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绵阳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绵阳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绵阳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绵阳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绵阳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摘要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城市的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产 物,从外部形态看它是城市的各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投影,其实质却是城市 社会经济关系在地域上的反映。而城市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城市空间则 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的轨迹。受地域差异性影响,每 个城市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空间结构,并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 系,因此,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单个城市空间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有着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城市空间结构的好坏对城市运行的效率具有重大的 影响,因此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本文以空间结构的相 关理论为基础,以分形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断裂点理论以及托达罗模 型等为研究工具,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方法和结构一功能分 析方法,根据现状调查资料,对绵阳市主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现状特点,并预测其动态发展。除了绪论外,全文 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西方和中国在城市地理 学方面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论述,城市经济学、城市景观生态学、人文社会学 理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论述,以及中西方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成果和研究 方法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析了绵阳市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的现 状和特征。应用分形理论对绵阳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度测,应用空间相互作用 理论和断裂点理论界定绵阳市的腹地范围以及区域关联度的测算,并对绵阳 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明确主城区空间结构的演化及功能分区, 预测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及规模,并为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第四部分:研究的结论。 关键词:绵阳市城市空间结构分形理论断裂点理论城市化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i 页 a b s t r a c t u r b a n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i sap r o d u c to fu r b a ne c o n o m ya n ds o c i e t ya c t su n d e r c e r t a i nn a t u r ee n v i r o n m e n t i ts e e m sa sap r o j e c t i o ni ns p a c eo fe a c hf u n c t i o n a r e ai nu r b a nf r o mi t se x t e r i o rp a t t e r n ,b u ti ne s s e n c ei ti sar e f l e c t i o ni nr e g i o n s 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i nu r b a ne c o n o m ya n ds o c i e t y c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i sac o n t i n u o u s c o u r s e ,c i t ys p a c ew r i t e sd o w nt h eo r b i t s o f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a n d c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au n i q u ew a y a f f e c t e db yr e g i o n a ld i f f e r e n c e ,e a c hc i t yh a sa u n i q u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r b i ta n d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w h i c hr e l a t e st oi t ss o c i a l a n d 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r e f o r e , s o m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u r b a n s p a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t u d i e d ,t h e r ea r e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ym e a n i n ga n d p r a c t i c em e a n i n g t h eu r b a n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q