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高珩与《栖云阁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原创性声明 i t l l i i i ii l l f l r l fl r f l f lr lf l j l l i i l f r l f i i lu l lui i i i i iu li帅lji y 17 9 3 8 3 4 本”孵明:所墅瑚鸲维娩皮,是本蛔笙导师i ! | 勺j 唯 导下,独茁挂彳亍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邑刭谤刮淑写过瑚蜥啊课。对枉蛐锕愤阼出重受稳舶仆人矛嗪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由本 触。 论蚪撇:亟纽。 日期:2 21 2 圭:7 6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犬翔肓关保留、使用学位沦妊| 勺规定,同棼学校保留或 向国家有关新 或黝娥蛟说撇目蝌和哇抒:舰允带钫硫通澜币口佬搁; 本撇山东婀以;| 铌鸥维娩文强醋阿涪盼内糊疋彰镁踬摔黼 索,可仑翮影印、缩印刻射鳓肾段镝融倒跻暾编淬学位敝。 :邀导师签名锄盐日觌碰卫 目录 中文摘要1 a b s t r a c t :; 引言4 第一章、高珩的家世、生平、交游与心态6 第一节高珩的家世6 第二节高珩的生平1 1 第三节高珩的交游1 6 第四节高珩的特殊心态分析2 8 第二章栖云阁诗的思想内涵3 5 第一节俯仰春风里,天人各有情:山水田园诗3 6 第二节子归我天涯,安得不恻恻:赠答酬唱诗4 3 第三节拭目忻然笑,而今始是归:咏怀抒情诗一4 9 第四节昨我停舟处,知君得意时:哲理感悟诗5 4 第三章高珩的诗学观与栖云阁诗的艺术特色5 8 第一节高珩的诗学观5 8 第二节高珩诗歌的艺术特点6 1 一、诗学乐天,浅切真率6 1 二、山水田园,清和妍雅6 1 三、超逸空明,如臻化境7 0 结语7 3 附:高珩年谱7 3 主要参考文献8 9 致谢9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s c h i n e s ea b s t r a c t ”“”l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3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4 c h a p t e rl :a c c o u n to ft h ea u t h o r ef a m i l y , l i f e c i r c l eo ff r i e n d sa n d m e n t a l i t y 6 p a r to n e :t h eg a of a m i l y 。st r a d i t i o n 6 p a nt w o :a c c o u n to fg a o h e n g sl i f e 11 p a r tt h r e e :c i r c l eo f f r i e n d s 1 6 p a j tf o u r :g a oh e n g ss p e c i a lm e n t a l i t y 2 8 c h a p t e r2 :p a r to n e :t h ec o n t e n t so fg a oh e n g sp o e m s 3 5 p a r to n e : s c e n e r yp o e 仃y 3 6 p a r tt w o :p r e s e n tp o e t r y 4 3 p a r tt h r e e :e m o t i o np o e t r y 4 9 p a r tf o u r :p e r c e p t i o np o e m 5 4 c h a p t e r3 :t h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o fg a oh e n g sp o e m s 5 8 1 、g a oh e n g sp o e t i c s 5 8 2 、g a oh e n g sp o e t r y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6 1 c o n c l u d i n gr e m a r k s 7 3 a p p e n d i x :ac h r o n i c l eo fg a oh e n g sl i f e 7 5 r e f e r e n c e t h a n k s 2 ”一8 9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高珩是清初山左文人中一位独特的诗人:他是明清之际山左诗坛中官位较 高、诗歌较有成就的贰臣诗人;与同时期其他山左诗人基本传承“七子 一派 不同,他“瓣香在香山、放翁(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 ;他一生所作诗歌不 下万篇,留存下来的有1 2 0 0 首左右,在国朝山左诗抄中的收录数量也高居 第三位,长久以来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于湮没无闻。