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l mct ab stract 1 、 j s 翻 rt ic l e rr 旧 1 川 y talksa boutth e e v a l u al iono f m oney . i n th e fi e l d o f m one l 泛 iry eco nom y , h ow toval姗m o n 即isa b as icp r o bl em. onceth e v al ueisd e te m l l n ed. or on沈we can 回k a boutth e fa c t o rs1 ha1 in fl uen cethe va1 ueofm oneyand bowth ey l akee 拓 比 丸。 山 e 招s u c hasthe d emandofm on啾 the i n 月 u e n c eof五 lfl 西on and m o n e ta rypoli cyc an比九 n h erd isc此, 月 . inthe r e ti s pectofpr e v 1 ous s tudy ofm 0 n e ta ryp r o bl ems , h y pot h e si zes a 加utth e valueo f m o n e y are re v i e wed . b oth the a d v an加 唱 e s and di sa d v antagc s o f 义 v 曰 旧 l a p p r o ac hes , s u c h asm i u( m o n 即inutil i tyf unc l i on) 叩p ro ac 玩c l a( c as h ina d v anc e)a p p r o ach and s e a 工 c h m o d el , are ana 】y ze 氏w h i 比m a k esit cl ear 廿 旧 t 触 咖d y o n the valueo f m o n e y sh o u lds t a rt 衍thth c d i sc ussi onu pon the fi in c ti ono f mo n e y . m o n 即h a s k i n dso f fu n ctio ns, w i t hi n w h i c h th e tr ansa c t i on丘 m c ti o n i s th e b as i c one . 众h e rs眼 d eriv edfromth i s 九 n edon. s o th e v al ueo f m one y i s dst e rr 苗 n c d by th isfi m c t i on. c o m p ared tothe hi st o ri c v al uati 叽 we use a fij 幻 刀 a p p r o ach i n s te a d , w hi c h d e te n n i 朋th e valueo f m oneybyth e re w ar d s inth e 加 奴 叮 e , not 勿th e c o sti n 山 e p ast. h avin g si m plifi edth e r e alworl 氏we use the hi o- b r ancbo p t i one valuat i o n app ro 朗 h toq uan t i fi esthe v al u e o f m o n ey, w hi c h gi ves usas , s s toin c lude m o n e y o f pos i t i vev a l 此inth e m o d e l o f gen e r a l equ i l i brium b as e d o n th e m i um od e l fi rstd ev e lo 沐 d bys id r a ” s ki( 1 9 6 7 ) 1 ,1, 止 e v a l此o f m o n e yis i n tr o d uce dintothe ut i ! i tyf 自 n 诵o nasan a p p l i catio n . t h e re l a t ions 瓦 p betwe enm o n eyand eco n o n ” c gr o w d l l s a n a 】 y zed th eore ti c al l y l ik e th e r c km ode l . t h e c o n l at i o nbe twe e ni n fl atio n and econ o m i c gr o wthi s fo undto加n e gati ve mo n ey i s n otneu t r a 】 明y m o re . t b i s h y poth e s i s i s s u p po” e d勿th e ann 回 山切o f the uni让ds tal e s ft o m l 9 6 l to l 999 . s o we be1 ieve th atth e unc e n a in tyineco n o m y i s h a n n 和 l toth e wel 公 ir e o f thc w h o l e soci ety i n fl a t i o n aswel i asth c acc e 1e r a t iono f i t m a k e s 如c e m o reu n c e 们 . in, w hi c h d e c re ase s t b e 1 n v e s t m e niint h e fo 认 叮 e and i n 月 u e ncedth e wel 云 叮 e n e g a t l vely.a 9 o v e n ” n e n t , w h o se田 m 1 s the soc ial wel fa r e , 该翎 p p o se dto切 改 ea singl e 价 d m o n e ta rypoli 吼止 日 t i s , tos u p p l y m o n 叮atanunc h ang edr a t e . k cywb r d , : 物】 ueofmoney, u nce 川 . i n ty , 欣。 