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饮流器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饮流器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饮流器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饮流器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饮流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国传统饮流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也受社会环境影响。饮 流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也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每个时 期的器皿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 活样式、制度、风俗、礼仪等。对其的探讨,也是为了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研究。 本文通过收集已有研究成果、对博物馆的考察以及对民俗文化的 研究进行论述。首先从传统饮流器的概念以及传统饮流器的分类对饮 料器进行了阐述,对各时期主流材料的饮流器做了详细的统计,并配 以有代表性的图片,力图在文中再现中国古代饮流器皿的繁荣;然后 对传统饮流器的文化性进行分析,包括传统饮流器的用途、传统饮漉 器材料的文化性、传统工艺技术的文化性、饮流器纹饰的文化性、饮 流器礼仪的文化性等几方面,从美学、材料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角 度对不同时期、不同材料特性的饮流器以及饮流器使用方法、场合等 入手,对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本 文从饮流器在现代生活中的状况和展望对饮流器在现代的变化和发 展进行了研究,从材料、工艺、饮料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变化入手,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分析,对饮流器在当今生活的影响及其地 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其前景的几点看法。 对传统饮流器的研究,了解中国传统器皿的发展轨迹,一方面有 助于对现代饮流器的开发和制作;另一方面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 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饮流器的研究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饮流器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需求。 关键词:饮流器材料文化技术 a b s t r a c t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d r i n k i n g v e s s e l sh a s l o n gh i s t o r y , w h i c h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f l u e n c e db ys o c i e t ye n v i r o n m e n t 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c a n n o to n l ys a t i s f yp e o p l e sb a s i cl i v i n gn e e d s ,b u ta l s oc o n n e c tw i t ht h e l o c a l c u l t u r e ,v e s s e l s i nd i f f e r e n t e p o c hp r e s e n t t od i f f e r e n tv i v i d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 r e f l e c tl i v i n gs t y l e ,s y s t e m ,c u s t o m ,a m e n i t yo fp e o p l ei n d i f f e r e n te p o c ha n dr e g i o n r e s e a r c ho f 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i sa l s oas t u d yt o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h i st h e s i sg o e so nt h eb a s i so fc o l l e c t i o no fr e s e a r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 , e x p e d i t i o no nm u s e u m sa n dr e s e a r c ho nf o l kc u l t u r e f i r s t l y , d r i n k i n g v e s s e l sa r ee l a b o r a t e df r o mt h e i rc o n c e p ta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e i r p r o s p e r o u s n e s si sr e f l e c t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b yd e t a i l e ds t a t i s t i c so nd r i n k i n g v e s s e l s m a i nm a t e r i a l sa t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w i t h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i m a g e s s e c o n d l y , a n a l y s i so n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c u l t u r