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for manufacturing in china candidate:wang yanliwang yanli supervisor:prof. wang weihuwang weihu school of accountanc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密级:公密级:公 开开 学科分类号:学科分类号: 论 文 编 号论 文 编 号 : kj118222009120201022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 绩效关系研究 作 者 姓 名: 王艳丽 申请学位级别:管理学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 王维虎 职 称:教 授 学 科 专 业: 会计学 研 究 方 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学 习 时 间: 自 2009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 止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2012 年 6 月 .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 电子版) ,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 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股权结构研究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关于股权结构与公 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何寻求最优的股权结构也是理论界和实务 界的热点课题。从理论上讲,通过激励和监督机制,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形成两种对 立的效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从已有的实证结果来看,国内外对股 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统一定论。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股权结构作为 解释变量,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择公司规模、高管持股 比例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 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寻求可实现公司绩效最大化的最优股权结构。研究结果 表明: (1)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上市公 司股权制衡机制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 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建议。我国 的制造业上市公司需要尽量避免一股独大,但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通过增 加大股东的数量来对公司治理起到制衡作用,以实现对公司经营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 最后强调股权结构优化应建立在充分竞争市场环境的基础 上,并且必须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完善紧密结合。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 公司绩效 abstract ii abstract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is the core issue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has been not stopped. how to find the optimal ownership structure is also a hot topic between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practice. in theory, ownership structure formation of the two opposing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rough incentives and oversight mechanisms. from the existing empirical resul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has no unified conclus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article, selected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study sampl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wnership structure is chosen as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s chosen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company size and ownership proportion of manager is chosen as a control variable and creates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hich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in chinas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o seek optimal ownership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maximize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cor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quity checks and balance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3)there is no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correlation between proportion of outstanding shar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article has brought forward proposal to optimize the equity structure of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china. a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f our country needs to avoid one share to the full alone big ,but must keep certain stock right all together degree,play a role in checks and balance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mpany,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arge shareholder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finally, the article emphasize that ownership structure should be optimized on the basis of a fully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must be integrated closely with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interests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investors key words: ownership structure stock right all together degree equity balance degree corporate performance 目录 iv 目录目录 第一章 导论 .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选择研究样本的意义 . 2 1.2 研究思路 . 3 1.2.1 研究内容. 3 1.2.2 研究方法. 4 1.3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4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5 2.1 股权集中度及度量指标 . 5 2.1.1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 . 5 2.1.2 股权集中度度量指标 . 5 2.2 公司绩效及指标体系 . 6 2.2.1 公司绩效. 6 2.2.2 公司绩效指标体系 . 7 2.3 相关理论基础 . 8 2.3.1 股权结构. 8 2.3.2 公司治理理论 . 9 2.3.3 股权制衡结构 . 11 2.3.4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12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14 3.1 股权集中度文献综述 . 14 3.1.1 国外文献综述 . 14 3.1.2 国内文献综述 . 16 3.2 股权制衡度文献综述 . 18 3.2.1 国外文献综述 . 18 3.2.2 国内文献综述 . 19 3.3 文献述评 . 20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 22 4.1 国外股权结构模式 . 22 4.1.1 德日高度集中的股权模式 . 22 4.1.2 英美高度分散的股权模式 . 23 4.1.3 东亚家族控制模式 . 24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4.2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 . 24 4.2.1 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有所缓和 . 24 4.2.2 法人股比例较高 . 24 4.2.3 流通股比例高 . 25 4.2.4 股权集中度高 . 