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方干及其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方干及其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方干及其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方干及其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方干及其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方干及其诗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方干是晚唐著名的隐逸诗人。本文主要探讨方干的生平和交游,仕进情结,隐逸心 态和佛教思想,在此基础上分析方干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 方干幼有清才,连续十余举不第,遂隐居镜湖而终老,但他并未止息仕进之想,仍 然不断进行干谒,并与中下层文人,佛道教徒广泛交游。 在晚唐,科举是士人的唯一进身之阶。方干恪守着由士入仕的这一人生信条,在科 举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希望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由于晚唐科场的黑暗,诗 人连应十余举不第。在通过科举实现人生价值无望的情况下,他把诗歌当成了科举的替 代品,希望通过诗歌自课,自遣,自立。他苦吟为诗的潜在心理,仍是为求得一第。他 选择了一条清高体面的退路归隐。隐居镜湖的生活是清贫孤寂的,但这不是方干诗 歌的主旋律,它的主旋律是萧散闲适。他优游山水园林,栖心佛禅庄老,以此化解内心 的矛盾和痛苦,为自己的隐逸生活营造悠闲自由的情调。 方干的诗歌有三百三十九首,酬赠诗占其诗歌总数的一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 人的用世之心。除酬赠诗外,方干还有大量的隐逸诗,山水咏物诗、涉佛诗和其它诗作。 无论何种题材,方干的作品多是围绕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内心情感展开的。这是时代使然, 方干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对现实的无力感,迫使他逃避在自己的小我生命中,专注于 一己之思。 方干学习贾岛的苦吟,他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言的精工锤炼、 构思的新颖精巧、境界的清小闲远和感情的雅正平和。 关键词方干仕进隐逸题材内容艺术成就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f a n gg a nw a saf a m o u sp o e ti n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t h e s i s ,f o c u s e do nf a n gg a n s l i f e ,m a k i n gf r i e n d s ,h i sc o m p l e xw h e t h e rb e i n gag o v e r n m e n to f f i c i a l o rah e r m i t , h i s m e n t a l i t yo fs e c l u s i o na n dh i sm i n do fb u d d h i s m o nt h i sb a s i s ,a n a l y s i st h es u b j e c ta n d 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o fh i sp o e m s i nt h ey o u t h , f a n gg a nh a dat a l e n ta b o u tp o e m h ec o n t i n u e dt ot a k ep a r ti nt h ec i v i l s e r v i c ee x a m s ,b u tf a i l e d s oh em a d eac h o i c et ol i v ei ns e c l u s i o ni nj i n g h uu n t i l lt h el a s t m o m e n to fh i sl i f e b u th en e v e rg i v eu ph i si d e a lt h a tt ob eag o v e r n m e n to f f i c i a lt h r o u g ht h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h ec o n t i n u e dt ov i s i tt h en o b l e s ,m a k ef r i e n d sw i t ht h em i d d l ea n dl o w e r l i t e r a t i e s ,b u d d h i s tm o n k sa c t i v e l y i n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 c i v i ls e r v i c ee x a mw a st h eo n l yw a yt oa c h i e v ei d e a l s f a n gg a n r e s p e c t e dt h i sb e l i e f , d i f f i c u l t l ya h e a do nt h i sr o a d ,h o p i n gt h a tt h r o u g ht h ec i v i ls e r v i c e e x a m st or e a l i z et h ev a l u eo fh i sl i f e b u tb e c a u s eo ft h