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题 目:县域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以南靖县为例 学 院: 资源工程学院 专 业: 测绘工程 学 号: 二0一六年六月三日县域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以南靖县为例摘要:目前区域性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南靖县是世界文化遗产土楼的所在地,也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对其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四期的南靖县遥感影像为基础,应用ENVI软件通过影像预处理,采用监督分类方法中的最大似然法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图,计算出各地类面积和地类之间的相互转化量,分析南靖县土地覆盖分布现状与规律、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原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南靖县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关键词:土地覆盖;监督分类;南靖县目录1 引言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41.1.1 研究背景41.1.2 研究意义4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概述41.2.1 土地的概念及内涵41.2.2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概念及关系41.3 国内外LUCC研究41.3.1 国外LUCC研究51.3.2 国内LUCC研究51.3.3 国内LUCC研究现状51.4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51.4.1 研究内容51.4.2 研究方法51.4.3 技术路线6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62.1 研究区概况6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分区62.1.2 研究区自然环境72.1.2.1 地形地貌72.1.2.2 自然资源72.1.3 气候特征72.2 数据来源73 遥感数据解译73.1 遥感数据预处理73.1.1 辐射定标73.1.2 大气校正83.1.3 图像裁剪83.2 遥感影像分类过程93.2.1 分类方法的选择103.2.2 分类系统的建立103.2.3影像解译过程113.3 分类精度评价114 南靖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结果分析124.1 动态变化信息提取124.1.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124.1.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计算124.2 研究结果与分析124.2.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结构与变化124.2.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转换情况145 总结15参考文献16致谢语18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数量的飞速增长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淡水资源总量持续下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和土地资源污染等,对人类社会和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深入了解与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覆盖变化和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与全球环境变化皆有紧密的联系。经过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研究可得出,人类活动既是直接引起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又对地-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物种的减少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土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子 1。南靖县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快速,南靖土楼在2008年7月7日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县因此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更是借此契机快速发展了旅游经济。随着南靖县的快速发展,人们扩大了活动范围,人类活动对其土地覆盖格局的影响也随之加强,导致近几十年来南靖县的土地覆盖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不断发展的南靖县急需解决的问题。1.1.2 研究意义南靖县作为山地丘陵地区,其地形地貌特征在我国东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可为其他同类型地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南靖县作为土楼文化的遗产地,对其进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可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土地覆盖变化情况提供有益参考,也为其保护及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了依据。研究与分析南靖县土地覆盖变化情况有利于对其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及合理保护,同时为南靖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概述1.2.1 土地的概念及内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及其以上、以下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要素,以及这些环境要素施加在人类今后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此概念包涵了以下方面:土地是由大自然孕育而成的综合体,是人类迄今为止各类活动的产物;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土地与人类互相作用和影响。人们对土地按其特点进行分类与使用,并协调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1.2.2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概念及关系土地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利用则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这两种属性,对土地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过程。