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再现当代的儒林景观——试论徐坤的知识分子书写.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再现当代的儒林景观——试论徐坤的知识分子书写.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再现当代的儒林景观——试论徐坤的知识分子书写.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再现当代的儒林景观——试论徐坤的知识分子书写.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再现当代的儒林景观——试论徐坤的知识分子书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在新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家中,徐坤是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徐坤的大部分作 品都在关注当下知识分子的现实状况和精神处境,在全景式的勾勒中,再现了 当代的儒林景观。其叙事语言极具反讽与调侃的意味,在戏谑的表象下,实则 蕴含了徐坤对新儒林知识分子的深层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徐坤知识分子 书写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一是徐坤笔下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所呈现出来的 精神特质和思想风貌;二是从叙事方式、美学追求的角度,探寻徐坤知识分子 写作的独特风格;最后,通过文本解读,探究作家的深层意识,揭示徐坤知识 分子写作在当今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意义。 关键词:徐坤;知识分子;生存状态;文本风格;精神家园 a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n e we r ao fo u t s t a n d i n gw r i t e r s ,x uk u ni sav e r yu n i q u ep r e s e n c e m o s to f x uk u n sw o r k sa r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r e a l i t y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i n t e l l e c t u a la n d t h e i r s s p i r i t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 x uk u n sn a r r a t i v el a n g u a g ei sf u l lo fg r e a ti r o n ya n d r i d i c u l e ,w h i c hm a k e st h et e x ti sf u l lo fc a r n i v a ls t y l e u n d e rt h es u r f a c eo ft h ej o k i n g a n dr i d i c u l et h en e w a c a d e m y ,a c t u a l l ye m b r a c e sx uk u n sd e e pt h o u g h t s x uk u n i nt h ep a n o r a m i cv i e wo ft h eo u t l i n e ,r e p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a c a d e m y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 l a n d s c a p e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w r i t i n gt o p i c sx uk u ni n t e l l e c t u a lr i c h n e s s a n du n i q u e n e s s :f i r s t ,t h ee t h o sa n dt h i n k i n go u to ft h ep u r s u i tt r a n s m i t t e db y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t h a tx uk u nw r o t ei np e r i o do fs o c i a lt r a n s i t i o n ;s e c o n d l y ,f r o mt h e n a r r a t i v e ,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 ,e x p l o r i n gt h eu n i q u es t y l et h a tx uk u nw r o t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 f i n a l l y ,b yr e a d i n gt h et e x tt oe x p l o r et h ew r i t e r sd e e ps e n s e ,h i g h l i g h t i n g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x uk u n s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w r i t i n gi nt o d a y ss o c i e t ya n d c u l t u r a l k e yw o r d s :x uk u n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e x i s t e n c e ;t e x ts t y l e ;s p i r i t u a lh o m e i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c 手瓢槲啐签字吼吲年,奠月,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 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c 手写,:玩务斗咩 签字日期:加7 年胁月孑日 聊掏:多玩哆己 签字日期:1 斜堋7 日 引言 引言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传统。