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二、三章练习题.docx_第1页
《论语》一、二、三章练习题.docx_第2页
《论语》一、二、三章练习题.docx_第3页
《论语》一、二、三章练习题.docx_第4页
《论语》一、二、三章练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一、二、三章练习题学而为政八佾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5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3分 对骨、象牙、玉、石的加工切了还要磋琢了还要磨。意在以此为喻说明在学业和德行修养上都需“切磋琢磨”精益求精。2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方式3分 因为子贡在孔子的启发下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孔子很满意所以说可以和他谈诗了。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方式。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8 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 孔子用绘画的道理打比方来启发子夏。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意在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 孔子以“绘事后素”为喻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为务少一些外在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所以孔子说启发他的人是子夏。3.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9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1请根据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1分 犯上作乱2前两则共同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 奉行孝悌之道有助于仁德的养成使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改善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定。3根据选文概括儒家关于“孝”的主张。3分 儒家认为孝悌之道是修养仁德、推行仁道的根本奉行孝悌之道的人一般是不会犯上作乱的因此致力于孝悌之道也可以保障社会的安定。孝敬父母不仅要在行动上服侍父母、供养父母更要表现在内心敬爱父母自然而然地做到和颜悦色。4.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16 1这两则共同体现了孔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主张。2分 2论语中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学而不厌。1分 5.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1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3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81上述文字中和言行有关的两个成语是巧言令色、谨言慎行。2分 2概括上述文字所体现的孔子的言行观。4分 孔子注重人的实际行动主张言行一致反对空谈浮言心口不一。主张言行谨慎做事勤敏先行后言。这样才可以完善德行取信于人。6.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7 1上述文字中的三个成语是行有余力、贤贤易色、言而有信。3分 2上述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教育观请简要概括。3分 共同体现了儒家以德育为中心的教育观。儒家重视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7.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7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8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4 1请概括上述几则文字体现的儒家的交友观。3分 儒家主张,交友要以诚信为主:交友要慎重,要交有仁德的朋友,不和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交友的目的是匡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辅助仁德的养成。2根据上述文字概括儒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3分 严于律己,躬行实践,在实际行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忠、信、孝悌、仁爱重视精神追求看轻物质享受。重视自我反省,通过反省改正个人言行举止的各种的错误,完善德行。重视交友以友辅仁。正视错误勇于改过。8.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2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3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24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22 1请根据前两则文字概括“礼”的作用。2分 约束个人言行,使个人言行符合社会规范,让自己远离耻辱:以礼治国,用礼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 2请根据第二、三则概括儒家倡导的个人的行事原则。2分 儒家认为个人行事应该以“义”为原则,以“礼”为规范。要见义勇为。3根据第二、四则分析儒家对“信”的看法。2分 儒家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人没有诚信,就像车没有輗和軏一样,是无法行于世的。但是“信”不是没有原则的,而要以“义”为标准。9.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19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1上述文字体现了以德治国的治国原则。2分 2根据上述文字概括这一治国原则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以德治国具体体现在:为政者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取信于民,节约用度;仁爱臣子,选贤用能;仁爱百姓,教育百姓,使民以时,使百姓不耽误耕作和收获。10.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19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17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18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26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1上述文字体现了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治国主张。2分 2后三则反映出了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2分 3第三则中通过孔子对子贡的指责可以看出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2分 11.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2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6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0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311 1上述文字反映出了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1分 2前三则文字记录了鲁国当政者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对此表现得极为愤慨。2分 3 “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言外之意是说季氏不知礼。指责他去泰山祭祀的行为有违礼法,僭越了天子和诸侯的权利。孔子借此表达对这种越礼犯上行为的强烈愤慨之情。同时也是在责备冉有作为季氏的家臣却不能劝止他。12.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3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4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2 上述文字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3分 体现了孔子“内仁外礼”的思想。孔子认为,礼是外在的表现,其根本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即仁德。居丧、祭祀等一切外在的礼节仪式都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要在内心有悲伤、虔敬的情感,从内心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13.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20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416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1第二则中孔子认为管仲既不节俭,也不知礼。1分 2在第三、四则中孔子为什么认为管仲是仁者2分 因为管仲不逞匹夫之勇,守大节、大信、大义,而不拘泥于小节、小信、小义,以民族苍生为重,使百姓受惠。3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及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3分 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哀乐都不过分,看出孔子崇尚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道原则;而对管仲,孔子认为他是仁者,充分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认为没有必要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小节小信,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 14. 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7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15 上述三则体现了孔子学思结合、实事求是、谦虚好问的为学态度。3分 15.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5 孔子评判音乐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孔子认为评判音乐好坏的标准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是否“尽善”,二是艺术形式是否“尽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