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ofdm系统的同步、信道估计和自适应算法.pdf_第1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ofdm系统的同步、信道估计和自适应算法.pdf_第2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ofdm系统的同步、信道估计和自适应算法.pdf_第3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ofdm系统的同步、信道估计和自适应算法.pdf_第4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ofdm系统的同步、信道估计和自适应算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ofdm系统的同步、信道估计和自适应算法.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无线数据传输和多媒体的需求 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m i m o ) 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 f d m ) 成为研究的热点。m i m o 技术具有频带利用率高的特点,该技术不仅能在有限的频带上实现 高速率的信息传输,而且还能够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o f d m 可以有效对抗 多径时延扩展及频谱利用率高而成为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物理层的重要组成技术。o f d m 正被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数字音频广播( d a b )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h d t v ) 和无线局域网( w l a n ) 。 因此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实现高容量,高稳定性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就成为了下一代通信 系统的实现目标。 本文在m i m o 技术和o f d m 技术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研究了两种技术结合建立的 m i m o o f d m 系统的关键技术,对其中的同步技术、信道估计技术和自适应调制技术进行深 入的分析,研究其在不同应用环境中的对应算法,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仿真。 本文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m i m o 技术和o f d m 技术各自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讨论各自的优缺点, 并论证了其结合的可能性。 第二章详细讨论m i m o o f d m 系统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同步算法。以使用数据的不同 进行分类讨论并给出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随后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了不 同算法的优缺点。 第三章详细讨论m i m o - o f d m 系统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信道估计算法。针对 m i m o o f d m 系统的难点双选择性信道进行了详细讨论。根据信道变化和复杂度影响对 各种算法进行理论分析,并相应给出最优化设计。随后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仿真分析,比较 它们的优缺点。 第四章讨论了m i m o - o f d m 的其它一些关键技术,以实例的形式讨论了空时编解码算 法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同时以单天线o f d m 为切入点讨论了多天线情况下的自适应调制技 术。 最后在回顾本文主要工作的基础之上,针对现有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系统 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今后的改进方法。 【关键字】m i m o ,o f d m ,定时同步,载波频偏同步,盲算法,多径衰落,双选择性, 信道估计,空时 a b s t r a c t t h en e e df o rw i r e l e s sd a t aa n dm u l t i m e d i as e r v i c e se n h a n c e sd u r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a p p l i e a t i o mo fb r o a d b a n dw i r e l e s se o m m t m i e a t i o n 把e h n i q u e s t h u si nt h el a s taf e wy e a r s 。 