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行人安全行为分析(1).pdf_第1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行人安全行为分析(1).pdf_第2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行人安全行为分析(1).pdf_第3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行人安全行为分析(1).pdf_第4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行人安全行为分析(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行人安全行为分析(1).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交通事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减少 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就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 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国家之间 也j 下在寻求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科学、更有效地控制交通 事故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汽车安全性的研究作为减少交通 事故,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 注。 而行人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尤其是 在发展中国家,入口密度越来越大,城市化不断加快。而关于司机 和行人的交通法规缺乏协调一致性,一方面导致了行人过马路时存 在很多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强迫机动车让路,导致了交通延 迟。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各国正在不同程度地从道路工程、交通工程、车辆工程等多方 面采耿对策。欧、美、日等一些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自2 0 世纪6 0 年代起,陆续成立了“国家汽车安全咨询委员会”、“国家 公路安全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并相继颁布了公路安全法、汽 车安全措施法、道路运输车辆法等有关汽车与道路交通的行政 法规。 4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随着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重视。2 0 0 5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 5 0 2 5 4 起,比2 0 0 4 年减少6 7 6 3 5 起,下降1 3 1 ;造成9 8 7 3 8 人死亡,同比减少8 3 3 9 人,下降7 8 ;造成4 6 9 9 1 1 人受伤,同比减少1 0 9 5 3 人。下降 2 ,3 ;直接财产损失1 8 8 亿元,同比减少5 1 亿元,下降2 1 2 。万车死亡率为7 6 ,比2 0 0 4 年减少了2 3 。1 1 i 而行人和非机动车是车辆碰撞事故中的高危人群,是城市交通 中最易受到伤害的人群。2 0 0 3 年自行车骑车人交通违章引发交通 事故造成1 4 6 6 4 人死亡、5 2 9 4 4 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1 4 1 和 l o 7 。行人交通违章引发交通事故造成2 5 6 7 3 人死亡、6 8 0 4 0 人 受伤,分别占总数的2 4 6 和1 3 8 。1 2 i 2 0 0 3 年,美国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行人人数为4 7 4 9 ,比1 9 9 3 年下降了1 6 。平均每1 1 1 分钟有一个行人死于交通事故。2 0 0 3 年大约7 0 0 0 0 多入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平均每8 分钟就有一个行人 发生交通事故。其中大部分死伤的行人交通事故发生在市区内,约 为7 2 。其中年龄在5 到9 岁的儿童死于交通事故的比例占了2 2 。 年龄在7 0 岁以上的老年行人在交通事故的死亡总人数中占了1 6 , 受伤的比例是6 ,这个年龄层的行人发生事故的比率是最大的。1 3 l 可见交通事故中行人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相关研究人 员共同关注的课题。在一些道路条件比较好,交通设施比较完善的 国家和地区,车辆相互碰撞的事故占汽车交通事故的比例较大,因 此行人受伤比例相对较小,而在我国,由于道路交通具有道路密度 低;人、车平均道路少,道路等级低;人口及自行车多;混合交通 比例大等特点,行人的受伤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虽然经过多年的努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力,我国混合交通的比重有所下降。