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消费时代纽约诗派的城市风景.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城市风景 是我们理解纽约派诗歌的一个重要的钥匙,从本雅明对波德莱 尔的解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风景 与现代主义诗歌的起源有着非常密切 的关系,也就是说现代诗歌的主题、现代诗歌的形式与大都市的兴起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现代诗歌与城市这种关系决定了诗歌必然以另一种与古典诗歌不同的 面貌出现。从这种意义上讲,它相当于福柯所使用的“认识型概念,是在现代 的历史时期诗歌产生、运动、表达的深层框架,这种框架构成了现代诗歌不断得 以更新和发展的一个范式和原型。本文的重点是着眼于消费时代纽约诗派所形成 的不同于现代主义诗歌的“城市风景”基础上,对纽约诗派的诗歌主题、形式以 及诗学主张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探究。 关键词:消费时代;纽约诗派;城市风景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i t ys c e n e r y ”i sai m p o r t a n tk e yw eu n d e r s t a n dn e wy o r ks c h o o lo fp o e t r y , t h r o u g hw a l t e rb e n j a m i nr e p r e s e n tb a u d e l a i r e ,w ec o u l ds e et h a t “c i t ys c e n e r y a n dt h e o r i 西no fm o d e mp o e t r yh a sav e r y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h a ti st h et h e m eo fm o d e mp o e t r y o ff o r ma n dt h er i s eo fc i t i e sh a sa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 m o d e mp o e t r ya n dc i t yd e t e r m i n e s t h a ts u c ha 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sb o u n dt op o e t r ya n d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a d i f f e r e n tf a c eo ft h e e m e r g e n c e i nt h i ss e n s e ,i ti se q u i v a l e n tt ot h eu s eo ff o u c a u l t s ”e p i s t e m i c ”c o n c e p to f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i nm o d e mp o e t r yg e n e r a t i o n ,m o v e m e n t , 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d e e p f r a m e w o r kt h a tc o n s t i t u t e sam o d e mp o e t r yi s u p d a t e dc o n t i n u o u s l y 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p a r a d i g ma n dp r o t o t y p e t h ef o c u so ft h i sp a p e ri sf o c u s e do nt h e c o n s u m e rs o c i e t yf o r m e dt h en e wy o r ks c h o o lo fp o e t r y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 m o d e r n i s mo ft h e e i t ys c e n e r y ”b a s e do nt h et h e m eo ft h en e wy o r ks c h o o lo f p o e t r y , f o r ma n dp o e t i ci d e a sa n dt oe x p l o r et h ed e t a i l e di n s p e c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c o n s u m e re r a ;n e wy o r ks c h o o lo fp o e t r y ;c i t ys c e n e r y u 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堕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弁药狻;, i j -签字日期:弘驴7 舒月1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蕉堑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蕉塑盍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觎珏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钞。,年广月叼e t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料醐:1 铲j 7 日 电话: 邮编: 绪论 绪论 纽约诗派作为二战后最重要的支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因其作品的经典性 和影响的广泛性一直受到国外评论家的高度关注。纽约诗派兴起于美国二十世纪 六十年代,是美国战后最为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它在开拓英语诗歌的疆域的同 时,也向世界提供了一位大师级的诗人,约翰阿什贝利。