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专业论文)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pdf_第4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摘 要要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特别对开放型经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同意扩大保税物流中心试点,并将一部分保税物流中心设立 在中西部地区,意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国内产业配 套,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对改善内陆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意 义重大。 本文从保税区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入手,为论证内陆地区保税物流中心对区域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我国保税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趋 势,对内陆地区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保税物流中心区位选择条件、当地经济状况等 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在内陆地区发展保税区的可行性,提出在现实世界经济环境下, 目前正是大力发展内陆保税区的良好时机,并且应该着重发挥武汉和重庆这两个地 区的河港优势;接着从保税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了这些功能是如何带动 出口加工业、对外贸易、物流行业的发展,然后又分析这些行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 展的机理,从而确定在内陆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内陆保税物流中心才刚刚成立,没有相关可靠性数据研究,因此我们选取 了保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在保 税区成立初期,对外贸易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小,对周边经济的影响较小,而此时投 资却对保税区的带动作用较大,因此在保税区成立初期应将重点放在对投资的吸引 上。 关键词关键词:内陆保税物流中心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now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fluenced nearly all the economic entity, resulting in a very adverse impact especially on the countries just like china whose gdp mainly focus on the manufacturing export. in this context, chinese government tried to extend the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b-) areas, especially including some of the blcs established in inland,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to promot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to improve the matching of domestic industries, the establishing of the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intend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inland and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omotion of inland regiona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bonded zone and regional economic theory which treated as the basic theory to verify the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has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nd zone, the status quo and future trend, after analyzing the factor cos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of the bonded logistics centers location, the local economic situation, we come to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locate the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in inland is a good choice and we think it is good time for us to develop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at present situation, especially we should use the advantage of the wuhan and chongqings port fuction; then, from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this thesis analyze how these features are the impetus to the export processing industry, foreign tra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n analysis of these industries will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thu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in inland is conducive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inland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has just set up and there is no reliable data, we selected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aigaoqiao bonded area for the relevant data, through comparison, we found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ftz, foreign trade accounted for a smaller proportion of total economic output than investment did. so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we should be focused more on in attracting the investment. keywords: inland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regional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引 言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特别对开放型经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将物流业纳入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保 税物流的发展,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紧接着 国务院又批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23 个保税物流中心,并且史无前例地一改以往保税 区全部设立在沿海一带的做法,而是将一部分部分保税物流中心设在了内陆地区, 国务院同意扩大保税物流中心试点,意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 整,内陆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对改善内陆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 展意义重大。 