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论文)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pdf_第1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pdf_第2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pdf_第3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pdf_第4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传播学的弓i 进和发葳,对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传攥实践,郡产生 了重要影响。但是,我们对于国际大众传播学的最新发展了解十分不足。本文采 用定量研究和定髋研究辐结合的方法,考察分析了2 0 世纪9 0 年代西方大众传播 学研究,力求较为系统、深入地揭示其总体研究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初 步看法:馘弥补我们对这方蘧研究静不跫。 本文选取国际大众传播学界置本核心期刊,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研究者、 磷究主题、研究方法、磷究豹亭圭会环境等方面,较为全瑟缝勾赣了9 0 年代西方 大众传播举研究的总体状况,并搦示了其中八个羹要特点:l 、犬众传播举既是 一个独立举辩,叉爱一个蓬要臻究矮壤:2 、磋究爨翔深入、研究难度增颜:3 、 研究队伍发生较大变化;4 、研究领域有了新的交化,但仍以传统盘流研究为主; 5 、磅究方法多样像,衽会精学臻究方法受到懿翔疆究、谂释骚究嚣撬战;6 、大 众传播学的研究中心基本形成,但麒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特儇尚不够鲜明: 7 、礴究受爨社会辍葫袁戳;s 、欧、美磅究魏差舅蓣然黉最。 本文还以大众传播学的传统蠼论框架汪w 模式为分析架构,较为深入地阐 努了五拿磷究领域魏薪发浸。 关键调:粥箨婕大众传攘学磷宠簧豢渠遴蠹霉受众效果 分类母:g 2 0 6 g 2 1 0 a b s t r a c t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t u d yh a v ep r o d u c e dg r e a t i n f l u e n c eo nc h i n e s em a i n l a n di o u r n a l i s m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h e o r ya sw e l la s p r a c t i c e h o w e v e r , i ti ss t i l 】q u i t ed e f i c i e n tj n o u rk n o w l e d g ea b o u tt h eu p t o - d a t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t e m a t i o n a l 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n a l y z e sa n d r e v i e w sw e s t e r nr e s e a r c ho n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ym e a n s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a n d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m a y b ei tc a r lb r i n go u tt h es t a t eo fw e s t e r n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 f i e l da saw h o l ea n de x p l o r ei t sd e v e l o p i n gt r e n d si nf u t u r em o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d p r o f o u n d l y , w h i c hp e r h a p sc a nc o m p e n s a t e o u rs h o r t a g ei nt h i sa s p e c tt os o m ee x t e n t m st h e s i sc h o o s e sf i v ei n t e m a t i o n a lc o r ei o u r n a l si nm a s sc 0 1 t u m u m c a t i o na si t s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a n dm a i n l yu s e sc o n t e n t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i to u t l i n e st h es t a t eo f w e s t e r nr e s e a r c hi n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r o ma l l a s p e c t s s u c ha sr e s e a r c h e r s r e s e a r c ht h e m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s u r r o u n d i n gr e s e a r c h e t c i th a sf o u n de i g h t p o i n t st h r o u g ht h o r o u g hs t u d y , t h o s e a r ea sf o l l o w s : 1 m a s sc o m l t i u n