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关于建立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的构想.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提 要 提 要 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 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主动脉,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元素之一。在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攀升中,能源扮演着主角色。但是,在我 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能源瓶颈凸显、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 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大、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差、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能源时,发展能源科技产业 便成为能够缓解能源这个棘手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备受青睐。 昌平区经过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与大规模能源科技企业的不断进驻,已 用事实证明了昌平区具有发展能源科技产业的诸多优势与发展基础。借助昌平 区能源科技产业初具的规模,凭借昌平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智 力资源优势,整合昌平区官、产、学、研资源,大量聚集能源科技企业,通过 集群创新、制度完善、品牌传播、产业链构建,在昌平建立特色鲜明、辐射能 力强、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将会大大推动昌平区经济又好 又快地发展,实现昌平区“十一五”规划的远景目标,进而为北京市乃至我国 的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做出贡献。 文章从能源科技产业的相关概念、世界及我国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入 手,采取层层深入的方式,详细分析了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深入 剖析了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创新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阐明了昌 平区发展能源科技产业是贯彻国家能源科技发展战略、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 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优化、凸现自身优势形成示范效应、整合优势 资源提升集群效应的必然要求,并用 pest 与 swot 方法论证了建立昌平能源科 技产业基地的可行性。基于以上详细分析与论证,本文提出了建立昌平能源科 技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发展策 略、管理机构、保障措施、政策需求等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与实施规划。 本文论证严谨,层层深入,发展规划与实施规划的提出符合昌平区“十一 五”规划的远景目标与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将对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乃至昌平区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与协调发 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关键词 经济 能源 科技 产业 ii abstract energy is the physical resources that provide power for humans production and living. its the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elements in human society. energy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great progress of economy. but as our way of economy growth transfers from extensive to intensive, the energy bottlenecks become more acute, such as low energy resource per capita,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difficult to development, low technical level and poor competitive. as more and more experts come to consider how to make batter use of the limited energy,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facts that the economy develop with a rapid speed and more and more large-scale energy science companies move in changping district show changpings strengths and basis of developing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on the present scale and changpings strengths in good position, industrial basis and rich intellectual resource, absorbing more energy companies by integrating resources of government, companies,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by means of innovating, improving system, announcing brand and chaining up involved industries to build in changping a special, radiating and typical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base will greatly push a goo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angping economy, realize “the 11th five-year plan” and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beijing and our nation. 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relative definitions of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its present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and our country, deeply analyzes the trend and features of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by analyzing its presen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trend in changping, the paper clarifies that its necessary for changping to promote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in order to carry out national energy strategy, to optimize energy industry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local economy, to show its strength and set a good example, and to rearrange its resources.