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汇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中国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历经了 几次汇率的调整,但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逐渐加大,来自国际社会的要求人民币升值 的压力也愈来愈大,同时国内经济出现了通胀的压力也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需求。此 次2的升值,将会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开始,必将会对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产生 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被学界公认的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几个主要方面,分别从国际投 资、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重估,汇率政策,人民币 I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the exchange rate has been a disputed topic. 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 China has adjusted its exchange rate. With the scale of our trade surplus been increasing, the government was receiving the large pressur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Meanwhile, the internal economy appeared the pressure of inflation, which requested the RMB to appreciate. The 2% appreciation could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reform and affect th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enc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ency about several factors: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hese factor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the academia.) Finally, we will make a judgement about how 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reform will affect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ency. Key words: revaluation, exchange rate regime, RMB II 目录 1 引言 .1 2 日本和德国汇率改革比较分析 .3 2.1 日本汇率改革经验与教训.3 2.2 德国汇率改革经验与教训.4 2.3 日本、德国汇率改革对比、总结分析.5 3 3 汇率改革对于国内外投资的效果分析汇率改革对于国内外投资的效果分析 .7 3.1 汇率改革对于国外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7 3.2 汇率改革对于我国对外投资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因素.9 4 4 汇率改革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汇率改革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2 4.1 汇率改革对于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分析.12 4.2 汇率改革对于进口贸易的挑战和机遇.14 4.3 总结.16 5 5 汇率改革对于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汇率改革对于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 .17 5.1 我国现今外汇储备现状.17 5.2 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18 5.3 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实质性分析.19 6 6 总结总结.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0 1 引言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 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2, 即 8.11 元人民币/1 美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 机制。尽管央行极力否认,此次的升值不会是今后一系列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一个开始, 但外界还是纷纷猜测预期央行将会在未来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汇率,中国的汇率改革 已拉开了序幕。 人民币汇率问题由来已久,只是过去由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和国民生产总值 并不是很大,所以矛盾不是太突出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 比重越来越大,对外贸易顺差骤增,使得汇率问题被推上了前台,成为了备受关注的 一个问题。 此次汇率改革是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此次改革的背景: 原先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以及严格的外汇管制使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面临巨大压力,所 施行的结、售汇制度,使得央行不得不吸收市场上多余的外汇,从而被动的形成了巨 额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增加使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近年 来, 由于我国GDP 以每年7% 8% 的速度增长, 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外汇 储备日益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也成比例的大幅增长,将会对我国产生巨大的通货 膨胀压力。