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对兼书说的集大成著作,即王筠说文释例( 以下简称释例) 中的兼书说 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参考古文字资料,对释例中相关字例逐个考释,重新得出每个 字的六书归类,从而证明王筠释例的兼书说是完全错误的,并对其进行批判。正文 之前,对兼书说及其研究概况作了简要介绍。币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介王筠 释例中的兼书说,按照书中的顺序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分别列出和兼书说相 关的字例。第二部分,对王筠释例中的兼书字例进行考察,即根据古文字材料,逐 一考释字例,并分析这些字的六书归类。第三部分,批判王筠释例中的兼书说,主 要包括字例和理论两方面。理清兼书说的问题,有利于汉字的考释,有利于六书学的发 展。 关键词:王筠;说文释例;兼书说;批判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s a i dt h a t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r e s e a r c ho ft h ej i a ns h u s h u oi nt h eb o o k b yw a n gy u n ( h e r e i n a f t e rr e f e r r e dt oa st h e ”s h i l i ”) ir e f e r e dt ot h ea n c i e n tt e x t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i n t e r p r e t e dt h ew o r d so n eb yo n e o nt h e ir e c l a s s i f i e d t h e s ew o r d st ol i u s h ua n dp r o v e dt h a tj i a n s h u s h u oi nt h eb o o k b yw a n g y u ni sc o m p l e t e l yw r o n ga n dc r i t i c i z e di t b e f o r et h ef u l lt e x t ,ic o n d u c t e dab r i e fo v e r v i e wo f j i a n s h u s h u oa n di t sr e s e a r c h t h ef u l lt e x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p a r to n e ,i n t r o d u c e d s i m p l yj i a n s h u s h u oi nt h eb o o k b yw a n gy u na n ds h o w e dt h a tt h er e l a t e d c h a r a c t e r s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o r d e r :z h i s h i ,x i a n g x i n g ,h u i y i ,x i n g s h e n g p a r tt w o ,i i n s p e c t e d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b o o k b yw a n gy u n t h e n ,ir e f e r e dt ot h e a n c i e n tt e x t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i n t e r p r e t e dt h ew o r d so n eb yo n eo nt h e i r e c l a s s i f i e dt h e s ew o r d st ol i u s h u p a r tt h r e e ,ic r i t i c i z e dt h ej i a ns h u s h u oi nt h eb o o k b yw a n gy u n ,i n c l u d i n gb o t hc a s e so ft h ew o r d sa n dt h e o r i e s t h er e s o l v e o fp r o b l e mi sn o to n l yc o n d u c i v et ot h ew o r dd y n a s t y ,b u ta l s o c o n d u c i v e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i u s h u k e yw o r d s :w a n gy u n ;s h u o w e ns h il i ;j i a n s h u s h u o ;c r i t i c a l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苗菊 日期:2 。唯岁月a 7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 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茵莉 指导刻磋名:矽忆 日期:驴7 上彳 日期:哆一f 矽, 引言 引言 ( 一) 兼书说述略 兼书说首倡于唐末林罕的字原偏旁小说自序:“六书者,非止一意而属一字, 一字之内,有占六书二三四者。