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损伤ppt课件.ppt_第1页
组织细胞损伤ppt课件.ppt_第2页
组织细胞损伤ppt课件.ppt_第3页
组织细胞损伤ppt课件.ppt_第4页
组织细胞损伤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原因二、发生机制三、形态学变化,2,一、原因,常见的有:缺氧、理化因素和药物因素、生物因子、营养失衡、免疫反应、内分泌因素、遗传变异、衰老、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3,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细胞损伤,其发生机制相当复杂。主要有:(一)细胞膜的破坏(二)缺氧的损伤作用(三)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四)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五)化学性损伤(六)遗传变异,二、发生机制,4,三、形态学变化,(一)亚致死性损伤,旧称变性(degeneration)(二)致死性损伤即细胞死亡(celldeath),5,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病理性钙化,(一)变性(degeneration),概念: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常见类型,6,1.细胞水肿(cellurswelling),细胞水肿或称水样变性,是细胞轻度损伤,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1)发生机制: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其发生机制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增多。,7,Ca2+,Mg2+,ATP,ADP,k+,Na+,k+,Na+,k+,Na+,Cl-,Cl-,H2O,H2O,自由通过,泵,Na+,K+,Ca2+,Mg2+,PO42-,75,62,2.1,141,10,4,3,5,5,137,ATP,O2,中毒、感染,8,颗粒变性(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颗粒),水样变性(内质网可解体,离断和发生空泡变),气球样变(胞浆异常疏松透亮,细胞肿胀如气球),1.细胞水肿(cellurswelling),(2)病理变化:1)肉眼:病变器官体积肿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颜色苍白而混浊,曾称为混浊肿胀。2)光镜:,9,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10,肝细胞水肿(EM),11,1.细胞水肿(cellurswelling),(3)影响(结局):细胞水肿常为细胞的轻度或中度损伤,可引起器官功能降低,但当原因去除后,细胞可恢复正常。如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引起脂肪变性甚或坏死。,12,2.脂肪变性(fattydegeneration),脂肪变性或称脂肪变,指非脂肪细胞胞浆内出现明显脂滴。病理变化:电镜下,细胞胞浆内的出现脂肪小体,进而融合成脂滴。光镜下,于HE染片中,脂滴为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因脂肪被制片时的有机溶剂溶解之故);特别:苏丹染色呈橘红色。举例:(1)肝脂肪变(2)心肌脂肪变,13,(1)肝脂肪变性,1)肉眼:肝体积增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软,切面油腻感,称为脂肪肝。2)光镜:肝细胞核周见许多圆形小空泡,并可融成大空泡。3)机制:肝细胞脂肪酸代谢过程的某个或多个环节异常。4)影响:轻度肝细胞脂变通常不引起肝功能障碍,病因去除后病变可消退;重度脂肪变的肝细胞可坏死,并可继发肝硬化,14,肝细胞脂肪变发生机制,体外:脂肪摄入体内:脂肪动员血液:游离脂肪酸胞浆内乳酸游离脂肪酸氧化:酮体2肝酵解时合成:磷脂脂肪酸合成:胆固醇酯-磷酸甘油酒精中毒时细甘油三酯载脂蛋白缺氧营养不良:饥饿/蛋胞白质缺乏/糖尿病/胆碱等4中毒脂蛋白血液:脂蛋白,15,苏丹染色(红染),肝脂肪变,16,肝脂肪变(肉眼观):黄、软、大、油腻感,17,(2)心肌脂肪变性,1)肉眼: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常出现在严重贫血或长期中等程度的缺氧时。2)光镜:脂肪滴常位于心肌细胞核附近,较细小,排列呈串珠状。3)影响:轻度心肌细胞脂变通常不引起心功能障碍,心肌脂肪浸润时,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变薄,重度心肌脂肪浸润时,浸润于心肌内的脂肪组织可接近心内膜下方,可导致心肌破裂、出血,引发猝死。,18,心肌脂肪变好发于:左心室、乳头肌的内膜下肉眼:虎斑心(暗红色心肌背景中呈现黄色纹理)心肌脂肪浸润(fattyinfiltration)心外膜脂肪组织伸入心肌内重度:心肌破裂、出血猝死,心肌脂肪变(虎斑心),心肌脂肪浸润,19,3.玻璃样变性(hyalinechange),又称透明变性(hyalinedegeneration),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包括:(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3)细胞内玻璃样变,20,(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1)肉眼:大范围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例如大块瘢痕)呈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质坚韧。2)光镜:增生的胶原纤维变粗、融合成均质、淡红染的索状、片状结构。