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从《爱玛》看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从《爱玛》看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从《爱玛》看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从《爱玛》看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从《爱玛》看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 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鲞! 至基盘堂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 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从爱玛看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 摘要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作为表现女性意识的女作 家的先驱,简奥斯汀对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以及英国1 8 世纪以后的文学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短暂的一生中,简奥斯汀共完成了六部小说的创作。其中爱玛被很 多评论家认为是她最成功、最成熟的作品。这不仅是指她的写作技巧上,而且也 是指她思想认识上的成熟。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蓬勃发展,小说中 蕴含的作家独特的女性意识被逐渐发掘起来。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 度出发,通过文本分析爱玛中的女性意识来发掘和研究简奥斯汀本人的女 性意识。 关键词:简奥斯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意识爱玛 a na n a l y s i so nj a n ea u s t e n sf e m i n i n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r i n 丘,咒,咒a a b s t r a c t j a n ea u s t e ni so n eo ft h eg r e a t e s tn o v e l i s t si nt h ee n g l i s h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 d u r i n gh e rl i f e t i m e ,s h ec o m p l e t e dt h ec r e a t i o n so fs i xn o v e l si n a 1 1 j a n es h o w e dh e rs t r o n gf e m i n i n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h r o u g hm a n yf e m a l e i m a g e ss h es h a p e di nt h es i xn o v e l s ,w h ow e r ev e r yd if f e r e n tf r o mt h o s e d o c i l e ,g e n t l ea n ds e n s i t i v ea n g e l sd e p i c t e db ym a l ew r i t e r s a st h e p r e c u r s o ro ff e m a l ew r i t e r sw h oc r e m ew i t hf e m a l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j a n e h a sa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b i r t h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n g l i s hf e m i n i n e l i t e r a t u r ea sw e l la se n g l i s h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l a t e18 mc e n t u r y e m m a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m o s ts u c c e s s f u la n dm a t u r ew o r ko fj a n e a u s t e nb ym a n yc r i t i c s t h i sm a t u r i t yn o to n l yr e f e r st oh e rw r i t i n gs k i l l s b u ta l s oh e ri d e o l o g y t h i st h e s i st r i e st oe x p l o r ea n dr e s e a r c ho na u s t e n s f e m i n i n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e m m a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f e m i n i s t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s m k e yw o r d s :j a n ea u s t e n ,f e m i n i s t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s m ,f e m i n i n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m m a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性意识 第一节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4 第二节女性意识的内涵7 第二章爱玛中的女性意识 第一节女性意识的觉醒1 0 2 1 1 女性的自由平等意识1 0 2 1 2 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1 4 2 1 3 女性的婚姻意识1 5 2 1 4 女性的自审意识1 8 第二节女性意识的缺失19 2 2 1 无法摆脱的男权意识19 2 2 2 父权文化下的女性价值观2 1 2 2 3 看重金钱; u f - i 第的婚姻意识2 2 第三章简奥斯汀女性意识的来源 第一节简奥斯汀女性意识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2 3 第二节简奥斯汀的家庭和生活经历2 6 结语2 9 参考文献3 1 致谢3 3 引言 翻开剑桥文学指南简奥斯汀( t h ec a m b r i d g ec o m p a n i o nt oj a n ea u s t e n ) 的前言部分,当看到“j a n e i t e s ”和“a n t i j a n e i t e s ”两个词时你或许会感到惊讶。