如下表所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迅速增加的 外汇储备已严重干扰了我国正常的经济活动秩序。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国家的外汇 储备数额以满足三至六个月的进口外汇需求为宜,显然我国已大大超过了正常的外汇 需求。 表表1.1 1999年年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情况年中国外汇储备情况 (亿美元)(亿美元) 年份年份1999 年年2000 年年2001 年年2002 年年2003 年年2004 年年2005 年年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1546.751655.742121.652864.074032.516099.328188.72 资料来源:1999年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表表1.2 2000年年2005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年中国货币供应量 (人民币亿元)(人民币亿元) 年份年份2000 年年2001 年年2002 年年2003 年年2004 年年2005 年年 (M2)134610.26158304.92185006.97221222.82253207.70292350.39 (M1)53147.1559871.5970881.7984118.5795970.82104125.78 (M0)14652.6515688.8017278.0319745.9921468.3022409.39 资料来源:2000年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同时,美国由于国内巨额的贸易赤字(据美国商务部称美国对华贸易赤字 2005 年 大幅度上升,达到创记录的近 2020 亿美元,高于美国与任何其它贸易伙伴间的赤字。 ) , 不得不频频向中国施压。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因为在双边贸易中,中国近几年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 一直保持顺差的高增长,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与出口。另外,由于中国大量的向美国 出口廉价而质优的商品,同时,中国又未完全向美国开放其农产品市场,导致了美国 失业率屡创新高,美国政府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美国不得不将本国贸易巨大的逆差全 部归结为中国对它的进口贸易上。加之,整个欧元区的经济与就业状况也不太理想, 面对欧元区内部巨大压力,整个欧洲也在要求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一时间成了众矢之 的,各国纷纷都将矛头指向中国的汇率政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正是在这样的内外部压力之下,央行决定了人民币升值 2%。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 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虽然央行坚持声称此次汇率升值并不存 在外部压力,但我们不难发现来自外部的压力还是在其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既然人民币的升值已是大势所趋,在不远的将来存在着继续升值的可能。那么我 们就想了解人民币的升值到底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一 国经济的发展。具体到中国来说,中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又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 投资国,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作为支撑。中国对投资者来说最大的诱惑来自 于生产要素的低廉、市场巨大以及汇率的“低估” 。一旦汇率升值,是否会影响到中国 今后的发展和其国际竞争力?是否会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格局,外汇储备的结构以 及吸引的国外直接投资,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产生影响?这些都是我 想要在本文中所进行研究的。 本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会对于日本和德国汇率改革进行对比,总结 其经验教训;第二部分将会从汇率改革对于国外对我国进行的直接投资的影响展开, 进行必要的实质性分析;第三部分将阐述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第四部分描述对我 国外汇储备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第五部分将对于以上的描述进行一个总结论述。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2 2 日本和德国汇率改革比较分析 2.1 日本汇率改革经验与教训 二战后日本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55年1970年的15年里,年 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时日本产品国际竞争力日益 强大,出口总量早已大大超过了进口总量,日本国内已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苗头,同时 经常项目存在着巨额的持续性的顺差,顺差大多来自于美国。此时的日元存在着被严 重低估的情况(同中国情况类似) 。日本对美贸易大额顺差, 日美经济摩擦不断。而同 一时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国内却陷入了长期的通货膨胀之中,由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 下,美国无法通过提高黄金的官方定价而使美元贬值,所以当时的尼克松总统单方面 宣布退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就是著名的“尼克松冲击” 。 在“尼克松冲击”之后,日元汇率立即从360日元/1美元升至340日元/1美元,随后 又上升到308日元/1美元。虽然日元已累计升值了16.88左右,但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仍 在继续扩大。有一点我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从360日元/1美元到308日元/1美元这一过程 之中,日本央行一直在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没有积极地因势利导地去应对日元的升 值,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日元的升值回归到一个可以被央行所能控制的方向上,而是 一心想着将日元兑美元维持在360日元/1美元。