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能源管理手册.doc_第1页
XX公司能源管理手册.doc_第2页
XX公司能源管理手册.doc_第3页
XX公司能源管理手册.doc_第4页
XX公司能源管理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有限公司能源管理手册(依据GB/T23331-2009标准编制)编号:HHH/ES-2011版号: A/0分 发 号: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1.09.01 实施日期:2011.09.01四川*有限公司 发布能源管理手册编写、审核与批准 参与编写人员(排名不分次序):审批:批准: 目 录0.1 管理手册编写与管理50.2 公司简介 60.3 发布令70.4 任命书80.5 能源管理方针、目标与指标 91 范围 1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3 术语和定义 11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114.1 总要求 114.2 管理职责 114.2.1 管理承诺 4.2.2 能源方针 4.2.3 职责和权限 4.3 策划 4.3.1 能源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控制程序4.3.2 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4.3.3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控制程序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 4.3.5 能源管理方案 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 4.4.2 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制程序4.4.3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4.4.4 文件控制程序 4.4.5 记录控制程序 4.4.6 运行控制 4.4.6.1 总则 4.4.6.2 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程序4.4.6.3 耗能设备及其配置控制程序4.4.6.4 能源采购控制程序 4.4.6.5 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用能控制程序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4.5 检查与纠正 4.5.1 监视、测量与评价 4.5.1.1 能源管理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4.5.1.2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4.5.2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5.3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4.6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0.1 能源管理手册编写与管理1 手册编写本能源管理手册是经公司最高管理者授权,由管理者代表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依据GB/T23331-2009标准,结合公司能源管理活动的实际编写而成的。2 手册批准2.1 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和审核。2.2 管理手册由总经理批准后颁布实施2.3 管理手册由质管部负责管理并解释。3 手册的发放与保管3.1 管理手册分受控版本和非受控版本。“受控版本”须经总经理批准后,质管部负责发放和跟踪;对非受控版本不作跟踪。3.2 内部使用的管理手册应为现行有效版本,由质管部按照管理手册的使用范围发放。3.3 提交认证机构的管理手册为受控文件,其管理、修改、换版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确保认证机构可以获得文件的适用版本。作为对外宣传或其他用途提供给顾客、相关方的管理手册为非受控版本,不加盖受控印章或只为复印形式、作非受控标识,不对或不能对其修改、使用、作废进行控制。3.4 管理手册受控版本的持有者必须妥善保管,不得复制、涂改和遗失;未经质管部许可不得外借;工作调动时,将管理手册交回分发部门或移交给接任人。4 管理手册的更改4.1 更改应按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手续。4.2 更改的内容应及时传达到有关人员,并确保使用人得到有效版本。5 管理手册的改版5.1 本管理手册如经多次更改,影响使用,或者体系实施中遇到产品工艺、法律法规、执行标准、组织机构等方面有较大变更时,更换新版本。5.2 更换版本需经总经理批准,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0.2 公司简介0.3 发布令公司能源管理手册,是依据GB/T 23331-2009标准的规定和要求而制定的。它阐述了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所涵盖的基本要素,对内是实施能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外是证实公司管理体系符合GB/T 23331-2009标准要求的证据。本手册是公司进行能源管理活动应长期遵守的纲领性文件和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也是对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本手册适用于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所有部门和员工自本手册实施之日起,都必须严格执行手册的各项规定。本能源管理手册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本能源管理手册的发放、修改和组织实施,授权公司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最高管理者: 2011年9月1日0.4 任命书兹任命 先生为本组织管理者代表,代表本人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其职责包括:1、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3、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4、就能源管理的有关事宜对外联络;5、主持内审,策划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 2011年8月10日0.5 能源管理方针、目标与指标1能源管理方针2能源目标、指标1 范围 1.1 目的本公司依据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和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结合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实际编制能源管理手册。