保税物流中心是保税区发展的更高阶形式,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 在我国开始设立的保税区,在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经验下,沿海保税区从上世 纪九十年代成立至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2008 年全国保税区实现进出口 值 1362.95 亿美元,其中出口 464.51 亿美元,进口 898.44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 6.4 ,1.6和 9.0,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已经建立的 15 个保税区大多是沿海、临港保税区。而位于中西部的七省一市无 地理优势,贸易、物流与沿海、港口相比都处于劣势,目前国内暂没有内陆保税区 建设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借鉴国外内陆保税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首先对内陆地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及今 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恶化,对外贸易量出现下滑趋势,沿海地区产业 向内陆转移,我们如何能在这一新形势下利用保税区特殊政策、功能,尽快带动内 陆地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才刚刚开始,那么保税 区在成立之初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内陆 保税物流中心对区域经济促进的机理,并通过实证分析,为我国内陆保税物流中心 的建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保税区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正处改革开放初期,在此 背景下,深圳经济特区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借鉴国外设立的自由港 和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在深圳沙头角开始了我国保税区的试点工作,所以我国的保 税区的理论及今后的发展就参考了国际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理论,并在后续的发展中 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完善。狭义上,我国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区还不完全等同于国外 的自由贸易区;但二者功能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前者起源于后者,因此国外自 由贸易区的相关理论值得我们参考。 1.2.1 有关自由贸易区理论发展的研究有关自由贸易区理论发展的研究 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一直以沿海为主,所以相关理论也是以沿海地区为背景条件下 发展起来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关于自由贸易区法律法规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进出口、贸易壁垒方面的政策 法规,企业进入自由贸易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相关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关税委 员会、hamada(1974) 、miyagiwa(1986)和beenhaker(1992)等。 2)关于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发展及其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主要代 表有rodriguez (1976) 、 hamiltion (1982) 、 turnbull (1982) 、 等。 其中sheppard (1977) 、 mcdaniel (1983) 对自由贸易区的成本与收益问题进行了研究。 dorsati madani (1998) 从正反两面分析了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3)关于自由贸易区对进出口影响的研究。daponte(1978)和barovick(1983) 等,他们通过对当时美国贸易结构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自由贸易区为进 口提供的便利远远大于为出口提供的便利(这是针对当时美国特定时期而言的,对 我国来说出口的便利是大于进口的便利) ,并相应提出了有关对外贸易区方案的调整 和修改建议。 4)关于自由贸易区对国际投资的吸引作用及溢出效应。warr(1989) 、johansson (1994)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在出口加工区内的活动对设区国的溢出效应,这种溢 出效应包括:劳动力的培训教育、干中学、模仿效应。 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关于港口区位选择的研究。hua yang(2005)从两方面对港口选择,一是 考虑众多地理环境因素,在众多港口中选择最适合的内陆港;另一方面是从投资角 度来进行选择,最终的分析结论是二者要综合起来考虑。 1.2.2 有关中国保税区的研究有关中国保税区的研究 国内有关保税区的研究是伴随着保税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而进行的, 大致可以分 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前,对国外自由贸易区介绍阶段。因为这个时期保税区还正 处起步阶段,更多的是关于国外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成果主要有陈永山 (1988) 、文德富(1983)等对国外的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研究特点集中在对国外自由贸易区的介绍、概念性质的描述。 第二阶段:19901996年,总体介绍保税区阶段。这一阶段侧重于介绍保税区的 历史发展和渊源,保税区成立的原因的介绍,如林汉川(1993) 、徐大振(1995)等, 他们归纳了我国保税区的功能特点,并对我国已有的保税区进行了分类,突出了保 税区的区别和联系。但这时期的研究仍然是停留在保税区的初级介绍层面上。 第三阶段: 19971999年, 保税区具体功能探讨阶段, 杨川 (1998) 、 张凤清 (1999) 等就保税区的功能选择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余惠蓉、余博(1999)等研究了保 税区的税收政策,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一时期的研究逐渐开始具有一定 的针对性,开始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理论上开始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 政策指导意义。 