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详解.doc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详解.doc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详解.doc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详解.doc_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详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四书章句集注作者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邹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2、 中心思想 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首先用六个排比,举用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受了艰苦磨难后,终成大事。接着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接受磨练的好处,由个人上升到国家,最后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三、解词四、原文填空1、 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2、 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客观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 经历磨难的好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 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 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的论点段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五、习题1、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针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的。2、 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列举六个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他们的事例有何作用?(11年考纲) 六个人都出身卑微贫贱,经历磨难而终成大业。 为证明中心论点提供事实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令人信服。3、 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 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怎样的人?孟子认为担大任的人必须经历那些方面的历练?(09年考纲)“是人”指文中所提及六人及与之有相同经历的人及成大业前经历磨砺的人。必须经历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客观环境的磨练才能锤炼性格,增长才干,这样才能具备担“大任”的条件。6、 文中第二段讲到提高人的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中用了这样一些词汇,即“苦”、“饿”、“空乏”、“拂乱”,作者通过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人应该经受哪些方面的考验才能有所提高?(11年考纲)人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都经历客观环境的磨难,才能锤炼性格,增长才干。7、 经历磨难的好处是什么?经历磨难能使他内心警觉、性格坚韧、意志坚强、增长才干。8、 朱子语录中说:“人必须从贫困中做来方坚牢。”结合课文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11年考纲)对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贫困艰苦正能促使他内心警觉、性格坚韧、意志坚强、增长才干。9、 “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10、 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这里“入则无法家拂士”导致国家灭亡很好理解,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为什么会导致国家灭亡哪?(09年考纲)如果没有敌国的侵扰,国君就会安于享乐,放松警惕,同样也会导致国家灭亡。11、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成才?(08年考纲)人才是在客观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主客观条件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12、 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因素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国家个人均有普遍意义,但今天有些人也经历了许多困苦的磨练,却没有成才,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09年考纲) 经历磨难,只是一个人成才的客观条件,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经历了艰难困苦却仍没有成才,说明他的主观努力还不够。14、 面对目前优越的物质条件,谈谈学习本文,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10年考纲) 物质条件优越,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精神可以懈怠,现实社会竞争激烈,追求安乐享受必会被淘汰。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当具有忧患意识,磨练意志、激发斗志、迎接挑战,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15、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意识哪?请举例说明。祖国统一,一直是我们共同企盼的,我们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不许台独分子割裂祖国。粮食问题,也是我们所担忧的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农田越来越少,加之环境恶化,容易形成恶性循环。1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国家个人都具有普遍意义,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 勾践卧薪尝胆 安史之乱17、 为了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任选一种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第一段运用排比修辞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六个人都出身卑微贫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