no而c g r o 协 心 ,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 各项内 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 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 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 不以 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 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07 年犷 月 妹中 凡 冠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 5 年 (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10年 ( 最长10年,可少于 10年) 机密20年 ( 最长20年,可少于20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 任何他人创作的、已 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 容。 对本论文所涉 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己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弓 长 中 凡 “ 。2 年 了 “ t; 日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1 . 1 , 1 问题的理论价值 在现代经济生活当中, 货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货币 经济将如何运行。由于货币的缺失, 人们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社会 经济产品,因此,商品交换将变得非常困难,市场会随之萎缩:要素交易也非 常困难,以致到目 前为止,人类在经济制度上的各种发明大都不能再正常运行, 各种经济组织形式将会随之崩溃,专业化生产也变得不再可能。经济将重新回 到纯粹的自 然内 经济模式中去。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虽然现代社会中的货币 往往以纸张印刷或者硬币,甚至于以更加虚拟的电子货币的形式而存在,这些 存在形式本身对于人的福利没有任何贡献,但是它们特殊的经济社会地位,即 它们可以 充当一切交易的合法媒介,却使得自己成为了全社会追逐的对象。也 就是说,货币的价值人们对于货币的评价或者说货币的社会评价,似乎和 它的存在形式货币本身的自然属性,发生着背离。这种背离很早就被经济 学家注意到了。在货币理论的研究过程当中,对于货币存在和货币价值这些问 题的探讨由来已久。 由 拉 姆 齐( r 叨 l s ar, 1 9 2 8 ) 12 1和 索罗( s o lo w,1 9 5 6 ) 13 1创 立并 且 发 展的 新 古 典经济增长模型 为现代宏观经济学提供了 基本的 分析框架。 然而, 新古典增长 模型是一个无货币的经济模型,在该模型中,商品交换以 及其他交易的完成都 是不通过货币 而直接达成的。同时该模型也不包含向货币 一样名义收益率为零 的资产。为了使得新古典框架能够进行货币的分析,我们必须先界定货币的功 , 拉姆齐 (l928) 开创性的使用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 在代表人框架下, 推导出 经济均衡的种种现 象. 其率先开 创的拉姆齐一 卡斯库普曼斯 r c k 模型, 运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成为了 现代主 流宏观 经济学当中最为经典的分析方法。素罗 ( 1 95幻 建立了 索罗 经济增长模型.在之前哈罗 德一 多玛棋型的基 础上, 对生产函数作了 进一步宽泛的假定, 在给定储蓄率条 件下, 得出了 经济增长 的动态描述. 对该模型 的实证结果认为, 资本累 积并不能解释经济增长的全部甚至说大部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自 此开 端, 人们 在之后研究经济增长模型的过程当中,大都以 索罗 的经济增长模型作为起点。r c k模型就 是索罗 模型的 基础上, 把消费 者行为引入到 模型中, 将储蓄率内 生化得出 的结果. 内 生增长理论则是重新界定了索罗模 型当中关于资本的定义, 从而得出在实证含义上更加贴切的结果。 第一章引言 能,以便使得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之下,货币的价值为正, 这样人们才有可 能持有货币。 1 . 1 . 2 前人的努力及问题所在 在这方面 ( 货币如何以一个正的价值进入效用函数)曾有多位经济学家做 出 过重要贡献。 1 9 67年, si dr a us ki发表在aeri上的一篇文彰 r 力 t i o nal c hoi eeand p a tt 。 刀 ofg rd w thin a m o n e ta 甲 ec on o my” 111 , 采 用了 内 涵 货币 效 用( m luz ) 模 型,直接将货币带入到个人效用函数当中,认为货币为人们带来效用,从而为 货币 经济分析开辟一条新途径。 然而问题在于,货币为什么给人们带来效用。 作者如此直接带入货币持有量到效用函数中并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于一个正面的 回 答。 b roc城 19 7 5 ) 1,1 也 是 这种 方 法 的 典 型 代 表. 另 外 一 个 方 面 就 是 从 约 束条 件 下 手( 见cl o wer, 19 67 i6 ) , 建 立了cl a 3 模型 , 认为 每 一 次交 易 都 必 须 通 过 货币 进 行。虽然从动态的序列的角度去看货币,它总是处在交易当中,这种假设也不 过分;可是当我们从横向的截面的角度去观察货币,我们就会发现,货币总是 停留在人们手中。 因此, 人们必须愿意持有货币。 cia模型回避了 货币为什么在 一般均衡框架下具有正的价值这一核心问题,仅仅是对于人们行为给出了一个 强制的规定。对于以 上文献来说,货币具有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是先验的、不 需要讨论的问题。