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PPTPPT课件.ppt_第1页
食物中毒PPTPPT课件.ppt_第2页
食物中毒PPTPPT课件.ppt_第3页
食物中毒PPTPPT课件.ppt_第4页
食物中毒PPT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1,教学目标,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分类、调查处理方法熟悉:常见媒介食品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了解:其他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2,主要内容,一、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与分类二、常见的食物中毒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3,烧鸡引发的食物中毒,4,一、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与分类,(一)食物中毒的定义(二)食物中毒的特征(三)食物中毒的分类,5,(一)食物中毒定义,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6,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伤寒、痢疾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慢性毒害(致癌、致畸、致突变),思考题:以下疾病是否属于食物中毒?,7,(二)食物中毒的特征,潜伏期短,发病突然,呈暴发性。中毒患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为主。,8,(二)食物中毒的特征,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未吃者不发病。从中毒食物和中毒患者的生物样品中能检出与引起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9,(二)食物中毒的特征,患者对健康人无传染性,停止食用有毒食物,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发病人数,时间,10,(三)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3、有毒动植物中毒4、化学性食物中毒,11,细菌性中毒食品,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二、常见的食物中毒,12,真菌性中毒食品,赤霉病麦,黄曲霉毒素,二、常见的食物中毒,13,动物性中毒食品,河豚鱼胆和血中含有致死性河豚毒素,二、常见的食物中毒,14,植物性中毒食品,毒蘑菇中含有致命的有毒物质,发芽马铃薯芽眼处产生的龙葵素,二、常见的食物中毒,15,未烧熟煮熟的刀豆(扁豆)可引起食物中毒,二、常见的食物中毒,16,化学性中毒食品,带瘦肉精的猪肉,二、常见的食物中毒,17,(一)细菌性食物中毒,1、概述2、沙门菌属食物中毒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4、肉毒梭菌食物中毒5、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处理,18,1、概述,特点: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季,19,1、概述,感染型发病机理毒素型混合型,20,1、概述,病原菌随食物进入肠道,大量繁殖,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侵入固有层,通过淋巴组织进入血循环,病原菌死亡,释放大量内毒素,菌血症,感染型,充血、水肿、渗出、白细胞浸润,体温升高,21,1、概述,病原菌污染食物,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作用于小肠黏膜,水钠潴留、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毒素型,22,2、沙门菌属食物中毒,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表现,23,1)病原,沙门氏菌属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7,在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和冰水中生存12个月在冰冻土壤中可过冬在含盐12%19%的咸肉中可存活75天在100时立即死亡70经5分钟,60经1小时可被杀死水经氯化消毒5分钟可杀灭沙门氏菌属不分解蛋白质,污染食品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易被忽视。,24,2)流行特点,全年皆可发生,多见于夏秋季。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肉类(特别是病死畜禽肉)、蛋类、家禽水产类和乳类。,25,2)流行特点,污染肉类食物的途径:生前感染宰后污染,26,3)临床表现,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病型,27,3)临床表现,胃肠炎型的表现:潜伏期一般12小时36小时。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有恶臭,带脓血和黏液。多数患者体温可达38以上,重者有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病程3天7天,一般预后良好。,28,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表现,29,1)病原,为分布极广的一种近海细菌;在含盐3%4%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为旺盛,无盐时不生长,但含盐12%以上也不易繁殖;最适温度为3037;5610分钟,或901分钟可被杀灭;对醋酸敏感,1%食醋处理5分钟即可灭活。,30,1)病原,大多数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能使人或家兔的红细胞发生溶血,使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溶血带,称为神奈川试验阳性。,31,多发生于沿海地区高峰期为8月9月,主要与海产品消费有关经常暴露于该菌者,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新来沿海地区的人如进食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发病率往往高于本地居民,2)流行特点,32,污染来源:主要是海产品引起中毒,如鱼、虾、蟹、贝类等受到该菌污染的肉类及咸菜沿海居民带菌率较高,也可发生带菌者传播,2)流行特点,33,3)临床表现,潜伏期11小时18小时胃肠道反应为主,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病人可能发烧,温度在3840。