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金匮之盟”研究史.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系统论述了古今学者有关“金匮之盟 的研究,如北宋时期关于“金匮 之盟的各种记载,南宋时期有关“金匮之盟 的评价性记载,元代的研究性记 载和不同的观点,明代于慎行、王夫之等人的研究,清人的记录,2 0 世纪2 0 - 4 0 年代国内“伪造说”的探讨和研究,6 0 8 0 年代海内外学者的研究,9 0 年代以“证 真说的坚实崛起为特点的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以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对纵贯古今的各家研究史作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比较,力图从“学术史 的角度 讲清楚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研究的贡献和得失。 关键词:“金匮之盟;研究史;“证真说 ;学术意义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i sa r t i c l ed e s c r i b e s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s c h o l a r sf r o ma n c i e n t t op r e s e n to n “p l e d g eo ft h eg o l db o o k c a s e ”i nd e t a i l s u c ha sa l lk i n d so fr e c o r d si n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t h ea p p l a u s i v er e c o r d si n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ta l s o i n c l u d e s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v er e c o r d sa n dd i f f e r e n tr e s e a r c hi ny u a nd y n a s t ya n dr e s e a r c h i nm i n gd y n a s t ys u c ha sy us h e n x i n g ,w a n gf u z h ia sw e l l 弱s c h o l a r s r e c o r d si n q i n gd y n a s t y w h a t sm o r e ,i ti n c l u d e s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a n ds t u d yi nc h i n aa b o u t “f o r g e s a y i n g d u r i n gt h e2 0 - 4 0 so f2 0t h 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c h o l a r sb o t ha th o m ea n d a b r o a dd u r i n g6 0 8 0 sa sw e l la sr e s e a r c hi nt h e9 0 sw h i c hi sc h a r a c t q r e dw i t ht h ef i r m r i s i n go f t h et h e o r yo fp r o v i n gi tt r u e ”o nt h eb a s i so fi t , t h i sa r t i c l ep o i n t so u tt h e q u e s t i o n si n t h ea b o v er e s e a r c ha n dm a k e st h ea r r a n g e m e n ta n dc o m p a r i s o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b o u tt h eh i s t o r yo fv a r i o u ss t u d yt h a tg o e s t h r o u g hv e r t i c a l l yf r o mt h ea n c i e n tt om o d e r nt i m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t od e s c r i b e c l e a r l y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a n ds u c c e s sa n df a i l u r ea b o u td i f f e r e n ts c h o l a r s r e s e a r