由于认识到以 上两类模型的缺点,近些年来,许多学者试图 运用更根本的方法建立货币经济模型,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利用搜寻的理论对货 币 的 交 易 媒 介 职 能 进 行t 深 入 地 研 究 , 如j o ne s ( 1 9 7 6 ) 1刀 , d iamo 叻 ( 1 9 8 3 ) 1吕 1 , o h( 1 9 s 9 ) 19 , 介 荀 0 5 和wrig h t ( 1 9 9 3 , ,0 , , 1 9 9 5 1, , b , 5 坛 ( 1 9 9 5 ) 1 zj , 以 及形 住 e 叹 1 9 9 5 ) ,3 。 主要思路是在一个只有物物交换,需要需求双重交和的经济当中,货币如何通 过降低搜寻成本而为人们使用。这类模型的主要优点在于, 从更加基本的层面 去讨论货币的产生,然而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理论尚在探索当中,理论变量和 政策变量的关系不明显, 很难利用这些模型来直接讨论现实中的货币 现象和货 币政策的影响等实际经济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希望通过对货币价值的讨论而 1 “ 人 can其二, 丧失流动性,从而一文不值。那么, 货币的内在价值实际上是对于未来这一过程的现实考量。 在简化条件下 ( 但不 失一般性)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类似于二叉树期权定价的方法确定货币的内 在价 值。在确定了货币的内在价值后,再将其定价公式引入到效用函数当中去。这 一点,与 miu模型是一致的。 但是,我们的做法更具有微观基础,不同于传统 mi u模型的做法。在此基础上, 就可以进行各种货币理论、 政策的相关分析了。 在本质上,我们的模型是传统mi u模型的拓展。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利用所 建立的 考虑货币 内 在 价值的m iu 模型讨论的 传统的 货币 中 性, 问 题,并 与m iu 进行了比较。我们利用美国长期数据进行回归,对这一问题作实证分析,我们 的实证研究为我们的理论提供了支持性证据。 , 货币中性问 题是指货币 在纤济当 中是否保持中性的问石 货币 保持中性意味着, 货币 对于实际经济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 收入水平、 利平水平. 消费 水平等等不具有影响力, 而只对名义变量, 例如价格水平, 名 义收入水平等等发生等比 例的影响。 关于货币 是否保持中 性这一问 题, 理论界一 般认为, 在长期。 货币 保 持中性, 这一结论毋庸置 疑: 在短期货币中 性就观点不尽相同了, 极端的学者认为。 货币 在短期保持中性: 而大多 数人郁认为。 货币 在短期通过各种机制, 例如名义刚性, 预期影响. 信息不对称等, 表现出非中 性 的特点,对实际经济具有影响力。 第一章引言 1 . 2 . 2 文章安排 由 于我们主要依托于原有的miu 的思路,所以, 文章的第二部分在对前人 各种学说回顾的基础之上, 对于原有m iu模型的 简化、 演示和含义的剖析。把 可能影响到我们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因素剔除掉。 第三部分,文章开始分析货币 的价值问题,从货币的用途谈起,从逻辑上确定了货币 价值的来源,进一步建 立数学模型, 对货币的价值进行定量。在最后,还讨论了货币价值随着价格和 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关系。文章的第四部分将货币的价值引入到了miu框架,进 行仔细的讨论和求解,得出经济均衡的解析结果,并对稳态进行了讨论.在此 基础之上,利用美国长期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第 五部分主要是对于文章所建立的模型内在的深层次的含义分析,并同时给出了 政策建议。并在最后一节当中,总结了文章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二章文献回顾, 前人的努力 第二章文献回顾,前人的努力 第一节文献回顾 在经济思想史上,对于货币价值的讨论由 来已 久,从某种程度讲,货币 价 值的讨论同货币需求的讨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我们明确货币价值的 时候,我们就会明确货币需求的原因;而我们对于货币需求的认可也同时就认 可了货币具有价值这一假定。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比较有影响力的,按 照先后出现的次序,主要包括马歇尔所代表的剑桥学派,他们提出的货币数量 论;凯恩斯开创的凯恩斯主义,也对货币需求有自己的看法;米尔顿 弗里德 曼开创并引领的货币 主义学派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学说。文章下边着重对这三 大流派的思想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且在最后,对于一般均衡框架下,引入货币 的种种尝试给予介绍。 2 . 11 货币数量论 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宏观和微观是不分开,同时研究的.而在货币价值 和货币需求的学说当中,货币数量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创始人被认为 是法国 重商主义者让 博丹 (j e an b odin ,1 5 3 0 一 1 5 %年) , 他在对16世纪 后半 叶法国物价上涨作解释时认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金银流入数量过多, 价值被降低。 货币 数量论在18世纪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 大卫 休漠 ( d av idh 帅e ,1 71卜 1 7 7 6 年) 。 