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效应分析.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效应分析.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效应分析.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效应分析.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效应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金融学专业论文)巴塞尔协议实施的效应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md ab s t ract within c re as in g de r e g u l ation朗 d gl obaliza t io n begi 耐nginthe 1 980s , b an 肠 n g sy s t e m s h a v e bec omem ore 加gile and b al 止 i ng crise s h a v e p r o l i fe r a t e d , c a u s i n g or 昭g r a v a t in g e cono m i c d o 铸 ” tu m s 出 1 d 1 e a d 1 n g tos i gnifi c ant fi sc alc o sts. to i m p r o v e cris i s p r e v e n t i on, p r o m o t e s l a b 1 e d eve 1 o p m ent o f th e g l o b aib 田 正 i n gi n d us t ri e s , th e c ore p ri ncip 1 e sfo r e ffec t i v eb a nk s u perv i s io n( b c p s ) h avebee ll i s s ued . inth e r e c e n t 3 0y e ars, m o stc oun trie sin1 h ewori dh ave end o rsedt h eb c p sandh a v e u n d e rt a k entoc o n 1 p l y w i tht h e m , m aki n g themanal m o stu n 1 v e r sa l s tand ar d fo r b 肛 止 re gi 日 a t o r s . at p r e s e n t , th e m ai nc o u n t ri esint h e w o r 1 d are l n 1 p c 1 ll ng andc omp 1 户 n g 幼ththe b as eln ew c api 回 a g r e e m e n t pos iti vely, and t h e w a y s ofl m p 1 e m e n t a t 1 on a r ediv e r s l form . c o mph anc e 诚ththe b c psl l a s ani n l port ant i 胡u e nce onthe b 田 止 i n g l n d u s t ri es . f ro mthe theo r e t i c alas p e ct , th eb c ps, e n d o r s e ln ent and如pl e m e n t h a v eag l at e 月 乞 c t onb 田 止 i ngb u s l ness , com pet i ti ves t r e n gt h , b ank l ngs u p e rv l si on, mac roec o nom i c s , andc ap i tal 1 n 11 0 wi n t od e velopi ng c o u n t ri es . there i s n o t o ul y pos iti vee ffectb u t lleg at i vee fl 七 c t . f r o mth e d e n l o n s t ra l i o n aias pec 七 we u s e b c p s ass e s s m e n 1 d ata fo r 3 9 c o l i n t ti e s fo r w h chwc h a v e b 田 1 k rati ngfi 0 mm ood y s , a n d the l o ta l num ber o f b 田 止 s inthe b 出 记 l i nesa ll l p le i s 2 0 3 .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i s 山 a t com p l i anc e 雨ththe b c p s i s pos i ti 相l y as so ci a t e dw i t hb anki ng ra t i ng, t 加 鱿isto , 卿 . 比廿 “ b al 止 i n gs u pervis i on and re g u l ationare al m o stcl o se lyre l at edtob ank in g so u n d n e ss . w 七 1 业e q u a rt e r dat a fo r 1 2 m ai n c o r n ln erci alb ank s o f c h in a s ince 2 0 0 2 to2 0 0 5 years ast h e s 田 n p l e , i n o rd er toana ly z e w h e t h erc r e d it sl o w d o wn isas socl a t e d w i t h c a p i ta 】 a d e q uac y latioinc hi na. t b eana l y si sd emons t 份 t e sth at c r e d 1tsl o w d 0 wn isneg a t i ve rel atedto c api 1 a 1 ade q u a c y ra l i o int h e l astfe wy e ars b e c auseth ec h in ese b a n k i n g i n d u s t ri e s di 月 贻 r g r e atlyfromt h e 叭 叼 r l dave r a g e l eve l , and c annot c 0 rr e s pondw i t h 1 h e c o n d i t i o n and env 1 r o n n 1 e n t o f c omp l i anc e w i t h the b c p s , the n e g ative e ffect issi gni fi c a n t . with in ereas l n gd e v e l o p m ent and ab s i 咬 岭 t 伴r fe ctioninchin e seb 田 止 i ngln d us t ri escom p l i anc e 俪ththe b c p s is pos iti v e re l a t e d to sou n db 扭 止 sfi n al lv. c h i na s h o u l demb a r from its0 、 v nn at 1 o n a l o nditi o n , 允 加u l ateit , s o wn p n n c i pl e and m easurej m pe l th e b asel n e wc a p i 1 a l a gr e e m e n t to c 盯 叮。 