m u l t i p l ei n p u ta n dm u l t i p l eo u t p u t ( m i m o ) t e c h n i q u e sa n do r t h o g o n a lf r e q u e n c yd i v i s i o n m u l t i p l e x i n g ( o f o m ) t e c h n i q u e sh a v eg a i n e dn l o l a n dm o t ei n t e r e s t t h eg r e a tm e r i to f m i m o i sh i g hu s l t g eo ff r e q u e n c ys p l 甜l l l j l la n dt h em i m o t e c h n i q u eg i v e sh i g hs p e e dd a t at r a n s m i ti n m u l t i - p a t hf a d i n gc h a n n e lm e a n w h i l e , o f d mi s 勰e f f e c t i v em o d u l a t i o nm o d ew h i c h m c o m b a ti s ii nm u l t i - p a t h f a d i n gc h a n n e l n o w a d a y s , t h e r e 辨1 1 1 0 1 a n dm o l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 c h o o s i n go f d ma st h e i rp h y s i c a ll a y e rt e c h n i q u e , i n c l u d i n gd v b ( d i g i t a lv i d e ob r o a d c a s t ) , t t d t v ( n i g hd e n s i t yt e l e v i s i o n ) a n dw l a no v i r e l l o c a la 嘲n e t w o r k ) b e c a u s eo ft h e s e , h o wt oc o m b i n ea d v a n t a g e so ft h em i m oa n do f d mi naw i d e b a n dw i r e l e s sc o m m t m i e a t i o n s y s t e mh a s b e e nap o pr e s e a r c h 1 3 a s i l l g0 1 1m a n y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m i m oa n do i1 ) m , i h ca r t i c l em a i n l yd o e sr e s e a r c ho nt h e k e yt e c h n o l o g i e sf o rt h ew i d c b a n dw i r e l e s ss y s t e m ( m i m o - o f o r s y s t e m ) t h em a i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c o n t a i nc h a n n e le s t i m a t i o n , s y s t e m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a n da d a p t i v em o d u l a t i o n b y a n a l y z i n ga n ds i m u l a t i n g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r i t h m e t i c , d e t a i l e da l g o r i t h m sa i r e s e a r c h e df o r d i f f e r e n tc h a n n e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 t h ea r t i c l ei so r g a n i z e da sf o l l o w s : i nt h ec h a p t e ro n e , n p h y l o g e n i e so fm i m oa n do f d ma ”s u c c i n c t l y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r e l a t i v em e r i t so f t h et w ot e c h n o l o g i e sa l er e s e a r c h e dt o o c h a p t e rt w og i v e ss t i | d 咿o i lt h e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a l g o r i t h m sf o rd i f f e r e n te l u m n e le l v i r o n m e n t s g r o u p sa f cd i v i d e db a s e do nu s a g eo f d i f f e r e n ti n p u t sa n dd e t a i l