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1922—1928.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1922—1928.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1922—1928.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1922—1928.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1922—1928.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当今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理念上的偏颇与片 面,实践中的空洞与僵化等。人们习惯于将寻找答案的目光局限在周 边的时空,而忽视了对历史中经典案例的探询。 2 0 世纪2 0 年代初,在浙江上虞县的白马湖畔,经由富绅陈春澜 先生捐资,教育改革家经亨颐,创办了私立的春晖中学,集合了如夏 丐尊、丰子恺、朱自清等一批杰出的教育人士共同追寻“纯正教育 的理想。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春晖中学一跃而跻身当时声誉卓著的著 名中学行列,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时声名远播, 时人赞誉有加。此后春晖中学却以平庸的身姿淡出了历史的视线,其 校园文化也从一个近乎理想的状态渐渐衰落。 本文中,作者通过揭开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的生命历程这幅多彩的 画卷,细细品味逝去的经典中那些意义深刻的段落,咀嚼其中所蕴含 的教育真谛,以获得对于当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第一章为“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的形成 ,主要探讨了春晖中学校 园文化所置身的社会文化背景,校园文化的主体以及校园文化的精神 起点。第二章为“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的展开”,作者带领读者“观摩” 鼎盛时期的春晖校园中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蕴并存的物质文化,先进民 主的制度文化以及充实多样的活动文化,并抽丝剥茧地挖掘出埋藏在 这些表象深处的精神文化。第三章“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演变” 的主要内容是揭示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从面临校园文化主体间教育 理念的分歧,到经历挫折,以至最后衰落的结局并分析发生这种演变 的原因。结语部分,将回到最初的问题,谈及我们从春晖中学校园文 化的生命历程中所获得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纯正教育,健全人格 a b s t r a c t t o d a yt h e r ea r ev 撕o u sk i n d so fp r o b l e m se x i s t i n gi nt h ec a m p u s c u l t u r ec o n s 仃u c t i o no fs e c o n d a r ys c h 0 0 1 ,s u c ha st h eb i a sa n do n e - s i d n e s s i nn l i n d ,e m p t i n e s sa n dm e s si np r a c t i c e p e o p l ea r eu s e dt of i n dt h e a n s w e ri nt h ef i n i t et i h l ea n ds p a c e ,b u tn e g l e c tt o1 0 0 kb a c kt ot h e h i s t o d cc a s e s i nm e19 2 0 s ,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肌e rj i n gh e n g y ia n d1 0 c a lm e r c h a n t c h e nc h u n l 觚e s t a b l i s h e dm e 研v a t ec h u l l h u is e c o n d a 拶s c h o o l , s i m a t e db yt h eb a n k so ft h eb a i m al a k e ,i nz h e ji a n gp r o v i n c e ss h a n g y u 1 1 a g e m a n yo u t s t a l l d i n ge d u c a t o r ss u c ha sx i am i a n z u n ,f e n gz i k a i a n dz h uz i q i n g ,j o i n e dt h es c h o o lf o rp u r s u i n gt h e p u r ee d u c a t i o n h l t h eb e g i n n i n gf i e wy e a r st h ec h l m h u is e c o n d a 拶s c h 0 0 1g r o w su pt oa f a m o u ss c h o o l ,w h o s ec a m p u sc u l t u r ec o n s t m c t i o ng o th i g ha c h i e v e m e n t i tb e c a m ew e l l k n o 、na n dg o tm u c hp r a i s e s b u t ,行o mt h e no n ,t h e c h u n h u is c h 0 0 1f a d e da w a ya sat r i t ef i g u r e 丘o mm eh i s t o r i ch o r i z o n s , a n di t sc u l t u r ed e c o m p o s e da san e a r l yi d e a ls t a t l l s t h em e s i so fm i sp 印e ri st oe n l i g h t e nt o d a y sc a m p u sc u l t u r e c o n s 仃u c t i o n t h r o u g he x p l o r i n g t h ew o n d e r 如1 h i s t o 巧 o fc h u n h u i s c h o o l sc u l t u r ea n dt a s t i n gi t sp r o c e d u r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r t1i s “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c