u t pos i t i v e l y inc hi na. t h e p a per i s c o m pose d o f t hr e e p 出 七 . t h e fi r s t p art ar g u e s the hi s t o ryo f b c p s , the s h o n c o m i n g ofo l db c p s , th e c o m p ar i son w i t hn ew b c p s ando l db c p s , 即d c o m p l l a n c e 衍thn ew b c p s inthe wori d . t h e seco n d p art anal y z e s e 月 免 c t betv 阴 e n c o m p l i ance嫩th b c p sandt he b 歇 正 1 ng i n dustrie sfr o m th eq u a 1 i tati ve and q u a ll t l tati v e ang l e s s e p ar a t e l y.t 五 e thirdp art p ro pos e s t h e newb c p s toc a r r y o uti n ch i l l a . k叮w云 r ds二 b c p si n fon n at i on d i scl o s u 邝6 n anc i als u p e 四i s 1 0 n 南 于 卜 大 学 学 毛 匕 自 仑 文 电 子 戈 反 授 权 书 忆 用 妇 卜 议 ( 请将此协议书装订于论文首页) 论 文 色 雾 不 怀 又 复 泛 勿 狡 反 令 竹 系本人在 南开大学工作和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己通过论文答辩。 本人系本作品的唯 一作者 ( 第一作者) 录于 “ 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即著作权人。 现本人同意将本作品收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 版与印刷版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而引起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完全了解同意 南开大学图书馆在下述范围内免费使用本人作品的电子版: 本作品呈交当年,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浏览以及论文全文部分 浏览服务 ( 论文前16页) 。 公开级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于提交1 年后, 在校园网上允 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 注:本协议书对于 “ 非公开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限过后同样适用。 院系所名称: 作者签名: 学号 日期 州年 拳 院会 私 未 稼浩 2 早 了 0 。 犷 1 7 尸犷 : 神7 年 犷 月 7 日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了 东清 ” 叮 年 朋 1/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阵; 右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 5 年 最长 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10年 ( 最长 10年,可少于10年) 机密20年 ( 最长20 年,可少于20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己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论 文 作者签名: 豫 咭 洲年 犷 月 2 日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外汇管制的放松和金融的全球化,银行体系 变得越来越脆弱,金融危机事件也不断发生,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衰退 和巨 大的财政支出( c a p r l o and 习in geb iel,1 9 9 9)。为了 避免危机的发生, 许多 国家都致力于升级本国的监管系统。这是个复杂且困难的过程,尤其是对发展 中国家而言,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深的专家,良好的法治环境,这些 都可能导致政府监管的失败。那么什么才是成功的银行监管?实施这样的监管 对中国乃至世界银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 这一监管要求?主要的改革点应该在哪个领域? 为了 解决第一个问题,1997 年一组有代表性的银行监管者巴 塞尔银行 监管委员会发表了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系统总结了这一领域的各项 规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己经采纳且实施了这一资本协议,并使之成 为全球银行监管的规范。 巴塞尔协议的引入及实施对银行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理论方面看, 巴塞尔协议的引入及实施对银行的经营行为、银行竞争力、银行业监管、宏观 经济以及发展中国 家的资本流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既有正的促进作用, 也有负的挤压效应。 从实证方面看, 本文运用29个国家的2 03家银行作为样本分析了银行等级 与巴塞尔协议实施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得出,巴 塞尔协议的实施与银行等级 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效应,积极推动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能有效促进银行业的 长期健康发展。