其诗歌所呈现的深邃 境界和完美的技艺可以与史蒂文斯、奥登、洛威尔等重要的国际性诗人比肩,除 了阿什贝利之外,纽约诗派重要的诗人还包括弗兰克奥哈拉,肯尼斯柯克,詹姆 斯斯凯勒等,他们大多数生活和居住在纽约,二战后急剧变化的纽约城不仅为诗 人们提供安身之地,也成为他们诗歌重要的灵感源泉。因此,纽约派诗歌被称为 是典型的大都会诗歌。本文将从城市风景的角度对纽约诗派的诗歌主题、诗歌形 式以及纽约诗派所表现出来的后现代症候进行了梳理和探究。 一、问题的缘起和探讨 说到这一诗歌流派并不像我们所认知的其他流派那样具有鲜明的宣言和以某 种思潮为背景,从这一点上来判断,纽约诗派作为一个流派是极为松散的,正如 张子清教授所描述的:“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曾在艺术新闻杂志编辑部 共过事。他们的友谊之彼此的诗歌里都有所反映,奥哈拉、阿什贝利和柯克在4 0 年代末期结识于哈佛大学,相互早有往来。他们生气勃勃,满怀希望,后来一度 到巴黎,最后又回到纽约。他们直接接受战后法国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和 泼洒绘画文艺思想的影响。”这些也构成了纽约诗派成为最为直接的联系和最为 明显的共同特征。国内外的文学史家和评论家也基本上对此持有一致的看法。 但对于纽约诗派的研究,则表现出不同的理论取向和艺术价值观念,从“城 市风景”这二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线索来对其诗歌作品和诗学 观念进行梳理的评论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本雅明在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一 文中对处于现代性震惊体验中的巴黎景观与诗人文本之间的隐秘的联系给予了卓 张子清著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m 】吉林教育出版社,1 9 8 4 第6 5 0 页 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成效的解读和阐释,而这一隐秘的联系则揭示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起源与城市的 关系,也就是说现代诗歌的主题、现代诗歌的形式与大都市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现代诗歌与城市这种关系决定了诗歌必然以另一种与古典诗歌不同的面 貌出现,它也构成了现代诗歌不断得以更新和发展的一个范式和原型,例如我们 在后来的瓦雷里,艾略特以及超现实主义等诗人们作品里都可以找到,这种范式 和原型在理论上讲,相当于福柯所提出的“认识型 概念,是在现代的历史时期 诗歌产生、运动、表达的深层框架。我们将现代诗歌这一认识型称为诗歌中的“城 市风景 。 处于消费时代的纽约诗派的“城市风景”与波德莱尔、艾略特等现代主义诗 人的作品中的“城市风景”相比较来看,则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甚至是迥然不 同的面貌,这主要是体现在纽约诗派对城市的不同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诗歌方面 所提出的“单人主义”、“自发性写作”、关于想像力的重新探讨、非形式主义的形 式叙述,和采取的元诗歌叙述的语言策略等已经颠覆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城市风 景 模式。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对纽约派诗歌的独特发展道路和这种“城市风景 所表现出来的“圣诞欢乐气氛和节日情绪”等与其他后现代诗歌流派不同的后现 代症候进行解读和理解。 二、研究文献综述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对纽约诗派诗人的研究在美国本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 模,纽约派的代表诗人阿什贝利、奥哈拉、柯克和斯凯勒的传记都已经出版,另 外几本关于纽约诗派的专著也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的代表著作是瓦尔德的 自由的宪章、还有包括在阿什贝利和奥哈拉等人影响下而形成的后纽约诗派也 已经进入评论家的视野,在这方面主要是对贝利根的研究和评价。在国内,我们 是从八十年开始翻译介绍阿什贝利和奥哈拉等人的诗歌,主要译者有赵毅衡、郑 敏、王伟庆等,在2 0 0 0 年左右对纽约诗派的研究开始具有一定的规模,在这方面 主要是马永波翻译的约翰阿什贝利诗选的出版,但相对于纽约诗派的作品 总量,还是微乎其微。另外从学术界对纽约派的研究来看,还是只处于基础阶段, 绪论 大多数文章更偏重于对纽约派诗歌的主题,代表人物的简单介绍,而缺少对其诗 歌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发展脉络的详细梳理和对其诗学主张背后的历史元素、 哲学思想的深入探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在纽约派的研究上还存在着大量 的空白,我们认为下一步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填补,一是、对纽约派重要作品的 翻译,二是、对纽约派诗歌发展脉络的梳理,三是、从美学、诗学、文化研究等 角度对其作品进行深度的阐释,四是、将纽约派与国内诗歌写作进行比较研究。 对纽约诗派的研究文献,我将国外和国内从两个方面给予梳理和介绍: 1 、国外文献综述:在美国评论界对纽约诗派的研究最为详尽,成就也最为突 出的评论家主要有哈罗德布鲁姆,海伦文德勒和格奥夫瓦尔德。哈罗德布 鲁姆在给阿什贝利诗集的序言中从诗歌史的角度对阿什贝利诗歌中的经典元素和 卓越的诗歌创造力给予了充分的评价,并认为其是继艾略特和史蒂文斯以来的美 国最重要的诗人。海伦文德勒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她先后写有 关于奥哈拉和阿什贝利等人的专门文章,在论文集自然的部分,我们的部分: 现代美国诗人( p a r to f n a t u r e , 凡川o f u s m o d e r na m e r i c a np o e t s ) 中,从变化的 角度对奥哈拉的诗歌作出了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主要是从,诗人与世界的关系, 诗人的精神世界等方面评论奥哈拉。并挖掘出纽约诗派所具有的“圣诞欢乐气氛 和节日情绪 的后现代症候。