本手册为本公司识别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指南,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2 适用适用于本公司AA、BB、CC的生产及相关服务过程和场所的能源管理活动,并通过以下方式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标准:a)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b)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c) 寻求公司的相关方对其符合性的确认;d)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手册的引用而成为本手册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手册。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484-1993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15316-1994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17166-1997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T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5)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dt ISO14001:2004)3 术语和定义3.1采用GB/T19000-2008、GB/T24001-2004标准的术语。3.2专业技术术语采用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的定义。3.3能源术语采用GB/T23331-2009标准术语。3.4 本手册中采用的缩写,为了统一理解,规定如下: a)本公司、公司四川*有限公司; b)本手册、手册四川*有限公司能源管理手册。c)各部门包括公司职能部门和三个分厂。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4.1.1 本公司按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确保降低能耗和提供能源的有效利用。能源管理体系:a)覆盖公司现有产品和服务中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b)系统地整合与能源消耗有关的制度、措施和方法;c)建立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开展能耗监视、测量和分析;d具有产品和服务中节能技术和管理机制;e)具有识别持续改进机会并实施改进的机制。4.1.2 确定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见1.2)。4.1.3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有些要求包含在其他管理体系中,如质量、装备管理体系。4.2 管理职责4.2.1 管理承诺公司总经理对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作出承诺,并通过下列活动提供证据:a)向公司员工传达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c)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d)确保优先使用能够降低能源消耗的产品(包括原材料、设备设施及服务);e)规定能源管理绩效的测量方法,以确定是否达到了所策划的能源目标;f)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g)进行管理评审。4.2.2 能源方针总经理制定本公司的能源方针(见0.5章节),并在其能源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确保:a)适合于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b)方针的内容包含:1)对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持续改进的承诺;2)对遵守能源管理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3)提供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框架;c)方针的管理包括:1)形成文件;2)传达到全体员工并得到沟通和理解;3)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4)对外部是公开的,以便接受外部的监督。4.2.3职责和权限总经理对各级领导及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一)总经理a)主持制定能源方针;b)任命管理者代表;c)保证为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d)主持管理评审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二)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应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c)提出改进建议;d)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三)办公室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b)开展法律法规、岗位技能的培训,提供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岗位的专业能力。(四)生产部(能源主管部门)a)识别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评价公司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b)负责执行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管理,监督能流管理方案的实施;c)开展能源目标、指标的考核;d)负责能源计量设备配置和计量活动; e)识别所需的体系文件(含外来文件),组织开展能源管理制度、作业文件的编写、修订、评审和更新;f)负责能源管理活动的运行控制与应急响应;g)负责公司节能技术、方案的实施,开展节能量计算和考核;h)负责能源绩效、能量平衡、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和评价;i)负责监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五)装备部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b)负责设备、设施配置与设备运行的控制;c)开展设备节能活动,监测设备耗能指标;d)协助开展应急准备和响应。(六)供销处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b)负责能源采购控制;c)必要时,就本公司的相关能源因素保持与相关方的联系。(七)运输部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b)负责车辆耗油的监测。(八)质管部(体系归口部门)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b)负责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保存、借阅、销毁等受控管理;c)负责计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d)策划并开展体系内部审核活动。(九)财务部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b)为能源管理方案或其他用节活动提供资金保障;c)负责从财务角度开展能源绩效的监视和测量,评价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率。