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望釜金温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坳导师签名:铋日 期: 垄覃! f f ! o 山自: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中文摘要 中央政府一贯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强农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在很大程 度上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融资环境的改善,但迄今为止,农村金融体制 的改革仍严重滞后,这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己进 入新的发展阶段,其面临的丰要矛盾是由增加供给转变为提高效益,传统的数量 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严重挑战,农村和农业发展对资金要素的依赖程度日趋 增强。然而现实表明:由于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功能不全、农村合作金融明显缺位, 农村金融抑制正变得更加严重,农村非农产业和农民获得金融服务极为网难已成 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三农”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农村中的 很多金融机构又像“抽水机”一样吸走,输出大量资金给非农业。这已使得农村 中的资金供求矛盾日趋严重。本文基于此历史背景对农村金融状况进行调查、分 析和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改革路径。本文 主要采用了规范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明确界定了一些涉农金融概念,如农 村金融、农村金融改革等。通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的一些农 衬金融理论,借鉴国外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对照我国国情和农村金融改革的现 状来发现问题,从中发现,农村金融合作组织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f u 由于我国 历史原因,合作金融一直没有发育完善。在现阶段,我国要取得农村金融改革的 成功,必须重塑以农村金融合作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并进行合作制金融 ( 农村信用社) 的全方位改革。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 山尔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一) 本文将系统分析我国当前农村面临的金融环境,结合国内 外农村金融改革经验、借鉴国际金融运转的成功模式,提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 建议,为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二) 为构建我国合理、有效 的农村融资体系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合理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 入,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4 ( 一)国内外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 l 、农业补贴信贷理论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前农业补贴信贷理论在农村金融理论界占辛导地位。该 理论隐含的预设前提是: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阶层没有储蓄能力,农村面临 的是慢性资金不足问题。而且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 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的 长期性、低收益性等) ,它也不可能成为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 该理论因此得出结论:为增加农业牛产和缓解农村贫网,有必要从农村外部注 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根据该理论, 为缩小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结构性收入差距,对农业的融资利率必须比其它 产业低。根据该理论,地主和商人发放的高利贷及一般以高利为特征的非正式 金融使得农户更加穷用并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应把大量低息的政策性 资金通过银行的农村分支和农业信用合作组织注入农村,为促使其消亡。( 张 晓山、何耐主编,2 0 0 2 ) 。农业补贴信贷理论有利于( 信贷) 供给先行的农村 金融战略( 亚当斯,2 0 0 0 ) 的推行,但其预设前提本身有错误。事实上,即使 是贫用农户,也有储蓄需求。许多亚洲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存在储蓄的机会 和激励机制,大多数贫闻者会进行储蓄。同时,许多经验表明,低息贷款政策 很难实现其促进农业生产和向穷人倾斜的收入再分配目标。由于贷款的用途是 可替换的,低息贷款不太可能促进特定的农业活动。低息贷款的丰要受益人不 是农村穷人,低息贷款的补贴可能被集中并转移到使用大笔贷款的较富有的农 山尔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l 、格拉明农村银行模式 格拉明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格拉明乡村银 行创建于1 9 7 4 年,8 0 年代在政府支持下转化为一个独立的银行,但其实质上仍 为非政府组织。格拉明以小组为基础的农户组织,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 相近的贫冈者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瓦监督项目 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在小组基础上建立中心,作为进行贷款交易和技术培 训的场所;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但要求农户分期还款,定期参加中心活 动。对于遵守银行纪律、在项目成功基础上按时还款的农户,实行连续放款政策。 经营机构本身实行商业化管理,特别是以工作量核定为中心的成本核算。 小额信贷在7 0 年代发端于盂加拉国,它满足穷人信贷需求,贷款对象仅限 于穷人,额度很小,无需抵押。自创立以来,小额信贷受到了穷人的热烈欢迎, 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 方式。 2 、中国浙江瑞安农村合作银行模式 浙江省2 0 0 6 年在瑞安实行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 农村改革。通过对这三类合作组织加强合作,联合与整合,在此基础上推动农村 金融科技体制改革。现在已经初具轮廓,初见成效,其大致结构是:农村合作银 行的小额股东,就是原来的信用社原有社员,进入农村合作协会,股权通过相对 集中的托箭,在农村合作协会、合作银行里面建立一个象征性的产权链接,合作 银行反过来可以依托合作锛会,因为合作坍会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 社,甚至是纯经济合作社。 