尤其是信息披露这一项,对银行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目前 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实施新资本协议。 1 994年中国颁布 资产资本成分和资产风险权重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 商业银行的资本定义和资产的风险权重。1 995年通过 商业银行法又从法律 角度对资本充足率作了 具体的、带有强制主义的规定。虽然巴塞尔资本协议在 中国并未从完全意义上得以实施,但是其监管的理念在不断渗透,中国各项监 第一章引言 管措施的不断完善也是在向这一协议的要求靠拢。以中国12家主要商业银行照 2 002 一 005 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 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挤压对资本 约束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中国近几年的信贷挤压与资本约束存在显著的负相 关效应。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引入,对中国信贷方面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但从全 球的角度看,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据此我 们可以得出,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负面影响仅是暂时的,这一协议对监管的促进 作用得到全球实施国的检验,在中国的正面效应,最终也会在实施过程中得以 实现。 2007年2 月银监会发布通告, 各金融部门都要为2 0 10年巴塞尔新资本协 议在我国的推行做积极的准备。 积极推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中国的实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一,实施新资本协议为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提供了动力和工具。新资 本协议允许采用的高级资本计量方法是建立在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基础 之上,是对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代表了国际化大银行先进的风险 管理理念和技术,为商业银行改进风险计量技术、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重 组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了直接借鉴,有助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 及时揭示、动态监测信贷风险,约束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促进银行盈利模式转 变和经营行为理性化,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和科学发展。 第二,实施新资本协议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 加入wt o过渡期己 经结束, 外资银行将全面参与国内竞争; 在中长期内, 我国 大型商业银行也将走出国门谋求国际化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参与 国际竞争。推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将有助于引导这些银行提 升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与此相关的产品定价机制、资本配置机制及绩效考核机 制,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通过机制建设巩固并发展来之不易的改 革成果,争取在未来的银行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真正实现将大型商业银行办 成抵御风险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 第三,实施新资本协议是增强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必然要求。随着商业银行 业务日 趋复杂,传统的以外部约束为主导的银行监管手段有效性日 趋下降,监 管当局不应再满足于事后查找问题的根源,应致力于事前发现商业银行管理方 面的漏洞,并顺应市场发展,进一步鼓励市场创新。新资本协议重视对银行识 别、监测和管理风险能力的综合评估,使得监管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第一章引言 能力的关系更加紧密,体现了灵活的监管思想,将促使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加 强交流与互动,这与银监会 “ 原则导向”的监管思路是一致的,对于改进银行 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文献绘述 近三十年来,巴 塞尔委员会的原则和协议不仅为组成巴塞尔委员会的十国 集团所接受,而且也逐渐被非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 和银行所自 愿接受和认可,对协议的内涵也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在我国, 徐铭栋、章礼善 ( 2 003) 在 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一文中详细介 绍了巴塞尔协议的发展,从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来分析国际银行业监管的趋 向,在总结巴塞尔协议草案的基础上得出我国银行发展的启示。张云鹏 (2006) 在 新旧 ( 巴塞尔协议)监管思想之比较中阐述了监管当局对银行资本监管 的两种监管思想:规则驱动法与过程参与法。 