u a l i t yh a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 t ot h ec i t ym o v e m e n te f f i c i e n c y , t h e r e f o r em u s tt a k et h eu r b a n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f r o mt h es t r a t e g i ca n g l et h er e s e a r c h 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i e so fs p a c es t r u c t u r e , u s i n gt h et h e o r yo ff r a c t a la n dt h et h e o r yo fs p a c e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t h em e t h o do f b r e a k i n gp o i n ta n dt h em p t o d o rm o d e l ,a p p l y i n gm e a n so f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e x c e s ss y n d r o m ea n ds t r u c t u r e - f u n c t i o na n a l y s i s ,t h r o u g h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t h i sp a p e rh a sm a d eas t u d yo nt h e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o fm i a n y a n g m a s t e rc i t y f o u rp a r t sa r ei n c l u d e de x c e p tf o ri n t r o d u c t i o n p a r to n e :t h ea u t h o rg i v e sab r i e fr e v i e wo f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eo nu r b a n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t h ew e s t e r n a n dc h i n e s ed i s c u s s e so nu r b a n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f r o m a s p e c to fu r b a ng e o g r a p h y , a n df r o mu r b a ne c o n o m i c s ,u r b a nl a n d s c a p ea n d h u m a ns o c i o l o g y t h ea u t h o ra p p r a i s e st h et h e o r i e sa b o v e ,a n dp i c k so u t 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 s et h e o r i e sa n dg i v e sa m e n d m e n t s p a r tt w o :t h i ss e c t i o ni s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p a p e r m a k ea n a l y s i sa b o u t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o d a y so fu r b a n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b yg i v i n ga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o v e ru r b a ns t r u c t u r ei nm i a n y a n gc i t yi nt h et h e o r yo ff r a c t a ld u r i n gt h e p a s tf i f t yy e a r sa n di l l u s t r a t i n gt h ec h a n g i n gf e a t u r eo ff r a c t a ld i m e n s i o ni n 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 s u s i n gt h et h e o r yo fs p a c e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t h em e t h o do fb r e a k i n gp o i n t l i m i t so fm i a n y a n gv i t yh i n t e r l a n da n dr e l a t i v e - d e g r e es u r v e yb e t w e e nm i a n y a n g ! 垒! ! ! 曼1 2 坠:璺! ! 盟! ! ! 呈! 皇! ! ! ! 塑! ! ! ! 竺! 垒! 坚i ! 望! ! 呈g 兰! ! ! 望i ! ! 曼! ! ! ! !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i i 页 p a r tt h r e e :t h i ss e c t i o ni st h ef o c u so ft h ep a p e nt h ea u t h o rm a k e sa f o r w a r dl o o k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a s t e rc i t y s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a n dg i v e s s o m ep r o p o s e so n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s p a c ea r r a n g e m e n t si nt h em a s t e rc i t y p a r tf o u r :t h i ss e c t i o n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w h o l ep a p e l k e yw o r d s :m i a n y a n gc i t y ;u r b a ns p a c es t r u c t u r e ;t h et h e o r yo ff r a c t a l ; b r e a k i n gp o i n tt h e o r y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壶 嗽兰j日期:修7 石7 关于论文使用和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南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鹑城兰导师签名:鼍移日期;) 1 加7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页 1绪论 1 1选题的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1 1 ,1 选题的依据与目的 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历来是城市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地域差异 性影响,每个城市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空间结构。