并且由此产生的交通事故呈逐 年减少的趋势,但目前其绝对数值仍处于高位,仍然是交通事故发 生的主导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根据我国交通的特点,开展行人安 全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司机和行人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都很不理 想,很少司机在人行道上减速或者让路,行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一般都在人行道路缘处等待合适的机会,同时不断试图向前抢行, 希望司机减速或者停车让路,如果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则退回路缘 处,等待时机不断的试图通过,直到成功穿过为止。这种过马路的 情形增加了行人的等待时闻,同时间接提高了行人事故率。所以研 究行人过马路的行为特点能有效的减少行人交通事故。许多研究已 经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方法,用来理解和分析行人的行为和司机与行 人的关系。 1 2 国内外研究现况 1 2 1 国外研究状况: 近年来国外在行人保护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对汽车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可以 显著地提高行人的安全性。 对行人损伤的复杂机理,欧共体法规7 4 4 8 3 e e c 草案的修订稿 提出了公认的、比较可行的检验汽车前部行人安全性能的方法。该 北京交远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指令于1 9 9 8 年l o 月生效,并用于新车定型实验,从2 0 0 1 年l o 月起适用于上路车辆。1 9 8 7 年欧共体所属的欧洲试验车委员会成 立了工作组w g l 0 ,负责行人保护指令中肢体模型试验的评价研 究,于1 9 9 4 年1 2 月提交了一个评价汽车前部表面与行人碰撞的推 荐试验方法。1 9 9 4 年以后,e e v c 又成立了行人安全工作组、g 1 7 , 继续对w g l o 提出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新的研究工作综合 考虑了事故统计,生物力学和试验分析领域中的新发现和新技术的 应用,于1 9 9 8 年1 2 月提出了改进后的试验方法。 k a t z e t a l ( 1 9 7 5 ) i 埘、g r i 自瞪n 够e ta 1 ( 1 9 7 6 ) i 利、f e g a n ( 1 9 7 8 ) 和c r e s s w e l l 柚dh 啪t ( 1 9 7 9 ) 对人行道司机的行为和影响进行 了研究,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包括:相关物理因素( 路宽、是否存在 中央隔离带) ,道路使用者变量( 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婚姻状 况) ,每次准备过马路行人的数量,其中某些因素被证明直接影响 了行人过马路的决策。 g r i m t h se ta i i i l i 于1 9 8 4 年建立了一个模型描述交通延迟,模型 适用于没有中央隔离带且每个方向只有一个车道的道路上。论文提 出了行人交叉口处的交通延迟是行人和司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司机看到行人通过会减速,而随着交通延迟的增加,司机会越来越 急躁,利用很少的人行流间隙穿过人行道。 k a te ta 1 提出司机在遇到人行流时比遇到单个行人减速或停车 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近 x 北京交鼍丈学磺士学位论文 机在通过人行道会维持原车速,只有四分之一的司机会减速。研究 最后得出结论,司机必须在到达决策区( 人行道交叉口前4 0 5 0 m ) 之前受到影响以防止危险发生。阎 , h i m a n 髓和k 1 l l m a l a 提出并评价了一个离散选择模型,目的 是研究人行道交叉口处司帆与行人的突发事件。研究考虑到司机与 行人的双方选择。很多行人、环境和交通情况以及在突发事件中司 机刹车或慢慢行驶和行人继续穿过马路的概率,数据通过摄像机取 得,车流速度很低时有一个安全界限。研究还指出,最重要的几个 变量是:每组行人数量、城市规模、机动车速度,机动车流长度及 行人与路边的距离等。1 1 8 l 1 2 2 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我国对车内司机和乘客保护 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行人的保护技术的研究 方面却相对发展较慢。而行人安全性研究在国际上也属于比较新的 研究领域,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任务比较艰巨。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2 2 1利用行人碰撞假人进行事故再现h 利用行人碰撞假人进行试验研究是行人安全性的基本方法。这 种方法能比较全面真实她再现各种碰撞事故,获得人体各部位与车 8 北京交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辆发生碰撞时,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运动,而这些初始运动对碰撞 结果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用这种方法对行人安全性进行研 究比对典型碰撞环境中的车内乘员的安全性研究要复杂得多。参照 国外经验。可以将a y b m 型假人进行改造,作为行人碰撞假人使 用,但出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人碰撞假人标准,各国的改装方法 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改装才能比较好地再现碰撞过程及其规律, 正需要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人员不断探索。 1 2 2 2 计算机模拟仿真删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整个碰撞过程,并对碰撞过程 中人体及车辆各部分的相对运动进行分析计算。