i c a t i o ni sn o to n l ya ni n d e p e n d e n ts u b j e c tb u ta l s oa ni m p o r t a n t r e s e a r c hf i e l d ;2 ,t h e19 9 0 s r e s e a r c hi sm o r ep r o f o u n da n dd i m c u l tt h a nb e f b r c :3 t h et e a m so fr e s e a r c h e r sh a v ec h a n g e dg r e a t l y ;4 ,t h ef i e l d so fr e s e a r c hh a v ea l s o c h a n g e dc o m p a r e d w i t hb e f o r e b u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i n s t r e a ms t u d i e sa r es t i l 】 p r e d o m i n a n t ;5 ,r e s e a r c h i n gm e t h o d sa r ei n c l i n e dt om u l t i f o r i i l ,c r i t i c a ls t u d ya n d a n n o t a t i n gr e s e a r c ha r ec h a l l e n g i n g t os o c i a ls c i e n c em e t h o d s ;6 t h e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s o fm a s sc o n u n u n i c a t i o nh a v ec o m ei n t ob e i n go f ft h ew h o l e b u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 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a n d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a r en o ts h a r p - o u t ;7 ,f u n ds u p p o r t sa r es t i l l 1 i m i t e dt or e s e a r c h ;8 ,t h ed i f i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e u r o p e a nr e s e a r c ha n da m e r i c a n r e s e a r c hi ss t i l lo b v i o u s b e s i d e s ,t h i sp a p e ra l s od e e p l ye x p o u n d st h en e w d e v e l o p m e n t si nf i v ef i e l d so f 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nt h eb a s i so f t r a d i f i o n a lf r a m ei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e o r y k e yw o r d s :t h e1 9 9 0 s ;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c o m m u n i c a t o r ; 。 c h a n n e l ;c o n t e n t ;a u d i e n c e ;e f f e c t t y p e n o :g 2 0 6g 2 1 0 2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 、接迸孛嚣传播学发震戆璇实需赘 ( 1 ) 、中国传播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并产生广泛影响 宣1 9 7 8 年委式弓| 逡疆来,蒋搔学在牵嚣大麓获得长避进步。t 9 9 6 馨,薪闻 学由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传播学成为 与叛超学并藏静二缀学秘,叁藏获褥了安隽立令豹禳羹,获两递入全瑟发震蠢毫赣 时期。1 9 9 8 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阑人民大学新闻举院设立传播学博士点。 2 0 0 0 年,蓬家教蠢帮奁复量大学竣立了强家级传播学重点磅究蒸缝( 复量大学 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2 0 0 1 年传播学上升为一级学科。 簧攮学戆;l 避嚣发袋,对薮麓搀撵熬理论研究窝教鬻鼓及赞媒实黢,都产生 了一定影响和显鬻作用2 。现在,中国传播学正面临发展的大好良机,“新闻传播 攀在孛嚣瓣凌暹,邑经与主要发达国家接孰7 ,耀达到了蘩瘊求骞熬、瞧是当 前中国高等院校系统中所能争取剿的最高学科地位。 3 如何迸一步推动中国传播 学健康、快速越发震,成为一个极其理论意义积蜜舔意义熬重要漾题。 ( 2 ) 、对国辨传播学的新情况、新发展了解不够,这将影响中国传播学的继 续发展 实际上,中因大陆传播学的发展问题,一直为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者密切关 淀,著时褥弓 发热烈探讨。在已张开的数次全国传播学磺讨会上,就黄撰学的发 展问题,许多学者备抒己见、热烈讨论4 。2 0 0 1 年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召开的主要 鼹的,裁在于“承前启韪,继往舞来,戴划中慝传搔学科的建设秘发展方向”5 。 然而,这戆热烈的讨论话驻却相对集中,始终聚焦在传播学的“本士化”阀题上。 啜然,对于是否髂要“本士化”、如何实现“本土化”等闯题,研究者没寅达成 究全一致的看法,但是,从中越发激起了研究者强烈髓剖新意识,他们都希望在 圜际传播学研究中,中冒能够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秘力量。