他认为, 一国真正的财富是劳动和 商品,而货币不过是它们的代表,金银作为货币,完全靠它们在社会交换过程 中的职能, 才有自己的价值。在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增多,只能 同比 例的 提高价格, 而绝不会增加实际财富。 他说: “ 如果一个人的 货币 量 加倍, 他可能会更富裕。我们怀疑每一个人的货币 增加了会有同样的好效果。毫无疑 问,这将如数的增加每一个商品的价格,并迟早使得每一个人回到他以前那种 第二章文献回顾, 前人的努力 状况厂 休漠的货币 数量论是他反 对重商主义关于货币 就是财富, 要国 家通过干 预经济积累金银的政策主张的重要证据.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大卫 李嘉图 ( d avid几 c ard。 , 1 7 72一 18 23 年)也是货币数量论的信奉者。 他根据 1 799年英格兰银行停止银行 券兑现以后许多商品价格上涨的事实, 得出了 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这一与他 劳动价值论相悖的结论。他说: “ 假如一个国家没有发现金矿,而创设如英格兰 银行那样具有发行纸币权限的银行。这个银行创设以后,就可以通过贷款给商 人和政府的办法,以发行巨额的货币。这样, 全国的通货就得到显著的增加, 而与发现金矿产生的结果相同,即流通手段的价值必将下落,而商品价格必将 同比 例的 上涨。 ” 2 李嘉图进而对货币 数量和价格的因果关系的 分析深化为货币需 求的分析, 指出: “ 货币 的需求完全由 货币 的 价值规定, 而货币 的价值又由 货币 的数量规定。如果黄金的价值增加一倍,只要一半的数量就可以在流通中完成 同 样的 职能; 如果 价值减 少一半, 需 要的 数 量 就会增加 一倍。 ” 3 货币 数量论的主要含义是,货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正比 例关系。 即满足公式(2 . 1) m= kp(2. 1) 在公式(2 . 1) 当中,m表示货币 数量,p 表示价格水平。k 是系数。 关于这 一理论的不断发展,实际上大都是关于k 的讨论。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如公式 (2 2 ) 。 md v = p y( 2 .2 ) 在公 式 (2.2) 当中, mj 表示 货币 需 求 量, 犷 表示货币 流通速度, p 表示 价 格 水平, y 表示 收 入水平。 公式 (2.2) 又叫 交易 方 程 式, 使 美国 经济学家 欧 文 费 雪 ( i rv i n g f i s h e r , 1 8 6 7 一 1 9 4 7 年) 在1 9 1 1 年出 版的 货币 的 购买 力 一 书中 提出 来的.含义是货币的需求同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 比。它所强调的是交易当中的货币和收入、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英国剑桥学 派的创始人马歇尔 ( alfr e d mar s ha】 1 ,1 8 42一 1 924 年)于 1 923 年出版了 货币, 信用与商业一书,从研究人们为何保持货币和保有多少货币合适为出发点, 大卫 休漠经济论文集第13卷,1 的 1 10页 2李嘉图.1 %2 .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郭大力 等译, 商务印书馆. 68页 ,李器图.毛 肠2 . 政治经济学及阮税原理) ,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二 62 页 第二章文献回顾,前人的努力 论证了货币 数量对货币 价值的决定作用,强调了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取决于 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 量。这一观点有他的学生,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的 庇 古( 为 也 迸c 忱 ii pi g ou, 1 8 7 7 一 19 57年) 加以 系 统 化, 并 用 方 程式 予以 表 述 如公式(2 .3 ) 所示。 md = kpy( 2 . 3 ) 这 一 方程式 也叫 做 剑桥 方程 式。 从数 学上来看, 公式 (2 3 ) 和公 式 (2 .2) 的区 别 不大。 然而, 在含义上, 却更 进一步, 公式(2 .3)中关于系数k 的 设定, 使得它并 不排除其他影响货币 需求水平的因 素, 例如利率。 此外, 公式 (2 .3 ) 表达的是货币 持有量的 均衡关系, 具有存量分析的 涵义; 而公式(2.2) 表达的是流通中的货币的 均衡关系,是基于流量分析的结果。然而,问题在于,货币数量论的坚持者认 为, 系数k 在总量含义上, 相对保持稳定。 这一点在逻辑上为后人发展货币理论 留下了空间. 货币数量论之所以历史悠久,并且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 它从日常生活当中,提炼出了货币的一个关键属性,就是交易。货币数量论暗 含着这一含义,社会的产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值,再为人们消费。货币的需 求数量实际上就是形成的总价值。它意味着,货币是用来交易的,其它用途形 式存在的货币 可以忽略掉:交易是需要货币的,不需要货币的交易也可以忽略 掉。 在后边的分析当中我们会发现,人们在运用一般均衡框架建立货币 经济模 型的时 候, 有一 种途径正是考虑了 这两点, 建立的 模型。 此外, 20世纪70年代 兴起的货币主义,其代表人物米尔顿。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与货币数量论也 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于凯恩斯在早期也是货币数量论的坚持者。 2 . 1 . 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 ( jo ho m . key nes, 1 8 83 一 19 46年) 是马歇 尔的 学 生, 在他的 早期著 作中, 也提出过类似于剑桥方程式的表达。 