近些年来, 虽然有一些关于高珩的研究成果,可是多围绕在他与蒲松龄、王士祯等淄博文 人的交游的探讨上,对他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的全面研究却尚未出现,让人 遗憾。本文着重从高珩其人与高珩的作品栖云阁诗集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 研究。研究主体高珩时,对高珩的家世、生平、交游进行了考证,并对他的特 殊心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他的作品栖云阁诗集时,重点对诗集的思想内涵 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高珩的家世、生平、交游与心态,对高珩的家世渊源、人生轨迹、 主要交游、特殊心态等情况进行了考证、分析。此部分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 了高珩的家族,说明高家的正统家风、清廉作风、对佛道二学的喜好以及兄弟 之间的相处对高珩的影响;第二节论述高珩的生平,并将高珩一生按照求学、 登第后明朝覆灭、在清朝为官、归隐田园分为了四个分期;第三节对高珩四个 不同人生阶段的交游情况进行了考证梳理;身处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高珩的心 态比较特殊,第四节重点对高珩的几种特殊心态进行了分析,包括“飞絮”“劫 灰”之感、屡仕屡归的原因以及佛儒道三种思想的杂糅。 第二章栖云阁诗集的思想内涵对高珩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分类研究,按 照内容分为四节,分别重点介绍了高珩诗歌的四大类:山水田园诗、赠答酬唱 诗、咏怀抒情诗和哲理感悟诗,在每一节中结合典型诗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以展现高珩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高珩的诗学观以及( 栖云阁诗集) 的艺术特色介绍了高珩的诗 学观和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一节从栖云阁文集里的诗序入手,分析了高珩 主要的诗学观念,第二节按照不同的诗歌题材评述了高珩诗歌呈现的三个艺术 特点:诗学乐天的浅切真率;山水田园诗中体现出的清和妍雅以及高珩诗中塑 造的超逸空明的化境。 关键词:清初山左诗人高珩栖云阁诗集 2 a b s t r a c t g a o h e n g ,as p e c i a lp o e to ft h ee x c e l l e n tp o e t so nt h es h a n z u o sp o e t r yw o r l d a tt h e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 h a sn o tg o t t e na sm u c h a t t e n t i o na sh es h o u l d b ym e a n so fr e a d i n ga n dg e t t i n gt h ei d e ao f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 sa n dt h ep o e t r y , t h ew r i t e rs t u d i e st h ep o e m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t h i st e r mp a p e rw i l l g i v eam o r e a c c u r a t ep o s i t i o na b o u t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p o e m so fm r g a o c h a p t e ro n eg a v ear e s e a c ho fm 1h i sf a m i l i e s ,l i f e ,f r i e n d sa n ds p e c i a lm e n t a l i t v f i r s t l y , i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h i sf a m i l i e sm e m b e r s e c o n d l y h i sl i f ec o u l d 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e r i o d s :t h el e a r n i n g ,t r a v e l i n ga n dt a k i n gi n t o e x 锄i n a t i o n p e r i o d ,t h ep e r i o do fl a t em i n ga n d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p e r i o do fh i so f f i c i a l c a r e e ra t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t h ep e r i o do f r e t u r n i n ga n dl i v i n gi nh i sn a