并与其社会经济 发展紧密联系,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探讨对于优化城市内部各种物质要素 的空间组合,优化城市整体布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是处于转型时期,主要表现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工业反哺农业;第二是城市带动农村。这种转型对于中国社会、政治 和经济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城市空间结构也提出了新的重建要求。 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必将深受转型社会所带来的制度创新和结 构变化的影响。本选题以城市化快速发展为背景,以研究转型时期河流阶地 型城市空闯结构演变为主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选择我国西部科技城一一四 川i 省绵阳市为实例,探讨该城市空间扩展的良性发展模式,拟通过对该城市 空间扩展模式的剖析,为正在迈向现代化百万人口城市的绵阳市的协调发展 提供决策依据。 1 1 2 研究的意义、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城市空间则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人类活 动和城市发展轨迹。所谓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区位分 布特征及其组合规律。城市空间结构作为空间要素的组合格局,是复杂的人 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地域投影,是城市功能组织 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城市系统功能的 发挥和正常的运营。城市地理空间结构本身及其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的复杂性, 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成为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 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所探讨和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在全国城市发展的热潮中,西部山地城市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山 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山地城镇数量也 迅速增加,其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和城市用地的蔓延速度都大大超过以往任何 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空问扩展的研究对象大多是针对平原城市, 且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区;而对欠发达地区及其特殊类型的城市 ( 如:山地型、绿洲型、河流阶地型) 的研究相对较少或较薄弱。因此,在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这个特定时期,研究绵阳市这个西部河流一阶地型中等城 市在大环境下的合理空间结构与重构模式,可填补和完善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1 2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 2 1研究思路 论文的总体研究思路如下图i l 所示。 1 2 2 研究方法 以空间演化为切入点,从土地利用、空间作用、城市化、生态化四个方 面探讨城市地域演化与调控模式: ( 1 ) 应用分形理论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绵阳市自1 9 4 9 2 0 0 2 年的 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度测。 ( 2 ) 应用空问相互作用理论和断裂点理论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 研究,结合定性分析对绵阳市的腹地范围进行划分。 ( 3 ) 应用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 m et o d o r ) 的人口迁徙模型进行 定量分析。对绵阳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 ( 4 ) 应用生态城市和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的理论和方法,对绵阳市生态 空间格局进行划分。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1 3 选题的创新性 ( 1 ) 目前学术界对河流一阶地型城市空间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以 绵阳市为案例,应用分形理论对绵阳城市空| 日j 结构进行度测,实证了河流阶 地型城市的空间演化过程是具有时间序列的分形体,从理论上证明建国5 0 多年来绵阳城市的空间发展主要以外部扩展为主,并研究河流阶地型城市演 化所特有的时空特征、空间结构、功能分区与重构模式,为绵阳城市发展决 策提供参考依据。 ( 2 ) 应用断裂点理论对绵阳市的腹地范围进行了界定:并且对绵阳市区 域关联度进行了初步测算。城市腹地辐射的范围确定,有助于正确认识绵阳 市域内城乡层次的合理分化,可为区域内的重大设施配套建设提供参考依掘。 ( 3 ) 基于生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合原则,综合运用生态基质、生态功 能体和生态廊道等生态规划方法,以生念廊道为纽带对绵阳市的生态环境进 行区划,为绵阳市的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提出了建议。