为了将汇率维持在一个对日本出口有利 的位置上,缓解日元升值的压力,日本央行不得不在市场上大量买入美元资产,货币 当局在买入美元资产的同时,向市场放出了等量美元资产乘以360倍的日元。大量日元 突然流入市场必然会带来货币的供大于求,恶性的通货膨胀在所难免了。到70年代中 期为止,日本通货膨胀率高达25。 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再一次地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 升级到汇率战。当时美国国内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国内的贸 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国会要求美国政府向日本施压,使日元升值来缓解美国国 内的双重困扰。1985年9月22日,西方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召开会议,签订了 著名的“广场协议” 。协议签订之后,美元兑日元汇率由240日元/1美元下降至200日元 /1美元。协议对美国有多大的帮助,我并没有看到这类的资料故在此不做评述,但它对 于日本经济的伤害却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日本国内原来利用汇率低估所扶持起来的贸 易部门,伴随着汇率的升值,突然间变得无利可图。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资本的投入 都是期望回报的,一旦利润消失了,那么资金也将会随之撤出。当国内的贸易品部门 无法为这些巨量资金创造利润时,投资者选择了离开,把资金转投入其他相对于利润 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尚未瓦解,美元与黄金进行着自由兑换,伴随着日本顺差加大,美国国际收支持 续恶化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3 更高的行业之中。于是,大量资本涌向了房地产,股票市场,形成了以“地产泡沫” 、 “证券泡沫”和“银行泡沫”为特点的“泡沫经济” 。同时,日元升值造成了日本海外 资产的严重缩水,境外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海外投资成本降低,引发了日本向海外投 资的扩张,日本由此成为资本输出大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大量的制造 业向海外转移,造成了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 。为今后,日本社会长达10年的经济大 萧条埋下了隐患。 2.2 德国汇率改革经验与教训 在看了日本的汇率改革后,我们再来看看德国在汇率改革是发生了什么。德国与 日本在二战后的国家经济崛起中有着相似之处,都是经历了长期的大量的贸易顺差, 都是在发展初期保持着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而后又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又走向了升 值的道路。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一下德国所经历的汇率改革过程。 德国在 19601990 年这 30 年里,对外贸易连续保持着贸易顺差,但与美国不同 的是他的主要贸易顺差不是来自于美国,而是欧洲国家。由于整个欧洲国家在经济贸 易上存在联动关系,所以相对于出口到美国来说,出口到欧洲对德国更为经济和便捷, 故顺差中欧洲国家占的比重较大。德国初期的经济发展也是得益于所实行的固定汇率 制(当时马克对美元的名义汇率是 4.17 马克/1 美元) 。但随着德国经济相对于美国走 强,固定汇率早已无法反映马克的真实价值了,马克存在着被低估的情况。为了保持 和美元固定的汇率,德国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市场上购买美元,但顺差每年持续增加, 使得货币当局通过收购美元所向市场上投放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严重威胁到了德国国 内的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这种情况与我国现阶段有相似之处) 。 在“尼克松冲击之后” ,德国货币当局放弃了 4.17 马克/1 美元的固定比价,同时放 松了对于外汇的管制,马克开始连续升值。 “从 19601990 年这 30 年间马克对美元的 名义汇率从 4.17 马克/1 美元升到 1.49 马克/1 美元,累计升值 1.79 倍,同期,经过贸 易加权的马克名义汇率升值 1.43 倍。无论是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还是贸易加权的 名义汇率,同期马克升值的幅度都超过了日元。 ”虽然德国同日本一样也经历了大幅 度的升值,但德国国内的经济并没有向日本一样出现大幅度的振荡和萧条。当时的德 国货币当局顶住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并没有把汇率问题放在首要解决的位置上, 而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维持国内物价和产出的稳定上。货币当局贯彻了资本自由流动 下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会因为缓解马克升值压力而牺牲国内的物价稳定。我们姑且不 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说张斌、何帆撰写的如何应对经济崛起时期汇率升 值压力 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说张斌、何帆撰写的如何应对经济崛起时期汇率升 值压力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4 论当时的德国政府具体用到了什么样的政策和方法,但其总体方针政策是值得我们借 鉴的。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同时期的六国中,德国的通胀率是最低的,在货币升 值的过程中,德国实行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和货币稳定政策为马克成功地保持了稳定地 内在价值,与其他国家相较之是最为成功和有效的。 表表 2.1 六国通货膨胀率比较(六国通货膨胀率比较(19701989) 德国德国美国美国英国英国日本日本法国法国瑞士瑞士 1970745.66.19.610.77.77.1 1975794.28.115.77.510.22.9 1980844.57.59.63.911.24.4 1985891.33.65.31.23.62.1 1970893.96.310.05.88.14.1 数据来源于如何应对经济崛起时期汇率升值压力一文 此外,由于欧洲区域内的货币联动机制,德国马克汇率较少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 欧洲其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马克升值的压力。当市场上出现了马克升值的预期 后,投机资本并不是直接冲击马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相对于马克来说较为疲软的 里拉、英镑或者其他欧洲货币身上。这样的联动机制,使得马克的升值幅度处在货币 当局的一个可控范围之内,升值压力得到了一定的释放。 