海伦文德勒的另外两篇重要论文是关于阿什贝利 的,一篇约翰阿什贝利论,另一篇是约翰阿什贝利与过去的艺术家, 第一篇从元诗歌的角度将阿什贝利的诗歌主题称为是“关于诗歌的诗歌 ,强调这 种在语言形式上“整合丧失与痛苦 ,将“希望和梦想将经验变形并力图“感知 并强化和谐的瞬间”并在语言的形成过程中将这一过程展现。约翰阿什贝利与 过去的艺术家一文中,文德勒对其他评论家简单地将阿什贝利的诗歌看作是一 种形式主义,并认为其诗歌不关心政治、伦理、宗教和现实的问题的观点给予了 质疑和辩解,在这篇文章中,她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诗学主张,就是认为他所有的 诗歌作品中隐藏着一个匿名的倾听者,诗人正是在此处与这些倾听者交谈和对话 从而构成诗歌内部最为重要的动力机制。文德勒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认为,阿什 贝利诗歌中的倾听者就是艺术家帕米加尼诺,通过与这个画家的辩论与对话,使 气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得阿什贝利的诗歌具有当代最为丰富的词汇和最为广泛的主题,并以一种超现实 的方式将当下的社会问题以及宗教、政治、伦理等主题带入诗歌文本的内部。格 奥夫瓦尔德是纽约诗派的研究专家,其专著自由的宪章是一本以诗人的角 度对纽约诗派作出研究和评价的著作,自由的宪章在1 9 9 3 年由帕尔格雷夫出 版社出版,受到很高的评价,在2 0 0 1 年出版第二版。这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 是:詹姆斯斯凯勒和暂时的修辞学,在这一章瓦尔德教授对詹姆斯斯凯勒 诗歌中所表现出的诗歌深度给予了崭新的分析,他认为这斯凯勒的诗歌语言中存 在一种分层的空间,这些空间的不同的时间语境中交错和广延着从而造就了斯凯 勒的诗歌美学,并将其命名为“暂时的修辞学,以反对那种静止和永恒的诗歌观 念。瓦尔德还就斯凯勒的诗歌主题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探讨,认为其开阔和多变 的诗行是围绕着一个广阔的道德世界展开的。第二章是:弗兰克奥哈拉:偶然 事件和布局,瓦尔德教授对奥哈拉诗歌中的时间观念给予了分析和评价,主要围 绕奥哈拉诗歌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时间的同步 ( t i m e k e e p i n g ) 展开,这是一个物 理学的概念,在奥哈拉那里的解释是“它可能是它所不是”( i ti sp o s s i b l ei s n t i t ) ,正是在这种时间观念之下,瓦尔德教授认为奥哈拉的诗歌中展现出一种对不 可能的窥视和嗜好,所以在奥哈拉的诗歌中充满着对偶然和即兴的迷恋。第三章 是:阿什贝利和影响,在这种瓦尔德教授借用了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的主张,认为阿什贝利正是在寻求在大师的包围中突围之下而展开他的诗歌的抱 负,在对阿什贝利的凸面镜中自画像和山山水水等诗集中的重要诗作展 开分析的同时,瓦尔德认为阿什贝利在突围中创造出来种新的经典,从而成为 了后来的焦虑所在。第四章:晚期资本时代的抒情诗歌,这一章瓦尔德教授着 重分析了纽约诗派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关联,并对纽约诗派在语言中表现出的 后现代性给出了具体的文本阐释和分析。除了以上几位重要的评论家之外,诗人 丹尼尔霍夫曼撰写的美国文学史将纽约诗派、垮掉诗派和黑山派放在同一 个诗歌谱系中进行了梳理式的描述和介绍,他将这几个诗歌流派一同看作是在中 间代之后的异端诗派,他们共同打破现代主义诗歌所树立的诗歌秩序并将超现实 主义引入美国的诗歌当中。 4 绪论 2 、国内文献综述:到目前为止,国内对纽约诗派的介绍和研究要首推张子清 教授所撰写的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张子清教授在掌握大量英文文献的基础上 对纽约诗派的发展过程和诗歌特点给予了描述性的介绍,并以专章的形式对奥哈 拉和阿什贝利的诗歌语言和诗歌形式以及诗歌主题分别进行了论述,他在这几节 中主要参照了戴维铂金斯的观点,将纽约派诗歌归结为一种语言形式主义的后 现代主义诗歌。0 8 年出版的罗朗的后现代主义的先锋诗人:约翰邛可什贝利的早 期诗歌研究是国内唯一一本以纽约派诗人为对象的研究专著,作者依据罗兰巴 特的读者翻译理论,从语言游戏的角度对阿什贝利的早期诗歌文本进行了分析和 阐释。张曙光教授的( - - 十世纪美国诗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书中, 以阿什贝利的自画像为题对阿什贝利的诗歌特点和在诗歌叙述中的语言悖论 给予了深刻的分析和理解。马永波的关于诗歌的诗歌- 评美国当代诗人约翰阿 什贝利,这篇文章对阿什贝利的诗歌中的后现代元素进行剖析,主要集中在从“元 诗”这一角度对诗人的诗歌展开解读,马永波因此把阿什贝利的诗歌定义为“关 于诗歌的诗歌”。但其研究仍局限在对阿什贝利的诗歌进行概观式的描述,缺少对 阿什贝利写作脉络的真正把握和对其作品的细致解读。盛燕的超文本解读下诗 歌意义的回归这篇文章通过将阿什贝利的诗歌作品定义为一种“超文本”作品, 也就是突破传统写作的界限,将大量非文学色彩的细节和材料运用于诗歌之中, 并通过拼贴、反讽、游戏性阅读等方式使之成为一个开放性文本。其研究局限是 完全从概念出发来解读阿什贝利的文本,而忽视阿什贝利的作品中存在的大量的 互相矛盾的文本,并且没有考虑到阿什贝利前后期诗歌的变化,而试图将阿什贝 利的诗歌概括为一个总体特征。李莉的“学院派作家 纽约派诗人肯尼斯柯 克初探,本文从“学院派作家 的角度简单地介绍了柯克的生平和创作及其与纽 约派同仁的关系。王俊英的词语与色彩:弗兰克奥哈拉论诗歌与绘画的艺术界 限本文是奥哈拉的诗歌作品我为什么不是画家的解读,从而探讨奥哈拉关 于诗歌的观念与其诗歌与绘画的关系。王卓、雷丽萍、张燕诗学与文化的紧张 弗兰克奥哈拉的诗歌审美与文化思考,这篇文章从后现代语境出发,探讨 了奥哈拉的“单人主义 “都市时间”等主题,以及奥哈拉的诗歌叙述策略。但不 气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足的是文献的缺乏,更多的是依靠该概念的演绎来完成对奥哈拉诗歌的审视。 三、论文的研究意义与思路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是国内首次对纽约诗派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介绍, 并对其诗歌和诗学观念给予较为详细的理解阐释;第二是从现代主义诗歌的起源 与大都市兴起的关系中提出诗歌“城市风景 的概念,并从这一角度对纽约诗派 的研究给出另一种理解和思路。 从文章的展开的脉络和思路来看,本文的写作将分成三章完成: 第一章:城市诗歌与纽约诗派。