国外开展这方面的 研究工作比较早,利用m a d v f 0 和队m s a f e 等软件,建立行 人模型和车辆模型进行各种碰撞事敲的模拟再现,可以获取在碰撞 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过程和身体各部位的受力情况,并对其进行动力 学分析,从而得到人体和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损失机理,寻找减轻 人体损伤的解决方案。 1 2 2 3 行人在人行横道上的安全分析 近年来。我国对于人行道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在人行 道上出于车与人的行进方式不同,车与人的速度不同,车与人的运 动方向不同,因此,人行横道是车与人的交叉点,也是驾驶员与行 9 北京交通大学顿士学位论文 人心理角逐的重要场地。驾驶员若能较好地掌握各类行人在人行横 道上的心理状态的行为,掌握其特点,找出其规律,及时准确地对 情况作出判断,妥善处理,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会大大地减少城 市交通事故的发生。 所以,要对人行横道上行人的心理行为分析入手。首先,对行 人过人行横道的速度进行分析: 汽车在城市主干道上行驶要多次穿越人行横道,在这车与人的 交叉处,汽车有时在行人前穿过人行横道,有时在行人后越过人行 横道,有时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和行人相撞,稍有不慎便有 险情发生。为避免人车相撞,把握汽车穿越人行横道的时机,控制 好车速,以便在行人前或行人后穿越人行横道,驾驶员必须掌握各 类行人过人行横道的速度。经过统计和多次试验观察,得出以下几 类人通过2 0 米人行横道的速度和时问i l : l 、6 0 岁左右的老人,行走速度约1 2 2 米,秒,过人行横道需要 1 6 3 8 秒,若他们携带小孩一起过人行横道,因要照顾小孩的 安全,其行走速度减慢为1 1 1 米,秒,经过人行横道的时间则 要1 7 1 2 秒。 2 、4 0 岁左右的男女同志一般比较稳重,他们步行速度约为1 4 1 米,秒,过人行横道需要1 4 2 秒。 3 、2 5 岁左右的职业女性,步行速度约为1 4 5 米秒,过人行横道 需要1 3 8 秒。 4 、2 0 岁左右的大学生。精神饱满步履矫健,行走速度约为1 5 8 米秒,过人行横道需要1 2 6 秒。 l o 北京变遗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5 、 1 4 岁左右的女孩和l o 岁左右的男孩,多数以快走为主,其行 走速度约为1 5 0 米,秒,他们过人行横道需要1 3 3 秒。 6 、1 4 岁左右的男孩,走起路来慌慌张张,其行走速度约为1 7 3 米,秒,过人行横道需要1 1 5 秒。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速度最快的是1 4 岁左右的男孩,速度最 慢的是带小孩过马路的老人,以上各类人员的平均速度约为1 4 3 米秒。过人行横道平均需要时间1 3 8 秒。如果每个驾驶员掌握了 各类行人过人行横道的速度和时间,再估计驾车速度和到人行横道 时间,将对安全驾车是有益的。 其次,是对行人过入行横道的心理分析。尽管各种各样的行人 过人行横道的心理行为各不相同,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 7 l : l 、稳定类型的人 此类型的人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经常穿越人行横道。对各种交 通信号、交通标志比较了解,对交通情况的判断比较准确,并且交 通安全意识较强,速度稳定。一般知识分子、公司职员、工人、大 学生、职业女性多属于此类型。对于这种类型的人,驾驶员比较容 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安全行车影响不大。 2 、半稳定型的人 此类型的人不常上街办事,过人行横道时心理状态较紧张,他 们不太懂得交通规则及信号,缺乏对交通情况判断的f 确性,进入 人行横道后不知该注意哪个方向的来车,发现有车驶来就急跑几 步,没有车来就正常行走,经常表现为前半程f 常后半程急跑。这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类型的人以中年妇女为多,十岁左右的孩子也属于此类型。 3 、中途停顿型的人 此类型人不懂交通规则和信号,更谈不上对交通情况判断的准 确性,进入人行横道就心情紧张且没有主见,特别是当走到路中间 时,发现两边都有车驶来,顿时紧张起来,两腿发软,站在路中间 不知如何是好,有时还会出现向回跑的现象, 4 、不稳定类型的人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增加,大量民工涌入城市,这些人不懂交 通规则和信号,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初到城市对什么都新鲜好奇, 走在人行横道上,左顾右盼,行走速度快慢不定。习惯于走乡间道 路的人过人行横道时,直往前走,不顾两边车辆。更有甚者,有些 入贪图走近路,不走入行横道。冒然翻越栏杆过马路。 5 、群体依赖型的人 此类型的入长期在群众中生活,易形成一种特殊心理,当群体 行人过人行横道时,处于群体中问的人心理上会盲目产生一种安全 感,好象周围的人是一层安全屏障。失去警惕性,对左右驶来的车 辆根本不去注意,边走边考虑其他事情,有的小孩边走边玩着玩具, 还有的嬉笑打闹,即使车辆驶近身旁也没有避让的意识。此类人多 出现在学生、下班群众之中。 6 、反常规类型的人 x 北京交遗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图穿过街道开始直到顺利穿过这段时间,即行人接受了机动车间 隙;反之,如果试图通过但是没有成功,行人必须退回至路边( 即 为试图穿过的次数) ,等待时间也随着增加,直到行人顺利通过。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建立了风险函数的模型。 