此外,由于德国马克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和德国国内经济的稳定,使得德国在升 值的同时在欧洲区域内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欧洲共同体国家也纷纷将其国家货币 与马克挂钩。所以,德国马克在平稳升值的同时,也为欧洲货币体系的稳定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与日本的汇率改革相比,德国的汇率改革显得从容的多。 2.3 日本、德国汇率改革对比、总结分析 日本与德国的汇率改革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时也运 用了相当多的政策措施来配合汇率的改革。从日本和德国的汇率改革的时间点上来说, 还是比较一致的,而且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是比较相近的,但汇率改革后的经济格 局却是有较大的差异,故两国的可比性较强。此外,现在的中国所面临的情况和当时 两国的状况也有相似之处,笔者认为:如果能从两国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一些结论的话, 可以更好的去研究中国的改革,预判出改革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日本、德国汇率 改革对比: 一两国对于汇率改革的态度不同。 日本由于当时的汇率制度、汇率比价对于其出口有比较优势,将汇率保持在 360 日元/1 美元,可以促进出口同时带动国内的经济发展。故当来自于内部、外部的压力 逐渐增大时,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而是想通过以拖待变,静观时局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5 的发展,从而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期,将原本主动的地位拱手让人使自己处于了被动。 在后来的“尼克松”冲击和“广场协定”中,日本都是处在不利的位置上,几乎没有 了话语权。 德国的经济发展虽然也得益于德国马克的汇价被低估,但他所采取的态度,却于 日本截然相反。德国本身意识到马克被低估,所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马克 兑美元采取了逐步升值的政策,将马克的升值控制在政府可以控制的一个范围之内。 通过多年的改革,德国马克顺应了形势的发展完成了渐进式地升值。从资料上来看, 只有在 1975 年以及后来“石油危机”时期,马克由于自身的 GDP 出现了增速放缓或 出现负增长时才相对于美元进行了贬值。由于德国采取的是较为配合的汇率改革制度, 所以与同时期的日本相比,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相对也较小,其他国对德国的贬值行 为,也是比较宽容和理解的。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德国的改革比较顺 利。 二改革采取的制度、措施不同。 日本在“尼克松冲击”之前为了缓解来自国际上对于日元升值的压力,曾提出过 一个“八点计划” ,希望藉此来缓解日元升值的压力。但从他所提出的计划中我们可以 看出这些计划并没有触及到日元本身,而是想通过财政政策来发挥作用并没有与货币 政策来配合使用,所以这样的计划其效果是有限的。而在日元被迫升值后,日本政府 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仍然施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导致了日本经济的“泡沫化” 。 德国则在汇率改革之初目标就较为明确。在让马克升值的同时,更注重国内物价 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在 1974 年就放松了外汇的汇兑方面的管制,这有助于马克的 市场定价,让市场来决定马克的实际价格,再配合货币当局的所实施的资本自由流动 下的浮动汇率制度,使得马克得以完成渐进式地升值。加之国内的物价稳定(由上表 可以看出,德国当时在通胀率上的表现是十分出色的)使得马克升值对于国内的不利 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的一个程度。 三总结。 德国的汇率改革显然要比日本成功得多。如果我们现在客观的去评价两国的这个 汇率改革过程及结果的话,不难发现在改革之前其实日本的先决条件要比德国好的多, 无论从当时的经济总量规模或是经济的发展来看,但日本采取的暧昧态度使他们的先 期优势尽失。德国在改革初期,当时东、西德还没有合并,而合并之后又存在着东西 德国经济发展不均,东西德国马克币值不等的情况,所以德国的先决条件并不是很好。 德国所采取的以国内经济为重点的经济政策,其实也是要维持东西德经济发展平衡, 但这样的政策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德国在后期明显的得益于欧洲区域内的货币联 动机制,德国马克汇率较少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欧洲其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 马克升值的压力。德国无论从过程和结果上来说,都是较为出色的,有值得我国改革 所借鉴的地方。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 通过这两国的汇率改革分析,只是想从侧面去了解汇率改革对一国的经济影响。 为下文对中国汇率改革分析,做一个参考。我国的经济也存在着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 情况,在实行改革时必须要对西部的经济伤害降到最低。虽然我国不能照搬德国经验, 但德国的一些政策和措施还是能为我们提供相当多的帮助。我国并没有采取大幅升值 的做法,从此次 2的升幅可以预见,今后的汇率改革也将会是以渐进升值为主。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7 3 汇率改革对于国内外投资的效果分析汇率改革对于国内外投资的效果分析 3.1 汇率改革对于国外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 表表3.1 1996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汇率情况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汇率情况 单位:亿美元单位:亿美元 年份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FDI 总额总额421.35523.87455.82403.98407.72468.78527.43535.05620 资料来源:19962002年中国海关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从表 3.1 所显示的资料上来看,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的外商直接投 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引资国。到目前为止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外 商直接投资接收地,并且每年仍以 10%15%的比例有所增加。在该地区排名第二的是 香港,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远远落后于中国大陆,并且其中多数外资还与中国大陆 业务有关。 