在论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银行业的影响方面也有许多相关文献,李雪莲 ( 2003) 在其 巴 塞尔协议对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分析中对巴塞尔协议实施 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详细论述了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资本套利、风险行为、竟 争力、对向发展中国家贷款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赵锡军 (2006) 在 ( 新资本协 议)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到,无论是利用标准法还是内部 评级法,新协议都会极大的提高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程度,将对商业银行的信 贷增长方式、信贷结构调整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一 定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很多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信贷紧缩 ( c re d itc r u ll c h ) , 在研究其可能的原因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了巴塞尔协议最低资 本充 足率的 实 施上。 p 吕 醚 甘 b as i o g l u ( 1 9 9 7 ) 对芬兰, gho sh( 1 9 9 9 ) 对东亚 及认 七 。 ( 1 999) 对日 本所作的实证研究都表明这些国家近几年都经历了严重的信贷紧 缩。 b e 飞 e 卜 u den( 19 9 4)在 研究t-l期的 基本建设支出 对贷款增长率的 影响 时, 发 现巴 塞尔 协议的实 施与贷款增长率 之间 呈现负 相关. p e e k 一 ro翔ge n( 19 95, 1997,2 0 0 4 )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在实施巴 塞尔协议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 况对银行的信贷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刘斌 ( 200 5) 在其 资本充足率对我国 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运用我国16家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从 分机构和总量两方面研究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贷款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充足 第一章引言 率增加一个百分点, 就会使得贷款下降2. 6 个百分点, g d p 增长率下降0. 27个 百分点,g d p 平减指数同比增长率下降0. 25个百分点。 从全球的角度, 也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是否与整个银 行业的健康发展之间 存在正相关关系。a d o l fob a r aj as, r a !ph c h 别 的 1 和t 七 o m as c o s i 幻 n a n o( 2 0 0 5 )在 “ 压d山 eb ase 】 acc o rd c a u s eac r e di 1 s l o w d o wn inl a t i n a m e r i can? 一文中分析得出,资本约束并未导致银行业的信贷紧缩,由 少量数 据还可以 看出,巴 塞尔协议的实施只是提高了信贷活动对风险因素的敏感度。 d e m i 堪 , c 一 k u n t an d d e t r a g i ac he ( 1 9 9 8 , 2 0 0 2 ) 在其“ e mpiri c als to d i esofb a nkc ri s i s d e t e rml n a n t s ”中得出,银行监管体系越完备,这一国家所经受的银行危机就越 少,而且存款保险制度中所存在的道德风险也越小;m i tton( 2 0 02)认为, 19 97一 19 98年金融危机之后, 公司的信息透明 度越高, 如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 计的东亚许多公司, 股票的市值就越高; p o d p i e ra(20 04) 通过比 较一组国家发 现,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越好的国家,其平均不良贷款率越低。巴塞尔协议的 实施对国 际 银行业的 长 期 影响, d e m ir guc 一 k u n t , e nr i c a d etra gi 郎 he, 明 d t 七 l e n 了 t 比 s sc l ( 2 0 0 6 )也做了相关的阐述。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银行业所产生的影 响,并以2 0 0 2 一 2 005年的数据专门分析巴塞尔协议的引入对中国信贷挤压的效 应,得出巴塞尔协议是被全球所认可的成功的银行监管理念,其实施有助于银 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在中国的引入初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负效应,但随着中 国金融环境的日趋完善,其正面效应也会随之出现。目 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巴 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 第三节文章的结构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巴塞尔协议的 发展历程,旧资本协议的缺陷,新旧协议的比较以及新资本协议在全球的实施 情况;第三部分主要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巴塞尔协议的引入对银行业的影响; 第四部分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全球背景下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与银行等级之间的 相关关系以及中国背景下巴塞尔协议的引入尤其是资本充足率的规定与信贷挤 压之间的相关关系;第五部分提出积极推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中国的实施。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巴塞尔协议的历史回颐 巴塞尔协议的出台起源于前联邦德国的赫尔斯塔银行和美国的富兰克林国 民银行的倒闭。