可见其早年也是货币 数量论的坚持 者。 然而, 在分析剑桥方程式的时候, 我们看到, 系数k 的设定, 使得它并不排 除其他影响货币需求水平的因素,例如利率。凯恩斯从这一点出发,认为利率 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是显著的。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货币 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包括许多方面的。凯 恩斯把人的货币需求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第二章文献回顾, 前人的努力 第一,交易需求。凯恩斯依然认为,交易需求是货币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中一部分要拿来交易的。交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人收入实现的过程和 个人收入消费的过程 ( 也就是他人收入实现的过程) ,因此,货币的交易需求水 平应该是收入的正相关函 数,如公式( 2 4 ) 。 几=石 ( 均( 2 . 4 ) 其中,石 代 表 交易 需 求,y 代表 收 入 水 平。 凯 恩 斯 的 追 随 者 对 于这一 需 求 也有一些有趣的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鲍默尔和托宾的存货模型。这一 模型说,人们持有货币需要付出机会成本 存款利息的损失。同时,人们去 银行办理存款业务需要付出鞋底成本。在假定人们的消费是均匀的条件下,可 以得出人们持有货币的最佳数量,以 及人们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最佳频率。 这一模型把交易需求和利率的相互关系建立了 起来, 认为利率越高,持有货币 的机会成本越大,人们会更少的持有货币。在定量的涵义上,这一模型得出, 货币的需求同同收入正相关,利率负相关,弹性分别是正负二分之一。二分之 一弹性这一结果很难得到实证的支持。 第二,预防性需求。人们的货币持有当中, 有一部分是用来预防不时之需 的。这是考虑到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条件下,对于货币 需求的一种探讨。凯恩 斯认为 这一需求是收 入的正 相关函数, 如公式 (2.5) 所示。 人= 乌( 均( 2 . 5 ) 其中, 人代 表 预防 性 需 求,y 代 表收 入 水 平。 19 66年, 美国 经 济学 家惠 伦 ( wha】 即) 论述了 预防性需求同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认为这一需求同样和利 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第三,投资需求。 货币 本身也是一种收益率为 0的投资形式,同存货的投 资相似。其需求水平同其它资产的收益率相关,如果认为利率是其它资产收益 率水平的一个合理度量的话,那么,投资需求同利率负相关,如公式( 2 .6) 所示。 乌= 几(r ) 因此,货币需求是以 上三种需求的总和。它同利率负相关 ( 2 . 6 ) 同收入正相关。 如公式(2 .7 ) 所示。 第二章文献回顾, 前人的努力 l = l ( y , r)( 2. 乃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继承了 剑桥学派存量分析的传统,把货币需求分 成多种形式予以讨论,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得出了货币需求同收入和利率之间的 关系.从思想上,已经具有了个人效用分析的内涵,但尚不具备跨期分析的含 义。凯恩斯货币需求当中的收入,指的是当期收入。 它并没有考虑人的跨期决 策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 2 . 1 . 3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 2 0 世纪70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 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 大都 进入到“ 滞 胀” 的 状况。 货币 主义随 之兴 起,以 米尔顿 弗 里德曼 为 代表的 货 币主义的倡导者,在分析了货币 对于宏观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一货币 政策的政策主张。 在分析货币 需求函数的时候,货币 主义认为,货币需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 响,包括收入水平, 相对收益率水平, 预期和其它因素。然而, 在对收入水平 分析的过程中,弗里德曼认为,是恒久性收入而不是当期收入决定了人们的货 币需求水平。 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在其理论体系当中 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被称作恒 久性收入假说, 在思想上同生命周期假说有着相似之处。这一假说认为,收入 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恒久性收入实现的。暂时性的收入变化,不会 改变或者很少改变人们对于恒久性收入的预期,因此.暂时性的收入变化只会 影响到暂时的储蓄水平,对于消费水平和货币持有等都没有显著影响.而当收 入发生持续性变化,而非暂时变化的时候,人们就会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消费水 平和货币持有等。 恒久性收入的思想,实际上考虑的是人们在跨期决策过程当中,最优化一 生效用的结果。 恒久性收入本身就是人的一生收入的等额年金,这一概念平抑 了暂时收入变化的剧烈,体现了人的跨期最优选择。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 滞胀指的是 通货 膨胀和失 业都 处在 一个高水平上. 