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情绪影响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实验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情绪影响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实验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情绪影响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实验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情绪影响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实验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情绪影响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实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情绪影响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实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绪影响小学高段学生 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实验研究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学 指导教师:刘电芝教授研究生:马颖( 2 0 0 2 0 9 7 ) 摘要 现代学习型社会凸显学习主题,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确立终身 学习理念,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学习是知情意相互协同作用的有意识活动,然而在实践中,却有重认知轻情绪的 “唯理智教育”倾向,这己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观幸福感,从而必然不利于 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已有研究虽然认识到了情绪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却思 辨多实证少,操作层面的成果更少;多从宏观层面入手,对微观层面关注严重不 够:对情绪影响学习的复杂性认识不够;也少见对情绪影响学习过程机制的探讨。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选择学习己成为主导活动且具有强烈情绪情感色彩 的小学生为被试,以阅读这一小学高段学生当前和后续学习的起点为突破口,采 用自编的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测试题目。综合运用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测查法等,通过对情绪诱发前后学生测试成绩的比较以及对学生心理描写作文的 内容分析,探讨了不同性质、不同强度情绪对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 影响,并对影响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1 、从情绪的性质看,中性情绪最有利于小学离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成绩的 提高,正性情绪次之,负性情绪效果最差;从情绪强度看,有助于快速阅读成绩 提高的依次是强烈正情绪、较强烈正情绪、较强烈负悄绪、强烈负情绪。 2 、困难题嗣把握整体信息题目、困难且要求把握整体信息题目等快速阅 读成绩的提高在正矬情绪状态下更有利,与较强烈正情绪相比,强烈正情绪更好; 要求获得细节信息题目、困难且要求获得细节信息题目等快速阅读成绩的提高则 在负性情绪下更有利,较强烈负情绪较之强烈负情绪更好。 3 、小学高段学生情绪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我预期与实际结果的比较,主 震源露蹙艟盘 之移i j 我眈皎、重要髓, ,妇 j ! j 万式就枣小学两段学生情绪发生 的原蹑。 “y 于,。、学琏段学:芝面言情绪影响阅读的甲断心理变量主要包括学习动 机自疑信念一写目信,c 、自我颟能感队及自我监控调节能力。正性情绪主要使学 生教中间r 心理变摄朝着有助予阅读任务完成的方向发展;而负性情绪引发的反应 表越剖有较明璺驰两极反应。 5 诱发情绪效果受学生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归因方式、先前情绪状态以及 先前成绩屹影哺,i 、嗣, 别学生之蜒摩育差异。 根据i :避研究谚鬻,初步构建了情绪影响阅谚的心理加工模型,芽提出了重 巍情绪 i 译绎了事蛤当反馈、应用预期调豁情绪等五条有利于学生良好情绪 养破翦教学建诊。 关键谒:,j 、学高段学誊。情绪,情绪性质,情绪强庭,语戈快速阅读,影响过程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 o i li n f l u e n c eo fe m o t i o n so n q u a l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s p e e d - - r e a d i n ga m o n gh i g h g r a d e - - s e c t i o np u p i l s s p e c i a l t y :s c h o o lp s y c h o l o g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 l i ud i a n z h i g r a d u a t e :m a l q n g ( 2 0 0 2 0 9 7 ) a b s t r a c t t h e m eo fl e a r n i n gi st h ep r o t r u d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m