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策略研究.pdf_第1页
(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策略研究.pdf_第2页
(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策略研究.pdf_第3页
(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策略研究.pdf_第4页
(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在其整个教师专业生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然而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由于角色转换的突变 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以至阻碍其专业能力的成长。本文 主要探讨职业高中初任教师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 并谋求相应解决之道。 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职业高中初任教师为具体研究对象,既有理论研究又有 实证研究,主要采取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分析法,力图较细致、客观地 探索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 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对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理论论述。阐述了职业高中初任 教师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通过对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概 括了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中所遇到的问题,描述了职业高中初任教师在文 化适应所遭遇到的困惑。 第四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揭示了造成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困扰的 因素。 第五部分从学校文化、继续教育以及职业高中初任教师自身等方面提出若干 建议以有利于促进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 关键词: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 a b s t r a c t v o c a t i o n a lh i 曲s c h o o lo f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a d a p tt ot h ec u l t u r eo ft e a c h e r si n t h e i re n t i r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a r e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th a sad i r e c t b e a r i n go nt h ef u t u r eo f 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a c h e r s h o w e v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h i g hs c h o o l so f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a sr o l et r a n s i t i o nm u t a t i o n sa n dt h eg a pb e t w e e nt h e i d e a la n dt h er e a l i t ya p p e a r sm a n ya r en o te n o u g h ,a n de v e nh i n d e rt h eg r o w t ho ft h e i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o m p e t e n c e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s c h o o l sb e g i n n i n g t e a c h e ri nt h ep r o c e s so fc u l t u r a la d a p t a t i o np r o b l e m se n c o u n t e r e d ,a n a l y z et h ei m p a c t f a c t o r s ,a n ds e e ka p p r o p r i a t es o l u t i o n s i nt h i ss t u d y ,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s c h o o li nh e n a np r o v i n c e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f o r s p e c i f i cs u b j e c t s ,b o t h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o ft h e r e ,m a i n l yt ot a k ea 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a n di n t e r v i e w so fs t u d y , t r y i n gt om o r ec a r e f u l l ya n d o b j e c t i v e l ye x p l o r et h ec u l t u r eo f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s c h o o l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a d a p t a t i o n o ft h ep r o b l e m ,t h e ne x p l o r es t r a t e g i e sf o rs o l v i n gp r o b l e m s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 p a p e r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a l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t o p i c so ft h i ss t u d yc a u s e , m e a n i n g t o p i c s ,a n d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t h e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o f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s c h o o lo nt h et h e o r y o fc u l t u r a l a d a p t a t i o n 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 s c h o o l b e g i n n i n g t e a c h e r sd e s c r i b e d a c c u l t u r a t i o nt h e o r i e s ,1 a i d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i r dp a r t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 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s c h o o lb e g i n n i n go ft e a c h e r st h r o u g h a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a n di n t e r v i e wa n a l y s i