研究者因此更加能够科 学、客蕊瓣看待巾冒传播学研究奄匿际转播学研究之间静紧密关系,愈憝感觉到 对国外传播学研究了解不足,特别是对其最新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够。介缨1 9 9 0 笨代静转播学新理论,掌握最新清况,“这方面几乎还没霄入在敲,9 0 年代入家 都在谈新问题,丽我们还在嚼人家七八十年代的求谣不也太落后了吗? 如果这些 工作都没锻,在逐远低予入家学术求平酌情况下,怒么畿谈跟主人家翡莎俊。怎 么能够搞出比人家高的系甄呢? ”6 毽j 鞋:,我嚣j 选取“1 9 9 0 年代豹西方传播学研究”,襻为本论文静考察对象, 分析阑外传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情况,试图概括最近十年传播学的研究状况、以 求从烂体上把握传掇学的发展趋势,弥李b 强裁我们对此了解蛉不足,为中国传援 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从而推进中国大陆传播学的发展。 2 、追踪国际传搔学界的前沿课题、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需要 半个多墩纪以来,传播学从诞生地美国邂渐向髓界各地传播开采。作为一门 深深植根于人类传援现象中的交叉学科,传攒学天然具有跨学辩的特征并日越凸 显。当今国际传播学羿的研究兴趣和学术视野,几乎延伸到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 方磷。 自5 0 华代以来,西方佟播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方方面谣的清谶,但是,诚 如美国学者遮莉娅( j w d e l i a ) 所言,西方传播学从来依赖单一的知识来源,也 轶采统一过。7 还有学者明确指密“传播科学尚楚予前范斌阶段。8 为此,擞到1 9 8 0 年代初,西方举者仍热烈地建构着传攒研究模式。但怒, 丹越斯t 麦囊尔( d e n i sm c q u a i l ) 帮新文溢德尔( s v e nw i n d a h l ) 两位学者已经认识 到“模式不可避免地具有不完整、过分简单以及含有浆些未被阐明的假设等缺陷, 适穗鼍:一切褥嚣和一仞分辑藤次豹狡蔑无疑跫不存在静”。 8 0 年代以来,欧洲的一烘学者热衷于对媒介问题作大范围内的群体研究。 1 9 8 6 年,奁麓名学鬟卡艳傣霪( k a r e ns i u n e ) 麓领警下,“歉浏媒分研究群”对 欧洲变迁的媒介环境作了一系列研究。 t 9 9 4 攀,麦奎容豹大众传播理论导谂第三版瑟毽辩,臻究攘式戆憋怒 已淡化,开始以人文拦义研究方法和科学主义研究方法为横线,以媒介和社会为 缀辜鸯,恕转攘磅究锈割袋爨奔文织论、媒分一唯臻论、毒主会一文镬:论鞋及疑会 一嚏物论四个不同的面向:把西方传播研究带到了出“媒介、文化和社会”构成 戆“场”,璧瑗出传援磅究熬“拯域蛙”。m 当前,在学科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研究对象越来越庞杂、细分化的同时, 国髹媸援学券越来越注意扶总傣上撬理、综食已有磷究残暴。兵傍遮谨,是要 有以下两种墩向: 、 ( 1 ) 、黻世纪交替为鬓枧,回鬏、总结、爱愚2 0 世纪浆传撵学碜 究状凝。 饼如,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1 9 9 7 颦秋季号,以“媒介历史”为专题, 从备秘楚度撼述了媒分露年发展史:日本穴众健攘研究攀年列涟续在t 9 9 7 ( 总5 0 期) 、1 9 9 8 年( 总5 3 期) 推出以“现代大众传播理论的关键词”、“现代 大众黄援理谂的晨秀”为主耀蛇专爨,较为套蘧她潮蹶7 传播学的历史变迁n 与 此间时,有数学者试图整合务种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将它们看作鬣相具有逻辑 关系匏组成部分,以此为基础,建构总体理论框架。例如,彼褥靳的作为个 领域的传播学理论就是如j 毙。克瑞奇的传播观念的历史,剐依托于久诞而 4 广爨款人文社会科学营黎,以历史燕线索寒综会不同学科毒关人类铸攒瓣磺究成 果。还肖的学者的研究思路与当前经济、政治领域的全球化趋势相契合,试图在 全珐化攫野孛掺避传播学磺究。捌如,攫尔尼主编的会球薪趣传播学就极鼹 代表性。它希望建构一种超越国界的理论框架,广泛涉及全球传播哲学、全球媒 介钵制比较、垒球象翔与信息产品的制作和流通、全球灏闻与储息自由、全球传 播伦理、全球广告与公蒸关系簿诸多方面。 ( 2 ) 、传播学中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分歧或者说区别依 然存在,但彼此不能相容的排斥倾向已经明显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取长 短的意愿。在缎验学派的太本赣美国,批判学派的声音也网趋响亮。伯乖i 等 学者出版的激终的权力:再议媒介的婚种理论,对媒介的四种瑗论展开 批评,呼吁摆脱冷战思维、两极恩维的束缚,成为一个引起广泛燕注的实例。1 9 9 7 年,劳特莉奇( r o u t l e d g e ) k b 版公司在稔教和纽约两建推出的瀚际媒介磷究:批 判性考察(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e d i a r e s e a r c h :a c r i t ic a ls u r v e y ) 一书,这是蒺国学辫 约翰科纳( j o h nc o r n e r ) 、罗杰蘑尔弗新通( r o g e rs i l v e r s t o n e ) 箱苏穰兰学者帮 力普施莱辛格( p h i l i ps c h l e s i n g e 0 邀请欧美著名传播学学者对媒介研究的进展作 墨的权威往译述。讨论静主题集中在三个方蚕:l l 美鹣欧湃媒禽研究状况宠较, 国家、市场和传播体制,媒介研究与媒介政策。这次研究无论程广度和深度上都 是空前静。欧荧诱缝传撵学赛熬反愚、接运窝整合,嚣豢促迸了拖羲学派与经骚 学派的融合。 上述两释彀淘的磷究是富鸯探索意义,餐迄今瓷来完结,诲多努力滏藩初步 尝试。因此,本研究也希望准确把握国际传播学界的最新动向,紧密追踪国际传 撵学爨瓣这一辑突蓑沿,莠努力在串鬣传撵学弊与嚣繇传援学努之阀,搭建一个 基础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最终推进中阐传播学的新发展。 