难道”一类词“是完全缺乏实义的,带着情绪的”。王力 为了使两者有所区别,把后一类词称为语气副词。 ( 3 ) 关于助词历代的争议很大。在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中,助 字( 即助词) 只指语气词。汉语语法的早期著作多继承这种说法。后来,现代汉语 的连词、介词和传统的助词外,另有一些虚词被挖掘出来。这些虚词的类别往往不 好门纳,有的学者就把它们都归入到助词中,助词跟其他虚词的划界也就越来越困 难。 2 0 世纪5 0 年代中期,吕叔湘和孙德宣合著了助词说略一文。该文是现代汉 语助词研究的重要文献,该文认为“助词”这个类即可以是语气词a n 上语气副词, 也可以是语气词加上“的、得、所、了、着、过、们”等,这样“助词”这个类依 然是复杂的。 4 “暂拟体系”把助词分为语气的、结构的、时态的,这种观点基本被后人所接受。 “暂拟体系”还对助词的语法特点进行了归纳,认为助词永远不独立。总要附着在 别的词上或者附着在词组上,或者附着在句子上,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现代汉 语(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又把助词表语气的部分独立出来另取个名语气词。 这种独立出来的语气词在普通话中位置比较统一,一般是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 种种语气。但在永春方言助词中还有一些表语气的词必须紧跟在动词后,不能放在 句末,即使是放在句子前面,实质也是由于前面的动词众所皆知,因而在对话中省 略,在句子中主要还是米说明其前面的动词,它与其它从助词分化出的语气词是有 区别的,在本文中还是把它当作“兼表语气的助词”。 第三节永春音系简介 本文语料来自闽南永春话,文章中讨论的语气词第一次出现时都根据永春话注 音。永春话的声韵调系统简介如下: 一声韵调系统表 ( 一) 声母: 永春方言( 桂洋镇) 共有1 4 个声母,分别用1 4 个符号表示 p :布,步,盘,飞武 p :符,葵 ( r e ) b :物。门 h :灰,红,胡,休 k :到,贵,午,红 k :去,汽,巧,扣 g :惊,跪,眼 t :道,夺,潮,从。锄除 r :太虫,吸 l ( n ) :难,路,怒,女 t s :齐,节,曹,祖 t s :山,仓昌,枪 s :税,修,散,扇 巾:话,案,言,运 说明:1 、本表以永春县桂洋镇的语音为依据。 2 、符号m ,n 分别是b ,l 的音位变体。 ( 二) 韵母 a 饱、爸、下 。故、赌、古 a 过、灰、火 e 袋,假、下 0 无、道、个 。猪、除、去 a l 山、知 a u 流、交 m 媒、梅 o u 河 a m 含、衔 o m 欣、森 a n 安干 t i f f 分、温、云 d 床、损、光 蜘东、红、放 。q 仿、讲、妨 i 圆、淋、平 a 三、骂、敢 e 妹、奶 a i 耐、唉 i d 场、抢、象 a u 7 嗷 f 北百 0 2 毒国 0 7 学、索 a7 月、袜 i 资、支、姐 i a 写、姐、寄 i o 少、烧、笑 i u 丑、休 i a u 缴、了、刁 i m 金、林 i o u 张 i a m 减、检、欠 u 有、龟、主 u a 刮、拖、大 u e 花、多、倍 u i 桂、贵 u a i 怪、歪 i 1 1 新、珍、品 j a n 现、电、廉u a n 权 i 日朋、命、丁 i 叼响、谁 姻中、忠、央、 i 鑫惊、撞、走 i s u 猫、溃 u d i 弯 u a 日风 呵关、千、前 u 螽官、竿、汗 i 甜蛲 i 7 捏、闪 i 矿拆 u 矿泼、抹 i 。