土地覆盖被IGBP和IHDP这两大组织界说为:地球陆地表层和常应力层的自然状态,是自然演变地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4;有的学者认为土地覆盖是指“地表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所形成的覆盖物”;还有“覆盖于地球表面的植被及其性质”是美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对土地覆盖的定义; 此外,还有的人认为土地覆盖是指在地表植被(天然或人工种植)和人工建筑,比如水体、冰、裸露岩石、沙石也被认为是土地覆盖的具体形式。由上述的不同定义中可知土地覆盖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土地覆盖包括自然状况和人为结果; 作为土地覆盖的主要部分之一,植被还起着自然纽带的作用,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主要要素连接起来;当下土地覆盖状况受到人类对土地的整治与利用的影响5。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土地利用的侧重点在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地覆盖的侧重点在于土地的自然属性。从各种不同大小的区域尺度上来说,土地覆盖的急剧变化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这种变化是持续不断的,而土地利用的方式、时空格局变化等是因土地覆盖通过对其主体的决策响应并进行反馈导致的,因此两者之间是一种因果互动关系。1.3 国内外LUCC研究1.3.1 国外LUCC研究随着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深入研究,各国科学家逐渐意识到人类活动将会对环境变化造成影响。因此许多专家学者也相继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进行相关的研究。Lambin6等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建模工作做过评述。Iverson7以当前时间和过去的160年作为两个研究时段,对美国伊里诺斯州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了此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Boerner8等研究了美国中东部的俄亥俄州中部地区4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Wageningen 大学的 Veldkamp、DeKoning 等科学家以案例研究为主,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分析与归类9。,Fridolin krausmann等研究发现1950-1995年间奥地利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总的来说,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其研究技术正逐步的成熟起来,但国际上对其的研究主要是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进行的,多集中于LUCC的模型、LUCC的变化过程与LUCC的驱动机制这三个重点研究领域。1.3.2 国内LUCC研究我国早期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研究着重于对土地资源的调查、规划和开发管理等各项基本工作,但由于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项目的大量展开,我国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变化的综合性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10。王秀兰、包玉海11从LUCC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其变化模型的建立。刘纪远、张增祥12等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时空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全面分析了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过程,揭示了我国1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驱动机制。杨依天、郑度等13利用和田绿洲的遥感影像,从空间耦合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在1980-201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卢远14以RS和GIS 为技术支持,对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吉林西部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进行研究。王红、宫鹏15等对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研究。彭建16以位于贵州中部的猫跳河喀斯特流域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在1973-2002年这三十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总的来说,目前有关变LUCC的研究正广泛开展。国内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研究方向是按照国际的研究趋势来决定的,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关于三大重点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都一致认为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类活动,但在使用分析模型对另一驱动因子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的成功率往往很低。1.3.3 国内LUCC研究现状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在研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三个重要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着重于较大的时空尺度。少数的区域性范围的研究,学者也选择较为落后的山区作为研究区域。近年来国内对LUCC的研究也紧随着国际步伐进行了区域性范围的研究,但其开展的一些区域性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多侧重于研究“热点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如喀斯特地区、黄河三角洲和北方生态脆弱地区等,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地覆盖格局变化方面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研究更是少见。1.4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 研究内容本研究是基于多时相遥感图像来进行的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监测,以南靖县为研究区,研究根据1996-2014年这18年间该区域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探明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过程,并对该地区土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出建议,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体内容包括: (1)南靖县土地覆盖分布现状,空间分布规律; (2)18年来南靖县地区土地覆盖动态变化情况; (3)南靖县土地覆盖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4.