从第一位现代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歌写作 与城市的关系的梳理中,提出“城市风景 这一认识性装置,探讨这一认识性装 置在现代主义诗歌起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对“城市风景 本身所具有的结 构进行分析和阐释。在此基础上对纽约派诗歌的登场与其诗歌的知识谱系进行介 绍和解读。 第二章:纽约诗派的“城市风景 。从纽约诗派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纽约城 的关系中,以及在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巴黎、艾略特的伦敦、纽约诗派的纽约城的 对照中,来梳理纽约诗派的“城市风景 的独特内涵,并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对 这一独特内涵进行界定和分析。 第三章:纽约诗派的后现代症候。进一步对纽约诗派的“城市风景”背后的 诗学理念,“单人主义”、“自发性写作”、关于想像力的重新探讨、非形式主义的 形式叙述,和采取的元诗歌叙述的语言策略等进行探讨,并对这些诗学理念背后 所具有后现代症候进行理解和阐释。 第一章城市诗歌与纽约诗派 第一章城市诗歌与纽约诗派 第一节城市诗歌写作中的“城市风景 一、城市诗歌写作: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1 8 5 7 年恶之花出版时,“波德莱尔预见到,对今天的读者而言,抒情诗已 经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了。在置于篇首的致读者一诗中,波德莱尔诗句中 所描绘的世界,正在呈现出狰狞的一面,它粉碎了田园诗的宁静,而到处散布着 一种统治人心灵的咒语,波德莱尔在诗中写道:“这就是无聊 ,无聊成为了这 个世界中最基本的情绪和基调,它到处征服,而节节胜利。1 8 5 5 年发表在两世 界评论的这首致读者,波德莱尔见证了两个世界的更替与轮换,而这个正在 到来的世界现代世界,在他的笔下蒙上了末日的色调。 可是,就在那些豺狼、豹子、猎犬、 猴子、蝎子、秃鹫、毒蛇,就在那些 在我们罪恶的污秽的动物园里 尖叫、怒吼、嗥叫、爬行的怪物里面 却有一只更丑、更凶、更脏的野兽! 尽管它不大活动,也不大声叫嚷, 它却乐意使大地化为一片瓦砾场, 在它打呵欠时,一口吞下全球。 波德莱尔此时“站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十字路口上。他有意识地将1 9 世 。本雅明著启迪【m 】张旭东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 0 0 8 第1 6 7 页 。波德莱尔著恶之花【l v q 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第7 页 。波德莱尔著恶之花f 1 川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第7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纪中期城市生活常常是怪诞的意象融入他的诗歌,这使得他成为第一位现代主 义者,第一位真正的都市诗人。 在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这两本书中, 波德莱尔的语言触角深入到当代生活昏暗的一面,腐烂的尸体、肉体的苦难、低 贱的妓女、疾病、医院、受难的穷人、乞讨者端坐他诗歌的中心,传统抒情诗人 的形象在这里几乎完全被改写了,华兹华斯、济慈等人在湖畔吟咏、对答的诗歌 方式随着传统经验结构的衰落已经变得无效,正如波德莱尔在诗中所写:“我是伤 口又是刀刃是受刑者又是刽子手。 诗人与他所生活的都市构成了一种难以解开 的悖论关系。 上上下下,到处都是沙滩、空洞、 沉寂、可怕而具有魅力的空间 天主在我的黑夜的背景上面 用妙手描画变换不停地恶梦。 因而,“抒情诗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了”的这一预见所包含的洞察,在某 种程度上勾画出了二十世纪诗歌的流向,拉马丁或者雨果时代所形成的诗歌与时 代,诗歌与读者,语言与经验结构的联系自波德莱尔之后的确难以为继了,自然 与田园的诗意正随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消失,现代人再也无法像荷尔德林那样 倾听命运的召唤“我已象神一样生活过了我不复有更高的要求。 而进入在神的 离席之后的自我放逐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所造就的个人,正是本雅明、福柯等 人所致力追求的带有现代英雄主义特征的现代人的典型。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这一 预见的出色表述是:“首先,抒情诗人已不再表现诗人自己。他已不复为一个吟 游诗人,像拉马丁依旧是的那样了;他变成了一个流派和风格的代表。( 魏尔仑 就是这种专门化的具体例子;兰波也只能被认作一个深奥玄秘的形象,一个作品 与公众之间有段不怎么亲密的距离的诗人。) 如果积极接受抒情诗的条件已经 不大如前了,那么有理由认为,抒情诗只能在很少的地方与读者的经验发生密切 。理查德沃林著瓦尔特本雅明【m 】吴勇立、张亮译风凰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8 第2 3 2 页 。萨特著。波德莱尔i m 】施康强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 0 0 6 第l o 页 。波德莱尔著恶之花【m 】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第3 9 6 页 。飞白编译诗海【m 】,漓江出版社,1 9 8 9 第3 2 5 页 第一章城市诗歌与纽约诗派 的关系。这或者是由于他们经验结构的改变。” 这种经验结构的转变,在现代世界呈现出两个最为明显的后果:一是,在古 典世界,诗人们分享着共同的世界观念,它由宗教和宗教所支撑的稳定的国家和 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而从波德莱尔之后,这种稳定和共同性就完全破裂了,像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所描述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生产的不断 革命,一切生产关系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确定和骚动不安,这就是资产阶级时 代区别于过去一切时代的特征。