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精英, 而且还常常充当社会文化领域里的代言人,这种角色定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但是到了2 0 世纪9 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众文化盛行,意识形态淡化,精英文化 失语。“春江水暖鸭先知”,置身于这样剧烈变动着的文化格局中,知识分子饱 受来自物质、金钱方面的冲击,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面对来势汹涌的大众文化,昔日启蒙大众或养尊处优的知识分子不得不从 高高的神坛走到俗世人间。这种尴尬的边缘化处境,使得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趋于涣散,他们对以往的价值观和思想追求充满了困惑和迷茫:知识分子该如何 面对欲望汹涌的物质化世界? 对心灵家园的追求在欲望现实面前为何如此不堪 一击? 欲望和精神上的追求如何才能和谐一致? 学者型女性作家徐坤借助小说 表达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独特思考,画出了一幅当今知识分子的儒林景观图。 她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当今众多的女作家中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1 9 9 3 年, 徐坤以中篇小说白话闯入文坛,崭露头角。此作以幽默的叙事、辛辣的语 言,描写了年轻知识分子下乡锻炼的故事,独到的意趣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 因为生活在学术圈,并受到长期的学术熏陶,徐坤的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题材, 连续发表了呓语、斯人、先锋、梵歌、鸟粪、热狗等一系列反 映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状态的作品,笔触锋利如刀,调侃痛快淋漓,对知识分 子群体的弊病进行了抨击,表现出女性知识分子独有的智慧与锋芒,以致文坛 有时将她与钱钟书、王朔联系在一起。 迄今为止,徐坤的大部分作品都非常关注当下知识分子的现实状况和精神 处境,这一特殊视角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徐坤特色。在我看来,徐坤知识分子写 作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从三个层面显示出来的。第一层面是徐坤的题材选择。 和同时代的一些女作家选择封闭自我、品味自我相比,具有学者身份的徐坤显 得更为睿智与理性,在九十年代转型期坚守“知识分子立场”。第二层面是徐坤 的叙述语言,充满着反讽与调侃,因此而有“女王朔之称。而其学者身份又 使她的讽刺和挖苦中多了点钱钟书的遗韵。第三个层面是徐坤的思维方式。徐 坤的智性思维方式决定了她的小说是一种智性写作。在徐坤戏谑、调侃新儒林 引言 知识分子的表象下,实则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一个学者型作家,徐坤 没有放弃精神救赎的努力,一直在寻求着重建精英理想之路。 本文把徐坤的知识分子写作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图中,通过纵向和横向 的比较,考察其所独具的精神特质与思想追求;其次,从叙事方式、美学风格 角度探寻徐坤知识分子写作的独特文本风格;最后,通过文本解渎,探究作家 的深层意识,揭示徐坤知识分子写作在当今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意义。 2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我们会发现知识分子题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同 的时代风貌,也赋予了知识分子不同的时代性。徐坤同样以别具一格的知识分 子写作为文坛所瞩目。陈福民就曾经赞叹徐坤书写知识分子的独特和可贵,他 在文中论述道:“她( 徐坤) 一直以一种特有的耐心和勇气与之( 指知识分子的 现实处境) 周旋,并且坚持拥抱人物与生活的多维度和复杂性。”“她的小说显 现了现实主义书写的深度 。 一直以来,从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 界,到明代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大情怀,再到五四新 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一 直具有着一种特殊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定位。鲍曼对知识分子的权威化做过经典 的描述:“比喻地说,在某种权威中,这样的对世界的看法,确立了有知者的地 位,而这汇总权威可以描述成立法的,它涉及到这样一种权利,即要求整个 社会都服从各种规则;而它本身又是依据由其生产的合适方法所保证的更好判 断力和卓越知识而被证明合法化的。由于社会及其成员寻找着所需之物,有知 者新的立法权威也就确立了他们自己的必要性和被赋予的资格。 圆 诚然,知识分子一向是被奉为大众的启蒙者、权威的代表。但是社会已从一 个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社会转型为一个相对世俗化的社会,知识分子也开始透过 这面时代之镜,看到昔日的终极理想即将成为乌托邦。