第四阶段:19992004,深入研究阶段。这一时期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中国加入 wto后保税区面临的竞争以及保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如成思危(2003) 、王莉 (2005) 、张帆等进行了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问题的研究,王宗军、郭宗林 (2002)等对我国保税区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如保税区的运行效益分析,保 税区评估模型的建立等等。 第五阶段:2004至今,保税区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阶段。这一时期保税区的模 式更趋多样化,功能也逐渐完善,施玉辉(2006) 、杨新华(2008)等开始从区域经 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济学视角对保税区的影响效益进行研究,但是这一时期的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在沿 海地带,并且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保税区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保税区的研究是由浅显到深入,并且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对我国保税 区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是不可否认,我国保税区的研究中尚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 地方,一是研究的局限性,大多都集中在某一个保税区或者是保税区的某一个功能 方面,二是所有的研究都是集中在沿海地区,没有针对内陆地区,目前关于内陆地 区保税区的研究涉及较少,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区域性原因,在内陆设立保税 区受区位限制的影响,也没有相关政策指引;另一个原因是内陆地区还是没有实质 性开始运营的保税物流中心,没有相关的数据可以用于实证分析,这也是本文中实 证分析所遇到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内陆保税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后,将通过外 高桥保税区的数据,来研究保税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 1.3 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 本文主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在现阶段国家宏观政策下, 针对保税区的 特殊政策和功能,分析内陆保税区是如何引导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究竟有 什么样的带动作用。 1.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在分析保税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过程中,主要采用举例和数据比较的实证分 析方法。 2)在保税区向内陆发展的理论探讨中,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生产要素 比较优势出发,结合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论证在内陆地区 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的是可行并必要的,然后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并列举大量数据 进行对比,认为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内陆是适合发展保税物流中心的。 3) 在保税区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中, 从保税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出发, 分析了这些功能是如何带动出口加工业、对外贸易、物流行业的发展,然后又分析 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这些行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机理,从而确定在内陆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是有利于 区域经济的发展。并结合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实际运行状况,以计量模型证明了保税 区在成立初期,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要大于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从实证 上提出了我国保税物流中心在发展初期应以投资为主,在成长期应关注出口业对经 济的带动作用,在成熟期应该谨慎吸引投资。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我国保税区发展理论一直以沿海地区为主, 世界上内陆自由贸易区成功的案例也 不多,由于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区域位置不同,因此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在区位选 择上就必须十分谨慎,同时内陆保税物流中心是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内 陆保税区在运行初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等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也是本文 所关注的重点,归纳起来,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 1)本文首次以内陆保税物流中心为研究对象,以区位优势理论为基础,考察我 国内陆保税物流中心设立的可行性,并指出我国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应以武汉和重庆 为中心,由此辐射中西部地区。 2)从理论上阐述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本文从内陆保税物 流中心的实际政策、功能出发,分析这些政策和功能是如何带动出口加工业、对外 贸易和物流业发展,进而分析这三个产业如何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通过研究发现, 保税物流中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不是直接产生了经济效应,而是间接地通过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然后这些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保税物流中心对 区域经济的带动是一个联动的过程。 3)实证分析后得出我国保税区在初期的发展更应侧重于对投资的吸引。本文通 过分析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对浦东经济的影响效应,得出结论:在保税物流中心成立 初期,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此阶段保税区 应以吸引投资为主;在保税物流中心成长阶段,保税区应该以促进出口加工业发展 为重心;在保税物流中心运行成熟阶段,应审慎吸收投资。 