c hi n d i f f e r e n tt i m ef r o mt h ea n g l eo f “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 ” k e yw o r d s :t h e “p l e d g eo ft h eg o l db o o k c a s e :s t u d yh i s t o r y ;t h et h e o r yo f p r o v i n gi tt r u e ;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 6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盈缝垄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盈导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业坠导师签名: 缎日期: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言: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宋太祖之母昭宪太后生前,曾嘱宋太祖立约先传位于皇弟,复传位于皇子。 此即所谓“昭宪顾命 。因这一顾命文件曾封藏于金匮之中,故通称“金匮之盟 。 就史料而言,北宋年间有关“金匮之盟”的记载就已见诸文献。在这些记载 中,有关“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提出的场景,以及“金匮之盟 落实的情况 等等,已有不同。这种分歧隐含了记录者选择什么,回避什么,突出什么,淡化 什么等主观取向。因而,也可以说是当时人对“金匮之盟 的一种记载性研究。 南宋以降,有关“金匮之盟 的记载都带有研究和判断的取向。元明之际,有关 金匮之盟“伪造说的价值判断已见诸史籍;但史家的主流认识,包括王夫之、 程敏政、徐乾学等史学大家,对“金匮之盟的真实性仍予以明确肯定。至二十 世纪三四十年代,金匮之盟“伪造说”大行于世。此后,几乎所有宋史研究的 著名学者都直接、间接地参与了“金匮之盟”真伪问题的讨论,发表了一大批研 究成果。尤其是九十年代“证真说 的崛起,又把真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 与“金匮之盟 研究的丰富充实相比,关于“金匮之盟研究史”的论著则很 少。其中较为重要的仅有若干篇“综述 ,如刘安志的近年来“烛影斧声 与 “金匮之盟研究述评 、范学辉的金匮中,那一纸盟约“金匮之盟之 张荫麟宋太宗继统考实,载文史杂志1 9 4 1 年l 卷第8 期;邓广铭宋太祖太宗授受辨,载真理 杂志1 9 4 4 年l 卷2 期;吴天墀“烛影斧声”传疑,收史学季刊1 9 4 0 年第l 卷2 期。日本学者有关 这方面的论述可参见竺沙雅章宋太祖与宋太宗,方建新译,三秦f h 版社,1 9 8 8 年版;欧美学者这方面 的论述可参看刘子健宋太宗与宋初两次篡夺,该文还介绍某些英文和台港方面的论着,载 中国史研究, 1 9 9 0 年1 期。大陆学者最近几年有关这一研究的重要论着有:张其凡 宋太宗论,载历史研究,1 9 8 7 年2 期;李裕民揭开“斧声烛影”之谜,载山西大学学报,1 9 8 8 年3 期;顾吉辰 所谓“金匮之盟” 出于虚构,载宋史比事质疑,书目文献出版杜,1 9 8 7 年5 月版;“烛影斧声”辨析,载 黄淮学刊, 1 9 8 9 年l 期;王瑞来“烛影斧声”事件新解,载 ,山东大学学报,1 9 9 3 年第l 期。何冠 环:r 金匮之盟”真伪新考,暨南大学学报,1 9 9 3 年第3 期。孔学,r 金匮之盟”真伪辨,史学月 刊 ,1 9 9 4 年第3 期。 回刘安志:近年来“烛影斧声”与。金匾之盟”研究述评 ,史学月刊 ,1 9 9 5 年第l 期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谜、李强的“金匮之盟 的是是非非一对一桩宋史学术旧案的再认识圆、 许振兴的宋纪授受考研究 等。 而上述“综述”的问题也较明显: 多只关注2 0 世纪以后的研究。如刘安志的文章只是简述了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学者的研究;李强的文章也侧重于对九十年代研究的论述。 篇幅较短,以陈述各家观点为主;缺乏对各家观点作全面、系统的梳理、 比较。 更没能从“学术史 的角度讲清楚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研究的贡献和得 失。 本文作为“金匮之盟的一个研究史,力图达到以下目的: 纵贯古今,把宋元明清至今的研究史做一整体梳理、整理; 从“学术史 的角度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的学术贡献和得失。 在梳理宋元至明清研究史的过程中,争取发现和使用一些新的史料,或对 史料做出新的解释。 。范学辉:金匮中,那一纸盟约一“金匮之盟”之谜 ,刘德增主编:历史疑案的最新线索 ,山东人民 出版社,2 0 0 0 年。 白李强,r 金匮之盟”的是是非非对一桩宋史学术旧案的再认识,晋阳学刊,2 0 0 8 年第5 期 9 许振兴s 宋纪授受考研究 ,( 香港) 瑞荣企业,2 0 0 5 年7 月版。