二、研究的现状 1 、善蠹掰究 , ( 1 ) 、关乎传播攀新理论、新发展的译著情况 懿藏酝述,传播学籀 莓在巾国大骚发展熬瓣嚣,一麓为中强大珐钱攘学研究 者所关注。这当中自然包括对传播学在其诞生地、大本营美国以及其窀地方的发 曩馕熬戆了释。逸麦,传攫学是“泊浆品”,转播学鬻传约翻译分绍王作,对予 中国火陆传播学的发展至为萤螫。虽然传播学的“本士化”与“国际俄”仍是争 论未翳瓣闫题,但是,要憩炎我所用,必先对矮有全藤、深亥4 的了解釉把握。 然而,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大陆的传播学译著的出版工棒最得极为薄弱。 囊表( 一) 可知,从1 9 8 1 刘2 0 0 0 年,二十年间,中国大陆翻译出版的传播 学著作总共不足6 0 ( 5 9 ) 本,平均每年不到3 本。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将其分 为三个阶段:( 1 ) 、1 9 8 1 1 9 8 9 年,出版了1 3 本:( 2 ) 、1 9 9 0 1 9 9 8 年,出版了1 9 本:( 3 ) 、1 9 9 9 2 0 0 0 年,出版了2 7 本。具体地来看,1 9 8 9 年出版了6 本,出现 了一次高峰,但是,随后出版的数目下滑,1 9 9 3 、1 9 9 5 、】9 9 6 三年竟然未出版 一本译著,直到1 9 9 9 年出版了7 本,时隔十年才再次出现新的高峰,并随后呈 上扬态势。这似乎说明传播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最近两年才有所加强。 表( 一) :1 9 8 1 - 2 0 0 0 年中国大陆出版的传播学译著数目 年份1 9 8 l1 9 8 21 9 8 31 9 8 41 9 8 51 9 8 6 1 9 8 71 9 8 81 9 8 91 9 9 0 翻译出版 1o11200263 著作数目 【年份1 9 9 11 9 9 21 9 9 31 9 9 41 9 9 51 9 9 6 1 9 9 71 9 9 81 9 9 9 2 0 0 0 l 翻译出版 44o2oo2 47 2 0 著作数目 作) ( 本表根据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邵培仁辑录的传播学专著、译著要目制 从1 9 8 0 年代出版的传播学译著来看,虽然数量有限,但是毕竟处于刚刚开 始接触传播学的早期阶段,当时研究者更多的是需要对传播学有些概貌性的认 识,以求从整体上把握传播学。由此观之,那时中国大陆对传播学新情况的把握 还可算作比较及时的。旺。1 9 8 5 年以前虽然只翻译出版了五本著作,但其中三本 著作,即施拉姆、波特合著的传播学概论、施拉姆( 译为宣伟伯) 撰写的传 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以及赛弗林、坦卡德台著的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 应用,都是荧国当时有代表性的传播学教材。读者从中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 大 众) 传播学的主要内容。这三本著作对于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的知识普及作用。1 9 8 0 年代末期( 1 9 8 9 年) 出版的几本译著都具有类似的较高 的理论价值。麦奎尔、温德尔合著的大众传播模式论,以模式的形式简明而 深入地介绍了大众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情况,是一本具有学术史特征的重 要理论读物。德弗勒、丹尼斯合著的大众传播通论是又一本较有代表性的大 众传播学教程。阿特体尔撰写的权力的媒介: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 则是传播学中兴起的批判学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另外,竹内郁郎撰写的大众 传播社会学、巴特勒撰写的媒介社会学,则提供了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新视野, 试图揭示媒介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 与1 9 8 0 年代相比,1 9 9 0 年代传播学译著的出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选题上, 似乎都没有太多突破。数量上,1 9 9 0 1 9 9 9 年,共出版了2 6 本,是1 9 8 0 年代的 两倍。但是,1 9 9 0 年代的出版主要集中在后期的1 9 9 8 、1 9 9 9 年;1 9 9 0 1 9 9 7 年 出版了1 5 本,与1 9 8 1 1 9 8 9 年出版的1 3 本,相近;只是1 9 9 8 、1 9 9 9 年分别出 版了4 本和7 本。更重要的是来,我们要看选题上是否有重要变化,1 9 9 0 年代 出版的多数译著的主题为新媒介技术,还有少数的人际传播、文化传播等方砸的 译著:关于传播理论的主要著作则仅有三本:1 9 9 0 年出版的德弗勒、鲍尔一洛基 奇合著的大众传播学诸论,1 9 9 1 年出版的切特罗姆撰写的传播媒介与美国 人的思想,以及1 9 9 9 年出版的小约翰撰写的传播理论。传播媒介与美国人 的思想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美国人的传播思想,但研究时间截止到1 9 6 0 年代。 大众传播学诸论和传播理论,是两本较有代表性的( 大众) 传播学教材, 但对1 9 9 0 年代最新的研究成果整理不够。 本世纪之初,中国大陆传播学理论研究形成又一次高潮。西方传播学理论的 翻译介绍工作也在积极展开,近两年传播学译著的出版变的红火起来”。继华夏 出版社推出高校经典教材译丛传播学后,南京大学出版社也出版了当代 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其中包括麦克卢汉精粹、尼古拉斯阿伯克 龙比的电视与社会、马克波斯特的第二媒介时代等著作。商务印书馆 的文化与传播译丛也推出尼克史蒂文森的认识媒介文化等。