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冯友兰是中国杰出的哲学家,人生四境界说是其人生哲学体系的核心。冯友兰从人 存在的最基本问题出发,根据人对外界事物“觉解的程度不同,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 划分成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 表现了因“觉解”程度的不同而逐渐递进的关系。冯友兰指出,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 人从来就有的,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需要人经过培养才能达到,一个人境界的高低与 所做的事情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只与“觉解 程度有关,哲学的任务就是教人超越 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最终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也就是说我们对人进行理解和认 识时,应该首先把人看作人,然后才能思考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思考人生。 本文属于哲学研究领域,涉及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从分析冯 友兰人生境界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入手,在把握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内容的基础 上,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经验,结合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观点出发,对冯氏哲学的人生四境界进行深入阐释,解读其中蕴含的现代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懂得还要不断深化人的“觉解”,去培养人的道德境界 和天地境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人和宇宙人,现阶段研究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 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 关键词:冯友兰;觉解;人生境界说;人的全面发展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 a ne x p l o r a t i o no fl i f er e a l mt h e o r yo ff e n gy o u l a n a b s t r a c t f e n gy o u l a ni sa no u t s t a n d i n gp h i l o s o p h e ri nc h i n a , l i f ef o u rs t a t e st h e o r yi st h ec o r e o fh i sl i f ep h i l o s o p h ys y s t e m ,f r o mt h em o s tb a s i cp r o b l e mw h a tp e r s o ne x i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 p e r s o n o u t w a r d st h e d e g r e ed i s s i m i l a r i t y o ft h eb o u n d a r yt h i n g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c o n s c i o u s l y ”,l i f es t a t ef r o ml o wt oh i g h , d i v i d et h el i n ei n t of o u rs t a t e s :n a t u r a ls t a t e , u t i l i t ys t a t e ,m o r a l ss t a t e ,w o r l ds t a t e f r o mn a t u r a ls t a t et ow o r l ds t a t e ,e x p r e s s e di n m u l t i p l el a y e r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c a u s eo fd i f f e r e n td e g r e ea b o u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c o n s c i o u s l y ” f e n gy o u l a np o i n t so u tt h ef i r s ta n ds e c o n ds t a t ea r ew h a tl i f ec o m e s ,a n d t h el a s tt w os t a t e sa r ew h a tp e r s o nt h e nc a l la t t a i n s ,i fs o m e o n eh a sh i g hs t a t e ,i td o e s n t h a v ei n e v i t a b l ec o n t a c t 诵t ha f f a i r ,b u th a v es o m e t h i n gt od ow i t h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c o n s c i o u s l y ”d e g r e e ,t h em i s s i o no fp h i l o s o p h yi st ot e a c ht h ep e r s o nh o wt os u r m o u n t n a t u r a ls t a t ea n du t i l i t ys t a t e ,f i n a l l ya t t a i nm o r a l ss t a t ea n dw o r l ds t a t e i tm e a n st h a tw e s h o u l df i r s ts e et h ep e r s o ng e ta l o n ew i t ho t h e r sw h e nc o m p r e h e n dt ot h ep e r s o nw i t h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nc o n s i d e rl i f e ,t h e nc o n s i d e rp h i l o s o p h yo fl i f e ,g l o b a la n dv a l u ev i e w t h i st e x t b e l o n g st op h i l o s o p h y r e s e a r c hr e a l m ,i n v o l v e se t h i c s ,h i s t o r ya n d s o c i o l o g y se t c ,i ta n a l y s i st h eo u t p u th i s t o r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 o r i e so r i g i n a t i o nc o m m e n c e f r o mt h el i f es t a t eo ff e n gy o u l a n ,i nh o l d i n gt h ef o u n d a t i o na b o u td o m e s t i c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c h o l a rs t u d y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l i f es t a t et h e o r yo ff e n gy o u l a nc o m b i n ea c t u a l c i r c u m s t a n c eo f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t o d a y ,t oc a r r yo nt h o r o u g he x p l a i n i n gl i f e 。