o d e m l e a r n i n gs o c i e t y t h e r e f o r e ,w h a tb e c o m e s t h ef o c u s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e o r e t i c a lc i r c l ea n d p r a c t i c ec i r c l e i sh o wt oh e l ps t u d e n t st os t u d ye f f i c i e n t l ya n dt oe s t a b l i s hl i f e l o n gl e a r n i n gc o n c e p t i ti sa l s ot h eh o tp o i n ti n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l e a m i n gi s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o f c o g n i t i o n , a f f e c t i o na n d v o l i t i o n i np r a c t i c e ,h o w e v e r , t h et r e n d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i s mh a s s e r i o u s l yi n f l u e n c e d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i n gs u b j e c t i v ew e l l - b e i n g t h a tw i l lm a k ea g a i n s t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c o n c e p to fl i f e l o n gl e a r n i n g a m o n gs t u d e n t s a l t h o u g h t h e 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h a v e r e a l i z e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a f f e c t i o ni n l e a r n i n g ,m o s tp u t e m p h a s i so n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m a c m s c o p i c a ld i s c u s s i o n t h e r ea l ef e we x p e r i m e n t a l a n dm i c r o c o s m i cr e s e a r c ho f o p e r a t i n gl a y e r l i t t l ea t t e n t i o nw a sp a i dt oc o m p l e x i t y a n dm e c h a n i s mo fe m o t i o ni n f l u e n c i n gl e a r n i n g t h i ss t u d ys e l e c t st h ep u p i l sa s p a r t i c i p a n t sw h o s ee m o t i o ni ss t r o n ga n di nw h o s el i f el e a r n i n gh a sb e c o m el e a d i n g a c t i v i t y , a n dr e a d i n ga sb r e a k t h r o u g hw h i c h i sb e g i n n i n go f h i g h g r a d e - s e c t i o np u p i l s c u r r e n ta n dl a t e rl e a r n i n g t h i ss t u d yd i s c u s s e dt h ei n f l u e n c ee m o t i o n so f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a n d i n t e n s i t y h a v eo i l s p e e d - r e a d i n g a n d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m e c h a l d s mw i t l l s e l f - m a d ec h i n e s es p e e d - r e a d i n gt e s ta m o n g p u p i l so fh i g hg r a d e - s e c t i o n 嬲t h e t o o la n d 谢lm e t h o d so f e x p e r i m e n t ,c o n t e n ta n a l y s i sa n dm e a s u r e m e n t t h er e s u l t s a r ea st h ef o l l o w i n g : 3 i i n g e n e r a l ,t h en e u t :a le m o t i o n ! sm o s th e l p f a lf o rh i g bg r a d e s e c t i o np u p i l s c h i n e s e s p e e d r e a o i n g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t a k e st h es e c o n d p l a c e a n d e f f e c to f 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i s t h el e a s t i nd e t a i l ,t h es t r o n g e s t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s t r o n g e r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s t r o n g e rn e g a t v ee m o t i o n t h es t r o n g e s t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 i i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c a ni m p r o v et h eu e 渤n n a i l c eo fd i f f i c u l ti t e m s ,i t e m so f o n a i n i n go v e r a l li n f o r m a t i o n , a n dd i l i j c u ! t yi t e m so fo b t a i n i n go v e r a l li u f o n m t i o n 。 