徐坤就写出了这群新儒 林知识分子在旧的价值体系分崩离析下,他们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困惑:9 0 年代 商品化大潮的冲刷下,世俗化的生存状态;面对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无法定位 自身的身份焦虑;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中,艰难的价值抉择。 1 1 世俗化的生存状态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启动,社会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 加剧,个人对于金钱的欲望空前膨胀。实现个人物欲的满足,开始成为一些人 陈福民徐坤:智慧精灵之舞蹈,小青足一条鱼评论辑要 m 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1 3 3 7 圆周宪现代性的张力【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 0 0 1 3 4 6 第l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的行为动机和人生目的。徐坤紧紧抓住这一社会变化,描写了处在这个社会转 型期的知识分子的常态生活。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两百多年前吴敬梓的儒林外 史。它描写了明朝初年约二百多位儒林人物在科举制度的指挥棒下争名夺利的 世俗生活。 2 0 0 多年问,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学技术,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论是旧知识分子,还是新知识分子,除了少数的精英人物能够做到“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外,其他大多数知识分子其实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都 有常人一样的追求,也承受着来自俗世的压力。仔细研读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作 家作品,我们发现,尽管相隔几个世纪,但它们在对知识分子的描摹上却有着 精神上的联系,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徐坤小说的时代性在于写出了这群 新知识分子的俗世化价值取向、平面化生活状态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焦虑感。 1 1 1 俗世化的价值取向 当代文化社会学家布迪厄曾经指出,“在后现代风靡一时的世纪末,张扬清 明的理性,把理性看成是历史的产物,并强调真j 下的知识分子,必得独立于各 种世俗权力,独立于经济和政治权威的干预。知识分子必须确保精神的独立自 主,即要用各种制度化的有序性对话阵地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但是随 着新兴的市民阶层经济地位的显著提高,他们在文化上也有了自己初步的要求 或主张,奉行享乐、实用的价值观念而远离知识分子的“神圣说教。大众文化 挣脱了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力,形成了自身的独立性,进入日常的消费领域,人 们从传统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回到世俗的生活之中。 有些文化学人敏锐地意识到“今天时代的热点不在精神而在物质,不在追 求完美而在追求舒适,形而上的道救不了近火,形而下的器则有益于生存 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世俗的、浅表的、消费文化繁荣的时期”。大众文化颠覆 了旧的游戏规则与等级制度,与此相对照的是,知识分子日益平民化,他们纷 纷放弃了精英意识形态神话,告别昔日的光荣与梦想。 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作为社会独立阶层的知识分子地位和价值产生 了重大的偏转,精英文化逐渐向世俗文化靠拢,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 仰与大众的世俗价值信仰日益趋同。徐坤的呓语、斯人、热狗、白话 m 未遂良漂流的文学【j 】当代作家评论,1 9 9 2 ( 6 ) 4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等小说就调侃了知识分子世俗化的生活,大量描写了知识分子的种种世俗的需 求、本相。如梵歌中金钱至上的文学博士王晓明在金钱的诱惑下,丧失了 知识分子立场,为追求电视剧的卖点将历史事实胡乱篡改。热狗中“堂掌一 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研究所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评论家程维 高,在美色诱惑下,沦落到为低俗演出、为女演员写评论的角色。一个唯利是 图,一个垂涎美色,他们都丧失了自己的知识分子立场,流于世俗。 在他们身上,知识分子传统的启蒙者的身份与崇高的责任感隐匿不见,更 多的是对人的感性的、欲求的、本能的东西的关注。在新的价值坐标上,知识 分子不再是“圣人 、“立法者,也不是代言人,他们和大众处在完全平等的地 位,成了凡夫俗子。 1 1 2 平面化的生活状态 9 0 年代以来,舶来的大众文化对整个传统的中国文化影响可谓愈演愈烈。 作为对知识分子起着至关重要的分化作用的催化剂,大众文化是一柄“双刃剑”, 它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亦阻挡不住的。这个由“物 所构成的文 化意识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的感官刺激,使整个社会进入一个虚浮的大众审 美层面,不再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和约束。由此社会的个人也在转型,禁欲 的人转变为世俗的人,政治的人转变为经济的人,理想的人转变为现实的人。 精神理想也由崇高走向平面化。 徐坤把昔日高高在上的知识精英们从神坛上拉下来,揭示出他们叱咤风云的 另一面,把他们还原为最真实、最普通、自然的人,并利用手下的笔记录他们 的普通生活、日常烦恼、七情六欲,他们的家庭、情爱、友情以及权力之间的 争斗,展现他们生存的庸常层面。 