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图卜1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f i g 1 - 1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t h e s ls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2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2 1城市空间结构概述 2 1 1城市空间结构概念的界定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发展的空间实体,其各项要素及其诸多功能都不 是随意分布的,而是依据一定的空间秩序有规律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 空间结构w 。地理学把城市看作地理空问中的节点,是人地关系的焦点;区 域经济学将城市看作是人类经济活动组织的核心;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社会秩 序的核心。城市演化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空间过程。 具体而言,城市演化是特定地理环境中、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与自 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1 。 伯纳( l s b o u r n e ,1 9 7 1 1 运用系统理论对城市空间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 城市系统包括3 个核心概念:( 1 ) 城市形态( u r b a nf o r m ) 是指城市各个要素( 包 括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公共机构) 的空间分布模式;( 2 ) 城市要 素的相互作用( u r b a ni n t e r a c t i o n ) 是指城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相互作 用,将个体要素整合成为一个功能体,即子系统;( 3 ) 城市空间结构( u r b a n 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l ,是指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即将城 市各个子系统整合为城市空间大系统的作用机制。 从城市空间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 ( 图2 1 ) :一是城市的 内部空间,它以城市建成区为主体,包括城市各功能区及其变化,是城市空 自j 中最基本的空间实体,也是城市空间集聚与扩散的核心;二是城市的外部 空间,包括城市的郊区卫星城及城市的边缘乡村,这个区域是城市最为活跃、 演变最为剧烈的地区,反映了城市的生长以及可能的演化方向;三是城市的 群体空间,包括“城镇空间与区域基质空间在内的一个地域系统”,反映的 是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之问更为宏观的关系。随着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展, 城市空间的研究范围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建成区内部,而是包括了相当大面积 的郊区,并且这些郊区己不再单纯是城市中心职能向外扩散的接受地,有的 己经成长为拥有各种城市职能、并与城市中心相对独立的郊区中心,在这个 意义上说,城市空日j 结构研究与城市体系研究正逐步融合为一体。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玲 曰7 裂 国撼秘 j l 市外郭窒阔 图2 1城市空间的层次划分 f i g 2 - 1 l e v e id iv is i o f fo fc i t ys p a c e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演变的特征,是 城市发展程度、阶段和过程的空自j 反映。城市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发展的空 f h j 实体,其各项要素和诸多功能活动都不是随意分布的,而是依据一定的空 问秩序有规律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h a r v e y ( 1 9 7 3 ) 认为 城市空问结构具有两层含义,从其表征看,是城市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和空间 组合格局;从内涵看,它是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的物化形态,则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f o l e y ( 1 9 6 4 ) 月, i j 认为城市空间结构不仅具有空间概念的内涵,而且具有时 间的内涵,即城市空间结构是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的产物,特别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经济活动都有按照各自的区位要求,形成 在空间位置和规模上相互密切联系的集合体。同时,城市空间结构又是历史 与文化的产物,其结构布局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城市化的最终物质产 品。 国内学者陆大道先生( 1 9 9 5 ) 首先对空间结构作了一个较为权威的定义:社 会经济客体在空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也称为区域 空间结构。顾朝林等( 2 0 0 0 ) 认为城市空间结构主要从空间的角度来探索城市 形态和城市相互作用网络在理性的组织原理下的表达方式。城市空间结构与 城市空间形态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空间结构影响了空间形态, 而空间形态又往往限定了空间结构。一般来说,城市空间结构的增长都是基 于原有的城市形态背景,其总体上是一个不断修正的渐进过程,而城市空间 形态的非稳定性又是激发空问结构增长的动力。柴彦威( 2 0 0 0 ) 认为城市空间 结构,确切讲应称为城市内部空刚结构,是城市地域内部各种空间的组合状 态,而关于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提法不太恰当,因为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 空间关系应属于区域层面上空自j 结构研究的范畴。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2 1 2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 2 1 2 1 节点 城市是由不同性质、功能的地块组成的,这些地块又包括商店、银行、 工厂、住宅等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实体空间。