t h es t r o n g e s t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l sb e t t e rt h a ns t r o n g e r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n e g a t i v e e m o t i o nc a ni m p r o v et h ep e r t b r m a n c eo fi t e m so fo b t a i n i n gd e t a i li n f o m m t i o nm a d d i f f i c u l t y i t e m so fo b t a i n i n gd e t a i li r t f f n m a t i o n ,s t r o n g e r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i sb e t t e r t h a nt h es t r o n g e s t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 i i i e m o t i o n so f h i l 曲g r a d e - s e c t i o no r i g i n a t ep r i m a r i l yf r o mc o m 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s e l t :e x p e c t a t i o n a n da c t a a lr e s u l t t h eo t h e r i m p o r t a n t r e a s o n si n c l u d es o c i a l c o m p a r i s o n ,s e l f c o m p a r i s o n ,i m p o r t a n t o t h e rp e r s o n ,a n da t t r i b u t i o n i v a m o n gh i g hg r a d e s e c t i o np u p i l s ,t h ei n t e r m e d i a t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v a r i a b l e so f e m o t i o n si n f l u e n c i n g r e a d i n gi n c l u d el e a r n i n gm o t i v a t i o n ,s e l fb e l i e f s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 , s e l f - e f f i c a c y ;a n da b i l k yo f s e l fm o n i t o f i n g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c 眦m a k e t h ei n t e r m e d i a t ev a r i a b l e si n f l u e n c er e a d i n gp o s i t i v e i )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n e g a t i v e e m o t i o ni sm o r e c o m p l e x ve f l b c to fe m o t i o n si si n f l u e n c e db ya b i l i t yo f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 ,w a yo f a t t r i b u t i o n , p r e v i o u ss t a t eo f e m o t i o n s ,a n dp r e v i o u s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i n d i v i d u a lp u p i l s t h e r ei ss e x u a ld i f f e r e n c ei np u p i l s , b a s e do dt h e s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t h i ss t u d yh a v ep u tf o r w a r dt e a c h i n gs u g g e s t i o n s u c ba sp a y i n ga t t e n t i o nt og u i d i n ge m o t i o n s ,g i v i n gp u p i l sa p p r o p r i a t ef e e d b a c k , r e g u l a t i n ge m o t i o n s w i t l ie x p e c t a t i o na n ds oo n t h i ss t u d ya l s oc o n s t r u c t e d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o f e m o t i o n s i n f l u e n c i n gr e a d i n g k e yw o r d s :h i g hg r a d e - s e c t i o np u p i l s ;e m o t i o n ;e m o t i o np r o p e r t y ;e m o t i o ni n t e n s i t y ; c h i n e s es p e e d - r e a d i n g ;i v f l u e n c i n gp r o c e s s 1 、问题的提蹦 现代学习型社会凸显学习主题学生学习是主要学习形式之一。