t i v ep l a c e t h i r d l y , h i sc i r c l eo ff r i e n d si s c h a n g i n g :d u r i n gs t u d yp e r i o d s f e n u , s u n t i n g q u a n ,z h a oj i n m e iw e r ec i t e da sc o n f i d a n to f l i f e 1 0 n gf r i e n d s ;w h e np a s s i l l g t h e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 l ic h e n g x i a n ga n dw a n gl i a ow e r e t h eb e s t 衔c i l d s :a r e r b e g i n n i n gt h e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 h ew a si n v o l v e di nt h eb e i j i n g so f f i c i a lp o e t s ,l l e n h er e t u r nh i sn a t i v ep l a c e ,h i sf r i e n d s h i pw e r ep e o p l eo fv i r t u eo f z i c h u a n h l a d d i t i o n , h i sm e n t a l i t yw a ss p e c i a l ,s u r v i v e dm e n t a l i t y , r e p e a t e do f f i c i a l 硒w e l la s m i x t u r eo f t a o i s m ,b u d d h i s ta n dc o n f u c i a n i s m c h a p t e rt w oi n t r o d u c e dh i sp o e t r ya n t h o l o g y , w h i c hw a sn a m e d “q iy u n g e p o e t r y i tu s u a l l yc o n s i s t so ft h ef o l l o w i n gc o n t e n t s :s c e n e r yp o e t r y , p o e m so f s o c i a l i n t e r c o u r s ea n dr e s p o n s e ,e m o t i o np o e t r y , p e r c e p t i o n p o e m ,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dg a oh e n g sp o e t i c sa n dd e p t h a n a l y z e st h e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g a oh e n g sp o e t r y f i r s t l y , t h ew r i t e rd i s c u s s e sg a 0h e n g ,s p o e t i c s s e c o n d l y , d e s c r i b e st h et h r e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so fg a oh e n g s :t h ef i r s ti st h es i m p l ea n do b v i o u ss t y l e ,t h es e c o n dc l e a ra n dn o b l e s t v l e a n dl a s t l yh ew a s v e r yg o o da td r a w i n gam a g n i f i c e n tw o r l dw i t hh i sp o e t r y k e yw o r d s :q i n gd y n a s t yg a oh e n g p o e m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高珩是清初山左文人中一位独特的诗人。他身居高位却屡仕屡归:他的诗 歌清丽可人,为王士稹所称许,在国朝山左诗钞中收录的数量高居第三位, 但长久以来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于湮没无闻。近些年来,虽然有 一些关于高珩的研究成果,但也多是围绕其与蒲松龄、王士稹等淄博文人的交 游问题进行探讨,对他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的全面研究尚未出现,这不能不 让人感到遗憾。 关于高珩的资料,清代有: 卢见增的国朝山左诗钞中选高珩诗歌一百五十一首,独占一卷,并附 其小传。清朝沈德潜的清诗别裁集选高珩诗六首。晚晴移诗汇选六首。 王藻的文献征存录、张维屏的国朝诗人征略、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 等著作皆有高珩简短的传记,王培荀的乡园忆旧录记录了高珩游大明湖事、 慕岩滩事等逸闻,对高珩清迈人品有极高的评价。