然后依托现有的组织资源进行信用评级、互助联保,甚至是引导开展一些资 金瓦助。这种做法,对合作银行来说,可以控制银行的风险,拓展它的客户网络, 对农民和农村来说,它实际上是放大了它的信用程度。能够有效解决农民的信用 差问题,进而提高还款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 三) 我国有关专家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论述 当前我国理论界都比较倾向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制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但 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原因及制度变革的角度分析却有很大不同。例如:尚明认 为农村信用社产牛以后,直到1 9 5 7 年曾有过短暂的合作制发展时期,而1 9 5 8 6 山尔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部分农村金融概述 一、农村金融的含义与特征 迄今为止,对农村金融,我国尚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严格的定义。刘鸿儒主 编的简明金融词典中对农村金融定义如下: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货币流通和信 用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吸收农村存款、发放农村贷款,办理农村现金收支和转 帐结算,以及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活动。它是随着商品牛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货币在农村领域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所形成的经济范畴,是一种依存于 农村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货币信用关系。很明显,这个定义是不完全的,因为,我 国在正式农村金融体制之外还有非正式的金融的存在,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正式金 融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丰体的信贷需求的情况下,非正式金融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的定义中缺少非正式金融部分显然是不完全的。应 该说,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是由三个层面构筑的。第一是基础层面,指农村微 观经济组织及其结构;第二是中间层面,指农村金融组织及其结构;第二是调控 层面,指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农村金融的宏观调节。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使农户和在 农村的中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产权独立、契约自主和责任自担的法律资 格,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在基础层面上最重要的成果。目前,作为中央银行的 中国人民银行则承担对我国农村金融实施政策指导和监督的功能,这是我国农村 金融的第三层面。我们平时所说的农村金融体制一般是指它的第二个层面,即农 村金融组织及其结构。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 一) 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打击当时农村盛行的高利贷活动,促进农村经济、 金融的稳定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众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以下简称农村 信用社) 组织。此后我国正式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以农村信用社变迁为丰线,大 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村信用社归人民公社符理。1 9 5 8 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后,根据 8 山尔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速度决定 了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农业产业化的程度决定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 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金融化程度也会迸一步提 高,会对资金甚至整个农村金融制度产牛强烈的需求。而这会迫使农村金融制度 打破原有均衡状态下的利益制衡机制而寻求新的制度突破,从而促使农村金融向 更高层次、更完美的方向发展。农村中农副产品的流通数量和速度决定了农村货 币流动数量和速度;农村市场上农副商品的价格涨落决定了农村资金价格的升 降;其次,农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制约 着农业的发展程度,如农村金融比较落后时,相应的农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农 村金融市场上资金价格的波动也影响了农业产品价格的稳定。除此之外,农业在 发展过程中,要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中国,劳动力是 富有要素,土地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有资金是很紧缺的要素。如果没有资金, 技术要素的投入将非常困难。因此,资金是关系农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而大量资金的需求,则要靠农村金融来解决。因此,农业要发展,农村金融的支 持作用是不可少的。只有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得到最优化的满足,农业才能得 到最快的发展和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当前,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而农户自身的积累又比 较缓慢,因此,农业要发展,就必须有金融来支持。具体说,金融在支持农业发 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机构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 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要快速向前发展,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若投入不足, 会制约农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其网点多、分布广等特点,吸收社会 上大量闲散资金,引导资金流向农业,以满足农业发展对大量资金的需求。仅 2 0 0 5 年,各级金融机构向农业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贷款总额就高达1 3 9 1 5 3 1 0 亿 元,占全年整个金融机构的总贷款的6 1 7 。 