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保税区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保税区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 2.1 保税区概念的产生及其经济功能保税区概念的产生及其经济功能 1)保税区概念的产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建设了 5 个经济特区,由此开始了外向型经济模式 的探索,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设立了第一个保税区。保税区的概念来源于国外的 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在其境内 通过法令形式划出的、由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在该区域内,货物有进出自由,关 税豁免等特点。鉴于中国实际国情,中国的保税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 高级、从摸索到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在 90 年代设立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两年后国 务院又陆续批准设立了 14 个保税区和一个享有保税区优惠政策的经济开发区。 从最初的试点到各地保税区的蓬勃发展,保税区的概念也逐渐得到完善,国务 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第一次全国保税区工作座谈会 (天津会议,1994 年)上发表讲话 时指出:中国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实际上它类似于其他国家在港口划出 一块并用铁丝包围起来的自由区(free zone)或自由港(free port) 。这种提议在保 税区成立之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保税区的运行,保税区功能的逐渐丰富,保 税区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得到修正,综合起来,中国保税区的定义如下:保税区是经 国务院批准的,由海关监管的,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区内 实行关税减免和其他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发展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 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特殊经济区域。 虽然本文的内容是分析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但由于保税物流 中心是保税区的更高一阶形式,都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只是功能有所不同,所以 下文仍将沿用保税区这一说法,在后续分析内陆保税物流中心的特殊政策功能时再 使用保税物流中心一词。 2)保税区的经济功能 从设立保税区的初衷来看,我国建设和发展保税区的根本目标就是改善我国投 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资、建设的软环境,特别是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保税区 真正成为开放性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也 逐渐明确: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四大功能为主。 但是保税区的功能因为各地保税区的产业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结构将决定 功能,而保税区的产业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决定功能的事例我们也可以从 现实中了解,如今各保税区仍就是在大力招商引资,如果能有一两家世界级的企业, 或是在行业内有带动力的企业能入住保税区,那么其对保税区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很有可能会改变保税区原有的功能结构,所以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我们也能了解到 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两阶段模式和三阶段模 式。 两阶段模式和三阶段模式的分界点在于 1998 年前的几年中再次进行划分,但对 1998 年以后的功能定位基本一致, 二者都认为 1998 年以后的保税区重点是以国际贸 易与物流分拨为主,并且功能日趋多样化。在此,我们没有特意必要说非要分清两 阶段还是三阶段好,但无可争议的是现阶段各保税区将重点放在了发展高科技加工 业和物流业。 截至 2009 年 3 月,国务院已经批复 23 个保税物流中心,并且史无前例地一改 以往保税区设立在沿海一带的做法,而是将大部分保税物流中心设在了内陆地区, 其愿景正是希望内陆保税区也能够像沿海保税区那样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为经 济的进步,国际环境的变化,保税区的经济功能也由最初的四大功能逐渐细分,并 且不同地域的保税区、不同类型的保税区在其经济功能上也会因地制宜,有所差别。 2.2 保税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保税区发展的理论基础 1)区位优势理论 一个国家可以划分为若干地区,地区之间在自然资源、经济、环境条件等方面 往往存在着各种差异,对区域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不同区域具有 不同的优势,这些优势将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优势大致有以下 几种类型: 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察赋优势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禀赋状况对社会生产的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对于资源指向型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而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具有 决定性的影响,如发展对外贸易,海港地区就具有极大优势。 区域优势理论中与保税区最为相关的,是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自然条件优势。地 理位置对运输线路的确定和走向有重要的影响: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海运;内陆适合 发展陆路运输;有黄金水道的地方水运比较发达;各经济区域的交汇处容易成为交 通枢纽等等。 (2)生产要素禀赋优势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生 产要素优势包括劳动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其他优势,其中劳动力资源优势主 要从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由于我国劳动力基数较大,所以劳动 力资源优势更多地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高低,其中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等。 区位优势理论不仅是企业投资时所遵循的理论,也是保税区在区位选择上时所 需遵从的原理,因此本文首先将根据区位优势原理,探讨了内陆地区的生产要素、 资源状况及内陆地区经济状况等因素,由此可以决定内陆地区是否具备了发展保税 区(保税物流中心)的条件,这是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继续分析保税物流中心如 何引导区域经济的发展。 2)增长极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ocois perroux)提出增长极 概念。