外商纷纷将资金投向中国市场,无外乎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劳动力因素。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价格低廉。中国的 劳动力成本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虽近几年随着物价上涨,劳动 力成本有所上升,但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比较优势。这吸引了大量的外 国投资者来华建厂,投资的主要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但近年来,劳动力 成本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深圳,广东一带劳动力成本增加幅度愈来愈大) 。 二市场因素。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有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这就意味着,外 商在华所生产的许多商品可以在产地进行消化,而无须通过出口。外商都想抢先一步 进驻到中国市场,来开发和拓展其在华的消费市场,培养自己的消费群体。抢先扩大 和分享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汇率因素。这个因素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但随着现在国际社会对于我国汇 率问题关注程度不断加强,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组织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国汇率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成本问题,无形之中为外商的 对外投资设了一个门槛。汇率的高估或低估,将会对外商的投资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 影响。 下面我们就主要谈谈,汇率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谈汇率对我国接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之前,我想向大家先来介绍一种理论。 在 1991 年时,美国学者 Froot 和 Stein 发现了由汇率变化而可能引起所谓的“财富效应” 。两位学者发现 80 年代由于美元贬值使得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美元资产变得比以往更 便宜了,当时日本公司凭借日元的强力升值收购或兼并了许多美国企业资产。另外, 在 90 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美国公司也是凭借着强势美元大肆收购或兼并东南亚国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8 家的企业资产。由上述的现象,两位学者提出了汇率的改变所引起的外商直接投资的 增多或减少,称之为“财富效应” 。我们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会基于这一理论基础 之上。 通过上述的理论介绍,再结合我们中国的实际,我们不难发现:当人民币施行贬 值时,外资企业所持有的外汇资产会相对于从前,可以购买到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财 富效应”才会突出,财富才会“溢出” ;当人民币升值后,人民币的升值提高了外商进 入中国市场投资的一个门槛,无形中减少了外资企业的财产,增加了外商来华投资建 厂的投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或减少了外商来华投资积极性的作用。 按照这样的分析逻辑,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减少 我国所能接受到的外商直接投资。 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我们看下面的一组数据和图表。下图是1995年2002年我 国所接受到的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净值的一个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从1995年 1997年这段时间里,FDI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在那段时间里曾有 过一段窄幅升值的过程;1999年2002年期间,FDI投资总量又出现了一波时至今日的 上升过程,每年的增加幅度也是日益攀升,而这段时间正好是人民币汇率施行钉住美 元的政策。这样的一个现实情况,似乎是与我们根据“财富效应”所得出的结论相违 背。这是否预示着“财富效应”的理论有错误呢?我认为其实不然,反而认为这正恰 恰印证了“财富效应” 。 表表 3.2 19962002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汇率情况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汇率情况 单位:亿美元单位:亿美元 年份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FDI 总额总额421.35523.87455.82403.98407.72468.78527.43 汇率汇率831.42828.98827.91827.83827.84827.7827.7 资料来源:19962002年中国海关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1995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300 400 500 600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FDI总额 图图 3-1 19952002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9 汇率问题对于外商的直接投资来说,实际上一把双刃剑,在人民币升值后固然会 增加外商来华投资的先期成本,但对于已在华有企业、有投资的外商来说则是一个极 大的利好。企业生产的商品无论在华本土销售,或者进行对外出口,都将增加其企业 的利润(这里的利润是以美元计) ,而这增加的利润来源于人民币的升值。2003 年度全 国外商投资企业商品出口总额折算成美元达 2403.06 亿美元,这样庞大的总量在汇率小 幅升值后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利润。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会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似乎与 “财富效应”相悖的情况,下面我就来具体解释一下。 人民币长期以来存在着被低估的情况。1995 年1998 年的小幅升值,很显然不能 够完全化解来自外界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之外界普遍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所以在人民币小幅升值后及在后来的钉住美元后,外商反而对人民币看好,对中国的 市场看好,认为与未来人民币一旦升值后所能产生的“溢出”利润相比小幅升值所带 来的投资成本增加是值得的,或者说是可以在未来的利润中得到补偿。