当热狗中的陈维高听到所长让他脱颖而出晋升研究员的时候,他首先想 到的并不是组织对他的重用,也没有觉得无上荣光。此时“陈维高的脑子里就 跟按了一个万能键似的抖擞出无数联想。能脱颖多好哇! 有动听的名衔,还增 加两级工资,还有医疗蓝卡待遇,还增补成三室一厅的住房 。破格晋升的结 果公布出来,陈维高反而大感意外,因为一切都“太i l i o n 了,顺利得有些超出 想象”,“每回按年头晋升职称的时候还不是评个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不评出几 国徐坤白话 m 时代文艺* t 1 1 版社,2 0 0 l ,( 1 0 ) :2 1 3 5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个血压升高心肌梗塞怎么能算是有了结果? ”后来单位分房,为了能够在分房 子的时候得到特殊照顾,陈维高挖门盗洞地托人把丈母娘的户口迁到户下,“弄 出一个三代同堂”,但还是没有分到房子。最后,利用自己出考研文学题目的职 权之便,和院办的小高交易,把题目透露给小高准备考研的爱人。小高爱人便 以文学分数最高的成绩考入了研究生院,陈维高也把原本分给同事的一套单元 房给夺了过来。 知识分子不再是神,此时他们只是人群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也有日常生活的 烦杂,也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也会为了分房、评职称、争福利等各种名 利而不顾颜面大打出手。徐坤真实反映了知识分子为了获取体面的、舒适的个 人生存环境,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尊严和信念以及在新的环境下知识分子作为普 通生存的个人所遭受的种种精神断裂和现实压迫。 1 2 现代性的身份焦虑 ,身份的焦虑是指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所处位置的担忧。中国知识分子多年 处于被改造的地位,经历了多次运动的“洗脑”,“改造”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了 自觉行为,一旦跟不上社会发展,不适应形势变化,就感到惶恐不安。尤其是 长期的“知识分子工农化 对他们的“脱胎换骨 ,使他们几乎将知识分子特立 独行的气质丧失殆净,刻意追求平民化,以社会认同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 并时刻改造自己而求得与时尚和潮流保持一致。 “我们大多经历过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困惑和重新思考的精神历程。在猝然 相遇的政治动荡,社会转型的岁月中,如何处理程度不同的眩惑和震荡, 找回失去的位置? 这样的时代遭遇需要对种种问题做出回应,而其中至关 紧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那种茫然的失落感。”一直以来,知识分子就从 未完成自身身份的确切定位,也无法解除令其困扰的身份焦虑,他们常常在历 史、政治、文化的漩涡中左摇右晃。 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以来,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出现了危机。商品经济的 浪潮将文人推向话语的边缘,知识分子所固有的中心位置遭到现实的无情否定。 当知识分子处于失语和边缘化的状态的时候,他们迫切地想以“人民”的名义 重新定位自己,摈弃掉高高在上的优越,渴望被大众所认同。徐坤的白话 徐坤白话 m 时代文艺出版社,2 0 0 1 ,( 1 0 ) :2 2 9 戴锦华隐彤书写叫o 年代中困文学研究 m 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9 第二全第阴章 6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就给我们讲述了一群知识精英试图走进人民大众,寻找身份认同但最终失败的 故事。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期,社科院的一群硕士、博士们为改造思想而下放到 农村接受锻炼。这些人从闭塞的专业圈和工作环境一下子来到广阔的农村,对 民间生活的完全陌生使得他们无法融入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了一种“孤立状态 。 他们无人管理,百无聊赖,终日只能调侃、胡闹,无所作为,既融合不进去, 又不能出来,“很难同当地人民在同一基准上对话,无法沟通思想。哪j 下当这群 精英分子思索如何摆脱目前困境的时候,语言所的小林找出了问题所在:知识 分子和大众结合不起来关键在于双方的语言不同,一方是白话,一方是书面语, “难怪不能获得大众的认同、不能被接受被理解,反而被人民当成国宝似的远 距离的欣赏和品味。 所以,知识分子要改造、要和大众打成一片,首先要改 造语言,即知识分子要“改用白话。在日常生活中,摒弃书面语,改用口语交 谈 于是,这些平r 高居“象牙塔 的“精英”们放下清高姿态,为了“与大 众打成一片”,“掀起一场白话运动。这些硕士、博士们放弃自己的话语方式一 一书面语,向大众话语口语靠近。他们真的能靠自己一厢情愿地放弃所熟 悉的话语体系来融进另一个全新的文化语境吗? 当然不能,所以最终的结果只 能是失败,“白话 运动不了了之,硕士、博士们都灰溜溜地逃走了。最后他们 感叹到:“我们是既结合不进去又抽身不出来的流浪的一群”,“燥动的灵魂在原 野上流。 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萨义德所说,“知识分子总是处于孤寂与结盟之间”, 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处境也是如此。为了避免更深的孤寂,也为了能够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保持自己的地位和独立品质,知识分子惟有选择与 最广大的人民大众结盟,与底层结盟。“底层由于没有话语权,只能被表述”。 白话中的硕士、博士们放弃书面语,选择白话,努力向大众话语靠拢。他 们自动与底层同化,但仍存在障碍,不能从本质上超越知识分子的优越地位而 彻底融入底层。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注定了他们与底层的游离关系。