增长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或部门,而是 首先集中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或主导部门。 增长极理论的本质强调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该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把有限 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有发展潜力、规模产业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或地区, 使增长点的经济实力强化,与周围区域经济形成差别,再通过市场经济机制中的传 导力量引导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对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 导意义,尤其在保税区初期的选址上,保税区要能够担当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 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因此保税区所在地的经济应该具备一定的规模,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保税区的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提出。随后,日本学者藤森英男通过 大量翔实的数据和资料考察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加工区的状况后,提出了出口加工区 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出口加工区因为时代环境条件等的变化,出口加工区 不会永远存在,而是遵循着建立、发展、消亡这样一个过程。 生命周期理论对保税区的发展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保税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 该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政策和主导功能也应该有所侧重。这对于目前内陆保税 物流中心刚刚成立时期的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不能全部仿照沿海保税区目前 成熟的运作模式。生命周期理论从理论上支持了内陆保税区在成立之初、成长期和 稳定期应该遵循其发展阶段固有的特点,不同时期做不同的事情。 4)比较利益学说 比较利益学说奠定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他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 对成本学说,而理论奠基人是大卫李嘉的比较成本学说,自由贸易区是国际投资的 载体,有关其设立、功能选择、发展的条件、寿命周期和产业结构及转型升级等问 题的研究都是以比较利益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和政策选择的依据。 从保税区角度来看,比较利益学说同样适用,因为保税区作为一个区域,也可 以分担区域性分工或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当保税区所在的区域在生产力上具有优势 时,保税区所在地区经济就有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也将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将以比较利益理论为出发点,对比内陆与沿海 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运输成本等等,进而分析出内陆保税物流中心的优势和促进经 济影响的机理。 2.3 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 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1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另外,国际上还有一种“自由贸易区”,英文名为 free trade area(fta) , 此类“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 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间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 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实现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的特定区域。这类保税区涉及到主权国家领土上的贸易问题,与本文中的保 税区不属同一类别,本文所提及的自由贸易区是指前者,即 ftz(free trade zone) 。 当然,我国保税区与国外的自由贸易区(ftz)又存在的差异,国外的自由贸易 区不受当地政策、法规的限制,进入这一区域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 视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通常的海关监管措施。我国的经济特区、保税区、出 口加工区、保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都具有“自由贸易区”(ftz) 的某些特征,但目前我国尚没有与“自由贸易区”完全相对应的区域。实际上我们的 保税物流中心,即便是综合保税区目前也没有达到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这样一 个层次。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 1)自由贸易区数量持续增长 世界上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主要目的 基本上都是为了带动本国经济、促进就业。因此,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中,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仍然在不断增长中。 2)现代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现代化管理能力逐渐增强 随着电子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以此为依托的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发 生着变化,效率也逐渐提升,逐渐实现了全电子化的管理。 3)自由贸易区功能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丰富 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持续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以转口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 就已经开始相互融合,自由贸易区的功能逐渐趋向综合化。 4)内陆自由贸易区得到蓬勃发展 最初的自由贸易区都是建立在沿海港口,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但自由贸易区 在后续的发展中也渐渐由沿海向内陆发展的趋势,有些内陆的贸易区也逐渐成为了 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当地的经济中心,比较典型的有巴西的马瑙斯内陆自由贸易区,这些远离海港的自 由贸易区依靠特殊的政策或者是当地特有的经济特色而逐渐成为内陆自由贸易区发 展的代表。 