2 、金融机构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金融机构有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络,对各种信息都能及时地做出反应,因此, 被称为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睛雨表”。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其网络优势,搜集到 山东大学硕+ 学何论文 大量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及经济信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 还需要这些信息来指导其前进方向,合理组织生产,降低市场风险,以健康有序 地发展。 3 、金融支持可以把农业推向国际化 随着社会迅速向前发展,全球化、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农业当然也 不例外。当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农业当然无法与现代化 的大农场生产相匹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本来就脆弱的农业面临更严峻的考 验,农业牛产处于劣势。要与世界上的优势农业竞争,我国农业必须加快向现代 农业的转型,提高自己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产 品,形成专业化的市场,建立自己的农产品基地、自己的龙头企业,全面提高我 国农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信息灵通,根据市场情况 合理调整自己的战略,而这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和信息,金融机构都可以提供,而 其它的投入主体则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当我国农业走向世界以后,还可以通 过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增加自己的资金来源,扩大融资渠道,从而能够更好地发 展。 第三部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历史沿革 在中国1 9 4 9 年以来的5 0 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政府采取了不 同的经济发展战略。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变革,总 的来看就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不断的收拢农村资金,不断退出支农领域,而不正规 的金融融资形式不断活跃的过程。此过程既在某一阶段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急需 资金的问题,也造成了农村现阶段金融体系极不完备且存在极大漏洞。并给我国 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造成很大团难。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贯穿整个农村金融改革的 全过程,并且现在农村信用社是农村正规金融支持的唯一主力军,所以本部分将 重点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制度变迁也就存在不同的动因。 1 2 山尔大学硕十学何沦文 作成本( 何勇、罗骏,2 0 0 4 ) 。1 9 7 7 年,国务院提出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 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1 9 7 9 年,中央政府决定,农村信用社办理农 村各项金融业务,执行国家金融部门的职能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性农村信用社被集体化、准国有化,服务于新的经济基 础,农村信用社的职能发牛了异化,仅具有合作经济的外衣,与真正的合作金融 组织相去甚远。 第二阶段1 9 8 0 1 9 9 6 ,农村信用社成为政府促进农村企业发展的工具。1 9 8 0 年开始,在“改革开放”意识支配下,政府先后启动了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推动农村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和城市私营经济的发展。由于国有银行在满 足国有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上还力不从心,无力满足农村工业化和蓬勃发展的乡 镇企业的资金需求。这样,农村信用社成为政府支持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工具。 为此,政府首先在1 9 8 4 年启动了恢复农村信用社合作制的改革,提出要把农村 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意在将农村资金需求以 内在化的形式得到满足。此后,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管理下,农村信用社在民主管 理、业务经营、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是,农村信用社仍然处于国有银 行基层机构的地位,被“宫办化”。虽然1 9 9 3 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 定( 国发【1 9 9 3 】9 l 号) 要求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并于1 9 9 4 年 实行了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分门办公,但是,由于这次改革没有突破国家银行 的制度边界,农村信用社仍然生存在国有金融制度安排的边缘,所以,恢复合作 制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政府改革和促进制度变迁的目标没能实现。 第三阶段1 9 9 6 2 0 0 3 ,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领域,特别是退出欠发达 地区农村领域,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并被赋予“支农”的政 策性职能。政府改革和促进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指导思想在于提高农村金融服 务水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贸、工、农综合经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 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强化农村金融服务,1 9 9 6 年,政府再次启动 了农村信用社恢复合作制改革,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发 【1 9 9 6 】3 3 号) 提出了“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恢复农村信用社的 合作制性质”、“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1 4 山尔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 合作性金融组织”。