(十)分厂(包括焦化厂、BB厂、发电站)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b)确保本厂能源目标、指标的完成;c)负责本厂设备、设备配置与设备运行的控制;d)负责本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能源控制;e)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准备和响应;f)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和测重。4.3 策划4.3.1 能源因素识别、评价、更新控制程序 编号:HHH/CX431-2011 版号:A/01、目的对公司产品、设备、活动及服务过程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到这其中需要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2、适用范围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产品、设备、活动及服务,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对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3、职责3.1各部门对其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和更新。3.2生产部组织开展对能源因素的评价,编制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3.2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4、程序4.1能源因素的识别4.1.1各部门对职能范围内场所、设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对能源耗用产生影响的能源因素进行全面、充分的识别。这应包括公司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4.1.2在识别能源因素时,需要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的能源因素。4.1.3采用能源流程图、工艺流程图、产品生命周期、能量平衡、计量统计分析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涉及到的所有能源因素进行调查,识别出与以下因素有关的能源因素。a)能源消耗、损耗;b)热量、冷量的传导散失;c)能源(或其载体)、耗能工质的跑、冒、滴、滴;d)未利用的余能(余热、余压等);e)采购产品中的能源因素。4.1.4通过.识别,各部门编制能源因素识别清单,报送生产部。4.1.5生产部对各部门识别能源因素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全部能源因素。4.2 能源因素的评价4.2.1生产部集中开展对能源因素的评价,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在确定能源因素的评价准则时,至少应考虑到:a)与法律法规及能耗标准的符合程度;b)能源因素影响的严重程度;c)能源因素影响的概率和持续的时间;d)改变能源因素、能源影响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e)相关方(如:政府)关注的问题;f)其他认为属于重要能源影响的问题。4.2.2公司采用是非判断法和综合评分法评价能源因素,识别其中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4.2.2.1 是非判断法。以下情形的能源因素直接判定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a) 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b) 虽不违法,但地方政府高度关注或有强制要求的;c) 受主管部门处罚或相关方投诉的;d) 能耗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e) 单台设备或装置的功率超过设定数值的;f) 可回收的余热、余压而又未利用的;g) 单位产品能源、资源消耗超过设计值或同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的。4.2.2.2综合评分法。根据以下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分。A)能源消耗严重程度A:等 级评 分消耗总量低1消耗总量中等10消耗总量高20B)能源消耗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B:等 级评 分低环境敏感度1中等环境敏感度5高度环境敏感度10C)能源控制和回收利用难易程度C:等 级评 分容易控制10不太难控制5较难控制1D)政府和其他相关方关注程度E:等 级评 分基本不关注1偶尔关注5关注度高104.2.3总评价公式 当A、B、C、D、E有一项为10,则评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当A+B+C+D+E31,评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4.2.4 生产部根据评价结果,编制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报管理者代表批准。4.3公司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应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加以考虑。4.4能源因素的更新每年12月,生产部应组织各部门对能源因素进行再评价,必要时临时组织评价。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能源因素进行更新:4.4.1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更;4.4.2采用重大节能措施、技术后;4.4.3公司产品、能源类别、工艺流程、设施等有重大变更;4.4.4管理评审有要求时;4.4.5相关方要求发生变化;4.4.6发生其他必要的情况时。4.5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管理4.5.1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管理,可考虑采用以下措施:a)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制定并执行操作规程、管理标准、作业文件等;c)培训、教育和岗位责任制度;d)建立应急预案;e)开展监控、测量等活动。对因经济状况和技术条件原因暂时无法控制的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应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4.5.2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的修订,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规定。5、支持性文件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6、记录能源因素识别清单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评价表4.3.2 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编号:HHH/CX432-2011 版本:A/01、目的识别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建立获取、更新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并确定这些要求如何运用于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因素。