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北宋时期关于“金匮之盟 的各种记载 、王禹儡的 卷六,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5 9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百年后传位于秦王。”后大喜日:“吾久有此意而不欲言者,吾欲万世之下, 闻一妇人生三天子。不谓天生孝子成吾之志。”令晋王、秦王起谢之既而 后谓二王日:“陛下自布衣事周室,常以力战图功,万死而遇一生,方致身 为节度使,及受天命,将逾一纪,无e l 不征,无月不战,历尽艰危,方成帝 业。汝辈无劳,安坐而承丕绪,岂不知幸乎! 久后各不得负陛下吾不知秦 王百年后将付何人? 一秦王曰:“愿立南f a - t _ 德昭。”后又喜曰:“是矣! 是 矣! 然则陛下有此意,吾料之亦天意也。他日各不得渝。渝者罪同大逆,天 必殛之。”上又令皇子德昭谢太后。 太后又谓上曰:“可与吾呼赵普来,令以今e l 之约作誓书,与汝兄弟传 而收之。仍令择e l 告天地宗庙,陛下可以行之否? ”上即时如太后旨,召赵 普入宫,令制文,普辞以素不能文,遂召陶谷为文。别e l ,令普告天地宗庙, 而以誓书付晋王收之。上崩,兴国初,今上以书付秦王收之。后秦王谋不轨, 王幽死,书后入禁中,不知所之。上子南p a :f _ ,寻亦坐事逼令自杀,传袭之 约绝矣。 建隆遗事世传为王禹偶所作,成书时间不详。如果真是王禹偶所作,大 致是在太宗到真宗初年。因为王禹偶历经太宗、真宗朝,又参与编修过 卷一百九十六经籍考 二十三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死后,盟书后来不知去向。 = 、丁谓 丁晋公谈录 太祖朝,昭宪皇后因不豫,召韩王普至卧榻前。问:“官家万年千载之 后,宝位当付于谁? ,普曰:,晋王素有德望,众所钦服,- 官家万年千载后, 合是晋王继统,仍上一札子论之,昭宪密缄题署,藏之于宫内。 丁谓是淳化进士,历任转运使、工部员外郎、权三司使、参加政事、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是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元老,显赫一时。 谈 录多记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君臣轶闻,成书于真宗乾兴元年( 1 0 2 2 ) 。晁公 武认为谈录多记本朝事,每章之首,皆称“晋公言一。有可能不是丁谓所作, 由于此书最早是从丁谓的外甥潘延之家得到的,可能是潘延之所作。 即使是潘 延之所作,依据他和丁谓的关系,此书也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这则记载则又与上面不同:( 1 ) 在场的只有赵普和太后两个人。而不是其它 史料多记载的太后、太祖、赵普三人。( 2 ) 是赵普建议传位于太宗,且“上一札 子论之 。也就是说盟约既非杜太后提出,也非太祖提出。( 3 ) 昭宪密封后藏于 宫中,由谁收藏,没有交待j 三、文莹 卷三,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2 3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居荆州之金銮寺。玉壶清话十卷,成于元丰元年( 公元1 0 7 8 年) ,是以 隐居之所名之。玉壶清话是对五代后期南方政权的兴衰与宋初统一时的逸闻 的辑录。文莹交游多文士,常出入于显宦人家,因而了解到许多文人佚事及朝廷 政事。因他是“世外之人 ,忌讳较少,有些记事能得其实。 玉壶清话的记载又与以上有差异。( 1 ) “金匮之盟订立时间是在太后 病危之际。( 2 ) 现场只有太后、太祖、赵普三人,且是“面受顾命”,即盟约可 能是由太后提出,而太祖只是接受。( 3 ) 具体内容为“三传“还是“独传 ,不 详。( 4 ) 最为不同的是,赵普书写了两份,一份放于太后之棺,另一份由太祖 密封收藏。他书皆不载有两份盟书。( 5 ) 盟书的发掘是赵普被罢黜河阳前夕, 赵普主动提出,太宗并不知有此盟约。文莹此记除有两份约书外,余与他书多类 似。 四、司马光 涑水记闻 昭宪太后聪明有智度,尝与太祖参决大政。及疾笃,太祖侍药饵,不离 左右。太后日:“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 骨太祖曰:“此皆祖考与太后之余庆 也。”太后笑日:“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耳。”因敕戒太祖日;“汝万 岁后,当以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亦获安耳。”太祖顿首涕日:“敢不如母 教! ”太后因召赵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自署名云:“臣普书。”藏 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及太宗即位,赵普为多逊所谮,出守河阳,日夕 忧不测。