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 的热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认知是信息加工过程两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情绪可以是 信息加工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景状态( d o d g e & g a r d e r , 1 9 9 1 ) 。作为信息加工 的重要形式,学习必然也是认知和情意相互协同作用的有意识活动,“我们只能在思维中或 概念上对学习的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加以区分,但不能将它们看作是两个独立起作用的实 体”( 布卢姆语李如密、于平,2 0 0 1 ) 学业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仅基于较高的智力,儿童积极 的学业情感也是重要的心理因素( 刘晓惠等,1 9 9 9 ) 古人也曾有“强而弗抑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然而在现实的学生学习问题上却有重认知轻情绪的 “唯理智教育”倾向: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在作为心理学独立分支学科后的几十年的发 展中变得越来越狭隘化,人们习惯于就学习论学习、就认知谈认知( 高庶等,2 0 0 0 ,目前一 些认知教学的倡导者己不那么重视信念和情感因素的作用t ( s e h u n k ,d 。h ,2 0 0 3 ) 。另方面, 中小学教学实践不重视情绪体验和情绪引导,学生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支持,以致学而无味, 学得很累,厌学严重( 傅安球等,2 0 0 2 ) ,美国教育学者s t i g g i n s ( 1 9 9 4 ) 分析道:。我们经常会 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业失败芳不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智力,而是因为他们学习的动机 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而不断的课业失败又逐渐剥夺其原有的自信心,形成了学习中的恶性 循环”理论和实姨均产生了重视情绪情感研究、回归人知情意统一体这一本真的吁求。适 应这一吁求,新谭程改革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列为教 学的三大目标,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说到底,新课程标准在传统教学学生“学会”的基础 上,强调了学生的“会学”“乐学”。“会学。就是指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乐学” 就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情感体验,形成学习心向。目前,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 荼,但关于学习情感的研究却很少,雨稳固的情感体验通常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换言之,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悄缚必须从经常性的积极情绪体验做起。 学习型社会的一犬显著特点是知识总量星几何级数增长,在这一社会。不仅教育的成功 依赖熟练快速的阅读,而且职业成功也如此,比如,美国很多重要测验,如s a t ( s c h o l a s t i c a s s e s s m e n tt e s t ) 、o r e ( g r a d u a t e r e c o r d e x a m ) 、i q ( i n t e l l i g e n c eq u a l i t y ) ,就把熟练快速的阅 读作为核心考察能力之一( d a v i df b j o r m u n d ,c 2 0 0 0 ) 。对r 学生来说快速阅读是当前与后 续学习的重要起点:随学习年级的增高,学生遇到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并且,现代信息杜会 要求学生面对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必须迅速作出理解、选择、利用甚至创造,这就离不 开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言语是思维的工具,书面语言是言语的基本方面,因而快速阅读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阅读有利于凄者情感的培养( i f - 佳慧,2 0 0 1 ) 甚 至可以用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洪社娟,2 0 0 2 ;王渡、傅新,2 0 0 3 ) ,阅读无能的儿童常常龆生情 绪障碍0 3 a r b a r am a u g h a l le ta l ,2 0 0 3 ) 快速阅读将助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为学生全面、 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瀑程标准( 实验稿) ( 2 0 0 1 ) 开宗明义,强调阅读理解是现代社 会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之,并从小学高段开始对阅读速度和数最提出了要求。 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时期,小学生历来是心理学家重视的研究对象。