钱钟联主编的清诗纪事 除以上著作外,尚汇辑了清查为仁莲坡诗话,袁枚随园诗话,杨钟羲雪 桥诗话续集,俞陛云吟边小识,王士稹池北偶谈、香祖笔记中关于 高珩的评论,多集中评价高珩为人之洒落与襟抱之超逸。王士稹的诰授通奉 大夫刑部左侍郎念东高公神道碑铭、唐梦赉的紫霞先生高珩传为研究高珩 生平提供了参考。 当代关于高珩的研究成果有: 袁世硕先生的蒲松龄与高珩对蒲松龄与高珩的交游作了考证,并提及 身仕二朝可能对高珩归隐、向佛心态造成的影响。业师邹宗良先生正在撰写的 蒲松龄年谱,对崇祯十三年后高珩的相关活动作了相应考证( 尤其是与蒲松 龄有关的活动) 。高天民、高禄长的清初淄博四文人与高珩,主要介绍了高 珩与王士稹、蒲松龄、唐梦赉以及赵执信之间深厚的交往,略论四子与高珩有 哪些文字往来。 赵毅、秦海滢的明清时期淄川士人的社会交往与空间转换一文提及高 珩在蒲松龄、唐梦赉、王士稹、赵执信等淄川及附近县域文人圈交往中的重要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用,不过该论文着重讨论的是淄川i 县域文人总体交往情况及交往的方式。谈 到高珩时,虽然认识到他在淄川文人交往中作用的重要,但仅是提及,而且也 没有摆脱清初淄博四文人与高珩的影子。 齐地历史名人、淄博历史人物这些记录淄博历史人物的书籍专门为 高珩作有传记,记录了高珩在朝为官时的清正廉洁、慈悯为怀。 关于高珩诗歌研究的资料非常稀少:赵执信在他编选的高珩栖云阁诗 前有序言,评价高珩其人“栖心空寂,澹于禄位”,其作“诗笔超拔”、“超逸妙 悟 ,以及他的出现对破除诗坛“北人空疏”偏见的意义,可惜评论仅有寥寥数 言。前面提及的清人著述中对高珩的后长恨歌、明湖行等歌行也多有抄 录,可见其歌行也得到时人重视。李伯齐主编的山东分体文学史诗歌卷 将高珩归入清初山左台阁“贰臣 诗人内,对高诗有八百余字的介绍,内容包 括高珩诗学香山,透析了高珩诗歌背后宦海沉浮、阅尽沧桑的感受,可惜论述 极为简略。 迄今为止,发现的高珩诗作包括: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栖云阁诗十六卷拾遗三卷,山大古籍善本阅览室有 藏本。1 9 9 5 年齐鲁书社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 0 2 册收录栖云阁诗 十六卷拾遗三卷文集十五卷,本文所据即为此本。 高珩其他著作有:清乾隆四十一年淄川高氏家刻本栖云阁文集十五卷, 陆耀编;栖云阁诗略不分卷;清抄本旧抄淄川名家诗钞一卷,高珩、唐梦 赉撰;醒梦戏曲一卷,注有“僧济颠批校并跋”,山东省图书馆有藏本。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高珩其人其诗做了很好的准备工 作,但要认识高珩诗歌的文学及史学价值还需要我们对其生平、思想和创作做 深入一步的研究。研究高珩及其诗歌创作,对于恢复清初山左诗坛的历史面目, 探讨明末清初仕人心态,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将在前人所做的准备工作的 基础上,对高珩的人生经历、诗歌创作和诗坛地位进行研究,以期对清初的山 左通儒高珩其人其诗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珩( 1 6 1 2 - - 1 6 9 7 ) ,字葱佩,又字念东,晚号紫霞道人。山东淄川( 今淄 博市淄川区) 人。因曾任礼部、吏部、刑部侍郎,又有高少宰、高司寇之称。 高珩的思想形成及诗歌创作特点与其家世、生平遭际及交游密切相关。 第一章、高珩的家世、生平、交游与心态 第一节、高珩的家世 中国人的宗族意识自古有之,家世、宗族在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中有不可磨 灭的烙印。在封建社会里,显赫的家族能给予一个古代文人良好的教育、高贵 的地位,还有未来振兴家声的高于常人的期望值。而高珩,正出生在一个兼具 清誉与官名的诗礼之家。 一、畏天悯人的正统家风 淄川高氏祖籍青州蒙阴,到了明初的高全时才举家迁入淄川,居城北二十 里之月庄。 高珩的曾祖父高汝登( 1 5 2 5 - - 1 6 0 5 ) ,字自卑,号柳溪,世称柳溪公。高汝 登为人乐善好施,在整个淄川县都享有清名。高氏家模记录了这位柳溪公生 活中的几个细节,足以说明他是个谦逊爱人的人行于路途,有石棘必躬身 拾取置于道旁,以利后来的行路者;“子孙有不弹人一指、谇人一语者,抚其顶 曰:得此善根足矣。”1 淄川县志的记载更能说明其悲悯的为人及所受乡民的爱戴:他有田地四 千余亩,却因为好义乐施,家中几乎没有余粮。为了方便乡人的交通,他不借 重金修建了县域中的范水桥、五里河桥;他热心教育,数次出资修葺县学学官; 1 高氏家模高珩( 志墓逸事附录)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他急公好义,时常抚恤孤寡,资助贫苦人家的婚嫁丧葬。当时淄川境内发生过 几次大灾,他都不吝家资,对乡人进行赈济。嘉靖四十五年( 1 5 6 6 ) 淄川岁大歉, 二钱银子才能购买一斗米,他延请乡人到自己家里,为他们提供食物,全活百 余人;明万历年间淄川境内多年大旱,百姓交不上租税,他先后两赈饥荒,“取 粮者如市”,并连续三年代百姓交纳赋税,致使“家鲜担储”。儿子高举也竭尽 俸银资助,致使家道一度中落。 到高汝登八十岁去世时,五百里内乡人皆罢市哀悼。即使在他殁后数年, 乡民仍然感念他的恩德,在淄川城东立祠祭祀。 有子孙有感于时事,曾问他:“天可畏乎? ”他说:“赏善祸淫,如之何不 畏? 存一t l , 养性所以事天也。 到他的儿子浙江巡抚高举( 高珩祖父) 时,高举也 说过这样的话:“家中新旧杂粮几累干石,此莫非天地所赐? 