ei n j u s t i c eo ft h ee x a m s ,f a n gg a n f a i l e d a tt h i sh o p e l e s ss i t u a t i o n ,h et r e a t e dp o e m sa st h ee x a m s ,h o p i n gr e a l i z et h ev a l u eo f l i f eb yt h ep o e m s t h ep o t e n t i a l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o fh i sp a i n s t a k i n gr e c i t i n g ,w a ss t i l lt h ec i v i l s e r v i c ee x a m s h ec h o s eah a u g h t ya n dh o n o r a b l ei e t r e a t s e c l u s i o n t h i sl i f es t y l ew a s p o o ra n dl o n e l y , b u ti t s n o tt h em a i nt u l l eo ff a n gg a n sl i f e i t sm a i nr h y t h mw a sl e i s u r e a n dl i b e r t y h ew a l k e di n t ot h en a t u r ea n dr e l i g i o u s ,t or e s o l v e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a n ds u f f e r i n g i 1 1h i sh e a r t f a n gg a n h a s3 3 9p o e m s ,a m o n gt h e s ep o e m s ,ah a l fw e r ew r o t ef o ro f f i c i a l sa n df r i e n d s ,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p o e t sd e m a n df o rp r o g r e s s f a n gg a na l s oh a sm a n yp o e m sa b o u ts e c l u s i o n , l a n d s c a p e ,o b j e c t sa n db u d d h i s m n om a t t e rw h i c hs u b j e c t ,f a n gg a n sw o r k sa l w a y sr e v o l v e h i sl i f ea n di n n e rw o r l d p e r i o dd e c i d et h i sc r e a t i v et e n d e n c i e s f a n gg a nh a dn ow a yt o o v e r s t e pt h es a dp e r i o d t h eo n l yt h i n gh ec a nd ow a sw r i t i n gh i sl i f ea n dm o o d f a n gg a nl e a mj i ad a o sp a i n s t a k i n gr e c i t i n g t h e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h i sp o e m s h a sf o u ra s p e c t :t h e :l a n g u a g e sd e l i c a t e ,t h ei d e a si n g e n i o u s ,t h er e a l m sc l e a r , t h i na n d l e i s u r e l y , a n dt h ef e e l i n g s su n d i s t u r b e da n dm i l d k e yw o r df a n gg a nc i v i ls e r v i c ee x a mc o m p l e xo fr e c l u s es u b j e c t 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日期: 宁名丘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r p :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4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砒大学学位腿姗题鼬( 南俭颤瓣咿j i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石铩澎) 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 资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 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 学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 容。如果违反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吼中# 月卫日 日期:竺互年么月上日 日期: 年月止日 引论 引论 方干,字雄飞,睦州桐庐人,晚唐著名的隐逸诗人,时称“方处士 ,私谥“玄英。 方干少有清才,连应十余举,却由于种种原因未第,遂选择隐居镜湖终老。但方干并未 止息仕进之想,仍不断干谒,求荐求仕。在科举无望的情况下,他把诗歌当作科举的替 代物,苦吟为诗,希望以诗自立,获得当世的诗名和后世的垂名。他的隐逸生活是萧散 闲适的,优游山水,栖心佛禅,以此实现高蹈出世的理想和人格,以另一种方式成就自 己的人生。方干卒后,其友孙邰、其甥杨龠及洎门僧居远收缀其遗诗,得三百七十余篇, 编成玄英先生诗集十卷传世,王赞为之序。 