sf o u rs t a t e sa n d r e a dm o d e mv a l u e 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i st o p i c ,m a k eu sk n o wh o wt ot u r nc o n t i n u o u s l ya n dd e e p l yt r a i n m o r a l ss t a t ea n dw o r l ds t a t e w ew a n tt om a k eo n e s e l fb e c o m eam o r a la n dc o s m o sp e r s o n s t u d y i n gl i f ef o u rs t a t e st h e o r yo ff e n gy o u l a nc u r r e n t l y ,n o to n l yh a v ec e r t a i nt h e o r yv a l u e , b u ta l s oh a v ea ni m p o r t a n tf u n c t i o nt oi n s p i r et h o u g h t k e yw o r d s :f e n gy o u l a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c o n s c i o u s l y ;t h el i f es t a t et h e o r y ;p e r s o n d e v e l o pc o m p l e t e l y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已申请 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题目:迢友兰生垃昼迸拯抚 作者签名: 墓墨日期:2 q q 鱼年j 互月上卫日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知识产权的规定,在校攻读学位期间 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有权 保留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可以将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题目:迢友兰厶生境昼迸拯板 作者签名:墓盈日期: 2q q 2 年且月卫日 导师签名:错缸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1 1 冯友兰其人其说 冯友兰( 1 8 9 5 - - 1 9 9 0 ) ,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他 父亲是清代末期的进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对冯友兰的成长产 生了重要影响。他从小在私塾读书,之后考入开封的中州公学中学班和上海中国公学的 大学预科班,1 9 1 5 年考入北京大学,1 9 1 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 9 1 9 年赴美国留 学,1 9 2 3 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 又名天人损益论) 顺利通过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这篇博士论文有一个中心思想, 即人的思想不分国界,哲学不分东西;有一个总的方法即中国哲学史比较研究法。这篇 博士论文是冯友兰读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关键成果,对他一生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 响。1 9 2 3 年秋,冯友兰回国后曾担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又沿博士论 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 9 2 8 - - 1 9 5 2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 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 9 4 6 - - 1 9 4 8 年冯友兰担任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 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1 9 5 2 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 研究,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形成独特的体系,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 出了突出贡献。p l 冯友兰认为,他一生的哲学活动大概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 9 1 9 - 1 9 2 6 年, 代表作是人生哲学( 1 9 2 6 年) ,用于高中教材,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他新实 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且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相结合。第二时期是1 9 2 6 - 1 9 3 5 年,代表作是2 卷本中国哲学史( 1 9 3 1 年,1 9 3 4 年) ,后作为大学教材。第 三时期是1 9 3 6 - - 1 9 4 8 年,代表作是抗日战争期间写的“贞元六书”,即新理学; 新事论( 又名中国到自由之路,1 9 3 9 年) 讨论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是对中 国文明和历史的经济解释;新世训( 又名生活方法新论,1 9 4 0 年) 提出他的伦 理学,主要是儒家的,在某种范围内也是道家的;新原人( 1 9 4 2 年) 提出人生四境 界的学说,其内容包括由不“觉解 自己所为的自然境界,提高到主要为自己利益而生 活的功利境界,再提高到服务社会的道德境界,最后提高到成为“天民”而事天的天地 境界;新原道( 又名中国哲学之精神,1 9 4 4 年) 解释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新 知言( 又名形上学方法新论,1 9 4 6 年) 中,冯友兰发展了他自己的方法论,构成 了他“新理学 体系。