s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a r e e rh i g hs c h o o lb e g i n n i n g t e a c h e r si nt h ec u l t u r a la d a p t a t i o np r o b l e m s ,d e s c r i b e st h e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i n 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s c h o o l si nt h ec o n f u s i o na n dc u l t u r a la d a p t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g r o w t h i i i 1 i l ef o u n hp 撕劬mt h eo b j e c t i v ea n ds u b j e c t i v ea s p e c t s o fv o c a t i o n a lh i 曲 s c h 0 0 1 sr e v e a l e dt h ec a u s e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a n dc u l t u r a la d a p t a t i o nf a c t o r s t i l ef i f h lp a n 舶mt h es c h o o lc u l t u r e ,c o n t i n u i n ge d u c a t i o na n dv o c a t i o n a ll l i 曲 s c h 0 0 1 so fb e 西1 1 i l i n gt e a c h e r st h e m s e l v e sa n d s oan u m b e ro fp r o p o s a l st oh e l p p r o m o t et l l ec u l t u r eo f 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s c h o o l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t oa d a p t k e vw o r d s :v o c a t i o n a lh i g hs c h o o l so f b e g i n n i n g t e a c h e r s ; c u l t u r a la d a p t a t l o n i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酌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 , i ) 学位中备人j ( 学位妓作者) 釜二:篮亟 :,一。? 一 i , j 专。j - i j 7j 。己j2 - 0 年0a6 j 薯w ? r 。毒j 。“1 0t o 专b 羚b 硝 爹;:。参j ;,二:j 。”;:,j j 饕i 皤谚i _ 、,j 。7 ,? :;爱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j 多 长? “? 乒;、t :o ,? 、n ,沓7 气芬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住论文白勺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i ! 至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鳋五 2 0 厶年彳月g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 0 ( 一)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1 选题缘由 引言 初任教师的生存是在特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进行的,初任教师必须在特定的 学校文化中开展其职业活动。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初任教师的专业发 展是从特定的学校文化中获得的。初任教师从高校毕业走向任教学校,从某种意 义上讲,也是从一种文化走向另一种文化,对他们而言,其专业发展不仅是要对 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的继续掌握,更是去适应特定学校文化的过程。特定学校 的文化是初任教师成长的条件,是初任教师必须去适应的。职业高中初任教师进 入的学校对他们个人来说,同样也是一个无形却强大的“磁场”。初进入的人, 如果不被“磁化 ,便只能被“吸出”。因此,文化适应是职业高中初任教师面 临的首要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其获得专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目前对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多现实条件制 约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研究内容上,对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过程演变的研 究还有待进一步地探讨与证实;在研究对象上,对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的文化 适应状况都有不少研究,但对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 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前人对初任教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探讨职业高中初任教 师的文化适应问题。那么文化适应对初职业高中任教师成长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 影响,任教学校文化中的哪些方面是职业高中初任教师不得不去适应的,职业高 中初任教师又是怎样一步步去适应任教学校的文化的,如何促进职业高中初任教 师的积极文化适应等是本文将要探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2 选题意义 职业高中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有其特殊性,处于这一特殊 领域、特殊时期的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状况如何,是特别值得关注与研 究的。鉴于职业高中初任教师阶段在教师专业生涯中的关键地位,本人认为,要 增强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性,对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研究就显 得尤为迫切。因此,对这一阶段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 实践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研究属于职业适应性研究 范畴。因此,对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既能加深对教师文化 适应理论的认识,也能充实对教师职业适应性理论的研究。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对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 影响因素,寻求相应对策,对于提升教师素质也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职业高中 初任教师能否在入职期获得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的能力,影响着其一生的专业发 展。促进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对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还可发 现初任教师阶段入职培训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师资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为现行师 资培训的合理性、科学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教师教育和培训改革提供改进的 方向。 ( 二) 文献综述 1 文化适应相关研究 ( 1 ) 教育人类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 冯增俊在教育人类学中提出了个体文化适应的一般原理和个体文化适应 的过程。他认为“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个体文化化的基本过程,也是个体对 文化的适应,受文化熏陶影响,并学会完成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的过程。因此也 2 是个体学习文化,形成特定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并且指出“个体文化适应是 一个终生不断的过程且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始于出生前的怀孕期的早期文化适 应,到分娩时的出生时刻,再到儿童早期的文化适应,还有之后的获得社会角色、 学习社会规则 。 万明刚在在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中提出了个体文化适应的五种反应方 式:一是重新可定型适应,这种适应是企图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复原,是某些文化 遗老和对传统文化迷恋的年轻人在新文化面前试图重新创造和维持一种为人认可 的传统生活方式,这种人较少接受甚至没接受过现代教育。二是退缩型适应,主 要表现为面临文化变迁时的一种暂时性的过渡适应形式,这些人在文化冲突面前 显得很不安,自我效验明显降低,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不信任而又对新文化的 无所适从,归属感严重丧失,但也有许多人在退缩中奋起,成为文化变迁的力量。 三是建构边际型适应,表现为一些人为了回避传统文化与现实的正面冲突,他们4 既不坚守传统观念,也不趋同新文化观,而是吸收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某种类 同之处,形成某一种新的文化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同主要冲突保持着距离,并总 是以某种方式对冲突进行歪曲来支持这种适应选择。四是双重文化主义适应,表 现为对新文化的吸收,使新文化与原有文化共存一体。五是同化适应,表现为对 新文化的完全接受,即对主流文化的趋同,接纳其价值观,在行为上遵从其传统。 ( 2 ) 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 陈慧在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中认为认为文化适应可以划分为两 个维度: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是以情感反应为基础,指向在跨 文化接触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满意度,在跨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或较 少产生抑郁、焦虑、孤独、失望、想家等负面情绪,就算达到心理适应。社会文 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当地文化的人有效进行接触。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 m 南京:江苏教育f i ;版杜,2 0 0 1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 m 南京:江苏教育版杜,2 0 0 1 刀- h ) j b t j 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 m 兰州:甘南文化出版社,1 9 9 6 3 跨文化适应的概念与文化融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文化融合是指与其它文化群体 成员持续的接触之后,个体体验到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跨文化适应主要涉及进 行跨文化接触的人的行为与心理的变化,文化融合主要涉及认知、态度、价值观 念的变化 。 并且分析了影响文化适应的外部因素( 包括适应周期、生活变化、 社会支持和文化距离等) 和内部因素( 包括知识和技能、评价和应对方式等) 。 2 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研究 ( 1 ) 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本质研究 文化适应对于一个人成为一般的社会角色或成为一位职业角色都非常重要。 成为社会中一般角色是获得一般整体社会文化,而成为专业角色须先获得其所处 的专业群体的文化。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从其适应的阶段及内容来看,属于成人 阶段的文化适应。由于初任教师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目标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导致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成为区别于一般群体文化适应的特殊群体文化适应,有 其特定内涵。 刘丽娟在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研究中认为,“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不同于 一般的个体文化适应,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适应。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研究的是, 初任教师在特殊的学校文化环境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是指个 体初任教师的学校文化适应历程,即特指个体初任教师从原来文化环境步入任教 学校后,学习掌握任教学校的生活规范、秩序精神,适应任教学校生活形成适应 于任教学校的人格的文化化过程。 个体初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个体初任教 师文化适应的过程,教师在学校任教,扮演教师角色,任教学校是初任个体教师“文 化化”的主要场所。初任个体教师生活在任教学校的文化中,适应任教学校的文化 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教师在学校任教,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 师生关系,教师之间的同事关系和教师与校领导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j 心理科学研究,2 0 0 3 ,( 6 ) 刘丽娟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2 0 0 7 4 是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基础的,这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就是指学校 文化。 ( 2 ) 初任教师文化适应中的主要问题研究 骆厚昆在中学初任教师质量调查与分析中发现初任教师在其文化适应过 程中,表现出自身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导致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困 难,不利于初任教师的发展,而且阻碍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表现有:对教 育认识上的模糊性,教学思想上的浮动性,教学实践上的盲目性。初任教师总体 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新教师工作怕艰苦,责任心不强,不愿做班主任,不安心 教育工作,但教学能力还可以,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比中、老年教师强。 陈海凡在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中指出,对初任教师的教学特征基本上 用负面的行为进行描述,采用了诸如沮丧、焦虑、孤立和自我怀疑等术语。他们 在现实中遭遇着种种冲击,主要问题有:教学上的困难,班级管理上的困难,融 入学校文化的困难。以致产生种种心理障碍,有准备性心理障碍,教态性心理障 碍,语言性心理障碍,书写性心理障碍和发挥性心理障碍。初任教师主观上想尽 一切办法熟悉教材把握学生,以良好的愿望准备完成好教学任务,但客观效果往 往不尽人愿,存在着理想愿望与现实结果的反差。 ( 3 ) 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解决途径研究 刘雅在美国新教师入职适应研究从文化适应的角度中探讨了如何加 强美国新教师文化适应的问题,指出应从改善外部结构与提高新教师的个体能动 性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支持网络。对美国新教 师而言,制度化的“新教师导入制 是整个支持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张廷贵在初任教师发展的平台中认为,可以通过成立“帮新”组织,帮 助新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帮新教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帮新教师 骆厚昆中学新教师质量调查与分析 j ,上海教育科研,2 0 0 1 ,( 2 )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 j 学科教育,2 0 0 3 ,( 4 ) 卢玮新教师进入角色的心理障碍碍及解决对策 j 教育探索,2 0 0 1 ( 7 ) 刘雅美国新教师入职适心研究从文化适胞的角度 d 北京师范大学,2 0 0 7 5 提高教科研水平,帮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帮新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 帮新教师了解并运用教育政策法规。 陈海凡在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中主要从师范院校、学校和初任教师本 身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师范教育应从改革实习制度做起使学生做好做教师的心 理和实践上的准备,师范与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面向中小学实 际,积极参与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对于任教学校,首先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应该真 正担负起教师的培养职责,提供能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条件。对初任教师 本身而言,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对其实施的各种职前和入职培训方案,积极参与学 校事务和各项活动使自己融入学校的文化当中,要积极与人合作,寻求各方面的 支持,包括资深教师、校长、家长等。 郑友训在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中认为优化的教师团队是初任教师 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新教师素质得以提升的专业情境,是新教师成长互动交流 的平台,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直接文化侵润,也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导取向 和自然选择。目前中小学教师团队精神缺失,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从目前对文化适应研究的状况看,各学者对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研究主要集 中在对初任教师自身问题的探讨上,对其所在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重视不够。对 初任教师的发展研究主要是阶段的概括和问题的阐述,没能细化初任教师专业发 展的过程。对初任教师的入职培训停留在理想或良好愿望的层面,重视宏观的理 论指导,缺乏踏实的现实作为,忽视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初任教师的积极文化适 应。 张廷贵初任教师发展的平台 j 师资队伍建设,2 0 0 2 ( 1 )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适心与思考 j 学科教育,2 0 0 3 ,( 4 ) 郑友训教师团队: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 j 江宁教育研究,2 0 0 4 ,( 1 0 ) 6 (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职业高中初任教师 “初任教师也称新教师。根据蔡奇纳的观点,是指已完成了所有职前教育 课程,包括学生阶段的教学实习,已被授予证书;并受雇于某个学区:同时他或 她正处于从事这个职业或服务于某个特定的学区的第一年的教师。简言之,“初 任教师 是指完成了师范教育课程,被引入教师专业岗位,尚未完全适应、胜任 教学工作的新教师。不同的国家对初任教师规定的年限从1 5 年不等。 本文的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指的是完成了教师教育课程,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 正在职业高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且任教年限不超过三年的教师。 2 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个体对文化的适应,受文化熏陶影响,并学会完成其身份与角 色的行为的过程,是文化对个体的作用、同化的过程,因此也是个体学习文化, 形成特定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个体文化适应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吸收、新文 化的创造等重大问题,也关系到个体的发展,是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还是导致 角色混乱、丧失自我的人生重大问题。圆本文中的文化适应概念借鉴教育人类学 中的文化适应概念而得出。文化适应就是指个体对文化的适应。指个体受文化熏 陶影响,并学会完成其特定文化中的身份与角色,习得特定行为方式的过程。 3 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 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是指,个体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学校文化适应 历程,即特指个体的职业高中初任教师从原来文化环境步入任教学校后,学习掌 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伞书 m 贵州教育出版社,1 9 9 0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杜,2 0 0 1 7 握任教学校的生活规范、秩序精神,适应任教学校生活,形成适应于任教学校的 人格的“文化化 过程。对于一个初到学校的个体教师来说,其已有的价值观念、 行为方式未必适用于任教学校,他们对任教学校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书本、他人, 总之只是一些间接知识,事实上,任教学校对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他们从原来 的文化环境步入任教学校,直接面对学校,他们必须学习该学校的各种规范,以 适应新的环境,这个过程就是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过程。 (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文献法的显著特点是不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需要的资料,而是去收集分 析现存的、以文字形式为主的文献资料。在本研究中,本人用文献法广泛收集了 关于职业高中初任教师、学校文化、文化适应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资料。通过对 所得文献的分析、加工和整理得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获得展开本研究的视 角和切入点。 2 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是现代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在本研究中,问卷用于正 处于初任阶段的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初步地了解其文化适应状况,如:职业高中 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的内容、过程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按职业高中 初任教师在各个年级任教的比例随机抽取。