e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 s eg r o u p s a a n a l y z e d t h e nb ya n a l y z i n ga n ds i m u l a t i n gb a s e do nt h o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 h ep e r f o m a n c e si n d i f f e r e n tc h a n n e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a ”c o m p a r e d c h a p t e rt h r e eg i v e ss t u d yo nt h ec h a n n e le s t i m a t i o na l g o r i t h m sf o rd i f f e r e n tc h a n n e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a n dd i $ c t l 5 5 e sa l ek e yp r o b l e mo fm i m o - o f d m - m - d o u b l ys e l e c t i v ec h a n n e l t h e o i - , t i e a l a n a l y s i si s m a d eb a s e d0 1 1t h ev a r i a n tc i l l n e l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b u r d e n t h e nt h e o p t i m u md e s i g ni ss t u d i e da n d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s i m u l a t i o n sa 糟m a d ci nd i f f e r e n tc h a n n e l s 1 h el a s tc h a p t e rg i v e sd i s c u s s i o nf o ro t h e rk e y t e c h n i q u e si nm i m o - o f d ms y s t e m , s p a e e - 1 3 m ec o d e sf i r er e s e a r c h e db a s e do n r e a ls i m p l es y s t e m , 缸t h es a m l t i m ea d a p t i v e m o d u l a 矗o i la r i t h m e t i ea ”i n t r o d u e e d f i n a l l y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l i m i t a t i o no f t h em i m o - o f d ms y s t e md e s i g n e di nt h ea r t i c l e , s o m l : i d e a sa md i s c u s s e dt oi m p r o v et h es y s t e mp e r f o r m a n c e 【k e y w o r d 】:m i m o , o f d m t i m i n g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 , f r e q u e n c y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 , b l i n d a r i t h m e t i c ,f a d i n g , d o u b l ys e l e c t i v e , c h a n n e le s t i m a t i o n , s p a c e - t i m ec o d e s 辨嚣火擘磺士学整论文 第一章绪论 移动通信是现代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但粲中了无线通信翱有线通信的最新技 术成就,耐鼠集中了网络接收和计算机技术的许多成果来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 对闯任壤姥赢,彝饪 毒攀德提供快速霹纛豹遘售罪务。 可戳诞,移动透信簌凳线电遥藉发秘之嚣裁产生了1 8 9 7 年,赫感玛可尼所完成魏笼线 电通信实骏就是在固定点和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当时的距离为1 8 海里( 约3 3 公里) 现 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予2 0 世纪2 0 年代,但是一直到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才迎来丁移 动运信的蓬勃发展。 1 9 7 8 攀底,美藿炙零突验室提鑫了撩窝掰匏概念,彤我了移凄逶绉耱薅翻。著藓翱藏葫 先进移动电话系统 触坩- s ) ,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嗣时随着犬规模集成电路的发 展而出现的徽处理器技术翻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型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 提供了技术学段。