因为这 两个词的出现代表着对于简奥斯汀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个支持而 另一反对。然而,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如此之多的学者已经把 对简奥斯汀及其作品的研究广泛的开展于全世界的范围之内。在2 0 0 7 年,一部关 于奥斯汀及其文学创作的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在全球上映,引发了对于简奥斯 汀新一轮的讨论和研究。无庸质疑,奥斯汀是众多女作家中极其受欢迎的一位。近几 年来,奥斯汀在一百多年前创作的小说已经被拍摄出第二或第三个电影版本,并且得 到了观众的好评。这表明尽管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文学品位也在不断变化,而奥斯汀 的受欢迎程度却依旧未变。因此,我们说作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简奥 斯汀实至名归。 在简奥斯汀去世之后,文学界评论家们对她小说中体现的“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依然非常推崇,“奥斯汀小姐的小说写的不仅是他们阶层中最为平常的人物,而 且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小说还有非常诙谐的指导意义 1 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将 简奥斯汀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毛姆则将她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家之一。而刘易斯则 认为:“她的名气在我看来一定会经久不衰。 2 刘易斯的这一判断在今天看来是不无 预见性和准确性的。 2 0 世纪可以说是简奥斯汀在学术界最为走红的一个世纪。在2 0 世纪4 0 年代, 国外学者们首次对简奥斯汀进行历史分析的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旁枝产生,这种产 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方式下的副产品。以英国评论家大卫戴切斯和马克雪尔 1 1 8 1 1 年理智与情感 t l 版后, 英国评论对此的评价。 2 玛吉莱恩简奥斯汀的世界郭静译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 0 0 4 年,第2 1 9 页。 的研究为代表。到2 0 世纪7 0 年代,国外学者对简奥斯汀的研究热情更为高涨。玛 丽莲巴特勒把简奥斯汀放在一个历史语境中去研究,她于1 9 7 5 年发表了一部很 有说服力的专著,名为奥斯汀与思想之战,她把简奥斯汀的的作品放到法国大 革命引发的意识形态争论中去理解,聚焦于人物刻画与政治态度的关系,这种以社会 历史为背景,细致入微的阐发作品思想内涵的努力对于简奥斯汀的研究者们来说具 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而在2 0 世纪后2 0 年中,对简奥斯汀的评论和研究,最 大的发展在两个方面: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美国学者德福里卢斯在他的论文读 简奥斯汀和重述她的故事中详细叙述了简奥斯汀对“历史”的理解。在这篇论 文中,他从文学和社会历史方面分析了有关简奥斯汀的女权主义思想,给研究奥斯 汀的思想的人们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目前关于是否将简奥斯汀归入最初的女性主义者阵营之中,并且对她女性主义 信念深度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有人认为简是彻底女权主义者,反对她 那个阶级中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鼓励妇女们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感情和婚姻。但是,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简奥斯汀只是无意之中体现了一种无意识的女性主义,她不认 为自己所处的阶级中的女性地位需要她们自己奋起反抗,从而获得“独立 、“尊严。 不论研究者们如何争论不休,从简奥斯汀的成长和创作经历来看,她的作品描写的 事情和由此可以推断的思想,在无意之中让不少男性评论家和一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 将简奥斯汀看作了早期的、如同时代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那样的女权主义者。 但是,从她的经历和与亲人、朋友的交往中可以了解到,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 只是在非常小的程度上符合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关于妇女和男性在道德上平等的信 仰。她的立场更多的是站在一个观察者和叙述者的角度,而不是一些学者定位的彻底 的评论者和批评者。 对简奥斯汀国内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她在文学的成就上,她的女性主义观点, 以及她对婚姻的看法。国内对奥斯汀研究具有引路人作用的学者是孙致礼教授,他不 仅将简奥斯汀的作品全部翻译成中文,而且他对她作品的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 响着中国研究者的思路和方向。2 0 世纪8 0 年代,研究者们将国外奥斯汀研究的各种 新的成果介绍到国内,使国内研究者们的视野更加宽广。这个时期,国内研究者们对 女性主义的研究也热起来。