第四时期是1 9 4 9 - 1 9 9 0 年,代表作是7 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 编。 2 - - 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 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 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和四 十年的回顾等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冯友兰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试图实现马 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某种程度的结合,在中国传统哲学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可以说经历了不同的阶 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 0 世纪2 0 - - 4 0 年代,冯友兰曾经不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5 0 - - 6 0 年代,冯友兰半被迫、半自觉、半主动地接受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8 0 年代以 后,晚年的冯友兰理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冯友兰在对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援引、运用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种种误读和曲解,但也有不少的创新,而 正是这种创新,使得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始终走在前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领军 人物。有学者在反思冯友兰思想历程时,曾把冯友兰的思想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1 9 1 8 1 9 4 8 年;1 9 4 9 - - 1 9 7 6 年;1 9 7 7 - - 1 9 9 0 年。这三个时期分别是冯友兰实现自我、失落自 我、回归自我的时期,并将这一现象称为“冯友兰现象”,认为它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思想苦难历程和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曲折历程的缩影,具有典型意义。【3 】 冯友兰,上个世纪国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他的哲学主要是继往开来,他是接着“程 朱理学”,会通西方的新实在论,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熔铸成自己的哲学体系。 冯友兰在学术上和思想上的贡献主要是在哲学史和人生哲学上,他自撰的对联“三史释 今古,六书纪贞元”,就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的成就。他是在旧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不 是推倒了重来。对人生理想、人生哲学、人生“觉解”用哲学方法予以回答,对人的生 存状态和价值观念做出超越,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思想启迪作用。【4 j 人 生境界说是冯先生在三、四十年代构筑的新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二十世纪 哲学中不多见的成系统的人生哲学学说之一,人生四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体系的核 心。结合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冯氏哲学的人生四境界进行深入阐释,解读 其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审视现代文明给人生带来的困惑,并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有利 于当代社会的文明建设,同时又能为我们思考人生提供一面镜子。 1 2 选题的目的和理论意义 冯友兰是在吸收中国古代哲学有关境界论营养的基础之上,构成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说。哲学的作用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是可以使人得到较高境界的学问,却不是 使人增加实际知识及才能的学问。哲学能提高、升华人的境界,能求得智慧,具有无用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大用的作用,能解决人的“安身立命 之大道理,哲学还使入对“真际”有一番理智 的同情和了解,使人的“觉解”程度不断提高从而认识人生的意义,这也就是所谓哲学 能提高人的境界的原因所在。【5 】从此角度对境界说进行研读,能深化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和领悟,能深化我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而能达到最高境界、实现理想人格的人就是圣 人,所以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上。【6 j 哲学教人超越自 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方法,即指明“内圣外王 ,实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理想的路径。 结合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冯友兰哲学的人生四境界学说进行深入阐 释,解读其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审视现代文明给人生带来的困惑,并从中汲取智慧和教 训,有利于当代社会的文明建设,同时对我们思考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开展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研究冯友兰人生 哲学,促进冯友兰人生哲学的发展和完善,为研究冯友兰整体的哲学思想提供重要条件,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研究上个世纪的主要哲学思想和学术流派,为当代人生哲学的发展奠 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 3 研究现状分析 冯友兰人生境界学说是在深刻领悟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真谛基础上,借鉴西方伦理 学思想创造出来的一种独具风格的现代人生哲学。近年来,许多业内人士从中国哲学的 角度研究该学说,他们普遍认为,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境界说不但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而且符合二十一世纪人类对“天人”关系的关注点,对中国文化界影响很大。