7 祝、约 i0 7 药、借 6 e 7 麦、客 砰渍 n 7 物、嗯 a l ( 迫、白 3 k 驳、各 a l 插 乱炸闸 乱说 卵答朵 i ,灭、别 i a k 页、撕、自 i o k 着、略 i t 笔、必 a t 揭、切 i p 立吸 i a p 涩粒 ( 三) 声调 永春方言有七个声调 调类调值 阴平2 1 3 阳平 2 4 上声3 3 阴去 3 1 阳去 2 2 阴入3 阳入 5 u a ? 绝劣 u a k 泼脱 u i k 突、率 u a t 法、发 u e t 八拔 说明:除上面的七个声调外。还有一个轻声。轻声本身不单独出现,它的调 值常常随着前后的声调而变。 阴入与阳入因为降调过程极短,故丽用3 和5 表示。 7 第二章永春方言语气词 ( 1 ) “噢” 0 3 3 “噢”读音【o ”】,即可用作感叹词也可用作语气词,当作语气词时“噢”放在旬尾 i 、指明事实,略带夸张,相当于普通话的“呢”,表确定和夸张的语气比普通话的 “昵”来得强,不过“噢”不能用于疑问旬。( 这种句子“噢”常与表程度的副 词配合使用) 即个囝仔侬虽小,但是真否噢! ( 这小孩人虽小,但真的很坏呢! ) 即只牛真肥嗅! ( 这只牛真肥呢! ) 飞机真紧嗅! ( 飞机速度真快呢! ) 2 、表示命令的语气。( 在祈使旬中。用得较普遍) 紧来食暗噢。( 快来吃晚饭。) 始 b u e 应坐噢。( 不能坐下。) 交作业噢。( 作业交上来。) 3 、表示警告或提醒( 这种句子一般是前一句说明方式,后一句表明结粟) 汝唉 a 1 3 1 捕碗,碗会否噢。( 你这样拿碗,碗会坏的。) 汝j l i 食,身体会否噢。( 你不吃东西,身体会搞坏的。) 你氯坐车,就看钉会着电影噢。( 你如不坐车,就赶不上看电影。) 4 、表示一般性呼换的语气,表达说话者对对方的希望和催促。如: 大家较紧困噢十二点了。( 大家快睡吧,已经十二点了。) 伯紧回倒去噢! ( 咱们快回去吧。) 即摆到你啦,紧去噢! ( 这次轮到你了。快去吧。) 伯行较紧噢! ( 咱走快点啊! ) ( 2 ) “咧” 1 e 3 1 “咧”有人认为是动态助词,i 划j 1 e 3 1 】相当于普通话的“着”,如陈法今在中 国语文发表的 福建惠安话的动态助词“者、睡、咧”。也有人认为是语气词, 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台湾闽南方言记略( 张振兴,1 9 8 3 年) 。从语气词的定义 和性质看,我们认为它是一个语气词,因为“咧”在句子中的存在只影响句子的语 气而不妨碍句意的表达。其主要的作用如下: l 、表示说话者对某事物不满的语气,同时强烈希望对方改正某事物使之符合自 己的需求,这种句子一般是前一个分句表明说话者的要求或希望。后一句解释如此 做的原冈。例如: 8 紧者咧,雄 b u e ”】哆赴啦。( 快点啊,快来不及了。往往无主语,当有主语 时,主语应重读。) 较紧咧,阮野未吃。( 快点啊,我还没吃。语气如上) 叫依客来咧,可以开始食啦。( 去请客人来,我们可以开始吃饭了。语气如上) “咧”在早期的一些著作中认为此种用法是表示命令的语气,而且所带有的“命 令”语气很强烈,没有让对方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只有上级 对f 级,长辈对晚辈才能这样说,如台湾闽南方言记略( 张振必,1 9 8 3 年) 。不过 此种“命令”语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慢慢减弱,现在转化成表述说话者不满的语 气,希望对方从事某种行为,使用时也没有身份的限制了。 