重者出现脱水、虚脱、血压下降病程一般34天,预后良好,34,4、肉毒梭菌食物中毒,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表现,35,1)病原,该菌具有芽胞,在缺氧条件下和含水分较多的中性或弱碱性的食品上适合生长,并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一种急性毒物,毒性比KCN强1万倍,对人的致死剂量约为0.1g,36,1)病原,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胞对热抵抗力强干热1805-10分钟、湿热1005小时或高压蒸汽12130分钟才能将其杀死肉毒毒素不耐热80经30分钟或100经10-20分钟即可完全破坏,37,2)流行特点,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大部分发生在35月,12月也有发生,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我国为植物食品引起,其中大部分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豉、豆酱、臭豆腐欧洲肉毒中毒主要为火腿、腊肠及其它肉类制品美国主要为家庭自制的水果、蔬菜罐头日本主要因鱼、鱼籽制品引起中毒,38,2)流行特点,食用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是造成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39,3)临床表现,潜伏期:1248小时(3小时15天)前驱症状:乏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走路不稳主要临床症状:对称性颅脑神经受损(运动神经麻痹)头晕无力眼肌麻痹张口、伸舌困难吞咽困难呼吸麻痹病程:410天,一般无后遗症,病死率10%40%左右,40,5、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表现,41,1)病原,埃希菌属俗称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发酵乳糖及多种糖类,产酸产气该菌属在自然界中生命力很强,能在土壤、水中存活数月。加热6015-20min即可被杀灭,42,1)病原,大肠埃希菌的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被膜(K)抗原K抗原又分为A、B、L三类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主要有O157:H7、O111:B4、O55:B5和O26:B6等大肠埃希菌O157:H7被认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43,2)流行特点,多在夏、秋季节高发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中毒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重者最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组。,44,3)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型急性菌痢型出血性肠炎型,45,3)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一般为1015h,短者6h,主要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腹泻、上腹痛和呕吐。粪便呈水样或米汤样,每日4次5次。部分患者腹痛较为剧烈,可呈绞痛。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乃致循环衰竭,发热,3840,病程3天5天。,46,3)临床表现,急性菌痢型:潜伏期4872h,主要由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表现为血便、脓便,里急后重、腹痛。部分病人有呕吐、发热,3840,可持续3天4天,病程1周2周。,47,3)临床表现,出血性肠炎型:潜伏期34天。主要由O157:H7引起,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痛、腹泻,先水样便后血便,甚至全为血水。可有低热或不发热、呕吐。重者可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等。老人、儿童多见。病程10天左右,病死率为35。,48,主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鉴别要点(一),49,主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鉴别要点(二),50,食物中毒的预防防止污染防止病原体繁殖及毒素的形成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51,防止污染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做好畜禽宰前、宰后的卫生检验,防止已感染沙门氏菌属的病肉进入市场防止食品容器在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化脓性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在治愈前不应参加接触食品的工作患乳腺炎的牛所产的奶,应禁止销售,、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52,防止病原体繁殖及毒素的形成食品应低温保存,或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食品中盐量达到10%,也可控制细菌繁殖及毒素形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53,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对可疑食品进行彻底加热是杀灭细菌、破坏毒素、预防中毒的可靠措施为了彻底杀灭动物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应使肉块深部温度至少达到80,并持续12min要求肉块重量不超过2公斤,厚度不超过8厘米,持续煮沸3h;蛋类煮沸810min,、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54,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海产品蒸煮时需10030min,防止半生不熟,外熟内生对凉拌的海产品要置食醋内浸泡或在沸水中漂烫以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对可能形成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品必须加热到100并持续2h以上方可食用肉毒梭菌毒素不耐热,对可疑食品应作加热处理,100持续1020min可破坏各型毒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5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食物中毒的处理包括:排出毒物:可用催吐、洗胃的方法促使毒物排出。对肉毒中毒的早期患者可用清水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纠正酸中毒,抢救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的中毒患者。,5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食物中毒的处理:特殊治疗: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对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中毒,一般不用抗生素,以补液、调节饮食为主。肉毒中毒患者应尽早使用多价抗毒血清。,57,(二)有毒动植物中毒,1、概述2、河豚鱼中毒3、毒蕈中毒,58,1、概述,有以下三种情况:某些动植物在外形上与可食的食品相似,但含有天然毒素,如:河豚鱼中毒某些动植物食品由于加工处理不当,没有去除或破坏有毒成分,如:苦杏仁、未煮熟的豆浆保存不当产生毒素,如:发芽的马铃薯,59,1、概述,有毒动植物中毒一般发病快、无发热等感染症状,按中毒食物的性质有较明显的特征性症状,通过进食史的调查和食物形态学的鉴定较易查明中毒原因。