一切固定的冻结实了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古 老的令人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扫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 陈旧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 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情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 第二就是,在这动 荡和骚动不安的世界中,在共同性破裂之后,诗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以一己之 力来重建与世界的联系,这种努力从波德莱尔开始,成为所有现代诗人的命运。“每 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试图在每一首诗里塞进一个宇宙 而这种努力也就决定了大 部分诗人是以流派的面目出现的,象征主义后的布勒东和阿拉贡的超现实主义, 以及几乎和其同步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也都没有逃出这种“流派和风格”的表 述,这几乎是二十世纪大部分诗人的命运,就是要被归入某种流派当中才能获得 一个清晰的面目,只有一些建构了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的伟大诗人才能享有这个 例外,像叶芝、里尔克、艾略特、史蒂文斯、奥登、米沃什、布罗茨基等。 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诗歌因此以二战为分界线,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时期, 按照戴维铂金斯等评论家的说法,一般将二战前的诗歌定义为现代主义诗歌, 二战后的诗歌定义为后现代主义诗歌,这种定义和分期的描述多为美国学者所经 常使用,一般在欧洲则更多的是强调诗人个体在时代中的独立和超越的一面,而 按照年代来划分。本文为了论述的方便,以及考虑到纽约派诗歌与二战前诗歌的 巨大差异,而采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期来展开论述。在第一个时期,所 。本雅明著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1 川张旭东译见启迪三联书店出版社,2 0 0 8 第1 6 8 页 。马歇尔伯曼著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m 】徐大建,张辑译商务印书馆,2 0 0 3 第 1 2 2 页 。丹尼尔霍夫曼著美国当代文学史【i 咽( 下) 裘小龙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 9 8 4 第8 0 7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生的诗歌流派象征主义、后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 主义、表现主义等,第二个时期所产生的流派主要有运动派、新超现实主义、垮 掉诗派、黑山派、自白派、纽约派等。与波德莱尔在1 9 世纪后期所体验到“震惊 体验一样,二战之后的诗人们所面对的世界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经验结构 的转型,也同样改变了诗人的世界观念和语言的意识。工业社会所体现出来的特 征还是如马克思所描述的由价值和使用价值所共同支配的生产关系居于主导地 位,而对于二战后的后工业社会,使用价值所构成的消费关系和符号性关系则开 始全面地统治日常生活。在前一个时期诗歌的中心在欧洲大陆,而战后的诗歌中 心已从巴黎,伦敦逐渐移向了北美大陆,但彼此之间的艺术关联仍然紧密。相对 于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艺术家纷纷选择逃亡去古老的欧洲大陆获取艺术灵感,二战 之后却很不一样,画家,诗人,小说家们倾向于创作美国本土文化,像流放者 归来一书中讲述的那样,人们热衷于此。尽管美国和欧洲的关联从未停止,然 而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纽约越来越取代了巴黎的地位,成为文化艺术的中心。 二、城市诗歌写作中的“城市风景 回过头来看,尽管二十世纪的诗歌存在着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 但诗人与都市以及与都市生活中的现代性体验的关联,仍是二十世纪诗歌最重要 的主题,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整个二十世纪诗歌写作就是城市诗歌写作。( 2 0 世 纪思想史认为“现代性就是一种城市艺术,城市是文明风暴的中心。 城市中这 里并不仅仅是诗人居住、停留、过往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城市作为现代化最 为典型的表征,成为了诗人写作的源泉,以及最重要的现代性经验和现代诗人的 语言结构有着同构性的关系,正如第一位现代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写作实践和诗 歌观念所表明的那样,他在巴黎的忧郁一诗中写道: “我们当中谁没有在他怀着雄心壮志的日子里梦想过创造奇迹,写出诗的散 文,没有节律、没有韵脚,但富于音乐性,而且亦刚亦柔,足以适应心灵的抒情 的冲动、幻想的波动和意识的跳跃? 。彼得沃森著2 0 世纪思想史【m 】朱进东陆月宏胡发贵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6 第6 0 页 1 0 一 第一章城市诗歌与纽约诗派 特别是经常前去大城市,接触到无数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产生这种萦回脑 际的理想。您本人,亲爱的朋友,不是曾在一首歌中试图再现装配玻璃者的 尖声叫喊,在一篇抒情散文中表达出透过街上的浓雾,一直飘到顶楼上去的这种 叫声给人带来的所有那些可悲的暗示吗? 