2 、与句子其他成分或其他语气助词配合使用,可以使“咧”所表示不满的语气 减弱直至消失,这时往往表示一种商量,祈求的语气。 在以上句子加上主语主语读轻声。如 a 汝紧者咧,钉会 b u e 2 。】哕赴啦。( 你动作快点,快来不及了。) b 汝恰紧咧,阮野未 b e ” 食。( 你动作快点我还没吃饭哩。) c 汝叫侬客来咧,可以开始食啦。( 你去请客人来,我们可以开始吃饭了。) 如果在此基础上,“咧”前面加一个“者”,这样表示“商量、祈求”的语气更 加强烈。 与某些表示礼貌性的行为动词“请”、“借问”配合使用。 a 车仔请你修修者咧。( 请你修修车子。) b 阿伯,借问一声哆i ! ( 阿伯,请问一下。) 与某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h ”( 要) 、“希望”等配合。 a 汝h 来咧。( 你得来啊! ) b 阮全班希望汝来咧。( 我们全班都希望你来啊。语气如上。) 在某些因果复旬中,前一句常有“啦”和“了”与“咧”配合使用。 a 伤慢啦,搁行较紧咧! ( 太慢了,再走快点吧) b 太饿了,先食点仔咧! ( 太饿了,先吃点东西吧) c 已经开始三小时啦,羝 b o ” 干去咧! ( 已经过了三小时了,不再要去了吧。) 在这几旬中,后一句全都省略了人称代词,这是由于表示商量、祈求时常常是 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之间进行,因而在这些位置很少出现第三人称,对话时也就不 必使用人称代词了。 3 、常与疑问代词配合使用,起到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如 这种代志有啥法咧! ( 这种事情又有什么办法呢) 9 泉州些有侬去咧? ( 哪有人去泉州呢? ) 恁公咧? ( 你爷爷呢? ) 伊啥乜时节到咧? ( 你什么时候到呢? ) 啥乜侬出兮力咧? ( 什么人出的力啊? ) 在这几个句子中,句子的疑问语气由疑问代词承担,“咧”只是加强疑问的语气, 不能改变疑问句的性质,如是反诘疑问句,是一般疑问句,并不因添加 “咧”而改变句子的性质。 4 、与疑问语气词“些”相呼应,可以把一般疑问句子改变成反诘疑问句。例如 ( 每组,上句为含“些”的一般疑问旬,下旬为“咧”与“些”构成的反问旬) , f 泉卅些有侬去? ( 真的有人去泉州吗? 一般疑问句) l 泉州些有侬去咧? ( 哪里有人去泉州啊? 反问句) j 些有? ( 真的有这回事吗? 一般疑问句) l 些有咧? ( 哪有这回事? 反问句) r 伊些有去三日?( 他真的去7 - 天了吗? 一般疑问句) l 伊些有去三日咧? ( 他哪有去三天? 反问旬) f 些有这多? ( 真的有这么多吗? 一般疑问甸) i 些有这多咧? ( 哪有这么多? 反问句) 5 、用于陈述句表示陈述和肯定的语气,指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 是什么,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如: ( 1 ) 单纯表语气: 匆 b u e ” 应开门咧。( 不能开门的。) 伊是阮老师咧。( 他是我的老师。) 今仔日是初一早咧。( 今天是大年初一。) 代志早结束咧。( 事情早就结束了。) ( 2 ) 表语气并兼有动态助词的作用,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大条索放厝内咧。( 大条绳子在屋里放着。) 恁待落厮 s 孑2 1 拍咧。( 你们是在打架。) 门匆会e b u e ” 应开咧。( 门是不能开着。) 1 0 我待落看录相咧。