1 9 8 1 年,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朱虹教授在美国女作家 作品选的序言中,较早的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她所编著的奥斯丁研究 成为了国内几乎所有奥斯汀研究者们必备的参考书。经过8 0 年代的热潮之后,从2 0 世纪9 0 年代,国内对奥斯汀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不过这种下降只是相对的。国内 仍有一大群奥斯汀的喜爱者和研究者,这个群体在这个时期罩虽然几乎没有做出新 的、有深度的研究。尽管国内外从女性主义角度对于简奥斯汀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但鲜有学者选择她后期的成熟作品,即思想比较成熟的作品,通过对其中的女性意识 进行深入的发掘和研究,进而来解读简奥斯汀本人的女性意识。 简奥斯汀在她不到四十二年的生涯中共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无论前期创作的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还是后期所写的曼斯菲尔德庄园、 劝导、爱玛,都在全世界的读者中广泛流传并饱受赞誉。爱玛或许不是奥斯 汀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但无疑是风格最成熟、结构最完整、思想最成熟的一部。 在这部小说中,无论是作者对现实的理解、对生活的思索,还是小说所运用的技巧, 均比早期作品更为深刻、娴熟。在小说中她对人性切实精准的刻画,对摄政时期英国 社会的敏锐观察,以及对高超的艺术手法的掌握,至今仍令我们叹服。早期对这部小 说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女主人公的负面形象上,这似乎印证了奥斯汀本人的论断:爱玛 是一个“除了我自己谁也不会非常喜欢的女主人公”。然而一些独具慧眼的评论家却 发现了爱玛的伟大之处。英国文艺批评家阿诺德凯特尔认为爱玛不仅仅是 一个以往社会的死画图,它对我们今天这个业己变化了的社会仍有价值。因为我们在 阅读这部小说时不仅看到了过去,也看到了今天。1 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克劳迪娅约 翰逊认为:爱玛在奥斯丁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从j 下面角度探讨了女性的权利问 1 朱虹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义联;j j 版公司,1 9 8 5 ,第2 5 1 页 3 题,其本身就是体现作者独立性的一次尝试。1 特别是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 论的蓬勃发展,小说中蕴涵的作家独特的女性观和女性意识也被逐渐发掘出来。正是 由于奥斯汀在小说中坚定地阐释了她自己的女性观,爱玛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成为一部不朽的名著。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小说爱玛 的文本分析来发掘和研究简奥斯汀本人的女性意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主要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发展及理论主张和主要派别进行简要的 介绍。探讨女性意识的内涵及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 第二章通过文本分析来解读爱玛中的女性意识,进而探讨简奥斯汀本人女 性意识的觉醒和缺失。 第三章从社会文化背景和简奥斯汀的家庭及个人经历两方面探讨简奥斯汀女 性意识的来源。 第一章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性意识 第一节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f e m i n i s t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 诞生于2 0 世纪六十年代末七 十年代初的欧洲,它的产生是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分不开的,它是西方女权运动高 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所谓女权运动是指妇女争取解放,要求社会平等 权利的政治斗争。它的斗争对象是整个夫权中心社会。它的奋斗目标是在社会权利上 实现普遍的男女平等。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1 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当时的 启蒙思想深入民心,法国妇女首先扛起了争取妇女人权,反抗社会压迫的大旗。第二 个阶段的女权运动是在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期,在1 9 2 8 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 j o h n s o n ,c l a u d i a ,j a n ea u s t e n :w o m e n ,p o l i t i c sa n dt h en o v e l c h i c a g o :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c a g op r e s s ,19 8 8 ,p 12 6 4 权后,这一阶段的女权运动达到了高潮。2 0 世纪6 0 年代以后,出现了第三阶段的女 权运动,这次女权运动超越了前两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 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 化构成的探讨,并且直接引发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当广大妇女真正对男权制思想文 化本身提出质疑时,才有理论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诞生。此时,以男性文学文本 为依据,旨在清算文学中性政治的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应运而生,展示了文学 批评的一个新视角,标志着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批评方式出现在文 学批评中。