本文针对无中央隔离带和有中央隔离带的道路分别采用两种 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主要估计参数有两个,一个是行人每次穿过马 路所需的等候时间,另一个是行人试图穿过的次数。同时,对道路 使用者和道路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行人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性 别、年龄、婚否、是否有子女、每天过马路频率、每次穿过人数, 是否有私有车、出行目的、家庭住址,是否经历过交通事故等等) 。 同时进行最大似然性估计,分析行人期望等候时间与行人试图穿过 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本文还针对行人在有中央分隔带的街道行为特 点进行分析对比,更好地了解了行人的安全行为特点。 1 4 论文的结构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选题理由,简单介绍了一 下国内外行人安全的研究情况,对于选题的重要性也作了详细的解 释,同时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简单概括了一下。 第二章对行人安全分析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分析 各种方法的利弊,确定本文使用的模型及方法。 第三章主要针对行人在人行道处的安全行为进行展- 丌分析,对 1 4 北京翅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2 行人安全分析的常用方法介绍 2 1 行人安全经典模型介绍 为了了解事故发生和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建立数 学模型进行分析,而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也通过一些统计分析法来 进行评价。国内外关于行人安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归纳划分为两 类:1 、直接分析类;2 、间接分析类。 2 1 1 直接分析法 ( 1 ) 专家经验法,这种方法随机性较大,只能作定性分析, 不能给出定量模型。 ( 2 ) 事故率系数法,它采用相对比较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孤 立地分析各道路因素与事故的关系,得出各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的 影响系数,某路段上的各因素安全系数的乘积作为路段的安全系 数。这种方法虽简便易行,但分析中未考虑各因素间的综合作用, 因而缺乏理论严密性。 ( 3 ) 多元线性回归法。回归模型中大部分假定变量是正态分 布的,但研究证明其为二项式分布,因此模型存在系统缺陷,所以 这种模型的误差较大。 ( 4 ) 泊松回归模型瑚。该模型认为,在一定时问内一定交通 ( 4 ) 泊松回归模型埘。该模型认为,在一定时问内一定交通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错误。为了克服事故发生的分散过大的问题。一些研究包括妣a o u ( 1 9 9 4 ) ,k u l 盼1 a ( 1 9 9 5 ) ,s h a n k a r e ta 1 ( 1 9 9 5 ) ,p o c ha n d m a n n e r i n g ( 1 9 9 6 ) ,a 1 1 da b d e l _ t y a n dr a d w a n ( 2 0 0 0 ) ) 引用了负 二项分布法。 负二项法对均值等于方差的要求放宽了,更适用于处理离散的 非负事件。负二项模型在描述事故发生和几何设计特性关系上比泊 松模型更令人满意,而且作为泊松和伽玛分布的混合,负二项模型 能处理点与点间的变化( k u l 腿l a ,1 9 9 5 ) ,然而受时间分布不连续 的限制,回归系数中标准差的估值可能降低,而t 率可能升高。 首先,在泊松模型式( 1 5 ) 基础上引入一误差项占作为参数。 如果假定随机变量e x p ( 占。) 是均值为l ,方差为a2 的伽玛分布, 则式( 1 5 ) 变为下式 l n = q 岛+ j ( 1 6 ) 其中,s 为误差,且e x p ( s ) 服从均值为l ,方差为口2 的伽玛分布。 令口= 二、t = e x p ( s ) ,则其密度函数为: 加净铬 , 将公式( 1 6 ) 代入( 1 4 ) 得到事故率n 的条件分布为: 酬e ) = 巫学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 由公式( 1 7 ) 和( 1 8 ) 求得事故率的无条件分布( 边际分布) r + p ( 啊) = ip ( 行l l l n f ) ,o ( f ) 出一 j o 踹手如一, 其中,u | - 曰 + 五) 。 可见,公式( 1 9 ) 为典型的负二项分如,其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p f ) 卸( 1 叫批i ( 2 0 ) 【 7 a ,( n 。) = 口( 1 一甜。) ,“j 。= ( 1 + 以。) j 由式( 2 0 ) 可以知道,由于口的存在使得e ( n 。) 不一定等于 v a r ( n ) ,因此克服了泊松分布的弊端。但是当a 趋近于。时,式( 1 6 ) 不受s 的影响,同时公式( 2 0 ) 可以得出e ( n ) = v a r ( n 。) ,即此时 式( 1 9 ) 就转化为泊松分布,也可以说泊松分布是负二项式分布的 特殊形 x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 对数相似指数率( p2 ) 1 9 8 5 年,b e n _ k i v a 和l j e r m a n 提出一个适合统计随机离散偶然 数据的适合度统计法,与h l r 模型中的多决策系数很相似,即对数 相似率指数p 2 : 口2 :l 一塑 ,( o ) ( 2 1 ) 其中,( ) 是使用模型的对数相似值,( o ) 是o 模型的对数相似值, 和r 2 统计法一样,它的缺点是对于相同的数据集,新变量的加入 会令其值变大,解决的方法是加入协变量数目的修j 下值m ,调整如 下( b e n _ a k i v a a n dl e n n a i l ,1 9 8 5 ) : 肛卜等 ( 2 2 ) 2 ) 对数相似r 2 ( ) 率 为了量度模型能解释反应变量中系统变量( 非随机变量) 的多 少,k u l m a l “1 9 9 5 ) 提出使用对数相似r 2 ( 群) 率作为测试使用模型 的适合度,不包括o 模型和全饱和模型,即: s d o s d 啦专督 ( 2 3 ) n 一2行一埘 其中肋。