( 我正在看电视。) ( 3 ) “啦” 1 a 2 2 “啦”读 1 a ” 叉常写作“喇”,它所表示的语气如下: ( 1 ) 相当于普通话中语气词“了”,表示变化已经实现或劝阻。 树叶红啦。( 树叶红了) 甭说啦。( 别说了) 今日是十五啦。( 今天是十五了) 此外“啦”语音和旬调的变化,它可以附加表示喜悦,厌恶的感情色彩。 如:甭说啦。附加厌恶的感情色彩时“啦”重读。整个句子读降调。 树叶红啦。表示喜悦的感情色彩时“啦”调值不变,音长拉长。 ( 2 ) 在回答提问时,“啦”可以加重答话一方的肯定语气,如果回答的内容是答 语一方的行为动作时,它同时表示此行为动作正在进行。 汝待萝 1 0 ” 创 t s 如】啥 s 酽】? 我写文章啦。( 你在做什么? 我正在写文章) 汝啥乜名? 我建国啦。(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建国) ( 3 ) 表示商量,祈求的语气,希望征得对方的赞同或允许。如: 还没开始啦,大家倍坐一会儿。( 还没开始,大家再坐一会儿吧) 时间倍早啦,恪坐匀会要紧。( 时间还早呢,再坐一会儿没关系) ( 4 ) 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表示惊叹或感叹的语气,这时候句子前头往往有 感叹词“啊”等语气词或者有副词与之相呼应。如: 哇,汝今日野好看啦! ( 哇,你今天很漂亮! ) 是啊,伊讲兮代志,我爱信啦。( 是啊,他讲的事我相信。) ( 5 ) 用于祈使句,这里“啦“不仅表示一种厌烦的语气,两且兼有动态助词的 作用,例如: 行啦! 食啦! 怀嗵否啦! ( 走! 吃! 不要淘气! ) 在这些句子中“啦”与动作状态紧密相关。如“行啦”表示祈使“行”这一动 作的实现,而“行”借语调表示祈使时,意思是使“行”的动作开始。同样“食啦” 表示使“食”( 吃) 的行为完成,而“行”借语调表示祈使时,意思是使“食”( 吃) 的行为开始。“啦”此处作为动态助词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不一样,普通话动 态助词“了”后面可以补上动词的宾语,而“啦”后面是不能跟宾语的例如: 普通话:吃了。( ) 一一吃了( 饭) ( ) 闽语:食( 吃) 啦。( ) 食( 吃) 啦饭( ) ( 6 ) 用于疑问句尾,句子的疑问语气是由语调和句子中其它成分承担的,“啦, 1 1 与它在陈述旬中的作用相同。如: 今日初几啦? ( 今天初几了? ) o 你哪落去啦?( 你去哪了? ) ( 4 ) “哕” i 0 2 2 “哕”读音 1 0 ” ,它所表示的语气跟“啦”较相似,但语气程度上比“啦”轻。 ( 1 ) 在陈述时,表示肯定的语气比啦轻,也可表示劝阻,同时也表达了行为动 作的已完成时态。 如: 树叶红哕。( 树叶红了,肯定的语气较轻) 1 树叶红啦。( 树叶红了,肯定的语气较重) r 甭说哆。( 劝阻的语气较轻) l 甭说啦。( 劝阻的语气较重) 甲一乙:汝食未? r 食嗲。( 吃过了。语气较轻) 乙一甲:l 食啦。( 吃过了。语气较重) 此外“哕”不能像“啦”一样通过读音变化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如: 食啦。( “啦”音长变短,就表示不喜欢被他人问这件事) ( 2 ) 表示强调的语气,一般此时“哕”音长变长。 这兮比那兮较细【! 罗( 这个比那个更小) 好哕,有够额哕1 ( 好啦,已经足够了) ( 3 ) 表示惊叹、感叹的语气并带有亲切感。句子中常常有“啊”等感叹词与 之相呼应。如: 啊,我听说汝野久嗲。