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控制。3、职责3.1 生产部负责识别、收集有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确定这些要求如何运用于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因素。3.2 质管部负责法律法规的发放。4、程序4.1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a)有关的国际公约;b)国家、地方能源管理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等;c)与行业、产品和使用中的能源类别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规定等;d)其他相关方发表的通知、公报、文件、非法规性指南等。4.2 建立获取的渠道定期查询、收集有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对相关文件及时更新。查询方法包括:4.2.1每半年向主管部门索取相关的信息;4.2.2每季度进行网上检索,确定信息来源;4.2.3随时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相关方、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等渠道获得信息;4.2.4 随时从大众传播媒体获得信息。4.3 公司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4 生产部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确保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等是最新有效版本,及时传递更新信息。4.5 质管部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复制、发放、回收、作废和销毁文件。4.6 公司和各部门应开展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培训,保留培训记录。4.7 在年度管理评审中,应评价适用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5、支持性文件文件控制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6、记录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一览表4.3.3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控制程序编号:HHH/CX433-2011版号:A/01、目的通过建立、更新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为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提供依据。2、适用范围适用于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的建立、评审和更新活动的控制。3、职责3.1生产部负责为建立、更新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收集信息、汇总能耗数据、分析能耗水平。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评审并批准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4、程序4.1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的建立4.1.1公司应利用能源审计、能量平衡、综合能耗计算、能耗监测和查阅能耗历史记录等方式,获得以下信息,为建立能源基准与标杆提供依据:a)本公司历年(近三年)的能耗水平;b)同行业最新的能耗水平。4.1.2在分析和评价不同时期或不同组织的能耗水平时,需考虑以下需求:a)最佳能耗水平和平均能耗水平;b)影响能耗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4.1.3影响能耗绩效的因素可能包括以下方面,应在分析和评价时予以关注:a)国家产业政策,能源政策;b)组织能源管理制度、措施和工具;c)产品特性、工艺过程及其技术水平;d)设备、设施配置与运行能力;e)余能回收利用程度;f)改进的潜力;g)其他影响能耗绩效的因素。4.1.4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参照本公司、本行业平均能耗水平和最佳能耗水平,结合当前实际,确定本公司的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4.2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的评审与更新4.2.1公司定期(每年管理评审之前)组织对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有下列情形时,可临时开展评审。a)国家能源政策、标准重大变化;b)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更新;c)产品、工艺、设备、能源类别变化;d)重大节能技术应用;e)管理评审有要求。4.2.2评审内容包括:a)对节能降耗、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性;b)与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成本管理需求的适宜性;c)为完成能源目标、指标的指导作用;d)与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关联程度。4.2.3经评审并作出决定后,应对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进行更新。更新后的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重新发布。5、支持性文件6、记录近三年各类能源消耗统计表4.3.4 能源目标和指标公司在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确保:a)在公司、部门(分厂)、班组三级按年度建立并实施形成文件的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目标和指标应是可测量的。b)在建立、评审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此外,还应考虑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c)适时更新或调整能源目标和指标。4.3.5能源管理方案公司制定、实施并保持用于实现能源目标、指标的能源管理方案,其内容包括:a)规定有关职能和层次上的职责和权限;b)具体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法和财务措施等;c)时间进度安排。适用时,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公司总经理为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适宜的资源,特别是:a) 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人员;b) 配备所需的节能产品、.