这两家著名的国际性银行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在惊愕之余开始 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1 9 74年9月,由国际清算银行发 起,美国、英国、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日 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 瑞典10国中央银行官员在瑞士的巴塞尔开会,讨论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督与管理 问题,自 此形成了一系列的文件: 1 、19 75 年协议 ( 库克协议) 。该协议对海外银行监管责任进行了明确的分 工,规定监管的重点是现金流量与偿付能力,这是国际银行业监管机关第一次 联合对国际商业银行实施监管。此外,该协议提出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 特定的国际银行集团的结构问题对具体监管的影响;二是强调监管当局之间信 息交流的重要性。 2 、1983年协议。 由于各国的监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监 管责任划分的实际适用上也存在不同意见,致使1 9 75年协议的弱点充分暴露。 为此,巴塞尔委员会于 1 9 83年 5 月对 1 9 75年协议进行修订。1983年协议的两 个基本思想:一是任何海外银行都不能逃避监管;二是任何监管都应恰如其分。 该协议对1975年协议的多数原则都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说明。 3 、 1988年协议。 该协议全称 巴 塞尔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 资本标准的协议 。该协议中关于衡量标准和资本水平的规定,是为了通过减少 各国规定的资本数量差异,以消除银行间不公平竞争;同时,委员会认为资本 比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各跨国银行的偿债能力。 制定该协议的最重要目的,一 是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出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以保 障国际银行体系健康而稳定地运行;二是通过统一标准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 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巴 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 1) 资本的组成。 协议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规定 核心资本应占整个资本的5 0 %,附属资本不应超过资本总额的50%。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2) 风险加权制。 协议对不同资产分别给予0 %、10%、 20%、50%、100 % 的风险权数。 (3)设计目 标标准比 率。确立了到 19 92 年底,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资本 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 例必须达到8 %,( 其中核心资本不低于4 %)的目 标。 (4) 过渡期及实施安排。委员会作出一些过渡安排,以保证个别银行在过 渡期内提高资本充足率,并按期达到最终目 标标准。 19 98年协议比19 75年协议和1983年协议又前进了一大步,因为通过对资 本充足率的规定,银行业监管机关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 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也有了量的标准。 4 、 19 92年7 月声明。 该声明是巴 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针对国际商业信贷银 行倒闭给国际银行业监管带来的教训而作的。声明中明确了对国际银行最低监 管标准,使得各国银行监管机关可以 遵循这些标准对银行业实施监管。 5 、19 %年 关于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和 19 98年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 则 。 关于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强调了市场风险的管理,这主要是考虑到90年 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 创新浪潮的不断推动下,金融衍生工具及其交易迅猛增 长,银行业越来越深地介入到这些衍生交易之中,因而金融市场的波动对银行 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于是1 9 9 6 年初巴 塞尔委员会推出 关于市场风险补充规定 , 一些主要的国际大银行据此着手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测量与资本配置模型。 1998 年出台的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则进一步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全面风 险管理的思路。1 9 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银行风险和金融危机开始促 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而 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则集中体现了全面风险管理 的思想。 第二节巴塞尔旧资本协谈的优点及不足 1 988 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世界有 100多个国 家己 经 采用。1988年协议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其简单明了。而且,1 9 8 8 年协议促进了 统一, 力求监管资本要求与经济资本一致。 根据 1 9 88年协议的要求,1 9 9 2 年印 度储备银行引入了风险资产比率计量资本充足率。1 9 88 年协议综合考虑了各种 占用资金的资产负债表内 项目 和不占 用资金的资产负债表外风险暴露。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由于内在的局限性 1988年协议现已遭到颇多非议,缺点主要体现在: 1 、旧资本协议风险加权的计算方法本身就存在缺陷。