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uses the methods of pest and swot to argue the feasibility for establishing changping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base, on which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for changping a complete set of develop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 program, including the strategy orientation, abstract iii guiding thought, objectives, developmental pattern, phases, tactics, organization, guarantee measures and policies. the paper argues tightly and deeply. its develop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 program comply with the objectives of changping eleventh-five-year plan and requirements of state plans for mediu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y will greatly promote changping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ven the coordinat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ngpings economy and society. key words: economy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关于建立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的 构想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 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 济贸易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 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言 引言 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 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元素之一,也是国民经 济中的主动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攀升,能源也渐渐地扮演 起主角色。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能源瓶颈 开始凸现,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 较大、技术水平较低、竞争能力差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更好的利用能源成为 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能源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是根本解决能源瓶颈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对能源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能源 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有效地促进了能源工业的全面 发展。2005 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把能 源技术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 方针,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大力支持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努力为能源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昌平区坐落于北京上风向、上水向,作为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与产业化 的重要承载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经过十几年来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聚集 与飞速发展,昌平区逐渐形成能源科技产业的聚集区。随着国内能源巨头中石 油、中石化等集团公司的入驻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内能源企业聚集度的 不断提高,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日渐成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如何 合理布局昌平区的能源科技产业,如何为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 的环境支撑、政策支撑,使之成为昌平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成为了此时此 刻最值得思考的课题之一。 根据昌平区的“十一五”规划,认识能源及能源科技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研究昌平区发展能源科技产业的优劣势,分析昌平区发展能源科技产业的可行 性及其发展模式,将有助于昌平区制定能源科技产业的定位,选择符合条件的 优秀能源科技企业入区,同时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 的优势,结合现有的能源科技企业,做大做强能源产业的概念,制定出符合昌 平区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现状的可行的发展措施与实施规划。 2 1 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 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能源科技产业的相关概念 研究能源科技产业,首先要弄清能源、能源产业、能源科技与能源科技产 业的概念。 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 的重要物质基础 1。世界能源委员会将能源分类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 料、水能、核能、太阳能等。能源按照是否加工还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还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包括已经大规模生 产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 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2。 与能源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相关的产业都属于能源产业。例如能源的勘探、 开发、储运、加工、销售、以及能源产品的研发及生产等。 能源科技是关于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输送、分配、储存及综合利用 的科学技术。主要包括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以及 节能环保技术等。它具有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是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不能 脱离社会经济系统等特点。 目前,国内外对“能源科技产业”的定义和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但是从事能源科技活动的企业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研发和开发强度,开 发强度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二是研发人员(包括科学家、 工程师、技术工人)占总员工数的比重较大。此外,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具有 高技术含量,而且必须是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因此,从这个角度 出发,能源科技产业可以定义为能够为能源产业提供科学技术产品和服务,拥 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企 业组织及其在市场上的相互关系的集合。能源科技产业包括石油科技产业、煤 炭科技产业、电力科技产业、核能科技产业、太阳能科技产业、风能科技产业 以及生物质能科技产业等 3。 1.2 世界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2.1 发展现状与特点 第一,能源科技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球能源的日趋紧张,能源产 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能源科技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美 国休斯敦国际石油中心的产能已经达到全美石油技术产能的一半;在德国、丹 麦、荷兰等欧洲国家,能源科技产业,尤其是风电科技产业产值增长成为经济 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 增长的亮点 4。 第二,世界各国能源科技产业发展异彩纷呈。目前,世界各国在能源科技 产业发展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欧洲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亚洲地区对能源安全技术、节能技术非常关注;北美地区非常重视核心技术的 把握,在洁净能源开发和利用上抢占了多个技术的制高点。 第三,科技推动传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能源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能源产业 的优化升级。能源科技的注入,使得传统能源的开发、生产、储运、利用环节 科技含量得到提高。 第四,新能源产业不断推陈出新。