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doc_第1页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doc_第2页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doc_第3页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doc_第4页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野外工作方法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布点原则以区内景观条件、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并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本次布点: 以1:5万地形图为工作手图,采样密度控制在6-8个点/Km2以内,一般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7个点/Km2布置。主水系中均不布点,特别难以通行区可适当放稀布点。样点分布力求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兼顾样点均匀一、水系沉积物布点原则合理布设。 采样点主要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辨认的最小水系(300m)即一级水系口上,对长度大于500米的水系,应溯源追加布点,二三级水系可适当控制。对原1:20万区域化探采样点应进一步布点。 最上游的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不小于0.125km2,不大于0.25km2,要求每个样点都应控制一片特有的汇水域,力求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的均匀性。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控制及机械布点,布点时尽量兼顾减轻劳动强度,采样点尽量布置在易通行处。 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95以上的小格内都有样点分布,不得连续出现五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综合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剔除不布样点格子之后,布点大格总数135个。测区平均采样密度7。1/km2,采样总面积113km2。设计采样点805个,样品931件(12元素),布点情况见表12。采样大格编码、布点、分配一览表 表12编码总数大格总数布点小格 数小 格空格数布点率(%)小格空格率(%)含重复样大 格 数二级标样一级标样样品批数1351357612805二、样品编号1、在放大1:5万地形图上,以高斯坐标网线划分成1Km2的采样大格,大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编排;每个大格再以奇数方里网为界,划分成0.25Km2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每个小格有两个样点时,按从上而下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脚注,如8A2 为第8大格A小格2号样品。采样点预先设计标绘于地形图上。2.含重复采样格子确定,在考虑图幅中均匀分布和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前提下,预先随机确定重复采样格且随机确定一重复样点。实际采样43个样品为一批,其中随机留取7个号,3个插入重复分析样品,4个供实验室插入二级标样作质量监控,以衡量各批次间的分析偏差,每个1:5万图幅内随机抽取一批,供实验室插入12个一级标样。(含重复采样大格327个,重复采样点数327个,见表13。)3.在统一采样点布局,确定采样点编码,计划样品分析批次和插入一、二级标样(样品分析质量监控)及含重复样格子确定的基础上,完成样品编码图的编制。见附图3。水系沉积物布点密度一览表 表13面积km2设计样点(个)平均密度(个/ km2)样品数(件)重复样点数(个)1138057.1931126三、水系沉积物样品采集1.野外定点 以1:5万地形图作为野外工作手图,按布点原则布设采样点,野外实施中以采样点位图为指导,采用GPS定位和识图法相结合进行定点,定点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毫米。 为便于质量检查,每个采样点均应在固定物体上留有醒目标志。为确保采样到位,野外实施GPS航迹监控。2.样点采集 野外采样是化探工作的重要环节,具体采样工作应严格质量要求。各采样组严格按1:5万化探工作规范、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进行,必须保证每个样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异常区由于雨量较充沛,地表径流相对较多,采样部位应根据采样点所处位置,选择在活动性流水线上,有利于冲积物各种粒级易于汇集处水线附近、河道变宽、水系转弯内侧、砂嘴前缘、跌水窝下方沙砾停留处等为宜。 样品应在水系上下游30米范围内,多点采集数量大致相等的样品合并组成一个样品,采样介质应为代表汇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物质,以更能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在间隙性流水、干沟或很少流水的干河道中,必须在河床底部采样,主要为水系沉积物中的中粗粒物质。 据测区微景观情况,局部可能会有风成物干扰地段(如高涌一带),采样时应避开风成物质分布及易于淤积之处,最大限度排除外来干扰;预设样点被风成物封闭时,在样点代表汇水域内移点于临近支沟采样,或采集沟旁岸边古洪积床沙代之。 测区景观条件属高山草甸区,因此有一部分支沟存在被草皮封沟现象,或“U”形沟谷,要求采集前剥开表层的附着物、草皮等,采集古河床冲积层中砂砾混合层物质。 在子曲食宿站以北部分支沟中碎石流发育,可以在预设样点附近实施多点收集粗砂组合成一个样品,采样困难时移点于临近支沟采样,仍无法采样时允许弃点。 当采样点附近有污染时,应将点位向上游合理移动,避免人、畜活动导致的外来干扰。采集湿样时,必须外套塑料袋,以防污染。 重复采样点由不同人不同时间进行,在定点误差范围内,选择有别于第一次采样的部位作第二次采集。 野外采集样品原始重量以满足野外样品初加工重量为前提,应保证40目截取粒级段后,样品重量大于350克,重复样重量则加大一倍。全体人员加强找矿意识,采样过程中加强地质观察,及时发现矿化线索进行追索,注意找寻异常源。3.样点变更 若野外采样确有困难(特殊情况)时,允许将个别采样点在大格内作合理的移动。在较多样点变更区,技术负责人必须亲临实地查看,及时掌握采样条件,最大限度按设计点位采集;不允许随意丢点或位移。 变更采样位置的样点数应少于各作业区内样点总数的5%,不允许与其他样品重复控制 在野外实际采样过程中,可增加有特殊意义的控制点,使样品布点方案趋于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 对设计个别“合法但不合理”沟脑样点,在实际采样过程中,此类点可据实际情况下移100-150米采样进行变更。为遵循布点均匀样,使每个采样大格不少于5个采样点的布局,采样记录卡应填写原设计点位大格号;GPS坐标值如实填写实际测定值于备注栏,并注明实际采样大格号。采样点位在图上标注实际点位,以符号区分标识。 变更样点必须详细记录变更原因,要求工作者在采样点变更统计表(附表七)中登记签名,并及时向上一级质量管理人员说明情况,由分队技术负责人调查核实其变更合理性。