小学 生正处于艾里克森所说的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黄希庭,2 0 0 2 ) 学习是其主导活动( 林崇德, 2 0 0 2 ) 。小学生学习具有强烈的情绪情礴色彩:他们经常产生种种学习情绪体验,学习具有 较大的冲动性;他们强烈关注学习结果,学习情绪易受重要他人影响,喜欢老师的表扬与鼓 励i t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1 9 9 3 ) 。学会阅读是小学生,特别是商段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 学会阅读的关键是掌握阅读策略、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阅读材料的实质内容,而研 究表明,小学高段正是阅读镱略内化的关键期( 周龙兴1 9 9 9 ) ,因此引导好小学高段学生 的阅读。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很不稳定、常随兴趣的变化而变 化( 曾丽君,1 9 9 7 ) ,教师在引导小学高段学生阅读时,以情导学、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情绪尤为重要。 鉴于以上原因,本研究试图将情绪与小学高段学生的阅读结台起来,探讨情绪对小学高 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影响井尝试揭示其心理加工过程。 1 1 情绪的界定 情绪是人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心理学家对情绪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情绪的 极端复杂性,至今没有就情绪的实质取得一致结论,当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情绪是人对客 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圾相庶昀行劫反应氆聃龄、2 0 0 1 ) ,它包禽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 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黄希庭1 9 9 1 ) 。同样,各流派对情绪的产生机制提出了 各种意见,当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情绪伴随着个体心理活动过程而产生,客观事物本身对 情绪并不起直接决定作用决霞情绪产生的关键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评价,当客观事物作 用于个体时,个体将它! j 自己的需要、预期进行比较( 认知评价,这决定了t 岢绪的产生( 卢家 楣,1 9 9 5 ) 。 类型( c a t e g o r i e s ) 与维度( d i m e n s i o n s ) 是描述情绪现象的基本概念。类型研究认为情绪 由各种特异的情绪构成,这些特异的情绪本身拥有自己特异的内在模式和结构,目前比较通 行的是把情绪分为激情、心境、应激等。维度研究着眼于情绪的特点将情绪描述为含有两 极的连续体;维度研究中,愉快维度、唤醒维度与正负情绪维度在近年来较受重视,特别是 正负情绪的研究是“一个受欢迎的领域”( 刘海燕、郭德俊,2 0 0 4 ) 。根据近年来兴起的积极 心理学( 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 ) 研究愉快、轻松、希望、兴趣、满足感、自豪感等属于正情 绪,悲伤、紧张、失望、讨厌、焦虑、恐惧、自责等属于负情绪。在情绪的两极之间存在不 同强度的情绪,情绪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彭聃龄,2 0 0 1 ) 。 本研究将情绪理解为主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符合自身心理预期的态度体 验。以此为据诱发主体情绪,从正负情绪视角研究情绪对快速阅读质量的影响。强调从两个 层次把握情绪:一是情绪的性质,即主体所处的情绪是正情绪还是负情绪;二足情绪的强度 即主体正情绪或负情绪的程度。 1 2 实验情境下诱发情绪及情绪评定的主要方法 情绪研究往往要创设一定的实验情境实验情境下诱发情绪的核心是刺激对于被试的意 义,有无意义、意义的大小将决定诱发情绪的效果( 郑希付,2 0 0 j ) ,综合已有研究( h o f f r 呲1 9 8 6 ; 王沛、舒阳花,1 9 9 5 ;卢家楣。2 0 0 2 ) ,诱发情绪的主要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突出被试主动 性的情绪诱发,如被试回忆过去伴有情绪体验的生活事件i 被试想象伴有情绪体验的事件: 被试做出面部表情等等。二是刺激来自被试之外的情绪诱发,如药物诱发被试一定生理唤醒 水平:被试观看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电影或电视l 被试观看有明显表情的人像图片;被试听带 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故事;被试听不同情绪色彩的啬乐:被试受到表扬或批评、收到或不收到 礼物。此外通过一定的实验任务也可诱发情绪等等研究表明。同样适用于欣快与压抑情绪 的诱发方法有电影故事诱发、成功失败诱发、礼物诱发等( 王沛、舒阳花。1 9 9 5 ) 。 我国学生对学习成绩特别关注特别是小学生更想获得好分数、超越他人更希望得到 家长和老师的表扬( 林崇德,2 0 0 2 ) 。结合自身实际。本研究采取的情绪诱发方法是:在一定 实验任务( 快速阅读前测) 的基础:,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成功,失败诱发( 具体阐述见第1 5 一1 6 页) 。 3 根据情绪发生机制,同样的诱发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诱发效果,这就必须进行情绪 诱发效果的评定。情绪诱发效果评定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自我报告法,但自我报告法的有效 性问题存在争议:s t r o n g , n a n ( 1 9 7 8 ) 认为,情绪的自我报告最好结合其他方法更有效; w a t s o n ( 1 9 9 7 ) 则认为自我报告有着很好的预测性。