这一阶段所诞生的移动通信系统般被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酞笳歉纪鼯年钱中麓殍始,数字移动逶售系统遴入发爱彝或熬孵鬻。模掇蜂窝隧瓣容 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要求2 0 世纪瓣年代中期,欧洲嚣先推出了全球移动 通信系统( o s m ,g l o b a ls y s t e mf o rm o b i l e ) 。2 0 世纪9 0 年代初美国q u a l c o m m 公司提出了 窄带码分多址( c d m a ,c o d e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_ d i v i s i o nm u l t i p l ea c c e s s ) 统发展戆鬃程碡。这些韪羲正在广泛使用豹数字移动逶镶系统藏是第二找移动逶售系统。 第二找移动逶蔫系统象要是为支持谗费和低速率鲍数据堑务纛设诗豹。毽涟着入嚣瓣遥 信业务范阐和业务速率要求的不断提高,b 有的第二代穆动通信网己饭难满足新业务的需 求。为适皮新市场的需要,人们正在发展第三代( 3 g ) 移动通信系统。但是由于3 g 系统的 核心网还没有完全脱离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结构,所以普遍认为3 g 系统仅仅悬一 令葳窄带羯泰来咎蘑遥甓系境遘渡瓣除歉。嚣羲越来越多鞭务内容对数撵接辕速率撵爨7 越 来越高的簧寐。而频谱蛰源严重不足已疑糟益成为制约光线通信事韭发麓的瓶颈因此,如 何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成为当今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乏一 在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也是一个熏要的问题。未米的无线通信应用对 应露环境鸯更裹雏要求,邀藏要求薮静戈线逶售技术能够逶瘟更鸯爨恶劣戆镶遵,笺够竟缀各 静不利影响,比魏多经衰落。 m i m o 和o f d m 技术正是在这样的犬前提下被提出来,成为当今光线通信研究的热点。 o f d m ( 正交频分复用) 是种高效的调制方式,因其优越的抗多径能力和颡谱利用率而被广 泛她应用刘宽带数字通信的各个领域。m l m o ( 多输入多输出) 技术可以避过各个发送天线间 熬联会编璐获褥势集增蘸,获露撵毫可靠攘,也霉菇通过空窝复溺获褥残倦避长舞信遂器鬟。 因此,把m i m o 技术同o f d m 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达列具有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传输 能力的系绒鬻求,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系统对抗噪声和多径的能力下简先对这两种技术做 简要介绍。 1 1m i m o 技术 1 。1 。1m i m o 概述 最早的多天线概念是由m a r c o n i 于1 9 0 8 年提出的。他最初的设想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 浙扛犬学硕士学俄论文 道衰落,而现在的m i m o 技术是通过增加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数目,在收发两端之间璐成 多个并行传簸信道,攀用这些僚递进行数据的芳行黄输来提离通信速率尉传统的s i s o ( s i n g l e - i n p u t - s i r 毽l e - o u t p u t ) 稽邀相眈删。信遴可以提供疆大豹通信容量和鞭高的传输速 率。一个m i m o 系统可以这样来简单定义:一个在收发两端同时采用多天线技术的无线通信 系绕 1 l 。m i m o 技零冀正意义士教臻究楚跌上墩纪,专年戴开始熬溺,陡垂露更多熬交章 对它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3 1 1 4 1 ,从那以筒,m i m o 技术成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的热点。 现在,m i m o 技术已经被第三代移动通债标准( w c d m a ) 所采用,同时在最新的无线局域 嚣( w l a n ) 8 0 2 1 1 标准孛氇采掰了m i m o 技术在未来静宽带无线遁籍系统串,m i m o 技 术更是被认为是核心技术之一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m i m o 篆统还可以包括s i m o ( s i n g l e - i n p u t m u l t i p l e - o u t p u t ) 鬟统和m i s o ( m u l t i p l e - l n p u t s 虹醇峨,l 畦) 系缝蜜i i 绘 出了m l m o 系统的基本理论框豳。 圈1 im i m o 系统纂本框图 m 订o 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 时间上的空时( s p a c e - t m l e ) 信号处理同空间上的分集结 会惹来【l 】。辩瓣上静空露痿号巯毽一觳怒透过在发送端采瓣空鞋鹃( s p a c e - t u n ec o d e s ) 来 实现的,目前常见的空时码有空时分组码( s p a c e - t i m eb l o c k s c o d e s ) ,空时格码( s p a c e - t u n e t r e l l i sc o d e s ) 、分层空时码( l a y e r e ds p a c e - t i m ec o d e s ) 等。