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介绍国外内陆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内陆型保税 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4 巴西内陆型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巴西内陆型贸易区的发展现状 国外内陆型贸易区例子不多, 有一个是墨西哥北部边境, 虽然不靠海、 没有港口, 但是凭借靠近美国的有利条件,设立马魁拉多边境自由工业区,主要功能定位为对 美出口加工基地,对我国内陆地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的借鉴意义不大,下面重点介 绍巴西的马瑙斯自由贸易区。 建于 1848 年 10 月 24 日的马瑙斯,地处亚马逊河和内格罗河交汇处,远离大西 洋的内陆腹地,距亚马逊河口 1400 公里(与中国内陆地区沿江城市武汉、重庆在地 理位置上很相似) ,尽管马瑙斯位于内陆,铁路、公路运输条件差,但万吨远洋巨轮 却能凭借亚马逊黄金水道直达这里,正因为有这一明显的区位优势,才使得在马瑙 斯设立贸易区成为可能。 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包括工业区、 农业区和免税商业区, 其中工业区是发展的重点。 联邦政府发展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手段是提供优惠政策:在自由贸易区里建立的工业 企业,免除一切进出口税;政府对划拨的土地只是象征性的收费,上述优惠政策吸 引了世界各地的企业人士到马瑙斯投资建厂(这其中包括我国的海尔、格力等著名 企业) ,外来投资使马瑙斯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巴西马瑙斯的成功原因大致可归纳如下: 1)马瑙斯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虽然其不靠近海港,深居内陆,铁路、公路运 输等基础设施落后,但其却拥有世界第二大河流亚马逊黄金水道,并充分发挥了这 一优势,这点特别值得我国内陆城市武汉、重庆借鉴,这两个城市同样处在中国内 陆,远离海港,但紧靠世界第三长的河流长江,万吨级船舶可直达武汉、重庆,马 瑙斯的成功为我国在内陆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提供了最直接的例子。 1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优惠政策,巴西税负较重,一般都在 60%左右,但针对马瑙斯,巴西政府提 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如进出口税全免,同时也免除了其他的相关税收。相比中国 内陆城市武汉、重庆以及其他城市,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对在保税区内的企 业给予特别的税收优惠,这也是内陆保税区成立后能吸引众多企业的原因。 马瑙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除了有政策外,内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的先决条件 是要具备特殊的区位优势。这也是我们后续分析内陆保税物流中心可行性分析时需 要考虑的方面。 1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3.1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历程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历程 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的保税区是一个自由贸易区,但又有别于自由贸 易区,从 1990 年第一个保税区获得批准开始,保税区的发展已经 19 年了,这期间 可分为七个阶段: 1)保税区初始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 1990 年前后,由于各个保税区的实力时间不同,所以时间起始点 有所差异。在这一阶段,处于初始建设阶段,保税区主要是设计、规划,如基础设 施构筑等,这些前期工作为接下来的招商引资作准备。 2)招商引资阶段与运营阶段 从 1997 年开始,保税区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大规模招商引资阶段,由于保税 区运营初期企业不多,保税区对投资条件较为宽松,所以最初虽然招商引资计划以 外资为主,而实际情况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是内资而不是外资。 3)开发内部功能,一区多园或多功能整合模式 中国保税区大部分规划面积都不大,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就不能没有限制地吸引 投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同 时一些保税区开始分区设园,有意地改变保税区初始功能,同时享受着保税区法律 地位,享受着保税区优惠政策。 4)扩展经营范围,努力发展出口加工业 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加速工业化是各地区的主要目标,因此,各个保 税区所在的当地政府都试图利用保税区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政策发展本地经济,在保 税区发展出口加工业,便成为首选。 5)批建保税物流园区,实现区港联动 物流园区的批建,使保税区的初始功能得以外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保税区的 土地有限,寻求土地扩展,从形式上看,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实现区港联动是发展 1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保税区的最好形式之一。 6)建立保税港区 从 2005 年 9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实行封闭管理,享受保税区、 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截至目前共有 5 个保税港区运行中。 7)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以及综合保税区 由于我国所有15个保税区也不能全部开展区港联动,无法满足大部分特别是内 陆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 在这种条件下, 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就势在必行。 2008 年,国际经济陷入衰退,影响到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受到 国外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国家在出台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也在2009年3 月份,国务院批准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23家保税物流中兴。 综合保税区是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 区,它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也是目前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保 税区模式,也是大家所理解的最接近国外的自由贸易区。至目前为止,国务院已经 批复了五家综合保税区,分别为苏州、天津滨海新区、北京天竺、广西和海口综合 保税区。 