由于这些实体空间的功能不 同,导致了某些实体空间成为城市居民的集聚地点,这就形成了城市的节点, 例如中央商务区、交通枢纽、工业区等m 。 2 1 2 2 梯度 由于城市节点的存在,导致城市核心区的形成m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 通过城市经济效益和土地价格的影响,客观上必然形成由核心向外缘的空间 梯度。 2 1 2 3 通道 由于空间梯度的存在,客观上存在各个节点间的物质、信息等流动,形 成通道”,。概括起来,主要有:( 1 ) 生产协作通道;( 2 ) 商品流通通道;( 3 ) 交通邮电通道;( 4 ) 技术扩散通道:( 5 ) 资金融通通道;( 6 ) 劳动力流动通 道;( 7 ) 信息传递通道等。 2 1 2 4 网络 节点与通道组成城市空间的网络系统m 。这种网络是通过多种渠道、多 种方式来实现的多部门、多系统和多企业之间的千丝万缕的社会经济联系网 络。 2 1 2 5 环与面 由网络的边界构成不同的环,由环生长各具特色的面,这些面也就成为 城市社会区和城市功能区。 2 1 3 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 2 1 3 1 单核集中块状结构类型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一般多形成于平原地形条件下,城市新增功能用地围绕着原有核心区, 向周围较为紧凑、均衡地、呈圈层扩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区往往拥 有“主宰”城市的影响力,带有强烈的向心和集聚倾向m w 。如北京、沈阳、 无锡等。 2 1 3 2 连片放射状结构类型 其形成机理与单核集中块状结构大体相同,只是受自然条件或交通要素 的限制,城市向各个方向上的扩展上表现出不均衡性,有些方向发育,有些 方向不发育。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与集中块状结构相互转化。如南昌、柳州 等。 2 1 3 3 连片带状结构类型 由于自然条件( 如河谷、滨海地带、带状交通线) 等的影响,城市中心区 和外围功能区连片向两侧拉伸,卫星城镇和其他方向的外围功能区均不发育。 如兰州、青岛、洛阳等。 2 1 3 4 双城结构类型 城市中心区分置于两个基本独立地块,各自形成特定的外围功能区,通 常有两种情形“- :一种发育在沿海港口城市,随着城市主要港口从内河向外 海推移,港口型城区逐渐脱离原有的城市中心区,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区, 与原有中心城区形成双城格局,如湛江。另一种发育在内陆城市,依托若干 重点建设项目布局或规划因素等影响,跳跃性地开辟新市区,与老城区共同 形成的双城结构。如包头。 2 1 3 5 带卫星城的大城市结构类型 城市核心区与外围组团高度集中发育,并在城市周围地区逐渐形成较为 发育的卫星城镇“,。这是在城市规划和政策引导下将城市中心市区迁移出来 的或新建工业项目,在大城市外围集中布置,形成新的城市发展中心,这些 发展中心往往具有疏散中心城区人口的功能,并有限抑制了中心区的连片扩 大,如上海、南京。 从以上分类中可以看出,城市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就是城市空间从紧凑 趋于分散。封闭的单中心城市结构已经不适宜城市发展的需要,开敞式、多 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正给城市空问增长带来新的生命力m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2 2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 2 2 1 国外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回顾 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的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最早可以 追溯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它第一次将空间的概念引入到了土地利用上,引 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此后,学者不断通过理论开拓和城市素材的收集,开始 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时至今日,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进入了 活跃时期,城市演化的内在机制错综复杂,地域发展不均衡状态越来越突出, 促使城市空间结构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对城市研究的认识观不同, 无论是在城市地理学界,还是在城市规划学界,己形成了以下众多别具特色 的学派“j l j : 2 2 1 1 景观学派 景观学派( 1 a n d s c a p es c h 0 0 1 ) 最初是通过外部观察来研究城市地域的,重 点是对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的描述性研究,这集中表现在城市建筑物、广场、 道路、河流等的空间配置类型。城市的形成基础和发展阶段不同,其形态与 土地利用结构也不同,通过比较研究可以认识不同城市之间的异同。另外, 建筑高度和建筑材料、城市色彩、城市道路网形态也是分析城市景观的一些 重要指标。他们考察了作为人类活动空间结果的城市空间结构,但忽视了作 为城市空间形成机制的人类活动本身。 2 2 1 2 社会生态学派 社会生态学派( s o c i o e c o l o g i c a ls c h 0 0 1 ) 与景观学派相对,其代表学派为芝 加哥学派,受达尔文进化论和古典经济理论的影响较大,他们的理论精髓在 于以下两点:一是用生态的联系来类比城市的内部结构,强调城市内各组成 部分的有机联系;二是认为社会阶层的分化导致地域的分化。在此理论支持 下,他们认为不同社会集团在各种人类活动中的竞争结果是出现了有空间特 色的结构。社会生态学派提出了一些对城市理论体系有意义的概念,但是, 社会生态学派把人看得过于机械化和一般化,忽视了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及 传统的影响。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o 页 2 2 1 3 区位论学派 在批判社会生态学的基础上,出现了区位论学派和注重人类主观行为的 行为学派。区位论从土地资源配黄角度出发,研究的是理想状态下的空间经 济行为。主要理论有杜能( t h u n e n d ) 的农业区位理论( 1 8 2 6 年) ,韦伯( w e b e r ) 的工业区位理论( 1 9 0 9 年) ,克理斯塔勒( c h r i s t a l l e r ) 的中心地理论( 1 9 3 0 年) ,罗瑟( l o s c h ) 的市场区位理论( 1 9 4 5 年) ,阿朗索( a l o n s o ) 的土地 竞标区位理论等。 