25 4.3 不同国家的股权结构模式原因分析 . 25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 27 5.1 实证研究方法 . 27 5.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27 5.1.2 研究假设. 27 5.1.3 变量指标选取 . 28 5.2 实证分析 . 29 5.2.1 统计分析方法 . 29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9 5.2.3 相关性分析 . 30 5.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2 第六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建议 . 36 6.1 优化建议 . 36 6.1.1 保持股权相对集中 . 36 6.1.2 强化股权制衡作用 . 36 6.1.3 完善监督激励机制,避免“内部人控制” . 36 6.1.4 完善公司治理环境 . 37 6.2 本文局限性 . 37 参考文献 . 39 附录 . 4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6 致谢语 . 47 表清单 vi 表清单表清单 序号 名称 页码 表 2-1 公司绩效财务指标 7 表 4-1 丰田、三菱公司前五大股东 22 表 4-2 我国制造业股权结构特点 25 表 5-1 财务会计指标 28 表 5-2 变量定义表 29 表 5-3 制造业公司股权集中度描述性统计 30 表 5-4 制造业公司绩效描述性统计 30 表 5-5 自变量、因变量相关系数表 31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不断提高,相应的,企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活动日益复杂。股份公司的出现 满足了企业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要求。股份公司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 式以公司股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实现了企业的大规模融资和大规模生产,由此导致 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管理者和经营者由此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与 股东关注的企业利益比较,公司管理者更侧重于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个人利益, 当股东利益和管理者利益出现冲突和矛盾时,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开始出现。公司治 理结构是一种管理和控制体系, 它可以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权利相互制衡 的关系。当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发挥作用时,它可以使公司的代理成本不断降低,避免 了股东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的干预,同时,又能有效监督管理层把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 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进而提高公司绩效。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权结构的地位尤其重 要,也日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方向。 自从 1932 年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著作(berle 与 means)问世,股权结构与 经营绩效的关系就成了公司治理研究中的核心研究课题。 大量专家学者针对这一问题 展开了讨论与验证。股权结构指的是股份公司的所有股本中,每种股份所占的份 额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股权结构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股权集 中度,即各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在公司所有股份中占多大的比例,说明股权是集中趋 势或者是呈分散趋势。此时股权结构被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在控股 股东手里,控股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一半以上,绝对控制公司的日常经营;二 是股权分散在股东手里,每个股东持有的股份数较少,不足以对公司运营产生 影响;三是公司拥有几个持股比例相当的大股东,他们可以同时对公司的运营 决策。 第二层意思则是指公司的股份到底由哪些股东持有。在我国,一般指国家 股、个人股东等。本文侧重论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最近 30 年来学 术界大多是受委托代理理论的影响, 按照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公司绩效的路径 来探讨股权结构究竟对公司绩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与国外相比,我国随着股票市场 第一章 导论 2 的建立而产生的上市股份公司历史较短,与之相应的对股权结构的研究也起步较晚, 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而且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上市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股权结构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即国家股“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 突出。因此,针对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研究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会产生何种影响就 显得十分必要。目前,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对形成良好的公 司股权结构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总在不断的发展,在研究的 过程中新的矛盾和问题便会产生,因此,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一些研 究方法也可能存在缺陷。总的来讲,关于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是一个 永恒的课题。 1.1.2 选择研究样本的意义 按照证监会新的行业分类,我国的上市公司被划分为农业、采掘业、制造业以及 综合类等十三类。 在本文的研究中,之所以选择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1)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没有达到工 业化成熟阶段,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到,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化进 程中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制造业是我国的古老产业,历史悠久,作为实现 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广,发展 制造业已经成了振兴民族经济、实现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的最佳路径,谁掌握了制造 业,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工业强国都是制造业领先的强国,在实现 工业化的进程中,都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和带动作用。我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 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缓解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就业压力,随着中国制造业持续、快 速、 健康的发展, 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得到迅速提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生产高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信息,2011 年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将 近 190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近 11%。与 2010 年相比,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了近 14%; (2)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竞争力不断提高。自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以来, “中国制造”俨然成了中国制造业的标志,不断融合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进程中, 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3) 制造业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 “中 国制造”逐渐向着“中国智造”的方向发展。目前,制造业领域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 构, 依靠科技创新,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 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把技术引入到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其在 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不断加强。 (2)制造业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它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和其 他新兴企业比较,体制相对成熟,公司经营稳定性强,公司绩效指标波动性小,更能 符合模型建立的要求。