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南靖县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四期的遥感影像,在ENVI5.1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应用最大似然的监督分类方法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获取四期南靖县土地覆盖分类图。然后对南靖县的土地覆盖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该区域土地覆盖变化情况。1.4.3 技术路线遥感影像预处理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图像裁剪遥感影像分类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分析导入遥感影像本研究以遥感技术为主,数据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最终得出南靖县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具体的技术流程见图 1-1。图1-1 技术流程图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2.1 研究区概况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分区南靖县位于漳州市西北部,九龙江上游,距离厦门90多公里,介于北纬242620245958,东经1170121173636之间。东南相邻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芗城区,东邻华安县,西连龙岩市的新罗区、永定县,南界平和县、龙海市,北与龙岩市、漳平市接壤。2015年,全县划分为十个镇和一个国营华侨农场,十个镇分别为:山城镇、靖城镇、龙山镇、金山镇、和溪镇、奎洋镇、梅林镇、书洋镇、船场镇及南坑镇,国营华侨农场为丰田华侨农场,县人民政府驻山城镇兰陵路。2.1.2 研究区自然环境2.1.2.1 地形地貌境内因受老阿尔卑斯阶段晚期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形成2条以北北东向既有压性特征又具扭性特征的断裂褶皱带,漳平梅林断裂带控制着南靖县西部,福安上坪褶断带影响着东部的地形地貌,致使南靖县境内的地貌轮廓极其复杂,整个地势的倾斜走向为从东北向西南,博平岭东南坡横亘西北边境。东南部丘陵起伏,九龙江(西溪)两岸盆谷发育,冲击平原开阔。最高峰海拔1390.9米,最低峰海拔6.1米,两者之间相对高差为1384.8米。由于山河相间,峰谷交错,形成了许多对发展亚热带林木、经济作物及一些热带作物及其有利的马蹄形优良小环境。地貌依次可划分为以丘陵为主,中低山地为次,台地和河谷平原并列最末的4个类型区。2.1.2.2 自然资源 南靖县具有耕地面积2.65万公顷,林地面积14.96万公顷,竹林面积3.1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15.6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1.64%。单位面积水资源总量116.46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南靖县有针叶/阔叶林植被型、针混交植被行、竹林植被型、灌丛植被型和草坡植被型这六种植被类型。乐土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有植物1100多种,包括宿轴木兰、建柏、桫椤、闽楠等珍惜树种。全县矿产资源丰富并且有29种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鸟类162种,两栖爬行动物47种,兽类55种。2.1.3 气候特征南靖县地处亚热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且热量充分;降水丰富,夏季多有台风天气,具有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7.021.4度(摄氏,下同),县东南地区2121.4度;县河谷地区2021度;其余的山区17.020度。雨季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801880毫米,降雨量较多的为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南靖季风明显,山城受地形影响,冬季的风向以偏北为主导,春夏秋风向普遍为偏东。2.2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云数据”的Landsat数据,选取了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四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影像尽可能的选择云层较少的图像,有利于提高影像处理的精度;选择植被较为茂盛的夏秋季遥感,有利于地类解译。具体如表 2-2所示:表 2-2 遥感影像数据源信息传感器类型卫星名称空间分辨率研究所用波段获取时间TMLandsat30m6个多光谱波段1996年10月31日ETMLandsat30m6个多光谱波段2002年10月8日TMLandsat30m6个多光谱波段2009年10月19日OLILandsat30m6个多光谱波段2014年10月17日3 遥感数据解译3.1 遥感数据预处理3.1.1 辐射定标辐射定标是把图像上的DN值转为大气外层表面反射率,一般有两种方式:利用ENVI自带的对TM的定标工具进行定标,获取辐射亮度或者反射率;利用计算公式,在ENVI5.1中利用波段运算计算辐射亮度或反射率。方法1:用ENVI中的工具进行辐射定标此种方法直接在ENVI中利用其具有的工具,输入一些所需参数之后便可完成定标。方法2:通过ENVI5.1的波段运算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定标:1)计算表观辐亮度的公式: (3-1)其中:radiance表观辐亮度 qcal-DN(也就是影像数据本身);lmax和lmin是从参数表中查询;qcalmax是DN值的最大值;Qcalmin是DN值的最小值。所以公式3-1针对TM数据可简写成: (3-2)即: (3-3)公式3-3还可再次简化为: (3-4)2)表观反射率的计算 (3-5)其中:为表观反射率;L为第一步得出的表观辐亮度;d为日地距离;ESUN为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为太阳天顶角(可通过影像的元数据获取)。综合对比上述两种辐射定标的方法,方法1较为常用且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因此选取方法1来进行辐射定标。3.1.2 大气校正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会进行诸多的物理作用,对传感器的接收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校正是为了消除由这些影响引起的误差。迄今为止,大气校正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中绝对与相对校正是以校正后的结果为基本划分的17,直接校正和间接校正是基于校正过程划分的18,但这些分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大气校正的主要方法有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简化黑暗像元法大气校正、不变目标法相对大气校正、QUAC快速大气校正工具及FLAASH大气校正等方法。综合比较分析上述的几种方法,因FLAASH大气校正具有算法精度高,使用范围广泛和使用限制少等特点,本文选此作为大气校正的方法。3.1.3 图像裁剪在研究过程中,有时只需研究整幅图像的某一特定区域,为了将研究以外的区域去除,我们常对遥感影像进行裁剪处理。在ENVI5.1中图像裁剪的方式有规则裁剪和不规则裁剪。规则分幅裁剪是指以一个任意大小的矩形作为裁剪图像的界线,这个矩形范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不规则分幅裁剪是指以一个任意多边形作为界线进行图像裁剪。