方干虽终身隐逸,但在当时诗名甚高,孙邰方玄英先生传日:“广明、中和间 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 诗僧可朋寄方干日:“盛名传出自皇州,一举参差便 缩头” ,杜荀鹤哭方干日:“何言寸禄不沾身,身没诗名万古存,刘克庄后 村诗话新集云:“其诗高处在晚唐诸公之上” ,对方干的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方干后代分云源、永康和浦江三派。三派皆以诗书起家。范仲淹所谓:“唐朝三百 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 ” ,对方干及方氏一族的评价也颇高。 对方干及其诗歌的研究,历代诗话多有提及,如张为诗人主客图,葛立方韵 语阳秋,胡震亨唐音癸签,刘克庄后村诗话,杨慎升庵诗话,刘邦彦唐诗 归折衷,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余成教石园诗话,胡寿芝东目馆诗见, 宋育仁三唐诗品,丁仪诗学渊源等。注本有近人胡才甫选注的方干诗选,浙 江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出版。另外,诸种文学史中偶有提及方干的,如乔象锺、陈铁民、 吴庚舜、董乃斌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一些学术著作在论述其它问题时不可避免地涉 及到方干,如赵荣尉的晚唐士风与文风,李定广的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胡遂 的佛教与晚唐诗等。单篇论文有周寅宾论方干的浙江山水诗( 文学遗产,1 9 9 6 年第2 期) ,此文分析了方干山水诗对谢灵运的继承和开拓。对方干研究最为用力的是 唐孙邰玄英先生传,全唐文卷8 2 0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1 2 ,p 3 8 2 8 。 可朋寄方干,全唐诗卷8 4 9 。 杜荀鹤哭方干,全唐诗卷6 9 2 。 宋】刘克庄撰后村诗话新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1 2 ,p 2 1 1 。 i ! i i j 才甫选注方干诗选附录一玄英集原序( 二)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7 ,1 1 ,p 1 7 4 。 范仲淹留题方干处士旧居,全宋诗卷1 6 6 。 l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厦门大学的吴在庆先生,吴先生关于方干的论文共有六篇:浅谈方干的诗歌( 宁德师 专学报,1 9 9 6 年第3 期) 对方干诗集的版本流传、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 单分折;方干的隐居生活与诗歌( 宁波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1 期) 探讨了隐居生活对 方干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关于方干生平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4 期) 对 方干初谒姚合、受挫归隐镜湖与卒年进行了考证;方干生平系诗( 集美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1 期) 对方干的诗歌进行了简单系年;另一篇方干之生平与诗歌系年( 固原师 专学报,1 9 9 9 年第2 期) 与此类似,为其生平和诗歌的系年;试论方干的隐居及其心 态( 厦门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2 期) 对方干的隐居和仕进心态作了初步探讨。赵治中 有一篇方干处州之行(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 0 0 0 年第3 期) ,探讨了方干处州之 行留下的交游投赠诗和山水纪行诗。除此之外,还有2 0 0 5 年西北师范大学陶生魁的一 篇硕士论文方干及其诗歌考论,此文主要分析了方干求名期荐的仕进心理和隐居心 态,但没有把方干放在整个晚唐的大背景中,也没有分析方干的苦吟心理和佛教思想,。 此文对方干诗歌的主题取向和艺术特色做了综合评述,本文对此有所借鉴。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方干的仕进情结、其科举实现人生价 值,诗歌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名心理,潇洒闲适又不甘沉沦的隐逸心态,以及其栖心佛禅 的潜在心理,并对方干的诗歌内容和艺术成就作了全面的整理,以期在此基础上管窥晚 唐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思想情感和精神状态。 2 第1 章方干的乍平和交游 1 1 方千的生平 第1 章方干的生平和交游 方干字雄飞,排行十四。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是晚唐一位著名的隐逸诗人。贞元 年间的诗人章八元,为其外祖父。孙邰玄英先生传和王赞玄英先生诗集序均作 干为新定人,新定是睦州的古称。方干归睦州中路寄候郎中诗中有“新定暮云吞 故国”之句,候郎中出任睦州刺史时,方干好友李频有送候郎中任新定二首。唐 摭言作干为桐庐人。方干有诗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一诗,诗日:“闻师却到乡 中去,为我殷勤谢酒家”,思江南中也日:“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 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可证干为睦州桐庐人,即今浙江桐庐县。方回瀛 奎律髓日:“此吾家处士玄英先生方干也。远祖居歙之东乡,日真应仙翁,名储。先 生家在桐庐白云原,又日鸬鹚原,别业在越之镜湖。