旧资本协议对有些贷 款的加权风险比率是固定的 ( 如对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央政府贷款的风险权数为 0 ,对商业公司贷款的风险权数为 100 %) ,另外一些资产的加权风险比率则可以 由监管当局根据经验自由确定 ( 如对非经合组织的非中央政府公共部门的贷 款) ,这就给监管者很大的自由 裁量空间,也有实施歧视性待遇之嫌,其典型一 例是僵化的风险权数标准限制了跨国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此外, 固定的风险权重比率也不能准确的评估银行的风险资产组合状况。 2 、旧资本协议过度强调资本充足性的重要性,使许多监管当局在实践中忽 视了银行业的盈利性和其它风险因素对跨国银行安全经营的侵袭。由于旧资本 协议围绕银行资本充足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诸多要求和标准,使许多监管当局 误认为资本充足性是保障银行安全经营的 “ 诺亚方舟” ,在监管实践中以单一的 资本充足性作为衡量银行风险状况的标准。实际上,资本充足性是银行稳健经 营的前提,但满足了资本充性要求,并不意味着银行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监管 当局还必须从银行盈利能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对银行的总体风 险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旧资本协议将注意力局限以于资本充足性,是对监管 实践的一种严重误导。 3 、旧资本协议关注的风险因素局限于信用风险,但没有考虑到对银行经营 影响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它风险。随着跨国银行金融创新的深 化和表外业务的不断拓展,传统的信用风险因素已退居次席,市场风险己成为 跨国银行的头号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因素也不可小觑。这 几年震惊金融界的几次危机 ( 如巴林银行危机、大和银行危机等) 均不是信用 风险所致,而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失控所引发的。旧资本协议针对单 一信用风险的制度安排己无法达到对国际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现实。 4 、旧资本协议不能防止银行通过资本证券化等手段从事套利活动,逃避监 管当局的资本充足性监管。例如,银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将资产风险权重 降低,从而相应降低监管当局对资本的要求;又如,跨国银行广泛采用控股公 司的形式以实现资本重复计算虚增资本的目的等。旧资本协议对此并无妥善的 应对。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巴塞尔新旧资本协该的差异分析 随着金融全球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实践、监管 思路和金融市场本身较1988年时已发生重大的变化。 为此, 巴塞尔委员会于199 9 年6 月发布了新资本协议的建议稿, 试图以一个更具风险敏感性( ri sk-s e n s l ti ve) 的新资本框架取代原先的旧资本协议。 巴 塞尔委员会认为,旧资本协议过分强调银行的 整体资本充足性, 这固然 对减少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保护存款人利益是必不可少的,但旧资本协议却忽 略了银行的安全稳健型不仅仅来源于资本充足性,还有赖于银行的内部控制和 管理、监管者的外部评估以及市场约束。新资本协议就是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而 推出的,其与资本协议的最大原则性区别在于新资本协议更具灵活和风险敏感 性,由表2 . 1 可以看出。 表2 . 1 巴 塞尔新旧资本协议的原则性区别 ! 日 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 强调单一风险的度量更注中银行内控方法,监管者外部评估和市场自律约束协调统, 以不变匣万贾更具灵活性,提供了多种策略和激励性措施以实现有效的风 险管理 宽泛粗略的框架性规定更具市场徽感性的 制度性安排 资料来源:s e c r e t a ri ato f the b as l e c o mm i tt e e , th e n ew b as l e c 叩耐 a c c 耐: ane 即l a n a t o ly n ot e ,j anu 别 令2 001 . 新资本协议并非对旧资本协议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扬弃和更 新。 新资本协议强 调了 现代跨国 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 ( d 此e pill axs) ,最低资本 要求、监管者外部评估和市场约束。其中的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就全 面继承了旧资本协议关于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计算的规定。但与旧资本协议 相比,新资本协议除了更精细、更全面的评估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 风险等各种因素外, 提出了比旧资本协议更复杂、更具风险敏感性的框架、原 则和方法。 1 、最低资本要求 ( m i 垃 mumc 叩耐 r e q ent) 。 新资本框架保留了旧资本协议关于资本构成定义和资本充足率8 %的规定,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为了适应银行集团的发展,新资本协议要求将最低资本要求拓展适用于银行集 团中的银行持股公司.与既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不同,新资本协议以明确 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取代传统计算公式中笼统的 “ 风险资产”的 概念,其具体公式为资本充足比率 ( 8 %) = 总资本/ (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操作 风险) 。 较之旧资本协议专注于单一信用风险的狭隘做法,新资本协议拓宽了监 管视野,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纳入了风险资产的计算范畴,从而使资本充 足率的估算更具风险 敏感性,更能反映银行资产所面临的真实风险状况。 在具体风险的度量方法上,新资本协议也对旧资本协议的方法做了完善和 发展。 