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运动十分激进,因而被称为“激进的女权主义”。之 后在7 0 年代中期,其主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与文化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逐 渐形成了“文化的女权主义 。“激进的女权主义”提出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把性别 问题视为社会政治问题,导致了妇女意识的改变,激发了妇女的社会热情。“文化的 女权主义强调把妇女从“男性价值 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根据“女性价值”创造一 种替代性的文化,其本质是一种道德的反主流文化的运动,其目的则是改变妇女的形 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虽然受到“激进女权主义”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从“文化女权 主义”发展而来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呈现出多元的面貌。 总的说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 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读解,对男 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的批评,它努力发掘不同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 学史,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现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 作意识,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派别众多,其大多主张自由、平等或者妇女至上,例如:学院 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自由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和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等。激进女性主义认为父权制( p a t r i a r c h y ) 是女性 受压迫的主要和普遍原因,男性权力是症结所在。唯物主义女性主义则批评激进派女 性主义所信奉的本质主义和对父权制的非历史观点,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并把社会 阶级视为决定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地位的首要因素,关注阶级与性别的辩证关系。这 是英国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特点,目前此两派的分歧仍存在。此外,黑人女性主义关 注女性主义思想中潜在的种族主义,强调与黑人妇女生活相关的特殊问题,女性主义 常被认为是白人女性的文化,许多黑人女性则赞成使用“妇女主义 这个字眼。还有 女性生态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的结束取决于生态学的价值观,而女性应当积极关注并 结束生态系统的压迫。另外,学院女性主义在许多学术机构教学与研究方面拥有很广 的影响,妇女研究课程涉及到对各学科包括社会学、历史和文学的修正和质疑。学院 女性主义关注的焦点是批判学院知识“忽视性别”的特征。女性主义批评不是单一的 方法论,也不是一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它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可以应用在 不同语境、主体位置、语言状况下及我们的物质世界和生存空间。它从阶级、种族、 语言、全球化、心理、文化和人权等多个角度解构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从而达到建 立女性自身的价值标准与独特文化的目的。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6 0 年 代末到7 0 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其重点是揭露男性文化如何歪曲女性形象,抨击传 统的“阳物批评”,立足点大致在生理差异方面;第二阶段开始于7 0 年代中期,许多 女性主义批评家旗帜鲜明的用女性视角解读经典作品,更侧重于对语言文学的批评, 出现了一批标志着女性主义批评真正繁荣的论著,如p m 斯帕克斯的女性想象: 一部对妇女作品的文学和心理的考察( 1 9 7 5 ) 、s l 卡普兰的现代英国小说中的 女性艺术( 1 9 7 5 ) 、艾伦莫罩斯的文学妇女( 1 9 7 6 ) 、伊肖瓦尔特的她们 自己的文学( 1 9 7 7 ) 以及吉尔伯特和格芭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 1 9 7 7 ) 等。黑 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同性恋文学批评也在这一阶段逐步发展壮大,法国女性主义 批评开始在英美传播;9 0 年代后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发 展起一种跨学科的女性主义文化,不再拘泥于文学本身,进入一种对性别差异进行比 较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后女性主义时代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己经成为当代西方 文学批评理论中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现 以及发展给整个文艺批评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操作方式。 第二节女性意识的内涵 谈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就不得不提到女性意识,因为它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建构 的基点和旗帜,也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把女性意 识作为其理论导向的一面旗帜,以女性意识为基点,阐述和建构自己的文学批评。