和躞分别是。模型和使用模型的偏差度,f 是偏差度 的期望值,m 是使用模型的参数个数,数据集对于反应变量具有较 2 0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的期望值时,可能决定r ;,因为赋服从自由度为( i l - m - 1 ) 的 刀分布,接近样本值n ( m 1 ) 。m a y l o c k h a l l 提出,当地o 5 时是 有效的当肌 0 5 时,科会迅速降到o ,只有从模型预测值中计 算出。 2 1 2 间接分析法 间接分析法其目的就是利用某种中介来取代交通事故,从而比 较方便地获得足够的分析数据。但是,显然中介并不等于交通事故 指标,因而它的介入必然会产生误差传递,可能会减少分析结果的 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速度中介法和交通冲突中介法。在此不做详 细展开了。 2 2 模型选择 本文主要分析行人过马路时的安全行为,采用专家经验法或者 多元线性回归法不太适合,因为交通情况比较具体和复杂,各地差 异也很大,笼统地使用经验法不能科学有效的分析特定环境下的行 人安全行为,而多元线性回归法的特点是假定变量是f 态分布,而 我们许多研究表明大部分变量都服从二项分布,所以也不太合适。 本文涉及到的两个行人安全的主要因素为行人的等待时间和 行人试图穿过的次数。泊松模型和负二项模型都比较适合本文的研 2 l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究,我们通过对比数据分析来决定哪个更适合。根据以往的研究表 明,负二项模型似乎更适合分析行人试图穿过的次数。同时对于行 人的等待时间,本文采用了c o x 风险比例模型。 北京交通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3 行人在人行遵处的安全行为分析及模型选择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行人在穿过人行道处的安全行为特 点,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为行人的等待时间和试图穿过的次数,对 于行人的等待时间本文采用了c o x 风险比例模型来进行分析,同 时进行最大似然性估计和适合度的检测:然后同时使用泊松回归模 型和负二项模型对行人试图穿过的次数进行分析比较。 3 1 生存分析i l q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生存分析( s u r v i v a l a n a l y s i s ) ,因为本文广泛地应用了生存理论进行分析,生存分析 来源于易学统计学,是将事件的结局和出现这一结局所经历的时间 结合起来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临床科研中,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 或者某种疾病的治愈后的效果,不仅可以对某各时点治愈率( 或生 存率) 进行评价,还可以考察生存时间。同时可以分析有结局的完 全数据和没有结局的截尾数据,充分利用了信息。 3 1 1 生存分析的基本溉念。 ( 1 ) 死亡概率:q 某年死亡概率= 某年内死亡数某年年初观察人数 北京交通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若有截尾,则分母用校正的年初观察人数( 年初观察人数一1 2 截尾人数) 。 注意:此公式适合于分组资料。对于未分组资料,应该计算: 某时刻的死亡概率= 某时刻的死亡人数该时刻以前的期初观察人 ( 2 ) 生存概率:p = 1 一q 某年生存概率= 某年活满一年人数某年年初观察人数 若有截尾,则分母用校正的年初观察人数( 年初观察人数一l 2 截尾人数) 注意:此公式适合于分组资科。对于未分组资料,应该计算: 活过某时刻的生存概率= 活过某时刻的人数该时刻以前的期初观 察人 ( 3 ) 生存率:s ( t 。) s ( t ;) = t t 时刻仍存活的例数观察总例数 如果含有截尾数据,分母需要校正。生存率为累积生存概率, 是各时段上的生存概率乘积。s ( t 。) = p l p 。p j ( 4 ) 生存率的标准误差 跚m ( f f j 杀 ( 5 ) 生存曲线 以时间 为横轴,生存率s ( o d 为纵轴,表达了生存率随时间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变化趋势。常为阶梯形。 3 1 2 生存分析研究的内容 ( 1 ) 描述生存过程。估计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 末分组资料,采用l ( a p l a n m e i e r 法( 简称k m 法) 。分组资料, 采用寿命表法( l i f et a b l e ) 。 ( 2 ) 比较组白j 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别。对于未分组资料,采用对数 秩检验( 1 0 9 r a n kt e s t ) 。 ( 3 ) 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分析。c o x 模型。 生存分析在交通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o ”j ,对于解 决交通问题提供了一个概念上和理论上的新方法,使研究者能够轻 松的对连续数据的基本分布进行分析,生存模型也能较好的和相关 统计软件结合使用,有效的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 3 2 行人在路边的等待时间分析 3 2 1 行人等待时间的c 似风险比例模型 本文中我们把行人的等候时间t 看作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分布 出风险函数e ( t ) 来表示。