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 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尽管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发展应用 的潜力巨大,其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燃料电池以及生物质能的发展速度快, 产业前景好。 第五,新能源技术投资异常活跃。风能、乙醇、生物燃油以及太阳能等一 直以来作为备用能源方式的可再生能源,成了有竞争力的能源形式。2005年全 球新能源技术投资迅速增加,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第六,节能科技产业备受重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受它的高成本、小 规模的制约,所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另外,在许多节能技术和节能 产品的研发中均涉及新能源的利用。节能产业已成为新兴的产业 5。 第七,低成本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以 及规模效应的实现,同时因为传统矿物能源价格的上涨,多种新能源在价格上 与传统能源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新能源价格一直呈现 下降趋势。 1.2.2 发展趋势 从能源科技发展情况看,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第一,能源科技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在美国,大量的能源科技企业在休斯 敦聚集;在石油科技方面,其生产能力达到了全美的一半。在中国,几个与能 源产业相关的基地也逐渐形成规模,如保定的“中国电谷” 、山东德州的“太阳 谷”等。 第二,能源科技产业资源趋于整合。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能源科技产业 4 陈晖. 世界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发展概况. 上海,上海情报第一服务平台能源与环境. 2007 年 3 月 5 yin hongchao. energy audit and save. beijing. 外文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 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 资源日趋整合和共享。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不断输出和引进能源 科技成果。 第三,能源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业发展潜能巨大。主要表现为:化石燃 料将得到更高效、清洁利用,以满足改善环境的要求;可再生能源技术将迅速 发展,带动可再生能源科技产业规模增长;核能技术将逐步复苏,核能科技产 业孕育商机;煤炭利用将实现近零排放;氢能技术研发将受到重视。 可以说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科技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如第一次世 界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政府审时度势,抓紧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 略,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经验,成为举世公认 的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英国的能源科技,尤其在煤炭清洁发电 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韩国在开发能源技术及替代能源技术上投入巨资。 美国十分重视净煤技术,把它当作未来能源技术的制高点,政府、企业和研究 机构等都积极组织相关技术的研发 6。 日本制定了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导向的能源 科技发展战略。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相对较低,政府出台鼓励举措,促 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等等。 1.3 我国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 1.3.1 产业现状与特点 第一,我国能源科技产业规模现状。 目前,我国能源科技产业仍处于成长初期,产业总规模小,但发展迅猛。 从事传统能源科技研发和生产的企业目前已有一定的规模,我国能源行业的几 大公司都拥有自己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单位,部分单位已经产业化。此外, 一批科研院所下属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能源科技产业的主要力量。在我 国河北保定形成了以电力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中国电谷” ,在辽宁盘锦形成了以 石油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石油高新技术产业园。部分新能源科技产业规模也较大, 如太阳能热水器,2005年的新增容量和总容量均达到了世界第一;另外,以生 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作为我国“十五”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也取得了重 大发展。 第二,我国能源科技产业的技术发展现状。 风电科技产业蕴育着发展。我国风电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 前发展风电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培育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可以带动国家整体 6 美国能源信息署编著,张军等译.国际能源展望(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5):未来国际能源市 场分析与预测(至 2025 年). 科学出版社,2006 年 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 制造业上一个新的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生物质能技术产业初步成形。我国生物质产业化的技术基本成熟,具备规 模化生产的条件;而且,社会上对生物质产品需求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我国 目前规模化的制备技术尚待攻关和创新。 太阳能光伏发电核心技术的缺失影响太阳能科技产业发展。我国光伏产业 起步晚,在技术和系统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有着巨大差距。更主要的是,在整 个技术产业方面缺少国家战略。 氢能技术产业进入发展机遇期。我国对氢能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早,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是很好的机遇。 节能科技产业尚未形成体系。国内提供节能服务的近200家公司大部分属于 正在成长中的企业,资本少、起点低,在技术创新、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行 业管理等方面都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国内的节能服务市场略显分散,没 有形成体系,离国家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还有差距 7。 第三,未来发展潜力评价。 风电。近几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速不断提高,风电产业已经由起步阶段 逐步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风电设备市场未来发展潜力极大。 生物质能。终端化与微型化成为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综 合利用与热电联供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另外,分布式发电系统市场需求潜 力巨大。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小规模的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基本成熟, 而且, 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开发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重要时 机 8。 1.3.2 产业政策 由于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国家高度重视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2006-2020年)等;北京市也出台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 年) 等一系列政策,这将极大地推动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 此外,为加速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十 一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重点 项目和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充分发挥国家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 7 王婧. 