按照非 利 普 斯曲 线, 通货 膨胀和失 业之间具 有替 代 关 系. 政府在决策当中面临着二者的权衡。 在凯恩斯主义的推动下, 政府试图通过通货膨胀, 把产出水平长 期持续的提高到潜在产出水平以上,失业率长期持续的保持在自 然失业率以下.然而.20世纪70年代, 各主要发达国家出现了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消失了。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 以弗里德 曼, 施瓦茨, 费尔普斯等一大批学者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兴起。 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弗里德曼和施瓦 茨的 美国货币史成为了货币主义的经典之作。 第二章文献回顾,前人的努力 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 . 1 . 4 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尝试 在一般均衡提出和证明以 后,作为一种思考方法,被引入到宏观经济学当 中。然而,一般均衡框架的分析是一个没有货币的模型。 模型当中各种商品的 价格最终决定于这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而模型当中效用的来源只有消费。货币 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自 身不能 直接进行消费,因此,如果把货币 简单的引入到 一般均衡框架当中来的话,就会导致货币的边际效用为零,即货币价值为零。 人们不会在时点上持有货币这一结论。于是,如何将货币以 一个正的价值引入 到一般均衡框架当中,是一个重要的问 题。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一种思路是假定交易必须需要货币来参与,从一般均衡的求解来看,这是 对于个人最大化问题中约束条件的假定。这一假定只是在机制上引入了货币, 但是没有回答一个本质的问题, 货币为什么具有正的价值.正的货币 价值的来 源,即货币的效用在哪里。这样建立的模型叫做货币先期模型。另一种思路是 在人们的效用函数当中引入货币,认为货币可以给人们带来效用。这一思路建 立的模型叫做货币内 涵模型。 然而, 经济学家很少讨论货币内 涵的原因。或者 说,即使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可以说明货币为人们带来效用,但是在定量的含义 上如何计量货币带来的效用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探讨货币正价值的问 题上, 近年来有许多文献沿着搜寻模型的思路,认 为货币 作为交易媒介,降低了人们的搜寻成本,从而为货币具有正价值提供了 理论基础。 由于我们模型沿着货币内 涵模型的思路,所以下一节我们着重介绍货币内 涵模型。 第二节经典的m iu模型 这一模型是 si dra uski 在 1 9 67 年发表在 美国经济评论 “ r 泊 t i o n alc h oic eandp a 讹rns o f in a m o n e 协 l y e c o n o m y ” 上的一篇文章 当中首次提出 的.本节将在不失去该模型重要含义的前提下,对该模型简化予以介绍.分析 货币中 性的条件,剔除当中可能影响后边分析的因素,为下一步的模型建立做 第二章 文献回顾,前人的努力 准备。 2 . 2 . 1 家庭行为 我们模型当中的基本经济主体是代表性家庭,即 经济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家 庭,虽然他们各自 的偏好和进行生产的方式不同, 但是再加总以后,当满足一 定条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 把他们看成是仿佛一个人在生产, 偏好也可以 看成 是一个人的偏好。即生产函数和偏好都具有可加性。 加总后的一个人便是我们 研究的对象。这一对象满足内部的逻辑一致性,也就是满足显示偏好公理和利 润最大化公理,或者说, 我们经济当中存在着大量同质理性个体,他们具有相 同的生产函数和相同的 偏好。虽然这一要求对于现实经济来说非常苛刻,但是 仍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简化方法。代表性家庭的家庭成员,其效用受到消费和 货币持有的影响,消费 越高,效用越高,货币持有越多,效用越大。因此,瞬 时效用函数可以写成公式( 2. 8)的样子. u ( t)= u 【 c (t ) , 么 ( t )( 2 名 ) 公式(2 . 8) 满足一阶 偏导数大于零, 如公式(2 .9) 、 (2 . 10 ) 所示。 u ,t 0(2 9) u , 0(2 1 0 ) 其中,u ( 0 表示t 时 刻, 代表性家庭中 单个人的 瞬时 效用;c( l) 表示t 时刻, 代表性家庭中单个人的 瞬时 实际消费;z( o 表示t 时刻, 代表性家庭中单个人的 瞬时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 关于效用函数我们可以 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一般的,我们认为效用是边际 递减的,这一规律对于货币来说也同样适用;同时,二者的二阶混合偏导数大 于零等等。这些规律可以作进一步的假定,但是为了使得研究不失去一般性, 我们暂时不对效用函数的数学特行进一步假定。 假设在我们的经济体当中,家庭数目 不发生变化,家庭作为最小的决策单 位进行决策。考虑到跨期一般均衡的需要,代表性家庭的决策问题就是使得整 个家庭在未来期界内的效用折现总和最大,如公式(2 . 1 1 ) 所示。 吧厂 e 一“ u c (), : () 丝 兰 旦 dt ( 2 . 1 1 ) 第二章文献回顾,前人的努力 在公式 (2 . n ) 当中, h表示家庭数量,由 于我们假设了 经济中的家 庭数目 不 发生变化,因 此, 经济中 人口的增长只表现为家庭规模的扩大, 家庭规模的 扩 大速度和人口 增长速度是一致的,家庭的人口 生产决策决定了一个人口增长的 增长率水平。 