上一旦发金匮,得书,大寤,遂遣使急召之普惟恐,为遗书与家 人别而后行。既至,复为相。 司马光( 1 0 1 9 - 1 0 8 6 )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宋神宗熙宁( 1 0 6 8 - 1 0 7 7 ) 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 1 0 7 0 ) ,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 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 1 0 8 5 ) ,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 数月后去世。涑水记闻是编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讫于神宗,每条皆注 其述说之人,故日记闻。司马光为宦多年,对宫廷之事应该比较了解,况其生活 的年代离宋初不是十分遥远,且其修史态度严谨,故其记载可信度较大。 此材料与前者相比不同的是:( 1 ) 当时的场景是杜太后病危,太祖在旁侍药 d 司马光:涑水记闻 卷一,中华书局,1 9 8 9 年,第9 - 1 0 页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除王禹傅建隆遗事外,其它史料多都记载是杜太后病危,然后有顾命之事。 ( 2 ) 在起源问题上,“金匮之盟 是由太后提出,促使太祖接受。这表明,传弟 不传子并不见得是太祖本意,只是迫于太后的压力,才无奈答应。,( 3 ) 在内容上, “以次传之二弟m 。是指按次序传给两个弟弟光义与廷美,还是只按次序传给 第二个弟弟光义,没有交代清楚。若是“二弟 单指太宗,那么这个顾命就是“单 传”。并且,还可以理解为“以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 ,即“以次”先传光义, 再传廷美,再传太祖之子,是为“三传 。( 4 ) 书写者为赵普,且赵普是在太后 和太祖商量好之后才召来作记录的。( 5 ) 誓书密藏。( 6 ) 当事者只有太后、太 祖与赵普三人,太宗并没有参与,也并不知情。( 7 ) 结果是多年后赵普遭卢多逊 陷害,太宗先发现了“金匮之盟”,然后才将赵普召回复为相。由于司马光的地 位和学识非同寻常,涑水记闻的说法流传也很广,更为世人所信。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南宋时有关“金匮之盟 的评价性记载 一、李焘 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 9 9 2 年,第5 0 1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览古籍,以史学自任。对本朝典故,尤悉力研究,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作 资 治通鉴长编。李焘长编于淳熙元年( 公元1 1 7 4 年) 全部写成。李焘官至礼 部侍郎,进敷文阁学士兼侍读,同修国史。李焘为写长编搜集材料近四十年, 利用修国史的机会接触到大量宫廷藏书,掌握的材料应当非常详实。 长编就是在太祖新录、 太宗实录、三朝国史等官史的基础上, 参考涑水记闻、建隆遗事、嘉佑杂志等私史笔记的记载综合考订而成的, 应该比较可信。李焘认为:( 1 ) “金匮之盟 有两种传位的方式,一是传位于光 义,即独传;一种是传光义后复传廷美和德昭,即三传。这明显是受司马光涑 水记闻与王禹偶建隆遗事的影响,认为两种说法都有可能。( 2 ) 书写者为 赵普,知情者赵普、太祖和太后三人。李焘也认为太宗对“金匮之盟 并不知情。 ( 3 ) 李焘既点出了“金匮之盟既可能是太后和太祖的本意,也可能只是太祖 奉了太后的遗命,所以“不忍传之子,而传之太宗是也。一 二、王傅 ,( 台北) 文海出版社,1 9 7 9 年,第1 5 3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记神宗事,卷十八至二十记哲宗事,卷二十一至二十二记徽宗事,卷二十三记钦 宗事。事以类叙,间加论断。凡政事制度及百官贤否,具载于编。足资史学之参 证。 6 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二 昭宪太后常与太祖参决大政,及疾甚,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太后曰: 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 太祖曰:此皆祖考与太后之馀庆也太后笑日:不然, 亦由柴氏使幼子主天下耳因戒敕太祖日:汝万岁后,当以次传之弟,则并 汝之子亦获安矣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 其后太祖遂传位太宗皇帝 李攸,南宋学者、藏书家。字好德。泸州( 今属四川) 人。官至承议郎。 家藏书甚多,熟于宋代掌故。