从逻辑上 讲,该学说程序清楚,论证严密,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信仰和完成精神的自我 超越,对于我们现代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他们还认为冯友兰的人生 境界说并不是一种空乏的说教,他把人的精神的提升与道德的形成,看作是一个由浅入 深,由低向高的递进过程,试图将人与社会协调起来,将人的道德境界从个人本位提升 到社会本位,最后形成宇宙本位。但是,任何的一种学说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冯友兰的 “境界说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学者认为人生境界理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例如,四种 境界太过简单,还不能完全概括出关于人生境界的全部内容。限于时代特点,他对功利 境界的积极作用肯定得少,也是有失偏颇的。下面,对众多研究综述中,具有代表性的 观点进行介绍: 李智敏在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中认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通过“觉解”这条 线,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境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最开始 对万物不解,到对个体的解,再到对整个社会的解,最后到对宇宙大全的解,从不解、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 解、胜解到殊胜解构成了他人生境界说体系。该体系充分反映了冯友兰深厚的学术功底, 他指出了功利境界的不足,但又没有进行过分的责难;指出了道德境界的高尚,但又为 其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天地境界:在天地境界中,我们看到了冯先生的圣人情结。1 7 j 姜 姣在冯友兰“天地境界”述评中指出,冯友兰先生所提出的天地境界,总的说来具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冯友兰认为人为了获得人生最宝贵的意义和价值,应该 追求对宇宙人生整体的了解,追求最高层面的人生境界:天地境界,这在利益彰显的今 天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冯友兰提出的天地境界学说,对于倡导人们超越私欲,自我提 升,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冯友兰塑造的天地境界中的圣人形象, 不仅是对中国传统人类形象的高度总结和升华,还表现了对人类个人命运的终极关怀, 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深透理解。i s t 芳在论冯友兰“道德境界说”与和 谐社会理想人格的构建中指出,我们当代社会人生境界的整体状况是:自然境界本能 存在、功利境界占居主导、道德境界缺失严重和天地境界高高在上。冯友兰的人生境界 说在其终极意义上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性生成的人格境界。其中道德境界在这一生 成过程中具有难实现、难统一、难保持、难提升等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其生成的艰难性, 这也为理解当代社会道德境界缺失,确立了客观的逻辑视角。而道德理念、和谐理念和 生态理念观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不可缺少的价值追求。例邓联合和徐建科在 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中认为,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理论是其人生哲学的核心内 容,但是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根本性迷失:一方面,由于主观“觉解”建立起的境界只 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心灵体验,从而造成了主体精神境界与客观社会实践的脱节;另一方 面,由于冯友兰对理,道体及宇宙等范畴彻底抽空了人性道德内涵,又导致了其本体与 境界的完全分割,冯氏境界理论出现这两种迷失的根源,在于其新理学体系“空灵”化 的形上追求。【l o 】郭厚顺在冯友兰人生境界思想及其思考中提到,在人生境界中,冯 友兰特别注重人的主观作用,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觉解不同而其境界就会相异, “觉解”的程度愈高,人生对于他就愈有意义,其境界也就愈高。冯友兰所认识的哲学, 主要是对人生的反思。因为,一个人正是由于不断反思自己人生,其人生的境界才会由 低向高发展,并从自然境界逐渐发展为功利境界,最后发展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通过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多说学者是从中国哲学 和伦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而本文作者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出发,用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指出其贡献与不足,使之与当今社会实际相结 合,为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服务。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根本依据,认真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分析冯友兰人 生境界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入手,在把握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内容的基础上,借 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经验,以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逻辑分析与学术分析相结合 的研究方法,提出增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幸福感的对策,引导人们对人生价值和 意义的深刻思考。本文写作过程中将对不同阶层的人士进行人生境界问卷调查,将使用 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 地境界四个阶段,并指出功利境界乃是道德发展的一个较低的阶段,为道德发展设立了 提升的空间,对现代道德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从入出发,重 视解决人、人的发展、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等问题,把“天人合一 的天地境界作 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在人愈来愈丧失自我的今天,为人类指出了精神家园和安身立 命之所。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还指明了道德修养的途径、方法和境界,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对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进步和发展。