e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 c u l t u r e si n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u s a g e ,m a t e r i a l s ,m a k i n gp r o c e s s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d e c o r a t i v em a r k sa n d e t i q u e t t e s ,e t c a n a l y s i s a n d r e s e a r c ho n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s s p e c i f i c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f r o m d r i n k i n g v e s s e l so f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m a t e r i a l ,u s i n g m e t h o d sa n do c c a s i o n st h r o u g he s t h e t i c s ,m a t e r i a ls c i e n c ea n ds o c i o l o g y , e t c t h i r d l y , r e s e a r c ho n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p r o m o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i rc u r r e n ts t a t u si n d a i l yl i f e ;r e s e a r c ho nd r i n k i n g v e s s e l s i n f l u e n c ea n dp o s i t i o ni n d a i l yl i f ef r o mm a t e r i a l s ,m a k i n g p r o c e s s e s ,d r i n k i n ga n ds h i f t so np e o p l e sh a b i t sw i t he x a m p l e si nr e a l l i f e ;a n dm yp e r s o n a lp o i n t so fv i e wo n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p r o s p e r o u s n e s s r e s e a r c ho f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s t u d yo f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a c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i no n es i d e ,i tw i l lb ec o n d u c e dt od e v e l o p i n g a n de x e c u t i o no fm o d e m 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i na n o t h e rs i d e ,t h es t u d yw i l l p r o v i d ean e wv i s u a la n g l ef o rr e s e a r c h i n go fc h i n aa n c i e n t l yc u l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d e a lw i t h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a n a l y s i so f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 r e g a r d e dt h ec o n n e c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a n d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w h i c hr e f l e c tt h ed i f f e r e n ta e s t h e t i cs t a n d a r d s a n dc u l t u r ed e m a n d k e yw o r d s :d r i n k i n gv e s s e l s ,c u l t u r e ,m a t e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插图索引 图l 一1 鸟鱼纹彩陶瓢箪”4 图1 - :2 网船形彩陶壶5 图1 3 彩陶钵”5 图1 4 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5 罔l 一5 紫砂壶6 图1 6j 苛铜提梁卣”7 图! 一7 需7 图1 8 青铜角8 图1 9 觚8 图l 一1o 折觥9 图1 1 1 四羊方尊9 图1 12 宴乐铜壶10 图1 13 饕餮纹纹瓿l0 图1 1 4 提梁岙1 l 图1 15 越窑莲花盏托1 1 图1 16 青釉剔花倒装壶1 1 图】一17 汝窑出戟尊12 图1 18 青瓷双流鸡首壶l2 图1 19 成化斗彩鸡缸杯”1 3 图l 一2 0j 矗合杯1 3 图1 2l 八瓣莲花白一! ;:盏14 图1 7 2 八仙执壶1 4 图l 一2 3 银杯1 4 l 一2 4 银龙槎14 图l 一2 5 金壶14 图l 一2 6 皮囊l5 图1 2 7 象牙杯1 6 图2 1 宋青白瓷执壶2 2 图;7 , - 2 宋青白瓷盏托2 2 图2 3 宋青白刻花注碗2 3 图2 4 龙纹杯2 6 图2 5 龙纹高足杯2 6 图2 6 犀角龙纹杯2 7 图2 7 青铜酒器2 8 图2 8 青铜酒器二2 8 图3 1 _ 一次性杯3 4 图3 2 可口可乐3 4 图3 3 叻叫非杯“3 4 中国传统引流器探析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弦影年6 月7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留。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垒垒j 舟日期:晰月f 日 剥醛氢白c 、孝嗍:硝朋日 中闰传统引流器探析 引言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类发明了各种烹饪方法,制造出了 各种各样的美味食物。