它可以是ENVI5支持的矢量文件、可以是提前准备的一个闭合多边形区域,也可以是人工绘制的感兴趣。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裁剪方法,有手动绘制感兴趣区域和利用矢量数据生成感兴趣区这两种方法。本文研究的区域是南靖县,其边界是一个不规则的边界,所以选择在ENVI Classic中采用矢量数据生成感兴趣区的方法利用已有的南靖县范围边界线数据对1996年、2002年、使用真彩色波段加载2009年-2014年的四期的遥感图像并对其进行不规则图像裁剪,结果见图 3-1所示: A 1996裁剪后图像 B 2002年裁剪后图像C 2009年裁剪后图像 D 2014年裁剪后图像3.2 遥感影像分类过程3.2.1 分类方法的选择分类是利用遥感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光谱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种形式。非监督分类是指不依据地物的任何先验知识,仅根据图像上不同地类的光谱特征进行分类,再统计特征的差异之处来达到分类目的,最后对获取的各个类别进行实际属性确认。非监督分类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监督分类利用训练区样本,通过选择参数确定相应的判别标准,建立判别函数后代入未知类别的图像的观测值,再依据判别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监督分类相对于非监督分类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为: 可根据应用目的和区域控制训练样本建立不同的分类类别,监督分类具有选择性,可避开一些没有必要出现的类别; 可采用检查训练样本的方式来避免出现严重的分类失误。缺点为: 在分类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作用较强;样本的选取和评估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在表 3-1中所示监督分类的六种分类方法中,最大似然比分类法是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之一19。它是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上的,当训练区地物的光谱特征总体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时,建立类别判别函数较为容易 20。相较于其他非参数方法,最大似然法比较容易与先验知识融合、采用的算法较为简单,操作简便等 21。表 3-1 监督分类具体分类方法分类方法释义平行六面体法用一条简单的判定规则对多光谱数据进行分类;最大似然法求出图像中的未知像元归属于各类别的概率,选择具有最大归属概率的类别作为像元的所属类别;最小距离法根据未知像元在特征空间中的距离进行分类;特征曲线窗口法取一个以地物光谱特征参数构成的曲线为中心的条带,创建一个窗口最为分类标准;波谱角填图分类法是一个以物理为基础的波谱分类法,它是将象元与参考波谱在N维角度上进行匹配,判断相连波谱间的相似程度的依据是波谱间的角度的计算结果;多级切割法将多维特征空间按照设定的分割点划分成互不交叉的子空间的分类方法对上述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及综合分析后,本论文选择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土地覆盖进行解译。3.2.2 分类系统的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LUCC分类体系是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前提。在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的类型进行划分时,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有不一样的划分方式。本文将南靖县的土地覆盖类型划分为五大类,具体分类类型见表 3-2。表3-2土地覆盖具体分类类型编号名称类型描述1耕地人们长期耕种的土地2林草地主要是针叶/阔叶林及灌丛草坡等有植被覆盖的土地类型3水域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4建筑用地指城乡工矿居民用地5未利用土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裸露的土地3.2.3影像解译过程本文根据感兴趣区来选取样本,每个地类选取15-20个样本,对南靖县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裁剪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结果见图 3-2:A 1996年分类后结果图 B 2002年分类后结果图C 2009年分类后结果图 D 2014年分类后结果图图 3-2 分类后图像3.3 分类精度评价本次研究选择基于误差矩阵(混淆矩阵)的分类精度评价方法计算得出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南靖县四期遥感影像各地类的分类精度。由得出结果(表 3-3)可知,总体精度均达到78%以上,符合要求。分类效果较好,结果表明精度较高。 表 3-3 分类精度结果1996年2002年2009年2014年Kappa系数0.8100.8460.8620.803总体精度0.7910.8380.8490.7884 南靖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结果分析4.1 动态变化信息提取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统计和变化过程方面,选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4.1.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以直观的表达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量和转移方向 23。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数学表达为: (4-1)式中::为研究期内i向j转化的面积; I:为第一时期土地利用类型; J:为第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 N: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南靖县1996-2002年、2002-2009年与2009-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方向和数量。4.1.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计算土地利用变化量是指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大小,变化率是指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大小,本文根据这两个指标来进行对土地利用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定量分析。所涉及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4-2) (4-3)上述连个公式中,表示为:a时段某种地类的面积;表示为:b时段相同地类的面积;为b时段相较于a时段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量;k 为b时段相较于a时段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4.2 研究结果与分析4.2.1土地覆盖结构与变化由表 4-1和图 4-1可以看出,南靖县主要的用地类型为林草地、耕地和建筑用地。18年间,土地类型的变化具有以下的特点:无论在什么时期,林草地在所有的土地覆盖类型中都占着主导地位,在四个时期其所占的面积比例均高于67%;耕地面积的变化最大,其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由176.34增至296.624,总增加的面积数高达120.3,尤其在2002-2009年期间增幅最大,其所占比例由9.17%增加至了12.80%,增加了3.63%。