这篇1 8 6 2 年写给作家阿尔塞纳乌塞的献辞,波德莱尔表达自己的写作抱负,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抱负中,我们已经找到了现代主义诗歌起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 线索,就是诗歌与城市的关系,诗歌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来“创造奇迹 , 这种没有韵脚、节律的诗歌在形式上已经脱离传统诗歌的对韵律的形式化要求, 另外试图捕捉、表现城市生活的复杂关系,也使得现代诗歌独立于传统诗歌,开 始发展出一种自足的形式。在波德莱尔那里,我们已经看到“城市风景 也可以 称作“都市景观 ,在现代主义诗歌起源中提供着最为强劲的动力,这也为我们今 天来重新理解纽约派诗歌提供了一个可以考量的视角。艾略特认为波德莱尔实际 上为其他人创造了一种释放和表达的模式。 因而我们前面提到波德莱尔所预见的抒情诗变得难以理解,其实所隐含的另 一层含义,恰恰是在“城市风景 中的对现代世界复杂体验的难以理解,这种体 验就是本雅明所说的“灵晕 的消失,“他标明了现时代通感的价格:灵晕在震惊 经验中分崩离析。他为赞叹它的消散而付出了高价但这是他的诗的法则。他 的诗在第二帝国的天空上闪耀,像一颗没有氛围的星。”在1 9 2 7 年,本雅明 试图制定他庞大的拱廊街研究的计划时,波德莱尔的诗歌中的“城市风景 正是 他打开巴黎的现代景观的一把钥匙。我们看到,在“大众 这个词的名义下所聚 集的人群,像幽灵一样在巴黎的街头、在电车的轨道两旁,在灯火通明的商店橱 窗的玻璃倒影中,在贫民窟黑漆漆的甬道里飘忽着,“巴黎风光中大众的秘密 出现几乎在哪里都可以展现。当波德莱尔把黎明当作他的主题时,荒凉的街道散 发出沉默的人群,雨果在夜间的巴黎也觉察到了这种东西。当波德莱尔注视着 布满尘埃的塞纳河上待售的角剖学著作的标签时,死去的大众代替了这些页面的 d 波德莱尔著巴黎的忧郁【m 】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第3 7 8 页 。本雅明著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m 】张旭东译见启迪三联书店出版社,2 0 0 8 第2 1 4 页 - 1 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单个的骨架。在这种死神之舞的形象里,他看见了拥挤的大众在晃动着。这 种晃动、飘忽的人群的形象,所展示的恰恰“灵晕 的消失。通过对波德莱尔笔 下的巴黎风光与第二帝国的景观的观察,本雅明借助对“灵晕”的探讨,以及对 在这一主题之下的关于神圣救赎的努力,也打开了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城市风景 本身具有的形式性的内涵。 在波德莱尔最重要的两本诗集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中,巴黎以及巴 黎所具有的现代性景观,作为诗人语言涌现的一个源泉,也使得诗歌中的“城市 风景 具有三个结构性的关联:第一就是,诗歌形式与城市的关系,“有人认为, 正是出自这样的精神,波德莱尔创造了散文诗这一次等的混合文体来描述巴黎。 这一文体是对一般文学生产的形式的一次反动,例如十四行诗的规范和传统的诗 歌形式。于是,波德莱尔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写作样式来颂扬日常生活的英雄 主义和转瞬即逝。同样,惠特曼的大量创作也都抛弃了和他同时代的、他称之为 上流社会的诗人们的惯例。但和波德莱尔对巴黎这个理性都市的抨击不同的 是,惠特曼仍然在尝试找到一种形式来捕捉1 9 世纪中叶的纽约在杂乱无序的和日 常生活。” 第二是,与之紧密相关的诗歌主题与城市经验的关系。 “这么冷,被 黎明镀上黄金,我们早早起了床,用锋利的凿刀把我们陔0 成百合的模样! 从我 们的床的晶体把我们从沉睡中唤醒,金属的冰凉的爪子,雕琢着我们。 但从一 个更大的范围内讲,这两种结构性关联所统一于的诗歌与城市的关系,恰恰是二 十世纪诗歌的一个基本母题,这一母题所作的工作是致力于在“一切坚固的东西 都烟消云散了的现代世界中重新建立诗歌与世界的联系。我们所需要强调的是, 这里的城市并不简单地表现为马克斯韦伯所定义的“城市是个( 至少相对而言) 密集的聚落,而不仅仅是个一些分散的住居的集合体。”而更多的是着眼于现 代世界的现代性体验与经验的重构的关系。因而在“城市风景 这一主题,诗歌 与城市的关系也就不是简单的反应和指涉的关系,而是诗歌与城市在现代世界生 。本雅明著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m 1 张旭东译见启迪三联书店出版社,2 0 0 8 第1 8 2 页 o 许纪磊编 帝国、都市与现代性凤凰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6 第2 6 3 页 o 瓦雷里圆柱之歌,罗洛译,见法国现代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3 第1 4 页 。马克斯韦伯著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m 】广西师大出版社,2 0 0 5 第l 页 第一章城市诗歌与纽约诗派 存和体验恰恰构成了一对能指与所指的关联性结构。因此,我们也就得到“城市 风景的第三个结构,也就是诗歌形式,诗歌主题与城市的关系,恰恰是能指与 所指的关系。 三、“城市风景 的三重结构分析 “城市风景 作为我们理解纽约派和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的钥匙,它相 当于福柯所使用的“认识型 概念。在福柯那里,认识型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知识产生、运动、表达的深层框架。“我设法阐明的是认识论领域,是认识型,在 其中,撇开所有参照了其理性价值或客观形式的标准而被思考的知识,奠基了自 己的确实性,并因此宣明了一种历史,这并是愈来愈完善的历史,而是它的可能 性状况的历史;照此叙述,应该显现的是知识空间内地那些构型,它们产生了各 种各样的经验知识。 “城市风景 也正是现代诗歌充满隐喻、象征、暗示从而 晦涩、难懂的深层框架。但正如柄谷行人所说,“所谓风景乃是一种认识性的装置, 这个装置一旦成形出现,其起源便被掩盖起来了。”也就是说,现代都市的兴起 与现代主义诗歌的起源有着某种同构的关系,我们在考察波德莱尔的诗歌时,对 这一点已经做了重点的分析,这种同构关系也就决定了城市风景本身具有了三重 的结构关系。 我们知道诗歌作为一种言说的方式,始终是在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言说 的方式、另一面就是“言说的内容 。“诗歌是言说的一种。但是除非大家对 它非常的熟悉,否则就会认为它是相当的古怪,甚至是无用的。他们之所以有这 样的感觉是因为两点:言说的方式和所说内容的性质。