这些传播 学论著译介的特点是,题材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并力求以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为主。 但是,这项工作毕竟刚刚开始,在选题方面仍有待改进,如选取教材较多、 经典论著较少;况且翻译出版论著的数璧还是有限的。这样,就难以在短时间里 展示出传播学研究新进展的整体情况。而且,对传播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最新 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的译著还没有出现。与此较为接近的只有尼克- 史蒂 文森的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一书。 该书“比较全面地对2 0 世纪中叶以来本领域内的各相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关于媒介文化的理论及核心观念,进行了细致精深的梳理和表述,并对各学派内 的研究视点进行了分析整理,提出了别树一帜的观点,而且不乏深中肯綮之见, 这对我们知晓西方的媒介文化理论研究是极有裨益的。”但是,本书是根据塞 奇出版公司1 9 9 5 年版译出的,它至多反映了1 9 9 0 年代初期的某些研究状况。而 且,正如作者本人在中译本序言中所强调的“在此表述的诸种思想传统,大多吸 取于( 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 若干不同社会的交互作用, 而且混合地表征了各种学术交流的情况。”因此,该书主要地介绍了欧洲各国 的研究情况,“这对于全面研究媒介文化理论显然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也不 可能对以欧洲与美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的研究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传播学研究 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0 0 2 年3 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殷晓蓉翻译的传播学史一种 传记式的方法。作者e m 罗杰斯通过几年的档案研究,以及对人类传播学先驱 者的采访,追述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本书表明:传播研究 富有意义地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这是对多年来的传播学研究 的一种突出的、有重点的综合。该书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 弗洛伊德的著作谈起,但结束于2 0 世纪6 0 年代传播学作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新 的研究领域的出现。 对国外传播学论著的译介工作的不足,这必然制约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者对 国外最新研究情况的了解和把握。 ( 2 ) 、关于传播学新理论、新发展的论著情况 论文方面,依据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闻学( 1 9 9 0 一2 0 0 2 年) , 本文检索了关于传播学新理论、新发展情况的论文。结果发现,此类论文数量有 限。这反映出中国大陆传播学界对传播学新理论、新情况了解确实不足。但是, 从中还是能看到研究者对传播学新理论、新发展的关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的研究: 一是有的学者通过参与国际传播学研究组织的研讨会,从中了解和把握传播 学的最新发展情况。例如,1 9 9 6 年张咏华发表的挑战、机遇、希望:国外传 播学界新动态一瞥,作者从国际传播学会1 9 9 5 年度年会看到国外传播学界的传 播新技术研究热。还有1 9 9 7 年张国良发表的新媒介研究的主流化和实证化: 从日本大众传播学会9 6 秋季研讨会看当前研究动向、1 9 9 9 年黄旦的领域、 关系、学科全美传播学会( n c a ) 第8 4 次年会印象和启事、1 9 9 9 年陆晔、 潇湘发表的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 9 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 9 届年 会述评等。 二是对新理论的介绍和应运。1 9 9 0 年代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主要介绍了三 种传统学派的新理论:媒介依赖论、第三者效果、框架理论。例如,张咏华的一 种独辟蹊径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系统依赖论评述、陶鹤山撰写的第三 人效应理论:传播理论研究的新视角,赵玉兰等人的浅谈信息传播的第三者 效果,清华大学课题组撰写的新闻构架与国家利益:中美媒体关于中国驻南 使馆被炸和学生示威报道的比较研究等。此时,中国大陆传播学者对批判学派 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增多。例如,张颐武的文化研究与大众传播,金元浦的文 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等。 三是对传播理论新发展的把握。例如,郭中实的涵化理论:电视世界真的 影响深远吗? ,殷晓蓉的当代美国发展传播学的一些理论动向,黄瑚、李俊 的“议题融合论”:传播理论的一个新假设等。 西怒对传播学研究的综合分析。这类研究多为分析菜个理论或某个研究领 域,鲜有从宏观上透视传播学整体研究。例如,王怡红的认识嚣方“媒介权力” 研究的历史与方法,单波、李楠的大众传播与文化:丹尼斯麦奎尔的“传播 文化”观评述,张洪忠的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 讨等。 