人民大众 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分子,他们分别生活在两套语言系统之中,他们之间的距 。徐坤白话 m 时代文艺 f 圆徐坤白话 m 时代文艺:l 徐坤白话f m 时代义艺f 函徐坤白话 m 时代义艺 i 查特吉关注底层【j j 读书, 7 l z 文 n “儿 , , , , 1 1 l l 叭咖眦眦鼬 2 2 2 2 ( , , , , ,社社社社m版版版版加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离使这种焦虑永远也挥之不去。 在当前的语境中,知识分子在“不确定之中寻找位置,不断探索、反省, 一次次的“镜城突围 ,总是成为无限的“中间过程 中的“涉渡之舟;因此, “涉渡、蝉蜕、为羽化而作茧自缚”。面对无可否认的文学脱离政治中心话语 的社会现实,他们困惑和彷徨的心境油然而生。失落的强烈感受与理想的朦胧, 泛上知识分子的心头。 1 3 困境中的艰难抉择 中国曾一直是以“道 ( 价值准则) 为先的社会。“存天理、去人欲的道 德重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对中国人影响深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及深化, 沿袭了几千年的道德轨道慢慢在转向,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以“利 为先。在 这个物欲横流、文化呻吟的时代,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究竟选择什么样的 精神理想? 处在知识分子群体当中的徐坤,洞见知识分子的大分化已悄然成为 不可遏制的社会文化态势。她深知经过大众文化的“洗礼 ,知识分子已经分离 到“边缘状态。这一大批无所适从的知识精英们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其文化选 择的路径,不外乎这几种:放弃理想和操守,和世俗社会“同流合污”;在矛盾 中苦苦挣扎、摇摆不定,既想上岸却又找不到方向;坚守“知识分子立场”,重 建精神家园。徐坤通过她犀利而深刻的笔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 光怪陆离的知识精英的世界,其中既充满了活力和欲望,却又充满着荒诞与混 乱。 1 3 1 恪守“精英意识一的守道者 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的冲击和挤压下,仍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仍然洁身自 好,出污泥而不染。曾经的光荣和梦想,让他们在这样一个泥沙俱下、腐朽与 神奇并生的现实面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八月狂想曲中的旷乃兴与黎曙光、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中的陈米松,他们都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恪守着“精 英意识”的守道者。 在八月狂想曲中,徐坤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记录了当下中国社 会发展中的众生相,为我们塑造了一代青年才俊常务副市长旷乃兴和建筑师黎 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m 】北京大学出版 t ,2 0 0 4 7 9 8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曙光的形象,使之成为作品审美理想和人文理想的主要承载者。面对官场权利 的争斗、东湟河体育场定向拆除时的球迷闹事、棚户区搬迁过程中钉子户的胡 搅蛮缠、新会展中心报道中的责难和诋毁、奥运场馆设计方案竞赛的暗中操纵 等问题,是维护政绩形象工程还是为民造福,浸染着清华校园人文理想气息的旷 乃兴选择了后者。 书生气十足的建筑师黎曙光是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这位从体制内 成长起来的年轻建筑师有着高超的专业技术,勤勤恳恳钻研业务,而对于各种 纷纭复杂的人际厉害关系严重缺乏认识。因为奥运场馆设计方案竞赛,与垂涎 于名利的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洪奇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竞标矛盾。但为了 建筑一座真正的奥运会的场馆,黎曙光选择和外国设计师共同完成,夜以继日 地研发奥运场馆的设计,最终因“东方地平线 场馆的出色设计在参赛作品中 胜出。 从旷乃兴和黎曙光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看到了 兼济天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神的传承。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恪尽职守, 没有被官场的潜规则同化。作为在世俗里过活的普通儿人,他们也遭遇过女色 的诱惑,也曾陷入人生的困惑中,但经过冷静思索后,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拯救 与事业的成功。徐坤在旷乃兴和黎曙光身上注入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同样记录了知识分子对理想与价值的坚守。为了 实现填补海峡对岸出版史空白的宏伟学术理想,陈米松单枪匹马,完成了一个 本来必须由课题组才能完成的的国家课题基金项目。他利用业余时间,披肝沥 胆,苦战三年。在这期间,他放弃了生活的享受,放弃了正常的休息,甚至放 弃了和爱人的交流,以一人之力坚忍不拔地完成了任务,这种精神着实让人敬 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徐坤所倡导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那种价值理念和人 文理想。 1 3 2 沉浮于世俗社会的叛道者 世俗的大众文化及市民社会的崛起,既压抑却也诱惑着知识分子。他们被欲 望所驱使,逐渐放弃理想和操守。