h u n h u is e c o n d a us c h o o l sc a m p u sc u l t u r e ”t h i sp a n 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i t s 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s u b je c ta n d o r i g i n a ls t a n i n gp o i n t p a n2i s“t h ed e t a i l so fc h u n h u is e c o n d 哪 s c h o o l sc a u n n p u sc u l t u r e w ew i l l 印p r e c i a t em a t e r i a lc u l m r ei n v 0 1 v i n g n a m r eb e a u t ya n dh u m a n i t yd e p t h ,t h ea d v a n c ed e m o c r a t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c u l t l j r e ,t h es u b s t a n t i a la n dd i v e r s ea c t i o nc u l m r ea n df i n do u tt h es p i r i t l j a l c u l t l 】r ew h i c hh i d e sd e e p l yi nt h e s ea p p e a r a n c e s p a r t3i s “t h e d e v o l u t i o no fc h u n h u is e c o n d a i ys c h o o l sc a m p u sc u l t i l r e ”t h i sp a r t 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r e v e a l i n gt h ed e v 0 1 u t i o no fc h u n h u ic a n 叩u sc u l t u r e 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r e a s o n so fi t sd e v o l u t i o n t h e 印i l o g u ew i l lr e m mt o t h e o r i g i n a lq u e s t i o n ,t a l k i n g a b o u tm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s 仔o m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u n h u is e c o n d a 巧s c h o o l sc u l t l j r e k e yw o r d s : c h u n h u i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 c a m p u sc u l t l l r e ,p u r e e d u c a t i o n ,p e r f e c tp e r s o n a l i t y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雩娑陟力刁年月,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四。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陪趋卜 日期:务彳年月,日 导师签名:1 1 乞7 辛日期:j 勺铲6 月,日 l 春晖中学的校同文化研究( 1 9 2 2 1 9 2 8 )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己i 吉 丁i目 我国的中学教育清末时从国外引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从其登 陆之日到今时,争论和改革一直伴随左右。“校园文化 一词,在我 国作为热点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校出现的。随着人们对中学校园 文化的研究和实际建设的愈加投入,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加明显。当 今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之问题重重,首先有观念上的偏颇甚至变异, 进而在实践中空虚和僵化。理论研究者和奋斗在教育第一战线的实践 工作者们,通过艰难的思考和勤劳的实践,不断地寻找着解决之道。 但他们的孜孜不倦却凸显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他们执着地将目光 投射在自身身处的有限时空,而忽略了对过去经典案例的考量。 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1 9 世纪2 0 、3 0 年代曾经涌现出一批办学 成绩卓著的著名中学,如北师大附中、天津与重庆沙坪的南开中学、 上海南模中学,浙江春晖中学等。这些著名中学既具备共同的特征, 如师资优良、管理先进、设备完善、声誉卓著、迄今存在等,又有各 自独特的个性,堪称教育的经典。她们仿佛一颗颗散发着迷人光晕的 明珠,即使身处逝去的历史之中,依然能够照亮和启迪我们的心灵。 这些历史上著名中学的面纱,已经渐渐被揭开。其中,浙江春晖中学, 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所达到的辉煌成就和独特的生命历程,进入 了研究者的视线。 和当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所呈现出的局面相比,早期春晖中学在 此方面所收获的果实,显得分外的瑰丽和绚烂。将镜头拉到那特定历 史中的春晖校园,探寻其校园文化形成的脉络,瞻仰其校园文化展开 的丰满画卷和完整的生命历程,咀嚼回昧其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自然 能为当今中学校园文化的缺失寻找到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实践启示了。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节核心概念内涵的界定 从学校教育产生之日起,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就 已经存在。无论是古代书院,还是现代学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 存在,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但是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单 独的概念被提出,以及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还是近代的事。