北宋政和初,曾根据旧典,纂辑有西山图经、 ,中华书局,1 9 7 7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肯定太后在病中,并召赵普作记录:( 2 ) 在魏王廷美传中提到三传,而在 卷一一宋艺祖至英宗 ,齐鲁书社,1 9 9 6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名著宋论中提出: 宋太祖惩柴氏之托神器于冲人而传之太宗,可也乃欲使再传廷美,三 传德昭,卒然相戕,而大伦灭裂,岂不愚乎! 我以授之太宗,我所知也。太 宗之授廷美,廷美之授德昭,非我所能知也。臣民之不输心于太宗之子,而 奉廷美,德昭,非我所能知也。 其中对“金匮之盟的见解略似于慎行,他也在肯定“金匮之盟 三传约存 在的前提下,认为太祖奢望太宗传廷美、廷美复传位己子是不现实的,显然,在 王夫之看来,正是由于“金匮之盟 的存在,才导致了太宗和弟侄后来骨肉相残 的悲剧。 3 、程敏政篁墩文集 宋祖开基仁义,立国遵慈训,而不违金匮之盟,可见其孝爱晋王。而 卒授神器之重,可见其友家法之正而宫闱之丑未闻也,传授最明而迫夺 之祸无有也。洞开诸门,悟君心之当正,盖有契乎正心之学。 程敏政,休宁人。成化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历左谕德,直讲东宫。翰林 中,学问该博称敏政,为一时冠。孝宗嗣位,以宫僚恩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直 经筵。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比。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 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独以雄才博学,挺出一时。集中征引故实,恃其淹 博,不加详检,舛误者固多,其考证精当者亦时有可取。 材料中直接提到宋太祖是遵照“金匮之盟”而把皇位传给宋太宗的,并指出 宋代以仁义立国,皇位授受最明,不存在争权夺位的宫廷丑闻。 程敏政作太宗诗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总结,诗云:“野录山僧本好奇, 是谁删润转生疑。由来授受分明处,涑水先生却备知。金匮盟寒固可哀,何缘推 出杀心来。斧声烛影都无谓,胜国诸公有史才。” 从中可以看出,“金匮盟寒固 可哀”指的是,金匮之盟 没有得到落实。作者在否定“烛影斧声”是篡弑的前 提下,直接肯定“金匮之盟”的存在。 二、清人的研究 1 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 o 乇夫之:宋论卷一,中华书局,2 0 0 8 年,第1 0 页 。程敏政簟墩文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程敏政:篁墩文集 眷六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臣乾学日:宋太宗无兄之心授议于后人者,不止一端,被以恶名,则倡 于胡氏一桂,而陈杨贝诸人和之,然黄文献浯宋潜溪濂刘文介俨皆已力辨其 诬,惟程篁墩敏政其说尤详,惧后人之疑,复着宋纪受终考以证之。臣 谓太宗之必不为其事,无容多喙,即于太祖之必立其弟,信之。杜后之命太 祖顾赵普日,汝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太宗宁不信之于张齐贤,则日,吾留 使辅汝平居则称之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太宗又宁不信之,夫杀逆大恶常 人之所不为,即使太宗狠戾不如常人,亦必惧此位之不吾属,而后不得已而 为此也,位已属我矣,兄已不豫且属后事矣,而犹汲汲为此极恶之举,虽至 愚者,断不出此,然则此疑何自而生,日起于李焘之并存野录纪闻,成于陈 柽之强合两说,而又附会增益之他,因无所据也,或日顾命之事,何以独略, 日太祖素疆无疾,故崩于癸丑,而己亥犹幸西教场,相去不过旬日,史亦不 记帝得何疾,则必暴疾发于数e l 之间者耳,前一夕虽召太宗属后事,帝亦不 自意其遽崩也,壬子夜分太宗退,癸丑之夕上即崩,宋后乃有召德芳不遵遗 诏之意,而不意继恩之以晋王至,也故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吾母子云云,其 事状甚明,何乃多载野史,欲以解疑,而反滋惑乎,后之读史者心既不平于 太宗后e l 所行之事,信其待兄之薄,复据此怪诞不经之语,直欲坐以大逆无 道之事,其意亦欲惩恶而不知适以长无父无君之胆,而导不孝不悌者之路也, 夫说之足以害世道惑人心者,宁为彼野录所登必不可轻为,吾正史所载是以 反复讨论,慎重于笔削间,而窃附于春秋,恶恶欲短之义云。 徐乾学,昆山人。康熙庚戌进士,授编修,官至刑部尚书。是编以元、明人 续通鉴者陈柽、王宗沐诸本,大都年月参差,事迹脱落。其书起宋太祖建隆 元年,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凡事迹之详略先后有应参订者,皆依司马光例, 作考异以折衷之。其诸家议论足资阐发者,并采系各条之下。间附己意,亦 依光书之例,标“臣干学日 以别之。其时永乐大典尚庋藏秘府,故熊克、 李心传诸书皆未得窥。所辑北宋事迹,大都以李焘残帙为稿本,援据不能赅博。 其宋自嘉定以后,元自至顺以前,尤为简略。 