张炜强调:“这决不是耸人听闻,中国知识分 子可以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义和堕落。他们不但不抗拒媚俗和投降,反而 大规模地倡导媚俗与投降,瓦解中国人造危机中飘摇的理想与信念,彻底丧失 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良知,一批批地变成了痞子与流氓, 9 第l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徐坤在著作中写道:“随着文学的同益边缘化状态的产生,那些由诗歌和小 说书写而带给他们的光荣感、荣誉感、地位、金钱、英雄文化角色、明星式的 良好自我意识等等将不会再继续给他们了。 物质的匮乏与社会地位的丧 失,使得他们放弃神圣和崇高而追求个人的欲望。 在消费大潮的冲击下,很多知识分子失去了知识精英应该具备的理念和理 想。在金钱、美色和名誉面前,他们逃离神圣,摒弃价值,否定道德,成为世 俗社会的一份子。他们不坚守寂寞清贫,没有理想信仰,主动将自己的心灵出 卖给欲望。热狗中的陈维高是著名研究所里的前辈、精英、著名的戏剧评论 家,为美色所诱惑,用自己写评论的笔捧红了名不经传的小剧场话剧演员小鹅 儿。呓语中的博士阿炳表面上和老婆恩恩爱爱,事实上他结婚的动机只不过 想借老婆的二姨夫出国而已,当出国的梦想破灭,他们的婚姻也走到尽头。这 个婚姻交易也玷污了知识分子所崇尚的纯洁爱情。梵歌中的文学博士王晓明 为了巨额稿酬,胡乱篡改历史,让严肃的历史和神圣的佛学淹没在庸俗的商业文 化浪潮之中。 物欲的泛滥正在吞噬人的灵魂,也扭曲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人生信念和审美 理想。当遇到外界环境的引诱和胁迫,这些知识分子微弱的用以装点门面的道 德底线便一下子就崩溃了。面对世俗化浪潮,很多知识分子随波逐流,放弃了 昔日的精神操守。徐坤写出了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价值裂变, 表达了内心深深的隐痛。 1 3 3 在固守与逃离间徘徊的游移者 王晓明先生对当今社会的文化状态进行了阐释:“我总觉得,人之所以为人, 就因为他不但要活得舒适,更想活得心安,在手脚并用去满足物质欲望的同时, 他还要寻找一种精神性的价值,在那上面安妥自己的灵魂。这就是通常所讲的 信仰,或者换个学术性的词,叫作认同。可是,今天的中国人恰恰 在这个认同上陷入了困境。 徐坤状写了守道者、叛道者,也书写了在当今这 个物化的社会徘徊于俗世与“净土 之间,寻找心灵之根、精神之根,却最终 陷入困境的游移者。 通过对游移者的描写,徐坤展示了人与外在环境的不和谐以及人自身的精神 国徐坤我的人生笔记美眉x j 。y 比钆- | m 时代文艺出版社,2 0 0 6 1 9 0 圆_ f 晓明太阳消失之后谈当前中国人的认同困境, n ,文汇报,1 9 9 5 0 8 2 7 1 0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困境。尤其是肩负着文化传承历史使命的知识分子,倍感在物质世界现实面前 理想的苍白与无力。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的隋志高,曾经坚守过为8 0 年代 的校园所哺育的高蹈理想;先锋中画家撒旦在“先锋派 创始之初确实想创 作具有内涵、发光发亮的作品。在现实的催逼下,他们挣扎过,努力过。但最 终还是走上了与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的道路。 8 0 年代的中国,整个社会热情高涨。8 0 年代的校园理想主义精神旗帜飘扬。 成长于8 0 年代的隋志高深深濡染上京城的知识分子气,有着朝气蓬勃和壮志 凌云的精神气魄,有怀揣天下的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政治家情怀。“他每天盯着 政治局的人事变动,关注美伊战争,讨论中国加入世贸后的文化市场开放,提 案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的管理”他崇尚文化和知识,崇尚理性价值和人 文理想,踌躇满志激情满怀地憧憬用知识和力量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但面 对9 0 年代后的物欲膨胀、精神失衡的社会,曾经的光荣和梦想终究抵挡不住 商业化、世俗化大潮的冲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终究不能替代世俗 的幸福。隋志高开始接受各种会议或学术报告的邀请,借助政治官员的身份与 权威,以合法化方式获取经济利益。“理想长着脚,自己在不断往前跑。越走 越远,越飘越高。他徜徉在人类文化形而上的精神高度里。 圆撤旦在经历了 一系列的人事之后,感受到了“艺术已经给人生磨坏了 ,“先锋派”也衰退了。 书中这样描绘他的处境:“困在城里的撒旦就像一条被揭了鳞的鱼,失去了往 日璀璨的灵光,再也无法自由自在的呼吸。”于是他决心离开城市,拥抱乡间, 去民间寻求心灵的解脱。殊不知,在这个欲望汹涌的物质化世界,社会的每个 领域、每个角落都被欲望所污染。陶渊明曾经状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无比纯净的乡间此时已被世俗社会变成了“城市癞瓜”。于是撒旦又转 向了清静的寺院,但是寺院也被商业化了,方丈为了钱,把佛经变成盈利的函 授教材,将课颂变作观摩教学演习。在经历了乡村、寺院生活之后,撒旦依然 没有找到圣洁的归隐地,精神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拯救。在寺院陷入了商业纠纷 的撒旦只好重登艺坛,返回俗世。回归的撤旦希望通过“寻根找回艺术的本 来面目,寻找理想和现实间的平衡点。可是现实的艰难让他彻底绝望,艺术的 背后都由商业操纵着,已经找不到纯粹的艺术了。最后他潜入美术馆撕毁了自 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获奖作品选集中篇小说新人佳作 卷 m ,台海f f :版,2 0 0 5 1 1 4 第三届老舍义学奖获奖作品选集中篇小说新人佳作 卷 m ,台海 l j 版,2 0 0 5 1 6 4 徐坤女娲 m 河北教育l 版社,1 9 9 5 ,( 4 ) :2 2 2 第1 章当代的儒林景观 己的画作,掰开身上的安全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游移状态是徐坤笔下的知识分子所处的第三种状态。徐坤准确地把握了他 们在当下语境中陷入的“守道”与“叛道 进退失掘的两难境地,写出了他们 在理想和现实夹缝中行走的艰难。