佳肴纵有千变万化,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 饮食需要,我们在食物之外,还需要饮料。平淡的白水尽管取之不 尽,但人们却不能满足与此,试图获得更多的饮料,如奶水和果浆。 不仅如此,人们还取植物原料费心制作各种饮料,如茶、酒等。饮 料随着人类的文明而进步,而食用饮料的器具也有了悠久的历史。 从最开始的原始竹木等原始材料的饮流器到后来的陶器、青铜器、 漆器、瓷器、金银器、玉器等,饮流器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分类 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饮流器从最开始单纯的器具,到后来发展 为爱好、个人的生活习惯乃至垦人待客;l 伊甚至成为一种独特的 文化现象。饮流器具种类繁多,各适用于不同场合,其结构、特点 及其艺术价值包含极丰富的民族习俗,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来说也并 不为过。作为长期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饮用器具,对其的研究, 必能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研究和理解。 而对于文化,英国“人类学之父 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 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 和习惯的复合体。而在“文化功能主义”学者马林诺夫斯基看来, “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他都是 直接的或问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 如果我们机械地用“饮流器”对 照定义,我们不能否认饮流器是具有部分文化的特征的。首先, 饮流器作为功能效用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性的两个方面:物质功能 是指器皿必须是生活实用品,是为满足人们需要而创造的物质产品。 良好的饮用功能是构成饮流器形式完美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功能合 理的器皿就能成为美的器皿。功能效用不能取代形式美,但是完美 的造型必需具有良好的功能。精神功能是饮流器不仅在使用能看到 并要接触,不用时还能作为艺术陈设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其次, 饮流器是饮食活动中的中心物品。当然,饮料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垒 硕:i j :学侮论文 关重要的,但每次消费活动结束时,作用和意义也就随之终结了。 而饮流器作为饮食消费活动必备品,却在消费活动结束后有着较为 恒常、持久的文化意义,其不易消耗性使之成为饮料的文化精神内 涵的重要传载体。历史上每个时代遗留下的饮流器能使人焕发精神 并深刻了解每个时期的饮料文化特性乃至人们生活习俗。可以说, 中国古代的饮流器在人类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古代的饮流器凶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产生,随着历史的演变, 它成了高雅艺术品和世俗生活用品的统一体:它与文人的关系密切, 是文人心灵的折射,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作为历史产物的饮流器 因其满足了人们刁、= 断变化的需求而不断发展,每个时期的茶具呈现 出鲜明的个性,通过对饮流器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视当时的社会文 化,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一传统饮流器概述 饮流器是指人们在口常生活中盛放、饮用饮料的器具。在巾国 古代,饮流器主要指茶器、酒器等。由于生活习惯、饮料种类、地 区文化的差异,饮流器在不同时空都有各自的特点。 有道是:至若救渴,饮之以浆:镯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 之以茶。各种饮料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且历久弥 新。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饮料也有了不同的要求,从 最开始满足人基本的饮用生理需要,到后来成为生活的文化,成为 地区的乃至国家、民族的一种文化。如中国的茶,分为“喝茶”与 “品茶 。喝茶仅仅是为了解渴、消食、提神,其所注重的只是荼的 物质功能而已:而品茶则注重品味、鉴赏,其中己注入了文化的内涵。 所以,中国茶艺讲究饮茶器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1 饮流器起源简叙: 茶酒出王见以前,饮水器具以储存为主要功能,并未成为_ 种单 独的饮用器具,其使用以饮、食混用为主。据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记载:“神农尝百草,曰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反映了在四五 干年前茶叶已经为人所知。茶在当时是以解毒药剂山现的,其食用 中国传统引流器探析 也以吞嚼、外敷为主,也就谈不上使用茶具。史料表明,直至春秋 战国时期人们才开始饮茶,到秦汉期间,饮茶风习才逐渐传播开来。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饮茶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 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 过,尧时饮食器为土缶。按现有史料而论,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 器具的是西汉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 , 这是一份契约中偶然提及茶具,而明确表明有茶具意义的最早文字 记载则是西晋左思的娇女诗,诗内有云“心为茶芬剧,吹嘘对鼎 。 其中的“鼎 当属茶具。 酒器的发展较茶为早。酒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我国民间一般 流传有仪狄酿酒、杜康酿酒、猿猴酿酒乃至酒星酿酒等等。