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课件.ppt_第1页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课件.ppt_第2页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课件.ppt_第3页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课件.ppt_第4页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汤敏英,教学目的:1、归纳相关的解题思路。2、通过强化练习与课堂点评,熟悉相关的各种题型,以求规范答题。3、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效率。,一、考什么请看下面的几道题目:,1、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2、(桀溺和孔子)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结合上述话语,对孔子的“交往观”作简要评析。4、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考查的是对孔子(儒家)思想的评析。,09高考试题再现:(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2009年高考论语阅读题考生答题情况追踪:第二小题: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答案是:“自主学习的原则”或“身教的原则”。考生误答题情况大体有:(1)“有教无类”、“教学相长”、“举一反三”、“师生平等”。(2)评析更是五花八门。反映出来的问题是:(1)很多同学不看题目要求,自己乱写。(2)评析时不会说理。,探究答题存在的问题.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解题思路混乱;.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以文解文,没有分析;.文字表达不通顺,二、如何解答这种探究、评价类题目,阅读下面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4.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5.21)孔子和宁武子的做法体现了不同的观点态度。你比较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4分),观点:赞同孔子的做法。理由:孔子的做法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揭示精神)陈成子弑简公,违背了君臣之道,造成天下的“无道”,孔子虽告老还乡,仍以大夫职责报告哀公,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情怀和维护道义的坚定信念。(联系材料)假如在无道的社会中,人人像宁武子一样明哲保身,那又有谁会出来维护正义?改变社会的混乱局面?,参考答案分析,观点:赞同宁武子的做法。理由:宁武子的做法体现了道家“无道则隐”的处世精神。(揭示精神)宁武子懂得为官处世之道,能够在两朝更替下安然无恙,大智若愚,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联系材料)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1、观点要明确。2、理由要充分。结合材料分析。分点进行表述。第一点,揭示孔子(宁武子)的做法所体现的某种精神。第二点,结合材料分析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影响。第三点,结合对立面的观点,增强说服力。,(三)规范答题1、构思路线图:此语录出自哪一课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色此语录论述的内容及理念最后整合答题关键词(有了关键词就有了答题语言)2、成文1、)观点要明确。2、)理由要充分。结合材料分析。分点进行表述。,课堂巩固练习,2010年温州市一模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24(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1分)(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3分),24、(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答案要点:赞同孔子的观点。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是一种美德,但不应当用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容别人的过失,而应该以公正、正直的原则正确对待有负于你的人和事。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评分标准(1)1分,仅答“严于律己”不给分。(2)可以赞同(以“原则”为关键点),也可以不赞同(以“感化”为关键点),言之成理即可给3分。,2010金华十校联考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24(1)第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1分)(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3分),24(1)手足无措(不知所措)(l分)(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分),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复习建议1、熟读论语篇目,明确高考出题点。2、加强审题意识,严格照题作回答。3、加强语言基础,尽量避免错别字。4、学会说理分析,力求把理说深透。,总之,论语高考题,考的是一门理论,一种文化,一个体系,我们应该进行形象的、系统的复习。让我们:目中有人,口中有词,心中有脉,手中有题心里有底!,回顾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无贫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