设备、设施;c) 配备所需的能源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d) 充分识别和利用最佳节能管理实践和经验,以及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e) 配套充分的资金。4.4.2 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制程序编号:HHH/CX442-2011版号:A/01、目的为使从事能源管理有关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职位(岗位)的能力,确保这些人员能满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影响能源管理体系业绩和符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对外聘人员和必要时的相关方人员管理。3、职责3.1办公室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人员招聘、配置、培训和考核。3.2各部门负责提出培训需求,协助办公室开展培训活动。4、程序4.1人员管理4.1.1办公室编制“岗位人员任职条件”报总经理批准后,作为人员招聘、上岗和转岗的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受教育程度、所需专业、应具备的工作(业务)技能、相应岗位的工作经历等。4.1.2办公室做好人员的招聘、调配、考核、转岗、升迁和辞退的全过程工作。4.1.3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1.4对从事与能源管理相关的特殊作业人员,记入关键作业人员名单,除应按要求进行相应专业能力培训外,需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国家有专业技能资格要求的作业岗位,其作业人员须持有合法有效的资格证书。办公室负责将此类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存档。4.1.5每年开展一次关键岗位人员的业绩考评。凡考评不合格的,应采取以下措施:a)再培训;b)转岗;c)辞退。4.2能力、培训和意识4.2.1培训计划4.2.1.1各部门从以下途径识别培训需求,填写培训计划表交办公室。a)任职条件修订;b)法律法律、标准和其他要求变更,国家有明确规定;c)产品、设备、工艺变更,或应用新技术,人员能力更新的需要;d)管理评审、内部审核、拟定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时,需要培训的信息。4.2.1.2办公室汇总编制年度培训计划表,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培训。4.2.2培训实施4.2.2.1办公室结合生产、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组织各类培训,并保存培训的全部记录。4.2.2.2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之需,要派员参加外培的,先报办公室审核,再报总经理批准。获准外培人员结束培训后,须向办公室提交培训结业证之类的证书复印件存档并登记。4.2.2.3公司培训包括公司统一安排的集中培训和各部门组织的分类培训。各部门的分类培训计划和实施活动,由部门根据生产情况自行安排。4.2.3培训内容a)能源管理体系标准;b)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c)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d)节能技术、专业技能、岗位职责等;e)节能意识。4.2.4培训方式与考核4.2.4.1培训方式:包括业余、半脱产、脱产三种方式。内部培训应由具备资格的人员任教,并选择合适的教材、器材和设施,确保培训的有效性。4.2.4.2培训结束后,由办公室将考试、考核结果记入员工培训档案。4.2.4.3对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应重新进行再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转岗或淘汰。4.2.5办公室负责对培训效果实施验证。通过培训或其他措施,应确保全体员工意识到:a)符合能源方针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给组织带来的效益,以及个人工作改进所能带来的能源管理绩效;c)偏离规定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4.3培训资料和记录所有各类培训的原始资料,包括培训计划、签到表、考试试卷、考试考核结果等,由办公室统一存档管理。5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6记录年度培训计划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情况一览表人员培训个人档案职工培训考试成绩登记表关键作业人员名单重要岗位人员业绩考评表4.4.3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编号:HHH/CX443-2011 版号:A/01、目的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反馈和管理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2、适用范围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信息在公司内部的交流,以及与外部相关方的信息接收和回应。3、职责3.1 最高管理者确定信息交流的内容和形式。3.2生产部是信息内外交流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信息的传递和处理。3.3各部门负责职能范围内信息的传递、处理与交流,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生产部。4、程序4.1内部信息交流4.1.1内部交流的信息内容a) 能源方针,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b)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和更新,公司体系文件的修订和更新;c) 部门、岗位职责与权限;d)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及效果;e)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能源绩效,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f) 紧急情况信息;g) 已接收的相关方信息。4.1.2内部信息交流方式包括会议、总结、文件、报表、通知单、网站、邮件、电活、培训、个别谈话等。4.1.3生产部确保相关信息在公司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得到及时、准确的沟通,并维护信息交流渠道的通畅。4.2外部信息交流4.2.1外部交流的信息内容a) 接收到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b) 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方信息,如执法检查、投诉等;c) 公司能源方针、能源绩效;d) 公司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e) 其他需要与供应商、顾客等交流的信息。4.2.2外部信息交流方式包括文件、信函、电话、网站、邮件、走访、座谈、询问、答复等。4.2.3各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内,具体承担外部信息的接收和回应责任。