同时,制造业上市公司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比重较大,样本数据 较多, 有利于提高实证模型的准确性。 基于以上原因, 本文选定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 研究新的形势下制造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机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丰富了现有的 理论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了解制 造业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关系,对于制造业公司制定长远的公 司发展规划、优化自身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果进而提升公司绩效具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概念和理论体系、 回顾整理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并做了述 评,然后对国内外股权结构的模式做了对比分析,借鉴国内外学者在股权结构方面的 研究成果, 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 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 做了实证分析。最后,分析实证结果,总结结论,提出建议。 本文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对研究内容及框架进行说明,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和企业绩效的概念 做了界定,指出了度量指标。同时阐述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和企业绩效 的相关文献综述,并做了文献述评。 第四章,我国制造业股权结构现状分析。首先列举了国外几种股权结构模式,然 后指出了我国制造业股权结构现状,并做了对比分析。 第五章,实证研究设计部分。包括研究假设、样本选取、变量选取、数据来源、 模型设计和实证分析几部分。 第六章,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针对实证结论,对如何优化制造 第一章 导论 4 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进行, 从理论出发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集 中度、股权制衡机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逻辑推理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了制造业 2010 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有效的支持了理论基础。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力求有所创新。 1.变量指标有所改进。 在公司绩效的指标选取上, 本文分别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增长率和托宾 q 值,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公司绩效,增加了实证模型的准确性; 在控制变量的指标选取上, 把高管持股比例作为公司绩效的一个影响因素纳入了实证 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 关关系但是并不十分显著。 2.本文选择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具体,在论文内容的安排上,详细阐 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总结了股权结构特点,并 与国外股权结构模式做了比较。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研究思路做了简单 的介绍,同时,提出了文章的一些创新之处。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股权集中度及度量指标 2.1.1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 股权集中度是指公司的全部股东因为持股比例的不同而导致公司的股权结构呈 现集中还是分散的指标,是一种量化指标。股权集中度即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股权分 布状况,又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稳定性强弱。 (1)从数量上看,股权集中度反映的是一家公司中前几位大股东的持股比重, 持股比重的高低决定了公司的股权是集中还是分散,比重越大,其他股东所持有的股 份占公司所有股份的比例就越低,股权就越集中;反之股权则较为分散。 (2)从结构上看,股权集中度还包含了不同的控股股东之间的股权比较,如公 司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较, 或者是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 比值,通常被称为股权制衡。股权制衡度反映了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当控 股程度高时,监督机制的作用减弱,受监督的压力小,当控股程度低时,受其他控股 股东监督控制的压力就大。一般而言,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大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 比例较高,公司被其他公司恶意收购和恶意接管的风险较低,此时公司股权结构相对 稳定。股份公司的股东根据出资比例决定在公司中享有收益权与控制权的大小。通过 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的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1.2 股权集中度度量指标 (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指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的比重。如果 cr1 在 50%以上,则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如果 cr1 在 20%以下,则该公司属于分散的 股权结构;如果 cr1 在 20%到 50%之间,则该股权结构相对集中。 (2)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指前五大股东持股数占总股数的比重。 (3)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10)指前十大股东持股数占总股数的比重。 (4)股权制衡度也被称为股权控制度(cn) ,它是公司其他中小股东与控制股 东的持股比例的一种反映。当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占总股数的一半或一半以上时,股 权制衡度 cn 小于等于 1,当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占总股数的一半以下时, cn 就大 于 1,股权制衡度 cn 值与控股股东的控股程度成反比例关系。 (5)z 指数即公司前两大股东持股份额的比值(cr1/cr2) 。z 比率越大,说明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6 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越高, 对应的权力越大, 因此对公司经营管理享有更大的控制权; z 比率越小,说明其他法人股东持有的股票份额相对较高,能在公司经营管理上发挥 一定决策作用,会更加积极的为公司出谋划策。 (6)cr 指数是用于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状态的一个指标。如 cr5,cr10 分别反 映出公司前 5 大股东和前 10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通过 crn 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公司 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如果公司前几大股东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则说明公司股权 向集中的方向发展,股东们对未来公司绩效增长很有信心;反之,如果前几大股东数 量减少,说明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形势并不看好,因而从股份公司前几大股东的数 量变化中就可以看出许多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息。 (7)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指公司各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大小介于 0 和 1 之间。赫芬达尔指数的效用在于对持股比例取平方后,会出现马太效应,也就 是比例大的平方后与比例小的平方后之间的差距拉大, 从而突出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 差距。 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之成正比, 股权越集中的公司各大股东的持股平方和越大; 股权分散的公司各大股东的持股平方和越小。 hn 接近 0 说明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小; hn 接近 1 说明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大。 2.2 公司绩效及指标体系 2.2.1 公司绩效 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中,关于公司绩效有多种表达方式,包括企业绩效、经营业 绩、经营绩效等。严格来说,绩效与业绩不是等同的。一般意义上的绩效包括业绩和 效率两层含义。其中,业绩侧重反映企业及其经营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作出的贡献以 及在管理之后取得的经营成果;效率则侧重反映获取经营成果所付出的能力大小。目 前,对于公司绩效的定义形成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公司绩效单指 企业的绩效; 第二种看法来源于我国 1999 年 6 月颁布的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 , 该准则认为企业绩效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绩效; 第三种看法是 布雷德鲁普在绩效管理中的阐述,他将企业绩效分为两个层次,包括组织层次 上的绩效和个体层次上的绩效。