至于言说的方式, 则强烈地标明了节奏,韵脚的频繁呈现和看似奇怪、散漫的象征性语言,通常, 它并不包含有益的、富于悬念的故事,显然也不包含有用的信息。总之,诗歌似 乎既不是自然的,也非切题的。 从这两个主要的诗歌元素看,城市风景的两个 结构就已经清楚的显现出来了,在波德莱尔等人那里,诗歌的主题突破了传统抒 。福柯著词与物【m 】莫伟民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 0 0 1 第1 0 页 。柄谷行人著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1 川赵京华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 0 0 3 第1 2 页 。c i e a n t hb r o o k sr o b e r tp e n nw a r r e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p o e t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4 第1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情诗的题材而与现代都市的生活发生了血肉相连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在都市的兴 起所塑造的新世界的面貌中就可以找到依据,“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 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却也遇不到表明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 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二百五十万人这样聚集在一 个地方,使这二百五十万人的力量增加了一百倍。可是他们彼此从身旁匆匆 地走过,好像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好像他们彼此毫不相干,只有一点 上建立了默契,就是行人必须在人行道上靠右边行走,以免阻碍迎面走来的人; 谁对谁连看一眼也没想到。所有这些人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每一个人在追 逐私人利益时的这种可怕的冷漠,这种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使人难堪,愈是可怕。 而现代主义诗歌,如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象征主义诗歌所表现 的内容几乎都与这种大都市的生存相互关联。 另一方面,诗歌形式的变化也相对应着与大都市的节奏和形成方式有着一致 的适应性,我们在论及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时,对此已经做过论证。在这 里我们重点要探讨的是诗歌的主题与诗歌的形式这两重结构是如何连接在一起 的,而构成城市风景的第三重结构。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是先要说明诗歌的形式 与意义连结的一个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隐喻,“诗歌与意义间最明显的联结点就是隐 喻。 因此在城市风景的结构中,把诗歌主题与诗歌形式所连接的在一起的那种 结构并不是简单的反应式的结构,而是一种类似于语言学上所说能指与所指的结 构。 第二节纽约诗派的“城市风景”与起源问题 一、纽约诗派的登场 美国诗歌在二十世纪开始走上了一条自由发展的道路后成绩辉煌,从艾略特, 庞德到威廉斯,史蒂文斯,直至后来的奥登,阿什贝利等人,都是诗坛的领军人 物,然而对美国诗歌这百年来的分期问题,评论家各持己见,哥伦比亚美国诗歌 。恩格斯著英国工人阶级的现状【m 】转引自本雅明启迪,三联书店出版社,2 0 0 8 第1 8 0 页 。c l e a n t hb r o o k sr o b e r tp e n nw a r r e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p o e t r y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4 第7 页 - 1 4 - 第一章城市诗歌与纽约诗派 史将其划分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个时期,剑桥美国文学史( 第八卷) 直接将4 0 年代之后的诗歌采用结构分类法:政治,先锋派,后卫派,形式主义, 真情派等等,著名批评家丹尼斯霍夫曼的美国当代文学史也采用现代和后 现代的分期方法,但与哥伦比亚诗歌史不同的是,并不将前后两个时期看作 是完全断裂的,而将“后现代 作为现代之后的一种时间线索。无论哪一种分类, 评论家都倾向将1 9 4 5 年作为一个重要的年份,是美国诗歌创作风格的一个转折点。 其实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这也是二十世纪诗歌的一个转折点,随着戈忒弗里 德本,保罗策兰、勒内夏尔,蓬热,拉金、金斯伯格等人诗歌的出现,现 代主义诗歌将以另一面目出现,这一面目也必然打破由波德莱尔、瓦雷里、叶芝、 里尔克、庞德、艾略特、奥登所稳定的诗歌秩序。纽约派也正是在这一潮流中登 上历史的舞台。1 9 6 0 年出版唐纳德艾伦编选的一本著名诗选新美国诗歌,1 9 4 5 1 9 6 0 ,主要是展示二战后美国诗歌的创作实绩。今天被认为是识别美国新一代 诗人的路标,在选集中推出了当时诗坛还是新面孔的黑山派、纽约派、旧金山文 艺复兴团体,阿什贝利、奥哈拉、柯克、斯凯勒等人入选并受到广泛的关注,而 后一跃成为战后诗人的代表。1 9 7 0 年罗恩帕基德和戴维夏皮罗编选了纽约 诗人诗选大获成功,真正把纽约派推上了历史的潮流之中。 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看,这一转折也是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按 照波德里亚的观点,城市不再是一个工业化的城市,而是集符号,媒体和代码为 一体的地区。在波德里亚眼里,后现代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和景观的王国, 城市和消费紧紧地捆在一起,物和商品的符号价值风格、威信、豪华、权力 等等构成了一整套统治城市秩序和当代生活的权力系统和话语系统,它有别于波 德莱尔时代的景观。