假设行人还没能成功穿过街道,函数根 据时间t 求出即时错误率,即行人在路边等待时间终止。风险函数 的概念能够从理论上方便地判别出行人发生危险的相关程度。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假设行人在路边的等待时间由外生变量决定,这样风险函数的 公式为: 毒( f i j ) = f m p 蔓r f + 垒l r f j i 】,血 ( 1 ) 脚+ o 其中j l 是外生变量的一个列向量。如果观测到的行人完成了整 个穿行过程,那么得到的数据就是非检查性的,其概率密度函数 m ( ,) 可以表示为( a n d e r s o n ,1 9 9 1 ) : m ( ,l j i ) = 毒( f i j ) e x p 【_ f 善( s ) 出】 ( 2 ) 用来分折行人等待时闽数据的一个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c o x 风险比例模型( c o x ,1 9 7 2 :a n d e r s e n ,1 9 9 1 ) ,在该模型中,行人i 在 t 时刻的风险函数为: 善( ,豆) = 手( ,) ,( 置,z ) 】 ( 3 ) 其中善o ) 是指潜在的危险或者风险,( j i ,z ) 是一个非负函 数,z 是未知参数的行向量。行人在穿过街道的过程中,是时间独 立的,在大多数连续模型中,假定预测因素是时间独立的。时间独 立变量的定义是:对于某个行人,其参数量的值也是恒定的,不随 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某个人由于失业,他的婚姻状况可能 随之也变了,而在本文的研究中,行人在路边的等待时间是以秒为 计量单位的,对时间独立变量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这样,预测因 素值的向量r 与等待时间t 之间建立关系模型,c o x 风险比例模型 就可以表示为: 北京交通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善( f i j l ) ;酗日驴o 善( ,i j i ) = t 。其中t 是行人在路边的等待时间。最后 使用牛顿迭代法求出偏对数似然的最大值。 北京交遏大学硪士学位论文 2 2 4 适合度检测 同时,本文使用似然率测试来决定模型的整体适合度。似然性 定义为用一个特定模型来解释观测数据的概率。评价模型的适合度 通过l r 检测得出,一般测试公式: 朋= _ 2 ( 址z 一厶k ( x ) ) ( 6 ) 其中l l :是对数似然率在所有回归系数都为o 的值,l l c 是回归 系数为k 的常数,l r 是服从自由度为k 的z 2 分布。 3 3 行人试图穿过次数的模型分析 行人往往要进行多次尝试以穿过街道,一般情况下,正常行驶 的司机不会给行人让路。除了少数冒险者,行人一般在路边等待, 不断作进一步的尝试,直至成功穿过。在这里我们假设行人试图穿 过的次数为一个随机变量。受多个变量作用影响。需要建立一个模 型求出行人每次成功穿过街道所需的试图穿过的次数。考虑到交通 情况的随机性,我们假设试图穿过的次数q 服从参数为占的泊松分 布。 在许多案例中使用泊松分布得出的结果令人很难信服,因为泊 松分布假设变量q 的均值等于方差。一个简单的做法是假设行人i 的占,是随机的,另外比较常用而且更有说服力的一个做法是假设 每个行人的占都服从r 分布。结果p 服从负二项分布。负二项模型 更明确地解释了数据的离散性。 北京交通大学颈士学位论文 通过观测到行人试图穿过的次数表明数据的均值和方差是不 完全相同的,在收集的数据中,同时使用泊松模型和负二项模型进 行估计行人试图穿过的次数,其均值及方差的分布如图l 。 4 5 4 0 3 5 一:3 0 耋2 5 姜2 0 15 1 0 5 0 均值= 2 17 5 ,方差= 2 0 2 0 0123。1 行人试图穿过的次数 无中央隔离带街道行人试图穿过次数的分布情况 行人i 试图穿过q 次的泊松概率p ( 吼) 可以表示为: p ( q ,) = e x p ( 一谚) 4 “,( g ,) ! ( 7 ) 其中占,是行人i 的泊松模型参数。是标准的外生变量( 孵) 的一个函数,其表达式为: l n ) = 饿l( 8 ) 3 0 北京文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 ,是估计参数的个列向量。从第n 个观测行人的似然函 数中得出这些参数。 一般情况下,似然函数和对数似然函数分别表示为: 工= 审壁坐产 ( 9 ) l n 三( v ) = 卜瞑+ 9 f 吼,) 一l n ( 9 f ! ) ( 1 0 ) = i 偏导数为 a l n ( v ) ,钿= 阮一正博。= o ,i i 负二项模型在泊松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误差项s 作为参数 ( l 榔1 e s s ,1 9 8 7 ) 1 。如果假定随机变量e x p ( 占,) 是均值为l , 方差为口2 的伽马分布则q 次试图穿过街道的单独概率可以写为: 吲蚴= f 等“) 如 牙= 0 ,l ,2 ,3 , 或者 ( 1 2 ) 北京交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驯刚= 嵩锗慧糖精, 其中h 等于三,口和 ,都是通过最大似然法得出的参数。如果 口 口远远大于o ,我们可以推测出数据中没有等差离散分布,q i 服从 泊松分布的假设不成立。这样只有使q 服从n b ( 占;口) 的分布 ( g o u r i e r o u xe ta 1 - ,1 9 8 4 ) 。且当口趋近于0 时服从泊松分布。 c l a r k 和p e r r y ( 1 9 8 9 ) 曾经研究过给定独立、特定的分布值样本 时离敖参数的估计。