第恐无德称之耳。” “我三十年来不受非义之财,家世清白,荷天之眷致有今日。 1 高汝登父子都 将家世的显赫、富足归因于天地,并且家愈富,施愈众;位愈高,谦愈甚。此 后,“畏天 也成了高氏子弟谨守的家训。 高珩的父亲高所蕴,平素也乐善好施。人有贷必应,率多不偿,不以为怀。 所蕴弃世后高珩兄弟将积券三四千金聚而焚之,以慰父亲生前乐善好施之意。 高珩同辈的兄弟高碌也“出私钱葺文昌祠,修龙虹桥,置义学义田 2 。高珩在 志墓逸事附录、世训记略等文章中一再提及自己曾祖父及高氏家族畏天 爱人的家风,文集中则有募修淄川学序、募修官坝序、重修学宫记等 号召乡贤、募集资金以利一邑公益的作品,可见这种家风对高珩敬天悲悯性格 的养成影响之深远。 二、正直清廉的仕宦之家 高珩的祖父高举,世号中丞公。高举为万历庚辰进士,授完县知县,因为 有为政才能,调蒲、圻两地,后历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以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衔巡抚浙江。 1 高氏家模高珩( 志墓逸事附录) 2 王士稹进士振东公录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举向来以言事耿直,毫无避忌而为人称道。宦官张德于掖门下殴人致死,廷 中无人敢问,他却抗疏以谏:“法者,人君受之与天,必不可废。今禁地杀人, 而欲委罪,是废法之尤。其何以为天下平? 1 终使张德依法伏诛。当时的太子 朱常洛( 即后来的光宗) 未被册立,上疏要求立太子者相继被贬遣,甚至予以 杖刑,此即当时的立储之争。高举却上疏甚切,奏文真切直率,对他神宗却并 不恼怒( 事见乾隆淄川县志) 。 高举任御史期间奏疏甚夥,“上关国计,下利民生,不激不随,不沽名不畏 强,御多至百余疏。 2 因为他的清正廉明、娴于吏治而得到安定太平生活的人 们,则包括他曾任职的每一个地方:他通过完善赋税减轻了完县贫苦百姓的负 担;通过按地籍征税,使相对富庶的蒲、圻地区的百姓免受额外赋税之苦;任 河南道监察御史时巡按江北两河( 黄河、淮河) ,上疏采用河、漕分职方式,以 避免河道长年淤塞、河水泛涨,保护了一方百姓;巡抚浙江时又修筑堤坝,惩 处奸商,督兵固防,使入侵者大败而归,杭州百姓得以安享太平。因为高举全 心为民,卓有政绩,他每到一处都深得民心,各地百姓为之设生祠、立去思碑。 高举巡抚浙江将近六年后请辞回家,晚年静居书带馆,“整肃端坐,移日萧然如 寒士。3 高珩的外祖父是贵为明朝兵部尚书的新城人王象乾。王象乾是隆庆五年 ( 1 5 7 2 ) 进士,曾任闻喜县知县,累官至兵部尚书。他多年镇守蓟辽,治军有 方,威震九边,于万历四十二年秋称病归乡。后因边境多事,八十三岁时又被 起用为总督,令异族闻风丧胆。高珩及兄长高玮从小就常常过访外祖父,“予自 鸠车竹马以逮弱冠之年,盖屡谥桓台云,以外祖大司马公时方里居,数往定省 故也”4 。而这个外祖父对自己的两个外孙也格外青睐,王象乾的从孙王士稹就 曾记载:“二公皆具异秉,数岁已读书等身。幼随母归宁,太师试以经艺立成, 各岳岳不相下,大奇之。及归,亲送之门。或以为问,答日:二孙虽僮樨,天 下奇才也,吾见之如中郎之于王仲宣,无礼之于孔北海,讵可以僮子而忽之? 由是益知名。”5 淄川县志卷六名臣卷高举 高氏家模高玮( 家模世系科名考) 高氏家模高玮( 家模世系科名考) 栖云阁文集卷四于子先诗序 高氏家模王士稹( 赠宗丞公墓志铭) 对高珩影响最深的当属其父亲高所蕴。所蕴为高举第四子,府学廪生。“万 历壬子闱中已荐本房第三矣,以破承用论语四字,遂置副卷。2 在天启四年 ( 1 6 2 4 ) 安葬了父亲高举后,高所蕴即弃家习静于磨庄。磨庄在万山之中,距 淄城有百里之遥。所蕴“日与方外之士参叩元诠,累月始一归,归不数日辄返 矣。意有所会,笔之为随得录、续录二集,皆深入二氏之室,与子微坐 忘文、元法藏相出入也。”3 后来这些深入二氏之室的书成为耽于禅悦的高珩的 最佳读物,竟至于“朝夕不释手 ,直到李白成入京后毁于战火之中。 除高珩本人旁通二氏外,高珩的同辈兄弟中还有一得道者高碌。高碌为高 珩叔父所翔之子,少为诸生,有名场屋,顺治十一年( 1 6 5 4 ) 举于乡,康熙六 年( 1 6 6 7 ) 捷南宫后即隐居不仕。“逮公成进士,一时群从兄弟皆为显宦,人方 谓公立跻通显无难耳。”就在外人以为他可以平步青云时,高碌却弃家入劳山, “居上清宫,究道德、参同之旨,有所得而归。归则坐卧一小楼,人罕 梯接”。他甚至可以预知死期。比其殁也,“白发更黑,异香满院,使县志的撰 写者们也发出“其吾儒之仙耶? 其列仙之儒耶”4 的感叹。高碌逝世后,王士稹 在为其所作的墓志铭进士振东公碌中再次强调高碌亡时“白发更黑,异香 满院 事。事情虽不免太多的传奇色彩,但也可见高碌修道之高深给时人留下 1 淄川县志卷六文学卷高誉 2 高氏家模高玮( 赠宗丞公墓志铭) 3 高氏家模高珩( 志墓逸事附录) 4 乾隆年间淄川县志卷六上人物志高碌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深刻印象。 四、兄弟宴集啸咏林泉 高氏子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时有宴集、悠游赋诗,使大家暂忘功名, 共享林泉之乐。 高珩的同胞兄弟高玮,字握之,号绳东,长高珩三岁。崇祯十二年( 1 6 3 9 ) , 高玮以山东乡试第一名抡解,高珩亦同时考中举人,才高名震,人们把他兄弟 二人比做苏轼、苏辙。但在此后的考试中高玮却并不如意。直到高珩中进士三 年之后,他才被赐同进士出身,授河间府推官。同年秋,因为河间失守,被牵 连罢官。