1 9 9 9 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提出组建县( 市) 联社, 承担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制度安排得以强制性创新。 在1 9 9 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出于化解金融风险、提高 资产质量以准备海外上市、提高规模效应和盈利等方面的考虑,先后退出农村领 域,特别是退出欠发达地区农村领域,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市场空 间。那么为什么1 9 9 6 年的改革方案以及后来的一些改革主张没能付诸实施? 其 重要原因有二:一是1 9 9 6 年的改革方案有削弱政府控制之因素,有些方面不符 合国家、政府部门的效用函数,因而没有最终转化为改革的行动。二是农村信用 社对合作成员合作激励的丧失。作为合作金融组织,对合作成员的激励主要表现 在能否获得金融服务及利润返还。1 9 5 0 年代初至2 0 世纪末,中国农户在近5 0 年的金融合作参与过程中,不仅难以获得金融服务,而且没有参与过利润分配。 三是由于国有银行商业化经营的示范、农村信用社内部集团利益的形成,农村信 用社业务发展机制和运作方式日益商业化。同时,基于几十年来农村信用社从合 作制到公有制的特殊制度变迁轨迹,其路径依赖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回归合作制的 成本是极其高昂的,无论是国家、信用社还是社员,都不可能再选择实施合作制。 第四阶段2 0 0 3 一,农村信用社成为地方政府支配金融资源的工具,正规合作 金融制度在中国陨落。 2 0 0 3 年6 月2 7 日,国务院下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国发 【2 0 0 3 】1 5 号) ,要求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 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 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 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 发挥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 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2 0 0 4 年8 月1 7 日关于 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 国办发【2 0 0 4 】6 6 号) 明确提出,农村 信用社改革,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 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 责的总体要求,围绕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扩大支农效果这一首要h 标,逐步推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融的功能设定而言,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功能设定具有同质性,即为粮棉 收购企业提供贷款,业务范围狭窄,功能退化,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 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退化成“粮食银行”。而实际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政策金融需求是不一致的。 2 、不同涉农金融丰体资金供给状况 随着商鹫懿划县乡两级法厶非魏颡裂韩蕈幂仕瑁逝鲤吲镑h 髅i 鸳第噔罐创场强哺隆名。萋钓搿靼弱衍翰讲鲋柏西铴! 县至翼j 舡鞋臣,影甍f 渐瓤虱i 也翻强嘻薹型埸雀。# l 季;一g ! 犹;澍替i x 件也明确堤出罐嘲晒i 存罐 孺吲南鬻棵捧璀影扼m 提戳闭斟霰孩。斑酆旺囊嫩深譬淄峰灌罐湍熠牟m 强 尚矧豁舐囊;钮臻菲 毋i 瞪园渗啊堪缚崾嘲蠕盈驾甚掣岖曙趔旧圳蠢d 醵稚 一 跪孕二u j 酣孤豳e 主衍酣酉矗壬i 鲕阮裙鳍“算抽改革过程中,合作制实际上是被 忽 视和抛弃了。在中国,正规的合作金融制度,在政府强制推进的制度变迁中被明 确地终结了。 与以前的历次改革不同,2 0 0 3 年启动的改革,在明晰产权的同时,中央政 府把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限下放给省政府,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各省市均毫无 例外地选择了成立省级联社( 银行类机构) 的体制。尽管建立省级联社( 银行) , 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其合理性,但是,从现有省级联社的运作来看,在乡镇农村 信用社一县级农村信用社联社一省级农村信用社联社框架下,实际上从下而上的 股权性控制异化成为了从上对下的行政性控制,县级联社失去应该有的对省级联 社机构的建立在权益基础上的控制权。这个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参与太多,农 村信用社实际上成为“地方准国有企业”。 地方政府在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支配作用被强化以后,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农 村信用社向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贷款,或是强制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有利于支 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但是,地方作用的加强和对农村信用社支 配影响力的扩大后,一是可能在农村信用社与政府之间形成一种刚性依赖,农村 信用社( 非国有产权) 依靠国家信用牛存,享受政府的隐性担保并不断获得廉价 的再贷款支持,使得国有金融产权边界以看不见方式在农村领域进一步扩张。不 但可能将我国长期存在的中央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隐性担保转移成省级政府对 农村信用社的隐性担保,农村信用社产牛了省级政府对经营失败后解救的预期, 山自i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部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 一) 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分割,农村金融资源分配严重不公 中国金融改革,是以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市场化为中心而开展的。其过程就 是通过建立各种成份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职能不同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 场,实现金融机构在数量的增长和品种上的多样化,这方面的成效是显著的。很 多城市已经形成了金融多元化的局面,有些发达地区中小城市里面很多机构都在 那里展业,f u 是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因为农业发展 银行的建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种类增加了,但其机构总量却减少了( 表1 ) 。 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新农村建设金融投入的增长,金融缺位现象异常突出。 