“。其观点是,一个字属于六书中前四书的两类或两类以 上,就称此字为兼书。 论其起因,当首先是许慎在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中都以八字来定义六 书,即指事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形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同、月是也。”形声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是“比类合谊,以见 指掇。武、信是也。 定义表述不准,例字太少。其次,许慎给有些字作六书归类时所 用的术语含混不清,如称“果”是“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璺”是“从豆,象形。 “日”是“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会让人误认为果字、璺字属于六书中象形和 会意两类,日字属于形声和象形两类。最后,亦声字也是让人误认为有兼书说存在的重 要原因。“某亦声 是许慎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时应用的条例,如说文称“栅 是 “从木,从册,册亦声。 段注云:“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这一类字从条 例仁看似乎既属于会意又属于形声,引而申之,让人误以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 可以相兼。 唐术林罕之后,对兼书说系统推阐的当属宋代郑樵的六书略,通志六书略第 一首列象形,其中兼生包括形兼卢五十文,形兼意三十七文;次列谐声,其中变生包 括声兼意三百七十三文;后列指事,其中兼生包括事兼形十一文,事兼意十二文;而会 意,转注、假借无兼书。元、明两代,赵古则基本继承了郑樵的学说,他的六书本义 共三百六十部,每一部下按形、事、意、声的顺序排列所衍生的字,兼书排列各书之后, 并指明所收字数。吴元满的六书总要六书总论涉及兼书问题,且指出象形类无兼 书。赵宦光的说文解字长笺谈及的兼书说,包括一字兼两书和一字兼多书两种情况。 清代,兼书说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王筠更将兼书说推向了高峰,他是兼书 说的集大成者。他在释例中把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分别分为诈例和变例进行讨 论,变例之中多处提到了兼书说,如指事兼形意与声、象形兼意、声兼意、会意兼指事 等。后人之说六书者,多承用王筠兼书之说,如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分兼书为七 。转j i 一何添 i 筠说穷六书相兼说研究 m k 备:古林文史h :版社,1 9 9 6 第5 页 4 清j 段i i 拔说义解# 注 m 成郜古籍书店影e 1 j ,1 9 8 1 第1 贝以下简称段滓 湖北人学硕 :学何论文 类,且一一罗列其字。王菜的六书互兼较将兼二书增加为十四类,增加了兼转注和 兼假借。王舟瑶的说文会意字举例分会意为二十六类。 对于兼书说,早在王筠之前就有不少否定的意见。清人吴颖芳的郑樵六书略讨论 称郑樵兼书说“分类之烦琐”、“归字之失当 、“解说之乖戾”,认为只有声兼意一类 可取,其余诸类可不立。近代以来,反对兼书说的学者同增,如廖平的六书旧义称: “旧说于象形、指事、会意,皆有兼声之说,非也。形、事、意、声四门各别,无相兼 之理。”杜学知的六书今议中有六书不可互兼一文,称:“如果一字而属于两书, 换句话说,就是一字而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作方法,那简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 弓英德的六书辨f ,不取六书相兼之论,对王筠释例的兼书说逐项评议,称:“凡 六书中所谓兼生者,乃沿小篆之变,说解之误,六书之所以难定分野,正为此耳。”高 明的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中论象形字说:“由于它原为完整的图形,所以也必然足个 整体符号,形、声、义俱备,根本不存在象形兼意或象形兼声的问题。 吲帅鸿 勋的六书商榷、何添的王筠说文六书相兼说研究也指出了兼书说中的诸多缺失。 ( 二) 研究路径及方法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兼书说的集大成著作,即王筠释例中的兼书说进行分 析研究。笔者认为,王筠释例中错误地认为很多字都属于兼书,后世很多学者也误 用其说,错误地划分出了更多种类的兼书,导致对很多字的考释也变得更为牵强怪异。 后世批判王筠兼书晚的论著大多是从理论上进行辩驳,或者配以一部分例字的说明,而 通过对王筠释例中所有相关字例逐个考释,以对其兼书晚进行全面否定的更是少之 又少。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试图参考古文字资料,探索形体演变规律,对字例进行 考释,以期重新得出每个字的六书归类,从而证明其兼书浣是完全错误的。 