在酒发 展的早期,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不适合饮用,而是食用, 当时的酒器也应该是一般:| 勺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到公元前 6 0 0 0 多年前的新时期文化时期,已出现了类似后世酒器的陶制品。 在山东泰安附近的大纹口出土了大量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其中有 相当精美的带圆耳的小茶碗形酒杯和带孔的高脚酒杯。随着制酒工 艺的一步步精深,装酒的器皿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2 饮流器的类别 茶、酒等饮料的出现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欢。由于其不同的口 感,茶、酒由简单的药物、饮料发展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用 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或以茶为饮,或以酒为好,以 此二者怡然自乐,宴待来宾。不同的场合,茶、酒也就成了不同的 礼仪符号。而饮流器作为饮用的器具,自然在不同的场所有了不同 的需求。我国饮流器的发展史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 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从粗糙到精致的历 程。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茶壶,历经几千年的 变迁,饮流器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写照。 随着茶、酒文化的发展,品种的增多,饮用方法不断改进,饮流器 也不断地变化,制作技术不断完善。历代名师创造了形态各异、丰 富多彩的饮流器艺术品,流传下来的传世之作,均是不可多得的文 叶羽茶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1 1 1 ,1 1 5 页 硕十。学位论文 物古董,无论是官窑的瓷器杯、碗,还是民问艺人创造的漆器或竹 编器具,都会令人叫绝。f 而我们从饮流器的材料出发,对其做一 个系统的统计。 2 1 陶制饮流器 陶器由粘土或以粘十、k 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 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瓷艺术就是指烧制j 艺及其造型、 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它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 堪称标志性的特征。它是人类第一次运用火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而! 忙产的生活用具。 作为最原始的陶器,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其功能固然 是饮、食混用。如庙底沟的“小底鼓腹钵”,半坡的“船行网纹彩陶 壶”,马家窑的三连杯等等,它们的功能主要以取水,储存食物为主, 饮用功能不过是其功能之,并不能将其称之为饮流器。由于茶最 初是以药物为人所知,在商代以前还不能作为一种饮料出现,所以 我们在陶器发展的早期讨论的饮流器一4 般以酒具与饮水器为主。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物资逐渐丰富,食物种类的增 加,简单原始的陶制容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生活器具 的分工也越来越详细。山制陶工艺的进步,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陶 具器型,这也为饮具的分工提供了可能性。我国最早的酒具产生于 6 0 0 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河 姆渡文化遗址中均有陶制饮流器出土。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 山文化时期为代表,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 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 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 足杯、高柄杯、斜罐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2 1 1 仰韶文化制陶业 在陕西临潼发现的姜寨遗址建于公元前4 6 0 0 一 前3 6 0 0 年,是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以仰韶 文化为t 的部落遗址。姜寨遗址中发现的许多精美 陶器,反映一r 仰韶文化制陶业的发展水平。( 图1 1 ) ”姜松荣中国工艺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 0 0 4 2 中国传统引流器探析 网格纹等。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 2 1 4 马家窑型彩陶 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晚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 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造型有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盆、 敛门浑口瓮、侈口有肩尖底瓶等。 彩陶底以飞橙黄为主,常绘黑彩,也有黑白两 色和黑绘中加绘红彩的。仿生花纹仍多鸟纹及鸟纹 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 均匀,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动感。另外, 有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内彩即在 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 2 1 5 山东龙山文化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 千多年前我 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 为“黑陶文化”。