高玮在罢职归田后,日以诗酒自娱,“放情杯斗,徜徉山水。往往酒后 耳热,击碎唾壶以寄坎凛牢骚之致焉”1 。少年得意场屋,后来却失意于官场, 为了寄托愤懑,高玮自放于诗酒。他“平居无日不饮,饮未尝不醉”,他曾经游 历广陵,登淮南第一楼,“醉后题壁作擘窠大字,凤跋龙孥。翌日,人疑其仙也” 而另一个同族兄弟高瑾则性狷介,不嗜仕进,“心安恬退,萧疏淡远,值身 物外,匿影于窑头村中,茅屋数椽,聊蔽风雨。布衣疏食、气韵闲旷,真 有道之士也。 3 高环,亦“性狷介 。“叔兄念东公居官清要,未尝干之一字。” 高氏家族的子弟们大多都喜爱林泉,从高瑾在窑头村中悠游的不在少数, 高珩栖云阁诗卷二的窑头游有句云:“诸弟咸爱留,我归为俗妨。 高 珩的诗集中也有六首直接以窑头为题的诗,寄弟诗中也常常回忆与兄弟们在山 林悠游的场景。在高珩里居后“兄弟知交时时宴集笑谈之会,率以过失相劝, 德行相勉,此外则饮酒赋诗,援笔立就。顷刻可数十章,诗文等集厚盈一、二 尺”。4 高氏子弟中这种无意仕进、朝夕过从、共享林泉之乐的亲密关系,对身在 官场的高珩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诱惑。 1 乾隆年间淄川县志卷六上人物志高玮 2 高氏家模王士稹( 赠宗丞公墓志铭) 3 乾隆年间淄川县志卷六上隐逸传高瑾 4 高氏家模高之联( 司寇公行实纪略) 1 0 已读书等身。2 幼年时期外祖父王象乾试以制艺之文,兄弟二人俱能立成,且 岳岳不相让,让外祖父大为青睐。而父亲对二子道德文章方面的教诲也颇为严 厉。“五六岁时,以元旦衣新衣,至入日未易也,府君谕令易之。次日偶忘焉, 府君令跪而责之日:孺子乃志华靡,不听长者教耶? 欲与杖,久之得免。予 自是后,未尝敢以华靡为念矣。3 而高珩兄弟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十三岁时,高珩的业师郝先生就已“书上 中丞公( 高举) ,评及门之士,首以大器许公。”高珩十五岁应童子试时,被青 州府知府徐九章赏识,待以殊礼。到崇祯十二年( 1 6 3 9 ) ,高玮中山东乡试解元, 高珩也同科中举,兄弟联芳,一时被人视作陆机、陆云在世。 此后,高珩两次入都会试无果,而此时的朱明王朝已渐显风雨飘摇之态。 崇祯十五年( 1 6 4 2 ) ,高珩东游崂山,行至安丘,闻兵警而还。次年( 1 6 4 3 ) , 高珩进士及第,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二岁的高珩自此踏入其仕宦生涯。 1 高氏家模高玮( 赠宗丞公墓志铭) 2 王士稹诰授通奉大夫刑部左侍郎念东高公神道碑铭 3 高氏家模高珩( 志墓逸事附录)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明朝倾覆清朝鼎革时期( 顺治四年入朝补官之前,3 3 岁3 6 岁) 崇祯十六年( 1 6 4 3 ) 至顺治四年( 1 6 4 7 ) ,短短的五年之间,是高珩人生经 历中最为惊险复杂的一段,在这五年里他历经生死、看尽兴亡。 崇祯十七年( 1 6 4 4 ) ,进士及第的高珩的政治生命刚刚起步,报效朱明王朝 的愿望却随着李白成的破城而粉碎了。这年三月,李白成破京师,崇祯皇帝朱 由检自缢于煤山。高珩同大多数在京的明朝官员一样,被大顺政权的兵士拘捕, 身穿囚服被押送着授予了“县令一职。1 五月,高珩与同乡李呈祥相约微服出 城,但出城后却为满清的散兵所劫,头发被剪、资财被抢,滞留通湾,状况窘 困。直到七月,二人才辗转归里。2 这一年清王朝定鼎北京,改元为顺治元年。在居家数月之后,顺治二年 ( 1 6 4 5 ) 四月,高珩被新朝政府授予内翰林秘书院检讨之职。内三院的大学士 们奏请他做明史撰修官,但高珩却不久即请假归里。顺治三年( 1 6 4 6 ) 他 再次赴京任职,又再次请告归里。 顺治四年( 1 6 4 7 ) 六月,谢迁领导的农民军攻破淄川石城,并且处死了带 头薤发易服的革职清兵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孙之獬,表现了坚定的反清立 场。高珩其时也居于淄川城中,同样在清朝有官名,并且与孙之獬平时也有来 往。或许觉得自己的身份免不了农民军的惩罚,于是他乘夜色缒城而出,手指 皆穿,身入城外清兵军营,与另一乡居的官员王樱同在城外宫军营中赞画方略。 至七月初十日,清兵由地道置火药轰破城墙,谢迁农民军溃败。清兵入淄城后, 高珩和王楞也做了很多保护居民的事情。 居家的日子,并不太平。这年年底,高珩终于决定重入京师,起补旧职。 三、在朝为官时期( 3 6 岁1 1 岁) 三十六岁的高珩进入清朝政坛,开始了自己相对平坦的仕途,而屡仕屡归 则是他为官期间的最大特点。 1 事见冯梦龙编著甲申纪事之陈济生再生纪略,第9 3 页,所附简谱中有详细引文 2 事见杨士聪甲申核真略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顺治四年( 1 6 4 7 ) ,高珩起补旧职内翰林秘书院检讨。清廉朴素的家风与安 贫若素的修养使高珩在为官期间无怨无尤、尽职尽责、清正廉洁。翰林院检讨 是一个撰修国史、撰写礼祭文章的职务,清贫又清闲,高珩却甘之如饴。他在 栖云阁诗卷二的太常乐中这样写道:“长安百职趋路逵,说向闲人皆不 宜。唯有馆卿云最乐,官身惟问私家著。 顺治六年( 1 6 4 9 ) ,高珩任国子监祭酒。当时国子监春秋两祀,经费严重不 足,所以仕者视若畏途,大多不满一年就请求迁去。而高珩连任两年,主持了 四次祭祀,仍然没有升迁,高珩却坦然处之。王士稹曾记录了期间发生的一个 插曲:“一日,洪文襄公承畴摄祭太学,戏谓公日:先生可谓五丁开山矣。