外部信息交流原则上应形成易于保留的文件。4.3记录保管内、外部信息交流活动中产生的记录,由产生部门按规定保存。5、相关文件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能源采购控制程序6、记录会议纪要、文件、邮件等4.4.4 文件和文件控制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b)能源管理手册,含引用的程序及记录;c)为确保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控制所编制的作业文件及记录;g)对能源管理体系主要要求及相关文件的关联关系。本公司依据文件控制程序,对能源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文件控制程序编号:HHH/CX444-2011 版号:A/01、目的为了对能源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使用文件的部门和场所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内所有自制和外来文件的控制。3、职责3.1生产部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需求识别、编写、编号。3.2办公室负文件的发放、签收、登记、回收、保存和销毁处理。4、程序4.1文件编号、标识和编目4.1.1文件编号为与集团公司保持一致,格式规定如下: / - 年号 文件类别代号与(或)标准号(顺序号)公司代号a)HHH为公司代号;b)ES为能源管理体系手册代号;c)CX为控制程序文件代号;d)ZY为作业文件和管理制度代号;e)EJ为能源记录代号。4.1.2文件标识4.1.2.1受控文件的标识方式:属受控范围的文件,在其封面或右上角相应位置加盖“受控”印章作标识。外来文件,如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由办公室统一保管。需复印使用时,必须在复印件加盖“受控”印章作标识。4.1.2.2非受控文件的标识方式:当顾客或咨询机构需要相关文件时,在其文件相应位置加盖“非受控”印章作标识。4.1.3编目各部门对留存使用的体系文件,负责填写受控文件清单,在“受控状态”栏中,注明受控状态。4.2文件的评审和批准文件在发布前,应得到总经理或授权人的批准,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4.2.1能源方针和目标、指标由管理者代表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共同进行评审,总经理批准。4.2.2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编写组负责拟稿,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4.2.3作业文件、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等由归口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评审,管理者代表批准。4.2.4新增表格文件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批准。4.3文件修订状态及其控制4.3.1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版本号以两位字符表示,第一位字符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版本,第二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修改次数,具体规定如下:A表示第一版,B表示第二版,C表示第三版以此类推。O表示原状态,1表示第一次修改, 2表示第二次修改,以此类推。4.3.2新版次的文件发布后,旧版次的文件随之收回作废。4.4文件的格式各级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均应有文件名称、编号、页次、生效时间以及批准等内容。4.5文件的发放、登记和签收4.5.1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总经理决定发放范围。4.5.2作业文件和外来文件等由管理者代表决定发放范围。4.5.3外来文件由办公室发放、保存,并登记入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一览表。4.5.4在发放上述文件时,应填写文件和资料发放记录表。各部门在接收上述文件时,应履行签收手续。4.6文件的失效、作废、回收和处理4.6.1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失效或作废后,应及时做出作废标识,并从使用场所收回。经批准后,由办公室负责销毁。4.6.2持有“受控”文件的人员当失去持有资格时,必须交回持有的全部“受控”文件。4.7文件的修改4.7.1修改权限a)文件不适用时,由文件使用部门提出申清,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组织评审。b)文件的修改由该文件原拟稿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其评审和批准执行程序4.2条之规定。4.7.2修改方式a)管理手册以“换页”、“换版”的形式进行修改;b)作业文件、技术文件和管理制度根据需要,由归口管理部门确定修改形式;c)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不准手改或涂改。4.8文件的使用和保护4.8.1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使用人可到原发文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换取新文件。新文件仍沿用原发放号码,破损文件由原发放部门按程序销毁。4.8.2文件使用人丢失文件后可申请补发。补发文件给予新的发放号,同时在原文件登记表中注明丢失文件原发放号与作废标识。4.8.3文件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4.9记录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文件,除执行本程序的标识和批准规定外,应执行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4.10每年组织一次对现有能源管理体系文件适宜性和充分性的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和更改。4.11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可以纸张、电子、邮件等媒介形式存在。5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6记录文件审批表 受控文件清单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一览表文件和资料发放记录文件和资料销毁登记表文件借阅、复制记录 文件和资料更改通知单4.4.5记录控制程序编号:HHH/CX445-2011 版号:A/01、目的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用来证实公司能源管理符合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管理绩效。2、适应范围能源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过程和活动记录。3、职责3.1生产部负责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和处置。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收集和管理。