对校园文化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的论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的观 点。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文化氛围说、意识形态 说、物质精神总和说、文化要素复合说、文化指令说、启蒙说、活动 说等。这些不同的界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又大同小异,就其普通 性意义而言,达成了一些共识:( 1 ) 校园文化首先是存在于校园中的 文化,是一种社区文化。( 2 ) 校园文化有其核心校园精神。校园 文化的一致性和对校园人的规范约束性都是通过其凝聚力表现出来 的,这种凝聚力就是校园精神。( 3 )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学校里的 师生员工,学校里的社会关系互动造就了校园文化氛围。 在对近年来学术理论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考量之后,本文将 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校管理者、广大教 职员工和学生( 简称为“校园人”) 为参与主体,在教育、教学、管 理、服务等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以观念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 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以及其创造的过 程。它通常包括四个层面。其中: 物质文化层。也叫做载体文化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基础。 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校园环境等。 制度文化层。它是学校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中 部分观念文化层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是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 观念文化层。它是特定学校环境中校园人头脑中所拥有的信念、 观念体系,内含情感、价值观、道德、习惯、传统、人际关系、集体 舆论、理想等成份,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7 2 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 1 9 2 2 一1 9 2 8 ) 行为文化层。它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是校园主体的各种行为 活动,比如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课外活动等,或称之为“活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还应深入到本质的层面。校园文化的本质可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校园文化具有哲学层次的指导意义。校 园文化存在于学校全部教育与管理行为的可能或现实的结果中。它使 学校教育内在的规定性在教育与管理活动的运行中体现出来,并上升 为影响学校教育行为的主体。第二、校园文化是学校全部教育行为的 综合反映,具有自我扩展与深化的系统特征。校园文化绝非凝固的传 统文化,而是积极运动,不断变化发展的。第三、校园文化是深层结 构与表层形态的高度统一。校园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即师生员工群体 心理水平状态;表层包括教育行为习惯等。这种体系结构揭示了心理 主体与行为客体的社会联系。 第三节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 在我国,人们自觉地把校园文化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 并在理论上予以深层次的探讨,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是伴随着2 0 世纪8 0 年代那股波澜壮阔的“文化热”开始的,当时在学术界引起 了热烈的讨论。随着研究的全面和深入,可以发现研究者所持的理论 视角极为广泛,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种: ( 一) 社会学角度。许多研究者以社会学理论为工具,对学生社会 化尤其是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作出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如卢卫平的 大学生社会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程和杨益民的大学社会化 和社会化大学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双向思等文章就是比较有代表性 的研究。 罗浩波对校园文化问题的哲学思考 j 】高等教育研究,1 9 9 1 ( 3 ) :5 4 3 硕士学位论文 ( 二) 文化学角度。这主要是从文化概念人手,对校园文化的本质 作比较深入的探讨。有功力的作品有郭理邦的校园文化的本质与发 展。 ( 三) 教育学的角度。校园文化的研究者中,研究教育出身的最 多,因此,从教育学角度探讨校园文化的努力也最为出色。代表性的 成果有俞国良的校园文化导论,葛金国、石中英的校园文化的 内涵、特征和功能,以及昌荣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学思考。他 们不仅从理论角度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进行了多层面的探 讨和界定,也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刻的 分析和解答。 ( 四) 现象学角度。主要是指有关学者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现象 加以研究。代表作有张士军的当前校园文化的本质及发展,李季、 伍柳亭等的开放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 五) 思想政治工作角度。主要着眼于探讨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为 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徐陵昌、刘家思、胡缎根的强化有序性与浓化 民族性对当前引导我国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若干思考是典型的代 表。 ( 六) 综合考察。许多研究者试图从全局出发综合探讨校园文化 的各个方面。杨德广主编的西方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就是相当 成功的尝试。 以上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成果简要的介绍,至于中小学领 域的校园文化研究,近年来也逐渐盛行,以文章居多,如邓敏的硕士 论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王澜的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 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既有对当代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以及相关对策的研究,也有理论的探讨。还有一 些奋战在中小学教育第一战线的基层工作者们也进行了研究,但主题 是针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而目的则是解决这些问 题。但相对于高校领域进行的全面深入的研究而言,中小学的科研力 量相对比较薄弱,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对校园 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 1 9 2 2 1 9 2 8 ) 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逐渐得到重视,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学校率先做 出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借鉴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取得了一定的 理论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理论研究的水平并不很高,通常局限 在德育或思想教育理论范围之内,没有明显的理论突破;真正发挥校 园文化建设作用,取得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典型几乎还没有出现。 对于校园文化的个案研究方面:在高校校园文化研究领域中,北 京大学校园文化和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是比较 出色的。前者是对当前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介绍,而对北京大学的历 史涉及不多;后者虽然重点介绍2 0 世纪2 0 、3 0 年代清华的校园文化, 但突出的仅仅是当时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学,对与校园文化相关的其他 方面的研究则比较简单。此外,吴鼎民的北大、清华校园文化探源 中,作者从办学目的、办学理念、校风、社团等方面介绍了两个学校 的情况。对于研究年代,作者没有明确界定,是从两个学校的整体发 展过程的角度来研究。还有崔霞的齐鲁大学校园文化研究( 1 9 2 8 1 9 3 7 ) ,文中作者对民国1 9 2 8 1 9 3 7 年作为教会大学而存在的齐 鲁大学的校园文化进行了研究。作者以历史档案为依据,阐述了当时 齐鲁大学校园文化的整体风貌、特点及其形成因素。 在中学校园文化的个案研究方面,卢宝山的青岛二十三中校园 文化建设及启示,以青岛市二十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范例,探索符 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文中介绍了该中学的 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并对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进行介绍、反思。 其它的个案研究也多和此文一样,属于当代中学校园文化的个案研 究。 关于历史的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校园文化个案研究可谓是凤毛麟 角。沈晴的民国时期著名中学的办学实践中,以当时的著名中学 南开中学、南模中学为例,探讨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其对于德育地位 的认定、内容的更新与守成及其实施途径,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学 校如何发展壮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当今中学教育中仍然必须关注 的主题。作者并非以校园文化为主题,但是从中还是能够得出一些关 硕士学位论文 于校园文化面貌的信息。 此外,与本文论题直接相关的是章启天的二三十年代春晖校园 文化初探。文章首先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当时春晖校园的文化活动: 第一,重视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二,定期的课外讲座; 第三,创办各种期刊,为介绍各种新知、发表师生员工的思想成果提 供坚实的阵地;第四,举办园艺会。接着文章论述了这些活动对我们 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启示。此文将校园文化等同于“课外活动”, 是比较狭隘的理解,但是其对于春晖中学早期的课外活动情况的介绍 对本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关于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的研究 本文研究的是历史上的春晖中学,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针对 其所处时代的中学教育的研究做一番梳理。 综观近年来教育史界的研究,对于近代中学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 一些可喜的研究果。已知的研究成果有王伦信的清末民国时期中学 教育研究,该书以中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课程设置与实施、 中学训育理论与实施、中学教育发展状况的量化考察等四个方面为 纲,纲下又采用时间与问题结合的方式来研究中学教育,涵盖了中学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构建了清末民国中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框 架。