公 笑答日:何妨六丁六甲? 果逾三年,始迁。高珩也许是真的喜欢这个官 职,同样在太常乐中有“其次屈指则太常,碧树清风秋满廊。数日文书一 两纸,不过牲辁榛栗耳。”的诗句。太常是祭祀官职的旧称,而他喜欢这个官职 也同样因为它的清闲,“数日文书一两纸 。在任职期间他尽职尽责,“道德尊严, 而科条宽简,士皆宜之”2 。高珩在国子监祭酒职位上也果真做满了两年( 王士 稹的记录当有错误,高珩顺治六年正月任祭酒,顺治八年二月升侍讲,共两年 时间;高珩也自言“三载史馆,两岁成均,成均即国子监别称) 。 高珩在顺治八年升为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学士,同年又奉命典试江南。江南 科举多有舞弊,考官因能多受贿赂而被视为美差,高珩却在阁部大臣前言“今 科倘有风闻不法,当即严行参处 3 。赴江南途中,他发现饯行时故旧送自己的 书籍中都是请托的纸条,许诺的贿赂不下万金。高珩全部聚而焚之。典试期间, 他矢慎矢公,得士一百四十人,“榜发,多海内知名之士”4 ,得到了朝野上下 的一致好评。 此后,高珩开始一路通显。他先后被提拔为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国史院 学士,到顺治十年( 1 6 5 3 ) 升任礼部右侍郎,并奉命谕祭明末殉难诸臣范景文 等十六人,各予谥号。年末,高珩转吏部右侍郎,并于次年( 1 6 5 4 ) 四月升转 吏部左侍郎。至此,高珩也登上了他政治生命的最高峰。在成为吏部左侍郎的 当年,高珩以省亲请假归里,并且一待就是一年零八个月。 1 王士稹诰授通奉大夫刑部左侍郎念东高公神道碑铭 2 王士稹诰授通奉大夫刑部左侍郎念东高公神道碑铭 3 高氏家模高之鼷( 司寇公行实纪略) 4 高氏家模高之联( 司寇公行实纪略)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l |i ! 曼! 曼曼曼! ! 曼曼! ! ! 苎! ! 詈! 曼! ! 皇苎! 鼍皇詈鼍皇詈皇喜曼! ! 兰! ! ! ! ! ! 曼! ! 曼曼! 曼! ! 归来后的高珩本补原职,却因为对赈济畿辅提出了有违顺治帝圣意的主张 被降二级,后降补太常寺少卿,又升大理寺少卿。任职期间,他宽正持平,挽 救了被人落井下石几乎毙命的罪人。由于他为官公正廉明,不久又升任宗人府 府丞。在任职宗人府的当年( 1 6 5 8 ) ,高珩又向朝廷请求假归,且这次里居的时 间长达八年。 直到康熙五年( 1 6 6 6 ) 高珩才官补原职,继续其仕宦生涯。康熙七年( 1 6 6 8 ) , 他奉命祭告神农、虞舜二陵。祭告期间,他革除以前的供帐旧例;过楚地,他 严禁溺女婴陋俗,捐金设立育婴堂收养弃婴;途经淮安灾荒之地,他又捐出所 带私人银两籴米数百石赈济灾民。此次祭告,高珩也得以观览潇湘山水之胜, 至紫霞洞而返,故此后自号紫霞道人。 康熙八年( 1 6 6 9 ) 高珩回京复命,次年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在此期间, 他还向康熙提出了恢复知县考选的旧例,为同僚所称赞。康熙听闻高珩的才名, 将他召至便殿赋诗、讲易经,并且让他推举人才,而他向皇上举荐的姚文然、 魏象枢后来都官至部院尚书,由此也见康熙对高珩清廉慎重的察人之明。 康熙十年( 1 6 7 1 ) ,高珩升任刑部右侍郎,同年底升转刑部左侍郎。此前, 士大夫若拖欠官银无钱抵偿要以家口没官罚作奴隶,他任刑部侍郎期间,上书 康熙皇帝废除了这一旧例,使很多仕宦人家避免了家破人亡。在出任刑部侍郎 的第二年( 1 6 7 2 ) ,六十一岁的高珩又一次以葬亲请假归里,并且这次以病请家 居,打算以后不再出仕,真正悠游山林乐地了。 虽然在此后的康熙十八年( 1 6 7 9 ) 高珩有过短暂的起补原官的过程,但他 的心志早已不在政事,最后得到的是康熙皇帝“并未见其优长之处,其清廉亦 未表著”,“自补刑部毫未见其所长,今复为科员参劾1 的愠怒的评价,甚至举 荐他复官的魏象枢也要以察人不明向康熙请罪。为官不到一年,高珩就以老病 致仕了。 所以,高珩有生命力的政治生涯当自六十一岁( 1 6 7 2 ) 时就己结束了。 1 康熙起居注十九年十月十五日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归里后优游田园时期( 6 1 岁一8 6 岁) 康熙十一年( 1 6 7 2 ) 正月,高珩告归,自此“不作出山想矣”。1 高珩一生游历之地颇多,他曾经自言:“予平生作客遍历南北,若汴梁、吴 楚以至燕京,皆有车辙马迹焉。2 里居期间,他游览梓楂山、长白山、孝妇河、 青云寺这些家乡的山水名胜自不必细说,他“每遇山水会心处,辄系驴高卧, 吟咏自如,自忘其为贵人。人亦无从辨其为贵人。”3 告假归里后的高珩还有过几次壮游。康熙十二年( 1 6 7 3 ) ,高珩与唐梦赉等 人相偕东游,过诸城,游苏轼所建超然台旧迹,据袁世硕先生蒲松龄事迹著 述新考蒲松龄与唐梦赉文考证,此次东游高珩也曾去了崂山。康熙十六年高 珩又与唐梦赉同游吴越,访道浙东,赏会稽山水,登云栖寺,而后返回淄j 1 1 4 。 归里后的高珩,终于实现了自己悠游山林的夙愿。他自筑了庭园“载酒堂 , 高珩里居的二十余年大多在这里度过。王士稹对此堂有较为详尽的描述:“乡里 城东门外有菜圃,林木翳然,筑载酒堂三楹,破茅不补,椽不斫,素木为 几,梭皮为履,束书行庵,悠然独往。置小舟池中,与客觞咏,溯洄上下,自 以为濠濮之趣不减江湖。棘篱无门,苦竹蔽亏,人望之如方壶、员峤。 5 这个 朴素又不失风雅的“载酒堂 ,自然是取法于苏东坡被贬海南时会友授业的载酒 堂的。 位高望重的高珩归里后,难免成为一邑风雅之翘楚。