他认为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客体的时代,我的意思是我们按 照这些客体的节奏和代代相承而生活的。正是这些客体今天看着我们出生,并伴 随着我们成长,之后还将在我们死后继续存在;并且这些客体不断地在复制中“内 爆 为更为庞大的系统,这也使得城市发展成为一个超级空间,城市建筑不断地 向上和向下索取空间,太空空间站,摩天大楼,地下建筑、水下建筑,不断地征 用天空和土地的剩余额度,在这个超级空间内,各种价值和符号、话语无限制地 1 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我繁殖,城市因此被原地扩大了几百倍,它像丛林一样,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 都只能占据城市中的一角而无法窥探它的全貌。在波德莱尔的忧郁诗中,诗 人在“天空 “大地 的坐标下对城市有着完整的认知和理解: 当天空像盖子般沉重而低垂, 压在久已厌倦的呻吟的心上, 当它把整个地平线全部包围, 泻下比夜更渗的黑暗的昼光; 当大地变成一座潮湿的牢房, 在那里,“希望”就像是一只蝙蝠, 用怯懦的翅膀不断地拍打牢墙, 又向朽烂的天花板一头撞去; 而在阿什贝利的一首诗中,我们看到无限被放大的空间,城市的丛林变得不可度 量,充满着历险和不可预知。在类似的事物一诗中: 我,城市老鼠,旅行了很远 来和你在一起,带着我的消息。 纽约诗派是在“中间代 之后迅速出场的,张子清的( - - 十世纪美国诗歌史 在现代派和后现代派之间划分出了中间代,以朱可夫斯基,伊丽莎白毕晓普和 w h 奥登为代表,之后他将后现代主义诗歌分为黑山派,自白派,纽约派和新超现 实主义,深层意象派诗歌和语言派诗歌。关于美国诗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的转变,除了时间上的明确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审美趣味和风格的改变, 如果追究实质性的原因,按费雷德里克詹姆斯的观点:“后现代主义存在的状况 。波德莱尔著恶之花口川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第1 8 6 页 。阿什贝利著约翰阿什贝利诗选【m 】马永波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3 第5 5 1 页 1 6 第一章城市诗歌与纽约诗派 所依赖的前提是某种根本的断裂和中断,一般追溯到2 0 世纪5 0 年代末或6 0 年代 初期。 因而这种划分本身就是将纽约派置于前期现代主义诗歌的语境中而获得 的一个理解。 纽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有约翰阿什贝利,弗兰克奥哈拉,肯尼迪柯 克,斯凯勒,他们活跃于美国的五六十年代,通常的纽约派则是诗人,画家,舞 蹈家和音乐家的非正式组织,他们崛起于纽约的五六十年代,这些艺术家经常从 超现实主义和同时代的先锋艺术中获取灵感,特别是行为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绘 画,爵士乐,即兴戏剧,试验性音乐和纽约城艺术世界的先锋团体中相互的友情 中获取灵感。诗人与画家紧密相连,又同时受到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我们这 里所说的纽约派主要是指纽约诗派。丹尼尔霍夫曼评论道:“一种不同的超现实 主义更具讽刺性,荒诞性,滑稽模仿,自我沉思和远离外界现实一它通过一 群受过法国诗歌和绘画影响的诗人的作品进入了美国当代诗歌的主流。” 二、纽约诗派的主要诗人 ( 一) 约翰阿什贝利( 19 2 7 - ) 约翰阿什贝利出生于纽约市的佑彻斯特,他声称自己从高中时代开始就开 始阅读w h 奥登,德莱托马斯和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但当时他的第一志愿 却是想当一名画家。阿什贝利分别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就读过, 并在五十年代中期移居法国。阿什贝利的第二本诗集一些树( 1 9 6 5 ) 被w h 奥 登选入耶鲁大学现代诗人丛书。从此他逐渐被读者和批评家认可。尽管如此,阿 什贝利强硬的先锋主义艺术一开始就使读者迷惑并给他贴上了晦涩难懂的标签, 他坚决实施着一种反现代主义的文学形式。一些评论家评论他的诗在用词方面和 抽象绘画很相像,甚至有模仿抄袭之嫌。海伦文德勒在约翰阿什贝利论 中曾说她在读了网球场宣言( 他的第一本诗集) 之后很长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租赁管理软件开发合作协议
- 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合同
- 美丽的校园风景摄影作文15篇
- 那只可爱的猫咪宠物日记9篇
- 多功能会议材料编制工具与手册
- 2025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招聘肿瘤内科科研人员1人(广东)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一本好书给我的启示读后感话题作文15篇
- 团队项目管理进度汇报演示模板
- 抚州医药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3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子产品购销合同实务指导
- 托管班的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新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押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09∕T 0003-2023 《奶绵羊产奶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 托盘运输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答题(含答案)
- 2024年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新时代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全国指定教材)
- DB51∕T 2502-2018 中国川菜烹饪技术用语及菜名翻译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