徐乾学坚信“金匮之盟”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用程敏政宋纪授受考的 内容辩诬“烛影斧声成为后人所疑的问题。 。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四库全书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清高宗钦定古今储贰金鉴记载: 臣等谨按:以弟嗣兄,非继体之正,杜太后只知国有长君为社稷福,不 知以次传位迭启猜疑,易滋祸。本太祖之曲从乱命,赵普之预立,誓书胥失 之也史家于光义嗣位,每多微词。传位至重,虽嗣服承祧尚不宜显 行,册立致召衅端,岂有经历数传由弟及侄。欲奉太后遗言,保其勿替,乌 可得乎? 是故宋室之祸,昭宪启之,太祖成之,若赵普者,徒自为身计,既 负太祖誓言,又陷太宗于不义。 乾隆四十八年,特命诸皇子同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等,取历代册立太子事 迹,有关鉴诫者,按代纂辑。宋代是兄终弟及,明代皇孙继位,尢其值得借鉴, 所以讲的比较详细。清高宗认为“金匮之盟 是杜太后提出的,宋太祖遵守了此 誓约,而赵普为了自身的利益,既负太祖,又负太宗。还是肯定了“金匮之盟 存在和真实。 但从总体上看,元明清的各种记载:虽然暴露了宋太宗的“险恶 ;但却并 不否定“金匮之盟”其真实。 i i 青高宗: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伪造说刀的首次出现 在明清时期,有学者对“金匮之盟”提出了轻微质疑。 1 明人何乔新曾明确表示,“昭宪太后顾命誓书,其有无不可知 。 而昭宪太后之命,太祖顾欲舍子而传弟夫太祖奋自戎行,执干戈,犯 霜露,以斩艾四方之荆棘,积功累业,遂膺宝命,固欲传之子孙,以为万世 不拨之业也。母子之心,岂不能察此心哉。而昭宪乃有是命,何也? 盖尝求 其故矣。陈桥之变,匡义与有力焉。兄终弟及彼有心于神器也久矣,讵肯安 于晋王而已哉。母子之闻必有密谋意者,昭宪溺爱少子,亦如娄太后欲立常 山王,演独孤后欲立晋王广欤,当是时,太祖尚无恙也,百岁后德昭德芳 之壮与否,未可知也昭宪虽贤且智,岂能逆知身后之事哉奈何以柴氏 幼儿失天下而胁太祖也然则昭宪之命,盖出于匡义之谋欤太祖泣而受教, 特黾勉从之耳,非其情也故终身不立德昭为太子,亦不立匡义为太弟, 寝疾之夕召入寝殿。盖将二三德焉,此所以启宫人尽屏,俄而上崩之祸欤。 予谓春秋之义大居正,昭宪之命弗常经,悖正义。太祖虽违之可也。 赵普使柴禹锡等告秦王廷美骄咨,将有阴谋。帝疑之,召普,谕以昭宪 太后遗旨。普对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 廷美遂得罪。夫昭 宪太后之遗旨其有无不可知。使审有是命欤,普当曰太后顾命不可违,陛 下万岁后当传秦王以及德芳。庶几慰太后在天之灵。使无是命欤,普当曰 先帝创业艰难,不可使其子不得享之,异日神器当授德芳。今乃日太祖已 误,陛下岂容再误,是何言之谬欤? 得非普追憾太祖罢其相位,而进是说 欤? 何乔新( 1 4 2 7 1 5 0 2 ) 永明人。进士出身,拜刑部侍郎。乔新博览群籍,抄 录异书三万余部,皆都是亲自校对,生平著述颇多,所作都详明确切,直抒胸臆。 可资参考。椒邱文集集前三卷为策略,盖科举之学;次五卷为史论;次十二 卷为杂文;次十四卷为诗;次六卷为碑、诔;次三卷为奏议。外集一卷,则 往来赠答之文。史称其博综群籍,闻异书辄借钞,积三万馀帙,皆手自校雠,著 何乔新:椒邱文集 卷四,四库全书本 2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述甚富。则有本之言,固宜与枵腹高谈者异矣。 首先,作者提出了立太宗可能是昭宪的意思,或是太宗与昭宪密谋的结果。 “母子之间必有密谋意者,昭宪溺爱少子,奈何以柴氏幼儿失天下而胁太祖 也。 而太祖不得不勉强同意。“然则昭宪之命,盖出于匡义之谋欤。 作者怀疑 “金匮之盟 就是出于太宗的阴谋。其次,作者从论述赵普是小人的角度出发, 提出“金匮之盟 “有无不可知 ,也表示了对其存在的某种程度的怀疑。 2 清代古文学家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初集中写到: 宋太后杜氏殂,召赵普入受遗命,谓太祖曰: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 汝百岁传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普即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日: 臣普记。恽子居日此饰说也。太祖之传位太宗,以太宗与闻乎禅代也。 与闻禅代不可以示后世,则饰为递传之说,递传之说不可以示后世,则饰为 长君之说。不然,授受大事,太后何事真泠时始及之耶? 盖此议之定也,亦 非一日矣,是故廷美以无勋之人,亦得列于誓书,此亦赵普所亲与也。 恽敬( 公元1 7 5 7 一1 8 1 7 年) 清散文家。江苏阳湖( 今常州) 人。乾隆举人, 官至吴城同知,后致力于古文。恽敬怀疑“金匮之盟 的真实性,认为其是“饰 说 。他认为尽管太宗继位的事早就由杜太后、太祖、太宗和赵普合计定好,但 因“与闻禅代不可以示后世,则饰为递传之说,递传之说不可以示后世,则饰为 长君之说。 ,太宗参与的陈桥兵变,有开国之功。