因1 9 2 8 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 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 色陶器。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 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的造型品 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 l i ) 、 豆、杯、鼎、等品种。( 图卜4 ) 2 i 6 河姆渡文化 因1 9 7 3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而得名, 它是长江卜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存。距今有近7 0 0 0 年的历 史。十的陶器数量很多,绝人部分为夹炭黑陶。即在陶十中羼入 植物茎叶和稻壳,在烧制巾因炭化作用而形成。器型有釜、罐钵、 盆、舷等,其中六角形椭圆盘,多角形口釜,造型别致,为其他文 化所不见。 2 1 7 紫砂器 紫砂壶的出现在明武宗正德年问以后。从此蔚 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问 不断有精r 胃,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 绝寰字。( 图1 - 5 ) 2 2 青铜类饮流器 最能体现贵族风度的,还是庄重沉练的青铜器。考古学家将青 铜器的铸造与使用看作是早期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直称为青铜时 代。中国的青铜时代通常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商周时代,是 青铜器使用最普遍的时代。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 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 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 青铜器共分为食器、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 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 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 主要是爵与觚,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 印。 到汉代,作为饮食器皿的铜器并没有完全退出人们的食案,不 过无论种类、数量、纹饰,都已不能同商周时代相提并论了。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 些: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每一种器具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 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 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 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2 2 1 碍 中国传统引流器探析 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聋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 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 下有长足。驿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 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 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 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 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卑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 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 周早期,铎多为圆底或肥圆的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 缉。 2 2 2 卣 盛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作用是 祭祖。造型多为椭圆形。颈微束,垂腹圈足,带 提梁,俗称提梁卣,也有部分方形和直筒形卣。此 外,鸟兽形有提梁的盛酒器,习惯上称为鸟兽形卣。 己发现的鸟兽形卣有双鸟、单鸟、虎等造型。( 图 1 - 6 ) 2 2 3 爵 饮酒器;f i l l 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圆腹, 也有个别方腹,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 1 1 f f :, j 酒的流槽) ,后部有尖状 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夏 代爵胎体轻薄,制作粗糙;椭圆形器身,流长而狭,短尾,流口间 多不设柱,平底,一般没有铭文和花纹,偶见有连珠纹者。商早期 流与口之间开始出现短柱,下腹部中空;有的透镂有圆孔,以便温 酒加火时透风。商中期后,爵演变为圆身,圆底, 流口增高,多设一柱或二柱,柱身加长并向后移, 三足粗实且棱角分明,器身加厚。商晚期至西周早 期爵体厚重,制作精美;爵身饰有饕餮、云雷、蕉 叶等精美的纹饰,上端和柱上也饰有动物形象有少 数无柱而带盖的爵,盖铸成兽首形。西周前期还有 一种器表铸有扉棱的爵,往往以云雷纹作地,饰有 两层或三层花纹,纹饰繁而精美。西周后期,爵逐渐消失。( 图卜7 ) 2 2 4 角 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1 付期。是卜级一a 吏及半 七数量很少。