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 2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产生与形成 2 1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产生于2 0 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是有 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当时,整个中国在战火中喘息,中华民族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严 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在忍受着物质极度匮乏的同时,精神也倍受煎熬,许多人在追问 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此时此刻,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出现就像一支“强心剂 , 支撑了无数中国人,使他们重新找回了丢失己久的民族精神。 2 1 1近代中西文化论战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形成,一方面产生于对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反省,另一方面又 是这一文化冲突的产物。1 8 4 0 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带来了中国五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大震撼,惨痛的失败狠狠地刺痛了中国知识分子,魏源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并主张向西方学习,依靠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掀起了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首次波澜。1 9 世纪中叶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认为中国 若要富强,必须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自己的工业,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外来势 力的压迫,在中西文化论争方面,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以儒家精 神为主体,合理吸取西洋文化,认为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重新建构民族文化。中 法和中日战争的失败,给注重物质的洋务运动以更加沉重的打击,催生了以康有为、谭 嗣同、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认为,要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必须效仿西方 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取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中西糅合,新旧并举。维新派的西 化主张,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改良不成,必继之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二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它并没有从政治经济上瓦解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更没能在思想 文化领域击溃封建势力的统治。伴随着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等封建势力在政治上的抬 头,思想文化领域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波澜。冯友兰是西方哲学造诣很深的哲学家,在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的时候,很容易看出了中国哲学的特征和优点。他把中国 哲学中的“境界和西方哲学中的“自由”做了相互比较,并且提出未来的中国哲学是 要接受西方哲学那种概念清晰,超越心灵,由知识进入境界的观点。就像拉丁文中的一 句谚语所表述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五四时期的思想碰撞 复古论调的扩散促使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在思索民国以来有“共和之名而无“共 和 之实的原因在于国民素质差,他们脑子里装的都是封建时代的旧思想,因此救国必 先救人,救人必先救心,救心需要进行思想启蒙和道德革命。1 9 1 5 年陈独秀创办了新 青年,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在吴虞、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激进派看来,为使中国真 正成为民主共和国,必须大力宣传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必须彻底地反 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当时,新者是指外来之西洋文化,旧者是指固 有之文化。面对陈独秀等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呼声日益高涨,以辜鸿铭、杜亚泉、 林琴南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与其进行辩论。他们主张中国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东西两种文明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但这种结合的基础是中国文化,应该用儒 家思想治理混乱的局面,使中国原有文明发扬光大。由于十月革命的爆发,伴随着马克 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引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分化,一些竭力鼓吹西方文明的西化派转变了 立场和态度。这种分化无疑是对西化派的当头棒喝,为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 想文化温床。1 9 1 8 年底到1 9 2 0 年初,梁启超去欧洲国家考察,他以亲身考证、耳闻目 睹的事实向人们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思想混乱、精神苦闷的状况。许多思想 家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寻找解救人们精神苦恼的良方,这给“五四 前后的中国思 想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同时强化了东方文化派的呼声,为现代儒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 理论上的铺垫。