本文对于企业绩效、经营业绩、经营绩效等并不做严 格的概念上的区分,为了研究方便,本文统一采用公司绩效。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2.2.2 公司绩效指标体系 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对公司绩效评价做了详细阐述,公司绩效评价,就是运用数理 统计和运筹学原理,按照特定的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照统一的标准,通过 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公司绩效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 判。国外通常流行财务分析法和股票变动法两类方法。股票变动法基于股价中长期价 格和股票收益率变动评价公司绩效,最常用的是托宾 q 值。 1公司绩效定量指标 如下表所示: 表表 2-1 公司绩效财务指标公司绩效财务指标 盈 利 能 力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 销售利润率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净额 经营现金保障倍 数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资本年初数+年末数)/2 资 产 质 量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 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 不良资产比率 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 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待处理的资产 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全部资产现金回 收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期末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债 务 风 险状况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已获利息倍数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流动负债比 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带息负债比率 (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 息)/负债总额 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 经 营 增 长状况 销售(营业)增 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上年主营业 务收入总额 资本保值增值率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 销售(营业)利 润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上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上年主营业 务利润总额 总资产增长率 (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技术投入比率 本年科技支出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8 2.股票变动法 托宾 q 比率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托宾(j.tobin)提出。托宾对企业资产负债的市 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下了一个定义,叫 q 比率。这一比率可以衡量经营公司 的市场价值与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的资产成本之间的大小关系, 即企业创造的市场价值 是否大于投入成本。如果 q 值是大于 1 的,则说明企业创造的市场价值的增加值比 投入成本大,企业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充当财富创造者的角色;反之,企业浪费了 社会提供的资源,则充当财富毁灭者的角色。从另一角度看,如果 q 值大于 1 则说 明投资者认为企业在未来会有好的前途,发展前景较好,他们愿意支付较多的钱购买 企业;反之,如果 q 值小于 1 则表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对公司 未来发展没有信心, 。通过托宾 q 比率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投入与产出的大小关系, 因此,托宾 q 比率也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绩效。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也被称为股本结构, 是表示公司股东的权益构成和分布状况的一种产权 结构。股权结构在早期也被称为所有权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公司由哪些股东构成或 哪些人拥有公司股份。因此可以说,股权结构是对企业经营控制权和利益索取权分布 状况与匹配方式的一种展现。它一般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指股权集中度,反映出公 司各股东的持股比例的高低;并且因持股比例高或低反映公司股权是集中还是分散, 是一种量化指标。用来衡量公司的股权分布状态。一般指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持股份 额。第二是指股权的构成,包括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职工持有的股份和管 理人员持有的股份等。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分析,股权结构被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 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类型,这种类型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应该占到总股本的一半 以上,拥有公司绝对控股权;第二是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类型,这种股权结构下,公 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在几个大股东手里,这几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公司其余的股份分 散在众多的小股东手里;三是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类型,这种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 拥有股东数量较多且每个股东持股比例都较低,因此每个股东的对公司影响较小,公 司没有控股股东的存在。 针对股权结构的影响因素,已有的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做过分析,包括经济发展水 平、技术水平、文化水平、税收制度、法律制度、国家的政治方向等,归结起来有内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因说和外因说两种观点。 内因说是从市场角度对股权结构成因做了分析。 内因说认为, 股权结构反映的是股权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对利益和成本之间权衡之后所产生的内在 选择的结果,在资本市场,股票交易对公司股东产生影响,公司股东持股份额的变化 直接决定了股权结构的类型,即股权分散还是集中。股东们会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并 为此采取相应的行动。外因说认为,股权结构是一种外生变量,公司外部因素(历史、 文化、政治、法律等)等决定了公司的股权结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学说是法律 理论学说和政治理论学说。 法律理论学说通过分析制度环境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对 股权结构的成因做了解释,结合当前大股东持股的普遍现象,认为股权集中度与保护 投资者的相关法律是否完善有直接关系。llsv(1998)认为公司的股权结构取决于一 国的法律体系是否完善,是否能很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如果对投资者保护力度不 足,股权集中就会替代法律。政治理论学说则认为政治因素对股权结构形成的影响较 大,美国与欧洲大陆公司的治理体系和股权结构都存在差异,所以政治学派认为意识 形态差异也会影响股权结构。在大的政治背景下,激励和控制策略很难发挥作用,管 理者与公众股东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利益上很难保持一致,公司更适合选择控股 性的股权结构。 2.3.2 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 bob tricker 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其所著的 公司治理 一书中提及, 我国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则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对于公司治理很难有一个完整的定义, 国内外主要从狭义的角度和广义的角度对公司 治理结构进行界定: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其构成的组织体系;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包含公司相互关系及组织体系,还 包含其他人如利益相关者、规则制定者之间的关系系统。 关于公司治理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的理论,既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代理 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在企业性质一文中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到经济分析中,并建立了自 己的理论。企业是一种关系契约,包括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机构投资者、银行、商 业伙伴、经理人员、政府等。要想建立合约,就要发生与之相关的交易费用。当利益 相关者变成公司的股东,便会想方设法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企业股权结构的选择与企 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