风电产业面临风险 可再生能源路在何方. 科技中国,第八期,第四版. 2007 年 8 月 8 沈辉,曾祖勤.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再生能源.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9 月 6 2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1 昌平区整体发展现状 2.1.1 2006 年经济运行实现较高速度增长 昌平区在经历了 2003、2004 两年的高速增长后, 2005 年由于个别大型企 业业务调整,增速有所回落,2006 年经济运行又呈现较高速度增长的局面,尤 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速回升,实现了三个突破,即企业总收入突破 400 亿元, 出口创汇企业突破 100 家,上缴税金 100 万元以上企业突破 2500 家。大部分企 业经济效益良好,虽然个别企业投资收益不稳定造成昌平区整体利润指标增幅 较低, 但其他各主要指标的增速都在 20以上, 上缴税金达到了 50.9的增速。 2.1.2 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人才聚集效应明显 经过了“十五”期间从业人员的大量增加,2006 年昌平区高新技术企业从 业人员数量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缓的增长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过半数 为大专学历以上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博士以上学历人员等高端人才逐年增多。 2006 年昌平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 32396 人,占总人数 的 52.1%,比上年增加 0.6 个百分点,其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 20754 人,占总人 数的 33.4%, 比上年增加 0.7 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就业,随着昌平区知 名度的提升,高级研发、生产企业在昌平区的聚集,吸引了一批高级人才,2006 年昌平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博士以上学历人员 612 人, 比上年增加 21 人; 留学归国人员 410 人,比上年增加 107 人,目前昌平区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 企业已达 100 余家 9。 2.1.3 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行业分布不平衡 2006 年,昌平区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 2161 项,比上年增加 381 项,其中新 产品开发项目 1180 项,比上年增加近一倍;企业专利申请数 613 项,其中专利 授权数 333 项,分别比上年增加 51.4%和 48%。 2006 年企业研发投入 11.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6%。电子信息和生物医 药企业研发投入最高,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最大,特别是昌平区生命科学 园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达 23.5%。 2.1.4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6 年昌平区继续坚持加强区域品牌建设与推广, “走出去”招商模式贴近 目标客户, 招商工作收到了实效。 2006 年共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212 家, 比 2005 年的 200 家增加 12 家。其中注册资金过亿元的两家,注册资金 5000 千万元的 9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统计年报. 2007 年 1 月. 8-9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7 企业 3 家,1000 万元至 5000 万元的企业 26 家,外商投资企业 20 家 10。 2.2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现状 2.2.1 规模现状 第一,能源科技产业已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截止到 2006 年底,昌平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 1742 家。经过重新分类统计, 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范畴的能源科技企业有293家, 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6.8%。 图 2.1 昌平区能源科技企业数量 从工业总产值来看, 2006 年能源科技类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 1832274.1 万元,占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 62.0%。 图 2.2 昌平区能源科技工业总产值 第二,产业规模以龙头企业为主导。 昌平区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排名前 25 位的企业中,能源科技类企业占 有 12 家,且排名前三位均为能源科技类企业。从数值上看,这 12 家企业占能 源科技类企业工业总产值总额的 90%。 10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统计年报. 2007 年 1 月. 2-3 其他高新技术企业: 1449 家,占 83.2% 能源科技类企业: 293 家,占 16.8% 能源科技类企业 其他高新技术企业 能源科技类企业工业 总产值(万元) : 1832274.1,占 62.0% 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工业 总产值(万元) : 1120725.1,占 38.0% 能源科技类企业工业总产值(万元)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万元)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8 图 2.3 昌平区前 12 家能源科技企业工业总产值 由此可见, 昌平区能源科技类企业已经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特点, 1/25 左右的能源科技类企业占 293 家能源科技企业经济总量的 9/10 左右。 第三,行业集聚效应明显。 行业分布上,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科技企业数量最多,达到 102 家,其工业总 产值总和为 18.42 亿元,排名第二。煤炭行业的科技企业虽然只有 6 家,但其 工业总产值总和为 116.88 亿元,高于其他行业所有能源科技企业工业总产值的 总和。这说明,昌平区能源科技企业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集中特点。 图 2.4 昌平区能源科技各行业工业总产值 2.2.2 创新现状 第一,科技投入方面。 2006年,能源科技产业共有研发人员4351人,全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 6.35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5.56亿元,新产品工程准备和试生产费0.53 116.88 18.42 7.60 5.48 2.63 0.92 0.00 0.04 15.00 16.27 102 11 57 8 2 11 81 6 24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煤 炭 石 油 天 然 气 能 源 载 体 节 能 电 力 太 阳 能 生 物 质 能 风 电 核 能 其 他 亿元 0 20 40 60 80 100 120 个 工业产值企业个数 前12家能源科技类企业 工业总产值(万元) : 1649482.5,占 90。0% 其余能源科技类企业 工业总产值(万元) : 182791.6,占 10.0% 前 12 家能源科技类企业工业总产值其余能源科技类企业工业总产值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9 亿元,科技项目542个,占昌平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总数的25.1%。 图2.5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科技项目数 第二,科技成果方面。 2006 年,能源科技企业共有 9 项科技成果获奖,专利申请数 151 个,专利 授权数 105 个,商标授权数 22 个。其中,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在高新技术 企业中分别占 24.6%和 31.5%。 图 2.6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在获奖成果数、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排名前 20 位的企业中,能源科技 企分别占 4 家、4 家和 5 家。 