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_第1页
[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_第2页
[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 “ 课堂上解决问题 ” ,把所教的内容都 “ 讲深讲透 ” ,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 不出问题。所以我国的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误解一一予以告诫。怕不能讲透而引起麻烦的,在课堂上宁可只字不提。这就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弊端,老师在课堂上追求 “ 讲清楚 ” ,要求问题答案的唯一化;学生想 “ 听清楚 ” ,就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没有、也不敢有自己的任何想法。这样,学生提 出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就慢慢退化,其创新的意识自然就萎缩了。而现代的教育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社会生存,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这就是 “ 问题解决 ” 的教学方法。本文就这一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践,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 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涵义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 “ 每当你碰到不作进一步心理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 ” 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 ,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因此,问题就是个人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做出心理努力的那种情境。如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不是正午,而是午后 2时左右?这个 “ 问题 ” 所揭示的地理事实与学生具有的常识之间 不一致,就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冲突,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 。学生有了问题 ,就会出发思维活动去求解,一旦找到完成任务的手段或方法并付诸实施,问题即得到解决。所以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解决 某种疑难的过程。早在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希腊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成功的地运用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概括地说,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特点是要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着眼点在 “ 思 ” 。问题解决教学法的要点是: 第一,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亚里士多德认为, “ 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 ” 。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存在问题,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 ,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一切教 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三,问题是教学活动的终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 了增进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 二 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和精髓,实际上也就是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这里的 问题 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老师只负责提供一些情境。有时也可以由老师帮助提出。但老师在提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问题情境的设立,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说,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能再提出问题。 第二步,确认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把它与现在的教学相比较的话 ,应该与搞清楚知识和审明题意差不多。这也是与现在要求学生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应。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问题的要求与条件,收集必要的信息,弄清问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清问题的所在。 第三步,确定策略与实施策略。这是问题解决中的实施阶段,是问题解决教学法中的课堂具体实施步骤。把确认的问题信息与从平时记忆检 索得来的贮存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推理、观察等方法,产生一些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也就是在 “ 问题确认 ” 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实施这种思路和策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第四步,反馈、评价和结论。这是问题解决形成结论的阶段。在这里,如果被检验是正确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则形成结论和范例(比如教学中的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或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后 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笛卡儿说: “ 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范例,以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 。并由此给出新的问题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使 “ 问题解决 ” 连环的进行下去,这就是知识、问题的连贯性。如果通过检验,其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不正确或不是完全正确,那么再重新进入问题解决的步骤,这里一般是从第二步即 “ 确认问题 ” 开始,重新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这样,不仅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最终把学习引上创造之路。当然,这种评价和结论最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学会检验和评价自己的工作, 这也是创新素质的一部分。当然,在有些情 况下,这些评价和检验,也可以由教师做出,但要学生明白其错误出现的原因,能动的去解决出现 的问题,找出新的问题情境,形成新的问题解决的开端。 利用上述步骤,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学习 “ 大气热力环流 ” 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篝 火晚会的情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篝火中心灰烬会随着火苗上升,在四周落下。问题提出之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出气温、气流、膨胀上升、冷却下沉、气压等词,画 出篝火中心与周围气流垂直、水平运动图。这个图其实是学生提出来的一个假设。学生假设是否正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文字阐述和图样来检验思维过程不假设,再引导学生讨论。待学生获得 “ 热力环流形成原 理 ” 这一知识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索: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因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这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城郊之间、海陆之间、山坡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在学生发现了时间上中的热闹里环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如何在生产生活中运用这一原理。这一过程应充分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深入、更广泛的分析、比较、想象,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对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实践,我们感觉到: 第一,问题和问题情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关键。问题是问题解决的源头,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 的思维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解决教学法的首要步骤,是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状态的关键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多种多样。共同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也就是让他在头脑中能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并不神秘。一个谜语、一个故事的可能结尾、一道没有答案的算题、一个不明结果的实验,总之,一切可以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情境,都可以说是问题情境。运用巧妙的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情境,就是创设了问题情境。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其答案可以是开放的,非唯一正确 的;可以是封闭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加以灵活处理,不必千篇一律。 第二,确定策略和实施策略以及评价和结论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过程。问题解决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要素。只有正确的分析问题要素,才能正确认识问题的症 结所在,产生正确的解决问题 方法。在分析问题要素后,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沟通。新知识的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要求根据策略进行,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策略的调整。 而评价和结论的阶段,则是问题解决的高潮。一个问题解决了,在评价其解决的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 ,则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的阶段。其评价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同时,它又能给出新的问题情境,以发现新的问题的前提。 实 践证明, 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环环相扣的问题下进行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的,所以一旦被掌握,就深深扎根。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创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