另有吕达的中国近代课程史论,该书从课程方面的发展来阐 述中国近代的教育发展轨迹,尤其对我国近代普通中学课程的渊源与 改革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总结了普通中学课程的发展规律及历史经 验,但偏重课程方面的研究。还有熊明安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教学改 革史中,有数章专门论述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活动 改革,主要是以教学与课程为主线的。另外,李华兴的民国教育史 分专题从制度、思想、管理、办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民国教育的发展 状况,其中有专章介绍中等教育的奠基、改革、发展及定型的过程, 但线条颇显粗略。论文方面关于中学教育的研究甚少,刘虹、会茹的 春晖中学的校圃文化研究( 1 9 2 2 1 9 2 8 ) 近代中等教育的演进一文概述了清末民初中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主要以学制演变为主线,但对中学的一些主要问题缺乏深入讨;谢长 法的清末民初中学的发展及其师资培养,从总体上概述了中学堂 的滥觞、兴起及其师资培养的基本情况。其它论文多数是从某个方面 论及,如王伦信的我国综合中学制度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专 论综合中学的发展;曲华的试论一九二二年普通中学的课程改革 专论1 9 2 2 年课程,等等。此外对我帮助很大的还有卢红玲的民国 早期中学教育研究( 1 9 1 2 1 9 2 7 ) ,该文试图采用按时间分段推进 的方法,运用问题和时间结合的方式安排专题,来梳理中国近代从民 国建立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一时期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脉 络和核心问题,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力图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三、对于春晖中学的研究 因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早期的春晖中学,因此对于当今春晖中学 的各项研究暂时不予论述。 目前对于早期春晖中学的关注与研究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当 今春晖中学自身对于学校历史文化的整理与研究,在春晖中学成立了 专门的校史研究小组,他们在整理春晖中学早期的文献资料方面做出 了很大的贡献,如2 0 0 7 年8 月春晖中学整理出来的春晖半月刊, 搜集了从1 9 2 2 年1 2 月到1 9 2 8 年5 月的春晖中学校刊,用简体横排重 新打印出来,并按原报的栏目、以时间为序作了归并,本论文的研究 所采用的原始资料主要来自于此书。除此之外,他们还建立了专门的 “春晖文化研究网”,其中“历史档案”、“早期名师”、“白马湖名人” 栏目等都是专门对于早期春晖中学进行的研究。春晖中学教师对于自 己学校历史文化和个人教育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性 的人物主要有两位,严禄标老师与经遵义老师,前者主要是对夏丐尊 教育思想的梳理与研究,后者集中于探索经亨颐教育思想以及人物之 问的渊源,他们利用本身的地域与资源优势,对于学校的文化与历史 硕十学位论文 做了全面而系统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同时也是校外研究者不可忽视的 史料来源与参考资料,对于了解春晖中学的历史与发展、人物事迹、 文学创作与教育活动等情况,以及第一手材料的准确把握提供了很大 的帮助。但当今春晖中学自身对于学校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第一 是资料的简单堆积,顾全而不“精”,教育理论的提升不够。第二,对 于如何继续与发扬中学古老历史传统,挖掘其内在教育价值以及促进 当下学校教育实践品质的提升,两者的融合方面缺乏深入思考与研究, 理论视野不够开阔。 第二个方面是来自于社会各学界对于早期春晖中学的研究,主要 是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展开,以白马湖畔这一独特的地域所形成的文 学派别及其人物的研究,即对于“白马湖作家群”的研究。“白马湖作 家群”的成员们如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等相近的散文创作风格以 及文人气质与心性的相通,春晖中学作为他们人生的停靠点而形成了 文学史上独具风格的“白马湖文学”,因为这一作家群所涉及到的文人 众多,这方面的资料繁多而复杂。所以只从对群体研究的角度来进行 文献分析,如已有的专著成果有陈星白马湖作家群,比较详细、全 面地介绍与分析了白马湖作家群之间的文化、教育、艺术交流活动以 及其思想发展的脉络,为研究白马湖春晖中学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 有着史料参考价值。文集有由王建初等人主编的“白马湖”文学研究, 分五个单元多角度多视野来解读与探讨白马湖作家群的文学创作艺术 成就,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使白马湖作家群以其成果的丰富 性与文学、教育、艺术价值而显现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论 文有朱晓江温柔敦厚的仁者情怀:白马湖作家群个性描述等。 随着对白马湖关注的深入,目前有学者提出了“白马湖文学精神” 的概念,白马湖作家群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立达”和“开明” 不能取而代之,主要取决于这个作家群体有着最初集聚时所特有的文 学精神,体现出特定时期作家聚合的时代特色,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 有着与后来两个时期并不相同的精神指向,概而言之,可谓“白马湖 文学精神”。并将其文学精神归纳为三点,第一,强烈地反对封建传统 春晖中学的校同文化研究( 1 9 2 2 1 9 2 8 ) 的五四文学精神;第二,鲜明的“平民 立场和“人生派 色彩;第 三,由白马湖自然、人文环境营造的“白马湖文学 格调,也就是带 有“白马湖”印记的文学精神和文学风格。这一提法的出现,说明了 对白马湖春晖中学的研究在向其整个“精神 价值发掘的努力,对春 晖教育精神的研究有启示作用。文学精神与教育精神有其相通的一面, 但其侧重点的不同,对于教育精神的研究是对整个春晖文化的一种深 化。 在教育研究领域内,对将早期春晖中学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教育 理念与实践进行全面的研究尚处在起步的状态,最新的著作是李兴洲 的大师铸就的春晖1 9 2 0 年代的春晖中学,书中搜集了较为详 尽的资料,对春晖中学从创立到鼎盛时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进行了梳 理,并谈及了对于当今教育的启示,是目前对春晖中学研究较为全面 的典范。