土地覆盖结构上,与南靖县以农业为主的实际情况相符。未利用土地变化较大,其面积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的下降,由1996年的329.82降至2014年的209.95,2002-2009年这个时期以25.5%的速度减少了82.74;其次是建筑用地,建筑用地面积逐年递增,18年间净增了120.3,反映了各种工、矿业用地及城镇、农村居民点的扩大。人类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也加剧了对地表地貌的改造;水域所占面积较小,在1996-2014这18年间面积变化有增有减,总体水平减少。表4-1 南靖县1996年-2014年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及其百分比(km2、%)1996200220092014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林草地1345.7969.101337.5668.651340.6868.811310.4767.26耕地176.349.05178.719.17249.4612.80296.6215.22水域22.391.1524.931.2820.701.0620.001.03建筑用地73.933.7782.844.2595.954.92111.385.73未利用土地329.8216.93324.4316.65241.6912.41209.9510.76图 4-1 南靖县四期土地覆盖面积柱状图分析表 4-2可知,1996-2014年期间,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变化程度较大,两种用地类型的面积均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南靖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人们不断的开荒造田,促成了耕地面积的大幅增加;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从而使建筑用地随之增多;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最快,说明人们因生产生活的需要,提高了对未利用土地的利用率,将其转变为可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类型,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表4-2 南靖县土地利用动态度(km2、%)1996-2002年2002-2009年2009-2014年1996-2014年变化量变化率变化量变化率变化量变化率变化量变化量林草地-8.23-0.613.120.23-30.21-2.25-35.32-2.62耕地2.371.3470.7439.5847.1918.92120.367.08水域2.5411.34-4.23-16.97-0.70-0.38-2.39-10.67建筑用地8.7111.7813.1115.8315.4616.1137.2850.43未利用土地-5.39-1.63-82.74-25.50-31.74-13.13-119.8736.344.2.2土地覆盖类型转换情况根据 1996年及2014年分类得到的土地覆盖转移概率与面积,得到表 4-3与表 4-4。初始面积更改表示1996年到2014年间,某种地类转换为其他不同地类的面积。表 4-3 南靖县1996年-2014年土地覆盖转移概率矩阵(%)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1996年林草地耕地水域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2014年林草地88.737.533.537.3229.33耕地6.0577.2816.33.1819.39水域0.050.7062.971.840.82建筑用地2.374.299.0283.592.44未利用土地2.1310.218.174.0748.03表 4-4 南靖县1996-2014年土地覆盖转移面积(km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1996年林草地耕地水域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总面积2014年林草地1194.2713.270.795.4196.731310.47耕地90.40136.283.652.3563.94296.62水域0.621.2314.101.362.6920.00建筑用地31.967.562.0261.808.04111.38未利用土地28.6918.001.833.01158.42203.95总面积1345.94176.3422.3973.93329.82初始面积更改151.6740.068.2912.13171.40分析表 4-3与表 4-4可以得知,林草地在这十八年期间,向耕地转出的面积最多,面积为94.40km2,占了林草地向其他土地类型转化面积的6.72%。转化为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差不多分别为31.96 km2和28.69 km2,水域这两者之间基本上没有发生面积的转化。而有96.73 km2的未利用土地转化为林草的,说明虽然有少量林草地地区遭受了破坏,但是由于拥有较好的保护措施,林草地在此期间面积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耕地的面积部分转出为林草地和建筑用地,这是由于人们居住点的扩大,使平原地区的耕地转化为建筑用地,或是部分坡耕地的废弃。有90.46 km2林草地和63.94 km2未利用土地转化为耕地,转化率为6.72%和19.39%。可以看出在1996年-2014年期间,人们加大了对林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这与南靖县发展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域面积在此18年期间减少了22.39 km2,主要表现为水库面积与河流面积的共同减少。1996年-2002年河流中有37.03%转变为其他的土地覆盖类型,这些地类主要有耕地16.30%、建筑用地9.02%和未利用土地8.17%。同时也有5.9 km2来自其他地类。河流面积的减少与水库面见的减少是息息相关的,还有降水量的年变化量有关。建筑用地在1996-2014年间增加了37.45 km2。2014年的建筑用地中有18.12%是有由其他土地覆盖类型转变而来的,这些地类主要是林草地31.96 km2和未利用土地8.04 km2。这是由于人的活动范围加大,需要开垦新的土地进行生产生活。同时1996年有16.41%的建筑用地转化为其他地类,在总体上还是以相同用地类型之间的转化为主要方式。未利用土地在1996-2014年期间有高于50%的面积转变为其他用地类型,转出面积为171.40 km2。转出类型主要为林草地96.73 km2和耕地63.94 km2,所占比例分别为29.33%和19.39%。同时也有2.13%0林草地和10.21%耕地转变为未利用土地。据此可看出在未利用土地向林草地和耕地这两种用地类型转化的同时这两种用地类型也有部分面积转化为未利用土地,但是未利用土地的转出量远高于其他用地类型向其转化的面积,这是未利用用地类型在这18年期间面积大幅减少,这也与人们对土地利用度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5 总结本文以南靖县作为研究区域,采用了遥感技术对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的遥感图像进行分类;采用统计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南靖县土地利用/土地变化情况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空间分布上,近18年南靖县的土地利用程度上升,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南靖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草的、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各地类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林草地未利用土地耕地建筑用地水域。