关于这一机制,在家庭经济学的许多文献当中都有讨论,由于我 们的文章并不关注这一问题,所以我们假定人口 增长率是模型外生的.如公式 (2 . 11 ) 当中 所示,n (t)表示t 时刻的 人口 总 数, 假定 人口 增 长率为n , 此时 家 庭 规模也以瞬时增 长率为n 的 速度扩大, 如公式 (2 . 1 2) 所示。 (2 . 1 2 ) 1 如果我们假设期初人口 为n ( 0)的 话, 那么 t 时刻人口n ( t) 可以写成公式 (2 . 13) 的形式。 n ( t ) = n ( 0 ) e 成(2 . 1 3 尹 把公式(2 . 1 3) 代入到公式(2 , 1 1) , 可以 把代表性家庭的决策问 题改写为公式 (2. 1 4)的形式。 嗯厂 一u ;“ , (,)】警 ( 2 . 1 4 ) 对于每一期的收入来说,除了消费的部分都用来储蓄,而储蓄的一部分增 加投资,另一部分则增加了人们的货币 持有。由于折旧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没 _ 挤尸 刀 表示的是 刀 对时间t 求导的结果。即。在后续的叙述当中我们都采用类似的含又表达方式, dt 。 。 余 士 _ _ df 呷 j 祝不 一 丁 . ai nd n/ dt 那么此时一 = n_n =llm j 舀1,即此时的 r 曰o nn 表示的是当时间间隔趋近于零 的时候, 单位时间内 对应变t的平均变化率, 这一极限实际上就是瞬时变化速率, 在连续时间状态下各种 变化率的假设都是对于这一极限的规定。 以 n/ dtd n.,_ 2 由 公 式 (2 . 1 2) 可 知 , 二 二 二 二 二 = n , 那 么 进 一 步 就 有 二 二 二 = 刀 动, 两 边 积 分 得 到inn= nt十 c, 其 nn 中 c 是 待 定 系 数 。 变 形 有 n = e c e 附 , 当 t 二 0 的 时 候 , n = n (0 ) , 即 n= e c = n (0 ) , 所 以 , 可 以 得 到n= n ( 0 )e 解 . 即 公 式 (213 ) 。 实 际 上 对 于 连 续 变 化 率 做 出 假 定 以 后 , 我 们 都 可 以 得 到 类 似 的 结 果. 从另 一 方 面e 川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极 限 的 结 果. 如 果 把 时 间t 等 分 成 许多 等 份, 每 份是夕 , 那么山对 r 应的 变 化比 率 为 n 山, 总 的 变 化 比 率 就 是0+ ” 山) 此,这种表示方法也叫连续变化率. 当夕叶0 的 时 候, ( 1 + n 夕) 夕峥e 时 . 因 第二章 文献回顾. 前人的努力 有意义, 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假定折旧率为0 , 那么就存在收入分配关系如公 式 ( 2 . 1 5 ) 所示。 y = c + k+ 2( 2 . 1 5 ) 在公式(2 . 1 5) 中y 、 c 、 k 、 2 分别表示总收入、 总消费、 总资 本、 总实际货 币持有水平.分别用y 、c 、k 、 2 表示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人均投资、人均实 际货币持有量,同时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 ny = nc+ nk+ nk+ 那么 d ( nz) (2. 1 6 ) 2 . 2 . 2 厂商行为 经济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厂商,它们采用的生产技术也可以 用类似于消费者 行为中的偏好一样的方式简化为代表性厂商。 一种理解可以是,虽然它们采用 不同的生产技术,然而它们加总的结果,可以 看成是一个厂商独立的经济行为, 其行为满足利润最大化公理。另一种理解是, 我们认为经济当中的所有厂商都 是一样的,采取相同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策略.虽然同客观现实相去甚远,但是 对于我们的模型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简化。 假定,所有厂商的生产结果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满足利润最大化公理,于 是我们就可以观察生产者行为,从而推出厂商的生产技术。这一技术由于是出 于社会总量数据分析的结果,所以也叫做总量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是索罗 模型中使用,并为后世的经济学家继承的一种建立模型的方式。在经济思想史 上, 对于总量生产函数的存在性和合理性曾 经有过很大的争论,主要反映在以 英国一批学者为首的剑桥资本争论当中。文中的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是存 在的,而且是合理的。我们对于这一假定不再进一步追究。 经济当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 = 尸 ( k , l)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即对于任意的 t 0 , 满足公式(2 . 1 刀。 i y = f ( tk, tl )(2 . 1 乃 公 式 (2 . 1 7) 中的y表示总收 入水平, k表 示总资 本存量, l 表 示总的 劳 动 投 入.我们的模型当中,代表人是无限寿命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经济当中所 有的 人都 参与 劳 动投入, 所以 就 有公式 (2 . 1 8) 所示的 关系。 第二章 文献回顾, 前人的努力 l (t ) =n( t )(2, 1 8 ) 在公式( 2 . 1 7 ) 中, 我们令t = 了 ,则有公式 (2 . 19 ) 。 兰 = f 溥,:) ll (2. 1 9 ) 按照上 文的 定 义 和公 式 (2 . 1 8) 的 关系, 我 们 可以 将公 式 (2 . 1 9) 改写 为公式 (2 一 加 ) 的样子。 其中f(.) 所代表的 技术被称为集中的生产函数, 表达的是单位劳动投 入对应一定数量资本可能达到的产出水平。 