刘佳的硕士论文春晖中学:现代教育的乌托邦白马湖 春晖中学教育精神探微中,对春晖中学的教育精神进行了生动的展 现,既对本文有参考的价值,也是作者研究的前一站。早期春晖中学 相关的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研究的论文颇多,如湘江鲑鱼从杭州一 师到春晖中学一朱自清早期教育理想的破灭,孙海林夏丐尊教育实 践与教育思想研究、硕士论文有苏州大学陈春华朱自清语文教育思 想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李林的夏丐尊教育思想新探等,在这些研 究中,春晖中学作为教师们教育思想与成果的产生的相关的一个背景 出现。此外前文中提及的章启天的二三十年代春晖校园文化初探 是较早直接研究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的文章,对本文也提供了一些帮助。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各学界不少学者对白马湖春晖中学的 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关注,以游记、随笔诸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倾向, 但这些文章的一些见解仍有启示作用。如李镇西我的春梦、傅 国涌错过中学有点晚、朱惠民白马湖:文化之旅等。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的形成 第一节时代的号角:“新文化 引领“新教育 1 9 1 9 年,中国爆发“五四 运动,新文化运动渐至高潮,中国 近代历史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是是抛弃 旧传统和创造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抛弃的“旧 文化主要是建立在专制君主制和家族宗法制基础上,以忠孝节义为主 要内容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而“新文化则张扬自由、平等、博爱 为主体的民主共和精神,“德先生 与“赛先生 成为其时最有号召 力的旗帜。在这场摧枯拉朽式的运动中,社会革命风起云涌,思想文 化界全面觉醒,形成了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最为 自由开放的时代。贯穿这场思想革命的主题,是对“人”的发现。中 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寻人”的历程是艰辛而曲折的。“近五十年来, 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 上感觉不足。所以拿变法维新做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鲁迅把中国传统的历史概括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与“想做奴 隶而不得”的时代,他指出:“欧美之强,莫不以是炫天下者,则根柢 在人,而此特现象之末,本原深而难见,荣华昭而易识也。是故将生 存两间,角逐列国事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 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挽救民族国家的首要事务是“立人”,中国现 代文化重建的核心也正是立现代中国“人”,知识分子们以深重的忧患 【美】周策纵著,周子平译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1 9 9 6 :4 9 0 梁启超著,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8 3 3 鲁迅鲁迅全集 m 】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5 8 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 1 9 2 2 1 9 2 8 ) 理性和民族情感提出了“首立在人”的人本文化观,尊重人的个性, 对于“人 之为人的意义的强调与尊重,正是五四精神之根髓所在。 现代中国人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具有独立自由品格的教育,正 如胡适所言,“今日造因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赖教育。故 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 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明知树人乃最迂远之图, 然近来洞见国事与天下事均非捷径所能为功。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 艾,倘以三年之艾为迂远而不为,则终亦必亡而已矣。”也正如胡所 行,在这场中国式的启蒙运动中,新知识分子们运用的主要武器,便 是教育。他们或投身于对大众的教育,或投入到专门的学校教育中, 将教育作为文化的事业来进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将教育提升到“启蒙”的视野中,增强了 教育的使命感和文化功能,并且对于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都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在新旧文化激烈冲突,传统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契机中,中 国的教育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时机,从中汲取营养,努力摆脱封建 文化的束缚,积极变革。先进知识分子从宗旨、内容、方法等各个方 面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无情的抨击,积极将“科学”和 “民主”的理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从而使恒常不变、落后腐朽的传统 教育获得了巨大的更新力量。个性化、平民化、实用化和科学化成为 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的主体 校园文化是生活在校园中的“人 的生存方式,是他们文化活动 的过程和结晶,因此必须对春晖中学未来的校园文化主体进行全面的 认识,他们是决定日后校园文化的外表与内涵的主体力量。 首先必须提及的是经亨颐( 1 8 7 7 1 9 3 8 ) 校长。春晖中学是在 他的奔走呼号之下,按照他的计划和设计破土而出的。