我们认为,为了保证情绪诱发效果评定 的有效性,综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很有必要综合已有研究情绪诱发效果的评定方法有自 我报告法、访谈法、生理指标法、外显行为观察法、任务反应时法、投射法以及量表法( 如 形容词检测) 等。根据自身实验条件,本研究拟采取“自我报告法+ 内容分析法”的综合评 定方法( 具体阐述见第1 9 页) 。 1 3 情绪影响学习的研究概述 1 3 1 情绪影响认知的研究 情绪是个体生命连续发展的动力核心( c a m p o s e ta i ,1 9 8 9 ) ,它具有内部的、行为的和社 会适应的机能,是认知、行动、社会交往的激发物和组织者( 罗峥、郭德俊,2 0 0 2 ) 。心理学 界主要展开了如下情绪影响认知的研究: i 情绪影响注意的研究 研究表明。具有情绪刺激的信息会更多引起人们的注意( b r u n e r , 1 9 9 4 ) ( 郑希付,2 0 0 3 ) 。 强烈焦虑导致人们注意语词的物理特征而相对忽视语义特征;信息加工中存在动机偏向其 他情况同等的条件下,加工倾向于使积极情感体验达到展商而消极情感体验达到最低限度 ( m u e l l e r , 1 9 7 9 ) ( h o f f r n a n , 1 9 8 6 ) 。不同性质的情绪对注意的影响不同:正情绪使人们的注意范 围扩大,有助于需要大量线索任务的完成,个体更易形成全局观念;负情绪则使人们更注意 细节问题,有助于需要线索较少任务的完成( i a s s i e r & k o e n i g 。1 9 9 1 ;d e r r y b e r r y & t u c k e r , 1 9 9 4 ) ( f r e d r i e k s o n ,2 0 0 1 ;王翠玲、邵志芳,2 0 0 4 ) 。 2 情绪影响记忆的研究 情绪影响记忆的研究基本沿两条路线展开:一是心境一致性记忆( m o o d - c o n g r u e n t m e m o r y ) ,二是心境依存性记忆( m o o d - d e p e n d e n t m e m o r y ) ( 杜秀芳,2 0 0 1 ) 。前者认为,正情 绪有利于积极信息的加工和回忆,负情绪有利于消极信息的加工和回忆;许多实验支持这种 观点,有些实验却表明情绪也能增强心境不一致材料的回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 s m i t h & p e t t y ( 1 9 9 5 ) 入中间变量“自尊”,认为情绪的心境一致或不一致效应依赖于个体的 自尊,当引入消极情境时低自尊者表现出心境一致性回忆但高自尊者产生的是心境不一 4 致回忆。后者认为,不管材料本身的情感背景如何如果被试学习时的心境是愉快的,当再 度愉快时,记忆会提高:反之,亦然。后来的研究( m o r r i se ta 1 ) 进一步说明,当披试从事 的加工对心境敏感时,心境才影响对事件的回忆( 杜秀芳,2 0 0 1 ) 。也有研究者( b o w e r , 1 9 8 1 ; w e i n g a r t n e r , 1 9 8 1 ;e l l i s ,1 9 8 5 ) 不考虑材料或学习者的情绪图式,认为人们】在愉快情绪下比在 悲伤情绪下单词回忆量更大( 郭德俊,2 0 0 0 ;王翠玲、邵志芳,2 0 0 4 ) 。为了解释情绪影响记忆, 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机制模型,如情绪网络理论、情绪图式模型、情绪认知心理容量论、情绪 引发不作为理论等( 王翠玲、邵志芳,2 0 0 4 ) 。 3 情绪影响思维的研究 研究表明情绪存在启动效应,使人的思维蒙上一层情绪色彩( m 岬h y 1 9 9 3 ) 总的说 来,正情绪使人的思维更灵活、更开放、更富有创造性( b e n 2 0 0 0 ;f r e d d c k s o n & b r a n i g a n , 2 0 0 0 ) 。信息加工速度更快。具体说,正情绪使被试产生更多概念类别,数字广度更大对 中性词、普通物体用途产生更多不寻常联想( i s e ne ta 1 ,1 9 8 5 ;m a s t e re ta 1 。1 9 7 9 xh o f f n m , 1 9 s 0 3 。正情绪有助于被试完成类比推理任努- o a u s o v e cn 1 9 8 9 ) ,负情绪则有助于促进顿悟问 题的解决( k a u f m a r mg & v o s b u r gsk ,1 9 9 7 ;r i c h a r d s 1 9 9 3 ;j a m i s o nk1 l1 9 9 3 ) 。正情绪更 利于创造性,“较愉快”比“很愉快”效累更好( 卢家楣,2 0 0 2 ) 。正情绪使被试加工刺激的 时间更少( m a c k i edm & w o r t h l t ,1 9 8 9 x 卢家楣,2 0 0 2 ) ;但在复杂任务中中等强度的情感 更能促进信息加工( k a h n e m a n , 1 9 7 3 ) ( n o f f r n a n , 1 9 8 6 ) ;在分析型任务中负情绪的被试比正 情绪被试加工时间更短( m a c k i edm w o r t hlt 1 9 8 9 ) 。 4 情绪影响言语的研究 研究表明,无论在正情绪还是负情绪状态下,词语认知速度都比中性情绪状态下的认知 速度更快( c h a l l i sbh k r a n er 、1 9 8 8 ) ( 郑希付,2 0 0 3 ) 。但在诸如从言语线索中提取意义 这类复杂任务中,中等强度的情感更能促进信息加工,高强度的情感则中断或终止信息加工 ( k a h n e m a n , 1 9 7 3 x h o f f m , m1 9 s 6 ) 5 情绪影响认知操作的研究 以婴幼儿为被试的研究表明,不同情绪对认知操作具有促进或干扰作用,并且,愉快情 绪强度同认知操作水平之间呈倒u 型关系( 孟昭兰,1 9 8 4 ,1 9 8 5 ,1 9 8 7 ) ( 盂昭兰、邓惠,2 0 0 0 ) , 中等愉快求平认知操作效率最好以初中生为披试的研究表明,中性情绪下被试认知操作成 绩最好,喜悦情绪其次悲伤情绪最差;并且,情绪对更难的推理作业的影响更大( 丁念旋 1 9 9 7 ) 。 总之,研究表明,情绪对认知影响具有普遍性,情绪对认知是促进还是阻碍作用与情绪 5 性质、情绪强度以及任务特点、任务难度都有关 1 3 2 情绪影响学习的研究 现代认知观认为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 l i e s l i ep s t e f f e , & j e r r yg a l e ,2 0 0 2 ) 因此,应 该提倡并践行基于人脑的学习o o h nd b r a n s f o r de ta 1 ,2 0 0 2 )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是整体 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半球作为整体接受外界刺激,左脑分管语词、逻辑思维,右脑分管 形象、情感内容( 朱法良,2 0 0 1 ) 。