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8 第1 6 0 1 7 页以下简称说文诂林 何添上筠说文六书相兼说研究f m k 备:吉林文史 i :版社,1 9 9 6 第2 7 6 令2 8 2 页 2 一、干筠释例兼l s 说简介 一、王筠释例兼书说简介 王筠释例卷一六书总说中提到:“通志日: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是 也。天文者,自然而成,有形可象者也;人文者,人之所为,有事可指者也。故文统 象形、指事二体。字者,孳乳而寝多也,合数字以成一字者皆是,即会意、形声二体也。 (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 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为纬,用字之法也。 u 王氏又论及六书中的前四书:“天地间,物与事而已,有形者谓之物无形者谓之事。” “工、可第取其声,毫无意义,此例之最纯者。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 之义。”固其论造字之法涉及的是指事、象形、形声和会意,书中的例二至例十二又把这 四书分别分为正例和变例,而兼书说就在变例之中。 ( 一) 指事字 释例卷一指事论指事字,“虽状事之字,兼有会意、形声,而其变也,亦或 杂以象形,则为是事者所用之物也。”刨并分为j 下例和变例。变例有八类,其中涉及兼书 说的有以会意定指事( 指事兼会意) 、以会意定指事而小别( 指事兼会意) 、指事兼形意 与声( 指事兼象形、会意、形声) 、借形以指事而兼会意( 指事兼会意) 。共有字例四十 二个,如下表: 。 六书归类序号字例出处( 页) 指事兼会意 l 一4 l 霸示牟芈干羊尹只叉支尹 2 l 一2 7 嵩甘日笤乎盟宫富炙炙久 朵秀孕弗而尚示豕帚灾需 捌噩四七未凸欠高 指事兼象形、会意、 l 牵 2 4 形声 ( 注:表中“出处”指字例在释例中的页码数。) 。 清 l i 筠说文释例 m 北京:中牛 5 局影e j ,1 9 8 7 卷一第3 页以下简称释例 。川书卷一第1 7 页、卷三第1 贞、卷p q 第4 贝 。川忙卷一第1 8 页 3 湖北人学硕十;乏位沦文 ( 二) 象形字 释例卷二象形论象形字,。且此为纯形,即有兼声之形,兼意之形。,并分 为正例和变例。变例有十类,其中涉及兼书说的有象形兼意( 象形兼会意) 、象形兼意 而小异( 象形兼会意) 、以会意定象形别加一形( 象形兼会意) 、象形兼意与声( 象形兼 会意、形声) 、全无形而反成形( 象形兼会意、形声) 。共有字例十六个,如下表: 六书归类序号字例出处( 页) 象形兼会意 1 1 2 谷叉霜果石軎足属 4 4 4 5 弋眉曩巢 象形兼会意、形声 1 4 卤能青黾身 4 6 4 7 ( 三) 形声字 释例卷三形声论形声字,“推广之,则有兼意者矣( 亦声必兼意,省声及但 言声者,亦多兼意) 。,其中论亦声字“言亦声者,会意字而兼声者,一也;形声字 而兼意者,二也。,其中涉及兼书说的共有字例三十五个,如下表:( 省声无关论题, 不予讨论。) 六书归类序号字例出处( 页) 声意两兼 1 3 4 裰禳裱荥崴睡籀樟宅蹇疾疳 5 0 一5 7 器置魇嫁新户署此袷磴拓胖 栅贫慌怄娶婚姻婢绸坪 形声兼象形、会意 1 橐 5 2 ( 四) 会意字 释例卷四会意论会意字,分为正例和变例。变例有十二类,其中涉及兼书 函释例卷二第1 灭 罾同书卷三第1 页 同书卷二第l o 页 4 一、于筠释例兼i5 说简介 说的有会意兼象形、会意兼指事。共有字例九个,如下表: 六书归类序号字例出处( 页) 会意兼象形 1 2 牢寨 8 5 会意兼指事 1 7 呶跳弛步柬束困 8 6 综上所述,释例中王筠认为涉及兼书说的字例共有八类,一百零二个。 5 湖北人。硕十学位论文 二、王筠释例兼书字例的六书考察 ( 一) 王氏指事类兼书字考察 1 、指事兼会意( 字头尽量保持释例原貌。叙述部分一般用简体字。) 萄说文一上二部云:“萄,溥也。从二,阙,方声。”王筠释例云: “下云阙,谓 也。案此以会意定指事字也。许君专以方为声,亦有遗义,从上从方, 乃上下四方面溥充塞之意。一则状其无不到之形也。”许慎说解中的“阙”字反映了其 对“旁”字有疑问,而采取了谨慎态度。“旁”字甲文作夸、罕,金文作雩、拳圆,古文 献方旁通用。如周髀算经云:“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万旱。”书洛诰:“旁 作穆穆。”仪礼士丧礼:“牢中旁寸。”旁通方,故从方声。虽然不知其形符如何表 义,但旁为形声字无疑。 王筠认为旁字从二从方会意, 为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一、认为方是形符。实际上,方是旁的声符。二、他把本是一个整体的氕分裂为二和 , 认为 为指事符号,而经李孝定诸家考释,旁字篆文所从之六,实由_ 日变来回。 示说文一上示部云:“7 r r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 r 、月、星也。”王筠释例云:“示字之说,以观示为义,观示则事也。大观在上, 故从二,而l l n f j 观示之状也。 “示”字甲文作千示t 舻,至小篆字形变化不大,徐中 舒认为:“t 、仝象以木表或石柱为神柱之形卜辞祭祀占卜中,示为天神、地祗、先公、 先王之通称。” 又因为“卜辞的示壬示癸即史记殷本纪的主壬主癸。”示即主, 典籍中主为神主牌位之义。如礼记曲礼下:“如丧,日天王登假,措之扇,立之主, 日帝。”郑玄注:“春秋傅日:j 、l 君卒,哭而衬,榭而作主。一可见,“示”是象形 字。 王筠认为示字是从二从m 是会意,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 于:他把本是一个整体的示分裂为二和,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牟、芈 说文二上牛部云:“车,牛鸣也。