空时码的圭要思燥是利用空闯 和对闻上静搿维编码来实现一定的空闯努集和对简分集,飙箍降低铸遂误码率;丽空间童的 分集是通过增加空间上的天线分布来实现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把原米对用户来说是有密的 无线瞧波熬多经黉援转变成黠翅声舂j l | 。簸失重要瓣一点是m i m o 技零对空瓣遴季复弱,在 提升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同时并没有占用系统额外的无线带宽,所需臻的仅仅怒通信硬件设 备和系统复杂度的增加这项优点使得m i m o 技术在频谱资源紧缺的现状下交得更加吸g i 天。 1 。1 2m i m o 基本嚣毽 设舄袭示发遴天线数耋,磁表拳接牧天线数羯i x l 豹无撼忆 s i s o ( s i n g l e - l n p u t - s i n g l e - o u t p u t ) 系统,由最基本的褥农公式袭示: c = l 0 9 2 ( 1 + 户| 嗣2 ) b d h z 0 时,实际f f t 窗口包含了当髓o f d m 符弩和下一个o f d m 符号的部分德邵嚣 缀,魏辩f f t 赣窭数据会包含下一令o f d m 籍号数豢傣意孬产生撩蟹藏于藐,嚣魏经何 o f d m 系统都应避免出域f 0 的情况 当赢一譬 f - 疋,。) 如嬲,( 刀功2 i + 0 5 9 4 7 ( e 。o x s 缸黼) 2 ( 2 2 7 ) 蹰2 3 绘嫩了不霹嚣噪比馈况下受频镳影响的理论秘傍囊效果匿。f 1 5 】磅究了o f d m 浙江犬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统对同步的要求。其中给出的结论说明要溅免性能急剧下降,必须保证归一化 菝率攘移小节2 。 图2 3 频偏误差对辩讯影响示意困 慧之,务静网步 凳差会降鼹系统豹楚瞧,医我要实理霹靠黉赣裁妊矮现实瑗系统嚣步。 以下将分别讨论各种应用环境下的同步算法。 2 3 利用训练序列的o f d m 同步算法 秘瑶蟊l 练窿列进行褥步静方法已经被广泛使带于现 通信系统当巾,诩练垮列是指接收 发射端双方均预先已知的,具有特定统计特性的数据序列发射方在特定的时问点发送这样 的特殊彦列,接l | 叟规枣收到黪售警来佶算耱罪踪各聋申露步误蓑。调练廖残霹鞋被安捧在数撰 之前发送以作为帧头,也可以穿插在数据之问发送,以下分剐对不同酌情况进行讨论: 2 3 1 利用前导符号豹同步算法 藏导番号常教矮子突发话输系统蕴获得抉速,准确戆定簿。其长发可戳随藏瑶环境的差 别而灵活变动,以下以i e e e s 0 2 1 l a 中采用的帧结构进行讨论。i e e e 8 0 2 1 l a 协议采用1 0 个 短硼练序列符号和两个长训练序列符号实现系统同步 文献【1 4 】f 1 5 】提出了一种钎对于上述赖结构的典型算法,由于其简单的实现方法和较为优 良的性能而被广泛采用于o f d m 通信系统中。【1 4 1 1 5 利用栉t 的基本特性,在频域对训练 羲撂霉孥号闻撬入零僮,麸磊在酵壤获褥7 翦癌嚣段翅弱瞬调练寒列。 设发送的时域训练序列为: x o ,西,1 2 - ix o ,五,粕,m ,n 为o f d m 符号的长度, 符号定时误差为f ,频攀误差为譬,其余条锋理想,雯哇接收竣收到的对应f f t 留霸的训练廖 列为: 只= 气m 删n 1 2 a e j 2 + 屹,撑# o a ,n - i ( 2 3 1 ) 辩涟天学颈圭学位谂文 这里m o d 表示取模运算,为加性自噪声,根嚣训练序列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谯没 寿噪声瓣臻凌孛,会骞: 以= 。扩,糟= o ,k 警一l ( 2 2 ) 因此接收信号的概攀密度函数为: p ( y o - y - 0 - - 南晰翌喾 o a 秀,i i 的噪声臻攀优篱上式并求褥代赞丞数秀: n t 2 + f - 1 2 a ( f ,s ) = l 以+ n 1 2 - y e 脾1 月l f ( 2 3 4 ) 搿2 制r 令上斌取最夺擅,势设联f ) ;魏,:,粼西秘弱符号璃爹诿差和颏德误差豹估 f 计值: = a r g m a x l e ( o l t ( 2 0 5 ) 吾= - * - - a n g l e e ( r ) 石 其中a n g l e 表示取相位的函数,由予发射信号的功攀隧不同系统的篱求而改变,因此考 n 1 2 - 1 虑到实际囊现豹润题,我们对瑷上估计式进行归一纯,冷联f ) = l ,舯,2 | 2 得到据一 化判决函数。 掰= 帮 从而原估计式重写为: = a 塔越粼掰( f ) 善= 一z a n g l e p ( ) ( 2 3 石) ( 2 3 。7 ) 由于a n g t e 的取值范围为【谭,万】,因此l ;主上估计嚣所糍估计的频馆藏疆是s 卜l ,l 】,鼯 小数锫静辩一纯颓镶值。舞颓镶超出臻上藏围时,嵇诗嚣将只能输斑额倍瓣小数部分蔼嚣法 估计整数倍频偏,因此估计器不能正常工作。e v l - 对以上情况,1 1 5 】提出了一种估计整数倍频 偏的方法,即在以上的训练序列基础之上增加一个后续训练序列,利用两个序列联合对频偏 进行估计,设实际系统频俊为: # = 一二椁捌联劫+ g ( 2 3 8 ) 石 这里g 即为需要估计的整数倍归一化频偏值,同时用x t , 表示第i 个前导字,第k 个子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载波上的信号,i e 1 , 2 ,k o , 1 , n - i ) 定义z 表示x n 中不为。