女 性主义批评要求高度张扬妇女的主体意识,无论是在审视批判传统文学观念方面,还 是在阅读欣赏和创作实践上,无不渗透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女性情感因素。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女性意识”这一概念的界定也经历 了由简单概括到多层面阐释与辨析的过程。但由于这一概念本身不是一种既定的话语 体制和操作方法,而是一个流动变化的多元概念,至今为止都很难为“女性意识” 下一个既准确又全面的定义,因此我们只能尽力与时俱进地把握女性意识的内涵。中 西方学者曾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发掘和复归女性意识是一个妇女作为自觉女性出现的标志。在漫长的父权社会 中,女性被剥夺了平等权,长期受到压迫,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她们都被牢牢 控制在男人的手掌中。所谓正统的意识形态给她们这样的保证:只要自我抑制并为男 人们服务,接受自我的从属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的地位。结果导致女性 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之中。女性自 出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她们自觉地将父权制社会标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在关 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愿望、目的和需要方面学会的东西就比男人要少得多。我们可以 称这种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愿望、目的和需要的意识概括为“女性意识”。 ( 德) e m 温德尔 “( 女性意识) 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 觉意识。 斯帕克斯川 “女性意识它注重子女作家表现女性人物在自我发展中的内心生活的方 法。” 西德尼詹妮特卡普兰 “所谓女性意识,我认为它一方面既源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在体验与 感受外部世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角度,这实际上是一种性别意识,这时它更多 地属于自然属性的范畴;另一方面,它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 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决定着女性意识发展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的历史内容。社会生产力水 平越低下,女性的生活范围就越狭小,她们对自身解放的要求层次就越低,反之,社 会越进步,为女性提供的生活范围就越大,女性与男性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趋向一致。 在这种状况下,女性的解放更重要的取决于她们自己,取决于她们能否以充分的自 信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陈志红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解释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 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 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乔以钢 “就文学层面讲,应当是自觉的独有女性视角、女性经验、认识和体验的语言范 式;就文化层面讲,应当是以非暴力、同情感、平等及和谐意识等等为主要 标志的女性特征,对抗和结构以父权制为主要标志的男性霸权文化。” 谭湘 “所谓女性意识,即包含着女性作为人的意识,也包含着女性自我性别 意识。,即意识到女性既作为和男性平等的人,同时又是自立主体的另一类的角色、 地位和价值问题。 杨冬红 “所谓女性意识,主要指的是女性作家的小说中浮现的对女性这一性别 特质的从发现到认同到审视定位的认知过程,并给与特殊的表现形态。” 荒林 通过梳理中西方学者对于女性意识这一概念的界定,加之作者个人对于女性意识 这一概念的理解,本文认为女性意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女性的性别意 识,即女性是区别于男性,有其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但与男性“平等”的人,是 它的自然属性。二、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 价值的自觉意识。三、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 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 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其中包括 女性的自审意识。 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正是由于女性意识的复苏与觉醒, 女性才从自己的立场上,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引发了对女性自我意识、女性自审意识的 自觉追求。从女性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道路来看,女性意识的自觉程度决定着女性主义 进步的速度,它是女性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性主体自我发现的基础。在人类文 学史上,女性文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女性进行创作曾经十分困难,但她们在 艰难的创作过程中依然对女性问题做出了独特的思考。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和女性地 位的提高,女性文学成为妇女自身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女性开 始文学创作,以手写心,以文达志。