不难看出,徐坤体会到了这一类知识分子在 转型时代所经历的内心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苍凉与悲悯的情怀。 1 2 第2 章独特的文本风格 第2 章独特的文本风格 徐坤可以说是中国文坛上个性鲜明的女作家之一。她采取一种反串男主角 的方式,挖掘男性知识分子进退维谷的生存处境;采用喜剧化的叙事姿态,给 读者呈现一个个戏剧性场面;采用狂欢化的语言,恣意调侃笔下的知识精英们。 在“后现代的世界里徜徉,拿知识分子开涮,对知识分子精英形象批判解构, 这一切就构成了徐坤知识分子写作的独特文本风格。 2 1 男性化的叙事视角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徐坤和别的女作家有明显不同。从初登文坛开始,她 就选择了知识分子作为书写的对象。她的小说注重叙事的个性化,常使用男性 语言体系和叙事模式进行角色反串,从而获得了超越女性身份的叙述,这使她 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冲击力。 徐坤这种反串男角的姿态也被很多评论家所关注,许纪霖在好一个徐坤 中说道:“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徐坤的性别,如果不是在小说的勒口上亲眼目睹作 者的玉照,我会毫不犹豫地断言烹调热狗的,一定是个男厨师,一个长着 一张王朔般贫嘴的京城痞子,一个深得围城韵味的钱钟书的精神后裔,一 个从小世界走来的戴维洛奇的亲炙弟子。然而,徐坤竟然是一个女子, 并且还是一个1 9 6 5 年出生的年轻小姐。我这才相信:女人一旦刻薄起来,远远 不是男人能够比肩的;女人的调侃,不侃则已,一侃起来也绝对在男人之上。 王蒙也被其所惊诧:“原以为恣意调侃是男性的特权,不想徐坤也如此 ,“虽 为女流,堪称大砍。虽然年轻,实为老辣。虽为学人,直把学问玩弄于股掌 之上。虽为新秀,写起来满不论( 读吝) ,抡起来云山雾罩,天昏地暗,如入无 人之境”。 那辛辣的笔触,流畅的语言和妙趣横生的幽默感,令人耳目一新”。 王光东曾评价道:“徐坤小说的叙述方式显然与一般意义上的女性写作有很大 的区别,她是以一个女性文化人的视角去观察人生、审视现实的。 许纪霖好一个徐坤【n 】新民晚报,1 9 9 6 0 4 2 1 王蒙后的以后足小说【j 】读书,1 9 9 5 ,( 3 ) 章仲锷徐坤漫议【j 】山花,1 9 9 5 ,( 8 ) 于光东徐坤小说论【j 】小说评论,1 9 9 8 ,( 4 ) 第2 章独特的文本风格 对于男性化叙事视角的选择,徐坤是有着清醒认识的。徐坤曾说过:“作为 一个身处男权语境中的女性,如果你想从事写作这个行当,想在文化中找到自 己的立足点,都可能是非常艰难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肯定任何一个人都有这种 内心的恐惧,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这种情绪特别普遍,可以说是一种花 木兰情结,我们只好女扮男装。 “这些作品都是描写我所熟悉的知识分子生 活的。那时的写作,追求和遵从的是纯文学史的理想和角度,不考虑性别 以及市场因素。更有甚者,我那时还因为惧怕被当作女作家、小女人 品头论足,便故意在白话和呓语两篇小说中反串男性角色出场,其他 作品也都刻意将自己的女性性别隐匿,唯恐因本身是女人惹来闲话遭殃。” 在从此越来越明亮一文中,徐坤对自己的男性化叙事视角做了进一步阐 释:“呼拉啦一道长风从天而落,雪地上开来一个女堂吉诃德”,“她提着她母亲 或是老祖母遗传下来的破枪稀里糊涂就登上了场,带着说不出的恐惧和忧伤。 她的母亲辈们曾经把那杆求解放的枪抡圆了挥过,现在轮到她来跟头把式地表 演操练了。我看见她握着那把枪暗自思忖了一下,随后就以反串男主角的方式 迅速亮了相。也许是她压根就已被教化得习惯于用他们的方式说话了,也许是 她有意把自己的真实性别隐藏着。她的那个女性性别是那么柔弱容易受伤,三 两句淫邪恶毒的话语就足以把她诋毁、坠入永劫。她得小心翼翼把自己的性别 护卫着,尽力把观众们的注意力引向她甩花了眼的铁拐勾连枪,可千万不要顺 藤摸瓜,顺着那枪杆来骚扰躲在面具后头的可怜兮兮的她。 原来,这种“反串男角”的叙述方式的选择,徐坤是有苦衷的。在男权话语 为中心的社会,女性作家很难争得自己的话语权,太过明显的性别意识很容易 被攻击,所以徐坤小心翼翼地把女性身份隐藏起来。殊不知,正是这无奈的选 择,让徐坤从女性作家中凸显出来,其小说也有别于其他的女性小说,显得睿 智而冷静。 徐坤采用男性化叙事视角写作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 是以“反串男角”的叙述者出现,另一类是直接以男性的身份出现。无论徐坤 以哪一种方式登场,都揭示出了知识分子,特别是男性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首先,以“反串男角 的叙述者出现。如含情脉脉水悠悠、斯人、梵 张钧新生代作家访谈录【m 】广西师范人学出版社,2 0 0 2 2 4 8 圆徐坤徐坤自述【j 】小说评论,2 0 0 5 ,( 1 ) 徐坤从此越来越明亮【j 】北京文学,1 9 9 5 ,( 1 1 ) 1 4 第2 章独特的文本风格 歌、先锋、鸟粪等作品中,徐坤就刻意隐藏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徐坤在 鸟粪中,直接以“思想者 的视角讲述故事。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著名雕塑 “思想者”,一直被奉为人类思想的象征,但是在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的中 国,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误解、轻视,最后只能淹没在鸟粪之中。小说无疑表 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他们无法表达自身,也不被大众理解,所以只能沉 默。 其次,直接以男性的身份进行叙述。徐坤的白话就是以男性为第一人 称叙述者讲述一群知识分子下乡锻炼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博士对伊腾处长敬酒 时说的话:“您永远是人事局摆弄我们玩的领导,我们永远是各个研究室的让您 拔拉来拔拉去的小小研究人员。只有档案袋里的照片跟您认识,没有谋面的机 会。这次我们算是见到您的真人了,真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家里的大哥就是您这个岁数,您得允许我叫您一声大哥。