462 228 151 105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 个 其他高新技术企业能源科技企业 能源科技产业科技项目 数:542 个,占 25.1% 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科 技项目数:1619 个, 占 74.9% 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数 能源科技产业科技项目数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0 图 2.7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获奖成果等情况 从科技成果在能源产业的分布来看,非传统能源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 高于传统能源行业,如清华阳光和中信国安的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都处于 高新技术企业的前 10 位左右。 2007 年 4 月 4 日,由北京市政府、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公布了中关村科技 园区百家创新型企业,昌平区高新技术企业在本次评比中有突出表现,有 12 家 高新技术企业入选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在这 12 家企业中能源科技企业占到了 5 家,分别为: 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清华阳光太阳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以上企业的入选进一步说明了昌平区科技创新,尤其是在能源科技创新方 面的雄厚实力。 第三,创新模式方面。 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 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联系,按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地域不同,能源科技企业主 要存在以下几种创新模式。 企业内研发并产业化。大多数能源科技企业的创新模式属于这种类型,这 些企业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主要依靠自身研发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并 且产业化。如中信国安盟固利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发展方向,已经 建立了在同行业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规模中试一体 1616 15 44 5 0 5 10 15 20 25 获奖成果前 20 名专利申请数前 20 名专利授权数前 20 名 个 其他行业能源行业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1 化的研究开发中心,成为公司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支撑。 高新技术企业间合作构建创新链/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之间通过构建创新 链/产业链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如神雾热能公司以开发节能燃烧技术和节能 工业炉技术为主,而其节能工业炉中产品中的耐火材料就来自昌平区的另一家 高科技企业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昌平区内研发,到昌平科技园区产业化。这种创新模式是指一些企业的技 术研发主要依靠昌平区内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待技术具备产业化条件后借 助昌平科技园区浓郁的高科技氛围进行产业化,如石油大学相关的 33 家左右企 业就是这种创新模式。 昌平科技园区研发,昌平区外产业化应用。这种创新模式主要是指一些大 型集团公司将其研发能力较强的下属企业设在昌平科技园区,研发出的技术在 其集团范围了进行推广应用,这种创新模式的典型代表如华电煤业作为华电集 团的子公司,主要从事煤炭掺配和锅炉燃烧方面的技术研发,研发成果会在华 电集团内进行推广应用,具有很强的技术辐射能力。 昌平区内外联合研发,到昌平科技园区产业化。这种创新模式主要是指一 些企业本身依托或属于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这些企业利用得天独厚的研 发力量优势,与相关机构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如环鼎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 船舶研究院,在测井技术研发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传播船舶研究院下属的 705 所、 716 所、718 所、719 所、722 所等研发机构的研发资源,进行技术研发。类似 的企业还有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煜邦电力技术 有限公司依托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和清华阳光太 阳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清华大学、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依托北京大 学等。 2.3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发展趋势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发展趋势 2.3.1 能源科技大项目显现不断增多趋势 能源科技大项目不断增多,是近两年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情 况,已出现“愈演愈烈”之势。目前,昌平区已经确定引入项目和正在洽谈的 引入项目主要有: 石油石化科技产业项目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的中石化集团已将其研发中心设在昌平园。 中石油九个大型研究院已入驻昌平科技园区南区国家工程创新基地。 电力科技产业项目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2 中国电科院已确定将其产业基地设在昌平科技园区东区,并将主要进行特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发、输电设备制造和输变电信息系统研发等工作。 煤炭科技产业项目 煤炭科学院、神华集团已确定入驻昌平科技园区南区,相关工作正在有条 不紊的进行。 这几个大型项目基本上都是国字头的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它们的确定和 实施,极大地增强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品牌知名度。此外,随着 国字头项目的落户,很多与之相关的大型产业项目也将随之而来。 2.3.2 能源大学科技园显现规模趋势 随着能源技术研发的不断发展,以及位于昌平区的中石化研究院、清华核 能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示范效应,目前,位于昌平区的石油大学、华北电 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都在计划建立各自的大学科技园。昌平区本着资源整合、 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将这些科技园纳入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的规划范围,将大大 增强昌平区能源科技的创新能力与产业化能力。 2.4 昌平区发展能源科技产业存在的问题 2.4.1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与当地资源共生关系不强 目前,虽然昌平区已成功引入中石油、中石化等特大型能源集团,初步显 现出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繁荣景象,但这些企业大多数是通过招商引资进来 的,与当地原有企业、原有产业,与当地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有机联系和 牢固的共生关系,有些企业目的在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有些企业目的 在于吸纳当地大量廉价的资源。因此,这类企业植根性不强,没有与当地经济 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做大做强地方支柱产业方面的动力不足,而要改善这种 状况,则需要长期的努力。 2.4.2 昌平区缺乏针对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虽然昌平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赋予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能源科 技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但这些优惠政策是针对所有高新技术企业的, 对象广泛,针对性不强。而且,随着北京市国家级开发区政策区的不断扩大, 昌平区原有的政策优势便被大大削弱,尤其是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变成了 税收政策,与其他区县相比已无优惠可言。因此,随着大量能源科技企业陆续 进驻昌平,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已迫在眉睫。 2.4.3 昌平区对能源科技产业的后续配套服务不足 目前,昌平区对能源科技产业的服务还比较初级,仅限于招商引资和落户 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3 服务两大块,而大型能源科技企业一旦落户,则连带事宜将会涉及企业发展、 教育科研、职工生活、户口进京等方方面面。而在地区间优惠政策逐渐趋同的 形势下,配套服务是否完善将会对企业的选址决策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是决定 性的影响。