问卷除初任教师所添写的个人基本信 息之外,共涉及1 6 个封闭式问题。 3 访谈法 访谈法能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在研究中,本人首先采用无结构式访谈,就 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文化适应状况对初任教师、老教师、管理层教师、学校领导 和学生进行了访谈。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初任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 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现状和问题。 4 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也被称为实地研究,它是不带假设地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 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参 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不限于已记录下的材料,还包括现场的体验和感性认识。本 研究的参与观察是在部分职业高中进行的,观察并纪录职业高中初任教师的工作 和生活。通过观察职业高中初任教师在学校活动中的表现,了解职业高中初任教 师文化适应的状况。 9 一、职业高中初任教师文化适应概述 ( 一) 学校文化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c u l t u r a ,本意是指“耕作 、“教习 、“开化 的 意思。而在中国古籍中,文、化各有其意。“文 ,一方面表明世间力事万物相 互联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试图用这种富有变化和装饰的花纹来证明万物的复 杂性和易变性。“化,有引导人改过从善之意。西汉以后,文献中才正式出现 文化一词,主要指的是“文治教化。 关于文化的内涵,由于不同学者对文化理解的角度不同,目前尚未有统一的 定义。有人指出,文化是一定人类社会活动实践所创造的产物;是指某一社会或 群体所共同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 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的主要部分是意识形态、行为方式与习惯,同时也 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还有人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社会 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意识形态。同时, 也有人指出,文化有宏观与微观之别:宏观文化指民族、宗教、社会的文化,微 观文化指社会中某一特定组织或群体中人们共同的思想与行为规范。 不论人们如何定义文化,都普遍认为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 文化几部分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文化包括外显 和内隐部分,外显部分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内隐部分则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行 为文化。 在众多的对文化的阐释中,可以归纳出文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文化即人化, 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及其创造的过程,是动态的、发 展的。构成文化本质的是相传的( 即历史中提炼出来的) 观念,特别是它所具有的价 m 顾明远教育人辞典 m 上海i :海教育j b 版社,1 9 9 1 值。文化的体系不仅是行为的产物,也是为今后的行为创造条件的要素。二是文 化是可学习、能共享的。文化的传承要靠一代代的教育才得以延续和弘扬,教育 作为一种文化过程,对文化积淀起着社会规范和社会共享的作用,如把一定的文 化成果转变为教育内容的教材。三是文化是有规范、能沟通的。规范沟通是合作 的前提是文化实现整合的机制。实现其规范功能的有效形式就是教育与管理。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文化通过内在规范机制,决定了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感 觉方式,指导着他们的思想尤其是行为选择。 2 学校文化的内涵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 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他在其著作教育社 会学书中首次使用了“学校文化 一词。他给学校文化下的定义是:“学校中 形成的特别的文化 。我国教育界于1 9 8 6 年开始了对学校文化的研究,经过二十 余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关于学校文化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几种: 其一,总和说。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的总和。学校文化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校中的硬件建设, 包括建筑设施等,另一部分是学校中的软件建设,包括以人的精神世界为主体的 各种文化现象,由学校管理制度、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等要素构成。 其二,精神文化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与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现象,即学校 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谓校风即学校精神,其大体属于这 一范畴。 其三,群体意识说。学校文化是学校这个社会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这个群体意 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其四,力量统一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所形 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等,是增 强学校教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 1 2 综合以上学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 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 用的,而不是学校中某些人特有的,并且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因此, 我们认为学校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 学校文化的形式 学校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是和社会道德 属于同一种范畴的。学校文化和社会道德文化一样,都是一种内在约束,即人们 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因而都是对外在约束的一种补充,只不过是发生作用 的领域不同而已。社会道德是对社会有作用,而学校文化是对学校有作用,所以 我们说,从形式上看,学校文化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 ( 2 ) 学校文化的内容 学校文化在内容上是对学校的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的 制度安排以及学校的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或者说,学校的所有的 相关活动,都会反映到人的价值理念上,从而形成了学校文化。由此可见,从内 容上讲,学校文化是与学校的活动有关的价值理念。 ( 3 ) 学校文化的属性 文化如果从其作为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极为广泛的领域,因而文化 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对于价值理念来说,如果从其拥有的主体上划分类别的话, 可以分为自然人的价值理念,民族的价值理念,国家的价值理念,法人的价值理 念和学校的价值理念。而学校文化则是属于学校的价值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学 校文化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受到民族的价值理念,社会的价值理念以及其他有关方 面的价值理念的影响,但是就它的属性来看,它是属于学校的价值理念,所以人 们把学校的价值理念,即学校文化,称之为学校的灵魂。 ( 4 ) 学校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价值理念,是对学校真正发挥作用的价值理念,学校文 化对学校的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总之,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学校的价值理念。其核心要素是学校共同的价值理念。 3 职业高中学校文化 ( 1 ) 职业高中的学校文化内涵 我国的职业高中教育承担着一系列具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例如体现教育公 平、关心弱势群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技能、促进就 业,满足人才结构多样化的需求等等。职业高中的学校文化,既具有普通教育的 特点,如教育性与可塑性、系统性与开放性、示范性与时代性;又具有鲜明的职 业教育特点,如职业性、人本性、先进性、能动性、成长性以及与企业文化相渗 透相融合的特点;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具有创性。 因此,职业高中的学校文化是指以反映职业高中师生共同信念和理想追求的 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中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的总和。 学校文化是职业高中学校的灵魂,它以价值观为核心,对激发师生的责任感、使 命感与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育全体师生的团队精神,发挥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 2 ) 职业高中学校文化的特征 职业高中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是职业学校类型中的一种。职业学校 文化自然具有其作为学校而应该具有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与其他学校所不同 的特殊的文化特征。这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职业高中学校文化的特征: 职业性 职业高中从学校名称或专业名称上就能体现出其学校文化的职业性特征。职 业学校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将来就业的基本去向,职高学校一般 陈新文职业学校文化特质论析 j 职教通讯,2 0 0 7 ,( 4 ) 1 4 都要根据学校或专业对口行业的需求而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将来可能 从事的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实践性 作为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国务院在1 9 9 4 年制定的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职业技术学校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实 践性环节的教学和训练。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职业高中学校文化所具有的实践性 特征。职业高中就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来 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职业高中的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要切实加强对学生 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除了部 分学生继续升入高校学习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学生将走进社会,依靠自己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 地域性 职业高中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 须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职高学校,从生源范围来看,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本地 市或邻近地区;从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大部分将在本省、市、县或相邻地区就 业;从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的设置来看,学校一般是以当地经济、社会状况和 发展前景为主要依据而开办的。正是因为职业高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职业高中 学校文化表现出了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 3 ) 职业高中学校文化的结构 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之后,便能以其典型性向外界传送学校形象及其意义。它 是以一些现象及符号为载体表现出来的。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按照有 内到外的、有深层到表层的变化过程,职业高中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物 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和学校人际文化等四个方面。 职业高中学校的物质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职业高中学校文化的外壳,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它又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一方面,人建设并创造了物质环境;另一方面,人 又是物质文化的受用者,时刻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学校物 质文化的内容包括学校的地理环境、规划与布局、学校建筑、学校人文景观等, 它们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独到的作用。 同时,学校物质文化具有三方面功能:第一、标志和激励功能。从表层来看, 良好的场地设备提供了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从深层来看,由于环境的影响,使 物质作为一种文化因素渗透于人们活动的过程之中。第二、审美功能。学校物质 文化不仅体现了国家、民族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力,也体现了一定时期大众的审 美追求。第三、无意识功能。正如建筑被形容为凝固的音乐一样,学校的物质文 化正是在一种看似静态的状态中,充分发挥其隐性课程的功能,使人在潜移默化 中受到感染与教育。 职业高中学校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处于学校文化的中层,它是指渗透于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与规 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学校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 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如果它仅仅是作 为一种强制性的条款而存在,而不管是否合理、是否被人们真正接受,它就并不 具备制度文化的内涵。