器物造型与爵相似,彳、= i 司之处足| j 沿 无柱,流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多有盖, 有的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非常美观。传世有一 件角的杯体中有管状流,形制和二里头文化时期 的陶角相似,可以认为这是日自,j 所知最早的角。商 代和西刷早期的角有盖。两周中期以后,角便彳、= 复 存在。( 图1 8 ) 2 2 5 角瓜 饮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造型为圆 形细长身,喇叭形大r ,侈细腰,俐足夕f 、撇。抓身一卜腹部常有 一段凸起,丁近圈足处用两段靡棱作为装饰。商早 中期,觚的器身较为粗矮,圈足部有一“十”字孔。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中腰更细,口沿和 圈足外撇更甚,圈足 二无“十 字孔。这一时i 期的 觚胎体厚霞,器身常饰有蚕纹、饕餮、蕉叶等纹饰。 四周后期,觚逐渐消失。( 图l 一9 ) 2 2 6 方彝 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两刷中期。彝本是青 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 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一卜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 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 腹状。方彝的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 条或8 条f j b 起的扉棱,全器满饰 云雷纹地,上凸雕 _ h 兽面、动物等纹样,给人以庄蕈华丽的感觉。 商代晚期的方彝一般多是直壁,上u 火于底部。在河南安阳妇好墓 曾 j 土一件长体有肩附耳式的方彝,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有斜肩, 犹如两个方彝之组合,故人称偶方彝,是商代晚期的代表作。西周 早期的方彝四壁多作弧线状,【大i 此器腹鼓h ,圈足上的缺口也多不 见了。四周中期的方彝订作直角方形的,即器的上l j 与底部一样大 中国传统引流器探析 小,此为方彝的最后形式,流传较少。 2 2 7 觥 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两周早期。椭圆形或 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 或长鼻j 二卷的象头状。有的觥伞器做成动物状,头、 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 尊、鸟兽形卣相似,凶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 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 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图卜1 0 ) 2 2 8 盆 大型食器与水器。流行于春秋时期,战围秦汉也可见到,用途 与盂相同,盛放熟食兼用盛水。器形为圆形,折肩,深腹,平底、 双巧耳或善耳。多数带差,有底设三足的。器身多饰有考秋战围f ! 流行的铜器纹样,亦有少数为素面。 2 2 9 尊 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 后期偶有所见。尊与彝一样,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 宋朝之后开始专指一类器物。尊的基本造型是侈 口,长颈,网腹或方腹,高罔足。商早中期,尊均 有肩,圈足上多带“十”字孔,主要是圆体尊。商 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方形尊仍带肩,肩上多饰有数 个圆雕兽头;觚形尊又称大口筒形尊,形似抓而体较粗,商晚期圈 足上有“十”字孔或象征性的“十”字,函周早期“十 字消失。 这两种尊器表多饰有凸起的靡棱,雕铸着繁绳厚重的蕉叶、云霄和 兽面纹,显得雄浑而神秘。西周时,又出现了垂腹的圆尊,形状为 大口,长颈,鼓腹下垂,圈足低矮。整件器物线条柔和,花纹也比 较简单,已失去了有肩的圆、方形尊和爪形尊的气势。( 图卜1 1 ) 除上述各式尊外,商刷至战圉期间还有牺尊。将尊铸成牛、羊、 虎、象、豕、马、鸟、雁、风等动物形象,统称为牺尊。牺尊上装 饰有各种华丽的纹饰,兽背或头做成尊盖,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 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 硕十! 学位论文 2 2 10 壶 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装酒和 装水。壶使用的年代较长,式样也很多,大致有圆 形、方形、扁圆形、八角形、弧形等。断面为扁圆 形,深腹下垂,带扁方形贯耳和圈足的壶大多为商 代器物,但商代也有长颈鼓腹的圆壶。西周壶除承 袭商代式样外,多设有圈顶壶盖,盖可倒置用作杯。 耳多为半环耳或兽首衔环状耳。春秋壶造型较商周 壶轻巧,多为扁圆壶或方壶。战国相汉代的壶由垂腹改为鼓腹,下 腹部内收,圈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而稳重,显得秀丽灵巧。 这一时期也有提梁壶,提梁用数十节铜链串接而成,便于外出携带。 弧形壶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造型为长颈,圆腹,腹旁有鉴, 平底或圈足、壶颈向一侧倾斜:形状类似瓢瓜。( 图卜1 2 ) 2 2 1 1 钫 酒器,即方壶。战国末年改称钫,多为素面,流行于战国末期 至汉代。造型为方身,长颈,大腹,圈足,带盖。少数器身有花纹, 花纹不用铜器传统图案,多用菱形或三角形等几何纹饰。 2 2 12 鲁和瓿 基,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造型有圆 形、方形两种。圆形理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 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 形基多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数为平底;有盖,盖 作斜坡式屋顶状;下腹近圈足处亦有穿鼻。誊的器身一般都满饰花 纹,常见纹饰有饕餮纹、龙纹与蕉叶纹等。繁缛的 花纹配以厚重的胎体,显得深遂神秘,凝重大方。 