其中,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特点是用接近性和地价负担能力等主要概念来 说明同心圆土地利用模型的形成机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则认 为有合理购物行为的消费者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这两者的合理化行 为的结果则表现为中心地等级体系。区位理论直到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 由于统计研究方法和计算机的普及才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区位理论关于理想 状态的各种假设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 2 2 1 4 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 b e h a v i o r a ls c h 0 0 1 ) 注重行为的意识决定过程。从人的行为因素 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的形成,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时,尤其注重购物和迁居 行为。尽管中心地模式是以消费者利用最近的中心地为前提的,但事实上, 除距离外决定购物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行为因素就起决定性的作用。行为 主义学派方法仅仅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观因素,忽视了制约人类活动的各种 客观因素。 2 2 1 5 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强调城市研究理论必须把城市发展过程与社会结构联系起 来。根据侧重点的不同,结构主义学派( s t r u c t u r a l i s ms c h 0 0 1 ) 又可分为制度论 学派(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s c h 0 0 1 ) 和马克思主义学派( m a r x i s ms c h 0 0 1 ) 。制度论学派认 为人类行为绝对不是自由的,由于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因此特别注重产生各 种社会制度的政治、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学派则注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力 量关系,研究重点在于城市中产生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城市 空间结构的关系等。 2 2 1 6 时间地理学派 六十年代后期由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坦德提出,并由以他为首的伦德学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派发展而成。时间地理学派( t i m e g e o g r a p h ys c h 0 0 1 ) 注重围绕人们活动的各种 制约条件的分析,在时空轴上动态地、连续地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空问结构 的影响。 2 2 1 。7 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原则,将人类意识、人类能动 性、人类知觉及人类创造性放在中心和主动的地位。 2 2 2 国内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成果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中国城市古代内部空间结构前期主要集中在城厢制 总体结构和方正严谨的礼制主体机构两个方面。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大致属 于殖民地城市类型,表现为一种特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的基本特征。城 市空间结构基本模式一般可以明显划分为几个分别由不同势力所引发、促进、 控制的城市范围,其功能相对独立而风格迥然不同,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叠 合,共同形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接( c o l l a g e ) ” 的空间结构特征”,呈现出罕见的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中国现代城 市空间结构模式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2 0 世纪5 0 年代以前, 主要是介绍西方的一些理论,最早是由华裔和西方学者从理论对比的角度进 行了若干只限于解释性的研究,如香港学者罗楚鹏、美国学者马润朝等”“。 1 9 8 0 年代以来,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才有比较快的发展,着重于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类型、演变阶段、动因机制和合 理模式的研究“1 ,二是通过对全国及个别城市空间结构的实例分析,探讨其 发展规律。其中,既有对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和模式的介绍,也有对中 国城市空间结构特有模式的总结和归纳,比如对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 核心模式、中心地模式进行了广泛探讨;开始涉及单中心、组群型、带型、 指型城市的比较论述;开展城乡一体化、郊区化、城镇化、城市连绵区等城 镇蔓延式发展的研究。研究成果向多元化发展,从城市结构的不同侧面展开 研究。学者们从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角度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模式及动力学探讨,建立了中国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模型, 并进一步与日本等国外空间结构模型进行比较m w 。与此同时,用各种新理论、 錾视鱼硒究城直型盔型囱部地基绪捡盟盛星擅量:趔翅型用约塞丝望丞自动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2 页 演化c a 模型获得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等”n ”。张京祥、崔功 豪等从人文角度出发对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问结构模式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 的论述,剖析了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问结构模式人文主义的内涵与得失,揭示 了其与现代主义融合的未来趋势。