那么必然会引 发外商的直接投资增加,才会出现连续几年的 FDI 大幅增加的情况出现。因为投资成 本更多的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一次性投入的沉没成本,而利润的获得则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那么相对于今后利润长期的一个利好相比,沉没成本小幅增加固然会使小部分的 外商望而却步,但更多的外商则会选择蜂拥而至。加之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政策的出 台,外商没有理由会选择退出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 由此,我们再联系到目前我国的这一轮汇率改革情况。此次,人民币升值的幅度 只有 2%左右,这个升值幅度还是相当小的,与外界所认为的人民币合理价值还是有一 定的差距(较为极端的研究认为人民币被低估 35%左右,花期银行也认为人民币被低 估 15%) ,这也就是说外界仍然存在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那么事实上人民币也 还是继续升值的空间和需要存在。本轮 2%的幅度过于小,所引起的投资成本增加并不 会对直接投资有太大的影响,加之存在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所以我预计短期 内不会出现外商直接投资减少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但随着 汇率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民币的价格逐渐回归到价值上去,外商的直接投资还是会 出现下降的情况。毕竟资本是逐利,当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时,资本会选择获利更高的 地区或国家进行投资。当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期内应该不会有所显现。 3.2 汇率改革对于我国对外投资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刚才谈了对于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对于对外投资的 影响。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民币相较过去值钱了,同样的钱可以购买更多 的商品。我国由于历史、人口等方面的因素所限,本身的产业结构并不太合理,大都 以国有为主,制造业为主,企业自身的包袱较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在与国际 下文所提出的升值并不是针对此次 2的幅度,而是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望读者注意。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0 跨国公司竞争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但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势必会加 强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国内企业的资产规模也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有所扩大。以银 行为例,在本币升值后虽然资产结构没有改变,但银行资产(以美元计)总的规模将 有所增加。但从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来看,当货币升值后,企业的生产成本会 被大力削减,企业也会调整经营策略,将部分资金进行对外投资,施行“走出去”的 战略。 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论从规模或是从结构上来说基础都是相当薄弱的,存 在着投资总量少,科技含量不高,人才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2004 年外商在华直接投 资净额达 470.77 亿美元,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只有区区的 15.23 亿美元,这其中 还包括了我国政府对外的援助项目等,扣除这些因素,我国企业实际对外投资的金额 将更加少。这样的一种尴尬局面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 竞争力。 人民币的升值将会使我国的大中型企业能更多的参与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 行原材料、科技技术的采购,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为企业寻找到更为合 适的投资场所。成本控制历来都被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关系到企业赢利水平高低 的关键因素。以钢铁企业为例,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 50,贸易量占世界总贸 易量 1/3,但 2005 年世界铁矿石主产区将铁矿石价格上调 71.5,使我国钢铁企业蒙 受巨大损失,国内钢铁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为经济的发展种下了不稳定因素。但随着 人民币的升值,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或降低此类风险,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币的升值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能留出更多 的资金对外投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我国企业可以将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 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逐渐的转移到世界上其他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中去。通过这样的 一种转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些国家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同时由于这些国 家本身商品价格低廉,可以减少我国企业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国内产业 结构的转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的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重点发展资本密 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及高附加值产业,通过这种改变将会大大提升我国企业的 国际竞争力水平。 