又有研究表明,情绪总是作为促进或阻碍学习的强力工具 而起作用如正情绪可以促成认知材料更好被整合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r o t o rkg r n l e a f , 2 0 0 3 ) 。情绪稳定性( 王伶伶,2 0 0 3 ) 、积极情绪的强度( 刘晓惠等,1 9 9 9 ) 、调控情绪的能力( c a r o l y w b b s c e r s n 戤o n mj a m i l a r e i d , 2 0 0 4 ) 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子。学生的焦虑情绪会对其 认知过程,如问题解决、无意学习和完成测验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k i r k c a l d y & s i e f e n ,1 9 9 8 ) 。 具体说情耋占影响学习的研究主要有: 】情绪影响学习动机的研究 研究者把情绪作为重要的动机变量,认为情绪是学习动机结构中极为活跃的变量,是学 习动机的必要的基础( 郭德俊、张学珉,1 9 9 5 ;廉洁。1 9 9 8 ;林海波等,2 0 0 0 ;f r a n kp a j a r e ,2 0 0 1 ; b a r b a r al m c c o m b s & j a m e se p o p e 。2 0 0 2 ) 。乔建中( 1 9 9 5 ) 进一步阐释了情绪充予( e m o t i o n c h a r g e d ) 现象,认为经常性的同类情绪体验可产生特定的学习动机模式如经常体验正情绪 的个体容易产生进取性动机机制,学习特点是主动、期待、争取成功;而经常体验负情绪的 个体容易产生防御性动机机制,学习特点是被动、退缩、避免失败。此外研究者还研究了 情绪影响动机的中间变量,认为情绪体验会影响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意愿等从而影 响学生的动机水平( 乔建中,1 9 9 5 ;邢占军、黄立清,1 9 9 9 ;乔建中,2 0 0 0 ) 。 2 情绪在学习策略中的作用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离不开学习者主动的接受、内化并自我生成,主体在情绪情感上 对学习策略产生愉悦的体验对提升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尤为关键。“主体体验不足或缺乏主体 体验会制约学习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影响学习策略教学的进一步推展”( 田良臣、刘电 艺2 0 0 2 ) 。很多研究者( w e i n s t e i n m a y e r ,1 9 8 3 ;b i g g s 。1 9 8 4 ;k i r b y , 1 9 8 4 ;d a n s e r e a u , 1 9 8 5 ; c o m o 。1 9 8 6 ;史耀芳,1 9 9 1 ) 在构建学习策略时,都把情绪情感策略作为学习镱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 史耀芳,2 0 0 1 :刘电芝、黄希庭,2 0 0 2 ) 。但目前学习策略体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策略 方面而对情感策略的研究很少,且缺乏可操作性( 宋广文,张桂敏。2 0 0 1 ;龚少英,2 0 0 3 ) 。 3 情绪影响学习者认知过程的研究 6 研究者认为,情绪在广泛的认知路径中起着首当其冲的作用,决定了我们是接近还是抵 制信息( r u t hp a l o m b ow e i s s ,2 0 0 0 ) ;情感系统通过控制和调节认知操作影响学习的范围和特 性l 情绪甚至直接影响到认知结构的建立( 林海波镜2 0 0 0 ) 乔建中( 1 9 9 5 ) 认为情绪充予将 造成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方式:经常体验正情绪使个体注意范围更广、多角度搜寻线索和意义 特征、有效梳理内容、灵活解决问题、形成网络式认知结构i 而经常体验负情绪将造成个体 注意范围狭窄,集中于学习形式而非意义特征、有限的线索提取、对内容缺乏有效梳理、采 取简单直线式认知方式。 4 情绪影响学习效果的研究 研究表明,情绪是个体影赡学业成就的重要心理变量( 司继伟、张庆林。1 9 9 9 ) ;学业儿 童的学习成绩不仅基于较高的智力。儿童积极的学业情感是重要的心理因素( 刘晓慧、周林、 查子秀,1 9 9 9 ) 积极心理品质( 如乐观) 与学业成就有关,有助于解释学习成就伊r a n kp a j a r e 2 0 0 d 。研究还表明,对教材教学情感性处理,对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 可行而有效的( 卢家楣,2 0 0 1 ) ;高中学生数学课堂情绪障碍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 乔荣凝、付小平,2 0 0 3 ) ;焦虑情绪是影响英语完形填空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 孙淑芬、倪筱燕, 2 0 0 3 ) 综上所述,研究者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了情绪对学习的影响但从已有研究不难发现:研 究者虽然认识到了情绪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却思辨多实证少,操作层面的成果更少。卢 家楣的调查支持了这一结论:以情优教虽已成教师主流认识,却鲜用于教学实践,教师普遍 感到实践操作困难( 卢家楣,2 0 0 d 此外,已有研究对情绪影响学习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大 多数研究停留于不同性质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而不同强度情绪影响学习的探讨明显不够:也 少见对情绪影响学习过程机制的分析 鉴于此。