( 啊,我很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了) 这兮婴仔生仔真大汉l 罗。( 这个孩子长得真壮啊) 以上用“哆”的地方也可以用“啦”,但表示的意义有所变化详见“啦”的用 法。 ( 4 ) 用于祈使句,句子的祈使语气其实是由句式本身承担的,“哆”仍然有动 态语气词的作用。试比较: f 甭烧烟哕! ( 不要吸烟) ( 祈使句)r 甭骂伊哕! ( 祈使旬) l 甭烧烟! ( 祈使句) l 甭骂伊! ( 不要骂他) ( 祈使旬) _ h j “哕”的句子表示的是使正在进行的行为停止,而不用“哕的句子表示的是 1 2 使某一行为不要开始,可见“哕”仍然是与动态紧密相关的语气词。如: ,烧烟哕! ( 吸烟) ( 祈使句)r 骂伊哆! ( 骂他) ( 祈使旬) 1 烧烟! ( 祈使句)l 骂伊! ( 祈使句) 这里“哕”表示的是某一行为现已经开始,而不用“哕”的句子表示的是使某 一行为开始。 ( 5 ) “乎”e h 5 ” “乎”的读音是 h 分2 作为语气词,它表示一种肯定和强调的意思。 1 用于感叹句尾,句子感叹语气是由语调和旬中其他成分承担的,“乎”的作 用是表示肯定和强调的意思,并希望对方的感受跟说话者相同,能取得听话者的认 同。以下我们来讨论对比一下有无“乎”字句子的差别: r 今仔日天气真热! ( 今天天气真热啊! ) l 今仔日天气真热乎! ( 今天天气真热啊! 另有表示肯定和强调的意思, 并希望得到听话者的认同。) f 时间过哕真快! ( 时间过得真快啊! ) o 时间过嗲真快乎! ( 时间过得真快啊! 另有表示肯定和强调的意思,并 希望听话者的认同。) r 即葩花真水! ( 这朵花真漂亮啊! ) l 即葩花宾水乎! ( 这朵花真漂亮啊! 其附加意义类似以上几句。) 与。与,与比较可以看出:不加“乎”的句子本身就可以表示惊 叹和感叹的语气,旬尾加“乎”以后,惊叹和感叹的语气加强。并有肯定和强调的 意思,希望听话者认同自己的观点。此类句子既可出现在主谓句中,也可以出现在 非主谓句,但它们都要求谓语是形容词或谓语后面有表程度的补语,以便对事物的 性质、状态发出感叹,井要求句子本身是感叹句,如果句子本身是陈述句,加“乎” 以j i i 句子不是感叹旬而是转化成一般疑问旬。如: a 天气热。( 陈述句)b 天气热乎? ( 一般疑问句,“乎”表疑问。) c 天气真热! ( 感叹句) d 天气真热乎! ( 感叹句,“乎”加强感叹,并希望对方 认同。) 2 用于陈述旬的句尾,此时陈述旬将转变为疑问句,“乎”表示的虽是揣测语 气,但它真正的意图是想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谓语为判断性动词。 a 伊是老师乎? ( 他是老师吧? )b 即怀是车站乎? ( 这不是车站吧? ) 谓语为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a 今仔日星期一乎? ( 今天星期吧? )b 伊是老师乎? ( 他是老师吧? ) 谓语为形容词。 a 汝野燕闲乎? ( 你很忙吧? )b 汝近来野好乎? ( 你近阶段很好 吧? ) 谓语为表示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等动词。 a 伊爱说话乎? ( 他喜欢说话吧? ) b 汝赞成即阵出发乎? ( 你赞成马上出 发吧? ) 3 表示商量、要求、恳求的语气。 谓语为行为动词,如,行、坐听,看等。 a 汝行乎,阮h 开始工作啦。( 你走开,好吗? 我们要开始工作了。) b 时间到啦,食饭乎。( 时间到了,吃饭吧。) c 汝坐汽车乎,即样会较紧。( 你坐汽车吧,这样速度会快点。) 谓语动词为表示意愿、要求等的动词,如,h ,应该等。 