从牛,象其生气从口出。 四上 o 释例卷一第3 3 页 盘古文,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 m 卜海:l :海教育 l ;版社,1 9 9 9 一册第5 7 页以下简称古文字诂林 。m - j t d l6 l 贝 释例卷一第3 3 页 古义。,沾林一册第6 7 页 h 徐巾舒r i 骨义,典【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6 卷一第1 1 页以下简称甲文典 “古义,诂林- - j u 第7 7 页 6 二、千筠释例兼1 5 字例的人1 5 考察 羊部云:“辈,羊鸣也。从羊,象生气上出。与牟同意。王筠释例云:“牟、芈 皆事,无形可象,故以牛、羊会其意。而上半象其声,声乃事也,以为指事。”又于卷 十一非字篇云:“象其声气从口出,谓厶也,嫌于音私之厶,故不出。”二字都不 见于甲金文,故从二字的篆文来看,6 、l 表牛、羊出气,是象形符号,可象牛、羊出 气的形状,并非指事符号。“牛、羊”起衬托作用,只是为了表义更明确。可见,牟、 芈都是衬托象形字。 王筠认为牟、芈分别是从牛从6 、从羊从1 会意,6 、1 为指事符号,所以都是指 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认为6 、1 是指事符号,其实都是象形符号,都不是字,不 属会意。 干、羊、萨说文三上干部云:“千,犯也。从反入,从一。 羊,撖也。 从干,入为干,入二为尹。读若能,言稍甚也。”“午,不顺也。从干下u 。尹之也。” 王筠释例云:“干部三字,皆指事兼会意。干之两体皆成字,似会意纯例,然从 入而到之者,言其入之不顺也,是意也;而所从之一,则非一字也,但言有是物焉而不 顺理以入之耳。故羊字既承干而言矣,然不日从干从一,而日入一为干,入二为羊, 则是羊字从到入从二,而不隶之二部首,亦非二字也。尹字则反乎干、羊以为言,上 不顺理而干下,下亦不顺理而尹上,u 亦非字,只是指事也。”干字甲文作f 、y ,金 文作v 、¥,至小篆字形变化不大。郭沫若认为古干字乃圆盾之象形。毛公鼎干字作t , 字中的圆点,象盾形,上有羽饰,下有柄,恰是古代圆盾之形。蜀本说文日:“干, 盾也。 可见,干是象形字。羊字典籍未见使用,裘锡圭、李家浩以为其为倒矢形,何 琳仪以为系“箭”之初文,马叙伦以羊为干之异文囝,异说甚多。可见,羊字当存疑。 尹字甲文作¥、y ,会文作¥、警,至小篆字形变化不大。李孝定认为:“罗释此为尹, 谓为倒人形,是也。”大字甲文杏、金文作奢。尹是倒写的大,大又表人之义,故尹 有不顺之义。可见,笋是象形字。 王筠认为干是从反入从一会意,一为指事符号;羊是从反入从二会意,二为指事符 号;尹是从干从u 会意,u 为指事符号。所以都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他把本 释例卷第3 3 页、卷1 - 一第1 贞 o 问书卷一第3 4 页 固古文字诂林- - j v t 第6 5 4 灭j 甲金文字体同此 固说文诂林第2 8 3 2 贝 季旭升说文新证 m 1 台北:台湾艺= 文引书馆2 0 0 1 第1 3 4 页 李孝定甲骨文j # 集释f m 臼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 9 7 0 第6 8 7 页以下简称集释 仍古文字诂林八册第7 1l 丸乒,f f l 金义在_ 二册6 5 8 页 7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是一个整体的干、尹分裂为“反入 和一、干和u ,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只、叉说文三上只部云:“亓,语已词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也。”三 下又部云:“气,手指相错也。从又,象叉之形。”王筠释例云:“只字只重八不 重口,然气之下行无由见也。 “( 叉) 今乃一指者,聊以见指中有相错者耳,一字亦不 成为指也。 又于卷十一非字篇云:“八非字,不出于说解。”( 叉) 不出一二者, 嫌于数目字也。”只字未见于甲金文。饶炯认为:“只字指事,只之词为语已,凡人 之口合则气下,因从止作音,而象气下引之形以指事。而笔者认为,“八”是象形符 号,可象气下引之形,并非指事符号。“口 只起衬托作用,只是为了表义更明确。可 见,只是衬托象形字。典籍中,只很多都用为语气词。如诗都风柏舟:“母也天 只,不谅人只! ”说文中文言虚词的用法多是假借而来,“只”应该另有本义,只是 没有足够的材料来找到本义而已。叉字也未见于甲金文。杨树达认为:“手为基字,一 为假设之物。确实,“一”为指事符号,指两手相错之事。可见,叉是指事字。 王筠认为只是从口从八会意,八是指事符号;又是从又从一会意,一是指事符号, 所以都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他认为八是指事符号,其实是象形符号,不是字, 不属会意。 支说文三下又部云:“毒,分决也。从又,串象决形。”王筠释例云: “串象决形。云象形,则非字也,不当出。泱物用手,故从又。串只是浃之之状。” 固央字甲文作,象拇指上面套一个半圆的箍。赵平安认为:“央的形义应是射箭时戴 在大拇指上,用以钩弦的扳指。央的形义在包山楚简中也有所反映:一奠弓,一纷傲, 央显。” 集韵屑韵:“夹,所以闽弦者。”最能反映笔意的是甲文,) 是象形符号, 象扳指之形,用来保护手指,是表义主体。气表手,只起衬托作用,是为了表义明确。 可见,央是衬托象形字。 王筠认为央是从又从串会意,丰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他认为串是指事符号,其实) 是象形符号,不是字,不属会意。 