钓台书院与严子陵、范文正公 并祠,一原数百家方姓,至今衣冠不绝。 方回自称与方干同族,此说应可信。据此, 郡斋读书志所载:“方干,字雄飞,歙人。 应是指郡望而言。 方干幼有清才,师事徐凝。唐才子传云:“凝,睦州人,元和间有诗名,方干师 事之。 唐摭言云:“方干师徐凝。干常刺凝日:把得新诗草里论,反语日:村 里老。郡斋读书志也云:“徐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授以格律。”o 可见方干深 得徐凝的赏识,并曾从之学习诗律。今全唐诗存徐凝诗歌凡九十一首,诗风轻艳闲 适,和方干相去甚远。 方干早年曾有一段隐居家乡桐庐钓台攻读的经历。项洙处士画水墨钓台曰t “我 家曾寄双台下,往往开图尽日看”,范仲淹留题方干处士旧居日:“风雅先生旧隐存, 子陵台下白云村 可证。这次隐居应同唐朝大多数士子一样,是为潜心功读、研习诗 唐孙邰玄英先生传见全唐文卷8 2 0 ,王赞玄英先生诗集序见全唐文卷8 6 5 。 印见全唐诗卷5 8 9 。 方回撰,李庆甲评瀛奎律髓汇评卷2 3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4 ,p 9 6 0 。 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卷1 8 ,四部丛刊本。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6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5 ,p 9 3 。 王定保唐摭言卷4 “师友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5 ,p 5 2 。 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卷1 8 ,四部丛刊本。 范仲淹留题方干处士旧居,全宋诗卷1 6 6 。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艺,为入仕积极进行资本积累的,当然也不排除走终南捷径的可能。唐才子传笺记: “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讷,名竟不入。 可见方干在读书之余,也 曾积极干谒,求荐求仕,不幸的是均以失败告终。唐摭言日:“方干姿态山野,且更 兔缺,然性好凌侮人。 圆唐语林亦有相同记载:“方干貌陋唇缺,味嗜鱼鲜,性多 讥戏。 鉴诫录云:“干为人唇缺,连应十余举。有司议干,才则才矣,不可与缺 唇人科名,四夷所闻,为中原鲜士矣。干潜知所论,遂归镜湖。”可见方干失败的原因, 除晚唐科举黑暗,方干无人奥援外,先天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方干隐居镜湖的时 间,据吴在庆先生考证,最晚应在会昌年间。选择镜湖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 于求名不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正如中路寄喻凫先辈中所言,“求名如未遂,白首 亦难衄,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镜湖的风物优美,特别是民风纯朴。会稽志云:“故 其民至今勤于身,俭于家,奉祭祀,力清洫,乃有禹之遗风焉。” 同条又日:“今之风 俗,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不以殖赀货习,奢靡相高。士大夫之家 占产皆甚薄,尤务俭约,缩衣节食以足其伏腊。输赋以时,不扰官府。况隐于此,又 能与东汉高人严子陵为邻,正如孟浩然选择襄阳与庞德公为邻一样,“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何乐而不为呢? 方干隐于镜湖并终老于此,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迫于生活贫困,他并未止息 仕进之想,如他曾于大中年间干谒过商州刺史吕述,杭州刺史于德晦、杜胜,处州刺史 段成式等,又曾于咸通年间干谒越州刺史王讽,杨严,浙东观察使王龟、刘汉宏,同时 与中下层官吏的交往也颇多,期间还曾受睦州刺史候温之邀,回乡住过两年,后文会有 提及,此不赘述。 方干约卒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孙邰玄英先生传云:“然先生不仕,家贫,时以 书告急于越帅刘公,公许之未至也,又书日:救溺者徐徐,行则不及矣,帅遗钱十万,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7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5 ,p 3 7 5 。 圆王定保庸摭言卷1 3 “矛盾”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5 ,p 1 4 8 。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7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7 ,p 6 7 8 。 何光远鉴诫录卷8 “屈名儒”条,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p 5 9 。 据吴在庆关于方干生平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4 期。 会稽志卷一“风俗”条,采鞠轩藏版。 同上。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唐诗卷1 5 9 。 据吴在庆关于方干生平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4 期。 4 第1 章方干的生平和交游 绢五束,先生复书不能他词,唯日千感万思耳,翌日而卒。 方干殁后,门人私谥日玄 英先生。其友孙邰与其甥杨龠及洎门僧居远收缀其遗诗,得三百七十余篇,编成玄英 先生诗集十卷,王赞为之序。此乃方干诗集之祖本,惜不传。 