经亨颐青年时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4 7 :8 3 3 1 1 硕十学位论文 期接受了先进的高等教育,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 物理科。他有着早年投身政治的经历。民国元年( 1 9 1 2 ) ,被正式任 命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校长,因即辞去政务,专心办学。经亨颐是教 育改革的先驱人物,热爱教育,在当时来讲,他有一套全新的教育思 想体系。他有着鲜明的教育救国倾向,并对时代新文化精神有着敏锐 的嗅觉,在他的主持下,该校闻名全国,并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之中 心,除了主持浙江一师,他还领导了浙江省教育会,被誉为“浙省教 育界之巨子,革新运动之领袖 ,已然已经是一个颇有建树的教育家。 因为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一师的学生创办的进步刊物触犯反动军阀 与当局并进而发生了“一师风潮 ,经亨颐被迫弃离开了他苦心经营 十三年的学校。这次与军阀政府直接的冲突,让他对于受着政府控制 的公立办学模式产生了怀疑。离开一师的他,渴望创办一所全国一流 的私立学校,彻底摆脱军阀政府的干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借助 家乡富绅陈春澜的资助,不向军阀政府立案的私立春晖中学得以诞 生。春晖中学是经校长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的一片试验田。 经亨颐曾说,“教育本是共同事业,一人独办,实为时代趋势所 不宜 ,在他的周围,集合了一批优秀的“同志 春晖中学的教 师,他们成为了学校的精华所在。本文延续刘佳在论文中的称谓,将 春晖的主要教师群体誉为“春晖学人”。按照到春晖中学任教的时间 先后来说,他们具体是指夏丐尊( 1 8 8 6 1 9 4 6 ) ( 1 9 2 1 年秋起至1 9 2 4 年在春晖中学任国文教员) 、丰子恺( 1 8 9 8 一1 9 7 5 ) ( 1 9 2 3 年至1 9 2 4 年应聘任春晖中学音乐、美术、英语教员) 、匡互生( 1 8 9 l 一1 9 3 3 ) ( 1 9 2 4 年2 月受聘任春晖中学数学教员兼训育主任、当年离开) 、朱 自清( 1 8 9 8 1 9 4 8 ) ( 1 9 2 4 年3 月至1 9 2 5 年受聘春晖中学任国文教 员) 、朱光潜( 1 8 9 7 1 9 8 6 ) ( 1 9 2 4 年应邀春晖中学任英文教员) 、刘 薰宇( 1 8 9 6 1 9 6 7 ) 等。 这个群体里的主要成员,在进入春晖之前的主要经历如下:夏丐 尊少时读过私塾,进过西方人办的学校,还曾去曰本留学。在1 9 1 0 春晖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 1 9 2 2 1 9 2 8 ) 年曾与鲁迅先生等一起参加反对尊孔复古的“木瓜之役”,那时便显 示出了他新文化先锋之本色。在浙一师积极支持校长经亨颐传播和提 倡新文化,并掀起了该校国文教学改革的大潮,被誉为“四大金刚” 之一,并因为他对学生的关爱而被称为“妈妈教师”。丰子恺出自书 香门第,先后在私塾、小学毕业之后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是夏丐 尊和艺术大师李叔同的得意门徒,他从一师毕业后去日本学习绘画音 乐等艺术,归来一直从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他协同蔡元培、 李叔同等,共同掀起了文化教育界的“美感教育思潮”。朱自清少时 亦接受了传统教育,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和 文学创作,先后在江浙一带多所学校任教,是名副其实的“火车教员”, “轮船教员 。朱光潜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来春晖中学之前曾在 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后来由于军阀混战,局势动乱,在夏丐尊的 介绍下来到春晖。匡互生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曾是五四 运动的领袖之一,后献身教育事业,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教导 主任,在该校时便已经是一位教育革新家。 通过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春晖的教师们的许多重要的信 息: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少时受中国传统 教育赋予了他们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青年时期受到现代的高等教 育,大部分通过出国留学,接受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教育,这不仅开阔 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让现代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得以在他们的身上扎 根。 其次,在被称为教师之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平民知识 分子,并且是与时代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或 者是传播新思想文化的干将,或者是在新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中成长的 1 9 1 9 年1 2 月2 2 日,浙江省学堂监督夏震武随带1 6 名浙江省教育总会会员到浙江两级 师范学堂视事,要求当时教务长许寿堂谒圣,并要求某日在学校礼堂与教师相见,全体教职 员必须穿戴清朝礼服向“至圣先师”行叩拜之礼。鲁迅、夏丐尊等人奋起反抗,并以辞职以 示决绝。最终夏被迫辞职离校,并由代理学监复请鲁、夏等人返校上课。此事件即“木瓜之 役” 硕十学位论文 青年,他们中多数,坚守平淡,不愿涉及官场,与政治保持着一定的 距离( 这是与经亨颐的微妙差别之处) 。将教师作为职业,显示了他 们共同的文化选择,既通过对人的教育,来创造新的文化,既而创造 新的文明,也表达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我们这些人在教育 的世界里寻找独立的职业,不是当官或等着当官。我们是学生,我们 能在许多不同的职业中选择,再不用走那条成为官僚的唯一道路。这 样我们从高贵的统治者那里解放出来,不再象早期的无能的贵族和书 虫。我们是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我们更加关注精神而不是财产。” 从他们之前从教的经历来看,毫无疑问他们是高水平的教师。