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仨,杨绛读后感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读我们仨小记 22120232历史师范钱敏 或许应该感谢老师布置了这么一份暑假作业,否则,也许真的会与这么一本好书失之交臂。 说实话,这本早就躺在了当当的购物车里,却到今天才到手,才翻开第一页,才真正定下心去读,是因为我对杨绛先生的了解绝大部分仍止于钱钟书先生,而对于钱老先生的了解绝大部分仅限于围城,出于一种对大家的敬畏,我迟疑不已。可就在翻到目录的一瞬间,我知道这次它给我的感触将不同以往。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人的老人,在其最后的年月中孤单前行,并终于将这个温馨又历经挫折的家庭用朴实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的前两部分,写的是“梦”。 这第一个梦里,“我”梦见钟书自顾撇我而去。于是醒来时便向他埋怨,钟书只是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于是钟书似乎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个长达万里的梦。 这第二个“梦”里,便是“我”最艰难最痛苦又长达万里的时光。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我”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驿道上。爱女的先行一步已是对人生的重大打击,而爱侣的日渐衰弱更加让人心绪难平。“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 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人果然是一种矛盾体,短暂相聚却又意味着长久分离,到底是快刀斩乱麻还是抽丝剥茧般依依不舍,对于每一个作此抉择的人怕是都是一样的万般痛苦,书中满含割舍不断的亲情、爱情让每一位读者都深陷其中,感慨不已。 看到第三部分,作者的笔触渐渐集中到这个小家庭“我们仨”的幸福时光。艰难困苦也罢,稳定安逸也好,生活中总是不乏快乐与满足,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路途漫漫,但有了家便有了一切。志趣相投的夫妻俩,乖巧可爱的女儿,他们好像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探险”,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又称“石子”,看到这些精彩的生活细节,我总是忍俊不禁。他们一个人要扮演多个角色,爸爸在学术上是老师是巨人,在生活中却和女儿是兄弟甚至只是弟弟。妈妈总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毛巾折得有棱有角,可还是会半夜怕鬼怕得要死,只有女儿在才敢走夜路。多温暖的小家庭,多温馨的“我们仨”。 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在学术上苦心钻研,享受生活中乐趣,就是这样,走过了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六十多年。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失去了“家”,屋子也仅仅是客栈,是暂时的栖身之地。 书中字句平淡,细细品味,却是满满的美好,作者穿梭在梦境、回忆与现实之中,让人不忍打断,我想,杨绛先生“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的心情,也许需要用很久的时间和深厚的阅历才能够领悟。 杨绛先生在文末说,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文章至此,在淡淡的哀婉语调之中却又透露出希望,不执念,认真生活,这亦不失为一种作者给予读者的财富。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但“家”永远是温暖的代名词,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爱自己,爱自己的家人。 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绛的我们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触,写在这里,是一种总结,也算是一种回顾。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杨绛的写作风格和我以往见到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不同,前一段时间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较多,他的文章总是在表象中寻找内涵,寻找风景之后的文化,寻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还有许多作家群起效之,结果却都丢了自己的风格,又学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闻名。而杨绛不一样,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这本书的内容我也比较喜欢,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要溢出来的亲情。我很珍惜亲情,很爱我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别喜欢。杨绛的书我还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确,珍珠每个人都有,但是项链却是珍贵的。因为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珍珠视而不见,任它们散落,却不会将他们串起来。所以我正在学,学会了串珍珠,就拥有了项链。 杨绛我们仨 一、基本信息 二、目录与摘录 第一部我们老了 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添加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我脚下是一条沙土路,旁边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么宽广。向后看去,好像是连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烟的去处,但看不见灯火,想必相离很远了。(P13)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P14) 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P14)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P17) (一)走上古驿道 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P18) 但是我常常觉得年纪不饶人,我已力不从心。(P20) 等待是很烦心的。我叫自己别等,且埋头做我的工作。可是,说不等,确是急切的等,书也看不进,一个人在家团团转。(P20) 因为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致。(P23) (二)古驿道上相聚 河水静止不流,不见一丝波纹。水面明净,但是云雾蒙蒙的天倒映在水里,好像天地相向,快要合上了。也许这就是令人觉得透不过气的原因。顺着蜿蜒的水道向西看去,只觉得前途很远很远,只是迷迷茫茫,看不分明。(P28) 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P30) 我的梦不复轻灵,我梦得很劳累,梦都沉重得很。