方干诗歌在流传过程中散失错讹,多有变化。清代四库全书中元英集为八 卷,三百零七篇。近时洞庭席氏有玄英先生诗集十卷,但只收诗三百十六篇。相较 而言,全唐诗搜罗最为完备,凡三三四题三四八首( 包括失题一首) ,其中二十三首 重见诗经蒋寅、佟培基二位先生考证,确定有三首属方干,又卷八七九收方干酒令一首, 卷八八五补山中诗一首。又陈尚君先生辑全唐诗补编补诗八首,分别为忆桐 庐旧居、赠桐溪主人、再游龙门、和征妇寄寒衣、游雪窦寺、游岳林寺、驻 紫霞观、戏吴杰令,处州府志收方干石门山诗一首,则目前所得的方干诗 共有三百三十九首。此数目与王赞原序之三百七十余篇仍有很大差距,可见流传散佚之 多。 1 。2 方干的交游 唐代盛交游之风,大部分诗人均有游历各地,与人结交的经历。方干为觅举和求仕, 从青年时代起,即曾偕计往来两京,之后虽然选择隐居,但又曾漫游至怀州、金州、洋 州、杭州、婺州、江州、滁州、处州、润州、黄州、漳州、常州、苏州、衢州、岳州、 吉州、广州等地,即使在诗人的晚年,也曾再度漫游两京,作收两京后还上都兼访一 二亲故,抒发存亡之慨,黍离之悲。无论隐居还是漫游,方干都积极地与当地官吏、 隐士、方外之人交游,并同他们当中一些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方干的生平资料不足, 通过与之交往的人物,我们得以窥见其生平和思想之一二。 1 2 1 与官吏的交游 方干与高级官员的交游,多是为求荐、求仕或寻求物质及其它帮助的 ( 一) 姚合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的著名诗人。他顺应时势地提出“六义”的诗歌创作理论,为晚 唐广大诗人指出了创作主方向,同时他又不遗余力地对广大寒士进行奖掖提拔,因此得 到晚唐文人的尊敬和推崇,俨然成为当时的文宗。当时诗人李频、无可、马戴、顾非熊 孙邰玄英先生传,据席启寓唐百名家全集方玄英先生诗集。 见陈尚君辑全唐诗补编,北京:中华书局,p 4 3 9 ,p 1 1 8 7 1 1 8 8 。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等都与之相交甚深。姚合赴任金少i i n 史时,方干有送姚合员外赴金州一诗。唐刺 史考谓姚合授金 j i i n 史在大和中,但未详言何年。大和共九年。大和五年十月十二 日刘禹锡由礼部郎中改为苏州刺史时( 据卞孝萱刘禹锡年谱) ,姚合有诗送行。雍陶 登第后回成都省亲,贾岛、姚合也在京城赋诗相送。“雍陶大和八年( 8 3 4 ) 迸士”圆。 由此可推姚合当于大和六年( 8 3 2 ) 出任金州,至迟于大和八年( 8 3 4 ) 离任回到京城。 则方干初谒姚合应在大和六年或之前。孙邰玄英先生传云:“始谒钱塘守姚公合, 公视其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览卷,骇目变容而叹之。 始谒“钱塘守”,误。姚合在 大和九年任杭州刺史,任金州刺史在杭9 小i n 史之前。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记载与此 类似,但无“钱塘守”三字:“始见姚合,合卑之。及览其诗,骇目变容,宾客馆之, 登山临水必与焉。 贤者如姚合,竟也对貌陋的方干侮之,卑之,方干在他处所遭受的 不公正待遇可想而知。然而方干终于凭诗歌获得了礼遇。姚合“宾客馆之,登临山水必 与焉 。方干也在c i z 杭州姚郎中一诗中概括了与姚合交往的盛况:“春游下马皆成宴, 吏散看山即有诗 ,可谓宾主谈笑两相宜。 姚合卒后,方干有哭秘书姚少监和过姚少监故居之诗,表达了对这位文坛 宗匠无上的崇敬和深切的悼念。 ( 二) 段成式 大中元年( 8 4 7 ) ,段成式出为吉州刺史,方干有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一诗, 表达了自己不甘长期埋没,渴望得到举荐的心声。七年后,即大中八年,段成式归京。 大中九年( 8 5 5 ) ,段又出为处州刺史,方干有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 叙事四韵寄献段郎中和赠处州段郎中二诗。前者“此中明日寻知已,恐似龙门不 易登 表达了对此行干谒的希望及自知希望的渺茫,当然更表现出了诗人知其不可而为 之的精神。后者“寒潭是处清连底,宾席何心望食鱼”赞美了段成式的情高德重,并婉 转地向其表达了自己愿为宾客的心意。方干此行理所当然又一次以失败告终。大中开成 年间正是牛李党争白热化的时期,朝臣非牛即李,很多人成为党争的无辜牺牲品。段成 式刚一回京就被外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朝中形势的紧张。早在大和元年( 8 2 7 ) ,段成 式曾随其父赴浙西往依李德裕。大中元年段成式在吉州刺史任时,李德裕也曾致书,北 郁贤皓唐刺史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7 ,2 ,p 1 7 4 5 。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1 8 ,四部丛刊本。 孙邰玄英先生传,全唐文卷8 2 0 。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4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1 2 ,p 2 1l 。 6 第1 章方干的生平和交游 梦琐言云:“唐李太尉德裕,左降至朱崖,著四十九论。叙平生所志。尝遗段少常成 式日:自到崖州,幸且顽健。居人多养鸡,往往飞入官舍,今且作祝鸡翁尔,谨状。” 段成式著酉阳杂俎,里面涉及到李德裕的事也颇多,可见二人交谊之厚。李德裕失 势,段成式也被指为李党而备受排挤,一再外任。他自己处境艰难,无力举荐方干。 ( 三) 胡中丞 胡中丞时任睦州刺史,概此诗作于方干早年隐居桐庐时。方干有德政上睦州胡中 丞一诗,“上德由来合动天,旌旗到日是丰年。群书已熟无人似,五字研成举世传。莫 道政声同宇宙,须知紫气满山川。岂唯里巷皆苏息,犹有恩波及钓船。”此诗赞美了胡 中丞的品德、诗艺和给睦州百姓带来的福祉,并表达了对胡中丞赐于恩遇的感激之情。 胡中丞在睦州两年,方干曾陪同其泛湖,“仙舟仙乐醉行春,上界稀逢下界人。绮绣峰 前闻野鹤,旌旗影里见游鳞。澄潭彻底齐心境,杂树含芳让锦茵。