梁启超对中西文化关系中,关于社会文化的前途和整个人类的前途,为 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做了文化观念上的初步定位,后来的梁漱溟和张君励就是沿着梁启超 所开辟的道路前进并为现代新儒家做出创造性贡献的。 张岱年曾说过,中西哲学的结合是西学东渐以来的必然趋势。当代中国哲学界最有 名望的思想家是熊十力、金岳霖和冯友兰,三家学说都体现了中西哲学的融合。金先生 的体系可以说是西层十分之九,中层十分之一。在熊先生哲学体系中,中层十分之九, 西层十分之一。只有冯友兰先生的体系可以说是中、西各半,是比较完整的中西结合。 冯友兰的“中西之交,古今之异”思想,实际上是说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古今的差别,西 方产生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还停留在农业文明,所以当中国和西方相遇,中国文化和 西方文化撞击的时候,就整整差了一个时代。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和谐,人与自 然、个人与个人、人与社会之间讲究的是和谐。有人曾经画了两个圆圈,就是中国的太 极图,一边是阳,一边是阴,中间画了一条曲线,表示阴阳是互补。1 9 世纪后半叶以来 中西古今之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旧文化理解新文化,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第 二阶段是用新文化批判旧文化,以胡适和陈独秀为代表的第三阶段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 和西方近代文化的相互解释,用新文化阐明旧文化。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 2 1 3 现代新儒家的出现 从五四运动到抗战前这段时间,是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出现的第二次“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时代,古今中西的文化都聚集在这里。因为当时军阀混战,地方割据,没 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因此,各种思想文化都可以进来,并进行平等的交流和 较量,所有这些,便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学问家。因为当时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所 以就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局面出现,新儒家的思想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现实和学术土壤上所滋生的以 沿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学为主要特点,用儒家学说作为主体来吸收、改造、 接受、融会西方文化,从而谋求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出路的一个学术流派。现代 新儒家思想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 0 世纪2 0 年代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 第一阶段,其代表人物有张君励、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等;2 0 世纪年代中至 年代末为第二阶段,其代表人物有唐君毅、方东美、牟宗三、徐复观等;二十世纪年代 末至现在为第三阶段,其代表人物有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刘述先等。现代新儒家 不是空洞地谈东方文化,而是将关注点集中在东方文化系统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上,特别 是以孔孟和程朱陆王为代表人物的儒家文化上,这就使他们所论述的主题更加明确,观 点更加鲜明,因而比东方文化派的思想更有力度,更成系统。冯友兰作为新儒家发展第 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其人生观的形成受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冯友兰认为中西古今之 争是历史的差异,时代的差异,西方文化己经完成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化的问题,走在了 世界的前列,而中国文化正面临这一问题,因此,中国文化就应该向西方文化学习。学 习西方,学的应是它们对中国文化和哲学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 化应该继承对于未来哲学具有永久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冯友兰中谣文化论战的基本观 点,也是他人生境界说形成的前提条件。 2 1 4 抗战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 作为一名哲学家,冯友兰的爱国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爱,但他对中国的爱又不止于 对文化的爱,因为很多外国人也喜欢中国文化。他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爱与他血肉 相连的同胞,爱和他休戚相关的国家,这种爱国思想强烈地支配他的一生。冯友兰的爱 国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他在抗战时写的书籍和文章,如贞元六书和南渡 集。这些书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伦理思想的优秀传统,坚定了人们抗战必胜的信念, 对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 9 3 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北大、南开迁至昆明, 组成了西南联大。日寇入侵,北京失陷,从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到昆明,冯友兰辗转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跋涉,当时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亲身经历了国家民族危亡。冯友兰有个著名的提法, 叫“旧邦新命 ,它援引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就是说,中国虽然是古 老的国家,但也要以实现现代化为使命。当时抗战是为了建国,办教育是为了把中国文 化延续下来并发扬光大,使它不至于因为战争而中断。 颠沛流离的生活,艰苦的岁月,并没有妨碍冯友兰的哲学创作,相反,“阐旧邦以 辅新命”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反倒激励了冯友兰的写作激情。他在教书 的同时还进行写作,在将近1 2 年的蹉跎岁月中,写了六部传世之作:新理学、新 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总名日“贞元之际所著 书”,意谓中华民族经过抗战必将复兴,这就是“贞下起元 ,简称“贞元六书 。