(P36) 堤上的杨柳开始黄落,渐渐地落成一颗颗秃柳。我每天在驿道上一脚一脚走,带着自己的影子,踏着落叶。(P36) 我疑疑惑惑地在古驿道上一脚一脚走。柳树一年四季变化最勤。秋风刚一吹,柳叶就开始黄落,随着一阵一阵风,落下一批又一批叶子,冬天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春风还没有吹,柳条上已经发芽,远看着已有绿意;柳树在春风里,就飘荡着嫩绿的长条。然后蒙蒙飞絮,要飞上一两个月。飞絮还没飞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然后又一片片黄落,又变成光秃秃的寒柳。我在古驿道上,一脚一脚的,1 走了一年多。(轮回)(P38)(三)古驿道上消失 我天天带着自己的影子,踏着落叶,一步一步小心地走,没完地走。(P45)我知道梦是富有想象力的。想念得太狠了,就做噩梦。(P46)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我自以为已经结成硬块的心,又张开几只眼睛,潸潸流泪,把胸中那个疙疙瘩瘩的硬块湿润得软和了些,也光滑了些。(P50)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P51) 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者那个小点。(P53)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P53)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起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P67)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P68) 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P73) 看到不同类型的房子,能猜想住着什么样的人家;看着闹市人流中的各等人,能猜测各人的身份,并配合书上读到的人物。(阅历)(P73) 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P75) 各持异议,不必求同。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P98) 我想,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他的父母。(P98) 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无人可问。(P109) 能自给自足,就是胜利。同甘共苦,胜于别离。(P112) 我们把所见所闻,剖析琢磨,“读通”许多人、许多事,长了不少学问。(P121)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P122) 不过我们都很妥协我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不公然反抗。(P144) 屋子虽然寒冷,我们感到的是温暖。(P145) 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P150) 我们在一起,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P155)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2 人世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P164)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P165)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P165)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三、自评与感悟作为耄耋之年老人的回忆录,本书哀而不伤,以简洁明快、朴实无华的文字叙述了“我们仨”的岁月。杨老和其丈夫的故事,教会我们怎么去爱,怎么处事。“我们仨”的故事,即使只剩下追忆,却温暖依存。书中前两部分贯穿着杨老的梦境,人生如梦,也许这一场场的梦是杨老的寄托,她不断寻觅,最后一切都如梦般消逝,只剩下她一人。书中第二部分多次写到柳树,柳树的四季变化正是人生的轮回,而这也承载着杨老一生。对于“我们仨”的回忆,主要集中于书中的第三部分。没有过多的感伤,如实地把那美好的岁月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图片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了岁月的痕迹。 家庭、爱情、人生等等,在杨老的笔下显得那样温暖。更加懂得生活是一种态度,若能如杨老般温和开阔,人生定是另一番滋味。 四、相关书评1、平心而论,在xx年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是不可与那些“伪名人自传”同日而语的,不过就书论书,如果单从我们仨一书来看,与杨绛先生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显然并非特别出色,读后甚至还会让人稍有失望之感。但杨绛先生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仍然让人无话可说,而即使这样小众的文字也居然成为大众趋之若鹜的目标,这就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了。我个人认为,我们仨之所以创下如此出人意料的市场业绩,一方面固然与作者德高望重的人气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钱钟书先生早在80年代末即因电视剧围城的轰动,而一跃成为当代中国顶级的文化名人。这就使得我们仨作为一部披露名人家庭生活的传记,而格外具备了一层揭秘的色彩。其实对于这本畅销得让人目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网络设备故障处理指南报告
- 钒铁熔化还原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夹具钳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废纸制浆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油气管道维护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与风险管控
- 海底隧道物资存储策略分析报告
- 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广东
- 电气安装工程安全技术标准
- 法务管理员考试题及答案
- GB 1002-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 (高清版)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 2024年河北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旅游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
- 分段函数公开课课件
- 初中九年级语文课件-《行路难》其一
- 《如何写周记》课件
- 上教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2-reading-where-history-comes-alive
- 汽车玻璃贴膜-课件教学提纲
-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
- 设备可靠性管理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