凡许从容谁不幸,就 中光显是州民”( 陪胡中丞泛湖) ,也曾同其赏梅,“不独闲花不共时,一株寒艳尚参 差。凌晨未喷含霜朵,应候先开亚水枝。芬郁合将兰花茂,凝明应与雪相宜。谢公吟赏 愁飘落,可得更拈长笛吹”( 胡中丞早梅) ,可见方干曾在胡中丞的礼遇下,度过一段 相对富足的时光。胡中丞离任时,方干有别胡中丞一诗,表达了自己以卑贱之身, 受胡中丞礼遇,愿以死相报又恐这种报答仍显太轻的心理。 ( 四) 候温 候温成通九年( 8 6 8 ) 至十二年( 8 7 1 ) 任睦州刺史时,曾邀方干回乡暂住。方干归 睦州中路寄候郎中云:“乡中自古为儒者,谁得公候降尺书 ,自己为一介布衣,却能 得到候郎中的邀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初归睦州,方干又作诗表达对候郎中赐于礼遇 的不安和感激之情,“不是幽愚望荣忝,君候异礼亦何安”( 初归故里献候郎中) 。候 郎中新置西湖,方干作诗称颂: 远近利民因智力,周回润物像心源。菰蒲纵感生成惠, 潋滟清辉吞半郭,萦纡别派入遥村。砂泉绕石通山脉, 已见澄来连镜底,兼知极处浸云根。波涛不起时方泰, 烟雾未应藏岛屿,凫鹭亦解避旌幡。虽云桃叶歌还醉, 鳢鲔那知广大恩。 岸木黏萍是浪痕。 舟楫徐行日易昏。 却被荷花笑不言。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8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1 1 ,p 6 3 。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何论文 孤鹤必应思凤诏,凡鱼岂合在龙门。能将盛事添元化,一夕机谟万古存。( 候 郎中新置西湖) 不遗余力地从各个角度刻画了西湖的广大与优美,并赞扬了西湖的利民润物,暗示候郎 中治理一方的德政业绩。候郎中三年任满,离睦赴阙,方干赋诗送行,表达对候郎中前 途的美好祝愿和三年礼遇的无限感激。候郎中卒后,方干有经故候郎中旧居一首, 诗日:“一朝寂寂与冥冥,垄树未长坟草青。高节雄才向何处,夜阑空锁满池星”,对候 郎中的缅怀与悼念之情溢于言表。 ( 五) 王龟 王龟是节度使王起之子,宰相王播之侄。咸通十四年( 8 7 3 ) 至乾符元年( 8 7 4 ) 为浙 东观察使。旧唐书卷一六四王播传附其传载:“龟字大年,性简淡潇洒,不乐仕 进,少以诗酒琴书自适,不从科试。京城光富里第,起兄弟同居,斯为宏敝。龟意在人 外,倦接朋游,乃于达里园林深僻处创书斋,吟啸其间,目为半隐亭。及从父起在河中, 于中条山谷中起草堂,与山人道士游,朔望一还府第,后人目为郎君谷。( 咸通) 十四年,转越州刺史、御史大夫、浙东团练观察使”。方干集中有陪王大夫泛湖、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献王大夫二首、谢王大夫奏表、献王大夫、哭王大夫 等诗八首,献王大夫二首其一日:“都缘声价振皇州,高卧中条不自由。早副急征来 凤阙,常陪内宴醉龙楼。锵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钩。必恐借留终不遂,越人相 顾己先愁。 献王大夫又云:“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荀宋五言行世早, 巢由三诏出溪迟。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 与王龟生平行事正合。王龟嘉 赏方干的操守,他曾经隐居,与隐士方干可谓又多了一层心理上的理解和怜惜。唐摭 言载:“王大夫廉问浙东,干造之,连跪三拜,因号方三拜7 。王公将荐之于朝,请 吴子华为表草。无何公遘疾而卒,事不谐矣! 北梦琐言云:“诗人方干,亦吴人 也。王龟大夫重之。既延入内,乃连下两拜,亚相安详以答之,未起间,方又致一拜, 时号方三拜也。 唐才子传亦有类似记载:“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误 三拜,人号为方三拜。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 五代刘晌旧唐书卷1 6 4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2 ,p 4 2 8 1 。 五代_ 乇定保唐摭言卷l o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5 ,p 1 1 8 。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6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1 1 ,p 5 0 。 8 第1 章方干的生平和交游 去,事不果成。”方干以卑微之躯,为求荐举各地奔波,干谒无数,备尝人间辛酸,而 今终于在耳顺之年,有人愿为荐举。方干的喜悦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谢王大夫奏表 诗云:“非唯言下变荣衰,大海可倾山可移。如剖夜光归暗室,似驱春气入寒枝。死灰 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便杀微躬复何益,生成恩重报无期。可见王大夫的应 诺,给方干荒芜的心田带来多少生气和希望。然王公遘疾而卒。方干眼睁睁看着机会随 王公埋入坟墓。上天对这个垂暮的老人又开了一次玩笑。 ( 六) 刘汉宏 新唐书载:“刘汉宏,本兖州小吏,从大将击王仙芝,劫辎重叛去,乾符末, 略江陵,焚民室庐,廛无完家。于是都统王铎遣将崔锴降之,表为宿州刺史,汉宏恨赏 薄,有望言。会浙东观察使柳瑶得罪,乃授汉宏观察使,代之。僖宗在蜀,贡输踵驿而 西,帝悦,宠其军为义胜军,授节度使。汉宏既有七州,志侈大,辄日:天下方乱, 卯金刀非吾尚谁哉? 鸦噪诸廷,命斫树,或曰:巨木不可伐。怒日:吾能斩白蛇, 何畏一木! 可见刘汉宏乃一介狭隘自私、狂妄自大之武夫。方干狂寇后上刘尚书 诗云:“孙武倾心与万夫,削平妖孽在斯须。才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独柱 支天寰海正,雄名盖世古今无。圣君争不酬功业,仗下高悬破贼图。 把刘汉宏比作孙 武那样的军事家,能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立功封候。