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2 1 行人信息调查表 地点时阀段 行人信息 年龄性别 婚否 出发时间到达时间 行人等待时间 ( 有中央隔离带) 行人试幽穿过的次数( 有中央隔离带) 是否拥有私家车 家中子女数 出发点目的地 是否发生 过交通事 故或者目 击过交通 事故 过街频率是 否频繁 是否居住 在人行道 附近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2 2 观测点交通情况调查表 地点时间段 交通最( 辆份钟) 人行道前4 0 m 处 行驶车速( k m ,t i ) 来往车辆的类型 机动车辆间时距 ( 秒) 车道数 街道宽应 北京交通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4 3 数据分析 4 3 1 无中央分隔带街道的行人安全行为分析 4 3 1 1 行人在无中央隔离带的街道的等待时间分析 表4 3 1 列出了行人在人行道处等待时间的最大似然估计结 果,似然率测试很明显地表示出了估计等待时间t 的全局适合度。 每个独立变量在统计上的显著性由t 率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包含 变量都很重要,经过单尾t 检验,其值均大于1 0 或者小于一l o 。 表4 - 3 1 无中央分隔带街道行人在人行遒的等特时间分析 变量系数 t 率 行人是否发生过或者目击过交通事故( 是为l , 一1 1 6 4 0- 2 3 5 0 否为0 ) 行人是否拥有私家车( 是为l ,否为0 )- o 8 7 7- 2 4 6 2 每组行人试幽穿过的次数 1 8 5 82 1 0 3 是否去上班( 是为l ,否为o )0 6 1 21 6 0 0 机动车辆间时距( 秒) 1 6 7 8 1 9 2 9 家中子女数 0 3 6 41 8 2 4 性别( 女性为1 男性为o ) 一0 9 6 33 0 2 3 年龄- o 1 8 52 2 5 3 过街频率是否频繁( 1 为经常,o 为其它) o 2 9 61 2 4 3 黔;j 灞藿黼一曩麟霪? 萋赣豁。 磺嗣闰麟 观察的数量 l o o 收敛模型的对数似然值3 6 7 2 5 3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卡方值( 1 固)6 3 1 4 2 相关度模型 o 0 0 0 0 自由度为9 的对数秩模型显著性测试: 卡方值4 6 9 6 5 概率o o 0 0 0 t 分布临界值t ( 1 ) 5 单尾t 检验为士1 “s ;( 2 ) 1 0 单尾t 检验为士l 。2 救 估计结果表明,曾经有过交通事故经历或者目击过交通事故的 行人,在人行道处等待的时间更长一些,风险比较低。换句话说, 不太会冒险向前抢行;而且,女性行人、有子女的行人、自己搠有 私家车和驾驶过机动车的行人,都不愿意冒风险抢行,宁可在路边 多等待一段时间。g r i m 塔c ta 1 ( 1 9 8 4 ) i l l l 曾经研究过老年人安全行 为,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行人只有确定司机已经让路或者路上 没有机动车辆时,才决定向前穿过马路。同时拥有或驾驶过私家车 的行人对的风险意识则更多一些:另一方面,如果行人是去上班, 经常走人行道,或者每次过马路的行人很多,等待时间也会变短。 这说明,当行人赶时问上班时,他们更容易冒风险抢时间过马路。 而且,行人的等待时间也随着行人流的增大而减少,因为如果行人 很多的话,后面的行人利用己形成的优势,很容易穿过。g r i f f i _ l l l se t a 1 ( 1 9 8 4 ) 、h i n 瑚e n 和k u h n a l a ( 1 9 8 8 ) l l 。| 也曾经得出过相同的 结论。ka _ t ze ta i ( 1 9 7 5 ) 曾研究过司机的让路行为,研究指出司机 给多个行人让路的情况比给单个行人让路的情况要好得多。 同时,还得计算出指标变量和连续变量的风险率,才能看出各 个包含变量对行人在路边等待时间影响的效果及重要度,表4 3 - 2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圈4 0 - 2 与平均数的差值的子女数的危险率估计( 无中央分隔带的街道) 4 北京变通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图4 - 3 3 与平均车辆闻时距差值的车辆问时距危险率估计( 无中央分隔带 街道) 4 3 1 2 行人在无中央隔离带街道试图穿过次数分析 表4 3 3 是行人每次成功穿过马路的试图次数的泊松回归最大 似然估计结果。同时使用了泊松和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估计 结果可以看出负二项离散参数并不是很有效( t 率为0 5 7 8 ) ,所以 使用泊松回归模型更好一些。 4 2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袭4 1 3 3 无中央分啊带街道行人在人行道处试图穿过的次致( 泊松回归) 变量系数 t 率“ 常量 6 7 1 61 3 6 s 行人等待时间自然对数值( 表t ) 0 8 6 62 - 3 4 3 过街频率( 经常为l ,其它为o ) - 1 0 2 12 3 l o 交通量( 辆分钟) 0 0 0 41 5 6 2 行驶车速( 4 伽缶0 虹i i i 为l ,其它为0 ) - 0 3 8 9l _ 5 9 8 出发地 ( 上班或回家为l 。其它为0 ) - o 5 5 2一1 7 7 4 是否居住在人行道附近( 是为l ,否为0 ) o 3 1 7- 1 5 8 7 每天的时问段( 7 :0 0 罐:0 0 为1 ,其它时 0 3 0 52 1 9 8 间为0 ) 婚姻状况( 单身为l ,其它为0 ) 一0 0 9 5,2 1 6 5 年龄( 2 0 q o 之闻为l ,其它为o )o 5 4 92 1 5 9 米往车辆的类型 ( 大型公交车为l ,其它为 - o 0 8 9- 2 3 5 6 0 ) 米往车辆的类型( 普通客车为i ,其它为o )o 1 5 2 1 7 2 0 。、z t 龋戮鞴爆丽丽圈圈嘲爨臻瀚簌黪、 :囊瑟j 7 ,:塞懑献 收敛对数似然值一1 3 9 8 9 6 卡方( k = 1 1 ) 8 6 0 2 l 相关度 0 o o o 负二项离散参数的t 值显著性不大( 0 8 7 8 ) ,所以排除了负二项回归模 型 “ t 分布临界值:( 1 ) 5 单尾t 检验为1 “5 ;( 2 ) 1 0 单尾t 检验为 1 2 8 2 行人的期待等待时间对试图穿过的次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行人等待的时问越长,作出的尝试次数就越多,直到成功穿过马路。 