表1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单位:个 i 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僵用社s合计 :;s 5;一s ; 5 :59 1 0 1 毒 l 二。c 毒;:。二二二5 s s 8嬲:6 : 注:酾年农村信用社的数量= 独立核笪的农村信用社数+ 信用社联台社的营业部熬 二e 。二年农村信用社数量唰商必最行一在轲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资料来张: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 9 9 ) 和c :, 整理 ( 二) 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增长滞后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状况的统计,1 9 9 9 2 0 0 5 年各 年末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一直处于5 _ 6 之间。虽然2 0 0 0 年以 来,该比重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幅度不大。从总量上看,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 增长没有与金融机构所有贷款总量同步增长,因而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剪刀差( 图 5 ) 。2 0 0 6 年1 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1 9 9 4 9 2 0 5 亿元,农业贷款1 2 1 2 5 9 3 亿元,农业贷款占比6 山尔大学硕+ 学位沦丈 _ ,_ 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一 “一,一一一 一 。 *:z : i :z j: i 五! l 埔掌! ! p* 。疆:l i :i - 一一5i ! :ti ; 茔:蛩 + 一:冀 ;:i f ;i 筹i ! j 虻l 泓l 孓:! i 私! | 5 :; ! l + :一幕? i 善:羔e t ! i : i ! 二: i : i :i 霪5 :全酝辘钩人蔑币贷耘率农韭赞教占芝变托趋势重 资料来鞭:中雹人民银行主页h 强譬避选占亚望 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 商业银行“不为”,直接减少了农村金融供给 从1 9 9 3 年起的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了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方向即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以盈利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基于这一改革取向,各 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不约而同地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欠发达 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同时逐步向城市收缩并上收贷款权限,使其基层机 构沦为“吸存机器”。作为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最重要金融机构的农业银行,在其 它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后,非f h 没能填补网点与业务上的空白,相反 也紧随其后,只是因为受限于各种因素而步伐较缓且左右为难。更为重要的是。 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利润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有效性原则 的约束下,都不愿将资金投入期限长、见效慢、风险高的农业项目。商业银行在 农村金融中的撤离与“不为”,引发了农村金融资源的“漏出”,直接导致了金融 机构对农业信贷投入的逐年减弱。据统计,1 9 9 5 2 0 0 1 年,各家金融机构对农 业的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的比例由1 1 2 7 下降到5 7 1 ,平均每年下降1 个百分点以上。 ( 二) 政策性银行“不能”,没有发挥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聚集效应 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实施“三农”资金支持,逆 市场配置资金,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的重要于段,是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有效 结合的支农方式。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对符合国家发展意图的农业政策扶持项目的 直接或间接投入,可以诱导更多的商业性、社会性资金投入,形成乘数效应,以 达到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目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发展银行从成立至今一直没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山尔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用社对农村的贷款余额就持续小于农村的存款余额( 即贷存比小于1 ) 。8 0 年代 贷存比在二分之一左右,9 0 年代在三分之二左右,1 9 9 5 年农户储蓄仅有2 2 用 于农户贷款,以致于农村存贷差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1 9 9 0 年代中期 的银行商业化改革使得各家金融机构出于成本收益考虑纷纷撤出农村市场。此后 农村里只留下了在城市里没有大本营的农村信用社。而农信社也不能完全面向农 民服务,农户从农信社获得的贷款不足其向农信社存款的三分之一,其中2 0 0 2 年为2 7 ,2 0 0 3 年为3 1 。即使按宽口径的全部农业贷款计算。占农户存款比 例也不足4 成,2 0 0 2 年为3 6 ,2 0 0 3 年为3 9 。 ( 三) 高利贷行为的解释 与国有金融和农村信用社相比,民间金融具有一些优势:一是规模普遍较小, 组织层次结构简单,运营成本较低。二是贷款人对借款人比较熟悉,很多都是乡 里乡亲,街坊邻里,信息成本低,监督成本低。关于民间借贷的调查经常会发现, 借贷多数没有担保抵押,有的甚至连书面借款合同也没有,这一方面说明农民合 同风险的意识不强,但同时也可以说明,民间借贷的监督成本低。三是利率比较 灵活,能够满足不同贷款的成本和风险补偿。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亲戚朋友之间 的人情借贷虽然很多并不支付货币利息,但考虑到通过其他方式的互相帮忙或者 其他形式的补偿,民闻借贷几乎都是要付息的,而且支付货币利息的比例会越来 越高。其次,民间借贷支付的利息尽篱普遍较高,有的还相当高,但并不能与高 利贷划等号。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完成的一项调查,被调查的 2 4 家温州企业状况反映,民间借贷月利率在6 1 5 ,折合简单年利率在 7 2 1 8 ,不一定高于银行借贷利率。与国家法定的被管制利率不同,民间 信贷以其灵活性来适应不同的贷款风险。正是由于民间借贷的这些优势( 也可能 不止这些) ,尽管也一再发牛类似大规模“倒会”风波的民间金融风险,f u 总体 而言,目前民间借贷涉及的恶性事件和风险远低于正式金融机构。