太宗参与谋划陈桥兵变不能传 之后世,所以说是“国有长君 是“社稷之福,即为太宗继位寻找依据。恽敬 怀疑所谓“国有长君”的“金匮之盟”其事只不过是史书为其继位而作的“饰词” 而已。 从前几章的论述看:元、明、清三朝学者对“金匮之盟”的认识与宋人相比f 虽有些不同,如表现在对宋太宗上台的认识上,元明清时期的一些学者,如元代 陈柽、胡一桂、杨维桢,明代刘定之等人直接认定宋太宗是弑兄篡位的。杨维桢 甚至有诗云:“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床前地,戮玉斧,史家笔, 无董狐! 但元黄晋,明宋濂、丘浚、程敏政、叶容、仇俊卿、清高宗等人则力 辨其诬。这这个时期,“烛影斧声 的争论直接影响到对“金匮之盟”的看法。 一般说来,认定篡弑者多进而怀疑“金匮之盟”的可靠性,如认为“太祖既欲传 杨维桢:铁崖先生集咏史注 卷八金匮书 ,四部丛刊本 3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何不使太宗正太弟之名 言下之意是若传弟之盟确为无疑,则光义何必杀 兄。否定篡弑说的则都把“金匮之盟 的存在视为当然前提,所谓“太祖禅位之 意已决,太宗缘何复有它事? 可见,结论上大相径庭的两种见解,实际上都 是把“金匮之盟”与太宗是否篡夺等同一谈,其推理思路不外认为既有金匮传位 盟约就不会有残酷政争的发生,反之若有兄弟相残,就不会有“金匮之盟 的存 在。但总体和主流并没有否定“金匮之盟 的存在。 o 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一一宋太祖太宗授受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雪祁骏佳:透翁随笔) ,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 3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真伪问题“肯定说”和“伪 造说一并存 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宋史研究热潮再次兴起。这一段时间,是对“金 匮之盟 真伪问题的肯定和否定并存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教材,均对“金 匮之盟”持肯定态度,并直接将其载入教科书。同时,谷霁光发表宋代继承问 题商榷一文,认为“金匮之盟”乃太祖兄弟心盟素定,“烛影斧声一不外是“烛 影之下,夙诺重申,欲于金匮誓约之外,求得友爱与良心上保障是也 。但吴天 墀的“烛影斧声 传疑一文,重提太宗继位出于阴谋抢夺之说。 随后,张荫 麟发表的宋太宗继统考实, 邓广铭发表的宋太祖太宗授受问题辨析,都 持宋太宗是弑兄篡位,而所谓“金匮之盟 是伪造的,造伪人不出赵普及宋太宗 二人,其目的是为宋太宗兄终弟及入继大统制造合法依据等类似观点。 一、民国时期对“金匮之盟一真实性的肯定 1 民国期间的历史教科书直接把“金匮之盟写入,如: 北平文化学社于民国十五年( 公元1 9 2 6 年) 出版的中国史第一章第 二节中有: 太宗对外虽小有战功,对内则多惭德。盖家庭之变,人所难言也。先是 太祖在位时代,母昭宪杜太后临崩,召赵普入受遣命,且问太祖日:“汝知 所以得天下乎? 一太祖日:“皆祖考及太后之余庆也。”后曰:“不然。正由 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尔。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 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泣曰:“敢不如教。” 后命普为誓书。普署纸尾曰:“臣普记。”藏之金匮。太祖友爱太宗。太 祖传位之意已决。及帝即位。帝有私天下之意。淳化五年。以皇三 。谷霁光:宋代继承问题商榷: ,清华学报,1 9 4 0 年第1 3 卷第l 期 雪吴天墀:r 烛影斧声”传疑 ,史学季刊: ,1 9 4 0 年第l 卷第2 期。 。张荫麟:宋太宗继统考实:,文史杂志: ,1 9 4 1 年第l 卷第8 期。 o 邓广铭:宋太宗太宗皇位授受问题辨析 ,真理杂志 ,1 9 4 4 年第l 卷第2 期 3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襄王元侃为开封尹。进封寿王至道元年,立为皇太子。 章嵌:中华通史 匡胤即位,尊杜氏为太后其明年,太后疾,匡胤侍药饵不离及疾革, 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匡胤日:“汝知所以得天下乎? ”匡胤呜咽不能 对,太后固问之匡胤对曰:“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日:“不然。 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 汝百岁后当 传位于汝弟。四海之广,万几之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匡胤顿首泣 日:“敢不如教! ”太后谓赵普日:“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 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记”。