4.采样记录统一使用15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记录卡,用3H铅笔填写,记录卡要求各项内容填写真实齐全、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采过程中注意矿化信息的收集四 野外质量检查遵循GB/T190012000规定质量管理体系及青海地调院有关文件精神。针对任务书及有关规范要求,要求参加异常检查工作的全体人员加强质量意识并参与质量管理。建立以项目负责为分队最高管理者的质量管理小组,确立统一的质量目标。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随工作进展及时进行,对阶段性原始资料及成果资料必须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以保最终成果的按时提交。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资料整理。、资料日常自检与互检这是最重要的经常性检查工作,采样小组在每天采样回来后,小组长应及时将记录卡与当天样品、手图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当日或次日将手图样点和编号着墨,记录卡室内填写的各列要求齐全,并认真进行100%的校对检查,同时各小组间及时对图、样、卡进行100%的互检工作。为确保野外工作手图的清晰、美观、对各类样点符号规定如下:水系沉积物采样点: 直径1.5水系沉积物重复采样点: 内圈直径1.0,外圈直径2水系沉积物质量检查点: 直径1.5,在圈内加一横、大组检查由大组技术负责人组织,分阶段进行,实地对野外样品采集和样品加工等进行方法技术和工作质量检查;检查结果进行文字记录,最终写出工作基站小结(小结内容包括:工作简况、设计执行情况、完成工作量、质检工作量及质量评述,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具体检查内容要求如下:1原始资料日常验收按时对各采样小组每日采样工作进行检查,核实采样点、航迹图、工作手图、样品是否一致,记录卡填写是否完整等项的检查,检查结果填写1:5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原始资料日常验收登记表(见附表一)。2野外采样质量检查质检组要随机抽取不小于总工作量的3%的样点,亲临采样实地进行定点误差、部位、样品质量、样点标志、记录卡内容等检查,检查点随机按不同采样组选择,但要注意地域分布上的均匀性,并适当照顾薄弱环节。并填写1:5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观察部分)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中如果发现不合格采样点,应对原工作者在相同时间内的采样点扩大3050%检查,如果仍有不合格点,应对原工作者在相应时间内的所有采样工作返工,同时加大对该工作者的采样工作质量检查。3采样记录卡室内部分检查水系沉积物采样记录卡在各采样小组100%互检基础上,抽查总样点(卡片)数的10%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室内判读部分,包括图幅号、采样地区、坐标值等,并核对记录卡与手图、样品的一致性,抽查结果填写1:5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记录卡(室内部分)质量检查记录表。4.样品加工质量检查在要求样管人员对样品点号、顺序号、样袋号逐一进行登记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不小于总样品数的10%的样品。对样品加工流程、样品重量、残留物、样品编号、样品登记、有无沾污和错乱现象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将其结果填写1:5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加工质量检查记录表。若样品加工程序不正确造成样品污染、错号、重号又未查明原因;重量合格率小于80%;残留物合格率(残留物大于样品重量10为不合格样品)小于90%时,同期工作的所有样品均以废品论处,要求全部返工。分队级检查由分队项目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各大组的野外管理工作和质量检查记录,检查比例为大组相应质量检查记录工作量的10%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实地检查采样工作,同时对实际材料图(样点分布图)进行大于总样点数10%的抽查,要求转点误差不大于0.5毫米,合格率100%,图式图例及样点编号清晰美观,并填写附表四1:5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点、展点质量检查登记表。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分队级的验收,将所有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全面整理、汇总、并填制1:5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质量验收情况汇总表最终形成分队级验收文据。值得提及的是:以上检查工作发现情况后,及时告知具体工作者,把失误减少到最小。、院级检查验收由院长或院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在野外工作期间随野外施工的进程,作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野外采样工作基本结束后,在分队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详细检查分队执行设计的情况,全面检查验收各项原始资料,同时详细审查分队的日常质量检查记录,各类野外工作质量验收登记表及验收文据,最后按地调局新颁发的评分标准,评定野外施工质量级别,最后形成原始资料检查验收意见书。填写1:5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质量验收情况汇总表,提请上级审查质量目标的实现。五 样品管理及送样1.化探样品初加工 样品加工管理是野外样品采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样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样品加工程序,加工样品必须及时、准确、严防错样、丢失、污染的发生。水系沉积物样品初加工流程见图28。 采样小组当天采集的样品与记录卡核对无误后,填写样品交接清单,及时将样品和交接清单交给样管人员当面清点核对清楚,样管人员重点对样品物质、样品号、布袋号、采样者、采样日期等内容详细检查后,认为样品质量可靠,无有机质沾污及错乱等现象的情况下,在样品登记表上逐一登记,样品交接清单不作原始资料归档。 样管人员必须及时自然晾晒样品,晾晒样品时,人员不得远离,并要经常揉搓,以免结块,特别要防止刮风、下雨、人畜活动等造成样品的散失或沾污,禁止高温烤样或炒样。图28 样 品 加 工 流 程 图 加工样品必须认真仔细,做到工作环境清洁,无风砂及尘埃袭扰,加工器具清理干净,充分干燥后的样品核对无误后,将样品按顺序排好,用木棒轻轻敲击使粘土结块解体。 使用不锈钢筛加工样品,过筛后送实验分析样品重量不小于150克。充分过筛后样品重量达不到要求或有机物过多时应及时向技术负责反映,建议加大原始样品重量或进行补救。样品加工时应注意去除黄土、钙质等胶结的微粒级。 加工样品时,在样品纸袋上详细填写地区、样品性质代号、样品号、样品类别及采样单位。外套塑料袋并封口。并填写一式二份送样单,样品按顺序装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