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习题】1.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m_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cm。2. 1km= m= dm= cm = mm = =m =nm 3. (1)电视机的尺寸是用荧光屏的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的1英寸2.54cm,一台25英寸彩色电视机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是_cm(2)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为0.1mm= nm4.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7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5)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度是30_5. 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2.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刻度尺带刻线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紧贴);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线要与被测物体对对齐(对齐);刻度尺要放正,被测物体平行,能倾斜(平行);刻度尺要正方。D、“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E、“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习题】1.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2. 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3.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4.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3. 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单位符号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时、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min;1min_s。4. 时间的测量归纳停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方法: 。5. 误差(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 )(2)误差产生原因:测量仪器不精确,试验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原因和测量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而产生的。(3)减小误差的方法: ; ; (4)错误产生原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书时粗心大意。(5)错误时不该发生的,是能够消除的;而误差是不能消除的,只能( )。注: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习题】1.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 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避免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避免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3. 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A18.77 cm B18.76 cm C18.74 cm D18.89 cm4.中学用的课桌的宽度接近( )A.0.5cm B.0.5dm C.0.5m D.0.5km5. 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地面的高度是( )A 5.5m B 3.5 m C 2.0m D1.5m6. 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C D7. 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某铁棒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量的结果应为cm解析:(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末端所指示的刻度准确值为60.2cm,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体的长度为60.20cm故答案为:1mm;60.20cm8.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cm9. 小明和小丽在测量课本的长和宽时,发现同时测量同一本书的长,他们两人测量的方法和读数均正确,所得的结果不相同,关于这种现象,他们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误差,只要多测量几次误差可以消除B这种现象是误差,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C误差现象总是存在的,不论你如何改进测量方法,误差既不能减小也不能消除D误差和错误是一样的,只要我们能认真仔细测量,它们都是可以避免的10.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量程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11. 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18.0cm、18.1cm、18.2cm、18.3cm,则课本宽度真实值较接近下列哪一个( )A18.1cm B18.15cm C18.2cm D18.3cm【解析】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物体的长度=18.15cm18.2cm 故选C12. 小琼用刻度尺三次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分别为:18.50cm、18.54cm、18.51cm,则课本的长度应记录为( )A0.185m B0.1852m C0.18517m D0.185167m13. 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 、2.58 cm、2.58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2.58cm B、2.57cm C、2.576cm D、2.577crn14. 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木块的长为18.5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8.52cm B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2cm C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02 cm D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cm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 )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习题】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月球绕着地球转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空气的流动 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2.参照物(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物。参照物 二者位置 变研究对象发生机械运动研究对象 不变 研究对象相对( )例题:“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选作参照物是( )A云,水 B星星,水 C地面,月亮 D云,鱼【解析】 “月亮在云中走”是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鱼儿在水中游”是以水为参照物,鱼与水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选A【习题】1、在物理学中,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 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 的。2.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卫星是 的。“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 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 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A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根据研究方便来决定,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B. 参照物一旦选定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习题】1. 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2.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直升飞机 C、自己 D、无法判断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同。E.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性。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习题】1. 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飞机飞得很快 C子弹在空中静止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2.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判断3. 一位台湾同胞坐船来到上海,说:“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边”。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 。4. 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为参照物5.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这里描述运动的参照物是( )A老屋 B山水 C我 D无法确定6.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并肩坐在车里的甲、乙两人分别观察车外的景物甲说:“路边的树木在向后运动”;乙说:“远处的树木在向前运动”他们得出不同的结论的原因是() A甲、乙两人观察的方向不同 B甲、乙两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C甲、乙两人观察的时间不同 D甲、乙两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速度不同7.如图所示,小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商场的货架为参照物,她是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的三、运动的快慢1.A.比较快慢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时间,所用路程越长,它运动的就越(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它运动的就越( )。即: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B.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习题】1.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关于比较她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1)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2)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3)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4)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 “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请你观察情境,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 _,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 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意义)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3.速度计算公式:v =(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或kmh-1,1m/s=( )km/h。 1 km/h=( )m/sv= 公式变形可得:s=vt,t=。【习题】1.一辆行驶速度为75km/h的汽车与一列行驶速度为28m/s的列车,谁快?2.小红已经测出自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合_km/h;她家离学校720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提前_分钟从家出发3. 敏捷的雨燕每秒能走48m,凶猛的鹰在捕捉猎物时,每分钟飞行距离可以达到2700m,比一比,他俩谁是冠军?4.匀速直线运动(1)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 )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 )变;曲线运动: 沿曲线的运动(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特点:A.任意一点的速度( )同。B.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同。C. 速度的大小与时间、路程的变化无关。D. 快慢( )变,沿着( )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E.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习题】1. 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 A、2.5m/s B、5m/s C、20m/s D、40m/s2.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10:3 B、3:10 C、8:15 D、15:84.平均速度: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速度计算题一、比值问题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二、过桥(山洞或隧道)问题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1)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三、平均速度1、已知前段路程和后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求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已知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四、交通标志牌80飞机场60 km甲乙1、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 ,乙“飞机场60km”的含义: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五、速度计、里程表、里程碑1、一辆汽车行驶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汽车由图中所示的位置A处行驶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六、图像问题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与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兔子醒来后继续向终点跑去,发现乌龟比它先到了终点。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约为0.02m/s,兔子正常跑动的速度可达20m/s以上。假设整个比赛路程为2000m,比赛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则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_(大于、小于、等于)兔子的平均速度,乌龟比赛用时约为 s。2.小明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011s内,小明在做变速直线运动B在第6s时,小明静止不动C小明在011秒内步行平均速度是1m/sD小明在04s内的步行平均速度与在811s内的步行平均速度相同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5.甲、乙两人在美丽的南滨路上沿着平直的公路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走路速度是乙走路速度的2倍B甲、乙两人都做得匀速直线运动C甲出发时落后于乙,在8s时甲追上乙D12s末,甲乙两人相距2m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7.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A B C D七、列车时刻表问题下表为简化的2016年春季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请分别计算T13次列车从北京至济南,以及北京至上海的平均速度。站名自北京起公里数到达及离站时刻北京0 18:08济南497 22:38 47蚌埠9793:34 42上海1463 8:08 八、出租车发票右图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TAXI票发票车号 A-88888日期 040108上车 9:00下车 9:08单价 2.40元里程 6.0公里金额 14.40元九、频闪照片1.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A点到F点做的是(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