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太后遂没。 久之,匡胤封光义为晋王,班宰相上,又以弟光美为侍中焉。 始匡胤与弟光义颇友爱。匡胤有疾。未几没。光义遂即帝位,更 名灵,是为太宗。 民国期间的学者把“金匮之盟 一事写入教科书,明确无误地表明其认同“金 匮之盟三传约的存在。中国史认为“金匮之盟”未得到贯彻是因为太宗的 品德问题。因为太宗有“私天下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教科书把“金匮之 盟”来龙去脉的前后作为一个章中的一个节单列了出来。而中华通史不仅记 述了“金匮之盟,接下来还叙述了“斧声烛影”及赵普献盟约等。可见,“金匮 之盟 在民国时期,仍是为广泛接受。 2 谷霁光先生对“金匮之盟 的肯定 谷霁光先生所撰宋代继承问题商榷于1 9 4 1 年发表于清华学报第1 3 卷第l 期,由“烛影之疑 、“涪陵之死 、“甲辰诏书之推求”、“濮议”、“绍兴议 储五部分组成,提出了与吴及后来的张、邓三文不同的见解。谷先生引用了挥 麈录、北轩笔记、通史它石、逐翁随笔等大量未曾为时人引用的笔记材 料,经过较周密的考订,认定“金匮之盟乃兄弟“心盟素定 ,是宋太祖从社 稷、家庭两方面周密考虑后做出的较佳选择,他说:“故太祖之舍予而传弟,公 也,亦势也。传弟之意,本起于昭宪杜太后,太后之欲太祖传位太宗者,一为私 爱计,一为社稷计 ,然后他用宋史2 4 2 卷杜太后传材料说明其为“社 稷计 ;又引王禹偶建隆遗事说明其“为家庭私爱”。“太祖之愿传太宗,大 任邱、王桐龄著:中国史 第三编,北平文化学社,民国十五年( 公元1 9 2 6 年) 出版,第4 9 - 5 0 页 章嵌:中华通史 第四册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公元1 9 3 4 年) 出版,第9 6 3 - 9 6 4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无甚问题。为社稷计,太宗乃一时人杰,立之最为适宜。为家庭计,则杜太后 早有此意,以太祖之仁柔,自当如太后教,顺手足情,方为全美。为私利计,能 兄弟互传而传其子,使帝业由己创,而由二弟安,终由子孙享其成,固亦天下之 大幸。故太祖传太宗,应无意外发生”,然后对湘山野录的有关“烛影斧声 的材料进行分析,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话进行总结:“然观其始末,并无 指斥逆节之事,特后人误会其词,致生疑窦。是非作者本意,未可以是书病也。 “太祖之禅位太宗,出于诚意,可无问题。太宗篡弑之疑,亦可断其必无,要为 史家所公认 。至于“烛影斧声 等屡为后人所疑的波澜出现,根源在于太祖希 望太宗继位后能确保履行金匮三传约定,不负太祖传位本意而已。由于前人对于 “烛影斧声 ,要么理解为太祖对“心盟素定 的反复,要么认为太宗有篡弑之 意。但谷先生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即烛影之下,夙诺重申,欲于金匮誓约之外, 求得友爱上与良心上之保障是也 ,作者首先指出“太祖心盟素定,不致反复, 此无可疑 ,随即引用了仇俊卿通史它石,祁骏佳的逐翁随笔逐一解释了 宋后崩不成丧,不逾年改元符合当时的情况,并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说课稿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 2025房屋抵押借款的合同范本
- 2025动产抵押担保合同
- Unit 6 Section B project(3a-3c)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枚举法》说课稿
- 第十四课 餐巾折花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四年级上册-吉美版
-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 2.3 华盛顿会议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
- 电池厂车间工具管理规定
- 绥化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人教A版2007
-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完整课件
- 京东方岗位胜任力测评题库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二手车国庆节活动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必修3练透答案
- 分包单位与班组签订合同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新课标要求-中考33讲
- (高清版)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