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ppt_第1页
种群的特征.ppt_第2页
种群的特征.ppt_第3页
种群的特征.ppt_第4页
种群的特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要点:、一定的空间、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3世界上的全部鸟4一个岛上的全部绵羊,一、种群的概念,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单位面积内种群个体数量有关,情况一,20头;分布在100平方千米的戈壁。,20头;分布在50平方千米的戈壁。,野骆驼种群甲;,野骆驼种群乙;,预测:一年后两种群的数量还会一样吗?,结论:,一、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很低,1、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有差异,2、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种群密度的特点,1)直接计数法:分布范围小、(总数调查)体较大的种群,2)取样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植物及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五点取样法:,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等距取样法,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N(46889)57只hm2,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a、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是校园草坪某种双子叶植物(如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制定计划:课本61页c、实施计划:课本61页d、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e、结果记录:,f、计算公式: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和/样方数,思考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确保所选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使所取样方更接近真实值,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会,样方越多,误差越小,结果越接近真实值,1.下列动物调查研究中,不可用样方法获得种群密度的是()A.某种昆虫卵的密度B.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密度C.某地区蚯蚓的密度D.某地田鼠的密度,2.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能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A.蒲公英B.马尾松C.蚯蚓D.野兔,D,D,课堂练习,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N:M=n:m,1、取样标记2、放回后充分混合3、再取样4、计数,标志重捕法,第1次,第2次,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成立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大,相等,注意: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1、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请计算,该地麻雀大约有()A、2000只B、400只C、200只D、500只,B,课堂练习,2、在一片约27公顷(h)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记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h)约为()A、82531B、1255C、29011D、1656,D,3、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记后放回自然界,数日后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没有标记的有6只,则此地区黄鹂种群个体数大约有()A、20只B、15只C、75只D、45只,A,4、(上海)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a=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工捕获b=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c=10只,请回答下问:(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大约有()只A.30只B.32只C.64只D.96只,D,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所有的样方只能是1平方米,C,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例如:年,我国平均每万人中出生个孩子,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例如,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只,一年后有只死亡,猴的死亡率为.,二、出生率和死亡率,(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3)类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相对稳定出生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相对稳定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降低(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老年(丧失生殖能力),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年龄的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老年,成年,幼年,种群密度越来越大,老年,成年,幼年,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老年,成年,幼年,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种群密度越来越小,增长时期,稳定时期,衰退时期,时间,种群数量,年龄组成,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例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老年中年幼年,ABC,(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所示类型。(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所示类型。,A,C,A,性别比例:,概念: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雌雄相当:,雌多于雄:,雄多于雌:,类型,如高等动物人等,如人工控制的种群鸡、羊等,如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蜜蜂等,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注意:此处指有生殖能力的个体,(1)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2)雌多雄少型: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象海豹群体,如家蚁,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3)雌少雄多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五、种群的空间特征,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主要依据。,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影响变动,预测方向,决定大小,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一块农田里的所有东亚飞蝗C.一片森林中的鸟D.一条河中的草履虫,巩固练习,B,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目前的年龄组成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A越来越大B相对稳定C越来越小D绝对不变,A,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其目的主要是()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A,4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竞争,D,5、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46B.25C.12D.100,D,6、关于种群空间分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稻田中的水稻是均匀分布的B草原上的狗尾草是随机分布的C大雁南飞是集群分布的D金丝猴在森林里垂直分层【解析】金丝猴属于一个种群,在森林里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答案】D,7、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的,A密度,B性别比例,C年龄组成,D个体数量,【解析】利用性引诱剂可以干扰害虫的交尾,从而破坏该害虫的性别比例。【答案】B,8、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1)此图表示_型的种群。(2)该种群中_个体多,_个体少。(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政策。,增长,幼年的,年老的,不断增长,计划生育,练习P63-64基础题1.约386条。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3.B。拓展题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