其实,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企业也并不一定要将资金单单投入到不发达国家,也 可将资金投向与我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发达国家中去。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在世界贸易 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口舌和指责也愈来愈多,各国纷 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从技术上、数量上等多个方面来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口。一旦我 国企业到这些发达国家去建厂,凭借着强势本币的依托,可以大大削减投资成本,虽 然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但可以绕过了原先贸易进口国的贸易壁垒,减少贸易伙 伴国对我国贸易政策的指责与压力,同时也保持住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抢 占了国际市场。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美国、欧洲等地开设了一批工厂。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1 在第一节中我们提到过一种叫“财富效应”的现象。在这里我们又不得不再提一 下,本币的升值其实也是意味着他国货币的相对贬值,根据“财富效应” ,我们可以预 测,将会有愈来愈多的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必将会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兼 并和并购浪潮。我国的有些大中型企业或集团,有充分的资金作为后盾,但缺乏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通过兼并、并购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这些,同时还有被兼 并、并购公司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2004 年的 TCL 收购法国最大的 彩电生产厂商汤姆逊;2005 年的联想收购 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都是较为经典和成功 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案例。随着人民币今后的逐步升值,这样的收购还会不断地发生。 这对于提升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产品附加值是十分有利的,势必会加强我国并购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对我国整体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 响。 在谈了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对外投资的积极因素后,我想还是有必要来说说升值 对于我国对外投资的消极因素。前面我们提到升值将会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他国转移, 我国将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及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这一情况。但结合 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是人口大国,一旦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势必会 使国内减少大量的就业机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所能解决的就业人 口又十分的有限。那么在今后人民币升值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减少, 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他国转移,因此国内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有可能会引起 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此外,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国门也将会使我国出现如同日本当年 升值那样的产业结构 “空心化” ,使各产业之间发展出现不平衡的情况,这也是对我 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的。 对外投资总额的增加也将会加大企业对于外汇的需求,这可能会出现外汇暂时性 短缺或外汇储备减少的情况出现。但从我国一贯对于外汇所持的态度上来看,我国对 外汇的管制还是相当严格的,即使今后会使管制有所放松,但我相信一旦外汇储备或 外汇供需出现了较大波动的话,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及国际收支平衡,到时还是会对外 汇加强管制,这时就会限制部分的企业对外投资,影响到企业的战略规划。 当然,目前这一切似乎还比较遥远,小幅的升值对于对外投资的带动作用还是相 当有限的,不过在人民币这一轮升值结束后,相信必定会出现一个对外投资的高潮。 总的来说,虽然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因素,但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对外投资的前景还是 被看好的,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加大了在与跨国大公司竞争时的砝码。同时,通过这样的竞争还会带动 国内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2 4 汇率改革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汇率改革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4.1 汇率改革对于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是除外商投资外,又一个创汇大户。它的贸易规模直接与汇率 涨跌息息相关。一般的经济理论认为:汇率对于进出口的影响是肯定的,有着极强的 调节作用。当本币升值后,相对来说外币就贬值了,国内的生产成本提高,在国际市 场上本国的商品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影响到本国的出口;当本币贬值后,相对来说外 币就升值了,国内的生产成本降低,本国商品价格变得相对便宜,增强了商品在国际 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促进本国的出口。 