他 在新原人自序中说:“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此哲学家所应期许也,况我国 家民族,值贞元之会,通天人之际,明内圣外王之道者,以我国家致太平,我安身立命 之用乎?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1 1 】贞元六书”的出现标志着冯友兰哲学体系的确立, 也建成了中国现代最完整的哲学体系。据此,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境界说,表明了中国传 统哲学的民族特色:哲学对人生的真正意义。冯友兰把人生境界说作为其人生哲学的核 心,他认为哲学的意义并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生的境界,以实现超乎现实 的世界,获取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这就是哲学的大用。【1 2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一方 面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伦理学,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国传统伦理学欠缺而西方伦理学特有 的理智主义精神。 概括地讲,鸦片战争以来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爆发的东西文化论战,以及第一次 世界大战所昭示出来的西方文化的弊端和在抵御外侮的过程中饱偿民族危机的苦楚,孕 育催生了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贯穿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以及苦苦探求解 决这一矛盾的方案,是冯友兰这一代思想大师们的自觉行动和终生追求。 2 2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形成的理论根基 2 2 1 本体论基础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是在西方逻辑分析方法和新实在论基础上建立的,从而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明确性和清晰性,对推进中国的人生哲学和中国哲学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西 方哲学中的形上学是用逻辑方法建立的,其优点是具有清晰性和明确性。生活在2 0 世 纪的冯友兰,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过,受到较完整的西方哲学的训练,曾师从新 实在论的大师蒙太古和实用主义的大师杜威。冯友兰说过,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先是实 用主义占有优势,后是新实在论占有优势。实用主义是经验主义论哲学,新实在论是理 性主义哲学以逻辑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冯友兰把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理性主义与富有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 理性色彩的中国哲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相结合,从经验事实出发,引入西方逻辑分析的方 法,进而演绎出形上学理论体系所需要的全部命题和观念,这也是冯友兰形上学与传统 形上学不同的地方。l l3 j 冯友兰的“理世界”和“理”揭示了中国义理学中能与西方经典 哲学相比的形上学精华,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产生的形上学根据和理论基础。 研究哲学真正是求理于心外,要“先立乎其大者就是要完全“觉解宇宙人生之 理,这就是冯友兰的形上学体系,即冯友兰的宇宙本体论。只有这种对于宇宙人生的完 全“觉解 ,才能使人进入圣地,冯友兰的形上学体系方法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 物。他还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理概念,讨论的仍然是程朱理学的问题,并在继承的基础上 对程朱理学进行了逻辑的分析和发展创新,由知一偏而知大全,由知实际而知真际,最 后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形上学体系,也就是冯友兰的宇宙本体论。冯友兰的宇宙本体论是 参照西方理性主义解决世界统一性的方法,把中国儒道两家的思维扩大到逻辑的宇宙观 中获得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可与西方形上学的本体论相比的就是中国哲学传统中的 “道”,这个“道主要是道家思想的本体论,还有受道家思想影响形成的宋明道学中 的本体论思想。 2 2 2 认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从广义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认识论;从狭义的角度看,把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贯彻于认识论中,阐释认识的本质、来源和发展的规律,就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认 识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 践检验的。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 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1 4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 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 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l5 】如果说冯友兰的宇宙本体论是冯友兰人生 境界说的形上学根据和理论基础,那么,冯友兰的“心性论”就是其人生境界说的内在 根据和认识论基础。冯友兰从形上与形下两个方面论心,但他不认为“心”即“理”, 也不认为心中具万理,而是认为心可以实现“心之理”,冯友兰认为“心之理”是心的 本质特征。他认为心有感情和欲望等,但并不是人的心的特异化,人则于喜时,自觉其 自己是在喜。禽兽亦有喜和怒,但于其喜时,它未必自觉其在喜,亦不了解其所喜是何 故;于其怒时,它未必自觉其在怒,亦不了解其所怒是何故。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3“新理学 基础 “理学 这个名词是宋( 9 6 0 - 1 2 7 9 ) 明( 1 3 6 8 - 1 6 4 4 ) 新儒学的通称,冯友兰的 体系不是照着理学讲的,而是接着理学讲的。它的基础主要是四个观念:“理”,“气 , “道体 ,“大全”。合起来说,它们都是从“某事物存在”这句话演绎而来,它们逻 辑的蕴涵都是空的,都是形式的观念,没有内容。它们分别从一个或一组命题演绎出来, 这些命题主要来自朱熹( 1 1 3 0 1 2 0 0 ) 程颐( 1 0 3 3 - 1 1 0 7 ) 的理学,而且来自道家。冯 友兰的“新理学”,对中国传统理学作再解释,它是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结合的产物。 