康熙十二年( 1 6 7 3 ) 及康熙二十六年( 1 6 8 7 ) 两年,淄川县唐梦赉、毕际有等卓有文名的缙绅都曾 来高珩处商议修纂淄川县志事,在高珩的主持指导下,清代的第一部淄 川县志终于在康熙二十六年付梓。 高珩于康熙十九年( 1 6 8 0 ) 致仕后,更加潜心于二氏之学。其坐卧的一小 阁,额日“栖云”。此乃宗法武林莲池大师“云栖 寺之名。高珩居处“几上唯 1 高之联辑高氏家模高之联( 司寇公行实纪略) 2 高珩栖云阁文集卷五张相国医验编又序 3 高之联辑岛氏家模岛之联( 司寇公行实纪略 4 具体考证见文后高珩简谱所引业师邹宗良教授之蒲松龄年谱手稿 5 王士旗诰授通奉大夫刑部左侍郎念东高公神道碑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梵夹旁行,金刚、净名书卷外,不复观他书。常和寒山子诗以见意”1 。 他还为自己预做了生圹,春秋佳日时,与亲友故交觞咏其间。 在度过了二十五年的游山访水、文人宴集、读书诵经的里居生活后,康熙 三十六年( 1 6 9 7 ) 十一月十一日,高念东先生无疾而终,享年八十六岁。 高珩一生,科举卅载,仕清二十五年,里居二十五年。他辗转于庙堂与江 湖之间,真可谓“出入中外 、“世出世间”。 第三节高珩的交游 高珩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从历时性看他身历明清二朝,万历、崇祯、顺 治、康熙四代,身经晚明、清初鼎革之际的风云变幻和清政权的巩固;从共时 性看,他南走吴越、湖广,北游京师,东游蓬莱、崂山,出入于佛、儒、道之 间,交接之人既有文人武将、阁臣隐士,也有僧侣道人、平民寒士;加之他性 格通达真挚,不囿于狭隘的南北地域观念,所以他的交游十分广泛。 一、读书应举期间:少年时至交好友 由于曾祖柳溪公的为善好义、祖父中丞公高举的正直清廉,高家不仅在淄 川一邑颇有盛名,并且清名远扬新城、益都、长山等附近县域,高家与淄川及 附近的高门大族如新城王家、淄川张家等皆联络有亲,高珩之母即出自新城王 家。而高氏子弟也得以以平等的身份与这些乡绅子弟结交。在读书求学阶段, 童子试、乡试和岁科两考等一次次应试,无疑成为他们得以相识相交的契机。 在求学期间,高珩认识了对他一生而言都很重要的几位至交莫逆。 高珩与赵进美的相识 赵进美( 1 6 2 0 - - 1 6 9 2 ) ,山东益都颜神镇( 今淄博市博山区) 人,字嶷叔、 韫退,号清止。赵进美在幼年读书之余,辄私作为诗歌古文,人称圣童。 年十四已补博士弟子员。崇祯八年( 1 6 3 5 ) ,性喜游历、素好“奇士”的高珩 专程去颜神镇拜访了人称“圣童”的赵进美。二人握手欢如,一见如故。数月 1 王士稹诰授通奉大夫刑部左侍郎念东高公神道碑铭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后,高珩再次过访赵进美,二人扁舟共游、同榻而卧、觞咏共之。虽然当时 的高珩已经二十四岁,而赵进美不过是十五岁的少年,早慧的赵进美在性情爱 好、文学倾向、求学志向上已然与高珩引为知己。此后数年间二人一同赴试, 赵进美先高珩三年中进士。崇祯十六年高珩入京赴会试时,与寓居京师青州公 馆的赵进美再次比邻而居,二人朝夕聚首二月有余。顺治四年,高珩入京为官 时即寓居赵进美府第。此后宦游都门的高赵二人得以常常聚首。 高珩栖云阁诗中有赠赵韫退、次韫退元宵韵、和韫退早朝韵、 除夕次和韫退早朝韵、张家湾登舟得韫退诗扇倦游招隐喜而有寄、送韫 退北上、次韵寄韫退、饮韫退园亭等八首与赵进美有关的诗作。 赠赵韫退诗云: 过从时无数,微光月在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餐饮服务合同模板(3篇)
- 目标练: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 qcc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教育机构劳动合同中教师薪资及补贴发放协议
- 2025公务员温州面试题及答案
- 央美考研专业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专业线上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园林绿化产品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小班下学期副班工作总结
-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课件
- FZ/T 13002-2014棉本色帆布
- 视频监控解码器dec6108用户手册
- CA-2100E(新机)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2022环保检测作业指导书(HJ1237-2021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
- 水泵技术规格书说明资料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劳动第四课《橡皮泥塑》课件(定稿)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内部培训)课件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PPT课件
- 高压氧质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