这也是民间金 融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而这些优势可能正是国有金融机构所缺乏的。国有金融 机构普遍所有权不明确,规模庞大,代理层次多,上级监督下级和银行监督客户 的成本都很高,机制不灵活,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需求。 虽然民间金融表现了很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但我们显然不能完全依靠现有 的民间金融来替代正在退出的国有金融。因为,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一种非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法或半合法的地下金融来支撑其农业和农村的全面持久发展。 从以上我们对农户借贷行为、正规金融机构行为和高利贷行为的分析,可 以看出在我国广大的贫困和欠发达的农村,要想使农民获得信贷资金,但靠正规 金融机构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只有依靠广大的农民,利用他们的“圈层结构” 观念组建一些新型的金融合作机构,规范民间的非正规金融机构才是农村金融的 一条理性选择之路。 第五部分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发展情况 世界各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模式大体都由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商业性 金融构成,一般来说,商业性金融对农村存在普遍的信贷歧视。政策性金融机构 虽然可以为农村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缺乏农村经济体系内牛金融制度的 支持,其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覆盖面狭窄( 只能限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 目的融资) 、所以政策性金融只能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外部融资来源有限推动农 村金融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核心,在农村金融市场具有 比较优势,因为合作金融机构的资金对于其会员来说,相当于自有资金,融资成 本较低,使用比较灵活,道德风险也比较小,对于解决农村资金比较缺乏、资金 收益率较低条件下的融资有很好的效果。但农村合作金融在发展初期受到资金约 束,难以作大,如果其发展壮大起来以后又会出现商业化倾向、运作不规范和官 僚主义等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各国政府都根据本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本 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状况制定了适合本国的合作金融发展模式。从政府对合作 金融市场初期发展的介入和扶持、政府退出的程度以及监管模式上看,美国是支 持发展政府退出外部监管模式、法国是支持发展介入的半官半农的国家直接 调控模式、德国市场内生发展一政府不介入- 夕 部依托性监管和行业自律模式、日 本的官办政府经济指导步 部保险制度模式以及印度的国家强力干涉政策化模 式本文就将国家对农村合作金融从初期发展的介入和扶持、政府退出的程度以 3 l 山尔大学硕十学何沦文 及监管模式三个方面研究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和印度五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推 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 二、典型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 ( 一) 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发展模式 美国农业高度发达、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条是通过各种 方式为农业提供了大量资金,保证了农业现代化的资金需要。2 0 世纪2 0 3 0 年代, 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美国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建立了具有政策性的农村信贷体 系,它由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银行为主构成,至今仍在美国 农村信贷中发挥作用。这些机构后来根据新的法律归还了政府资本,改由其会员 机构所有,成为民间合作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 发展,美国采取了不同于商业银行的箭理模式,专门设立了比较健全的农村合作 金融符理体系,包括监管机构、行业自律协会、资金融通清算中心和互助保险集 团,这四种机构及其附属机构各自独立、职能各异、但目标一致,形成共同的以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服务体系。 ( 二) 法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发展模式 法国是西欧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早 在1 9 世纪,法国政府就颁布土地银行法,着丁建立农业信贷机构,以融通农 业资金,支持农业的发展。1 8 9 4 年,法国通过法令建立了一批农业信贷瓦助地 方银行,帮助支持农民自发成立的信用合作社开展活动。由于地方银行在规模、 资金上难以满足需要,1 8 9 9 年法国又通过法令建立了农业信贷地区银行,作为 基层地方银行的联合组织,协调有关地方银行的业务活动。1 9 2 0 年,依据法令 成立专门管理地方银行和地区银行的国家农业信贷管理局,1 9 2 6 年政府将这个 行政机构改建为经济组织一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同时,将合作性质的地区农业信 贷互助银行、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分别作为其省级机关和基层信贷组织,形成 了全国性的农村信贷体系。 总体来看,法国农村金融组织模式是典型的半宫半民式体制模式,根据百助 主义和权力分散原则,其体系由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地区( 省) 农业信贷可i 助 银行和中央农业信贷银行( 法国国家农业信贷银行总行) 三个层次组成。是在政府 的支持下,在民间信用合作组织摹础上由下而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地方农业信贷 山尔大学硕十学竹论文 互助银行是基层组织,也是合作性质体现最集中的环节,由个人成员和集体成员 入股组成,下设服务网络营业所;地区( 省) 农业信贷瓦助银行是全省农业信贷互 助银行的法人代表,由若干地方农业信贷瓦动银行组成,在人、财、物等方面有 较大的自主权:中央农业信贷银行是会计独立的官方金融机构,是法国农业信贷 银行的法人总代表,也是全国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最高管理机关。该行实行中央 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实行两级核算,总行为一级,省级及下属共 同为一级。总行与省行的对接点,是官办与民办信贷互助银行的结合部,地方和 省级银行都是群众性的合作组织。1 9 4 5 年由省级农业信贷瓦助银行组成的全国 农业信贷联合会,与总行不存在隶属关系,不从事任何银行和金融活动,而是作 为省级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在国家一级的代表,参与决定农业信贷政策。 ( 三) 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发展模式及分析 德国是世界最早建立农村金融制度的国家,其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己达2 0 0 多年历史。德国是欧洲农业信用合作的发源地,因此德国农村金融是以合作金融 为主体。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德国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合作银行体系,共分三 个层次,各层机构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第一层次为基层合作银行,全国共有2 5 0 0 家,直接从事信用合作业务;第二层次为三家地区性合作银行,即g z b 银行、s g z 银行和w s z 银行;第三层次是全国合作金融组织的中央协调机关一德意志中央 合作银行。具体而言,德国合作银行管理体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 自下而上逐 级入股、自上而下服务的合作银行体系。( 2 ) 依托联邦中央银行和行业审计的监 管体制。( 3 ) 信用合作与其他合作社相互融合的行业自律体系。德国合作银行体 系组织体系完整,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上级机构为下级机构提供服务、基层合作 银行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原则;各级机构均有健全的民主管理组织和严格的符理制 度,决策较为民主、科学;具有严密的审计监督系统和风险防范与保护系统,能 够保证合作银行在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具有健全的资金融通和资金清算系 统,保证了合作银行体系资金的流动性和效益性:行业自律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 四) 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发展模式及分析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依附于农业协同组合体系,是农协的一个予系统,同 时又是具有独立融资功能的金融部门,其由三个层次组成:基层农协的信用组织, 都、道、府、县的信用联合会,中央的中央农林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基层和 山尔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金积累逐渐增加,继续从外部注入资金的成本太高, 而依靠合作金融机构内部资金为其会员融资则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和道德风险 较小的比较优势。为了发挥合作金融机构为农村会员融资的比较优势,政府又适 时退出了合作金融。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以后必然面临着运作不规 范、商业化倾向以及官僚丰义等等问题带来的风险,美国建立了比较专业的不同 于商业银行监符模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服务体系,既保证了农村合作金融避免 政策化从而丧失其比较优势,又从外部保障了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体系的特点:该体系具有半官半民、上官下民、官办为主 的组织特征,地方农业信贷瓦助银行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合作金融特征,有充分的 自丰权:中央农业信贷银行对地区( 省) 和地方农业信贷瓦助银行有很强的控制权; 地区( 省) 农业信贷互助银行为半官办,有权自丰决定业务经营、人员选配、机构 设置、利率调整等。从法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历史上看,法国经历了政府支持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自发发展阶段,组织协调地方合作金融组织的阶段,国家对 其宏观调控和管理阶段和合作金融逐步商业化的阶段,f h 政府在农村合作信贷机 构发展中始终没有完全退出,这是和美国不同的一点。相比之下,美国奉行市场 - 监管模式,政府完全退出,让合作金融组织市场化运作,自毛运营,自负盈亏, 从外部加以监符;而法国的农村金融模式就是政府始终直接锋理着农村合作金融 系统,以直接管理和调控代替了外部监管,虽然管理成本很低,外部过多的干涉 会影响合作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灵活性以及资金使用决策的正确性;另外法国的 国家合作金融机构可以为地区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大量的长期贷款,这种政策性的 优势是美国的合作金融无法比拟的,但这也从在一个增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道德 风险和官僚作风的问题。 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在组织结构上类似于法国的三层次结构,但是本质 上却存在差别,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是从基层的信用合作组织逐步向上入股 组成更大的合作金融机构,然后延伸到了国家一级,也就是全国性的合作金融协 调机关? 德意志中央合作银行,区别就在于德意志中央合作银行是由地区合作银 行入股形成的合作金融机构,不受中央机关的制约和领导;而法国国家信贷管理 银行则是独立核算的官办金融机构,它由法国农业部和财政部双头领导,1 9 4 5 年由省级农业信贷瓦助银行组成的全国农业信贷联合会,与总行不存在隶属关 山东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系,不从事任何银行和金融活动,而是作为省级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在国家一级的 代表,参与决定农业信贷政策。相比之下,德国政府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控 制力较低,对于农村金融的干预也会较少,美国也是同样的情况,这和德国美国 同属于超级工业大国而法国还是农业大国有很强的关系。从独立性的意义上来 说,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更类似于美国,德意志中央合作银行和美国的二大 合作金融机构部属于经济独立机构,不再受更高一级的中央政治机关领导,而都 是通过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来规范合作金融的发展。德国的监管模式较之美国模式 的特点在于德国是依托联邦中央银行和行业审计的监管体制加上行业自律组织 来约束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没有像美国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这样成本虽小, 但是较之于美国的专业监管来说,专业水平就会降低。从协调程度上来说,德意 志中央合作银行统一协调全国的合作金融机构,协调能力较之于美国的三足鼎立 就更为有效。 