从宏观上分析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有:陈卫星的西方当代传播学术思想的回 颥与震螫、石义彬、荜波的比较与整合:西方媒奔理论的新动向和2 0 氆 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西方当代传播学术思想的回顾与展塑回顾 了传播学的三个基露i 流派以及t 9 6 0 年代以来静五个新学派,并探讨了传播学究 竟应该研究传播什么? 比较与整合:两方媒介理论的新动向评析了前述国 际媒奔研究:魏判性考察一 孳;及欧美学者在这次合传研究中所进行的学术对 话。2 0 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回顾并反思了2 0 世纪西方新闻与 大众揍撩理论豹发展瑟史,谈为扶理论表述酶“场域挂”来看,它有着自由主义 话语、社会进步与实用主义话语和文化批判话语的背景。同时,它在总体上又是 顺羞毅酒自由豹逻辑嚣发展斡,这静逻辑又进一步分为政治竣逻辑、京场的逻辑 缄经济的逻辑、文化教育的逻辑。可是,国际媒介研究;批判性考察以个案 的形式,试匿揭示出接播学磅究的可能发展方向,西方当代铸播学术思想戆西 颇与展望和2 0 世纪磷方新闻岛大众传播理论概观,都主要集中于分析1 9 9 0 年代以前的发震情况。因此,它们没有反映出传播学当下的酝究状况。 著作方面,燕于传播学新理论、新发展的情况的著作鲜见,生要集中在传播 学教材的编撰上。最赣出版的( 1 9 9 9 年) 煞庆光撰写的传播学教程专门辟 有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一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 发展以及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但是,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依据豹是美国传播学者 e m 罗杰斯1 9 8 6 年出版的传播技术而写成的,没有反映出传播学的最新发 展情况。 段浇蓉的博士论文战后美阑传播学的理论发展经验主义和批判学派的 视域及其比较则是这方面的刨新之作。该书研究和 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 国传播学的理论发展,侧重点慧占据主器地位的经验主义学派的演变过程和线 索,并使之不断和其对立面批判学派的视域及其相关思想形成比较。该 书试图通过对几个主要方面和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揭示战后美国传播学理论发 展的一般脉络,比较和分析经验主义与批判学派这两大学派的冲突、矛盾、各自 的理论得失,以及在菜臻问题土的融合趋势,阐明有关理论和闯鼷本身的生成、 进展、演变及其对于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该书立足于分析经验主义和批判学派 之闻的关系,对两大学派最新的具体研究成果探讨不够。 9 从发表的论著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关于传播学新理论、新发展的研究有限, 急需开展相关研究。 2 、国际研究 传播学从美国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之后,获得快速发展。整个学科不断推陈 出新,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1 9 7 0 年代以来,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学派 的迅速堀起,并欲与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分庭抗礼,使得整个传播学界顿时热 闹非凡。在此背景下,传播学的发展问题越发引人关注。从1 9 8 0 年代初至今, 有过三次较大影响的探讨。 第一次讨论是传播学界的一份重要期刊传播季刊( j o u r n a l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在1 9 8 3 年以领域中发酵的新思潮( f e r m e n ti nt h e f i e l d ) 为专题,探讨传播典范在最近一二十年之间的争议问题。 罗森艾( r o s e n g r e n ,1 9 8 3 ) 的观点在当时比较有影响。他认为,有关传 播学界典范的争议问题,事实上可以分为几个不同层面来看,一个是国际性的争 议,例如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学者,各有其不同典范观点,彼此争 议不休:另外一个是政治性的争议,由于批判学派、自由的改革学派和维护现状 的保守主义者之间,各有极不能相容的观点,彼此相互较劲。美国作为大众传播 理论的发展重镇,过去数十年来所积累的传播研究经验,呈现了大众传播理论发 展以实证主义为主流的轨迹。相对地,欧洲的法兰克福学派或英国的文化研究学 派,则都是以宏观的整体社会为思考脉络。罗森艾( p ( o s e n g r e n ) 因此说:“最 会问尖锐、挑战性问题的,却无法提出实证答案来;而能够提出实证研究结果 的,倒是无法问对问题”。所以,这两大思想学派的纷争是永无歇止的。 这种学术纷争为何产生,这些纷争的目的何在? 学者多借用啥贝马斯的观点 加以阐释。哈贝马斯认为,认知的兴趣是决定典范谁属的重要基准,他认为实证 科学属于技术的兴趣,而历史诠释科学属于实践的兴趣,而批判科学则是属于解 放的兴趣。据此,拉扎斯费尔德所提的行政研究就是为了掌权者服务的,而批判 研究才是为没有权力者的利益服务其实,不仅传播研究具有学术纷争,大部分 社会科学也都发生这种现象。而且这些纷争的产生,也常常与其时代背景有关, 因为社会科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帮助人们挣脱迷乱的 困境。 