4、程序4.1记录的总体要求4.1.1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4.1.2记录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报告或电子文档形式。4.2记录的编号4.2.1 记录采用统一编号作为标识。对于暂时沿用以前制作的表格,允许继续沿用原有编号,待重新印制时,按本程序规定编号。4.2.2编号办法按“文件控制程序”的4.1条款规定进行。4.2.3借用其他管理体系形成的表格,不要求改变其原有编号。4.2.4以文字报告形成的记录,不以统一编号规定标识办法。4.3记录的填写4.3.1记录必须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字迹工整、清晰。重要记录需经校对、批准。4.3.2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如因填写失误确需纠正的,应采用单线划改,并签注更改人姓名和更改日期。4.3.3以电子文档为载体的记录,应防止任意更改。对于重要记录,需做好备份管理。4.4记录的贮存、保护4.4.1使用部门要妥善贮存记录,防止丢失、损坏和变质。每次年,各部门应将上年产生的记录移送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存。4.4.2记录的贮存环境应有适宜的安全保障,防火、防潮、防虫蛀和鼠害,保管方法便于检索。4.4.3记录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10年)、短期(3年)三类。不同记录的保管期限由生产部作出规定。不归档的记录,其保存期限由各部门自定。4.5记录的检索4.5.1对于已装订成册的归档记录,应有归档标识。4.5.2编制检索目录,提供检索工具。4.6记录的借阅要借阅已归档的记录,需经部门负责人许可。一般查询可现场调阅;需借出时,要办理借阅登记手续。4.7记录的处理超过保存期的记录,由记录管理员或档案管理员填写文件和资料销毁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销毁。如为积累资料还要保存时,应加盖标识,妥善保存。4.8记录的格式4.8.1记录格式由使用部门根据需要自行编制,部门负责人批准,报生产部备案。4.8.2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记录格式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6记录记录清单4.4.6 运行控制4.4.6.1公司根据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并策划与所确定的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有关的运行过程和要求,以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包括:a)对缺乏文件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应制定、提供和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或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等;b)在运行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和能源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c)当这些运行控制涉及对相关方的要求时,应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相关方。公司对产品和过程设计、设备与设施配置、能源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等运行过程,制定并执行形成文件的相关程序。4.4.6.2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程序编号:HHH/CX4462-2011 版号:A/01、目的在新的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新产品和过程设计的能源因素的控制。3、职责生产部负责在新产品和过程设计中保持与相关方(或部门)的沟通,主持对设计结果的能源因素评审,必要时开展能源消耗测试活动。4、程序4.1新产品和过程设计的总要求4.1.1公司在开展新产品、新过程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要求:a)考虑所使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及可获得性等;b)合理匹配各系统和设备、设施,优化用能;c)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4.1.2在新产品和过程设计的策划阶段,生产部以适当的方式向设计任务的承担者提出应遵循的要求。4.2在新产品和过程的设计中,贯彻节能理念,提高能源绩效。4.2.1 新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方的要求,尤其要达到产品能耗的准入要求。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理念,应当贯彻在设计活动的全过程。4.2.2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从原料选择、生产制造、能源消耗、产品包装、贮存、运输和回收等全过程,实现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4.2.3优先生产的工艺路线,合理划分生产单元,改善工艺中的化学反应条件,提高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4.2.4考虑设备、设施系统的匹配要求,设备与工艺的关联程度,尽量将配电设备设置在离生产设备较近的地方,生产设备布局紧凑,缩短传输管道、线路的距离。原料和成品的贮存,减少二次中转。4.2.5工艺参数的设定,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4.2.6减少废物废料数量,或考虑废品的再次利用。提高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程度。4.3新产品和过程设计方案的评审与确认4.3.1生产部在新产品和过程设计的不同阶段,针对设计输出和设计方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评审。评审活动应按要求实施能源消耗测试。4.3.2评价设计输出中的能源因素是否满足以下要求:a)本程序4.1.1款的要求;b)能源成本的接受度;c)能源获得和能源因素的可控性。4.3.3为确保新产品和过程设计结果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设计结果在实施前应得到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人的批准。5、相关文件6、记录设计和开发评审表4.4.6.3耗能设备及其配置控制程序编号:HHH/CX4463-2011 版号:A/01、目的确定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具有重要能耗影响的设备、设施的采购、使用和处置过程的控制。3、职责3.1装备部负责确定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并对其采购和处置实施控制,对设备、设施的使用实施监管。3.2分厂负责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4、程序4.1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的确定以下设备、设施占公司全部消耗能源的比重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