y = f ( k , 1 ) = f ( k )(2. 2 0) 假设函数f (.)满足一阶导数大于零, 则可以 把公式(2.加) 代入到公式(2.1 6)当中, 二阶导数小于零, 且满足稻田 条件, 。 得到公式(221) 。 f ( k ) = c + k + n k + 才 + nz ( 2 2 1 ) 2 . 2 . 3 模型的求解 对于家庭和厂商行为给与一定的设定之后,我们把经济中的决策问题归纳 为经济中代表人的决策问题。代表人作为生产者获得收入,同时作为消费者消 费。我们假定,模型中的代表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即追求更大的 个人效用。因此, 代表人的目 标也就是家庭的目 标。即 公式 ( 2. 1 4)。 对于代表人而言,我们不允许其在跨期选择当中进行庞氏骗局,即通过不 断的负债,借新债偿还旧债的办法来提高个人的效用。对于这一约束,我们可 以认为,一个人一生的消费现值小于等于一个人一生的收入现值。如果个人偏 好满足局部非饱和性的假定,那么也就是约束个人的一生消费等于一生收入。 因此在无穷远处,个人资 产的现值为零。这一约束条件被称做非庞奇条件。也 是我们求解的 边界条 件。 如公式(2 . 2 2) 所示。 l i mk = 0( 2 2 2 ) 此外,代表人每一期生产得到的收入都按照公式(2 21) 的形式进行分配。我 , 稻 田 条 件 是 指 , 生 产 函 数 满 足 f (0 ) 、枷即 义 ,) *0 . 这 一 条 件 的 设 立 是 为 了 经 济 可 以 最 终 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同时也满足边际收益递减的原则。 第二章 文献回顾, 前人的 努力 们 把公 式 (2 . 1 4) 、 (2.21 ) 、 (2 2 2) 联 立 起 来, 就 可以 求 解 经济当 中 代 表人 的 最 大 化 问题。 为了求解这个最大化问 题,我们建立汉密尔顿函数,如公式( 2. 2 3) 所示。 h = e 一 声 俐 vc (l),价)1 + 溉 f( k) 一 c 一 nk一 x 一 司十 ex(2.23 ) 其中: x 二 二刀盆 f ( k ) = c + k + n k + 乏 + nz ( 2 . 2 4 ) (2. 2 1 ) 一阶条件为: h飞 = 0(2. 2 5 ) h、 d 肋一 声 树 dt ( 2 . 2 6 ) h飞 = 0( 2 2 乃 h, = 一( 2 . 2 8 ) 即: u ,c (r ) = 又 ( t ) 刁 i f ( 无 ) 一 n = 砚+ ( 夕 一 n ) 又 q = 之 u : (,) 一 n 兄 = 一 奋 + ( p 一 n ) 叮 ( 2 . 2 9 ) ( 2 3 0 ) (2. 3 1 ) (2. 3 2 ) 整理得到: u” ( c ) c亡 u,( c )c = f ,( k ) 一 p u 2 , , = f ( k ) u ,( c ) 公式(2 . 33) 就是著名的欧拉方程,左边的第一项- u伙 c ) c u,( c )其实就是该代表性 第二章 文献回顾, 前人的 努力 家庭成员瞬时跨期替代弹性j的倒数。 于是: 三 = f ,( 无 ) 一 户 a( 2 . 3 5 ) 2 . 2 . 4 均衡的分析 我们认为当经济走向 均衡的时候, c , k , 2 都不发生变化, 那么, 公式( 2 3 3) 确定了 均衡时的k 的水平, 将确定的k 带入到公 式( 2. 21) 当中时, 就会得到2 和 c 的 一个关系, 再加上公式(2.3 4 ) 所揭示的 关系, 联立就可以 解出 均衡时的2 和co 我们可以 知道, 均衡时2 大 于零。从公式 ( 2. 3 3) 来看, 这种带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3576:2025 EN Evaluation metho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risk of fire in electric tumble dryers
- 【正版授权】 IEC 62290-3:2025 EN-FR Railway applications - Urban guided transport management and command/control systems - Part 3: System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 【正版授权】 IEC 62899-401:2025 EN Printed electronics - Part 401: Printability - Overview
- 2025年应急管理与领导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战略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艺术管理职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现代汉语语法与用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机交互设计职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人教育法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心衰健康宣教课件
- DB36T 1968-2024 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人教版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正式版)JC∕T 60021-2024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 日杂店购销合同清单
- 非遗文化传承课件
- 小程序合作协议书
-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学生版)
- 交通安全与事故预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理工大学
- 办公区域主要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