除了 沿用区 分 不同 类型资 产风险 权重的 标准法( s tand a r d a ppro ac h) 外, 还提出了两种基于银行内部自测的评级方法基础内部评级法 ( f o u n d a t i on inte m a i ratin gb as e d approac h) 和高 级内 部评级 法 ( a d v an c e dl n t e rn a l r a t i ng b 睽da p p r o 朗 h). 具 体而言 , 新资本协议与旧 资 本协议在资 产风险权重的 度量 上存在以下区别: ( 1) 与旧资本协议相对僵化的风险指数系统不同,新资本协议以权威外部 评级机构 ( 如m o ody 公司) 对银行整体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银行资产风险权重 的重要依据,由于权威评级机构能够及时根据银行经营状况而不断变化,并且 也充分考虑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因素,因此新资本协议的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 性和风险敏感性,也有效抑制了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逃避资本要求。 ( 2 )新资本协议摒弃了旧资本协议中一些颇具争议的做法,如不再粗略的 将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国家风险权重规定为0 , 而是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 来决定各国国家风险权重的大小。 ( 3) 新资本协议强调不同风险权重的综合考虑,新资本协议规定,银行资 产的风险权重不仅取决于银行自 身的资信评级,而且还要参考银行所属国家的 国家风险权重。 (4) 新资本协议的风险度量方法,除了以外部评级为基础的标准法外, 还 根据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备程度创设了基础和高级两种内部评级法,并提供了一 套较为可行的公式和数学模型。 2 、 外 部 监管 评 估( s u pe rv i s o ryr e v iewproee ss )o 外部监管评估的本质是要监管者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及其是否符合相关 标准进行定性审查,实际上是从外部监管的角度督促银行保持资本充足性要求 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虽然新资本协议鼓励银行进行必要的制约和示范能够有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效的避免内部评估和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新资本协议明确界定了外部监管评估 的四大原则: ( 1) 监管部门期望并有能力要求银行保持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 (2) 银行应有一套根据风险程度评估其资本充足率并将资本保持在适当水 平的测量方法; ( 3) 监管部门 应认真评审上述策略方法及其遵循情况; “) 在出现异常风险情况时,监管部门应早期干预,防止银行资产状况恶 化。 尽管旧资本协议也敦促各国监管者对跨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定期加以审查, 但它只是作为旧资本协议的实施方式而简单提及的,新资本协议则是将监管者 外部检查评估提升到银行监管 “ 支柱”的核心地位加以阐述,并确定了监管原 则及其重点,这是从旧资本协议的实施情况得出的教训。因为在既往的资本充 足性管制实践中,监管者拘于人力、物力,往往只要求跨国银行业自身自 律的 遵守巴塞尔最低资本标准,缺乏外部监管审查的意识和方法,致使许多银行或 是阳奉阴违,或是以资本套利等活动规避资本充足性监管,使旧资本协议的实 施效果不尽人意。新资本协议外部监管评估机制的创设,实际上是以他律手段 来规范和监管自律手段。在许多银行业缺乏自律传统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制度 对资本充足标准的实施效果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 、市场约束 ( m ar k e t d i s c ip l i n e ) 0 与旧资本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的市场约束规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市场 约束规则的引入可谓是现代银行治理机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最新体现。因为 传统的银行治理和监管都是在 “ 信息不对称”的限制性背景下讨论相应的对策,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与投资者、债权人、储户以及其它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 的地位,而新资本协议独辟蹊径,认为可以通过强化市场纪律,促使银行提供 可靠而及时的信息,从而使其它市场主体可以对银行进行完善的风险评估,通 过来自 市场的压力促使银行有效配置资金,保持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健性。 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的核心内容,巴塞尔委员会特别拟定了统一的信息披 露框架;对那些活跃的大型银行,每季度要进行一次信息披露;对于一般银行, 信息披露的频率降低为每半年一次。但市场风险的披露则不受时间限制,只要 发生影响银行经营风险的事件,银行就必须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 新资本协议较之旧资本协议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不再将资本监管视野局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限在狭隘的最低资本监管上,而是最低资本、外部监管评估和市场约束三大支 柱三管齐下,并特别强调三大支柱应互为椅角,低水平或局部性的实施某一个 或某两个支柱不足以 确保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在银行风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 上述规则的出台无疑契合银行资本监管的发展趋势,并引起了国际银行业和监 管界的普遍关注。 第四节巴 塞尔新资本协谈在全球的实旅情况 近年来,个别国家由于国情的差异,在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过程出现许 多问题,但从全球角度看,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所起的促进作 用是不容忽视的,其监管原则仍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不过原则并非只 是教条,协议和实施国的金融环境在共同改进和完善。