3)部位: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增生(如萎缩的子宫、乳腺、睾丸等)和病理性增生(如瘢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肾小球纤维化、心瓣膜病、浆膜粘连、血栓或坏死组织的机化等)。,21,(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22,(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23,(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又称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1)常见部位:肾、脑、脾和视网膜等处的细小动脉壁(常见于缓进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2)光镜:在内皮细胞下出现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3)影响: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导致外周阻力增加和局部缺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因而继发扩张,导致破裂出血。,24,(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25,(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26,(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27,(3)细胞内玻璃样变,指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形成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通常位于细胞浆内。1)部位: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乙醇中毒性肝病时肝细胞内。2)光镜:细胞内出现玻璃样小滴。3)影响:由于细胞的其他结构仍保持正常,一般无细胞的功能损伤。,28,(3)细胞内玻璃样变,29,(3)细胞内玻璃样变,30,4.粘液样变性(mucoiddegeneration),是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1)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的真皮及皮下组织(粘液样水肿)等2)光镜: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样基质中。4)肉眼:呈发白色半透明胶状。3)影响:粘液样变性当病因去除后可吸收消散,但长期存在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而硬化。,31,黏液型脂肪肉瘤(Myxoidliposarcoma),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fasciitis),黏液样变性:间叶性肿瘤,32,甲状腺功能低下:皮肤黏液样水肿,33,5.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calcification),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1)肉眼:灰白色颗粒状或团块状坚硬质块,触之有砂粒感或硬石感。(2)光镜:在HE染色时,钙盐呈蓝色颗粒状、片块状。营养不良性钙化(3)类型转移性钙化,34,小血管腔内血栓:继发钙化,皮肤表皮样囊肿:囊内容钙化并破裂男性,25岁,发现阴囊皮肤多个大小不等微隆起小结节,最大者直径约3mm,初较软,后变硬。,营养不良性钙化,35,营养不良性钙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大网膜脂肪组织坏死,继发广泛密集的颗粒样钙化,36,二、细胞死亡,细胞死亡: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此即细胞死亡(celldeath)。坏死细胞死亡凋亡,37,(一)坏死(necrosis),概念: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以酶溶性为特点的死亡。,38,核固缩:核缩小、凝聚,呈深蓝色,核碎裂: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核溶解:核淡染,只见或不见核的轮廓,(一)坏死(necrosis),细胞核的变化是其标志性改变,39,坏死细胞核的变化,(一)坏死(necrosis),40,41,(一)坏死(necrosis),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干、湿、气),42,1.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necrosis),1)好发部位:脾、肾和心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2)肉眼:凝固状,灰白或黄白色,质地较硬,周围可形成一暗红色边缘(充血出血带)与健康组织分界。3)镜下:坏死区细胞结构消失,但细胞的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可保存一段时期。,43,1.凝固性坏死,44,45,急性心肌梗死,46,2.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necrosis),1)好发部位:脑组织(脑软化),阿米巴痢疾,化脓等。2)肉眼:坏死灶呈混浊液体状,颜色依部位原因不同而不同。3)镜下:坏死组织迅速发生分解、液化成混浊液体状,可见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47,2.