尹说文三下又部云:“究,治也。从又j ,握事者也。”王筠释例云: “握以说又,事以说j ,然十二篇w f - - 字,皆无事义,恐j 非字,只是以手有所料理 w 释例卷一第3 4 页、卷| _ 一第4 贝 。说文诂林第1 8 9 4 页 4 古文,诂林三册第3 8 4 灭 释例卷一第3 5 灭 古文字诂林三册第4 0 1 + 丸 “h 书i 叫册4 0 2 贞 8 二、1 i 筠释例兼f 0 字例的六。忙考察 之状。”尹字甲文作窟、锄,金文作用。李孝定认为:“契文不从j 而从l ,金文亦然。 窃疑尹之初义当为官尹字,殆象以手执笔之形。尹之意主于治事,故于笔形略而作l 也。”至小篆字形变化不大,尹是古官职名,官尹治事,多写文书,故尹象手执笔形, 是整体象形字。i 象笔形,并非指事符号。 王筠认为尹是从又从i 会意,i 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他把一个本是整体的尹分裂为又和l ,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耆说文三下画部云:“蠢,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凡画之属 皆从画。密,古文画省。勃,亦古文画。”王筠释例云:“蠢字审f 目会意,爿指事。 画字金文作詈、毒,睡虎地秦简作童,汗简作酽。可以看到,盒文画字下面是 田或e f l 和玉。到了秦简,田下就加上了上下两横,可能是由f f l 下的玉演变而来。到 了汗简,上面聿字其中一笔左右拖长,就具有了篆文亡i 的雏形。看来,月本无义, 是在字形发展过程中书写不规范产生的。在篆文罩,爿恰和田结合,可象阳边界之形。 所以,画字象以笔画田边界之形,是整体象形字。 王筠认为画从聿从田会意,= 4 为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t = l 并非指事符号,其实是字形演变而来。他把一个本是整体的画分裂为聿、f f l 和r = l ,分别 说解,不属会意。 甘、日说文五上甘部云:“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五上日 部云:“崮,词。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 王筠释例云:“窃恐是以会意定 指事字。口是意,一则所含之物也。物则当属形,而日指事者,其乃味也;味无形,故 属事,不定为何物,故以一指之。 又于卷i - 一非字篇云:“非字者,例不出。日当 是以会意定指事字。其从口与牟、芈从牛、羊同意,l 亦与厶、1 同例。”甘字甲文作p 、 目,至小篆字形变化不大。甘表示口中味道,味无形可象,以一表之,一是指事符号。 书洪筢:“稼穑作甘。孔传:“甘味生於百毅。”所以,甘是指事字。日字甲文作 日、日,金文作目、酽。罗振玉认为:“卜辞从一不作乙,散盘亦作d ,晚周礼器乃 有象口出气形者。” 从日字的甲文可看出,日字从口上一,非从乙,乙乃篆体讹变而成。 m 释例卷一第3 5 页 古文,诂林三册第4 0 3 页 固集释三卷第9 0 8 页 椰同 曲古文洁林- ;v t 第5 0 5 页 释例卷f 。六2 6 页 古义,沾林五册第l 页、甘字甲金文在p q 册第7 6 5 贞 卿集释五卷第1 6 0 3 页 9 湖北人学硕f j 学位论文 一是指事符号,表示气从口出。所以,日是指事字。许以“词也 为训是将“日 视作 虚词,“日”在先秦有虚词用法,但这是假借,故“词也 只是它的假借义,其本义不 明。 王筠认为甘是从口从一会意,一是指事符号;日是从口从l 会意,l 是指事符号, 所以都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他认为日字从l ,实际是篆文讹变而成。一、l l 都 不是字,不属会意。 召说文五上日部云:“固,出气词也。从日,象气出形。”王筠释例云: “留字从日会意,上半指事。象气出形,割上半之同以象之。川d 司是象形符号,可象 气出形,并非指事符号。“日”只起衬托作用,只是为了表义更明确。所以,留是衬托 象形字。说文解字段注:“若羽猎赋蜜智如神,傅毅舞赋云转飘智,汉樊 敏碑奄笤火形,皆出气之意。 许以“词也”为训是将“智 视作虚词。“各”在先 秦有虚词用法,但这是假借,故“词也”只是它的假借义,其本义不明。 王筠认为智是从日从司会意,回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认为是回指事符号,其实是象形符号,不是字,不属会意。 乎说文五上兮部云:“等,语之余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王筠释 例云:“象声上越扬之形也,谓也。不出者,嫌于于小切之j 。”乎字甲文作7 - ,金 文作多、歪。兮字甲文作卞,金文作争,丐为气欲上出而碍于一,而j 。象气分散。可见, 对于乎字而言,j 是象形符号,可象声上越扬之形。“兮 只起衬托作用,只是为了表 义更明确。所以,乎是衬托象形字。只是认为其是虚词,乃是假借义,其本义不明。 王筠认为乎是从兮从j 会意,j 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他认为j 是指事符号,其实是象形符号。不是字,不属会意。 璺说文五上叟部云:“坚,豆之堂满者也。从豆,象形。一日:乡饮酒 有璺侯者。儿叟之属皆从矍。耋,古文矍。”王筠释例云:“案鬯满自是事。”又于 卷十一( ( t b - 字篇云:“壹、叟皆下云象形,n l t t i 也、幽也,皆非字也。” 古文学字作壁, 周事 宫瓦,事 即丰字。王元樨认为:“今诸经皆以承尊爵之幽,不用本字之幽,而用矍 释例卷一第3 6 页 国段沣第2 1 3 贝 释例卷f 。