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1页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2页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3页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4页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兴八首(其一)杜甫,2,3,4,5,6,7,四访杜甫草堂,幽篁小径树无尘,曲水流香旧酒醇。诗雨悄潜樽又满,隔篱呼取画中人。,8,律诗知识,1、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中间两联须对仗。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登高,阶段目标1:基础积累,9,诗歌鉴赏之“四个抓住”“三个什么: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二、抓作者:知人论世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意象/意境、技巧、情感表达了什么?四、抓注释:难理解的词语;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10,(一)任务1:抓题目,秋兴:因秋天的景物而感兴,有触景生情之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阶段目标2:鉴赏诗歌三抓,11,1我心中的杜甫形象,(二)任务2:抓作者(知人论世),12,学习策略:学生独立完成填空。1、作家作品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13,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一生经历了四个时期: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四岁以前);困居长安时期(三十四至四十四岁);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因此,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14,15,教师简评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一生经历了四个时期: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四岁以前);困居长安时期(三十四至四十四岁);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因此,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16,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17,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2.创作背景,18,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19,任务3:抓诗句及注释(“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玉露凋伤枫树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丛菊两开他日泪,(秋菊已开两度回想他日再流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白帝城高急暮砧。(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捣衣声),20,任务3:抓诗句及注释(“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本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3.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学习策略:分组讨论,展示。,21,意象:玉露枫树林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教师简评:第一:写了什么?,22,2.本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第二:怎么写的?,2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首联借景抒情,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24,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接地,象征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25,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1、以景起兴,借景抒情,融情于景。2、营造了凄清、衰败、萧瑟、冷寂又阔大的意境。景中含情,寄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愁苦和感时伤世的情怀。,2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颈联转而由景生情。“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27,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尾联以景结情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28,3.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第三、表达了什么?,29,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30,深读文本,杜甫的情怀,2、故园之思,1、羁旅之感,3、漂泊之愁,4、家国之忧,5、秋士迟暮之悲,31,哪两句诗最能表明诗人感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2,小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33,1.写景诗的一些规律:,一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二是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阶段目标3:总结提升学习策略:对学,举手回答。,34,2.赏析写景类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味意境分析技巧领会情感,绘形、绘声、绘色;动、静、远、近;乐、哀关注关键词(尤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作者生平和处境,借助意象和意境。,35,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