a 阮全h 去呀,汝野h 去乎。( 我们全要去,你也要去,好吗? ) b 伊是大好人,汝应该劝伊者乎。( 他是个大好人,你去劝劝他,好吗? ) ( 6 ) “兮” e 2 4 “兮”读音为 e “ 主要有语气词、助词两种用法,即当语气词的“兮1 ”当助词 的“兮2 ”,此处只讨论作为语气词的“兮i ”。语气词“兮”主要用于旬尾表示一种 肯定、强调、确认的语气具有主观色彩,因而属情态语气词。含有“兮”的句子 是说话人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为了告诉听话人发生了什么。其具体用 法入f : i 用于陈述旬尾。表示对整句内容的确定和肯定( 包括对否定情况的确认) i ( 是) 伊弄否椅子兮。( 椅子是他弄坏的。) ( 是) 我栽兮。( 是我种的。) l 伊叫阮即样说兮( 他让我这样说的。) 1 4 的j 来的 车来0 汽年的坐今耕是是牛他他是( ( 逝 o( 兮兮 。 车来兮汽年犁坐今牛是是是 伊伊塍 ,、l o r _ 伊会骂汝兮。( 他会骂你的。) j 阮雄说护伊听兮。( 我不会说给他听的。) l 伊肯定也来捕汝兮( 他肯定会来找你的。) 第组句于是对现实事件责任者的断定,第口组句子是对现实事件条件的强调, 第0 组句子是对非现实事件的肯定推断,第 组句子是对现实情况的认定,以“兮” 为句末语气词的句子基本可以包括在这四种情况里。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兮” 虽然是对整句话的内容起作用的,但同时可以强调、认定句中的某一部分,这个认 定的对象常位于判断动词“是”之后。 2 用于疑问旬尾,疑问语气由句子中的其他成分来承担,“兮”的语气意义与 它在陈述句中的语气意义是相同的。如: 谁共椅子弄否兮? ( 谁把椅子弄坏呢? ) 树是谁种兮? ( 树是谁种的昵? ) 谁说护汝兮? ( 谁说要给你呢? )即是用啥做兮? ( 这东西用什么做的? ) 以上分析的是“兮”的语气词用法,那么,它与用于句末的结构助词“兮”怎 样分辨呢? 传统观点认为。如果“兮”添出一个名词,“兮”就是语气词。也有学者 认为判断句末的“兮”是否语气词要看“兮”与前面词语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 “兮”是结构助词,则结合紧密,如果“兮”是语气词,则结合松散,“兮”可以删 除或更换。我们认为,旬尾的“兮”是不是语气词,不能简单地用能不能添出一个 名词米认定。如:“伊是年初来兮”( 他是年初来的) 其实在语义上后面也可以添出 一个“外国人”,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这里的“兮”不是语气词,因为“兮”在这 里的作用仍然是对现实事件的认定。又如“厝是阮兮兮”,很明显前一个“兮”是结 构助词,后一个“兮”是语气词,一个词是不是语气词,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它的 定义、性质、特点等几个方面加以把握。语气词对整个句子来说是一个“添附”成 分,因此可以从它与前边句子结合的紧密程度加以分辨,当然这并不是说语气词可 以独立于句子之外,它在语义上仍然是整个句子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分。如果“兮” 与前面的成分结合紧密,则不宜看作语气词。如:“这本书是我兮”去掉“兮”后, 1 5 的糟八 七o j 乱话的里说门家会看0很是吼他m 糟 。 。 八兮兮七说门乱会看内野是厝伊伊 厂j。