不 仅如此,他们都热爱教育,内心深处有着深切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怀 着“想在教育上做些实际工夫”的精神,有自己坚持的教育理念,身 体力行地进行着教育实践,并积极尝试着教育改革,是教师队伍中的 开明和先锋人士。 除了平民知识分子和教师的形象外,其中的大部分人还有一个特 殊的身份:文人或艺术家。夏丐尊到春晖之前,在文坛上已经有了 很好的基础。李叔同曾为他的居室题词“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 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域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他擅 长散文,并形成了以情见长,平实、质朴、清隽意长的风格。丰子恺 是一位艺术家,他从小就享有“小画家 的美称。他的艺术经历前文 已经提及。他早期文字主要是阐述艺术思想的文字,发表在美育 杂志上。他将给春晖中学带来浓浓的艺术气息。朱自清喜爱文学,从 1 9 1 9 年就开始创作发表新诗了,后又涉笔散文。文学研究会在北京 成立,他是早期会员之一。进入春晖之前,他和好友就创办了中国新 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并发表了一系列美文如桨声灯影乐的 秦淮河、绿、“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等,他的到来, 给白马湖带来了浓浓的文学气息。相同的特殊身份,让这个群体有了 更多的共同语言,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与普通教师少许不同的视角, 这对于春晖而言,无疑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这群人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我们考量。很明显,夏丐尊是这个圈 1 4 春晖中学的校i 元l 文化研究( 1 9 2 2 1 9 2 8 ) 子中的核心人物,他与经亨颐是浙江一师的老同事,与匡互生是湖南 第一师范的新同事,与丰子恺是师生关系,朱自清和朱光潜也是在在 他的引荐下来春晖任教,刘叔琴、刘薰宇等也早与他相识。这种私交 关系,为他们日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校长经亨颐和夏丐 尊既是“长者”,也是领袖。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刘叔琴等皆 为青年教师,并且年龄相近( 朱自清和丰子恺同岁,比朱光潜年少一 岁) ,且在教育、文学、艺术方面都已崭露头角,无疑是未来的是中 坚力量。 校园文化主体的第三个群体,是学生主体。春晖中学办学早期, 包括附属小学部和初中部。因此该校的中学生,是初级中学阶段的学 生。正如蔡元培所说:“中学时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一切身 体上、精神上、知识上底基础,都在这时代中学成。”这个年龄阶段 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普遍的共性:智力飞跃发展,身体的迅速发育, 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个性逐步形成,当然,它还不成熟, 也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身心正在发育成长的青少年们,心地 比较纯净向善,“爱戴之心尚专,易于信从师长之教训。”圆这些也是 不同时代同年龄段中学生的共性。 民国时期,我国的中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中学生的来源 主要是中等以上人家的子弟,家境较充裕的状况下接受了良好的家庭 教育,有着较高的基础。春晖中学办学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五 四时期的中学以及以上的学生,多被称之为“青年”,有着鲜明的时 代特点。新文化运动,尤其是五四事件使之达到一个高潮后,国内文 化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五四事件中,学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们对于国家、民族的关注强烈。因此,五四之后,学风急变,学潮 运动风起云涌。各种学生社团、学生自治团体不断出现在各中等学校, 学生自治、自立的发展要求非常强烈的。但“现在的新青年,在偌大 王执中,孙立源笔记,蔡元培口述蔡孑民先生在本校的演说 n 】春晖1 9 2 3 ( 1 4 ) 余家菊中学校之训练方针 n 】教育杂志第1 7 卷 1 5 硕十学位论文 的一个环境之中,什么问题,都是蜂拥澎湃而来j ”“有一种在学生 尤其是中学生中流行很甚的毛病,就是:把一切事情都看的 很容易,以天才自负,觉得只要费极少的劳力极短的时间,便可以得 到终身享用不尽的本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在中学生中盛行。春 晖中学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春晖的青年学生,亦是时代中的一份 子。 第三节春晖中学校园文化的精神起点 一、追寻“纯正的教育” 是什么让经亨颐校长以及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离开都市聚集 到偏僻的白马湖畔?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他 们对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理想“纯正的教育”的追寻,这是春晖中 学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起点。 对于“纯正的教育 的阐述最为详尽和完善的,是经亨颐校长。 早在民国五年袁世凯复辟,欲更改教育方针之时,他就敏感地提出“教 育为纯正之事,教育者为纯正之人。共和之流弊譬之糖,君主之流弊 譬之盐,纯正教育譬之清水,多量之清水能融化糖和盐”。他认为, 教育就像清水一样,是一种纯粹的事业,不应该受到外力的干扰和感 染,尤其是来自政治方面的干涉,教育应该遵循自身固有的规律来办。 这与蔡元培“教育独立”的呼号不谋而合。面对军阀政治盛行,“政 府似有摧残教育之态度”的严峻局势,更加坚定了他“纯正教育”的 理念,并且更为具体地提出了哲人办教育的理念,“至于教育,万不 可认为政府统治,当认为哲人统治”,“教育事业,为哲人统治之事 业”。我们能够从这种思想中看到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教育 经亨颐青年修养问题【n 】春晖1 9 2 2 ( 3 ) 经亨颐青年修养问题 n 】春晖1 9 2 2 ( 3 ) 经亨颐著,张彬编经亨颐教育论著选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3 :1 4 经亨颐著,张彬编经亨颐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