一方面,巴塞尔协议在 不断推陈出新,新资本协议较旧协议更具灵活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世界大 部分国家也在逐步提升各自的金融水平和完善各自的监管环境,使之符合新协 议实施的要求。两方面的结合,共同促进全球的金融稳定和发展。 2 . 4 . 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全球的实施进展 自2 0 0 4年巴 塞尔新资本协议的 最终版本发布以来, 各个国 家和地区的监管 机构和银行都己经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当中。可以说,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是当前全球金融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政策实践。从 不同经济体对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目标来看,除亚洲外,大多数银行计 划在2 0 10年之前采用i r b高级方法;对于操作风险,短期来说,到2 007 年计 划采用标准法和 a m a的银行各占4 0 %,但中期来看,70%的银行计划到2001 年执行a m a 。而对照目 前全球范围内的实际进程,实施的进展特点可以归结为 两个差距:一是计划和实践的差距,二是地区间的显著差异。 根据2005 年7 月咨询公司a c c e n to re发布的调查, 一半以上计划在2007年 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尚未进入评级工具的建立和检验阶段, 20%的还在 进行差距分析 ( g apanal ys is ) , 而且仅有3 0ok 的 银行对使用测 试( u d e st ) 满意。 如果以目前的进展看, 考虑到内部评级方法 (l r b )对数据年限以及使用测试的 要求,估计有大量的银行并不能达到2 0 07年实施的目 标。因而各国调整巴 塞尔 第二章巴 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新资本协议执行时间 表的可能性非常大,美国己 于2 0 05年9 月宣布了比原定计 划推迟一年实施。 从地区差距来看, 全球实施的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欧洲、加拿大和澳 大利亚银行远远领先于美国和亚洲的银行, 60%的欧洲银行进入了实施阶段, 即 建立、 检验和执行, 而亚洲新兴市场和美国分别只有21%、 12%的银行达到这个 阶段。这种差距还体现在方法的采用上,出于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更多的亚洲 银行选择了 基本的i r b方法, 日 本 11家受访银行中仅有一家计划实施i r b高级 法。由 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采用高级方法可能使亚洲银行的资本充足 率进一步恶化,另外,实施内部评级法所需要的高额成本也是亚洲选择基本方 法的重要原因。 这种区域差距一方面是受各个地区监管当局态度的影响,相较于欧洲监管 当局采取的更为积极果断的措施,美国的监管者在巴 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方 案上则难以达成共识,而亚洲的监管者总体上相对不是十分主动。另一方面, 各区域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是更为主导的因素,特别是实施新协议可能带来的 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尽管美国当局要求美国的大银行 必须实 施i r b的高 级方法和a m a ,并且有67% 的美国中型银行也决定自 愿采 用高级方法,但是欧洲银行良 好的风险管理能力使得其遥遥领先:仅有 35%的 美国银行认为他们的 评级模型运行的很好, 而欧洲是50%, 仅有6 %的美国银行 的使用测试较好,而欧洲则高达 40%。具体到各个区域内部,在既定的监管环 境下,银行的资产规模往往是决定其具体方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可以看到, 资产规模在10一 100 亿美元及其以 上的银行是i r b法的主要使用者。 美国就提出 资产超过2 5 00亿美元或国外应收账款超过3 50亿美元的必须执行巴塞尔新资本 协议,这其中既有考虑到金融体系的稳定问题,也有一个实施新体系的规模经 济问题。 2 . 4 . 2 巴 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几个主要国家实施路径的差异比 较 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欧盟的准备及实施情况。 欧盟的资本充足指引 ( c a d 3) 计划到 2 0 06 年底达到巴 塞尔新资本协议的 标准法和i r b法的基础版本的要求, 2007年底达到i r b法高级版本的要求。该 。注: a m a 指新巴 塞尔 协议中 操作风险的高级衡量 法. 第二章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指引在许多方面没有提出新的内容和额外的规定,主要是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框架文件转换为欧盟法律, 但在实施对象方面, 存在重大的调整。 c a d 3 适用于 欧盟所有的信贷机构,包括非银行类投资公司。之所以将投资公司纳入资本约 束范围内,一方面是考虑到当前金融服务业混业经营建立混合型金融机构的趋 势,另一方面也是为欧盟经济改革的重要目 标一 一建立单一的金融服务市场一 一 提供统一的游戏准则。此外,欧盟指引在具体操作上显示了更大的灵活性, 如提供了更为多样的计量方法,对低风险的投资公司的资本监管提供了更为简 单的章程,对存在分歧的跨境合作监管规则进行了探讨,对风险资本做了特殊 规定等。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平行的欧盟指引对各成员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如,对德国的银行,指引鼓励尽可能广泛地采用 i r b法,而对瑞士,除了 两家 最大的银行,其他仅被要求采用标准法。 表2 . 2 欧盟和美国 实施巴 塞尔协议计划表的 对比 。 美国 时政部、美联 储、联手 闷 芋 软 保险公司、货 币监理署 证 考 奢 委 c s 猫 去 规 单一净资 本决规 b 往 s s e l lb a s . e ll l 2 0 07年宾2 0 0 石 年成 幼 p r日 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