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脂药物的进展ppt课件_第1页
调血脂药物的进展ppt课件_第2页
调血脂药物的进展ppt课件_第3页
调血脂药物的进展ppt课件_第4页
调血脂药物的进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血脂药物的进展,1,背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人民群众的血脂异常情况越来越多见,血脂异常人群的数量逐年上升,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高血脂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全世界每年3000万人死于高血脂引起的相关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显著。因而开发有效的降血脂药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2,血脂(Blood-Lipid),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质,主要有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磷脂脂蛋白,乳糜烂微粒(CM)级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预防高血脂症,引起高血脂症,引起高血脂症,3,机体脂蛋白正常代谢图,4,他汀类调血脂药,调血脂药,1,胆酸螯合剂,2,贝特类药物,3,烟酸及其衍生物,4,胆固醇吸收抑制剂,5,中药来源的调血脂药物,6,临床应用的主要调血脂药物,5,调血脂药物作用机理,6,日本Sankyo和BMS公司开发,1989年日本上市,辛伐他汀钠,美国Warner-lanbert和pfizer公司共同研发,1997年德、英、美等国上市,阿托伐他汀钙,匹伐他汀钙,瑞士Sandoz公司开发,1994年英国上市,氟伐他汀钠,日本Shionogi公司研制,2003年美国上市,瑞舒伐他汀钙,德国Merck公司研发,1988年英国上市,辛伐他汀,德国Merck公司研制,1987年美国上市,洛伐他汀,他汀类药物,日本化学公司和Shionogi公司和欧洲Navartis公司研发,2003年日本上市,羟甲戊二酰辅酶,7,8,法国NicOx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是一种阿托伐他汀的NO释放衍生物,能够增加血管舒张(NO供体),降低57%的LDL-C,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NCX6560,美国Furiex制药公司研发,能够增加肝脏代谢,降低血浆暴露量,目前在他汀类不耐受患者中处于II期临床研究。,PDD-10588,在研他汀类药物,9,PPA,PPA,PPA,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吉菲贝特、氯贝特、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环丙贝特、非诺贝酸胆碱盐,通过调节脂肪酸异化作用,胰岛素敏感性和组织能量平衡等发挥作用,通过调控脂代谢基因而在脂肪酸贮存与糖代谢方面等发挥重要作用,贝特类,10,新型贝特类,选择性PPA激动剂,不仅对PPA活性较高,对PPA也有一定活性,为PPA/双重激剂,可以促进CPT1A基因mNA的表达水平,并成剂量依赖型,11,PPA/混合型激动剂,单纯激动PPA仅能调节血脂,而同时激动PPA/理论上则可以起到协同降低血糖的作用,化合物TIPP-401的化学结构,12,临床用药,作用靶点,研究近况,烟酸及其衍生物,烟酸、阿西莫司(乐脂平)和烟酸肌醇脂,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对脂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的烟酸进行间接调控CVD发病中烟酸与拉罗皮兰(前列腺素D21型受体拮抗剂)合用被用于心脏保护与HDL的治疗,从而减少脉管事件的发生烟酸衍生物只有ARI-3037MO(美国Arisaph制药公司)正在招募健康受试者进行I期临床研究。,腺普酸环化酶,13,14,考宋替兰,1999年由日本Mitsubishi-Tokyo公司开发,在日本首次上市,盐酸考宋维仑,仑吉尔泰克斯制药公司开发,2000年美国上市,1,2,3,依替米贝,2002年在德国上市,由默克公司和先灵葆雅公司开发,胆酸螯合剂药物,胆汁酸,15,胆酸螯合剂,16,依折麦布,它靶向外源性胆固醇通道,抑制肠道内饮食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不影响TG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由默克公司开发,2002年首先在美国和德国上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17,研究进展,常见药物,作用机制,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90余种,如:山楂、大黄、灵芝、参三七、银杏叶等等。复方制剂或中成药也很多,如山丹芍药汤(山楂、丹参和赤芍)、百草降脂灵(山楂和丹参)、降脂宁、血脂康、地赐康、地奥心血康,中药来源的调血脂药物,减少外源性脂质在肠道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以及调节脂质的代谢,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血脂康胶囊目前正在美国进行II期临床研究。,18,中药降血脂活性成分,黄酮类,蛋白质类,皂苷类,活性多糖,不饱和脂肪酸,酚类成分,生物碱类,蒽醌类,萜类,其他类,主要指一些活性蛋白质、活性肽及一些氨基酸等富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因为这类蛋白质中含有与胆汁酸相结合的组分,减少肝肠循环的胆汁酸量,妨碍了胆汁酸的利用,增加排泄量,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胆固醇在体内的沉积,黄酮类物质降血脂的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苷类的降血脂机制是与胆固醇结合,阻断肝肠循环,减少机体对胆固醇吸收,达到降血脂效果。,活性多糖降血脂的机理与蛋白质类似,增加肠的蠕动和促进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增加排泄量。,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与胆固醇结合生成熔点低、易于运转、代谢和排泄的酯,改变胆固醇体内分布,减少血管壁中脂酯沉积,并能改变脂蛋白组成和结构,增加细胞膜及脂蛋白的流动性,改善和保护血管壁功能,多酚降血脂的作用机理与黄酮类似,也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来实现的。同时脉壁上沉积,促进不饱和脂肪酸对胆固醇的转运和清除,从而起到预防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硬化形成。,通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途径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19,1,降低LDL:作用于脂质合成的药物,2,3,4,升高HDL的药物,其他治疗方法,新型调血脂药物,降低三酰甘油的药物,20,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制剂,反寡义核苷酸治疗LDL-C,甲状腺类似物,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604,伊罗替罗、Sobetirome、T-0681,Mipomersen,REGN-727、NVP-LGT209、AMG-145,微粒体三酰甘油转运蛋白(MTP)抑制剂,lomitapide,降低LDL:作用于脂质合成的药物,21,-3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二十碳五烯酸(EPA),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DGAT)抑制剂,LCQ-908,降低三酰甘油的药物,22,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1,其他升高HDL的药物,2,升高HDL的药物,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