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过程中,“女性意识” 也俨然成为许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自觉审视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判断女性文学 真伪的基础理论概念之一。“女性意识”的提出以及被强调重视,是妇女解放运动发 展的历史必然,它有助于妇女进_ 步自觉地发展自己、实现自己,具有巨大的价值和 意义。由此来看,以女性意识作为解读女性文学的钥匙应该是最佳选择。从女性意识 出发来研究女性文学能更全面的认识女性文学文本中的深刻内涵与价值。 第二章爱玛中的女性意识 第一节女性意识的觉醒 简奥斯汀一生共完成了六部作品。其中爱玛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她的最成 功、最成熟的作品。这不仅是指她的写作技巧上,而且也是指她思想认识上的成熟。 因此,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对爱玛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发掘、研究,一方面有 助于我们更深刻、更细致地认识、理解爱玛这部作品,另一方面也会帮助我们更 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和研究简奥斯汀本人的女性意识。 2 1 1 女性的自由平等意识 在1 8 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十分低下,性别歧视现象非常严重,“妇女们再也没 有比在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的了”1 。人们普遍认为男人天生比女人优越,生理上 的优越促使男人掌控着一切,成为社会的立法者和控制者。对于男人来说,天赋的理 智要比女人多一些,男人更充分的拥有理性和智慧,更善于归纳、概括那些复杂难辨 的事物。与男性相比,女性被认为天性比男人低劣,只适合在家庭中发挥她们的聪明 朱虹选编奥斯丁研究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8 5 年,第l 版,第3 3 3 页 1 0 才智。这一观点得到当时绝大多数妇女的承认,她们对自己的依附地位全无自觉意识。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女性被视为头脑贫乏、能力低下的历史时期,简奥斯汀脱颖 而出,开始从事写作。她对这种观念不屑一顾,她从事创作的行为本身,就是对这一 观念的反抗。奥斯汀怀着极大的热情歌颂女性的智慧与能力,她的一系列作品展示了 符合她的时代的女性自由意识。她在作品中塑造出在各方面完全不逊色于男性的女性 形象,她们拥有超人的才智、理性与能力,爱玛就是其中一个。小说开篇这样写道: “爱玛乌德豪斯又漂亮、又聪慧、又富有,家庭生活舒适,天性开朗乐观,仿佛集 上天之宠爱于一身;长n - 十一岁,还不知道什么是忧愁烦恼。”1 爱玛的成长环境 是自由自在的,而这种自由的成长环境赋予了爱玛作为崭新女性形象的自由的心灵和 独立的人格精神。 1 8 世纪的英国社会是一个父权制社会。在女性主义理论史上,凯特米利特在其 著作性政治中首次引入“父权制”这一概念。父权制不仅指男性作为权力中心统 治女性,而且包括男性长辈对晚辈的统治。2 凯特米利特将性别与政治直接且突出 地联系在一起,认为“父权制的男性沙文主义”统治,是男性对女性的最基本最普遍 最不合理的政治形式,希望女性与整个人类联合起来推翻父权制的统治。爱玛形象恰 恰体现了一种摆脱父权制统治的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爱玛的父亲并不是一位作为“权 力中心”去支配女儿各种行为和活动的父亲,相反,他极其慈爱,对女儿十分娇惯。 而且他“一直体弱多病,脑力和体力劳动不多 3 ,所以爱玛早年就为父亲当家作主, 管理着家里的一切事务。父亲对她言听计从,也十分依赖于她。女性主义者常指出女 性自己往往是父权制的“受害者”,又是父权制的“助纣者”,她们尤其是母亲, 通常扮演着父权制的“卫道士”的角色,对她的女j t , l q 进行说教。而爱玛的母亲早逝, 她对母亲的抚爱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因此,母亲说教便无从谈起了。爱玛的姐姐伊 莎贝拉在智力上远远不如她,“她( 爱玛) 十岁的时候,就不幸地能回答十七岁的姐 1 简奥斯汀爱玛 m 周定之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3 页 2 王红丽爱玛形敦的女性意识解读【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7 2 0 3 简奥斯汀爱玛 m j 爿定之译海u :南方i f j 版社,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4 页 姐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她总是很敏锐,很有自信,而伊莎贝拉却又迟钝,又缺乏自信。 1 可见在爱玛的成长历程中,既没有来自以父亲和兄长为代表的异性的父权压迫,也 没有来自母亲和姐姐们的同性传统女性美德的谆谆教导。她成长道路的唯一监护人似 乎只有她的家庭教师泰勒小姐,而“泰勒小姐性情温和,就当她名义上还是家庭教师 时,对两姐妹也不加什么约束,现在她的教师权威更早已无影无踪。她们就像亲爱的 朋友一样住在一起,爱玛随心所欲,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虽然十分尊重泰勒小姐的意 见,却主要按自己的想法办事。”2 爱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自在的成长起来,她 并没有在“她所属于的那个领域,处处受到男性世界的封闭、限制和支配:不论她把 自己抬得多么高,到多么远的地方去冒险,她的头上总有一块天花板,四周总有墙挡 住她的去路。”。可以说,爱玛的头上没有“一块天花板”能遮住她,四周也没有“墙 能挡住她的去路。奥斯汀塑造的爱玛形象充分体现了女性要摆脱周围环境限制和受支 配的依附地位、挣脱男性世界的封闭和束缚而冲向无限自由的一种意识。 在奥斯汀所处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女性与男性相比在智力上天生稍逊一筹,即 使有个别妇女生性聪慧、知识渊博,她也不该显露出来,以免招致男人的不满和嫉妒。 因此,当时女性最大的美德是顺从,女性的最大成就便是成为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 女性的存在价值完全体现在她对男性的服务。因此,年轻女子所受的教育往往集中在 音乐、绘画、舞蹈等能愉悦人而且“适合女性”的才艺训练上。然而奥斯汀却与她那 个时代的潮流背道而驰。她坚定地认为女性具有和男性同样的智力,强调智力的提高 对女性来说远远重于才艺培养。