1l 成了“这本二f 5 是我”,霾然在句义上无法成立,因此“兮”是结构助词。 ( 7 ) “伢” i a 2 2 语气词“伢” i a 2 2 】,用于句未,有强调语意,加强语气的作用。 在判断句,“伢”增强判断语气如: a 今仔日星期一伢,( 今天是星期一) b 伊校长伢。( 他是校长) c 、即裂福建伢( 这里是福建) a 、b 、c 句未加“伢”本身也可表示判断,句未附语气词“伢”以后,强化整旬 语意,从而加强了判断语气。 疑问的语气。如: a 、偌多伢? ( 有多好呢? ) b 、偌久伢? ( 有多长时间呢? ) c 、些有伢? ( 真的有人吗? ) 带有表原因的语气。如: a 、仔日是我生日伢,你着来伢。( 今天是我生日,所以你要来) b 、落雨伢,恁怀( m 2 2 ) 嗵来伢。( 因下雨,你们就不要来学校了) c 、我着病伢,上海无法去哆。( 因我病了,所以我没办法去上海了) 表析使的语气 a 、米伢。( 米。) b 、击伢( 去。) c 、拱出去伢。( 扔出去。) 表停顿同时加强语意,如猪伢、牛伢、鸡伢、全死伢。 在以上的例子中,“伢”可以表示多种语气,其实并不是“伢”本身带有这些语 气,因为去掉“伢”后,句子的语气性质并未改变类型,我们之所以认为“伢”具 有这些语气作用,是因为句未附着“伢”以后,句子的语气加强了。这种语气的增 强,其实是通过加强旬意来实现的。“伢”的语气作用与古汉语“也”字很类似。 ( 8 ) “啊” a z 2 语气词“啊”,读音为 a 2 2 】与普通话一样,语气词“啊”在永春方言中常位于旬 末和旬中。“啊”位于句中时,音长变长,表停顿。“啊”位于句末时读轻声 a ,可表 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不同的语气。 ( 一) 句末的“啊” 1 陈述句末,表陈述语气。其主要作用是使语气和缓,同时表明说话者的态度。 1 6 如: 出e t 头啦,汝来照日头啊。( 出太阳了,你出来照照太阳啊。) “啊”使整个句子的语气和缓,同时表明说话者的态度是希望你出来晒太 阳。 i - i - 课啦,汝着紧去学堂啊。( 快上课了,你得赶紧去学校啊。) 伊1 - 来啊。( 他要来的。) 使语气和缓,同时表明说话者的态度:说话者肯定“他会来”这种肯定的语气。 这与漳州话的“啊”不同,据杨秀明漳州话的语气词“啊”一文,陈述句中“啊” 相当于普通话的“了”,表示事态将有变化或已经出现变化,及动作已经完成或事态 变化已成定局。如: 漳州话:1 - 落雨啊。( 快下雨了。侧重于“快下雨”这一事实的实现。) 永春话:h 落雨啊。( 快要下雨了。表现的是说话者对“快下雨”这种情况的判 断。) 2 疑问旬末,使语气和缓,增强疑问的语气。如: 是谁啊? ( 谁呢? ) 今仔日是上英语,野是语文啊? ( 今天是上英语课呢,还是上语文课 呢? ) 学堂有侬无啊? ( 学校有人吗? ) 据杨秀明漳州话的语气词“啊”一文,漳州话的“啊”本身带有疑问语气。 永春话“啊”本身不带疑问语气。如: 漳州话:听有啊? ( 听见了吗? ) ( 选自漳州话的语气词“啊”原文。) 永春话:听有啊。( 听见了。在永春话中要是没有其它表疑问语气的词帮助 即使语调的变化也不能表示疑问。) 3 感叹句束,相当于普通话的“啊”,表感叹语气。 伊侬野好啊! ( 他为人很好啊! ) 汝太水啊! ( 你很美啊! ) 日头较热啊! ( 阳光太热啊! ) 4 祈使句末,表示祈使语气,并带有鼓励对方进行某种行为的意味。 来啊,请坐啊l ( 来啊,请坐啊! 带有希望或者鼓励对方“来”或“坐” 的语气。) 行啊! ( 走啊! ) 着来啊! ( 全来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