而且,张京祥还对多文化类型的城市地域 结构解释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欧美城市、拉丁美洲城市、非洲城 市、伊斯兰城市等各种文化类型的解释性模型m m 5 ,;柴彦威等利用在天津、 大连和深圳的多份问卷调查,对迁居居民的经济社会属性,迁居时空间特征、 迁居原因与机制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住房单位分配制度、城市空问的扩展、 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居民偏低的经济能力均影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化( 柴 彦威、周一星,2 0 0 0 ;柴彦威等,2 0 0 2 ) 。柴彦威等还从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活 空问结构两个方面对中国和日本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进行了对比,并从职业 居住关系的视角解释了其形成机制“。近年来,其它一些学者的代表性研究 有:许学强等的“应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广州社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1 9 8 9 年) ;崔功豪等的“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 1 9 9 0 年) ;顾朝林的“对城市体 系、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以及武进及胡俊的博士论文分别从纵横两个角度较 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从形态、特征到演化机制的问题,给人以 启发和感悟;姚士谋等在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中“对中国大城市空 间特点的研究”( 1 9 9 7 年) ;顾朝林等的“对北京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 ( 1 9 9 7 ) ;周一星的“北京的郊区化及引发的思考”( 1 9 9 6 年) ;王兴中的“中 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2 0 0 0 年) :冯健的“杭州城市工业的空间扩散与 郊区化研究”( 2 0 0 2 年) ;杨永春的“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 研究”( 2 0 0 3 年) ;甄峰的“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 2 0 0 4 年) 等许多学 者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另外,我国学者根据我 国城市的具体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具有我国特色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如钱 学森的“山水城市”设想,吴良镛教授的“人居环境科学”,黄光宇教授的 “生态城市”概念,以及朱锡金教授对城市结构弹性增长模式的研究和胡俊 的中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等。 对中国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研究始于1 9 8 0 年代初,最早是探讨几个 大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于洪俊就曾从结节性和均质 性的角度研究过上海市区的空自j 结构( 1 9 8 2 年) ;徐放研究了北京的商业服 务地理( 1 9 8 4 年) ;宁越敏探讨了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区位问题( 1 9 8 4 年) ; 吴郁文、谢彬等对广州城区零售业企业的区位布局进行了探讨( 1 9 8 8 年) ; 李振泉等分析了长春市的商业地域结构( 1 9 8 9 年) ;安成谋测算并预测了兰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3 页 州市各主要商业中心的发展趋势( 1 9 9 0 年) ;杨吾扬应用中心地方论的原理 和方法,对北京大城市区零售商业和服务业的形成机制、空| 、日j 结构的改观进 行了讨论,并预测了2 1 世纪北京商服中心和副中心( 1 9 9 4 年) 。阎小培认为 我国大部分城市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是城市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重 要时期,其发展的空间机制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但随着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 进一步发展,经济结构升级,一些大城市中心区的制造业开始向郊区转移, 出现了某些后工业化城市的迹象。我国大城市地域结构形态虽然表现出分散 趋势,但是不够突出和明显m ,。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总体水平虽然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尤其是适用于中国城市空间结 构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经过2 0 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研 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问的差距己经大大缩短,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城市特 点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由内部空间逐步走向外部空间,由一般尺度的城镇空间拓展到复杂的大都市 空间范围,城镇空间发展理论研究日趋成熟。 2 3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2 3 1 城市空间结构三种典型模式 2 3 1 1 同心圆模式 又称为分区模型( z o n a lm o d e l ) ,是美国社会学家帕克( r e p a r k ) 与 伯吉斯( e w b u r g e s s ) 等人提出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型,其它许多城市结构 模型皆有此衍生而来。这一理论认为:城市以不同功能的用地围绕单一的核 心,有规律地向外扩展形成同心圆结构”,。这一理论实质上将城市的地域结 构划分为中央商务区( c b d ) 、居住区和通勤区三个同心圆地带。