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就如同其金融制度一样,都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 持,具有很强的官办色彩,组织体系和运作上和法国模式比较相似,但是日本的 信用联合会又分了农、林、渔三种不同的行业,可以较好的保持各个农业部门的 资金供需平衡,对于各自产业的金融扶持上能够起到更有力的作用;同时日本的 合作金融体系尽力兼顾会员的利益,使得合作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比较稳固;更 为重要的是日本的合作金融制度的安全性,得到农村信用保险制度、临时性资金 调剂的相互援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和农业信用保证保险制 度( 贷款担保制度) 等的多重保护,合作金融的风险大大降低。 印度是发展中农业大国,国家对于农业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对合作金 融机构的干涉使其政策性比较强,使得合作金融机构几乎蜕变为政策性金融机 构,合作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这和印度的农业发展还在初级阶段,农 业积累很少,无力突破农村合作金融的资金瓶颈有关。但是印度通过从外部向合 作金融机构注入资金,在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瓶颈,提高农业发展效率和资金收益 率上具有很重要的的意义。印度的商业银行发放农业贷款能够如此积极,与国家 对农业融资的大力扶持有很强的关系,在一个贫困的农业大国,国家政策性投资 非但没有挤出私人投资,反而促进了私人投资,这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特殊情形。 但是要看到,对于合作金融过于强烈的政策干涉可能会损害合作会员的合作积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第六部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建议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问题,应该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进行农村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多予少取;二是建立适应农村需求的微观机制 灵活的金融组织,这一点是国有金融机构需要从民间金融身上借鉴的,t 廿建立的 金融组织不应该局限于国有金融;三是深入研究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问题,从政策 和制度上帮助金融机构降低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我们应该引导 和鼓励丽不是强迫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户服务。 一、是进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多予少取 首先要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 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要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中央和县级以上地 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 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其次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清理各种乱收费 项目。再次要改革农村行政篱理体制,多给农民一些自主权利,把村民自治落到 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多予少取,富裕农民,进而搞活农村经济,增强农 民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变弱势群体现状,推动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 二、构造新的微观组织和机制 ( 一)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培育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 1 、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商业性资金融通功能,重点满足农村内部农业产业 化经营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国家应主要通过税收工具等对农业银行的运行过程 进行导向,引导其将在农村吸收的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农业,承担发放有一定规 模的农业商业性贷款的任务。 2 、农业发展银行应逐步向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转变,主要满足不能通过竞争 性金融活动而获得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一是针对贫闲农户的扶贫资金需求,二 是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需求,如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 进农业科技推广,保护农村牛态环境等。从方向上看,农业发展银行应当丰要发 山东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挥政策性金融功能,承担发放农村政策性贷款的任务。 3 、农村信用社应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改造为地方性农村股份合 作银行。同样主要发挥商业性金融功能,t u 其融资对象应与农业银行有所区别, 丰要通过满足农村内部中小企业和经营大户的资金需求来争取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空间,与农业银行形成瓦补关系。应通过立法方式,规定农村信用社必须保证 从农村吸收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有效遏制农村资金外流规模。 ( 二) 全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快速成长 在中国现实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基本主体仍然是数量众多的小规模农户,其 短期、小额的资金需求是日益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 的。相对而言,小规模农村合作金融在向小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显著的比 较优势。其一般以乡村为边界,农户相互熟悉,信任度较高,借贷风险较小。因 此,全面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有效改善 农户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的状况,同时通过良性竞争的发展,打破农村信用社高度 垄断的地位,促使其提高效率,应当是当前推进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过程中一 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必须强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变农民在农村金融资 源获取上的不利地位提供制度支持,让农民依靠这一制度创新形式分享农村金融 发展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农民是发展合作金融组织的最大受益者,毫无疑问也 应当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