因此,制定倾向于能源科技企业,尤其是针对大型国有能源企业集 团的配套服务政策已成为昌平区发展能源科技产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4.4 能源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昌平区的能源科技企业多属于传统能源行业,仍然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 式为主,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节能技术水平低, 能源利用率有很大差距。同时,昌平区能源科技产业缺乏统一的行业能效标准 和规范。昌平区应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 整体水平,重点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等高耗能 行业节能降耗,支持节能降耗的重大示范项目,强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 加快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节能监测,建设能源技术创新服务平 台 11。 2.4.5 能源科技产业结构不合理 昌平区能源科技企业大多数属于电、煤、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资源消耗 量大,产出率小;而涉及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等技术水平较高、耗能量小、 经济附加值高的新能源行业的企业较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能源技术水 平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昌平区应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能 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 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服务业, 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发展方 式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12。 11 崔民选. 2007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 能源蓝皮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3 月 12 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基础设施局,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著. 机不可失:中国能源可 持续发展.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 年 3 月. 36 14 3 建立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建立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建立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的必要性 3.1.1 建立能源科技产业基地是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 承担能源科技产业试点的重要使命 国务院发改委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目前我国煤炭消 费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以煤为主的能源 消费结构和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差距。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要实现这 一目标,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是一 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3。 规划指出,科技发展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十五”期间我国能 源科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能源高新技术 和前沿技术领域还有差距,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任重道远。 3.1.2 建立能源科技产业基地是贯彻国家能源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 面对尖锐的能源供需矛盾,中国将“能源”确定为未来15年“亟待科技提 供支撑”的第一个重点领域。从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到重大专项、基础研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就此做出了全面部署, 为人们描绘出一幅能源科技发展的“路线图” 。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 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的大量消费造 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后15年,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 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 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促进煤 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加强对能源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 再创新;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技术能力 14。秉承这样的发展思路, 规划纲 要将工业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复杂地质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 全保障等确定为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优先主题。 3.1.3 建立能源科技产业基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的需 要 14 businessweek. strategy power plays.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4 月. 169 建立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 昌平科技园区是带动昌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是昌平区创建“三个 首选之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和企业到昌平创业投资, 成为昌平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目前,昌平区高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昌平科 技园区。2005年昌平科技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占昌平区工业总产值 (438.6亿元)的53.8%;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上缴税费都达到全区 的30%。 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着力建设昌平科技园、 生命科学园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自主 创新能力,不断创造推动发展的新优势。昌平区“十一五”产业机构调整中的 高科技技术产业将以昌平科技园区为核心。因此,昌平区国家能源科技产业基 地的建设对于昌平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1.4 建立能源科技产业基地是凸现自身优势、形成示范带动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能离婚抚养权协议与子女学业成绩提升
- 双方自愿离婚财产分配及子女监护协议
- 无子女离婚后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费及探望权协议范本
- 离婚协议书范本:法律依据与签署流程详解
- 房屋租赁合同中关于租赁物转租的附加协议
- 智能交通科技公司股份收购与城市交通优化协议
- 客服给员工培训
- 辽沈战役课件与
- 中国历史文选 课件 第五讲 韩非子;第六讲 秦始皇本纪
-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京东集团招聘笔试指南与面试技巧
- 起重机械定期检查与维护方案
- 2025年新《公司法》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国际物流运输合同(标准版)
- 动物样品采集培训课件
- 八年级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计划
- 二手房资金监管协议书
- 甘肃省会宁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考核试题(+答案)
- 2025年太阳能海水淡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报告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招聘《机动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