,60,2、河豚鱼中毒,1)有毒成分2)流行特点3)临床表现4)预防措施,61,1)有毒成分,河豚毒素分布在皮肤、内脏及血液中,其中以卵巢、肝脏中含量最高。新鲜洗净的鱼肉一般不含毒素,但鱼死后较久,毒液及内脏的毒素可渗入肌肉组织中。有的河豚品种鱼肉也具毒性。,本草纲目中“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62,1)有毒成分,河豚毒素稳定,加热至100(煮沸)10分钟不被破坏,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不易被一般物理性处理方法如日晒、盐腌所破坏pH7时可被破坏,63,中毒机制,河豚毒素(口腔粘膜、胃肠道吸收),阻断神经肌肉间传导,神经末稍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感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严重患者于发病后30分钟内死亡),抑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神经麻痹。,64,2)流行特点,河豚鱼中毒多发生于春季。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最强,67月产卵后,卵巢萎缩,毒性减弱。,65,3)临床表现,河豚鱼中毒的特点为发病急速并剧烈,潜伏期10min3h。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知觉麻痹,后发展至四肢肌肉麻痹、瘫痪,逐渐失去运动能力以致呈瘫痪状态。心血管系统出现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66,4)预防措施,一般认为,若由鱼类引起的,从唇、舌、咽喉开始到肢体末端的进展性麻痹,即应考虑到河豚鱼中毒。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剂,对患者应尽快排出毒物和给予对症处理。一旦发生,必须迅速进行抢救。以催吐、洗胃和导泻为主,可用2%碳酸氢钠中和胃内毒素。,67,4)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河豚鱼集中加工处理,禁止零售新鲜河豚鱼应先去除头、充分放血,去除内脏、皮后,肌肉经反复冲洗,加2%NaHCO3处理24小时,经鉴定合格后方准出售。同时应大力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河豚鱼、了解河豚鱼有毒,提高对河豚鱼危害性的认识,以防误食中毒的发生。,68,3、毒蕈中毒,1)有毒成分2)流行特点3)临床表现4)预防措施,69,1)有毒成分,毒蕈的毒性主要是由其含有的毒素所致,一种毒蕈可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分布于几种毒蕈中,毒蕈毒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引起复杂的临床表现。,70,2)流行特点,多发生于夏秋季采蘑菇的季节,菌盖,菌褶,菌柄,菌托,71,3)临床表现,根据毒蕈毒素成分、中毒症状可分为五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光过敏性皮炎,72,3)临床表现,胃肠炎型潜伏期10min6h主要症状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经过适当对症处理可迅速恢复,病程2天3天,预后好毒性成分可能是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73,3)临床表现,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引起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缓脉等;重者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此型中毒用阿托品类药物及时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病程短,1d-2d可恢复,无后遗症。,74,3)临床表现,溶血型潜伏期为6h-12h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其毒性成分是鹿蕈素、马鞍蕈毒等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很快控制病情。,75,3)临床表现,脏器损害型依病情发展可分为6期,依次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及恢复期。,76,3)临床表现,脏器损害型病人在发病后2d3d出现肝、肾、脑、心脏等内脏损害。以肝损害最严重,可出现肝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出现肝坏死、肝昏迷。侵犯肾脏时可出现少尿、无尿或血尿,出现尿毒症、肾功能衰竭。该型中毒症状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临床上可用二巯基丁二酸钠或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毒,并采用血液透析法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素。,77,3)临床表现,光过敏性皮炎可因误食胶陀螺(猪嘴蘑)引起患者身体暴露部位,出现肿胀、疼痛。,78,79,4)预防措施,如色泽鲜艳,菌盖上长疣子,不生蛆、不被虫咬,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坏后容易变色或流乳状汁液的是毒蕈。最根本的方法是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毫无识别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80,(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受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发病急、潜伏期短,多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病,病情与中毒化学物剂量有明显的关系,临床表现因毒物性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也无特异的中毒食物。,81,(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有: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被误认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82,(三)化学性食物中毒,1、亚硝酸盐中毒2、砷化物中毒(自学)3、甲醇中毒(自学)4、毒鼠强中毒(自学),83,1、亚硝酸盐中毒,1)中毒原因2)中毒机制3)临床表现4)预防措施,84,1)中毒原因,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条件及某些微生物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可转变为亚硝酸盐随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如:腌制不充分的咸菜,存放过久的蔬菜,亚硝酸盐会增高。加工咸肉、腊肠、火腿等食品时,有时为了使肉色鲜红而加入亚硝酸盐,如用量过多,也可造成中毒。,85,2)中毒机制,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血红蛋白中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发绀。摄入0.30.5g可引起中毒,3g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