表表 4.1 1999 年年2004 年中国出口情况汇总年中国出口情况汇总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出口总额出口总额1949.32492.02661.03256.04382.35933.7 初级产品初级产品199.4254.6263.4285.4348.1405.5 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1749.92237.42397.62970.64034.25524.7 进口总额进口总额1657.02250.92435.52951.74127.65612.3 进出口差额进出口差额292.3241.1225.5304.3254.7320.9 资料来源:1999年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 从表 4.1 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出口总额正在日益攀升,贸易常年保持着较为平 稳的顺差。此外,在逐渐增长的出口总量中,主要的增长来自于工业制成品,以 2003 年为例初级产品对出口的贡献率只占到 8左右。我国的出口增长这几十年来保持着强 劲的增长势头,同时,中国的出口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从早期的原始资源性 产品为主,到后来的纺织品、服装为主,再到现在以机电产品为主,产品的出口结构 随着出口总量的增加而不断的发生改变。但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大部 分还是属于加工贸易产品,其出口价格很大程度上要受进口价格左右,比较被动。另 外,中国的出口主要以低价为主,有“价格倾销”之嫌。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对我国的 出口带来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挑战。 但总得来说,我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攀升,在出口企业中,中资企业将 比外资企业受到更大的影响;一般贸易企业将比加工贸易企业受到更大的影响。中资 企业由于属于在汇率稳定时期新成长起来的一代,没有经验和技术条件来应对汇率的 风险,加之我国的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上及我国自身规避汇率风险的机制不完善, 使得在人民币升值后这类企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外资企业由于本身抵御汇率风险 的意识较强,而且有相应的经验和措施去规避此类风险,所以其所受的风险自然少于 中资企业。而一般贸易企业由于原材料采购,人员和其他成本都是有人民币来进行支 付和结算,所以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将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到最后的结果都 汇率改革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3 将会在出口价格上反映出来。加工贸易企业原材料或一些关键部件大多是需要进口的, 需要使用外汇在市场上进行结算,原料的进口成本可以部分抵消出口时的价格,所以 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限。 从短期来看,我国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前所签订的合同将有一定的违约风险。我国 的企业(尤其是服装纺织业)在与外商订货一般都在每年的上半年完成。就此次升值 而言,虽有先期预兆,但很少有企业在升值前有提价的意识,另外极少有企业愿意为 抵御汇率风险投入必要的成本,这样就造成了在升值后企业所获得的外汇收入反而减 少的情况。而在签订合同后,再向国外的订货商提出提价的要求也是不现实的。由于 我国出口企业本身的利润率就较低,一旦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收入减少有可能会使企 业处于亏损状态。如果亏损额大于违约成本的话,势必出口企业会选择违约。在短期 来看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出现,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我国企业采取提价等措施后, 这样的情况会逐步消失。 从长期来看,由于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 2的升值幅度没有到位,人民币在今后势 必将进一步升值。但我国外贸商品出口在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出口商品主要是以 低附加值商品和贴牌商品为主,自有品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商品所占比例还很 小,在国际贸易中没有发言权,国内出口企业互相压价恶性竞争,这些就造成了我国 出口商品价格偏低(扣除了劳动力因素) ,利润率更低的情况。少许的汇率变动都会造 成对原本就十分狭小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的压榨,甚至无利可图。伴随着人民币在今 后进一步升值,这些低利润的企业必定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可以预见这种低附加值的 出口模式在中国的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少,转而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 量的商品出口,从这一点来说,升值在长期来看,可以优化、调整现有的企业出口结 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进一步的升值或者说人民币汇率回归到它的本 身价值时,中国的出口总量将会减少,贸易顺差也会相应减少,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水 平,而不是现在这样一种状态。当年的德国就曾经历了这么一个漫长的从经济的高速 发展到升值后的一个平稳发展的调整期。 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人民币升值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因素。上面我们 也提到升值将会优化、调整中国出口的结构。企业为了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以及 企业现有的利润,势必将会在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开发 高附加值的商品上做文章,以抵消升值所引起的销量和利润下降的问题,同时也会增 强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促使市场完善汇率风险规避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 的将会对整个中国出口型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做出调整和优化。 人民币的主动升值也将摆脱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尴尬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近 些年关于人民币汇率所引起的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