瓿,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 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 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 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 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图1 - 1 3 ) 2 2 13 岙 中国传统引流器探析 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主要用 途是盛水以调酒。基本造型为圆腹,带盖,前有流, 下设三足或四足。商周时期,岙口大,腹深,流直, 多作分档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则多做成空心。 春秋战国时,岙口变小,腹部扁圆,流往往做成弯 曲的鸟头或兽头状,蹄形足较为常见,有的蹄形足 做成动物形象。许多岙还加上弯曲的提梁,并用环索连结岙盖与提 梁,造型轻盈秀巧。( 图卜14 ) 2 3 瓷器饮流器 陶与瓷的区别主要有四点:一,胎质不同,陶用普通的黏土, 而瓷用高岭土;二,烧制温度不同,陶烧制温度为8 0 0 摄士度左右, 瓷则需要1 3 0 0 摄士度以上;三,陶无玻化现象,瓷有玻化现象;四, 陶有定的吸水率,瓷的吸水率极低甚至没有:q 1 也千瓷器外观、吸 水率、造价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陶、青铜等器皿,瓷器迅速在生活。 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得以全面普及。 2 3 1 商周至两汉 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 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 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 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 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 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 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颜色由 深变浅,提高了洁白度。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 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1 2 0 0 摄士度以上高温 烧制后,胎釉结合在起,使器物具备了瓷器的条 件。主要器型有:尊、葫、盂、罐、盖罐、提梁壶、 鼎、瓮、算簋、酹、杯、钵等,绝大部分器型仿当 时的青铜器器型而作。 。姜松荣中国工艺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 0 0 4 2 随着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r i 的饮料,洒的进一步推_ 一,制瓷技 术的进一步发展,饮流器的数量、器型有了长足的进步。 2 3 2 隋、唐代 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瓷器的使用在 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 茶具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利t 器肌,几乎无所不备。如注子, 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 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在 唐代,茶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也更讲究饮茶 情趣,乃至形成独特的茶文化。由此茶具也就有了 细致的发展。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 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朝陆羽的著作 茶经中有详细记录。五代时的饮流器造型则较 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 2 3 3 宋代 在宋代所有的工艺美术种类中,瓷器被公认为 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它最集中体现了宋人在精神与 物质方面追求,成为社会各阶层审美趣味和理想的 结合,宋瓷是雅与俗的统,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文 化底蕴和它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精神,使它远远超 越了瓷器作为一般器物的功能,而成为一种民族文 化的象征。m 制瓷技术的进步,茶、洒文化的发展,使的宋朝的饮流器型也 较前朝更为丰富,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专门写了“论茶器”, 虽然其中许多器型属于制茶器具,有别与我们现在讨论的饮流器, 但也足以反映当时饮流器的制作工艺的发达。如茶盏、茶匙、汤瓶 垒在笙 可4 t r0 2 3 4 元、明、清时期 宋代以后各朝的饮流器型虽然继续有着不同的发展,在:工艺上 不断取得了进步,但在器型j 二大部分都沿用前朝器具,因而饮流器 。姜松荣中国工- e 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 0 0 4 2 中国传统引流器探析 的发展也就更多的表现在了制瓷的工艺上,而非饮流器的式样。 如元朝的青花工艺举世闻名,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 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 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 明代的青花、斗彩( 图l 一19 ) ,祭红酒器最有特色,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 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 造型轻重适宜。