本研究以小学高段学生为被试,以语文快速阅读任务为材料。综合运用实验法、 内容分析法、测查法等探析不同性质、不同强度情绪对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 影响,并尝试借鉴相关研究,探讨情绪影响学习的心理加工过程。 1 4 阅读、默读与快速阅读 语文是国家核,f i , 课程之一,而阅读则是语文的重头戏。因为从本体属性上看,语文课是 言语谭( 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而阅读是言语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篇章阅读 心理研究是当今国际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王穗平、莫雷,2 0 0 i ) 。 7 阅读是人类独特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重委的认知途径。对于阅读的含义有 很多种说法,目前比转一致的意见是:阅读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技能是读者“将书面材 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建构意义的过程”( m i t c h e l l 。1 9 8 2 ; d e v i n e ,1 9 8 9 ) 。阅读的关键是理解,所谓阅读理解就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在脑子里化为反 映客观事物的具体画面,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语言文字、内容和思想之间 的联系( 辛涛、黄高庆、伍新春,2 0 0 1 ) 换育之。阅读实质上是理解的思维活动,是“语亩符 号反映在大脑中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又组合成较大的概念然后发展为更复杂的联想、评 价、想象等思维活动”( 理查德巴姆贝尔格语) 。 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驮读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阅读方式因为内部言语是发展 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内部言语发展的评估上默读能力的发展水平是一项熏要指标( 辛涛、黄 高庆、伍新甍2 0 0 1 ) 。随年级增高,学生默读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研究表明,小学三年级学 生已非常明显地过渡到默读( 壬耘、叶忠根、林崇德,1 9 9 3 ) 。 阅读速度是阅读研究必须重视的另一重要问题,自1 8 9 4 年a b e l l 对4 0 名学生进行阅读 速度的实验以来,快速阅读就成为众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韩映红、闰国 利,2 0 0 3 ) 。特别越现代信崽社会信息渠道的拓宽、信息量的激增,使读者面临三个挑战:一 是里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原有认知方式的挑战,二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阅读时间的挑 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力的挑战( 张先亮等,2 0 0 2 ) 。应对这些挑战,从总体上提升 阅读速度是必须的,读者要尽量做到又快又准确地获取信息。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 0 0 1 ) 要求小学5 6 年级的学生“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 0 0 字”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 0 0 万字”因此,从小学高段开始关注快速阅 读问题很有必要。 本研究以小学高段学生为被试研究情绪对学生语文快速默读质量的影响。 1 5 阅读理解影响因素的研究概述 1 5 1 阅读质量的界定 阅读质量是衡量阅读有效性的核心指标,阅读质量最终通妣闷i 宴成绩体现出来,即在一 定时间内完成阅读题目的正确宰,是本研究所界定的阅读质量。 1 5 2 影响阅读理解质量的因素研究 8 归纳起来,影响阅读理解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 阅读主体因素 ( 1 ) 主体内心状态 阅读是主体通过文本与作者的互动,阅读主体内心状态将决定主体是否愿意阅读、是否 深入思考阅读材料从而对阅读质量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阅读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阅读的 质量与效率( d a v i df b j o l k i u n d ,c 2 0 0 0 ) :情感因素在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o l s t l a r s k y , 1 9 7 7 ; f r a n s s o n , 1 9 8 4 ;e l l e y , 1 9 8 4 ) ( 刘晓吟,1 9 9 4 ) ,读者情感投入程度将影响认知加工的深度i 焦虑情绪 对阅读效率既产生正面也产生负面影响,适度调节学习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王穗 萍等,1 9 9 9 ) 。 ( 2 ) 主体阅读意识 主体阅读意识是完整阅读过程的成分a k e re ta 1 ,1 9 8 4 ) ( 韦雪艳、路海东,2 0 0 1 ) 。研究 表明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是对文章结构的意识( t h o m d y k e , 1 9 7 7 ;e n - g l e r t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