第7 页 国古义,诂丰木5 册第4 7 页、4 2 页 释例卷一笫3 6 贝,卷| _ 一第7 页 1 0 - 二、f 筠释例兼1 5 字例的人。”考察 年之叟。 丰本表示草之丰盛意,幽表器物内丰满之意,后又加豆成璺,是古本字加 形符,古本字在新字中表音又表义,所以璺是亦声字。 王筠认为堂是从豆从幽会意,幽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认为由是指事符号,其实是矍的古本字。 富说文五下盲部云:“言,献也。从高省,日象进孰物形。 王筠释例 云:“案自下献上,故从高省。又云日进孰物形者,日非字,乃衍文。”又于卷 十一非字篇云:“读者以其似楷书日字而加之,不知篆自作日,无此字也。此是全 体指事字,并从高省之说办牵强。”富字甲文作台、垒,金文作童,至小篆字形发生讹 变,当以甲金文为准。李孝定认为:“此作舍,与金文同,吴清卿认为象宗庙之形,是 也。在卜辞或为祭富之义,金文其义大抵为祭富字。”结合甲会文字体和“祭富”、“献” 之义,可断定富为象形字。 王筠认为富是从高省从日会意,日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他把一个本是整体的富分裂为“高省 和日,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富说文五下富部云:“言,满也。从高省,象高厚之形。王筠释例 云:“所以表其非田字,满亦是事。 富字甲文作孑 ,至小篆字形发生讹变,当以甲会 文为准。罗振玉认为:从事,均象尊形。 李孝定认为:富,金文作百、昌,并象 器形。训满其引伸义也。其形与酉之作雷者相近,而形制有别,罗说是也。 所以,富 为象形字,象盛器之形。 王筠认为富是从高省从刚会意,田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他把一个本是整体的盲分裂为“高省”和田,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义、文、久说文五下文部云:“弋,行迟曳炙炙。象人两胫有所踞也。 文部云:“弋,后至也。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久部云:“友,从后灸之。象人 两胫后有距也。 王筠释例云:“字义皆谓事,字形又相似,故皆以象人两胫为词。 炙之所踞,不在胫下而在胫上,不可解也。第以l 出两胫之前后,用为车轮曳踵之象而 “:古文字诂林五册1 1 6 页 伍释例卷一第3 6 页,卷十一第1 0 灭 “古文字诂林五册5 4 8 丸 “集释五卷第1 8 4 8 灭 衄释例卷一第3 6 负 “古文! 诂林五册5 7 0 页 e 集释一卷第5 8 页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已。l 只是象惟自后及之,故l 不出前足之f j ,亦不似久之在后足之后也。”欠字甲 文作户,为倒止之形,会文无。灾、久二字,俱不见于甲、金文。李孝定认为:“古文 从炙之字皆作户,若户,象倒止形,意与止同,均所以示行动。( 炙) 此字与训行迟 _ 炙炙之炙,篆形仅几微之异,实皆由到止形所衍变。”且从灾的辇字金文露,其上半部 分与炙的汉简必同。炙、欠实为一字,至小篆成二字,都是象形字。杨树达认为:“久 即灸之初文,灸为后起加形旁字。久以人为基字,l 表见灼。”看来,久即灸初文,所 从之夕乃卧人形,其下之l 象用燃艾灼体,古人以此法疗疾,故其本义应是灸灼,睡虎 地秦简云:“其腹有久故瘢二所。久字正用本义。所以,久象用燃艾灼体之形,是整 体象形字,l 并非指事符号。 王筠认为臾、父、久都是从夕( 人) 从l 会意,l 是指事符号,所以都是指事兼会 意字。其错误在于:他把本是一个整体的炙、欠、久都分裂为夕和l ,分别说解,不属 会意。 朵、秀、孕说文六上木部云:“繁,树木垂朵朵也。从木,象形。此与 采同意。 七上禾部云:“甭,上讳。( 汉光武帝名也。徐锴日:禾实也,有实之象 下垂也。) 十四下子部云:“夸,怀子也。从子从九。”王筠释例云:“朵篆作 朵,秀篆作秀,既非短羽之九,又非曳词之乃,盖皆象形也。朵下垂,禾之秀也,亦下 垂。几包乎子之外,象人怀妊而大腹也。” 杨树达认为:“木为本形,尼象下垂之物, 为特形。”笔者认为,尼是象形符号,可象树木垂朵之形,并非指事符号。“木 只起衬 托作用,只是为了表义更明确。所以,朵是衬托象形字。由于许慎对秀字无说,使自解 说文者多有歧见。段注云:“从禾人者,人者米也。禾稃内有人是日秀。 朱 骏声认为:“据此以禾九为说,疑字体从禾九声也。”孔广居认为:“案石鼓文作, 非人,非乃,盖象禾根之盛也。”且秀字不见于甲金文,存疑为妥。孕字甲文作鲈。李 孝定认为:“契文争字,唐兰氏以为孕字是也。 篆文所从的乃,是讹变而来,当以甲文 17 释例卷一第3 6 页伞3 7 贞 2 古文。,诂林五册6 3 9 页 “集释五卷第1 8 9 5 页 “古文! 诂林五册7 1 5 页、6 3 9 页 l 州书i 川册第7 1 9 页 ”释例卷| _ 一第1 1 页 7 古义,诂林五册第8 4 3 页 “说史诂林第3 0 7 2 页 。古文7 沾林 。册1 0 8 3 页 4 集释 。p q 卷第4 3 1 5 页 1 2 二:、王筠释例兼1 0 字例的八j f 5 考察 为准。所以,孕象人大腹有孕之形,是整体象形字,奄并非指事符号。 王筠认为朵、秀、孕是从木、禾、子从尼会意,尼是指事符号,所以都是指事兼会 意字。其错误在于:认为尼、每是指事符号,其实都是象形符号,不是字,不属会意。 弗说文六下朱部云:“承,止也。从朱,盛而一横止之者。 王筠释例 云:“一无止义,只是有止之者耳。”朱骏声认为:“一、指事,与毋之一止,乍之一止 同意。”2 所从之柬乃草木盛之貌,止之义无形可象,只有以一表之,一是指事符号。 所以,弗是指事字。 