所以学校制度并不必然地成为学校制度文化,要使学校制 度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相关成员的认同和内化。由于学校制度并不都 是由学校自身规定的,因而它对学校来说,起码在起始阶段带有强制性,是一种 “外在的文化”,或者说是“纯制度文化,只有当这种“外在文化”被学校成 员所认可、所接受,从而转变为学校“内在文化 时才能对学校成员行为以及学 校教育活动产生深层的影响。 学校制度文化的基本功能:( 1 ) 导向功能。有两层含义:制度通过规范使人们 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以维持社会秩序;并为人们的社会化提供行为模式( 即社 会角色模型,即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行为榜样、准则) 。( 2 ) 约束功能。这是由学校制度文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它体现了社会对学校的要求。 赵中建学校文化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1 6 它是学校成员所实际遵循的各种规范,为人们的行为确定了界限,形成和维护着 学校的秩序。( 3 ) 激励功能。在约束的同时也在激励着人。如果只有约束没有激励, 学校制度文化就成了纯粹的束缚。 职业高中学校的精神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比起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来,也是最 容易被忽视的一方面。学校精神文化表现为精神化的生命意识,渗透于学校教育 的各个方面。学校精神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 精神气质,并最终影响每一个教师的教育行为。传统是学校不可动摇的文化理念, 有了鲜明的精神文化传统,学校就具备了独特的教育身份。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等三方面内容。 “学校价值观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奉行 的目标和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存在意义的终极判断。包括办学宗旨、发展规划及 目标、使命、人才观、质量观、服务观、激励观、创新观等等。它为学校的生存 和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学 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发展而精心培育的,与学校个性相 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学校主导意向,是对学校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 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倡导的结果,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形成强大的“文化效应场 。个体行为受到学校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产生强大的 向心力和凝聚力。 学校形象指的是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总体印象,是学校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 的综合表现,也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从学校自身分析,学校形象 由校风( 校长的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的服务风格) 、校貌( 办 学实力、办学环境、学校标志、行为规范) 两要素构成;从社会等外部评价角度分 析可概括为知名度( 学校为公众所了解和知晓的程度,是评价学校名气大小的客观 尺度) 、美誉度( 学校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是评价学校的社会影响好坏程度 张文娟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j 教育科学论坛,2 0 0 7 ,( 2 ) 1 7 的指标) 两要素构成 职业高中学校的人际文化 学校人际文化是指中职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学习、实习等实践过程中产 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 学校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的折射。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往往是重视了学校倡导的文化,而忽视了学校办学过程 中产生的现实文化,从而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偏差,表现出学校文化的二重性,即 现实文化与所倡导的学校文化的脱节。学校要取得快速、稳定、长足发展,必须 消除这种学校文化的二重性,而学校所倡导的学校精神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可改 变的是学校的关系和行为。如果说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化 和 “静态化 ,那么精神文化和人际文化则是是学校文化的“人化和“动态化 。 因此,作为学校文化的显性表征学校人际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显性的活的文化。 ( - - ) 文化适应 1 适应的涵义 要了解文化适应,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适应”。“适应 一词本来是应 用于生物体,指的是经由某些过程,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适于自然及有机的环境。 在这一体系中,适应过程的结果就是个别有机体、群体得以生存。人类的适应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就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一般表现为突变与天择等现象,如现 代人种的差异正是各人种对不同环境之不同情况的适应;另一种是人类学意义上 的适应,指来自有机体之外,或来自其内部威胁,如寒冷、食物缺乏、细菌、放 射性等出现时,有机体以某种方式组织内部有机能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在人类学 的视野中,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不仅因地理环境,以及群体成员的年龄、性别、 数量等分布不同而异,而且还来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团结、社会整合,以及文化 本身所引起的问题。因此,“适应可界说为一种过程,一种有机体、社会组织系 统、群体或文化所发生的变化的结局,有助于有机体人格、群体、文化或其他方 面的生存、功能、持续或目标之达成。 总之,适应是生物有机体和文化有机体 对环境控制的保持和保障,是存在于生物界和人类文化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 2 文化适应的概念理解 文化适应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拉尔夫林顿和 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等人于2 0 世纪3 0 年代中期提出,认为文化适应就是对对一 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或对新文化的思想、信念和感情系统及其交际系统的理解 过程。 自从适应一词引人人类学后,在人类学家眼中,适应是指人格、文化或社会 中因需要求生存而发生的变迁,所以有的人类学家把适应解释为文化涵化的一种 结果,即缀合本有的和外来的文化特质,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或者抑制冲 突,使日常行为在特殊的情形下相调和。因此,从以上观点来看,适应是指一个 文化元素对于另外一些文化元素或一个文化丛所生的调适作用。这种调适作用及 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