中央商务 区主要由中心商业街、事务所、银行、股票市场、高级购物中心和零售商店 组成城市的中心区。居住区分为三个层次,紧靠中心区的第一圈层为海外移 民和贫民居住带;第二圈层为低收入工人居住带;第三圈层为中产阶级居住 带。通勤区位于居住环境良好的郊区,分布着各种低层高级住宅和娱乐设施, 高收入阶层往返于城郊的通勤区。从本质上看,伯吉斯的同心圆城市地域结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构为“城一郊二”分法,即中央商务区和居住区组成城区,通勤区组成郊区。 图2 - 2伯吉斯的分区模型( p a r ke ta i ,1 9 2 5 ) 资料来源:r j 约翰斯顿,2 0 0 4 :p 7 9 2 很显然,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没有考虑交通线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据此,巴布科克( b a b c o c k ) 于1 9 3 2 年对这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轴向一 同心圆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图2 3 ) 。这一模式更进一步考虑运输轴线对同 心圆模式的影响,认为城市主要活动沿交通线分布,商业中心区有沿放射干 线延伸形成星状形态的趋势。但从实质上看,轴向一同心圆结构仍然只是同 心圆结构随交通干线扭曲变形而已。 图2 3 巴布科克的轴向一同心圆城市地域结构 f i g 2 - 3 x ia l c o r t c e r t r i cc ir c i ec i t yr e g i o ns t r u c t u r eo fb a b c o c k 1 一中心商业区2 一过渡性地带3 一中产阶级住宅区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 页 同心圆学说的中心观点在于城市人口迁入及其移动导致了城市地域分 化,其最大贡献在于方法论的启示:动态地研究城市、实证研究方法、注重 社会调查。其他的贡献还表现在对城市地域的社会认识上,即不能只停留在 城市物质环境上,要深入到精神领域和生活环境方面去。这种视点对现代地 理学研究尤为重要,因为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当千方百计去体现“社会关 系的总和”n ”。 总之,同心圆模式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型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理 论模型。 2 3 1 2 扇形模式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h 霍伊特( h o y t ) 通过对1 4 2 个北美城市房租的研 究和城市地价分布的考察得出,高地价地区位于城市一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的扇形范围内,并且从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延伸在一定的扇形区域内,成楔 状发展;低地价地区也在某一侧或一定扇面内从中心部向外延伸,扇形内部 的地价不随离市中心的距离而变动,据此得出了巴布科克类似的结论,即城 市的发展总是从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沿阻碍最小的路线向外延伸 ”1 。也就是说,城市地域的某一扇形方向的性质一旦决定,随着城市成长扇 形向外扩大以后也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他认为:城市地域的这种扩展,与其 说是同心圆形,还不如说是扇形。于是他于1 9 3 9 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扇 形理论( s e c t o rt h e o r y ) ( 图2 4 ) 。 图2 - 4霍伊特的扇形地域结构 f ;g ,2 - 4 s e c t o rr e g i o ns t r u c t u r eo fh o y t l 一中心商业区2 一批发和轻工业带3 一低收入住宅区 4 一中收入住宅区5 高收入住宅区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6 页 按照霍伊特的扇形理论,城市地域结构被描述为:中央商务区位居中心 区;批发和轻工业区沿交通线从市中心向外呈楔状延伸:由于中心区、批发 和轻工业区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呈现为由低租金向中租金区的过渡, 高房租区却沿一条或几条城市交通干道从低房租区丌始向郊区呈楔状延伸。 霍伊特的扇形理论虽然强调了交通干线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但仅仅 分析了城区结构形态,而忽略了城区以外广大地域的描述n ,。扇形模式与同 心圆模式的最大差异在于扇形模式是针对居住用地,而同心圆模式描述的是 城市全域,但二者并未全面否定,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2 3 1 3 多核心模式 美国地理学者c d 哈里斯( h a r r i s ) 和e l 乌尔曼( u l l m a n ) 在 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情况下发现,除c b d 为大城市的中心外还有 支配一定地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 图2 - 5 ) 。这些核的形状与地域分化的原因 是以下四方面及其组合的结果”,:( 1 ) 某些活动要专门性的便利,如零售业 地区在通达性最好的地方、工业需要广阔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 2 ) 由于同 类活动因素集聚效果而集中。( 3 ) 不同类活动之间可能产生利益冲突,如工 厂和高级住宅区。( 4 ) 某些活动负担不起理想区位的高地价。因些,他们认 为越是大城市其核心就越多、越专门化。行业区位、地价房租、集聚利益和 扩散效益是导致城市地域结构分异的主要因素。现代城市正是由于这四种因 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历史遗留习惯和局部地区的特殊性,导致城市地域多极 核心的产生,于是他们于1 9 4 5 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多核心理论 ( m u l t i p l e n u c l e it h e o r y ) 。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是由若干不连续的地域所组成,这些地域分别围绕 不同的核心而形成和发展。如图2 5 所示,中央商务区不一定居城市几何中 心,但却是市区交通的焦点;批发和轻工业区虽靠近市中心,但又位于对外 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居住区仍分为三类,低级住宅区靠近中央商务区和批 发、轻工业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