大哥,小弟敬您一 杯。 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写尽了博士们为了博取人事局领导一笑而推杯 换盏、讨好卖乖的可悲。 另外,徐坤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反讽、调侃的叙述风格也显得非常的“男性 化”,冷峻、睿智。如先锋中对那些伪先锋派艺术家的讽刺极为深刻,“批 评家敢想敢干,瞅准时机,再接再厉,又用集装箱塞满了成批成批的主义, 装到远洋货轮上往国内进口。据不完全统计,那一年批发和零售的主义总共有: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统归这一类) ,兽道主义( 人道主义和狗道主义 统属这一门) ,存在主义( 包括不存在主义) ,正佛洛伊德主义( 以及反佛洛伊 德主义) ,旧权威主义( 以及新权威主义) ,前现代主义及其后现代主义,上形 而下主义和下形而上主义”圆 徐坤凭着独特的超越性别的叙事方式,开拓了一条和陈染、林白那些“私 人体验化写作的女作家们不同的道路。她以文化视角而非性别视角展现男性 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及心理状态。 2 2 反讽性的艺术手法 反讽是小说叙事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它可以拓展作品的艺术空间,丰 。徐坤白话【m 】时代文艺j 版社,2 0 0 1 ,( 1 0 ) :9 霭徐坤女娲 m 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5 ,( 4 ) :2 0 9 2 l o 1 5 第2 章独特的文本风格 富作品的内在意蕴。关于反讽,布鲁克斯在反讽一种结构原则罩说,“反 讽是我们表达不和谐品质的最一般化的术语,是一种用修正来确立态度的方 法。 在深深体悟到精神世界的虚无的时候,反讽无疑是一个最有抗争色彩的写 作手法。徐坤写小说已经非常老道,她知道正面强攻的难度,于是采取了反讽 性叙述,把人物的多面性和生活的多面性揭示出来。 2 2 1 反讽性叙述 徐坤在悲怆与激情里面说道:“假如无法以理性去与媚俗相对峙,那么 何妨换个方式,抛几个佞语在它脚下,快意地将其根基消解。然后,御风西行, 无论是向灵境飞升,抑或是向魔域陷落,都会从容不迫,心止如水。所以徐 坤在文本中大量运用反讽性的描写,通过幽默、调侃的方式来彰显其作品的魅 力。 徐坤在全景式的勾勒中,于细微处调侃讽刺,暴露了知识分子、知识界及 整个文化现状的弊端,展示了类似在哈哈镜中才能看到的中国文化事实。在先 锋中有一段极为讽刺的话:“诗人在古典的阳光辐射下纷纷受孕,在遥远的遐 想年代罩喝着祖宗的羊水,产下一批批面目模糊的黄种试管婴儿。还未等满月 呢就插上草标急着卖孩子,丫头小子被抱走时诗人还假模假样的大哭小叫,待 到人走远了,这才抹抹鼻涕,把钱偷偷掖进了裤腰。”圆徐坤极尽讽刺之能事, 用“受孕”,“插草标卖孩子 做比喻,揭示了文学作品批量生产的现实,描画 出了“诗人”这类知识分子急功近利的嘴脸。 除了对知识分子本身进行讽刺外,徐坤还把笔伸向了整个知识界。梵歌 里佛学博士生导师真空教授去参观一座寺院,当得知一个小和尚不知道“玄奘” 是谁时便问道:“你看过西游记没有? 没听说过唐僧取经吗? “不料小和尚不 耐烦了,脖子一梗说:鹅干哈非知道唐僧不可? 鹅只要记住,释迎牟尼是鹅祖 宗,法海大师是鹅师爹,鹅就能成佛。 这段利用北方方言的谐音形成的幽默 文字,看似对当前佛教活动鱼目混珠现象的调侃,其实是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 的装模作样、趾高气扬地以正宗代理嫡系子孙自居的人的文化反讽。 在徐坤这里,知识分子昔同承担的社会使命与文化角色在现实闹剧中遭遇 幻灭,至高的文化事业也只不过是商品交易。游行进一步揭开了文化知识界 祝勇:性别之外的徐坤【j 】中困图书评论1 9 9 6 ,( 1 ) 圆徐坤女娲 m 河北教育版社,1 9 9 5 ,( 4 ) :2 1 4 徐坤臼话 m 时代文艺出版 l ,2 0 0 1 ,( 1 0 ) :1 3 0 1 6 第2 章独特的文本风格 的神圣帷幕。大学教授黑戊向我畅谈了“如果二十一世纪全体北美和欧洲人民 全都信奉起孔教来的壮观情景:“全体地球村的人民一打开自己的e - m a i l 电 脑信箱,就能看见一个梳着疙瘩髻,满脸都是褶的古代小老头出现在彩显屏幕 上,兢兢业业口若悬河地给大家讲着克己复礼的道德文章。圣诞节的时候又是 这个小老头戴上了小白胡子,挨家挨户往儿章们的袜子里塞线装本的论语 和诗经三百首,大人小孩读了以后就都淡泊自守,一点脾气都没有地一箪 食一壶羹滋溜滋溜喝略硬的大锅稀粥,后工业时代喝酒吃肉撑出来的物欲横流 的麻烦事就全都一扫而空啦。 圆在这番话赢得了众口一辞的喝采后叙述者写道: “为什么不组织起来成了个国际儒联呢? 虽然听起来跟国际足联有点 像,但这可是头和脚的区别差着天上地下呢。看样子足球一时半会儿是没法踢 出亚洲了,不妨把儒学先踢出去聊以解颐解闷吧! 固这段文字把一些人在封闭 状态下的自大模样讽刺得入木三分,而这又恰恰是知识界一些人的真实状态。 沈晓莉对徐坤这种独特的语言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其语言所指则常以能 指化的形式逃避对现实世界的价值追问,即在不同类型话语,不同风格话语 的肆意拼嵌中,实现话语与语境的分离,说话者与话语的分离,从而造成意义 的变形,并打破指义的单向性。其结果有时是意义的虚无,有时则是意义的深 化,有时又不过是在渲染一种氛围”。固以冷峻的态度旁征博引,以犀利的笔锋 进行讽刺,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在“戏仿 与随意拼贴的叙述中,造成一种反 讽、错位的效果,这就是徐坤小说语言的魅力。 2 2 2 利用谐音泛化名字的所指 中国人的名字不单纯是简单的语言区分符号,往往还表达着一种特定的含 义。徐坤在为我们刻画了一系列知识精英的形象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独具个 性的名字。徐坤或利用谐音来泛化名字的所指,或利用名字表达希望或哀叹理 想的缺失。总之,这些名字都饱含了深刻的意蕴。 撒旦、鸡皮、鸭皮、屁特、朱丽叶、孙悟空等本是为我们所熟悉的名字。 但当它们出现在徐坤的作品先锋当中时,其实都另有含义:撒旦是傻蛋的 谐音,鸡皮是“嬉皮 谐音,鸭皮是“雅皮”的谐音,屁特也就是“痞子一代”, 徐坤遭遇爱情 m 长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