他像坚挺的柱子支撑着大唐王 朝的基业,他的英名将万世长存。尚书新创敌楼二首其一云:“下马政成无一事,应 须胜地过朝昏。笙歌引出桃花洞,罗绣拥来金谷园。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 “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描写了刘汉宏政成之后朝昏取乐,笙歌燕舞的奢 华生活,并暗示了自己想依附又自惭卑贱的心理。贼退后赠刘将军云:“非唯吴起与 穰苴,今古推排尽不如。白马知无髀上肉,黄巾泣向箭头书。二年战地成桑茗,千里荒榛 作比闾。功业更多身转贵,伫看幢节引戎车。 此诗又把刘汉宏比作吴起和司马穰苴那样 的名将,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战争结束后治理辖境,桑茗满野,民阊遍地,一片欣欣 向荣的景象。在晚唐命运汲汲可危之时,刘汉宏仍为一已之私欲妄自非为,无半点是非 之心,家国之念。方干的颂扬难免有歪曲事实之嫌。然一个连丧事都要别人救济否则无 法入土为安的人,生前也应受过刘汉宏的恩赐或馈赠。面对生存的实际需求,读书人只 得放下自己原本清高孤傲的尊严,低声下气,委曲以求。生存之不易,由此可见。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5 ,p 3 7 4 。 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二伟卷1 9 0 刘汉宏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p 5 4 8 8 。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1 2 2 与朋友的交游 方干出身低微,因此与之交往的,也大多是一些中下层官吏和布衣文士,如钱塘县 路明府、进士许巢、桃花坞周处士、清溪赵明府、许牍山人、陈秀才、沛县司马丞、江 陵王少府、邻居袁明府、桐庐谢逸人、会稽张少府、萧山彭少府、萧山陈长官、越州袁 秀才、台州孙从事、上虞胡少府、桐庐郑明府、长洲陈子美长官、会稽杨长官等。这些 人由于地位较低,且人数众多,所以多不可考。在这些诗中,方干描述了他们为官的勒 劳、诗艺的超众、生活的清贫和品味的高雅,甚至直接与他们谈论友情,方于是以平等 的身份和这些官吏、友人交往的,他的心态较之前是很真诚、平和的。 ( 一) 李频 李频( 8 1 8 8 7 6 ) ,晚唐崇尚苦吟的著名诗人,颇得姚合赏识。新唐书文艺传 云:“李频,字德新,睦州寿昌人。少秀悟,逮长,庐西山,多所记览。其属辞于诗尤 长。与里人方干善。”但唐才子传却云:“与同里方干为师友。”唐摭言云:“李 频师方干,后频及第,诗僧清越赠干诗云: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 鉴诫录 云:“遂举不出镜湖,时人号日补唇先生,弟子李频等皆中殊科,干可谓屈人矣。”方 干究竟为李频之友、还是师? 葆光录有这样一则记载:“李建州频与方处士为吟友, 频有题四皓庙诗,自言奇绝,云东西南北人,高迹此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 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示于干,笑而言:“善则 善矣,然有二字未稳,作字太粗而难换,为字不当。干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请改作称字。”频降伏且惭,悔前言之失,乃日:“圣人以一字褒贬,此其明矣。遂 拜为一字之师。” 盖方干与李频为益友、吟友,方干曾为李频改诗,故有李频“字师 之称。方干有寄李频、途中逢孙辂因得李频消息二诗,都是写对李频深切思念的。 方干还有李侍御上虞别业一首:“满目亭台嘉木繁,燕蝉吟语不为喧。昼潮势急吞 诸岛,暑雨声回露半村。真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开尊。若将明月为俦侣,应把清 风遗子孙。绣羽惊弓离果上,红鳞见饵出蒲根。寻君未要先敲竹,且棹渔舟入大门。 写了上虞别业清幽壮阔的优美风光和李频悠然闲散的生活。“寻君未要先敲竹,且棹渔 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2 0 3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2 ,p 5 7 9 4 。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7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5 ,1 d 3 8 1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5 ,p 5 2 。 何光远鉴诫录卷8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p 5 9 。 龙明子葆光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1 0 第1 章方干的生平和交游 舟入大门,一语写尽了与李频的手足情谊。翁洮有和方干题李频庄一诗,诗云:“高 情度日非无事,自是高情不觉喧。海气暗蒸莲叶沼,山光晴逗苇花村。吟时胜概题诗板, 静处繁华付酒尊。闲伴白云收桂子,每寻流水剧桐孙。犹凭律吕传心曲,岂虑星霜到鬓 根。多少清风归此地,十年虚打五侯门”,与李侍御上虞别业立意和用韵相同, 盖作于同时。罗隐有题方干诗日:“中间李建州,夏、讷偶同游。顾我论佳句,推君 最上流。九霄无鹤板,双鬓老渔舟。世难方如此,何当浣旅愁。”由此可知方干、李频 曾同其他诗人一同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顾我论佳句,推君最上流,可见李频、罗隐 对方干诗才的推重。 ( 二) 喻凫 喻凫,唐才子传云:“毗陵人,开成五年李从实榜进士。仕为乌程令。”凫上高 侍御有云:“关河一栖旅,杨柳十东风”,感遇亦云:“江乡十年别,京国累日同 ,可见他离乡后,确如所记,曾蹉跎十年才获一第。而方干也曾“连应十余举” ,相 同的人生经历,使两位诗人的心理距离十分相近。