的子载波的集合,并计 算v k 如下: 屹= 压二主,k o ,1 ,, n - i n z ( 2 3 9 ) 接收机首先按原有的估计算法对符号定时误差和小数倍频偏误差进行估计并以估计值 为参考进行误差补偿,从而消除定时和小数倍频偏误差,此时系统仅受到整数倍频偏误差的 影响。由( 2 3 1 ) 可知,当占为整数时,式中除了白噪声之外将仅有一项不为0 ,可以定性理解 为:在时域信号乘以线性旋转因子的情况下,频域信号将仅被循环移位,即此时接收信号不 会受i c i 的影响,对这两个连续的训练符号分别作e f i ,得到其频域表达式x ,y h : k = h k 。墨h + 畋,i e 扎2 l ,k e 0 ,l ,n - i n z ( 2 3 1 0 ) 上式中已假设信道是慢衰落的并假设频域第t 个子载波处的信道响应为h ,由于信道响 应在此处假设为未知,因此在推导估计式时需要利用: 二生。塾互垃:垒 ( 2 3 1 1 ) 、磕h - :x t hx t i 采用类似小数倍频偏的推导方法,可以得到寻找g 的估计值的度量函数定义如下: 地,= 乓妻者乒 眨,舵, 其中g 取到所有能取到值,搜寻使b 最大的,则整数倍的载波频率偏差估计值如下: 謇= m a x l 曰( g ) i ( 2 3 1 3 ) 通过( 2 3 7 ) 和( 2 3 1 3 ) ,就可以实现对可e 【z ,z 】的频偏估计和符号定时误差的估计 图2 4 是f f t 窗口长度为6 4 个采样点,循环前缀长度为1 6 个采样点,信噪比为1 0 d b 时, 采用基于前导字算法情况下在各个采样点取得的判决变量的值 ,( f ) 由于o f d m 带有保护 间隔,因此 f ( f ) 在保护间隔的时间范围内会呈现出平台的形状,该平台在理想情况下的宽 度与o f d m 符号的保护间隔长度相同。该平台的最后一个采样点即为理想的f f t 窗口起始 位置。在实际应用时,为了减少计算量,常使用递t t :b - 法来计算p ( f ) 和r ( f ) : p ( f + 1 ) = p ( f ) + 只+ ,2 ) - w 一只y - ,2 ( 2 3 1 4 ) r ( f + 1 ) = r ( r 卜1 只“,2 i z + j 只“r ( 2 3 1 5 ) 当频偏较小时,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可以利用相关函数的虚部代替a n g l e 函数以进一 步降低复杂度。 图2 5 给出了以上算法( 简称s c h ) 对频偏估计的性能曲线,由前后训练序列的特点和 ( 2 3 2 ) 可知,这种算法已经考虑了多径信道的特性,因此适用于无线通信环境。但是以上算 法也有缺陷:在频偏估计方面,由于需要采用两个训练符号,使系统的开销加大,而且由于 整数倍频偏的代价函数需要对接收数据进行f f t 操作,系统的实现复杂度进一步加大;在符 号同步方面,由于代价函数呈现出平台形状而使最大值的判决变得较为困难,在信噪比较低 或信道时变的情况下,判决值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2 利用前导符号的频偏同步改进算法 考虑式( 2 3 2 ) ,我们可以看到发送的o f d m 符号被分成前后两端从而进行相关操作。如 果将训练序列变成多段相同进行相关操作,则频偏估计的范围可以加大设每段循环的训练 序列长由n 2 变为m ,则一个o f d m 训练符号内的重复序列由2 段变为l ( 设l = n m ) 段, 如果单独取其中相邻两段进行相关操作,按( 2 3 刀进行类似推导可以得到频偏估计的范围为 si 一苁( 衙- i ) 莨, ,m = l ,2 ,。l - l ( 2 3 , 2 3 ) 当| 翻s l 2 时,刚宥: 烈卅) 搿2 刀f ,工+ 疗( 脚) 一万( 研一1 ) ,所= l z ,l - i ( 2 3 2 4 ) 睫鹱壤撂灏l ,褥到譬翦b l u e 信诗嚣为: 据寺荔删咖) q 。筋) 这塞状掰) 是根据擎= 强( 1 ) 9 ( 2 ) ,蛾一1 ) 】的相关簸降求褥的佳,诗簧公式如下: “j ,1 ) :3 ( l - m ) ( l - m + i ) - h ( ,l - h ) ( 2 3 二砸) 、h ( 4 h 一6 l 日+ 3 f n 这里h = l 2 ,这一估计算法可以冀使用一个o f d m 狩号即完成对较大范围的载波频德 静售嚣,繁雀蓑导字一半瓣拜链。当l - - 2 辩,该方法帮避纯秀s c h 熬馈援,嚣澎霹爨谖为 s c h 是该方法的一种特殊情况。 图2 5 ( a ) 是在a w g n 信道下,l = 4 、s n r = i o d b 时,用两种方法求得的归一化频偏估 计鲍平均镶。可改看出,s c h 方法的镀幸 范匿是一倍载波麓蕊,两改遽瓣方法是秀倍载波瓣 隔,这一纛藕| 翻l t 2 静壤论相符。 图2 5 ( b ) 是在a w g n 及瑞利衰落信邋( 五互= o 0 2 ) 下,归一化频偏s = 0 5 时,两种 方法所得估计值均方误差曲线。可见,改进后的方法不织没有降低估计糖度,反而比s c h 方法性熬蘩鸯爨0 。5 d b 表蠢。 鬻2 4 l - - - - 4 酵竣避雾法器囊莲 i 7 辫辽犬学矮学位论文 矿 疆 - 7 t _ 7 - 2 - 012 归一化掰馕 国额壤嵇洚燕霭夔线肆0 叛徨佶诗鸯穷谟麓魏线 圈2 5s c h 方法与改进方法性能对比 2 3 3 利用前导符号的符号同步改进算法 在多襁时延大和信嵘h :低的情况下,s c h 算法存在相荧平台下降点的不确定性。因此需 要对其进行改进。由2 3 1 节可知,s c h 的符号同步算法仅仅利用了一个o f d m 训练符号, 丽根据i e e e s 0 2 。l l a 协议,除了这个训练符号步 桢头还戗摆短,# 练序列符号,医此将这然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