2 南靖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情况的主要情况为:(1)从1996年至2014年这18年期间,面积增加的类型是耕地和建筑用地,耕地面积增加的幅度大于建筑用地;林草地、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减少的顺序为未利用土地林草地水域。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变化率顺序为:耕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水域林草地,耕地的面积变化率都是最高,为67.08%,远高于其他地类。(2) 耕地增长幅度最大,开发未利用土地毁林草地耕种是耕地增长的主要方式,在这十八年间分别有63.94 km2的未利用土地面积和90.4 km2的林草地面积转为耕地;林草地净增减量不大,但其变化量较多,表明与其有关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较频繁;未利用土地的变化量居各类型之首,表明其向其他土地类型的转换最为活跃。3 根据研究得出的结果与一些相关资料可大概得出造成南靖县1996-2014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为近十几年南靖县的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的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耕地面积与建筑面积的快速扩张便是因为人们为了维持生计而扩大了土地利用;人们因生产生活需求大幅提高了未利用土地的利用率。参考文献1 史培军, 宫鹏, 李晓兵等.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2 林培, 朱德举. 土地资源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1.3 黄秉维. 现代自然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4 Turner II B L , Skole D, SandeRSonS et al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Research Plan. IGBP Report N0.35 and HDP Report N0. 7. Stochkholm: IGBP. 1995.5 靳丽伟.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6.6 Lambin E.F., Rounsevell M.D.A., Geist H.J.Are agricultural land-use models able to predict changes in land-use in tensity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 2002(3): 321-331.7 Iverson L.R.,Land-use in llinois,USA-the influence of landscape attributes on current and historic land useJ. Landscape Ecology,1988(2):45-61.8 Boerner R.E., Markov models of inertia and dynamism on two contiguous Ohio landscapesJ. Geographical Analysis, 1996, 28(1): 55-66.9 唐华俊, 陈佑启, 邱建军, 等.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0 吴琴. 基于遥感的黄陵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监测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1 王秀兰, 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1)12 刘纪远, 张增祥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2003(01)13 杨依天, 郑度等. 1980-2010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J. 地理学报, 2013(06)14 卢远.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效应D. 吉林大学, 环境科学, 2005.15 王红, 宫鹏, 刘高焕.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01).16 彭建.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D. 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 2006.17Shunlin Liang, Hongliang Fang, Mingzhen Chen.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f Landsat ETM+ Land Surface Imagery-Part I:MethodsJ.IEEETransaction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01(39): 2490 2498.18 Kaufman, Kaufman YJ, Tanre D.Strategy for Direct and Indirect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e Aerosol Effect on Remote Senseing:from AVHRR to EOS-MODISJ. Remote Sens Environ, 1996(55).19 RICHARDS J A, JIA X. Remote Sensing Digital I mag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M. Berlin: Springer, 1999 .20 EL-MAGD IA, TANTON TW. Improvements in Land Use Mapping for Irrigated Agriculture From Satellite Sensor Da-ta using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心理学备考指南及试题答案
- 现代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试题及答案
- 梳理思路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水利水电工程实习计划示例试题及答案
- 市政工程考试复习必读材料及试题及答案
- 行政公文处理与管理效率的关系分析及试题答案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新兴挑战试题及答案
- 管理心理学对绩效考核的有力支持试题及答案
- 公文处理中的有效策略分析试题及答案
- DB3715T 71-2025杨树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2025年中考时事政治100题(附答案解析)
- 桥梁检测和维护知识试题及答案
- 中考体育前家长会课件
- 2024年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劳动人员招聘真题
- 2024年烟台龙口市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
- 2025福建漳州漳浦金瑞集团招聘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二零二五版官方离婚协议书
- 山东铁投集团招聘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天猫公司转让合同协议
- 临时演员聘用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