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明确指出头脑机灵、智 力发达不仅仅是男性的特点,愚蠢拙笨、智力低下也并非女性的专利。男性与女性一 样,都是“人”,都同样具有“人 的优点与缺点。在她看来,一个人必须具备理性 才能独立思考、正确判断,才能获得真j 下的自由和平等。奥斯汀笔下那些光彩照人的 女性都是有自己的思想,敢说敢为的女子,而不是只会对男人唯唯诺诺,千依百顺的 1 简奥斯汀爱玛 m 周定之译海【j :南方 i 版社,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2 6 页 2 简奥斯汀爱玛 m 周定之译海u :南方j | ;版社,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3 页 3 两蒙娜德波伏娃第_ 二性 m 桑竹影等译长沙:湖南文艺 i j 版社,1 9 8 6 仆从。她们在才智、理性和能力等方面丝毫不亚于男性,有的甚至超过男性。爱玛在 奥斯丁笔下就是一位具备理性和才智的女性。与其他出身相对低微的中产阶级女性相 比,爱玛算得上是大家闺秀。尽管爱玛有些自以为是、任性和势利,但她对现实却不 乏诚实的理解,她果断、机智、强势而且自信。尽管爱玛经常犯错误,但奥斯汀认为 她的判断在大多情况下还是正确和有说服力的。爱玛敏锐、理智的判断力淋漓尽致的 表现在她与奈特莱先生就海丽特拒绝马丁求婚一事进行争论中。当奈特莱洋洋得意地 告诉爱玛马丁“打算娶 海丽特为妻时,爱玛立刻发觉了求婚中包含一种大男子主义 居高临下的施舍味道,完全忽略了海丽特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和拒绝的自由。海利特在 爱玛的鼓动下拒绝了马丁的求婚,为此奈特莱大动肝火,爱玛冷静地说道:“男人总 不能理解女人竟会拒绝别人的求婚。男人总以为凡有人上门求婚,不管是什么人,女 人一律来者不拒。州当奈特莱说海丽特出生卑贱,无知无识时,爱玛的辩护生动地展 现了爱玛的理性和智慧。爱玛认为尽管海丽特是个私生女,似乎低人一等,但有理智 的人却不应这样看,她父母犯下的过失不能由她承担责任。海丽特的地位与他人是平 等的。爱玛讽刺大多数男人选择妻子时只重容貌不重才华,把美貌和温柔当成女人最 可宝贵的资本。与海利特多次的接触后,奈特莱终于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他向爱玛承 认海丽特具有最好的品质,有头脑的男人宁可娶她,而不会看重艾尔顿太太。奈特莱 对海丽特的认同也意味着他对爱玛判断力的认可。他对爱玛说:“上帝给了你天分。 他实际上承认了爱玛作为一名女性具有和他一样与生俱来的智力。在此,奥斯丁颠覆 了以往小说中男性充当良师,女性只能充当学生的传统,证明了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 出众的才智,可以引导男性去明辨是非,充分体现了其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 爱玛的平等意识还体现在她自由、积极的社交活动中。在“父权制”统治的男性 社会中,理想的女性形象都被塑造成温顺、沉默、没有自我,甘愿为男性奉献或牺牲, 生养繁衍后代的家庭天使。家庭以外的世界对于女性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敬畏和不能 触及的空间,因而更谈不上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社交权。然而,爱玛这一崭新的女 1 简奥斯汀爱玛 m 周定之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4 4 页 1 3 性形象,则使读者眼前一亮,呈现出女性意识下的自由和抗争。爱玛不但代替父亲打 理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还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她参与、筹划和组织海伯里村的各 种社交活动;她打破“贵贱不相亲”的刻板条例,接受了科尔家的晚宴邀请;她心地 慈善,穷人有了难处,她不仅给以亲切关怀,出主意想办法,而且还解囊相助她 对他们的困苦充满了同情,总是怀着一片善心,很有见识地给以帮助;她充分施展她 的能力为别人的婚姻牵线搭桥,她为海利特出谋划策,一心要改变哈丽特的命运。海 伯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似乎也没有她所不知道的,没有她不能发表意见的,她处处 在意别人对她的看重。爱玛在海伯里村的威望也j 下是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的结果。所 有这一切都表明爱玛和同时代的男性一样积极、努力地去寻求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 的价值。基于她的那个时代,这种意识和行为显得是多么难能可贵。 2 1 2 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 在小说爱玛中,简奥斯汀赋予了主人公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这在当时的 文学创作中是少见的。爱玛的独立自主意识源自于她经济上的独立上。与简奥斯汀 的其它女主人公窘迫的经济处境不同,爱玛的家境十分富裕。她的家庭在当地享有很 高的声望,倍受周围人的尊重。身为三万英磅家产的继承人,爱玛从未也完全不用为 她的经济状况担忧。爱玛曾跟海利特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担心,海丽特,我不会变 成个穷老婆子。对于宽宏大量的公众来说,只有贫穷才能使独身者让人瞧不起! 一个 收入微薄的单身女人,肯定要变成一个荒唐可笑、令人讨厌的老姑娘,成为青年男女 嘲弄的对象! 可是一个有钱的单身女人,却总是十分体面,既聪明又讨人喜欢,比谁 都不逊色。1 爱玛尽管出言有些刻薄,却也道出了几分真理。女性被动的经济地位无 疑会对她们人格上的独立投下阴影。一个经济上不依靠男人的女性才会享有更大更纯 简奥斯汀爱玛 m 周定之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6 5 页 1 4 粹的自由。爱玛经济上的独立无疑是她拥有独立人格和自主的行为权和选择权的前提 和保障。爱玛从小失去母亲,姐姐出嫁,父亲又体弱多病,她小小年纪,就开始独立 打理哈特菲尔德的一切。在奈特莱先生和韦斯顿太太的一段对话中,奈特莱先生将爱 玛当家作主的地位一语道尽:“爱玛自十二岁起,就成了家里的女主人,你们大 家都得听她的。 1 长期以来,爱玛独立的主持家里的日常事务并且乐此不疲,尽情地 享受着这种当家作主的无限乐趣。爱玛向我们证明了女性不再是“男性的一根肋骨, 不是离开男性就无法生活下去,而相反,她不仅生活上,而且在精神上,代替父亲成 为家庭的支柱。 爱玛的独立自主意识还体现在她对婚姻的态度上。在小说的开始,爱玛并没有打 算结婚,在她与哈丽特的谈话中,她这样说道:“因为我相信,几乎没有多少结过婚 的女人在她们丈夫的房子里拥有我在哈特菲尔德宅子中一半的权威,我也绝对不会得 到现在这样受到真正热爱的重要地位。