液化性坏死,脑软化灶,48,2.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脓肿),49,50,肝脓肿(液化性坏死),51,3.特殊类型的坏死干酪样坏死(caseousnecrosis),1)常见原因:结核病,结核型麻风。2)肉眼:呈微黄,质松软,细腻,状似干酪。3)镜下:彻底的坏死,(与凝固性坏死有所不同)呈一片红染的无定形、颗粒状物。,52,干酪样坏死,53,干酪样坏死,54,3.特殊类型的坏死坏疽(gangrene),1)概念:坏疽(gangrene):指继发腐败菌感染的大块组织坏死,以致坏死组织呈黑褐色。2)常见部位: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干性3)类型湿性气性,55,干性坏疽(drygangrene),1)常见部位:多发生在四肢,恃别是下肢远端。2)发生原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时,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体表利于水分蒸发。3)病变特点:由于病变局部干燥,不利于腐败菌生长,因此病变发展缓慢,与周围健康组织有明确分界线,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4)结局:相对较轻。,56,57,糖尿病足,58,59,湿性坏疽(wetgangrene),1)常见部位: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和淤血的四肢2)发生原因:既有动脉阻塞又有静脉淤血3)病变特点:腐败菌感染严重,坏死组织局部肿胀,呈黑色或暗绿色,与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线;有恶臭;可造成毒血症。4)结局:损伤较重。,60,61,62,63,64,气性坏疽(gasgangrene),1)常见部位:深部肌肉2)发生原因:开放性外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3)病变特点:细菌分解坏死组织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呈蜂窝状,病区肿胀,棕黑色,有奇臭,按之有捻发音。可致机体迅速中毒而死亡。4)结局:重。,65,坏疽的比较,66,3.特殊类型的坏死脂肪坏死(fatnecrosis),1)常见原因:乳腺外伤,急性胰腺炎等。2)肉眼:脂肪组织内有不透明的灰白色斑点或斑块。3)光镜:坏死细胞有时尚能见到模糊的轮廓,细胞内有散在的嗜碱性染色的颗粒状物(钙皂)。,67,3.特殊类型的坏死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necrosis),1)常见部位:结缔组织和血管壁2)常见原因:急进性高血压病和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特点: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红染;其形态和染色特点都很像纤维素,故名。,68,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69,纤维素样坏死恶性高血压,70,71,风湿小结(示纤维素样坏死),72,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4)包裹、钙化,73,坏死对机体的影响,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下列因素有关:1)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2)坏死细胞的数量3)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再生能力4)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74,(二)凋亡(apoptosis),凋亡: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特点:细胞凋亡是组织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凋亡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细胞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75,(二)凋亡(apoptosis),(1)细胞凋亡的过程:1)凋亡信号转导2)凋亡基因激活3)细胞凋亡的执行4)凋亡细胞的清除,76,(二)凋亡(apoptosis),(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1)电镜:细胞皱缩,质膜完整,胞浆致密,核染色质致密,边集于核膜处胞核裂解,胞浆形成多发性芽突芽突迅速脱落形成许多凋亡小体。2)光镜: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3)细胞凋亡的结局:凋亡小体迅即在局部被巨噬细胞和相邻的其他细胞(例如上皮细胞)吞噬、降解。,77,78,79,(4)凋亡的意义,维持内环境稳定;确保正常生长发育生理状态下的凋亡:1)胚胎发育期间有计划的去除某些细胞。2)成人组织中激素依赖性退化。3)增殖细胞群体中一些细胞的去除,以维持相对恒定的细胞数。,80,4)宿主细胞完成任务后的死亡。5)细胞毒T细胞诱导的细胞死亡。6)去除潜在有害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生理性凋亡与增生一起对机体起着“阴阳”调节的作用,81,病理状态下的凋亡:1)各种损伤因素造成的DNA损伤修复失败后即走向凋亡,可防止基因突变或易位造成的恶性转化。2)某些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凋亡。3)某些损伤因素引起线粒体损伤时,可诱发细胞凋亡。4)某些实质性器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