王筠认为弗都是从米从一会意,一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一不是字,不属会意。 两 说文七下两部云:“阡,覆也。从门,上下覆之。”王筠释例云: “门下云:覆也。而同门,故同其义。门为正门,在上而覆下也。u 为到| ,自下而 覆上也。上又加一,如包物者重复裹之也。” 而字不见于甲、金文,亦不见于经典。 段注认为:“从一者,天也,上覆而不外乎天也。 笔者认为,从而之字,并有覆 义,可知两训覆盖不误。且从仅有形体篆文看,符号“一”当是象用物覆盖之形,如段 氏所云指天则有些牵强。所以,两是整体象形字。 王筠认为而是从门从u 从一会意,一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 于:他把本是一个整体的两分裂为几、u 和一,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湘说文七下尚部云:“撬,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王筠释例 云:“象衣败之形,言败即是事。知此字除巾之外,其四画皆破败之状也。“印朱骏声认 为:“按上下四注于六书为指事,谓破痕也。”甲骨文有敝字而无尚字,作i t l i i 、姆。李 孝定认为:“尚象败巾之形,:其破败处也。”笔者认为,:是象形符号,可象破败之形, 并非指事符号。“巾”只起衬托作用,只是为了表义更明确。所以,尚字为衬托象形字。 王筠认为尚是从巾从:会意,: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认为;:是指事符号,其实是象形符号,不是字,不属会意。 释例卷一第3 7 贞 圆说义诂林第2 6 8 9 贝 固陋i 段汴第3 7 8 灭 释例卷一第3 7 伞3 8 页 说文诂林第3 4 5 5 贞 o 古文,诂林l 册第2 3 5 页 集释七卷第2 6 0 3 贝 湖北人学硕f j 学位论文 示说文八上人部云:“4 1 i i ,养也。从人从采省。采,古文孚。最,古文保。 1 案,古文保不省。 王筠释例云:“示从子,象抱子之状。”卷六云:“示乃会意兼指 事字,从子,八象抱子之状,非七八之八。”又于释例补j 下卷六云:“是为子字繁文。” 保字甲文作计、,金文作弧p 圆。李孝定认为:“诸家释保,是也。而其说未可尽 信。字实象人负子于背之形。( p ) 实为原始象形字,其字初与图画相类,后因从形声 字之例类化,分人形与子形为二,而于子f 存一斜画者,手形之遗也。再后则为m ,子 之左下方复增一画。又次则为滞,子下二画左右对称,凡此均文字兹乳,与初形无涉也。 看来,甲文、金文象形字,象人负子于背。后变象反手抚背子的p 形为人旁,而以从人 背子会意。何添认为:“唯番君鬲作魍午,是知古子字间或有作遗者,复于金文诂 林所录诸孟字相较,则鲁、诸形,故知王筠以是为子字繁文,诚不谬也。”所以, 保字为会意字,而建为子字繁文。 王筠认为示是从子从八会意,八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一、王筠释示字自相矛盾。应以其遣为子字繁文的说法为准,示与子同为象形字。二、 认为八是指事符号,其实是字。 豕说文九下豕部云:“甭,豕绊足,行豕豕。从豕,系二足。”王筠释 例云:“豕绊足,行豕豕。可以叠字形容,知为指事矣。”豕字甲文作裔,至小篆字 形变化不大。闻一多认为:“豕,去势豕也。故所从旁列以示去之之义。经传之标、 别、敬等均与此音近义通。诗大雅召昱:昏栎靡共。传云:栎,天栎也。 笺:昏、标皆奄人也。昏,其宫名也;栎,标毁阴者也。可见,豕是整体象形 字。 王筠认为豕是从豕从会意,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他把本是个整体的豕分裂为豕和,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帚说文十上马部云:“磊,绊马也。从马,口其足。”王筠释例云: “绊马,本是事,又从马而以口指其事,是以会意定指事字也。”鲫段注云:“0 象 o j 释例卷六第1 畎和第2 8 页 2 古文。,沾十小七j i j 2 5 7 灭 李孝定会义诂牛小读后记f m 台北:中央研究院j ,j 止语。御f 究所,1 9 8 2 第3 0 9 页 “何添1 筠说殳人书相兼说研究 m 长备:古林文,史;| ;版十i :,1 9 9 6 第1 0 0 页 释例卷一一笫3 8 页 古文,沾卡木) k j i j 3 8 6 页 集释卷几第2 9 8 5 灭 蛳释例卷一第:j 8 灭 1 4 二、于筠释例兼书字例的入1 5 考察 绊之形。”笔者认为,蜃字f 象用口绊住马之形,是整体象形字。 王筠认为犀是从马从口会意,口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他把本是一个整体的犀分裂为马和口,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爽 说文十下亦部云:“赛,盗窃怀物也。从亦,有所持。 王筠释例 云:“所持谓从,去m 只有大字,而不言亦省者,j u l j 下当掖之所也。”段注云:“两 亦下有物,盗窃而怀之意。”渤从爽字的篆文看,爽字当从大从 。正如说文称“夹” 字是从大侠二人。从是象形符号,象亦( 两腋) 下有物之形,并非指事符号。“大 只起 衬托作用,只是为了表义更明确。所以,爽字为衬托象形字。 王筠认为爽是从亦从 会意,m 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认为 是指事符号,其实是象形符号,不是字,不属会意。 需 说文十一下雨部云:“萄,雨零也。从雨,叩口象霉形。诗日:需 雨其蒙。王筠释例云:“d 叩非字,或后增,恐篆本作丽。”1 需字甲文作盟,金文 作霉,至小篆字形变化不大。