第二次讨论是在1 9 8 5 年,在夏威夷举行的全球传播年会( i n n j r n a t l 0 n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l 0 na s s o c i a t i o n ) ,特地以终结争论:典范的对话为研讨 会主题,邀请了罗森艾( r o s e n g 砒烈) 、霍尔( h a l l ) 、吉登斯( g i d d e n s ) 、 克里本多夫( k r i p p e n d o r f f ) 和奎格( c r a i g ) 五人分别发表有关传播理论 典范的论文,并安排十五场的典范对话研讨,同时邀集了二十五位知名的传播学 1 0 者,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出评论。 这次年会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最近一二十年传播学界之间有关典范的争议问 题,尝试面对这些缺乏共同标准的观点,提供对话的机会,并且试图获得某种程 度的共识。事后,并将这些论文和评论观点,加以整理以传播的再思考为主 题,并以典范议题和范例为副题,分为两册出版。 罗森艾认为,就典范这个字眼严格地说,人文及社会科学根本没有所谓的典 范,只是代表不同学派和不同研究传统的学者,为了政治性、社会性或知识性的 问题,而有所争议。 霍尔就表明不愿使用“典范”这个字眼,而宁愿使用“争论”这个字眼,因 为他认为大家在争议典范时,未必真正以典范的角度在思考,而“争论”这个字 眼,不论是理论或经验研究者,都与特定的工作领域的概念具有特定的关系,而 所谓争论就是因为彼此所拥有的观点不同所致。 而多年来,批判理论与实证论者两大阵营之间的争议,其实是把问题简化了; 也有人把这些争议简化为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二分化分法。 其实,库恩自己就强调,自然科学之所以不容许有不同的典范存在,主要就 是因为它们具有无法共容的标准,此种无法共容的问题才是典范无法共存的根本 问题所在。在自然科学或其相关次领域里,任何一个时期只容许有一个典范的存 在,否则就会出现典范危机,甚至造成典范革命;但是在人文或社会科学领域里, 同时拥有几个不同典范,倒是相当正常的现象,所以瑞哲就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多 典范的科学。 为了跳脱批判主义与实证主义之间这种过于简化的二元论争,布瑞尔和摩根 逐一整理诸多社会学理论和各种不同学派,提出社会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的本质两 个维度的思考架构,而组织成了四个向度的社会学派的四个类型。罗森艾最早于 1 9 8 3 年引介了他们两人的典范分类理念,后来又普遍推介此一分类观点,成为 传播学者纷纷引述的观点。 从布瑞尔和摩根所提的社会学派别的分类图,可以获知功能主义学派乃是 “主导的典范”,而其它的人文主义、结构主义、解释学派的社会学,则相对就 是属于“异议的典范”。 传播研究数十年来,几乎都是以结构功能论或功能论为唯一的典范标准,在 研究方法上则是以讲求因果法则关系的置化逻辑实证为主轴。所以,才有所谓传 播效果研究的主流,以致被批评传播研究视野太过狭隘。其它的理论典范,不论 符号互动论、现象学、批判理论等,都鲜少被提及,其中有关传播政治经济学和 文化研究,则是最近才兴起的盛事。所以,质性研究或者批判式生态式研究取 向的题材,也是随着晚近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才被重视。 第三次讨论是传播季刊( j o u r n a l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在19 9 3 年 出版以领域的未来( f u t u r e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为题的两卷本专集。 第一卷的主题有:“传播研究的学科现状”、“新方向、新议程”、“连接传播学者 和公共政策”。第二卷的主题包括:“受众和体制”、“重新思考批判的传统”、“研 究有用的历史”和“学术战争”。为使该次研讨更具组织性,编辑提供五个研究 议题,希望讨论者聚焦于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这些议题是:理论多元主义的 接受、社会相关研究的现状、传播研究学科地位的缺失、意识形态和方法的差异 导致的领域的持续分化、媒介效果问题。 从1 9 8 3 年出版的传播季刊的专集发酵的园地,人文主义与批判主义 思潮在传播学界引起争议,甚至引发传播研究者身份认同的正当性危机。到1 9 9 3 年同一期刊又以领域的未来为题展望传播学的发展,已经可以看出理论整合 的契机出现,学者之间也能回到传播发展起源时融合多领域的包容精神,对待不 同假定的理论。 我们从这些争论中还可以看到,此前关于传播理论的发展阶段,最简单的划 分方法,是依据主流的传播效果研究的媒介效果,作为大众传播理论发展的分水 岭。但是,从年代来划分传播研究的发展轨迹,通常不仅流于主观,而且也无法 确定理论形成的渊源和发展趋势。基于对社会科学典范的了解,和对大众传播典 范发展的基本认同,对整个大众传播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会有一个更加全盘性 的把握。因此,在探究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脉络时,如何去划分年代的阶段,似 乎并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如何掌握主导传播研究的理论起源、传承、发展以及 转折的整个脉络。 1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所谓典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看。广义来看,它是一个科学社群 ( s c i e n c ec o m m u n i t y ) 里的成员共同享有的信念、价值、世界观、宇宙观 等的全貌:狭义地看,典范是被这一群科学工作者从事研究时作为解迷 ( p u z z l e s o l v i n g ) 所依据的一部分,也就是这群科学工作者从事研究时, 所采用的主要范例,例如公式、公理、公设等。简单地说,其实所谓典范,无非 就是思想、论述、实践与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传播就是日常生活的实践,传播 研究典范就反映在,从这些实践的文本论述中,探讨受众与媒介文本之间的科技、 组织、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基础的关系。 