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 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 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 可称是空前之作。目前传 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 执壶( 流口为葫芦形) 、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 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 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 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墩式碗、磨盘式香盒、 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 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有大 罐、大瓶等,器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 方斗杯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 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 清代瓷制酒器具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 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 马蹄尊、象腿尊、风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 棰瓶、布布橙、倒载、杉1 3 n t 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 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 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 菊瓣盘等。 2 4 其他材料饮流器 由于取材难度,工艺技术要求,古代饮流器大 多以陶瓷器等为主;同时,各时期的王公贵族为了 表现自己经济、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处于宗教、 硕卜学位论文 礼仪各方面的需要,亦或由于取材便利程度,也有大量其他材料的 饮流器的产生。主要有玉制饮流器、金银饮流器、漆器、皮制饮流 器等等。这些饮溜器在器型上大多沿用其他材料饮 流器器型,在工艺上有其独特之处。 2 4 1 玉制饮流器 主要以壶、盏、杯等器型为主。汉代许慎说 文解字说:玉是“石之美有五德者”,认为玉有 五个特性。辞海说: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 石 。在民间,常用它比喻洁白美好,纯洁无瑕。 在古代,玉器主要作为礼仪、殉葬、装饰之用。玉 作为生活用具,大约始于东汉。河南洛阳市文物工 作队收藏的三国魏玉杯,就是用玉雕琢而成的一件 生活用具。主要用来盛装饮料,是种高贵的饮茶 器具。 2 4 2 金属饮流器 金属饮流器不仅包括青铜器,同时也有广泛使 用的金银、珐琅器等工艺品。其造型大多以已有的 饮流器造型为主,只是由于工艺的不同,表现出来 的质感、外形有一定的差别。 在金银器方面,中国古代不似西方那样喜欢用 金银打造食器,较早的金银饮食器皿是属于战国时 代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和金杯是所见不多的例 子。西汉时代以后直至唐代,见到一些舶来的金银 器皿,造型及纹饰都不属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唐代 字八世纪中| 1 - f 起,金银器的制作渐入盛期,不少仿 西方的器皿,有的为西器造型东方纹样,别具一格。 唐时也制作了不少纯唐式的器皿,或清素典雅,或 富丽玲珑,二 艺十分精湛。唐代金银饮流器的主要 器形有杯、壶、碗等,一般都满饰精美的花草类纹 饰,显得富丽堂皇。更有一种“金花银器”,器表 刻纹又经鎏金处理,十分绚美,它是唐以前不见的 中国传统引流器探析 新兴金银工艺。 考古发现的唐代金银器以达干件以上,它是仅限于上层统治者 使用的高档饮食器具,所以它的辉煌之美,不是一般人所能欣赏得 到的。唐代以后,作为饮食器的金银器制作已没有那样大的规模, 使用的范围多限于皇族和高级官吏,明代帝陵中就有发现,清代宫 廷中也保存不少。 2 4 3 漆器 漆器主要以食器为主,饮流器主要以杯、樽、壶的式样为主。 古代漆器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是西汉时代,汉代漆器出土数量很多, 不少保存的也很好,而且大多为饮食器皿。当时精美的漆器造价很 高,按盐铁论散不足的说法,“一杯绻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 万人之功”,其珍贵可以想见。首先是宫廷的饮食器皿基本都以漆器 充任,g :漆器刻有“大官”、“汤官”字样,即为宫廷用器其次 贵族官僚也崇尚漆器,使用数量也很大。长沙马王堆两座汉墓用于 随葬的漆器近五百件,作为饮器和食器的耳杯就有半数之多。 汉代以后,作为饮食器皿的漆器数量锐减,这当与瓷器的兴起 有关。不过各代仍能制出一些漆器精品,如唐代华丽的金银平脱和 雕器( 剔红、剔犀) 漆器,宋代一色和锣钿漆器,明清的描金、雕 填、戳金、百宝嵌漆器等。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 琥珀、玳瑁、锣钿、象牙、犀角、玉石制作成嵌件,再漆器表面镶 成绚丽华美的浮雕画面,显示出一种别类漆器不见的珠光宝气效果。 2 4 4 玻璃器 古代高级的饮食器皿,还有所见不多的玻璃器。玻璃器出现在 先秦时代,汉代已有了玻璃杯盘,同时输入了一些罗马玻璃器皿。 两晋南北朝时代,除罗马玻璃器外,又输入了一些萨珊玻璃器。北 朝时中国已掌握吹制玻璃技术,到唐代时有了不少本土生产的玻璃 器皿。 玻璃杯在唐代是备受欢迎的高级饮器。它的亮 丽之美是其他器皿所不能比拟的。有关唐史的典籍 就有不少外国谴使进贡玻璃杯的记载,也有一些使 用玻璃杯的记述,如太真外传中就有“太真持 玻璃七:蠢杯,酌凉州所献葡萄消”的i 一,农i l j j 玻璃杯存j 钏j 也1 i 足 般人能李受得n 杓。 2 4 5 皮、骨制饮流器 在远古f f 弋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彳 泛大量使用较为简单的 骸骨、皮肇制作饮流器,油漆特殊的意义。如皮囊、象牙杯等。山 _ 二其利料1 i 易保存,所以流传卜来的实物并不多。 2 4 5 竹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