在任何男人的眼睛罩,我都不像在父亲的眼睛 里永远在第一位,永远是正确的。2 可见,爱玛已经意识到她那个时代的婚姻实际上 是对于女性刚刚萌芽的自由自主意识的一种抹杀,婚姻是对一个女人独立自主的命运 的威胁。她清楚地认识到女人一旦结了婚,就有失去身份和地位而成为丈夫的附属品 危险。即使后来她和奈利莱先生结婚,也决定生活在哈特菲尔德,以保证她“为所欲 为”的女主人地位。在1 8 世纪那样一个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父权制社会中,爱玛为 了争取独立自主的家庭地位而公开向婚姻提出挑战,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 2 1 3 女性的婚姻意识 奥斯汀的六部小说都是关于男婚女嫁的故事,婚姻是她小说的基本主题。在奥斯 汀生活的那个年代,女性的幸福首先在于婚姻生活是否幸福,这是男权社会公认并为 1 简奥斯汀爱玛 m 周定之译海口:南方出版 l ,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2 7 页 2 简奥斯汀爱玛 m 周定之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6 5 页 1 5 女性作家所认可的观念。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她总是将婚姻与财产、门第联系到一起, 目的是为了说明婚姻离不开财产,婚姻不是建立在纯粹爱情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婚姻 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既然要生活,便离不开物质基础。所以在谈论婚姻时,谈到财产 和门第是天经地义的。奥斯汀认为财产和门第在婚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观点 明显的体现在小说爱玛里的多桩婚姻中。名门闺秀邱吉尔小姐决心嫁给韦斯顿先 生时遭到了兄嫂邱吉尔夫妇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门亲事有辱门楣,甚至与邱吉尔 小姐断绝了关系。婚后尽管“她的丈夫为人热情,性情温和,为了报答她的这份爱, 事事替他考虑得无微不至, 1 邱吉尔太太“也不能不怀恋昔r 家庭的豪华生活。他俩 开支挥霍,超出了他们财力所及,但比起她娘家的生活来还是有天壤之别。2 这桩亲 、事因为f - p 不当,并没有带来多少幸福。婚后三年,丘吉尔太太就去世了,而“韦斯 顿先生也落得比以前的境况还差,而且有个孩子要抚养。3 海丽特史密斯是个出身 卑微,没有财产的寄宿女学生,她温顺、秀丽、单纯善良,得到了农夫马丁先生的爱 慕。然而在爱玛的影响下海丽特拒绝了马丁的求婚。之后,爱玛牵线搭桥,让海丽特 与海伯里最负盛名的牧师艾尔顿先生相恋。艾尔顿先生经济丰裕,地位显赫,海丽特 兴奋不已,窃喜遇到最理想的婚姻归宿,然而艾尔顿心仪的对象却是爱玛而非海丽特, 伤心欲绝的海丽特找到奈特莱先生寻求抚慰。奈特莱先生热忱的帮助使她重获女性的 自尊。然而单纯无知的她把对奈特莱的感激误以为对他的爱。认识到自己的一厢情愿 后,再次受伤的海丽特终于回忆起马丁先生。马丁先生的社会地位刚好与自己相匹配, 只有他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马丁先生可以让他感觉安全、受人尊敬,总而得到长久 的幸福。从简奥斯汀描写的这两段婚姻中我们不难看出,婚姻双方的匹配是不能违 背他们各自的门第与身份的,只有婚姻双方家庭财产、社会地位的门当户对,才是完 美的结合,才能保证婚姻的稳定与和谐。 琪恩费尔法克斯小姐,她本身家境窘迫,没有地位,更没有财产。幸运的是, 1 简奥斯汀爱玛 m 周定之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 0 0 1 年2 月,第一版,第1 0 页 2 司 : 3 i 司上 她从小被她的一个富家亲戚收养,学会了一个中产阶级上层社会女子应有的才艺,尤 其能弹一手漂亮的钢琴,更重要的是她完全具有这个阶层人士所具有的风度、气质和 漂亮的外表。即使是这样,当她回到自己的家中时,周围的热心人士们都一致认为她 应该像众多与她情况相同的年轻女子一样,到一家高雅,体面的上等家庭当家庭教师, 并积极的为她张罗和寻找合适的家庭。当最后人们发现简费尔法克斯早已经与弗兰 克韦斯顿丘吉尔悄悄订了婚时,他们的惊讶足以说明,这起婚姻是多么不合他们 心中的常理。但不管怎样,这起门户不相当的婚姻能够成功并最终为人们所接受的关 键在于,简奥斯汀赋予了费尔法克斯小姐非常过硬的“软件”素质,而男方的弗兰 克则有着相应的可持家的“硬件”财产。因此,在这种前提下,简奥斯汀支持 门户不相当的婚姻,因为毕竟在婚姻中“为了金钱而结婚,我认为这是最卑劣的事情 “不管哪一方有财产,反正够用了就行”。从奥斯汀描写的这段婚姻中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奥斯汀意识到财产和门地相当是幸福婚姻的保障,但是她并不赞成只看重财产和 门第而不顾情感的婚姻。奥斯汀认为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一个女人应嫁给得到她敬 重和爱慕的男子。婚姻的双方应才智和志趣相投。 奥斯汀在爱玛中鲜明地提出了婚姻是社会变化的起源,是社会变革的力量的 观点。她意识到,婚姻只有建立在男女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爱慕、相互帮助的基础上 才能是幸福和美满的,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她在创作中成功地塑 造了爱玛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争取婚姻自主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的开始部分,爱玛打算终身不嫁,后来弗兰克的殷勤使她有些动心,但她 很快地认识到弗兰克并非合适的伴侣。而后爱玛又拒绝了牧师埃尔顿以获得她财产为 目的的求婚,直到海丽特向爱玛倾诉她对奈特莱的爱慕时,爱玛才意识到自己一直爱 着奈特莱。事实上,小说中的爱玛并非完美。在小说的开始阶段,爱玛甚至是个令读 者不太满意的人。她的傲慢和自以为是令她不能看清周围的世界。此时,正是奈特莱 先生冷静的分析和直言不讳的劝导慢慢使爱玛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爱玛逐渐成熟的 过程中,两人内心的交流促使他们走向婚姻。可见,她与奈特莱的结合就是建立在相 互尊重、相互爱慕、相互帮助基础之上的。在奥斯汀的心目中,爱玛和奈特莱这段门 第相当、至趣相投的婚姻才是最美满的婚姻,也是作者极力提倡的理想婚姻。在1 8 世纪末的英国,奥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