与传统的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相反,库恩认为,虽然科学是由个人进行研究 的,但它本质上是集团的产物。他指出:“科学的知识本质上是一个团体的 共同财产,否则它什么也不是。”因此,库恩特别强调科学丰土群在科学认识和 科学活动中的熏要作用:科学社群是连接个别科学家与整体社会经济结构的桥梁 与枢纽,科学社群的活幼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科学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科举 的本质特征。库恩强调“科学的生存与发展,端赖于科学社群静基本特征。” 墨顿运用缕构功能理论探讨了科学社群的逡作方式。他认为,科学社群通常 会透过报酬、沟通以及仲裁等系统来规范科学社群内的成员,丽学术期谢始终在 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二十年,有许多以实证方式来研究科学社群的方法陆续被 提出,其中最为重要的,较为成熬的研究方法则是“书列涮量法”。“书于瓣量法” 作为种测量指标,用来分析啭刊中的作者、参考文献以及文本内容等。要了解 学者的研究兴趣、关注焦点,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检索其专业麓剥上所发表的 论文:而要总结一段时期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对奎星学术期 稳进行内容分析。 本研究主鹱从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的互动角度,力图较为念面、深入地考察、 分析传播学的瑰袄,并瓣其傲出辩学的评绱,力求从总体上把握该领域的学术发 展方向。 2 、研究的主要闯鼹 不论典范为何、不论研究方法为何,必须把握的熏点是社会科学的三个基本 菝心:本体论、谖识论翻露的论。奉体论是讲“骚究什么”( w h a t r e s e a r c h ) ,认 识论是讲“如何研究”( h o w r e s e a r c h ) ,目的论是讲“为什么要这样研究”( w h y r e s e a r c h ) 。如果缝把握住这三个基本核心,那么裁髓够溺察传播理论以及其它社 会科学理论的来龙去脉与意旨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 1 ) 、研究久员构成撼况鲤薅2 我们将了解研究人员的基本构成;其所在院系、职称、研究兴趣等情况, ( 2 ) 、研究主题以及研究镁域重心是什么? 我们将采用拉斯韦尔的5 w 模式作为分析框架。考察研究主题的构成,并进 一步分辑研究领域蛉墼心是番发生变化? ( 3 ) 、研究方法是否量化研究和质亿研究泾满分明?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邂然不同,由此简单区分为量化研究和质化 研究。是否两种研究方法互相排斥? ( 4 )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如何2 “ 传播学作为交叉学科,与其它学科关系紧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传播 学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但自身是否已经成熟,是否仍强烈地依赖其他学科的研 究养料,传播学对予其它学科的影响和贡献如俺? ( 5 ) 、备研究领域有什么新发展? 。 我们将采用拉斯韦尔的5 w 模式作为分析框架,评析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 有何新避袋? ( 6 ) 、社会对传播学研究的资助情况如何? 从传撩研究获得资勃魏清嚣,了解懿黧研究获褥了资渤,嬲骜举位提供了资 助,分析传播研究与社会滞求之间的关系。 3 、磷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并用。本文将主骤采用 支黻努褫、离察分褥帮雩| 诞爨三耱研究方法。 我们将通过文献分析方法,了解1 9 9 0 年代传播学的蹙体发展概貌。 我稻将选取溪际簧撵学赛麴嚣奉孩麓司褡必主要考察对象。这疆零蘩嚣 是:j o u r n a l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传播学学刊) 、j o u r n a l i s ma n dm a s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q u a r t e r l y ( 瑟嚣鸯大众传撵季嚣) 、j o u r n a lo fb r o a d c a s ta n d e 如c 打0 把m e d i a ( 广播电视与电子媒介学刊) 和p u b l 晒o p i n i o nq u a r t e r l y ( 舆 论季司) 、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 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欧淡黄擐学学列) 。 前面四本分别是由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 ( 阉际传播学会, 鸳称l c a 、a s s o c i a t i o nf o re d u c a t i 挑i nj o u r n a l i s ma n d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毅 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 e j m c ) 、b r o a d c a s te d u c a t o ra s s o c i a t i o n ( 广播电视教 蠹学会,b e a ) 嬲a m e r i c a n a s s o e i 嚣娃o n f o r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r e s e a r c h ( 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