冯先生对西方哲学有深入而系统的了解,他主张理在事先,理是超时空的,认为宇宙能 有世界万物必先有一个设定好的理,然后,他将西方近代的“逻辑分析同中国传统哲 学的“辩名析理”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其内容涉及心性论、行上 学、人生哲学、境界学等,人生境界说是“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冯氏哲学开创了 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中西哲学融合和创新的产物,主张“理在事先”,它基于逻 辑分析,最后的归宿是人的精神境界。东方人好像有一种境界,他们不是很清楚地把本 体、规律和神灵讲出来,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却体验出这种本体、规律和神灵,这些东 西距离他们很近。西方人说“君权神授”,是说君主的权力是神给他的,他得到权力之 后才来行使。但中国的皇帝不是这样讲,他不说自己的权力是神给的,而是说自己的生 命是天给的,他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在中国文化中间,人与天之间没有什么原则的 界限与区别。中国人可以不费任何周折,就和天直接沟通,人需要签署契约,不需要逻 辑证明,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和体验就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冯先生把中国人的这种 境界给阐发出来了,他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就是这种“境界说”,这种境界能 够改变人的禀性,提升人的气质,开阔人的胸襟。但这种境界的获得不是靠知识积累, 而是靠心理体验,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西方人欣赏中国文化,就是欣赏这种带有神秘主 义的东西。冯友兰对于这种在天地之间而不是在天地之外追求境界的基本路数是赞同 的,他反对宗教那种在天地之外去寻求自由的做法。冯先生认为人生的境界就是一个对 人生思辩与体悟的过程,而这种对人生思辩和体悟的过程就是“觉解的过程。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 3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主要内容 3 1人生境界的基本界定 3 1 1“觉解 与“境界 在新原人中,冯友兰用“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 五章来讨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境界如何划分? 冯先生先从 “觉解”入手,从而分析推理出什么是人生意义? 这正是冯先生“极高明而道中庸”之 处,“觉 是自觉,“解”是了解。人在做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 “觉”;人作某事时,了解某事是怎样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冯友兰认为人 对事物和人生有一种“觉解”,事物和人生便对他有一种意义。“觉解 程度不同,所 具有的意义就不同。“觉解 程度越深,意义也就越大越丰富。我们对于事物有了解, 事物对于我们即有意义,我们对它了解越深刻,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就越丰富。因为一个 事物的性质和意义是不同的,事物的性质是客观的,不管你了解它与否,它都是存在的: 而事物的意义则不同,它不是完全客观的,是随着人对事物的了解而有的,是主观的。 而处于无“觉解 的人是不能“觉解”到事物意义的,因此,就了解不到事物的意义, 事物对他也就没有意义。如问:人是怎样一回事? 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或是 有较高程度“觉解”的。如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 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有“觉解”的 生活,或是有较高程度“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生之所以异于别的 动物的原因。有“觉解 是人生的最特殊显著的性质,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清 楚,了解其行为的具体目的。 冯友兰的新理学思想既顺接程朱理学,又受到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的正宗理性主 义的影响。而在“觉解 问题上,他指出现在我们应吸取西方哲学之长,亦注重人的理 智方面,从而把兼含道德和理智理性的“觉解作为人的完整本质。“觉解”与宇宙有 很大关系,被人“觉解的宇宙,就像黑暗之中有了灯,而没有人“觉解的宇宙,只 是一种无明的混沌存在,宋明道学家强调道德的自觉,忽视理智的知解。冯友兰认为境 界有高低,是以能达到某种境界所需要的人的“觉解”多少为标准,需要“觉解”少者, 其境界低;需要“觉解”多者,其境界高。依据人们所拥有的“觉解”程度这一标准, 冯友兰把人们因此而到达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境界”一词最早可见于列子周穆王篇:“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 之所接,名古莽之国。 这里的“境界指疆界而言,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 辞海 在解释“境界 这一条词语时列举了五种词义: 疆界。后汉书仲长统传:“当更制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 佛教指“六识所辨别的各自对象。如眼识能视色,色既成为眼识的境界。 境地;景象。耶律楚材和景贤:“吾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靠。” 指诗文,图画及思想,道德等的意境。如境界高超。 犹言造诣。无量寿经:“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景象、疆界,在佛学中,“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的主观感 受。另外,在艺术和美学理论中,艺术境界与主观感受创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冯友 兰那里,“境界 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冯友兰讲“境界 是与 他的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的。“境界”显然被融进了佛教和美学,对这一词的理解也被 赋予新的内涵。从此,境界一词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文学领域走进日 常生活领域,从对客体的认知转化为主体对生命真菩美的一种体验状态。在冯先生看来, 由于每一个人具有个体差异,所以每个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的内容不同,宇宙人生对 于他的意义也就不同。冯先生举了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例如:一位地质学家与一位历 史学家一同去一座山游玩,地质学家看到的是这座山的构造,而历史学家则看到的是山 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