如果我们把中国保税区视为一个整体,这七个发展过程就是保税区随着经济发 展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不断地向更高级别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 过程,其发展过程经历过迷茫,在我国入世时遇到过冲击,但是现在又重新回到政 府决策者规划中,再次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的现状、分布特点及趋势中国保税区的发展的现状、分布特点及趋势 3.2.1 中国保税区发展现状中国保税区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国各个地区的保税区已经根据保税区的特殊功能和 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集中开发形成 的功能有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以此功能定位为基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式 下的发展,保税区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相继出现了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以及保税区的最高形式综合保税区,形成了不同海关监管 1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场所,从 1990 年至今,全国累计设立了各类特殊区域 105 个,经整合后目前实有 94 个,2008 年全国保税区实现增加值 2168.35 亿元,全国保税区 2008 年一般贸易进出 口 121.5 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 363.2 亿美元,下面将介绍我国保税区的几种不同 类型: 1)保税区: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开 放的格局,在沿海省市先后建立了 15 个保税区,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2)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适合接到订单后要求在短期间内交货的企业;原材 料、零部件品种繁多,单耗核定复杂,在区外运用加工贸易手册管理手续极为繁琐 的企业;产品总装在区内,配套在区外的企业。 3)保税物流园区:由于保税区的地理限制,导致了进出口货物的二次报关问题。 保税物流园区利用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个通 道。 4)保税港区:保税港区相比保税区内涵更为丰富,功能更为齐全,它整合原来 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后,成为更为开放的一种 形态。 5)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的组成是依托邻近的保税区和港口,2004 年, 国务院批准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分两类: a 型,主要由一家企业投资建设并为该企业自有物流服务。 b 型,是由多家保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公共型场所。2009 年 3 月份 国务院批准的 23 家保税物流中心都属 b 型保税物流中心。 此次全国内陆地区开始大范围设立的保税物流中心具备了口岸和出口退税功 能,本文的分析就是依据这些功能展开的,这些特殊的功能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然后由此带来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6)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国家为推进区域整合试点而批准的,在保税物流 业务集中的内陆地区设立的一种新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本涵盖了保税物流中 心和出口加工区的所有功能,是保税区的最高形式。 综上所述,保税区是个大概念,后面所发展出来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种保税区域 1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有着各自的特点。上述几种特殊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符合自由区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依功能不同,把我国的与国外的自由区有相同 性质的区域,总称为中国的保税区(自由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保税区(自 由区)的形式将得到不断丰富。 3.2.2 中国保税区分布特点中国保税区分布特点 1)保税区分布在沿海一带为主。 由于地理位置因素,我国保税区一般建立在沿海一带,如下图所示的保税与加工 区的分布图上,最初的15个保税区全部在沿海一带,之后批准的加工区才陆续在内 地有所发展。 图图3.1 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分布图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 2)保税区逐渐向内陆地区发展。 保税区在经历了沿海一带强势发展后, 鉴于目前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需要及国 家中西部建设的宏观政策,同时也由于内陆地区的经济逐渐增长,保税区向内陆发 展成为了一种趋势。在 2009 年 3 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关于执行出口退税政策的保 税物流中心名单中,共计 23 个,其中有 16 个保税物流中心设立在了内陆,占据全 国保税区进三分之二的比例。 从广义上说,内陆保税物流中心也可以称之为保税区,所以研究内陆保税物流中 1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心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可以说是内陆保税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但是如同 上文中对各保税区模式的说明,内陆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已经是远远丰富于保税区 最初的概念,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开始严格使用“保税物流中心”一词。 表表 3.1 中国中国 23 个保税物流中心名单个保税物流中心名单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青岛保税物流中心 上海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日照保税物流中心 厦门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 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西安保税物流中心 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成都保税物流中心 深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 东莞保税物流中心南昌保税物流中心 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 广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 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南宁保税物流中心 太仓保税物流中心沈阳保税物流中心 杭州保税物流中心 中国保税物流中心名单 资料来源:中国关税网() 3.2.3 中国保税区发展趋势中国保税区发展趋势 从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保税区经历了从最初的起步 阶段,中间的平稳发展阶段,一直到现在的快速扩张阶段,并且在不远的将来,我 们可以看到保税区会有更多、更快的发展: 1)全国范围内的保税区数量将持续增长,保税区继续向内陆扩展。 鉴于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更多的生产厂商希望将工厂迁至内陆, 相应地,保税物流园区的设立能支撑生产商的出口业务需求,同时,国家也希望能 借这一产业转移趋势来带动内地经济发展,因此,更多的保税区在内陆诞生将是今 后保税区发展的趋势,从 1990 年至今,全国累计设立了各类特殊区域 105 个,经整 合后目前实有 94 个。从最初的 15 个全部在沿海地区的保税区到后来在内陆省份有 了出口加工区,以及如今保税物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