而两位诗人又有共同的诗歌创作观, 即苦吟。喻凫诗云:“昏昏过朝夕,应念苦吟人”,“颜凋明镜觉,思苦白云知” 。,( 喻 凫诗残句) 。方干也有诗云:“醉吟雪月思深苦,思苦神劳华发生( 书桃花坞周处士 壁) ,“湖上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赠钱塘湖上唐处士) 。共同的志向和爱好 无疑更加深了二人的相惜之情。方干现存诗集中有七首作与喻凫的,赠喻凫极写喻 凫的苦吟之状,可谓传神:“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月 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沉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别喻凫为一首送别之作,云: “知心似古人,岁久分弥亲。离别波涛阔,留连槐柳新。蟆陵寒贳酒,渔浦夜垂纶。自 此星居后,音书岂厌频,以诗意的语言写出了两人的相知与神合。不同的是,经过十 年艰辛的努力,喻凫终于得中进士,而方干只能带着一腔凄楚回归镜湖,继续在失望中 次次伸出触角,试探成名之路。中路寄喻凫先辈云:“求名如未遂,白首亦难归。 翁洮和方干题李频庄,全唐诗卷6 6 7 。 圆罗隐题方干诗,全唐诗卷6 5 9 。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5 ,p 2 8 2 。 鲫喻凫上高侍御,全唐诗卷5 4 3 。 同上。 何光远鉴诫录卷8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p 5 9 。 o 喻凫献知己,全唐诗卷5 4 3 。 喻凫诗残句,全唐诗卷5 4 3 。 1 1 洞,i 匕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送我尊前酒,典君身上衣。寒芜随楚尽,落叶渡淮稀。莫叹干时晚,前心岂便非”,诗 称喻凫为先辈,则此时喻凫已登科。方干毫无隐讳的向友人坦露了自己的这一心志:如 果不能折桂入仕,白首之日也不甘归乡。诗人追求功名之心如此执著与热烈,这种复杂 隐秘的内心,恐怕只能向这位挚友表白了,而且也只有这位挚友能够理解和体察。方干 另有一首诗,则是向喻凫描述自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诗云:“吟霜与卧云,此兴 亦甘贫。吹箭落翠羽,垂丝牵锦鳞。满湖风撼月,半日雨藏春。却笑萦簪组,劳心字远 入。”( 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 夸耀自己悠闲生活的同时,笑友人为簪组所累。功名 之心,隐居之乐,方干一一向朋友倾诉,可见二人交情之深之厚。喻凫卒后,方干作哭 喻凫先辈一诗,“日夜役神多损寿,先生下世未中年。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 鹤钱。孤垄阴风吹细草,空窗湿气渍残篇。人间别更无冤事,到此谁能与问天”,表达 对亡友离去的惋惜与哀痛。 ( 三) 陶详、郑仁规 孙邰玄英先生传云:“先生一举不得志,遂遁于会稽,渔于鉴湖,与郑仁规、李 频、陶详为三益友,”则除李频外,方干还有两位至交好友,为郑仁规和陶详。 考其现存诗歌,我们可知方干有赠于郑仁规的诗歌两首,赠与陶详的诗歌一首。“一石 雄才独占难,应分二斗借人寰。澄心不出风骚外,落笔全归教化间。莲幕未来须更聘, 桂枝才去即先攀。可怜丽句能飞动,苟宋精灵亦厚颜。 ( 赠郑仁规) 借用谢灵运的故 事,对朋友的才华给予了至高的评价。游张公洞寄陶校书:“步步势穿江底去,此中 危滑转身难。下蒸阴气松萝湿,外制温风杖屦寒。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 由来委曲寻仙路,不似先生换骨丹。 面对张公洞奇险瑰丽的风光,自己怎能独享呢? 他快乐地把所见所得赠与朋友。方干的隐居生活是闲适的,同时又是清贫的。他向友人 诉说:“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 贫。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 (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希望友人可以提供帮助。给朋友的干谒之作,不似先前之 浮夸与卑微。 1 2 3 与佛道教徒的交游 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与佛、道人士交游的传统。晚唐由于社会和政治的原因,这 孙邰玄英先生传,全唐文卷8 2 0 。 1 2 第1 章方干的乍平和交游 种风气尤甚。方干也不例外。由于生活的苦闷和追求理想的曲折艰辛,他甚至比其他诗 人与方外人士的交游更多些,所谓“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然文献关于方干的 记载甚少,与佛道教徒的交游的记载更是不甚了了,所以多不可考。 ( 一) 无可 无可,俗姓贾,为贾岛从弟。唐才子传有记。方干有寒食宿先天寺无可上人 房一诗,云:“双扉桧下开,寄宿石房苔。幡北灯花动,城西雪霰来。收棋想云梦, 罢茗议天台。同忆前年腊,师初白阁回。 桧下扉开,石房青苔,灯花跃动,雪霰飘来, 收棋罢茗,追忆云梦,思接天台,又共同回忆前年,大师刚从白阁回来的情景。在这种 种恬静悠然的情境里,宾主相得之情意不言自明。 ( 二) 清越 清越,晚唐诗僧。唐摭言卷四记:“李频师方干,后频及第,诗僧清越赠干诗云: 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方干诗集中有寄石湓清越上人一诗,诗日:“寺处 唯高僻,云生石枕前。静吟因得句,独夜不妨禅。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相思有书 札,俱倩猎人传。”可见二人书信交往之频。 ( 三) 贯休 贯休,( 8 2 3 9 1 2 ) ,俗姓姜,字德隐,唐末五代著名诗僧和书画家。现存方干诗集 中无赠贯休之诗,但贯休有春晚访镜湖方干一诗,可略见二人交往概况,诗日:“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