段注云:吖此下雨本字,今则落行而霉废矣。” 又云:“( 霉) 雨霍也。各本作零,今依广韵正。雨日需落,草木日零落。 可见, 需是雨落之义。n l l u 是象形符号,象雨落之形,并非指事符号。“雨”只起衬托作用, 只是为了表义更明确。所以,需字为衬托象形字。 王筠认为需是从雨从d 叩会意,口叩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 于:认为n i k 是指事符号,其实是象形符号,不是字,不属会意。 剿说文十三下糸部云:“皇;,断丝也。从糸从刀从p 。剿,古文绝,象 不连体绝二丝。王筠释例云:“绝之古文刳,绝之是事,所以绝之者在j ,j 非字, 则是指事,何以谓之兼意? 日:从二丝也。 绝字金文作够,于省吾认为:“中山方壶 判字作够者,从刀绝丝。 就绝字会文形体而言,确实从刀从丝,与说文中古文形 体差别不大。所以,到会以刀断丝之意,是会意字。 1 j 段汴第4 9 5 页 。j 叫 3 段f # 第5 2 3 页 “释例卷卜一第1 8 页 。古文,诂林九册3 4 2 页 段沣第6 0 6 页 。f 州 “占文! ,诂林九册1 1 5 0 页 ”十省开甲骨义诂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6 p q 册第3 2 0 1 页以下简称甲义诂林 1 5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王筠认为剿是从丝从j 会意,j 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认为j 是指事符号,其实是字。 置说文十三下昌部云:“差,界也。从昌,三、其界画也。疆,置或从 疆土。”王筠释例云:“田与f r 比,中必有界,以一象之。而上下各有一者,田无穷 则界亦无穷,以两田见其毗连之意,而三界见其阳外之田且无数也。川。笔者认为,置象 田与f f i 间有界之形,是整体象形字。 王筠认为重是从昌从三会意,三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他把一个本是整体的噩分裂为昌和三两,分别说解,不属会意。 四 说文十四下四部云:“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儿四之属皆从四。7 r , 古文四。至,籀文四。”王筠释例云:“窃疑从八,而口则非字。”四字甲文作曼, 无有异体。金文大多作要 ,春秋晚期才出现与小篆相似的 、四,战国文字苎、。同 时使用。“十位数字中,于文字之结构上可判为两系。一至是为一系,五至十又为一系。 即要是四的初文。丁山认为仃是咽字:“四从口,象口形,或作 、四者,兼口舌气象 之也。其中之八盖犹只下从八,象气下引。”马叙伦认为霄是泗字:“马食毂多气流四下 也。” 只由字形推测其义,缺乏确证。所以,四字本作要,而小篆四的六书归类只能存 疑。 王筠认为四是从口从八会意,八是指事符号,所以是指事兼会意字。其错误在于: 即使如王筠所说,八也是符号,不是字,不属会意。 七说文十四下七部云:“幸,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衰出也。王筠 释例云:“七字,许君说解尽之。说云从一,一、即阳也,犹卦之单也。微阴从中 衰出也者,自子月至午月,阅月儿七而一阴生焉。律中蕤宾,阴气萎蕤,生于下也。” 七字甲文作十,金文作十 。罗振玉认为:“古文七字皆作十。无同篆文作幸者。古金文 中七字至罕见。惟尖足小幕布纪数字七皆作十。与卜辞正合。”丁山认为是切字,马叙 伦认为是寸字。由七的甲金文可知,七本写作十,但是七这个字形的来历,丁山证据一 是儿说文所载形声各字,古或但有其声而无偏旁。如刑作并、劓作臬;证据二是七 o 释例卷一第3 8 页 i 州书i 刊卷第3 9 页 。古义f 沾丰术| 册第8 5 1 页 “何琳仪战凼古文7 - 典 m 北京:中华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制造对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
- 智能家居财务报表数字化生成与分析技术
-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 从供应链视角分析机电产品碳足迹的影响因素
- 高职医卫类专业群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
- 《上下五千年》课件
- 乐博士机器人课件
- 公司员工下班安全培训课件
- 公司后厨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DMG-PEG-SH-MW-5000-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第二批)招聘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二物理第一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1~12章】(考试版A3)
- 2025年大一上学期java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团校考试试题及答案浙江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08)
- 法国方言政策的沿袭与变革
- 2024年秦皇岛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 烟酒店经营许可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