这也很好说明了我们的假设。越到后来,行人的胆子越大,最后, 行人甚至会冒失地向前抢路,希望过来的车辆能够刹车,然而却很 少成功。司机没有让路,而行人继续作出更多的尝试直到成功穿过 北京交通大学颈士学位论文 悉度。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在人行道附近的行人在过马路时,冒险 终止等待时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换句话说,居住在人行道附近的 行人的等待时间比居住在远离人行道的行人要短一些。参数估计值 的符号与前面在无中央隔离带的街道中研究的意义是一样的。本文 又增加了两个解释变量是有中央分隔带街道特有的,用来解释行人 过马路时行为特点。估计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如果从路的一侧到中 央隔离带的等待时间越多,从中央隔离带另一侧的等待时间越短, 行人风险越大。然而,行人从路一侧到中央隔离带的试图穿越次数 与从中央隔离带到路的一侧的试图次数没有统计上的相关关系。 4 5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1 3 - 6 行人在穿过有中央隔离带街道。的危险率估计 指标变量 危险率9 5 置信区间 行人没有发生过或者曾经目击过交通 1 1 5 2 0 9 2 3 1 2 3 9 事故 行人没有私家车 1 6 3 0 0 9 3 2 5 8 7 6 行人去上班 2 9 6 51 0 8 5 8 3 0 l 性别( 男性行人为1 )1 3 4 6 0 9 4 6 一i 8 9 8 过街是否频繁( 频繁为1 ) 2 1 8 6i 0 1 4 4 8 0 2 行人住在人行道附近( 是为1 ) 1 3 7 30 9 6 0 一i 9 6 6 指标变量的危险率 “从街道的侧劐中央安全岛 表4 _ 3 7 行人在穿过有中央隔离带街道。的危险率估计 指标变最危险率9 5 置信区间 行人没有发生过或者曾经目击过交通1 4 5 60 9 3 3 3 0 7 4 事故 行人没有私家车 1 8 0 2o ,9 6 6 2 2 1 3 行人去上班 3 9 5 91 5 6 4 1 0 1 0 4 性别( 男性行人为1 ) 3 1 0 21 5 4 0 - 6 3 2 3 过街是否频繁( 频繁为1 ) 1 4 0 9o 8 8 7 2 2 9 3 行人住在人行道附近( 是为1 )2 5 5 5 1 6 9 6 3 8 7 8 指标变量的危险率 从中央安全岛街道到的街道的另一侧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3 2 2 行人在有中央隔离带街道试图穿过次数分析 表4 - 3 - 8 和表籼3 9 分别是行人从街道的一侧到中央安全岛和 从中央安全岛到街道另一侧的试图穿过次数的最大似然估计结果。 对于有中央隔离带街道的各个方向同时采用了泊松和负二项回归 模型进行估计。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离散参数的显著性 不大,从道路的一侧到中央安全岛的t 率为o 7 1 2 ,从中央安全岛 到道路的另一侧的t 率为0 4 8 0 ,所以采用泊松回归模型更加合适。 5 0 北京交通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表4 _ 3 8 有中央分隔带街道行人在 行道处试图穿过的次数( 泊橙回归) 变量系数 t 率 常蟹2 3 7 7 1 0 1 6 行人期望的等待时间 o 0 1 92 3 4 5 过街频率( 经常为l ,其它为0 ) - 0 5 2 1 1 7 0 3 交通置( 辆,分钟) o 0 3 92 2 1 7 行驶车速( 4 6 0 h 帆为l ,其它为o ) 0 4 3 21 9 0 5 出发地 ( 上班或回家为1 其它为0 ) 0 8 4 9- 2 1 4 5 是否居住在人行道附近( 是为l ,否为0 ) - 0 1 3 21 4 9 8 每天的时间段( 7 :o 8 :o o 为l 。其它时 0 5 6 81 1 9 8 间为0 ) 婚;l ! i 状况( 单身为l ,其它为0 ) - 0 ,5 2 6 1 3 2 1 年龄( 2 3 0 之间为t 。其它为0 ) - o 1 7 31 3 6 2 来往车辆的类型( 大型公交车为l ,其它为 - 0 0 6 01 6 6 5 o ) 来往车辆的类型( 普通客车为l ,其它为 0 0 2 7 1 6 7 3 o ) 。凛粼藏鬻黼i 徽娶藜暑。:? - 。 。麓瓣 收敛对数似然值 一1 1 8 6 3 0 鼻方( k = 1 1 )4 6 1 0 1 显著性 0 0 0 0 0 从街道的一侧到中央安全岛 6 负二项离散参数的t 值显著性不大( 0 8 7 8 ) ,所以排除了负二项回归模 型 。 t 分布临界值:( 1 ) 5 单尾t 检验为士1 6 4 5 i ( 2 ) 1 0 单尾t 检验为 1 2 8 2 北京交通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表4 9 有中央分隔带街道行人在人行道处试图穿过的次数( 泊松。回归) 变量系数t 率。 常量1 0 7 9- 2 8 7 6 行人到中央安全岛期望的等待时闯 0 2 4 33 0 7 0 过街频率( 经常为i ,其它为0 ) - o 5 9 0一1 5 3 8 交通量 ( 辆,分钟) 0 0 0 l1 8 4 3 行驶车速( 4 0 巧o k 咖为1 ,其它为o ) t 6 5 62 0 4 4 出发地( 上班或回家为l ,其它为0 ) 0 7 0 5一1 4 9 0 是否居住在人行道附近( 是为l ,否为0 ) 0 2 2 3o 7 2 0 每天的时间段( 7 :0 0 q :0 0 为1 ,其它时 o 1 6 71 4 2 0 间为0 ) 婚姻状况( 单身为l ,其它为0 ) o 4 2 6l 3 2 6 年龄( 2 0 q 0 之间为1 其它为0 ) o 0 5 51 6 6 8 来往车辆的类型( 人型公交车为l ,其它为- o 1 1 2- 2 1 8 9 o ) 来往车辆的类型( 普通客车为l ,其它为o )o 0 7 li 5 0 l 行人到中央安全岛期望的试豳穿过次数 0 0 9 7- 1 8 6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